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2023-09-22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1 散打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中只重视形式, 不重视内容, 脱离实践

散打教学是在掌握基本技术后才开始进行实战对抗的, 因此, 在教学中集体练习基本技术的时间相对多于实战, 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动作整齐划一, 喊杀震天, 确实给人一种美感、震撼。而在实战教学的时候组织难度大, 教学场面相对混乱, 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表面上看不如集体练习给人的印象深刻, 甚至给人造成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错觉。尤其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中这种集体表演更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赏和肯定, 从而使散打教学更加向表演的方向发展, 无形当中将散打教学引入了误区, 脱离了实战性。

1.2 散打教材中存在的误区

警察院校使用的散打教材一般都是借鉴竞技散打的内容, 由于受到散打比赛规则的限制, 有些部位禁止击打, 其教材内容的制定只重视格斗动作的数量而没有重视质量。只重视千招会, 而未重视一招绝。作为警察院校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用的不是千招、万招, 而是一招。在一招绝的前提下, 利用各种战术手段为一招绝创造良机, 已达到制服罪犯的目的。按照现有的散打教材对警察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偏离了警察职业的本意, 在教学中教师教得的动作不少, 但是学生在练习每个动作的时候往往学的不精, 不能形成动作定型, 更谈不上在不同环境中的实际运用,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了很多动作但体会不深, 等下次课的时候有些学过的动作可能就会忘记。

1.3 过于防范损伤、降低了实战的对抗性

散打实战对于学生来说激烈刺激, 具有强大的挑战性, 因而加剧了受伤的可能性, 经常会出现流鼻血、挫伤、肌肉拉伤等症状, 在第二届全国警官学院散打擂台邀请赛中甚至出现一名学生死亡的事故。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各院校把散打实战教学训练中学生严重受伤、死亡作为教学事故制定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里, 这无疑对散打教学的提高和发展起到致命的阻碍作用。尽管如此, 只要进行散打进行实战教学就有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在教学训练中就形成了安全第一、教学第二的矛盾局面,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减少了技术动作的难度和而且减少了实战对抗的次数, 进而了降低了学生的实战水平。

1.4 课时少, 班级人数多, 造成学生实战机会少

作为突出对抗性的散打课程, 在工作岗位中要让其真正的发挥实用性, 靠短时间训练是不行的, 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高负荷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由于散打课内容较多, 在课时的设置上普遍偏低。据调查各警官院校对散打的课时安排根据不同专业一般是一周上2节或4节课, 总课时最多不超过150课时。这无论是从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训练上;还是从教师着手实施系统性、针对性的深层教学方法上, 都是难于奏效的。目前, 在校班级的人数一般在40人到60人左右, 这在实战教学中影响了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效果, 造成课堂进度缓慢, 学生实战水平不高的局面, 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散打技能。

1.5 专业教师少、师资专业水平有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目前各警察院校在编的散打教师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前直接分配的体育学院毕业生, 之后近10年基本处在缺编的状态。随着各院校规模的扩大, 学生人数的增多, 现有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不少警察院校只能外聘教师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由于警察体育课程科目复杂 (除散打课之外还有拳击、警械、射击、查缉战术等课程) , 各院校体育教师所学专业五花八门, 而散打专业的教师毕竟有限, 因此,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非散打专业的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自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基本能胜任散打教学, 但教学上还缺乏深入性和专业性。

1.6 场馆、器材的匮乏制约了散打课的教学质量

训练场馆、专业散打器材是散打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直接影响着教学训练的实施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运动损伤率的高低。散打课程需要专门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如:擂台、手套和护具等,一旦缺乏就无法完成原定计划实施教学训练。同时在缺乏设备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损伤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目前,全国各警察院校正处在建设发展的初期,除少数院校在场馆建设方面比较先进基本能满足散打教学之外,大部分的院校场馆老化、面积过小,设施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散打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2 散打课程教学发展的对策

2.1 在散打教学中强化踢、打、摔与擒拿的结合

警察院校的学生学习散打的根本目的是制服与控制罪犯, 区别于散打竞技比赛的得分取胜。因此, 在教学时不能按照培养散打运动员的模式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强调控制制服对手才是最终目的。不能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把拳法、腿法、摔法三者之间的组合上, 重点是用简单的拳法、腿法、摔法与擒拿的组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对手控制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散打教学中要让学生相互扮演警察与罪犯的角色演练进攻与防守, 要求动作要简单有效, 不能过多纠缠, 一有机会就实施擒拿动作控制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将散打教学与警察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2 基于实战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革

