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 我国体育舞蹈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完成缺乏技术魅力,缺乏充满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表现力。芭蕾舞完整的训练体系对体育舞蹈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借鉴古典芭蕾训练手段,紧密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是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和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芭蕾基础训练

如今世界体育舞蹈的整体发展趋势向着更高的水平迅速发展,以其独特的舞蹈魅力,席卷全球,拉开了体育舞蹈赛事的热浪。我国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科学训练体系尚未完善,但是芭蕾基础训练有着完善的训练体系。芭蕾基础训练体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按着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进行芭蕾基础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训练的过程,通过对舞蹈动作变化、舞蹈节奏的变化、舞蹈中脚位变化,不断改变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并且在训练中加入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使参与者更能感受到心灵与肢体的链接,不仅在提高参与者舞蹈审美、动作规范、技术动作难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培养参与者高雅的气质。因此芭蕾基础训练既能提高我国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能力,通过身体素质能力的提高使之减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也能为体育舞蹈的技术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的提高提供较好的借鉴。

一、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由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最早在上海等地区兴起,到现在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逐步与世界接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与国外同行们不断的深入交流与共同训练,其技术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但是在世界锦标赛及世界职业组的比赛中,中国体育舞蹈选手还是很难突破进入前10的名次。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为生理素质差距和艺术表现力的差距。

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和世界一流国外体育舞蹈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完成的质量上还欠缺技术的独有魅力,缺乏充满了个性和张力特征的表现力。古典芭蕾中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对于体育舞蹈各方面的能力训练,技术训练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紧密的结合体育舞蹈独有的特点,借鉴古典芭蕾对肌肉素质的训练手段,是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基本技术和充分发挥表现力的有效的、捷径的手段。影响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舞蹈表现力,要从舞蹈选手的人文素养、艺术鉴赏能力、舞蹈基本功、对成套动作的编排、意念和气息的调整运用,这几个因素入手提高体育舞蹈选手的舞蹈表现力。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的舞蹈表现力的主要因素有:体态、架式和气质风度的展现,专项形体和专项技术训练的水平,倾斜、侧身、摆荡等技术应用等。

二、芭蕾舞的训练体系

芭蕾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发展,直至当今,具有系统的训练体系,以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明。完整独立的训练体系尤其是体现在腿和脚、姿态、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感觉以及动作表现意识等训练方面。系统科学的芭蕾训练体系是通过一系列肢体动作组合训练来提高舞者的自身能力素质,使舞者在不同的音乐中能从容的表现出音乐内涵,达到塑造崭新艺术形象的效果。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把上、把下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活动、蹲(Pile)、擦地(Battement teudu)、小踢腿(Battement jete)、划圈(Rond de jambe pas terre)、单腿蹲(Battement fondu)、小弹腿( Battement frapp e)、控制( Adagio )、 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等;把下动作可分为:擦地(Battement tendu)、控制(Adagio)、旋转(Pirouette)、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小跳(Soute)、中跳(Sissonne fermee)、大跳(Grand jete)、舞步(Classical walk)、脚尖(Point shoes)等等。芭蕾将身体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美的判断标准,一直延用至今。芭蕾训练的科学体系,也被人们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像一些表演类的专业,例如像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等,芭蕾基础训练是这些专业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通过芭蕾基础训练来培养艺术美感、培养审美、表现美、传递美。

芭蕾作为一门独具一格的世界性艺术,得到普及与推崇的主要原因是其博大、唯美与脱俗的美感,芭蕾基础训练是芭蕾的根基,它不仅可以影响甚至制约着舞者的形体美,同时也演绎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活动和理想信念。芭蕾基础训练是以它严格、严厉、严谨的科学训练体系,高雅博大的审美倾向,成为塑造体态美、形体美的最佳方法,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运用。

三、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价值

芭蕾的训练对体育舞蹈无论是在视觉审美、还是动作规范化,包括技术动作等方面都有着积极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一)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动作元素的价值体现

