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规划范文

2023-09-19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一、工作思路

遵照xxxx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整体安排,为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现确定xxxx学校教研室三年的工作思路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强化教研和培训工作,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力度。完善工作,求真务实,力求实效。

二、主要工作

(一)着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培训服务功能。 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教研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这三年期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实师资培训

自主学习与集会培训结合。培训对象:学校领导、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织培训者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认真讨论;利用教训周及教研活动时间,对教师进行学科领域的理论与

实际操作培训。激发受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学习课程与整合的教育科研理论,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提高信息素养,提高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在感知、理解新课标转变教育观念,产生自身发展的新需求。同时通过请进专家、观摩学习等创设情境,设臵具体的重点问题,引导教师在主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教师的职务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实践和课题研究,转变教学观念。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随堂听课、观摩教学、教学练兵以及检查教案、检查教研活动等方式,促成课堂教学“三个优”即:

①教学全过程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教学手段和方法优。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

③教学氛围优。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3、每学期做好学校各学科集中备课工作。

备课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与解读,教材分析,案例分析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等。备课主要采取骨干教师做案例分析,上示范课,说课;教研员评课做专题辅导和共同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充分发挥师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指导、示范与辐射作用。

4、做好校级骨干教师和学校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

5、抓实特色教育

1、科学教育六到位:落实电脑制作、科技小组活动,校长统○

领,教研室主抓,督促检查每年计划的落实,确保两小组的“六到位”。(即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地点到位、主题到位、硬件到位、评选到位),每年参加各级比赛要获得好的名次。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有各种教学手段,抓实英语课堂教○

学质量,带好学生英语听力培训班,开展英语听力竞赛、课本剧表演、外国电影片断配音和英语角等系列活动,举行一次英语特色教学展示活动,向家长和社会汇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艺术教育熏陶:重视艺术学科整合渗透校本教材,落实课○

堂教学,拓实第二课堂;抓好“一节”(艺术节)、“一会”(运动会),“五队”(舞蹈、鼓号、腰鼓、书法、体育训练队)。

(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开创学校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工作。按照把学校办成研究型学校的工作目标要求,学校教研工作仍要始终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这个主旨进行。

重点要做好如下工作。

1、继续开展好学校各学科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各学科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各学科至少要确立项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要多角度,多层面,多级别。要有国家、兵团、师、校各级研究课题。课题立意要新颖、研究要创新,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要有影响力和辐射、推广价值。

2、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校学科教学研讨会。根据学校课程改革进程,针对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举行各学科不同类型,不同课型的教学研讨会,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新问题,探索和总结课改经验,深化课程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适时召开学校各学科教研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研讨会,深化和推广课题实验工作。

3、继续开展好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发挥开放周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每学年举行一次校级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学开放周活动要立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深化课程改革,达到全方位各学科对外开放的程度。

(三)强化对学校的教学检查与指导,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育局参谋部和作战部的职能作用。

1、不断修订好《全市中学校教学检查评估细则》

2、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做好每常年的全市学校教学检查评估工作,还要加强平时的检查与指导。

(四)加强教研员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研工作能力与水平。

1、加强政治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扩大学校内涵、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探索学校新的教育模式,凸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根据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理论,运用“问题树”分析方法,并根据地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十一五”远景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教育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江苏名中学”品牌,经过学校行政会、教职工座谈会、党员座谈会等进行讨论,最后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并进行了地方、县区级、地市级三级部门领导、专家论证,制订出了2011-2015年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规划的制订中,我们成立了规划制订领导小组,规范各项程序,细化规划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我们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秉承学校办学理念

多年来,和中人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孕育下,逐渐形成了“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实施了“以人为本、主体创新”的管理理念,构建了自主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师生素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我们认为,办学的关键是“人”,本质是“创新”,人本观念是出发点,创新是归宿,我们提出了“人文兴校、科研兴教”的口号,催生了人文化的校本管理。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教育的核心是以讲民主、尊人格、重人性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个性培养准则,是以理性与激情有机结合为前提的育人理想,是以崇尚完美、打造精品为质量意识的发展眼光。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和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知名度也不断上升。