当前出现的许多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多而不精、实用性不强, 造成了教与用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上级部门应组织全国各警察院校散打教学的专家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 根据我国警察工作的特点同时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精心编著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警察训练教材, 突出教材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删除过时、不实用的内容, 及时补充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根据新的教材各学院重新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优化的内容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2.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技能水平整体提高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每节课的质量, 是避免学生在散打实战中受伤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在保证学生出勤率的前提下使学生技能水平整体提高, 避免学生实力悬殊, 在实战中造成损伤。在教学中对技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叫出来给别的同学示范, 对技术较差的学生决不讽刺挖苦, 弃之不管, 而是和他们一起找出问题所在, 及时纠正错误, 最终掌握动作要领, 采用这种办法可以使每个同学基本都掌握动作要领。其次, 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技术动作,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形象, 运用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练习的自觉性。最后, 把模仿、重复、变换等教学方法适当的运用在警体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散打技能比较平均,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在实战中的损伤。

2.4 增加散打课程授课时数, 鼓励教师组建散打俱乐部

学院教务处应将散打课程作为重点学科加大授课量, 科学地安排授课时间,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加散打教学课时, 尽可能安排男女分班上课, 同时应面向学生开放场馆, 促使学生自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政治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调动散打教师组织学院散打俱乐部, 在不影响正常上课时间的情况下, 每天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业余训练。以此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营造自觉训练的氛围, 丰富业余生活,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从而增强学生专项身体素质, 弥补正常教学训练的不足。

2.5 从警察一线队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从警察基层队伍中 (如特警队等) 选聘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才为兼职散打教师, 既缓解了教师不足的压力, 还能起到转变教师队伍结构封闭、单一的模式, 建立和完善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 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对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教学需要和本人的教学效果, 不断调整教师队伍结构。这样不仅可以壮大散打教师队伍, 而且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使散打教学紧跟干警工作的需要。同时不断的安排教师深入到基层警务实践当中, 对现实情况和需要进行调研, 定期多派年青教师到基层学习锻炼, 以此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散打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6 建立与散打教学相适应的场馆设施

散打教学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 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场馆设施对教学的重要性, 把场馆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争取专项经费, 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 建设与散打教学相适应的场馆, 增加购买训练器材和教学设备, 完善教学配套训练设施, 加强模拟训练建设, 增强训练仿真程度, 强化情景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散打教学场馆、器材匮乏的局面。

2.7 制订相关保障政策, 提高散打教师教学的长久性

散打教学不同与普通体育教学, 对教师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散打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同学生一起热身一起做动作, 否则在教学示范中极易出现拉伤韧带, 摔伤脊椎等伤病。在讲解某些实战动作时需要学生配合共同完成, 这就使教师受伤的可能性加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素质的下滑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而各院校在规定教师工作量上同其他课程一样没有区别。因此, 学院领导应重视散打教师的身体状况, 对于教师在上课中受伤休息应按正常工作量计算, 在制定工作量上要区分其他课程教师, 适当减少课时以次来延长散打教师教学的年限, 更好的为散打教学服务。

3 结语

散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只有将其作为重点学科加大授课量, 优化教学内容, 制订相关保障政策,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和教学环境, 才能将散打教学与实践相统一, 为警务基层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散打作为警察院校体育课程之一在警察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是人民警察防身自卫, 打击犯罪的技能课程。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散打教学目前还不能满足警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文章针对散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散打,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娄丙午.警察格斗学[M].北京:警察教育出版社, 1999.

