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

2023-09-2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一群体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包括思想、理念、习惯、风俗、信仰以及代表人物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在教育教学中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等制定了“启航教育”校园文化,这一文化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并将科学文化修养与启航精神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但同时也使一些问题突显出来。本文主要探析了“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现状以及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启航教育  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问题  改进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学校长期创造形成的精神和氛围,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形象以及文明程度,其在潜移默化中对本校教师和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启航教育”校园文化的推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直面困难的开拓探险精神。有效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文明程度,但当前我校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现状

(一)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启航教育”文化寓意扬帆远航,迎风搏浪,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具有敢于挑战、突破自我的开拓探险精神,校园中“启航教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勇于开拓,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并选取具有优秀文化底蕴的特色教育,将民族乐器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课堂,并形成独特的品牌系列,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形象。

(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体系,提高了学校文明程度。在“启航教育”文化影响下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改实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将“启航教育”文化与学校历史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使师生继承学校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启航教育”树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最终增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问题

(一)文化建设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当前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完成形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及相关人员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与评级机制的完善,导致“启航教育”文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评价指标与方法不合理

要衡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其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就要充分体现“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内容和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突出重点文化建设内容,但当前我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过于片面,其文化建设评价指标过于注重校园形象的外在建设,忽略了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导致评价机制内容繁琐,甚至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同时其评价方法注重定性评价,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评价内容缺乏公正性,從而影响了学校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三、“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改进

(一)完善船文化建设及评价机制

当前我校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其形成自私自利、过于自信的性格,在“启航教育”文化建设中,学校要重视学生勤奋、勇于追求、不急功近利和迎接挑战等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将“和美包容、厚载、超越”设为核心价值观,并将船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断完善船文化的建设与评价机制。

(二)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

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就要积极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不断完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文化建设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校风、校训以及教风等,以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合理设置学校的整体布局以及人文景观,以船作为机构的主体形式,突出学习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文化定位,通过机构理念识别系统提高机构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完善行为评价制度

要提高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效,教师就要不断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对此,学校要完善行为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启航教育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此外,学校要依据各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设定教学方式及目标,并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评价的结合,通过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的结合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

综上所述,“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对此,学校要以“启航教育”文化为核心要完善船文化建设及评价机制、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并完善行为评价制度,从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国学地位日渐崛起,语文的教学却令人忧虑不堪,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不被关注与重视,教学效果劳而无功,各项应对措施收效甚微,国民文学素质总体不佳。究竟语文教学在经历着什么?而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予以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式的研究,以望突破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更为文学素养的提高出谋献策。

【关键词】文学素质;新高考政策;教学目标;兴趣;应试教育;教学评价;唯分主义;学习过程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新高考政策,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语文从原本的150分提升到180分,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得语文者得天下,这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这不仅仅是针对譬如高考等考试而言,而对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如此。试想,如若没有语文,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该如何维系。它是我们生活中重要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有学者曾断言,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是原来小学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然而,现实却是,语文并没有得到众多学子乃至教师们的重视,许多学生与老师仍然秉持着语文只需背背记记即可,无须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攻克语文学科之上,而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数学或英语这些科目上面。这便造成不重视、没提高的恶果。

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只是不重视这一问题,科学与民主的氛围也不够,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也值得深究,而诸多问题也由此繁衍。语文教法、语文教育观念、评价方式,这些无不令人忧思。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最大程度祛除语文教学的这些痼疾呢?

一、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简单地说就是需得学生们从心理上认可“我想学,我要学”这种观点,要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度,他们才能真正付诸行动,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成效,而不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失,教学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这与兴趣促进学习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需要又何尝不是学习的重大动力呢?如若一个人整体对某项事物无所谓,对语文不以为意,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经营改善提高这一事物呢。相反,如果他对这一事物格外上心,那么他必然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将这一事物完成或实现得尽善尽美。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跟教师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加大对语文的关注度,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有希望得到质的提高。

首先得让教师们改变不以为意的态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各显神通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投入语文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关注,也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无论何种办法,只要成果显著都不妨试上一试。