二、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内涵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如何显示学校发展前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扩大学校知名度、谋求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运用了问题树分析法,即围绕学校发展的诸多外显因素和内隐潜能,以树状图形系统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找出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觉得,无论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上,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校园文化上,其中外显的诸多硬件发展规模,对我校来说,已受制于地域因素和经济因素,但内隐的发展潜力,应该是有待挖掘的矿藏。

因此,我校在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营造一种研究人、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需求的人文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开放性和现代性,从最初的制度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探究和建立系列化的具有关爱、指导、激励内涵的人文管理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形成团结、和谐的人文关系,增强学生人人自强、敢于争先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学校内涵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办法、模式等,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我校将在管理层面上崇尚规范、科学的管理,构建温馨校园,铸就精品学校,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育人层面上,弘扬求真品格,培育诚善心灵,注重生命情感,塑造完美人生;在行为要求上,以科学的态度做事,以人文的精神待人,以艺术的修养律己;在师力保障上,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联”的现代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以忠诚对待事业,以敬业对待学校,以勤奋对待工作,以友善对待同事,以自信对待自己,以关爱对待学生。

三、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特色,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使学校活力难以发挥,个性难以展现,整个教育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从“外控型”管理走向“内控型”管理,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办“活”学校,办出特色,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要办个性化发展学校,我们觉得需要在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校本管理和特色建设等方面发挥学校的自主权,发挥学校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不断彰显学校个性特征。

四、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师本管理

当我们运用问题树分析法,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时,我们意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一根红线,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是中心,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因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校教育的策略,首先是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只有改善了教师教学的环境,教学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好的专业精神,没有科学、合理的师本培训,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

师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运作模式。它以教师为中心,把尊重、信任、培养教师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我们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第二,要把教师当作“人”来管理,注重人的心理需要和感情需要,注重教师生命情感的发展;第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平台。

总之,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践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地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将为转变学校管理思想,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帮助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交互发展的平台。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1999.9-2003.1

2主管院长:李晓江

项目负责人:陈玮

主要参加人:黄锡萍 孙久文 胡莹莹 王玉清 张成 韩敏 卢传晓 官大雨 易翔 尹强 查克

一、技术路线

针对海南省特有的岛屿生态环境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深入进行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化预测及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研究、城镇土地开发与控制策略研究、生态城镇建设研究、小城镇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提出生态城市与生态产业建设新思路,研制岛屿生态环境下城镇区域生态优化控制的规划方法和重点措施,解决在土地集约利用规划、撤乡并镇与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系统建设、土地储备有计划供应及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综合协调人口、经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并统筹安排,使海南生态示范省建设在城镇建设方面具体落实。

二、规划方案构思

走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加强生态保护和分区控制。根据海南省的特点,从整体环境空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及其海南特色,设计环岛圈层结构布局;顺应客观规律,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调整和改善全省现有城镇规模结构;有重点地集聚发展。加强大城市发展,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对于各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实施优势产业战略并进行产业链优化组合,工业新型化、农业基地化、旅游产业化;发挥城市特色(包括职能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等),提升全省的整体竞争力。

三、空间布置

全省1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14个小城市、170个建制镇,依托“蓝色海洋圈”,以环岛海洋产业、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为支撑,形成沿海点轴发展的“项链状”城镇圈。相应配置完善协调的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在生态空间,实施“低容积率、低密度、高绿化率”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镇环境建设,整体梳理构建完整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包括完善城镇内部绿地系统,大面积培植城郊林带,健全海岸、水体周边的防护林带,完善生态保护区体系,建成若干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公园。