通过比较芭蕾舞和体育舞蹈,毋庸置疑的是两个舞种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两者都有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控制肌肉运动能力、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动作表现,去展现舞蹈的美。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的内在启示。任何一种舞蹈动作都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达。因此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芭蕾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话,那舞者必然跳不成功舞。芭蕾基础训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

力量——力分为很多种:冲击力、拉力、控制力等。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舞蹈中的力量给予观众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对于舞者来说更是一种身体素质的评定,对舞者体力的需求也非常重要。

柔韧性——一位好的舞者,基本功就是软开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一位好的舞者的动作技术与难度系数。肢体灵活性、伸展度是作为舞者的基础。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展现的自身控制肌肉收缩的一种能力。稳定性:在舞蹈展示过程中舞者完成动作技术展示时调整与控制自身身体平衡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是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各个关节部分可以随着另外一个关节部分的运动而相互配合;而灵活性是指身体各个肌群、关节能够使用的游刃有余,并且能够在快速的节奏中,迅速的改变身体或肢体上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因此,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必须在芭蕾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能够熟练驾驭体育舞蹈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要素:情感(舞情)、节奏(舞律)、构图等。并且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动作,去表现美,享受美,传播美。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所以,芭蕾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舞蹈最初的教育模式,它也是体育舞蹈教育当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芭蕾基础训练对于提高乐感;健美形体;提高腿部力量、控制能力、稳定感;提高身体柔韧性、灵活性、技术动作、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二)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身体素质的价值体现

我国体育舞蹈没有形成其自身科学的训练系统,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只看重体育舞蹈单一技术的提高,不重视体育舞蹈选手身体素质的训练,再加上单一的训练方式,导致了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比赛中由于体力不支、无法很好的展示协调、力量、速度之间关系,再加上先天的身体比例没有优势,使中国体育舞蹈选手的成绩始终没有质的飞跃。只有不断的在芭蕾基础训练组合中的训练,舞者逐渐形成完美、挺拔的身材,并有效的训练了舞者身体肌肉延伸、控制、爆发、速度等感觉。芭蕾基础训练在提高舞者身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价值。通过芭蕾形体的培训可以训练并且锻炼表演专业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的素质及其力量能力,解放表演专业学生的肢体,改变其原有的自然状态,获得新的技术和规范其的动作。

(三)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价值体现

艺术表现力差距产生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每一个舞蹈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舞蹈的产生是基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而体育舞蹈并不是发源于中国本土,属于外来舞蹈,还有大量的外来元素、外来文化。体育舞蹈背后深藏着的艺术感染力是蕴含着舞蹈发源地的深厚历史沉积和丰富人文文化的,这些艺术感染力绝不可能靠单纯的舞蹈动作模仿来掌握和表现。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舞蹈动作的模仿,对舞蹈动作的内涵,舞蹈音乐控制,舞蹈理论的研究等方面都缺少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学习。由于不明白舞蹈的文化内涵,导致了在舞蹈创新方面始终停滞不前,很多女选手在比赛时盲目的模仿西方女选手夸张的妆容和表情,却在不经意之间也丢失了东方美。

芭蕾基础训练可以改变舞者的外部造型和风度气质等,而这些方面又会反作用于整个舞蹈效果的呈现,将舞蹈蕴含的思想内涵与舞者优美的肢体语言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将舞蹈“美”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提升舞蹈的整体效果。芭蕾基础训练的实用价值已被应用到各个方面,不仅在舞蹈艺术表演领域,还有其他艺术领域甚至在非艺术领域中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表演艺术领域中的实用价值,首先体现在芭蕾形体训练已成为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课程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表演专业学生的舞蹈美感,舞蹈意识的提高有推动和提高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日常训练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即使的调整训练计划,配合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练习,减少损伤。芭蕾基础训练与体育舞蹈在审美方面存在共性,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外在气质的培养。芭蕾基础训练与体育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有相通之处,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够起到正迁移作用。芭蕾基础训练可提高自身的身体控制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体育舞蹈动作学习中对身体姿态的支配,从而促进动作的美感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陈丹.任家梁.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培养的讨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4.