[2] 李虎元, 左世泽.警察实战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1 当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主宰的对话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提倡师生间的平等, 反对教师对学生的话语霸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语言实践及其内心体验。但是, 在现实中却往往出现教师完全主宰对话的情形。教师往往以自己的问题统治着教学的全过程, 形式上师生在一问一答, 进行着对话, 但实质上仍是教师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一步一步地“主动”地沿着教师设定的思路走向教师期盼的结论。教师的话语霸权、行为控制、知识垄断, 使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 不敢对话, 也不会对话。这样的对话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

1.2 脱离文本的对话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认识对象和对话伙伴, 是所有对话的中心所在。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教师让学生读书还没有几分钟, 就急着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感悟;有的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 就一味地“让学生大胆言说”。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对话就显得太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地理解文本的时间, 就要求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这实际上就成了脱离文本的对话。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请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问:为什么说“北京亮起来了”呢?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学生由于不熟悉课文, 对课文里的一些词也不太理解一时不知从何谈起。老师举了个例子:请看到课文的第2自然段, 课文中写了“长安街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的汽车, 灯光闪烁, 像银河从天而降”, 这不是在写长安街亮起来了吗?你能再找找看, 北京的什么地方也亮起来了吗?在教师所谓的例子启发下, 有个别优等生相继找出了“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教师把一些生词儿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对话也就结束了。还有一种脱离文本的情形是:有的教师任由学生完全脱离文本或进行天马行空般地自由发挥, 或漫无边际地自说自话, 或无关痛痒地自由争辩, 造成一派“热闹”场面。

1.3 目标迷失的对话

任何教育都要达到一定的目的, 任何教学都要有一定的目标,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学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但要防止脱离教材任意发挥。例如, 一位教师执教《落花生》, 在读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出来才知道”时,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 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 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 “花生精神”遭否定, “花生派”甚是尴尬。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可惜得到的是不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文本的价值内涵把握不准, 其实《落花生》一文的本意并没有否认桃子、石榴的价值, 只是赞扬落花生更朴实、更有用, 借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踏踏实实, 为社会做贡献。语文教师如果脱离课文本意, 一味追求教学“新意”, 结果只会误导学生, 偏离教学目标。

2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完善对策

2.1 加强教学研究, 重视对话教学

教研培训、学校领导等有关部门首先应加强对对话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针对一线教师在对话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开设及时的专题讲座培训。第二, 教研培训、学校领导等有关部门还应该组织力量, 加强对对话教学研究, 比如, 可以让一些骨千教师开设公开课、及时整理出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或问题案例、由市、区语文教研员收集并出版一些实用性强的对话课堂教学设计样板等供教师们参考学习。第三, 学校应该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搭建平台。比如:成立专门的对话教学工作室, 开办对话教学沙龙, 让广大一线教师既能有机会学习系统的对话教学理论, 又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交流, 切磋教学问题, 共同进步。

2.2 教师应积极学习, 提高相应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有效实施, 教师素质是关键。首先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对话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具备与教材、学生对话的能力。要做到这些, 需要主动学习有关对话教学的理论, 主动关心对话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 主动参与对话教学研究活动。第二, 教师应当探索一些适合自己的对话教学方法。比如, 怎样做才能与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 做到既尊重文本, 但不迷信文本, 不机械地执行文本。当好文本的主人, 准确解读文本, 深入钻研文本, 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又比如, 怎样才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怎样使学生通过与文本、与学生间的对话既达到训练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技能, 又能够发展其对话沟通能力。

2.3 明确目标, 抓住重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语文对话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不能背离语文教学的本质, 要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并落到实处。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包含着多种错综复杂的对话关系, 而这些对话中, 最重要的应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 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都不可能很好地展开。因此, 应当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 抓住教学重点。

3 结语

语文教学只有实现了师生平等意义上的对话交流,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研究小学语文对话教学, 对于丰富语文教学理论, 改变原来小学语文教学单一、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 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意义重大。

摘要:当前, 小学语文独白式、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而对话教学挑战传统教学, 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考空间, 给目前的小学教学理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在对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与原则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其完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1.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 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 具体是指在充分布置并使用土地及其上面景物的情况下, 充分展示出科学规范的各种景观, 让人们感到惬意美妙, 同时21世纪下的景观要时刻注重充分凸显出以人为本的设计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人们已经逐步脱离了过去那种粗犷式的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首位, 科学发展观为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程。

一、景观的概念

景观这一词汇, 最早只是用在绘画大家们在定义画中单纯一个景物的过程中, 被认为是纯粹美妙的视觉效应。后来, 景观冲出了这种框架, 即便如此, 这时景观的概念也还是体现在对美的视觉欣赏与感受上, 由于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理念不断地升华, 充分地认识到风景的自然生态美和景观设计的二者之间相融合的和谐统一美也是一种人间大美, 因此, 景观概念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升华。随着社会的进步, 景观已逐渐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 作为大自然其中一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最能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直到如今, 景观的内涵越发丰富, 已被赋予具有自身特定符号的涵义, 这里面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具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内涵, 并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深刻意义。