二、改变应试教学态度,重视学习过程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由来已久的痼疾,其弊端不胜枚举且尽人皆知。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考试为目的,夸大教师的工作成绩与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被忽视,学生也愈发对学习失去耐性与耐心,学生个性也受到压抑,而如此畸形教育不仅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还耗费了学生,耗费了老师,耗费了家庭,还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应试教育弊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一个9岁小女孩都对它大加控诉。9岁的斯穆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演讲上逻辑清晰且极富感染力的对佛罗里达州的FSA这“一招定胜负”的应试教育进行批判,并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的教育真正负起责任。这一行为被很多人争相夸赞。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初衷,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将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分数不应是也不能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素质教育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得上到政府与教育部的最高层,下到学生老师,都将素质教育牢记于心,并真正落实各项素质教育政策,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需要研究与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各种唯分、唯应试的喧嚣不再有市场,要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逃离出来。

二、评价因素多样化,改变唯分主义

应试教育的摒弃也离不开评价模式的改革,应试教育应该予以否定,那么单一的唯分主义的评价模式毫无疑问也应悬崖勒马的弃之。评价教学效果若只是一味地从分数上衡量,那么应试教育便有如找到了存在的栖息地并继续繁衍生息,如此也不用指望这一教育制度得到改变。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人应从多方面出发。同样的,教学效果的衡量与鉴定也是如此。不能只是单凭分数定春秋,应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摒弃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 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4).

[2]何招付.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J].青年文学家,2011(7).

(编辑:龙贤东)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3篇

1 全面准备, 情绪稳定

临考前同学们心理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考前要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晚上睡足八个小时, 切忌考前开夜车, 做难题, 因为做难题既分散精力, 又容易造成心中无底, 从而失去应有的自信。出发前按清单带齐学习用具 (笔、橡皮、作图工具、计算器) 和准考证等。提前半小时到场, 稳定情绪, 千万不能迟到, 因为迟到会增加人为的心理压力, 抑制水平的正常发挥。

2 放松精神, 控制情绪

在学业考试中最易导致同学们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进入考场后与发卷前的几分钟, 此时要保持心情平静, 对自己要有自信, 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有趣的回忆中;或者闭目而坐, 四肢放松, 什么都不想, 静静地呆几分钟, 使自己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 直到发卷为止。

3 浏览整卷, 把握全貌

刚拿到试卷, 离答题还有几分钟, 此时心情都比较紧张,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考前5分钟, 通览全卷, 看看试卷是否齐全, 看清楚一共有几页, 共有多少道大小题, 都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漏页少做考题, 要吸取以往个别考生由于考试时的心理紧张, 导致漏做或少做试卷某一页中的试题的教训。看题时要先看容易的基础题, 对哪些一眼就能看出结论的选择题或填空题, 在脑子里加以记住, 一方面便于开考后立即写出答案, 争取更多时间用于解答综合题;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自己的考试情绪, 增强考试时的自信性。千万不要一拿到试卷就先看压轴题, 因为最后的压轴题一般都带有综合性和新颖性, 有一定的难度, 不可能一下子就理清解题的思路, 这样做的话, 容易造成思维障碍, 增加恐惧感, 甚至会出现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现象。

4 仔细审题, 先易后难

开始答卷后, 要认真审题, 既要看清楚题目中的显见条件, 又要注意字里行间的隐含条件。对每一个数学符号、数据、图表等信息源都要准确把握, 看题时要仔细全面, 不要只看到前半题, 答了前半题后, 忘了后半题。对容易题, 也要细心, 莫忘乎所以, 谨防“大意失荆州”。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看, 容易题约占7 0%, 做好基础题是获得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答题时一定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切忌长时间地思考一道难题, 而使容易得分的题目没有时间去做, 从而影响到考试的总分, 本末倒置的现象实在是不可取。

5 卷面整洁, 不留空白

按照中考的考试规则, 试卷上是不允许粘贴另外附页, 因此同学们在答题书写时, 要对书写的版面作统一的设计, 要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书写, 排版合理, 字体大小适中, 书写整齐清楚, 切忌龙飞凤舞。在解答完基础题、容易题后, 再对那些稍难题竭尽全力, 各个击破。要尽力去思考, 会一步答一步, 实在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尝试解答, 最后一刻对一些无把握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凭自己的直觉和猜测写上答案, 尽量不留空白, 否则就会完全失去得分的机会。