[2] 孙丽娜.论芭蕾基础训练的实用价值[J].新乡学院学报.2011.4.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国家建设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较高的人才,还需要高校培养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健身习惯。让大学生能够有较高的体育素养,在锻炼过程中培养人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适应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学生生体育训练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利用体育训练营的方式促进学生运动效率的提升,也让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训练营;高校体育;教育;作用

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教学改革的变化,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出现,这些训练营对高校来讲是一种新的体育构架,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着体育训练营中体育训练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实践学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体验和感受,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讲是一种挑战,以下对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体育训练营的发展

刚刚进入到大学的学生们对自己的新生活都比较向往,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大学生需要和新的环境相适应,并且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进行重塑,尤其是人际关系,这些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训练是一种从大学体育社团中变化而来的,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创新,是高校的体育教师和课外体育爱好者之间组成的一种社会团体。这种大学体育俱乐部之后就演变成为体育训练营,学生自愿加入,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在对学生培养方面有非常好的前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已经阐释,在大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和人相处、学会学习。在这四会的基础上,大学生进入校园中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建立一定的组合字对大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大学生体育训练营的存在也能够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丰富,为学生健康性活动提供更多的建议。其中项目的开设咳哟有体能训练、野外生存以及篮球和足球等等。学生按照要求参加到训练营之中,经过长期的考察,拓展训练营中的活动项目,让广大师生进行社交,在训练营中做体育锻炼,健身以及各项娱乐活动。从此可以看见,体育训练营的构建对大学生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也非常有利,能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体育教育中应用体育训练的教学方式,需要站在大学教育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这样对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够让学生掌握终身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从学生个体微观的角度上去研究和分析,体育训练主要是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能够极大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情况,缓解心理问题,最后形成个性化的人格魅力。

具体的讲,社会化、以及产业化体育训练形式已经被高校引入进去,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有比较多的了解,通过体育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加公平的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对自己的进行自我管理。体育训练营的存在,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沟通和交际能力更强,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强化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体育运动促进体育文化的形成,体育文化中的进取精神还能够对学生后续的工作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强化学生的审美以及文化实力。高校体育教育的宗旨就是让体育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强化学生的体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训练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争取在体育训练营当中,体育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确定体育学习的目标,秉承身体健康,精神强化的教育指导思想,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将课内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学习结合在一起,号召全体学生参与体育训练营的各种活动。

三、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一)体育训练营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大学生在体育训练营中活动是自愿加入的,但是体育训练营需要按照高校所设立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体育训练,然后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体育训练的优势,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体育训练营的开发和娱乐性质有效的发挥出来,强化社交和预科课程开发的作用。各个大的高校需要在思想上给学生一定的认识,让学生对体育训练营的授课方式有非常大的了解,因此建立起体育训练营多种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运行机制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训练活动有较大的热情和兴趣,以此更好的挖掘出体育训练的潜能,使学生持有终身体育的态度。大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要想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训练营有正确的认识,就需要吸引学生的视线,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思想,拓展出有效的体育训练方式方法,将单一性的体育教育,体育训练变成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高校进行体育训练营招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演讲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发传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日常健身以及体育训练对自己的益处,还要介绍进入体育训练营以后自己要履行哪些义务,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进入到体育训练营之中,由此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了解体育训练的益处,将体育训练营的条件和基本要求传达给学生,以此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参加。这种自由性和灵活度在招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大。

(二)体育训练营中加入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训练内容

尽管大学生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运行机制一直向着社会化衍生,但是这样对体育训练营给大学生体育教学所起到的促进性作用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体育训练营的训练宗旨和高校的体育教育宗旨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让大学生的心理意志更好,实现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向着德智体美方向发展。在这个宗旨下,大学生体育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在实施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求体育训练营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训练的有机结合。

例如,参与到体育训练营中的学生都需要按照自己的体育爱好以及自己的身体情况作出一份体育训练计划,教师帮助学生拟定。在拟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的要求以及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实际的分析,然后给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例如,学生喜欢篮球就可以选择选修篮球,在进入训练营以后,要接受基本的体育训练知识,还要增加篮球训练的项目。对篮球的运球以及传球,还有投篮和灌篮等等技巧技能分析,这些学习内容都是课内的内容,因此课内和课外要紧密的练习在一起,进而提升学生的身心配合度,也提升学生在体育项目训练过程中的适应性能力,满足体育的个性化教学[1]。