二、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国外比较来说还是处在一个相对初级时期, 较多的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

1、一味抄袭、没有自身特色

对于杰出的景观设计来说, 既要充分体现它的自身特色, 又要极力使它所具有的文化思想与历史内涵充分流露与展现, 然而现如今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园林景观大多都抄袭了外国的设计理念, 结果使得西方样式的园林之花开遍全国大地, 这种照抄外国设计模式的现象造成了我国许多街道看起来极为相似, 几乎无法辨别出身在何处, 此外有些设计师们完全不顾园林中各种道路的用途, 结果出现园中多数草坪被践踏得寸草不生, 还有的没有充分结合所在地的气候与环境, 就私自从外面移入些稀有罕见植物, 造成这些植物存货量极少, 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具体设计中没有文化性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各种焦虑及压力, 严重减弱了整座城市的文化气息。景观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传播历史文化、弘扬人类文明的责任, 而这些文化功能多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示。新时期的景观设计多轻浮, 过于注重外景的美, 而没有充分体现出文化底蕴, 更别说对其传承作用的流露与彰显。在这样条件下, 只有将自己放入当地的传统文化环境当中,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融入进去人物所特有的那种思想情感, 才能够更好的引领教育后人并凝聚人心。

3、空间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

如今许多景观设计大都过于追求建筑物的庞大, 具体的如建筑中的大型的广场与大型的门庭, 据经验显示, 在一般规模的小区内广场, 它的直径往往不得超过10米, 若超过10米就会让人产生空间过大的感觉, 让人视觉不太、应的美学功能, 还浪费了居民的实用性功能。总之, 这样没有充分考虑小区空间序列的变化和整体空间的大小, 只是盲目地在有限的空间里搞大而不实的“巨型”大建筑, 结果占用了许多更为实用的小建筑, 比如亭子、台阶和座椅等的空间, 将这些排挤出住宅区的范围。很明显, 这样十分不利于那些活动不便的老年人, 而这些老人又最多的使用着小区景观。此外, 这些占用大量空间的大建筑还会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感, 无法确保居民生活安全与隐秘。

三、设计建设当中的策略

1、坚持做到适度的设计

1) 注意做到功能适度的设计。对于景观设计来说, 它的外部环境就像一个大容器, 这里面容纳的都是人们的生活, 是满足人们生活中各种具体的需要, 可见, 在具体的做项目与选产品当中, 都要认真把握, 注意做到功能适度的设计理念。

2) 注意做到经济适度的设计。对于21世纪的设计建筑大都过于形式主义, 具体地, 如从外地移入罕见稀有的植株、抄袭经典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模式等, 这就很大程度上间接增加设计成本, 另外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3) 注意做到装饰适度的设计。现有的大多景观建筑设计中, 相当一部分都过于追求形式, 将形式夸张化, 再加上设计当中对尺度的把握不准确, 致使形式与所在的环境难以协调, 这种纯粹追求设计的形式, 使主题凌乱, 抄袭的东西过多。所以, 这种坚持适度的设计理念, 不仅能有效美化人们的居住条件, 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现有矛盾的问题解决。

2、坚持做到对景观设计的文化进行保护

1) 面对我国一些优秀的文化成果, 要注意取其精华。在长期的发展中,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文化成果, 并能充分体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模式来说, 在整个世界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优秀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深入的挖掘与传承, 是新时期下景观设计师们的重大使命。

2) 面对国外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模式, 坚持拿来主义。对于我国的景观设计来说, 可通过在对外国优秀的设计进行思考与借鉴中充分利用并学习其中的积极成分。具体来说, 可依据各地域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质, 以此来具体确定各个地区不同景观的发展机制;用前瞻性的眼光对待不同地区的各种传统文化, 将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中焕发活力的部分与现实和未来进行有机地结合, 以使之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避免贴标签, 力求能反映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3、注重各景观元素的融合

1) 山水间的相互融合。历来的堆山叠水都是处理园林的重要手段。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来说, 山水构架是相当重要的理念, 特别是对公园等公共场合的设计建筑都力求做到山环水绕。

2) 动静间的相互融合。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来说, 它一直都特别强调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 这就要求在21世纪的设计当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交通流线组织, 以便游客能够停下来观赏园中美景。再加上景观自身的观赏特点, 把在景观中的停留与穿越进行有机的结合, 以达到让游人可停可游的效果。