6 立足基础, 力争高分

根据近年来学业考试题中的情况分析, 基础题和中档题约占8 5%以上, 基础题是学业考试卷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我们争得高分的基础和保证。一般来说, 学业考由于时间的限制和个别难题的设置, 做完或做对全部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实践证明, 满分卷是极少数, 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得分。所以在答卷时, 一定要立足中下题目, 只有顺利地做完做对了基础题, 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 对攻克高难题才能放得开。

7 仔细复查, 按时交卷

根据数学学科考试的特点, 只有做对题目才能得分, 因此做题时, 要做到稳扎稳打, 字字有据, 步步准确, 尽量一次成功, 不要指望复查, 在注重速度的同时要提高准确度。如果做完试题还有空余时间, 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因为学业考是在规定时间内的竞争, 争着交卷会降低思考的成熟程度, 降低准确率, 做完试题后要认真做好解题后的复查工作, 看是否有空题未答, 答题是否准确, 步骤是否完整, 尤其要审查字母, 符号是否抄错。复核要从多角度、多思路考虑, 如觉得某些题解答不妥、需要改动时, 必须反复推敲, 确定有了正确的方案后, 才能划去原有答案或解答过程。若尚未成熟时, 千万不要把原有答案划掉, 以免失去得分的机会。

8 排除干扰, 脱离“角色”

考完一科下场后, 尽量不与他人对答案, 要尽快从该科的考试中脱离出来, 小憩后, 马上可以想一想下一科考试的内容, 尽早走入下一科考试科目的内容中去, 有效防止因某题答案与别人不一样或某题没有做自觉失分多而影响下一科的考试。一定要排除干扰, 集中精力, 争取在下一科的考试中多得分, 努力提高自己在初中学业考试中的总分。

摘要:学业考是选拔性的考试, 考查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和解题技能外, 还得教会他们一些应试技巧与方法, 具备一些必要的心理调适能力。

关键词:学业考,应试技巧,方法,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4篇

1 创造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现在普遍认为所谓创造教育, 就是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创造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 创造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 重在创造力的开发,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有变化, 而且这种标准不是划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2) 创造教育的方法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而不仅是思维结果。创造教育之成立, 其理论前提是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 这种潜能是可开发的、可训练的。

2 美学教育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起始于德国。鲍姆嘉通的《美学》第一卷于1750年问世以来, 美学界对美学的定义和美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一直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实生活中, 美是无所不在的, 美也和其他事物一样, 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才能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美学要研究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以及其他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美学问题。美感是一种审美意识, 是对客体的反映与认识, 研究人的审美感受、美感与审美对象的关系, 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 美学教育则主要涉及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问题, 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 形成了有关美学教育的某些思想。至近代, 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美学教育才有了独立的体系和理论。[3]

3 在创造教育中融入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有较高的素质, 而这种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票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美学正是培育和养成这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科学研究技术实践活动进入自由创造这一高级层次后, 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就有可能进入审美关系。在科学的审美关系中, 科学家的创造进入自由的境地, 他不仅以卓越的研究方式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奥秘而且以极具创造性的简洁而又准确的符号体系传达了这一奥秘。在这里, “真”的发现是以“善”的方式表现了“真”的内容, 真与善得到和谐统一, 因此焕发出美的光辉。

美学教育应结合创造教育发展, 对创造教育来说, 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美学教育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与专业教育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教育内容, 使他们对专业知识接收的更加全方位、思维更加活跃、理解更加深刻。可见, 美学教育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4]

3.1 美学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 理论的追求

对美热爱, 不仅表现为对美的现象的热爱, 包表现为对关的理论的热爱。不仅是对美的现象背后的“真”的探索, 而且就是对科学理论美的追求, 也可以成为科学创造的动力之一。