四、创新与特色

1、在深入研究和观念创新基础上,取消以往历次多中心经济区划的规划思路,按照岛屿经济特点,将海南岛城乡一体整体规划,划分为促进城镇发展区、适度建设区、保护控制区,分别制订具体的发展与控制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控制;对促进城镇发展区集约发展,开辟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2、把整个海南岛视作一个“独立的生态地理单元”,进行整体环境空间的优化,科学组织特色鲜明的外向型“项链状”城镇空间布局,整体形成周边密,中部疏的城镇“项链”围合岛中部“生态绿心”的结构。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体系,扩大第

二、三产业就业容量,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3、城镇化建设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有重点地集聚发展、合理布局。在保护好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实施“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总体部署。

4、进行海南岛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基础设施支持系统等各方面组合研究。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支撑、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设计了规划实施系统。强调创造条件进行生态资源保护性移民。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管理,详细制订强制性规定和指导性政

策,以及具体的发展与控制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力。

总之,在优势产业战略、城镇化战略、科教兴琼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大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有机协调和链接各规划实施子系统,组成了科学合理的全省城镇体系规划。

五、实施效果与影响

1、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全省各市、县、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工作相继完成。

2、根据规划建议,海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成立,有关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加强了全省规划集中管理,提高各项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合理性,实现了城乡统一规划与管理。

3、全省308个乡镇撤并为199个,撤并率达35%;省级的开发区数量从26个减至14个,市县级开发区全部取消;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发展。

4、全省城镇发展和建设项目已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布局陆续实施;贯彻“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共同繁荣;区域协作,优势互补;集约发展,提高效益;增强实力,突出特色;依托大陆,全球竞争”的发展方针。

5、使城镇化取向从产业理念转向生态思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采取行政、立法、经济、科技等手段,促使城镇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向更有序和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全民形成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养成自觉的生态保护风气,其中包括对海南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文化精华的保护和继承,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旅游价值开发,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提高生活质量、国民健康,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一种生态新观念、新经济、新秩序和新文化的创造过程。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教师职业标准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学科知识方面强调的,是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

“多做”、“多想”、“多听”,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坏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1)、提升个人修养,做有品位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做”、“多想”、“多听”。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欢迎的老师,向优秀老师学经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发展目标:

1、加强个人职业道德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专业知识,

3、做更优秀的美术教学课件,教学中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

专业成长发展途径:

1、在培训中成长: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特别是认真学习优秀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的运用。关注他们的激励性评语,为了提高自身认识,今后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实现目标。

2、在学习中成长;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是实现教师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而且能够启发美术教师创造的灵感。

3、在反思中成长:在每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反思。通过参加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我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 发展措施及策略:

(一)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根据美术课特点做到:

1、备课:从美术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感情三方面确定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课后要进行反思,小结得失,做好美术课的技能准备。

2、上课:要遵循本学科的特点,把握美术艺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美的熏陶。

3、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三)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美术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美术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利用网络的优势,多给学生一些美术的营养。

(四)做好基本功训练,做到“五个一”,写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做好一件演示文稿、教好一节示范课、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3家和10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其中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预计2008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农户70万户,占全市乡村户数的60%,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增收2100元。

(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坚持以培植6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 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396个;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18个。奶牛存栏17.1万头;苗木花卉总面

积达到23.8万亩。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等,已初具规模,带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狠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达到22.1万亩,继续保持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18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达到199万亩。农业品牌建设长足发展,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1185件,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8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户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98个,入户社员25万户,带动农民46万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0.4万亩,总产678.2万吨,其中设施大棚蔬菜基地1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22.1万亩;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47家,加工量达到

7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0%,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2亿元,其中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加工量3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粮食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7.5万亩,总产289.7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18.7万亩,总产135.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71.4万亩,总产136.3万吨;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7家,加工量达到14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油料产业,全市花生播种面积71.1万亩,总产19.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19.2万亩,总产3.7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料加工企业6家,食用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奶牛产业,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7.1万头,规模饲养比重达80%,各类型奶站发展到111个;培植引进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5.5亿元。畜禽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65家,年创产值67亿元、利税5.5亿元,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带动农户60多万户;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2.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2%,畜牧业成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各类养殖小区2640个,规模养殖场(户)4850个,规模养殖畜禽占出栏总量的65%以上;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26个,其中合作社78个,发展社员3万多名,带动农户5万多户。丝绸产业,全市桑园面积11万亩,年发放蚕种稳定在27.5万张以上,2008年产茧9741吨,带动蚕农5.5万户,茧款收入2.09亿元;蚕