四、结语

对于景观设计来说, 它特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具体涉及了建筑工程与艺术以及社会和排水等各门学科, 不仅要多方面应用各种学科, 而且要对它们进行综合性的创造;这里面既要注重设计的科学与实用, 又不能忽视其中的艺术效果。

摘要:对于景观设计来说, 它不单单是一门艺术, 还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技术, 是将艺术与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 景观设计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景观设计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它自身的空间形态, 还要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传承的保护与开发, 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因素的和谐统一, 要充分利用当地固有的风土人情等资源, 以便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当今新时期的设计师们一直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高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分析和总结了一定的具体教学经验, 对景观的概念注入了一定新的内涵, 列举了一系列有关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对具体践行中的景观设计建设提出了一定具体相关建议。

关键词: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J].建筑学报, 2010 (7)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2)

[3] 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6)

[4] 李艳, 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华章, 2011 (19)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结合初中学生性格特点和物理教学内容,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 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所以,教师必须正视和明确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保障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

1明确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学形式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物理知识仅被运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对于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直接的联系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受限。

脱离了实际生活联系后的物理知识就只是死记硬背的文字和枯燥的运算,对于物理定义、概念和定理的形成缺乏实际精准的有效记忆,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生活常识缺乏科学的知识解释。 所以,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衔接有利于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增加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敏锐的观察力,积极发现物理现象,并明确这些现象形成的科学原理。

1.2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教学进度,追求考试分数,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师意识到单一的教学形式对教学质量的消极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物理定理和定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确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反,若是采取一味的讲学形式,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掌握物理知识,这明显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科学掌握和灵活运用。 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科学融入实验教学,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3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能力的发展。 然而,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强调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其它综合能力的发展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培养。 在物理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以结论形式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忽略了启发学生思维、共同探讨结论的形成过程,所谓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这样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事实上,科学利用物理知识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多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并科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积极思维,并主动探索其科学原理。 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学生能力发展的局限性,积极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具体策略

在明确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 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教学形式, 科学健全和完善教学手段, 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1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

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导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就问学生:滚动的玻璃球在什么情况下会一直滚动下去?又是什么原因会使其停下来?在同一高度向下扔同等重量的铁球和羽毛,谁先着地? 等等。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既体现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2.2以实验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实验是验证真理,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物理教学中,导入实验教学, 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深度,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实验验证,不断扎实物理知识。 相较于平淡的讲学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是通过深刻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印象深刻。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 科学结合书本知识进行自主实验, 在自主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知识的科学运用。

2.3以综合能力发展为目的,重组课堂教学结构

在科学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这一教学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组织、统筹布局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引入多层次、多角度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情境。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积极发散思维,科学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物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灵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准确把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能有效全面落实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物理学科是很多学生的疑难学科,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调整和有效改善,充分利用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实验教学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语文教学带给我们老师的更多的是困惑,让我们老师有点点无所适从。在选教材该如何选上,教材种类较多,我们到底该该选上哪些,选多选少,或是不选,有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在高考考中会不会有所体现;新教材中的一些老篇目的内容和注解与旧旧教材中的有很大的出入,我们该如何处理。特别是一些古文,对对于教材的三种呈现模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的课文该如何进行授课。是不是一定要上出研习、探讨、体验的特特色出来,而有些课文的分类并不是太合理的。据我们所知,许多多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这种体系来进行,而是怎样处理方便就就怎样来进行授课的,所以,有些教师有时也会把文本研习课上上成问题探讨课,这未尝不可;如何使教材与高考考试有机结合合起来,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2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问题

“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的旧的教育模式支配着着教师的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教育观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这这样的教育模式,在语文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许多语文教教师被教参上固定的教学目标束缚了手脚,而教师们又以同样的的绳索去束缚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这样的以灌输为基本方式的的教育氛围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学生在众多的教材中无所适从,不知道主动去接受新的知知识。面对新的教材学生感到很新鲜,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新的知识面前缺少主动性,常常不会会主动地去探讨、研究,仍然满足于教师提出问题、集体讨论、教教师讲解答案、自己记下笔记这样一种旧的模式。所以我们的课课堂学生的参与也常常是被动的。