3.2 美学教育在创造思维中的作用

人的认识可以分为意会认识和言传认识。言传认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判断、推理, 属于形式逻辑。而意会认识是指想象、直觉、灵感、顿悟, 有部分人认为这是非逻辑的。事实上, 意会认识也是遵循某种逻辑的, 但并非是言传认识的形式逻辑, 它遵循我们称之为审美逻辑的这种形式。[5]美学教育可以扩展学生视野, 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纵观科学技术史, 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 都离不开自觉、灵感和顿悟。而它们的产生往往是思考者在无意识心理状态下受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掌握一些美学知识, 经常接受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熏陶, 可以培养人的敏感性和自觉洞察力。这些都利于产生灵感和顿悟。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有裨益的。[6]

3.3 美学教育对创造成果的预见作用

假说是建立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一般都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美妙的科学假说实质上是科学家审美感知与审美理解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由科学家审美预构得出的。科学审美预构基本原则是根据美的规则其中主要是科学美的规则在已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已具备的科研资料、实验手段的基础上, 大胆地预构某一种科学理论或科学模型。

如今,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许多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创造教育, 而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对于迎接现在知识经济的到来至关重要。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成效。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美学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把美学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美学教育。只有加强了美学教育, 才能使创造教育得以实施和有效,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只有拥有了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我国才能在世界各民族中立于不败之林!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 最根本的是有创造性人才的竞争, 因此要大力开展创造教育。文章分析了美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益处, 论述了创造教育与美学教育的关系。阐明了把创造教育和美学教育结合起来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期能为大力开展美学教育, 从而使创造教育得以加强做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创造教育,美学教育,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林发.陶行知“创造教育”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9:66~67.

[2] 宋丽娟.浅谈美学教育的基本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 7:139~140.

[3] 马仙, 姜决成.工科大学开展“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 2:95~96

[4] 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310~311.

[5] 颜锋, 刘静.科技美学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势在必行[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 7:67~68.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5篇

反方论点:中学阶段全面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辩论赛流程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主为8分钟,每队各占4分钟。

2.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有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只剩30秒时,会有铃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用铃铛声警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用尽,另一队还有时间,则该队的一名和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每名辩手的评分标准(100分):

1.论据内容丰富,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20分。

2.论证的逻辑性、说服力强。满分20分。

3.普通话标准,语言的表达流畅,有文采、有幽默感。满分20分。

4.机智、辩才、反驳和反应能力强。满分20分。

5.举止、表情大方、得体、风度佳。满分10分。

6.各院的宣传情况,评委情况,以及辩题采用情况。满分10分。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二、赛制具体说明:

(一)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结辩阶段: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6篇

实施新课程,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给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学生要多赏识、多鼓励,主张无批评式教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素质教育也并不排斥“惩戒”,关键是班主任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来巧妙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惩戒教育,是通过实施批评、处罚等手段使学生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惩戒教育表现为一种刚性行为,包含有罚的因素,在措施上带有一定程度的强硬性,在态度上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在要求上有一定的规范性。对教育学生是强制实施,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带给学生一定的痛苦,使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班主任怎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呢?

第一,惩戒一定要合法合理。合法就是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同时,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和家长的监护权。有的班主任因为学生犯错就惩罚家长,用罚款代替惩戒,让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公开亮相,让早恋的学生张贴检讨书等,这些惩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不值得提倡的,也是极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合理就是惩戒有因,惩戒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惩戒要适度。目前,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也是他们最敏感的时候,任何不当的惩戒都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体罚不仅是对人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摧残;皮带不仅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情感和心灵麻木不仁。”所以,面对有过错的学生,班主任的惩戒一定要恰到好处,在实施惩戒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行事,做到三思而后行。

第二,要充满爱心。教师对学生必须有满腔热忱的爱,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觉察。有些班主任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因为学生能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班主任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班主任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班主任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第三,要因材施教。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班主任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作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对学生负责、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错误的有效矫正和对学生成长的真正促进。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学生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学生可以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学生可以罚朗读一篇美文,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可以罚他背诵法律条文等。

第四,要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是非观念不明,自制能力不强又任性好动,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举动,这时班主任的举措要慎之又慎。一次特殊的“惩戒”,能激发起一个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两条弦,一条是善,一条是恶,教师要拨动善的那条弦,让它弹奏出最美的乐章,最动听的曲子。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化学生。真正的教育要建立在尊

上一篇:大学精神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历史宋朝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