茧收购加工和制丝及丝绸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是全省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是全国桑蚕茧的重点优势产区之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68万吨,产值13.6亿元,“三品"认证面积53万亩,取得注册商标的果品31个,省级名牌果品4个,果品贮藏加工能力13万吨,林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肥桃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大枣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肥城市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苗木花卉产业,全市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值1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62万亩,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发展到544家,木材加工能力 57万立方,主要产品有各类中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木片、家具等,年加工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渔业产业,全市各类水域面积40多万亩,其中湖泊25万亩、水库12万亩、池塘4万多亩。渔业养殖和增殖面积达到33.7万亩,总产6.51万吨,产值8.93亿元,渔民人均收入5395元;水产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个,产品加工规模1.6万吨,销售收入4.91亿元,利税0.46亿元。发展各类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多个,参加合作组织的渔户达1000多户。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要求相比,我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等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兄弟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引导推进机制,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再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把泰安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产品基地大市、加工大市和现代农业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创造条件。

坚持自我积累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级产业化扶持资金,扶大、扶优、扶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技促发展的原则。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做到围绕市场进行谋划,围绕市场加快发展,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引导,促其快速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目标。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坚持骨干龙头企业培植与发展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群体结合,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50家,过5亿元的20家,过10亿元的10家,过20亿元的2家以上;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科技型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个。

农产品加工规模快速膨胀。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并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费、终端产品的延伸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由200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以上,增长233%。

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到2013年,全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基地播种面积3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播种面积3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130万亩,用材林基地7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桑蚕基地20万亩。上述种植基地全部达到500亩、1000亩、10000亩连片规模发展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全部达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标准。畜禽养殖基地发展达到600处以上,全部

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

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个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农产品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成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区乡镇达到20个左右。

农产品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有大的突破。产地市场建成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6处,专业市场26处,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销地市场力争本地农产品、食品进入外地100个大中城市和30个国家(地区)。建立网上市场,5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大小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到5000家以上,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人。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2—4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685个。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达到全国同级同行业一流水平。改革完善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全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中等国家水平;市级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禽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农民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依托龙头

企业,每年新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到2013年发展到2000个,入社社员达到85万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流通、运输、储藏、耕作、灌溉、生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经济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

三、产业化发展重点

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催生一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性专业组织,带富一批农户、带活一方经济。着力培植“10大产业链”。

(一)蔬菜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加大引进、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有机蔬菜占有份额的同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销售比重。到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40万亩,总产700万吨。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100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夏张、边院、汶阳、伏山等为中心的3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以良庄、房村、华丰、楼德等为中心的20万亩大棚菜基地;以王庄、桃园、宫里、谷里等为重点的20万

亩早春土豆基地;以伏山、东疏为中心的黄瓜制种基地;以泉沟、西张庄、堽城为重点的10万亩泰山系列食用菌基地;以岳家庄、鹤山为重点的5万亩泰山池藕基地;以汶南为重点的3万亩黄花菜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0%。

(二)粮食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稳面积、保总产、抓优质、强加工”的思路,以实施“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为载体,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名特优杂粮生产,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力度,力争在粮食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转化、工业用品深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

2、基地区域布局。以沿汶河、泰肥宁平原乡镇为重点,建成2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5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巨龙、雪菱、富世康、弘兴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率和深加工能力,带动我市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不断升级。到2013年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9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三)油料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促进优质专用花生和大豆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基地与龙头企业密切协作与利益联结,实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互惠双赢。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稳定在4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新泰、宁阳山区、丘陵和东平平原、山区为主的100万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光大油脂公司、茂福祥粮油公司、汇通油脂公司等大型油料加工企业,走兼并联合、招商建厂、参股入股等路子,不断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加工油料作物达到18万吨,占全市油料作物总产量的80%,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四)奶牛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奶牛合作社为纽带,全力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狠抓奶牛良种改良,提升奶业品质,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做大做强乳品产业。到2013年,奶牛存栏发展到30万头。