师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在对新教材新课程的认认知上有很大的距离。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们教师对新教材新课程知之不不多,知之不全、不透,又很少与学生交流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学学生对新课程几乎没有感觉。

3高中语文教育的对策

加强诵读、积累存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一个人在少年时“多记性,少悟性”,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记忆优势,多背诵积累一些典范的诗歌和文章,增加一个人的语言库藏,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主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们确定了以读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首要原则。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应以诵读为先导活动,并把读贯穿在一篇课文教学的始终,变换多种读的形式。

创设情境、研究讨论。语文课本的大多数篇章都描写塑造了生动的形象,倾注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真切的意境教师借助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生成创设了适宜的环境。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通过图片演示、音乐渲染、角色表演、想象描述等实体操作活动,使师生共同进入课文那种形象化的真切情境之中。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或非语言活动的对应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内省体察。学生的这种形象体察必须上升为理性的思想, 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质的飞跃,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的交流竞争,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我们只有借助语文课堂这块阵地, 让情境体验的非理性活动与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和谐统一,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主体,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因此,研究讨论的理性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活动。

应用迁移、自主创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生成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应用来检验, 语文课堂同样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检验的主阵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才具有强的迁移力。学生力求对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力争用多种实例加以证明,这样知识才能迁移。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继续创设广泛应用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增强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在评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时学生明白了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作者、历史人物,也明白了文学作品作者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不能不在作品中有所反映的道理。后来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观点再对此进行评价时,学生便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迁移活动应该是检验活动,是成果展示的活动,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4结论

高中语文虽然要重视与高考体制的衔接, 把握考试的方向和命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这两点是学好高中语文的法宝。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遗憾,我们试图对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6篇

教师要正确理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内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少作业或不作业, 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课备好,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问题都讲清楚了, 学生的负担就不会重;反之, 如果教师在还没讲清问题时就让学生做作业, 就不能不说是负担了。作业的布置要科学合理, 什么作业必做, 什么作业要多做多练, 什么作业可做可不做, 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科学安排。现在常听学生发牢骚说老师让写生字多少遍, 生字当然要写要抄, 但不能太机械了, 会写的可少写, 不会的要多写。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力和负担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关系, 学生的负担应该加在教师身上, 对自己不明白的东西要及时查资料弄明白, 要理直气壮地教学, 自己弄不明白的就不要苛求学生去弄明白, 教师把课备好、讲好了, 再把作业布置科学了, 学生的负担就不会重了。另外, 语文作业的形式也不是只有口头、笔头两种, 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做做实验或想想道理, 不一定非要抄写、默写或作文。

当前有几个现象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

第一, 教师、学生的创新意识淡薄, 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够。

第二, 语文教学效益不高。

第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还存在。如某些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媒体设备的运用上就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学生表面上充分享受了课堂教学艺术, 但没有实际上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第四, 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不够。因此,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朝着务实、高效、创新的目标奋进。

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探索呢?具体方法很多, 而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1) 要相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另外,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2) 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成长的人。既是社会的人, 又具有自然的发展特点, 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之中,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要把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求知欲望启发诱导出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 要根据学生智能发展水平和小学语文能力本身的难易程度确定语文能力训练序列。

3) 要承认学生是有个性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在发展成长中身心具有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 而且还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在一个教学班内, 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不仅要清楚自己班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情况, 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扬长避短,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使其特点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 “减负”不等于不要吃苦精神, “减负”不等于不要布置文化课作业, “减负”不等于不要文化课兴趣小组, “减负”不等于不要发挥潜能, “减负”不等于不要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仅就语文教学实际工作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必须加以改革:

1) 教学耗时多效果差。

2) 阅读分析法和满堂讲、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材料的积累。

3) 只重课堂教学和课堂作文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 不利于学生发展。

4) 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习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5) 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 作文评改缺乏具体指导。

我认为改革语文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 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应考, 而是为学生一生打好语文基础和扎下中华优秀文化的根。

其次, 要突出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1) 写字要正确、端正、整洁, 美观;

2) 积累优秀语言材料, 熟记一批经过锤炼的好诗文;

3) 读过一批适合小学生的中外名著和大量有益的课外书刊, 会做读书笔记, 初步养成经常读课外书的习惯;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稍做准备即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5) 能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独立分析与教材难度相近的文章;

6)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说真话, 写真事, 表真情。

上一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客服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