2、基地区域布局。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和市高新区铁路以东区域,奶牛品质进一步提升。

3、龙头企业发展。巩固提高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业,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到2013年,鲜奶日加工量达到1400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五)畜禽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突出发展肉鸭、肉鸡为主的肉禽生产,强化具有特色优势的东平湖麻鸭和毛皮动物养殖,努力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贸工牧一体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到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量达到119.2万吨,年均增长5.2%;畜牧业产值113.6亿元,年均增长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62.3万头,出栏量达到289.8万头;肉禽存栏达到1400万只,出栏肉禽8000万只;肉牛肉羊存栏达到185万头(只),东平湖麻鸭存栏达到40万只。规模以上畜禽及配套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肉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到2013年,全市肉鸡存栏800万只,出栏4500万只;肉鸭存栏600万只,出栏3500万只。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尤其沿汶河两岸以及山区、丘陵周边饲草饲料丰富的地域,形成商

品肉牛肉羊经济带。到2013年,全市肉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出栏3万头;肉羊存栏量达到176.6万只,出栏281万只。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平湖周边的老湖等沿湖乡镇东平湖麻鸭的主产区,到2013年,全市麻鸭蛋产量4000吨。

3、龙头企业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膨胀猪肉、禽肉、牛羊肉、禽蛋四大主导产业。到2013年,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在膨胀泰安六和、众成、联航、吉利等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和山农大药业、泰安鲁星药业等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市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达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畜禽养殖、种畜禽生产、畜产品运销、皮毛绒加工、观光旅游园区等,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到2013年,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 (六)丝绸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桑蚕生产、建设现代蚕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我市桑蚕业平稳健康发展。桑园发展以每年2万亩面积速度递增,到2013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蚕茧产量力

争实现2万吨,带动农户8万户,蚕农增收5亿元。规模以上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优化桑蚕产业区域化布局,建成岱岳区、肥城、新泰、宁阳、东平为重点、泰山区适度规模发展的优质桑蚕茧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现有集中产区基础上形成桑蚕茧生产优势产业区域,依托各级丝绸公司及各制丝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重点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华泰丝绸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桑蚕生产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带动丝绸产业的提升。到2013年,全市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均达到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七)特色经济林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培植发展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企业为核心,以优质果品基地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增值率。到2013年,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贮藏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

产量的比例达到50%,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培植“9大特色经济林”基地。一是核桃基地。以东平县为重点,并在肥城、新泰、岱岳区和宁阳适度规模发展,五年内核桃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大樱桃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肥城市大樱桃集中产区为重点,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三是桃基地。肥城市桃树规模面积超过10万亩,全市桃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四是板栗基地。以岱岳区为中心,在泰山景区、徂徕山一带因地制宜发展,板栗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五是大枣基地。以宁阳县为主,大枣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六是苹果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为重点,苹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七是泰山大红石榴基地。以泰山区、东平县、新泰市为重点,总面积达到5万亩。八是柿子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泰山区为中心,柿子总面积达到5万亩。九是泰山优质茶及中药材基地。以泰山、徂徕山周边地区为中心,发展优质泰山茶及中药材基地,打造泰山“四大名药”品牌。优质茶面积及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2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水果贮藏保鲜、罐头制品以及果汁加工厂;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贮藏冷库以及核桃等木本油料系列加工产品。到2013年,在9大经济林基地建设区,扶持发展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4处,使全市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2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八)苗木花卉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于发挥传统产业和地域优势,狠抓规模面积的扩展,狠抓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到2013年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30万亩。苗木花卉公司、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发展到 46处,年销售收入达到 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五个片区”:一是泰山花卉中心。总规划面积2000亩,实现总产值4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苗木花卉达到10万亩。二是大规模高档园林绿化观赏苗木主产区。集中在泰山区上高、省庄、邱家店,岱岳区山口、黄前,新泰市翟镇、天宝、果都,市高新区,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10万亩。三是彩叶观赏树种主产区。集中在宁阳县东疏镇、宁阳镇及周边乡镇、村,总规模4万亩。四是优质用材林苗木、绿化苗木主产区。集中在肥城市汶阳、边院、安驾庄,岱岳区良庄、房村,新泰市宫里、楼德等乡镇,总规模4万亩。五是优质经济林苗木主产区。集中在岱岳区徂徕、黄前、下港,新泰市龙廷、青云,东平县大羊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5万亩。六是泰山松柏(奇石)盆景园区。集中在泰山区泰前、省庄、上高,新泰市青云,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

3、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兴办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辅射带动苗木花卉业提档升级;依托苗木花卉经纪人队伍,组建苗木花卉销售龙头企业,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依托苗木花卉特色基地,积极引导发展高资质的绿化工程公司,靠参与承揽市内外

大型绿化工程,带动基地发展。到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增加25家,年销售收入增加27.48亿元。

(九)木材加工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定向培育、定向利用,优化结构及其布局,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促进原料基地和后续利用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 73万亩,用材林木材蓄积量达到42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占木材蓄积量的33%,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集中在沿汶沿黄等各类河道两侧、矿区塌陷地、宜网农田、村镇周边、交通干道两侧等区域,推行林草、林菌、林禽、林药等复合栽培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到2013年,全市增加速生丰产林面积11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年加工能力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造纸企业改造旧生产线,提高木浆生产能力,扩大木浆纸生产规模,逐步增加木浆自给率,改变木浆造纸原料主要依赖从外地进入的现状。到2013年,全市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9个,木材加工能力增加84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增加15.5亿元。

(十)渔业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支撑,以建设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和渔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全市渔业产业养殖和增殖面积发展到41万亩,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水产品产量达到7.55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

2、基地区域布局。在东平县水产苗种繁育场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基地;在泰山区、岱岳区建设泰山赤鳞鱼绿色食品养殖基地;在东平建立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东平湖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鲢、鳙、草鱼等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热带鱼类养殖基地;在岱岳区建立休闲渔业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赵斌糟鱼有限公司、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国丹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抓生产建基地,不断提高基地规模与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到2013年全市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带动基地渔户10000家,加工规模达到3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培优培大培强,对投资额大、销售收入增长快、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财政扶持,鼓励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创

建精品企业,实现由初粗加工向熟食、快餐、方便食品发展,由原料、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精品组合发展,由单一产业向关联度高的其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小型多样的加工群体,鼓励相同行业之间、产业上下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联合,由低到高、由小到大,重点建成粮食、蔬菜、奶牛、畜禽、果品、水产、桑蚕等10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引导企业创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好的企业家队伍。

(二)着力膨胀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开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等模式,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培强培大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等6大主导产业和有机蔬菜、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池藕、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泰山板栗、东平核桃等10个特色产业,力争五年内6大主导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

(三)着力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起覆盖所用农产品的标准体系,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覆盖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的执法监

督体系,覆盖所有标准化基地的技术推广体系,打造县、乡整建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市、县、乡、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增强市级检测中心监控能力,建立健全县(市、区)和市场、企业监测网络,积极推行药品、种子、化肥、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小区养殖、围栏养殖、林畜共养和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质量标准认证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对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全市每年新增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8万亩以上。

(四)着力创新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按照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能够联结千家万户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鼓励引导农村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等领办、联办,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化经营,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

记步伐,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协作,开展跨区域经营,增强合作社在产业化中的竞争力。积极组建产品协会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以价格形成、权益保护、争端解决等为内容的行业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行业组织体系,规避恶性竞争。到2013年,全市入社户收入比非入社户年均提高40%以上。

(五)着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到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形成能控制到终端的现代营销组织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国际市场布局和农产品出口结构,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下大气力开拓欧美市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突出抓好有机蔬菜、干鲜果品、大蒜、生猪、肉鸡等主导出口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百亩村、千亩乡、万亩县示范基地,特别是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到2013年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经营,加强与国际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打入国际连锁超市,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带动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年均增长30%以上。优先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和争取自营进出口权。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及时提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和市场变化信息。

(六)着力创建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牢固树立“商标兴农”、“品牌兴农”理念,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包装水平,参加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等,积极开展品牌经营,创立更多的特色品牌之乡;加大品牌名牌争创力度,对现有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进行筛选,做到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每年争创5—8个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品牌企业群体,努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大市。建立创名牌奖励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等注册,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确保每一个品牌有一个经营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七)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采取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首席专家制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

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让每一个在家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技术,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关于深入开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

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将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我局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大讨论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现将实施方案编制如下,请局属各单位认真学习,悉心领会,扎实开展好本次大讨论活动的各项工作。

一、目的和意义

建设奋进、生态、幸福新延川,提升全县国土资源系统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发展是本次大讨论活动的目标。大讨论活动是延川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一项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对提高全县人民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共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全面优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组织领导

为落实本次大讨论活动的各项要求,实现大讨论活动的

预定目标,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为本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组长:呼世斌

副组长:郝先炜刘文宏张立文

杨春艳郝荣彦

组员:张世涛李杰冯延军

白宝珠冯国忠马世平

白杰刘秋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郝先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为使本次大讨论 活动规范、有序、有效开展,经研究决定,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31日)组织动员。组织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县政府有关大讨论活动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4月1日——11月31日)学习讨论。组织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学习、集体讨论。学习要有安排、有主讲人、有记录、有学习笔记;讨论要有主持人、讨论主题、讨论记录等。

第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总结汇报。认真

梳理大讨论活动的所有工作,系统总结,形成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为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深入进行,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目的,经全局会议研究确定,对我局大讨论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全面理解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背景。多年来,延川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内部结构单一,支柱性工业项目严重缺失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一届政府强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全县人民谋发展,求发展,实现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在这种大背景下,转变发展思路,转型发展模式,推进发展进程,实现跨越发展是延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要全面领会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现实意义。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启发民智,凝聚共识,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现在,延川正面临发展的最好机遇期,抓住机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营造招商爱商亲商的投资环境既是本次大

讨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全县国土资源系统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从本系统、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出发,不遗余力,敢于担当,以更高的胆识和魄力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要全面落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具体措施。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是取得大讨论成功的基本要求。为此,国土资源系统要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一是要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和集体讨论机制,形成学习和讨论同时进行,互相促进。二是要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调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更不可能形成有针对性的见解。三是要建立大讨论活动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使大讨论活动规范有效开展。

四是要全面充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一定要从自身业务实际出发,充实大讨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国土资源工作业务知识学习。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关头,为适应新时期国土资源管工作,全系统要加大学习力度,与时俱进,去不断适应国土资源工作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严格落实耕

地保护责任。耕地保护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民生工程,保护好耕地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

(三)依法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建立群众举报与动态巡查相结合的违法用地查处办法,并按照执法监察分片包干责任制的要求,对非法占地行为从快、从严查处,对违法用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威慑力。

(四)加大土地利用报批力度。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永坪、文安驿重点镇,贾家坪化工园区和刘家湾等三块区域的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在服务发展工作中,面临土地利用报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等困难。为此,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一定要以此次“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练兵场”,认清形势,攻坚克难,为实现延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是要全面做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总结汇报工作。做好大讨论工作的总结汇报工作,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极强的借鉴作用。一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要注意大讨论活动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特别要适时、分阶段对大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讨论内容等进行必要的文字记载和摄影摄像,努力挖掘群众思想的闪光点。二是要形成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报告材料,全方位多角度对“大讨论”活动进行详细系统总

结。特别对典型做法和好的经验要加以弘扬,努力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的目标任务,将大讨论工作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

上一篇:护理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小树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