(三)体育训练教学计划和生活实践相联系

各大高校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第一层面是知识认知层面的;第二层面是技能的培养层面,最后是实践体验层面。大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指导,并且对当前的体育训练技能进行传授,能够达到生活实践的最高层次。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是单一的训练内容,还需要把学生的训练内容引申到生活实践当中,给学生组织体育比赛或者是一些体育实践性活动。

例如,在学生课余时间或者寒假暑假,可以给学生组建体育训练营,让学生到野外去生存,还可以借助于祖国的河山,给学生设计出一些移动样式的训练营,让学生在大自然当中训练,磨练学生的心智让学生享受大自然,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不仅仅收获体育训练技能,还能够有更强的体育实践体验。这样的野外训练能够让学生的协作能力更加突出,生活和体育结合在一起,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

(四)对高校体育训练营发展的建议

首先,高校的领导需要大力支持体育训练营的发展,强化在体育训练营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使体育训练营能够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出更加完善的作用。另外还要强化体育训练用的组织和管理,让训练营在运行过程中机制体制更加完善。

其次,大学体育训练营和社会活动之间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实践项目,并且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安全措施和相关的体育紧急运动预防方案。提升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准以及规范文化性也是体育训练营的主要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营中的情感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以后,面对新的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并且适应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体育训练营的作用是建立起有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其中能够和同学展开更多的协作,并且消除一些生活上的消极紧张情绪,强化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对矫正学生不良价值观以及迷恋网络的的现象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训练营中的教师需要对学生此方面的特点加以全面的关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大学生体育训练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更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在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理。高校的教师和体育爱好者以及学生要联合在一起,不断的沟通交流,提升体育训练营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在体育训练营中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报道.耐克校园体育训练营让体育课变成魔幻课[J].体育教学,2014(11):79-79.

[2]陈营玉.浅谈体育高考生如何处理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关系[J].体育时空,2014(19):101-102.

作者简介:原艳玲(1976.08-),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提升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推动了心理教育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较为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教育方式由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与心理教育中。本文专门针对团体心理咨询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体育教学;应用

一、团体心理咨询应用与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常会因为无法掌握体育技能或是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对体育课程失去信心,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增加学生的团体意识,提升学生在团体中的存在感,能够促进学生融入团体中,使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安全、温暖,当团体成员进行分享问题时,成员会发现存在共同的困扰,认为自身的问题并不突出,从而进行自我调节,改变自身错误消极的观念,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团体辅导中将背景、经验及人格不同的成员聚集在一起,每个成员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成员进行交流与分析过程中,促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增加了对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与认同自我。团体心理咨询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分析比较、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及重塑自我的机会。另外在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

(三)改善情感体验

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团体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安、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团体辅导开展过程中主要由不同的团体成员所构成,在团体活动中互相合作、交流、训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了情感方面的共鸣,令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产生了归属感与存在感,从团体活动中获得了动力,有利于学生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团体活动不断深入时会令学生产生风雨同舟的感受,能够消减学生的心理防御,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大活动中,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与扶持,感受到温暖与安全,有效解决了学生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在在参与团体心理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赞赏他人、接纳自我,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团体心理教育与其他心理辅导相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学习环境,在团体心理教育中就像是置身于大型的实验室中,每个成员都是实验对象,可以字啊实验中互相对比与观察,通过了解他人及自己,提升对自身的客观认知,并在实验环境中分析自身与他人存在的问题,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观点与经验,并在交流中完善自身的人格,从中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将团体力量作为支持自己前行的动力,团体成员互相抱团取暖,共同进步。

二、团体心理咨询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团体咨询教育其目的在于构建多层次平等互动活动,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发挥心理群体辅导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教师应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温暖与关爱,通过团体心理教育活动为学生构建正能量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单调与乏味,在良好的团体活动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便于学生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育人价值。

在体育课程中要想发挥团体心理教育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熟练教学中每个流程,保证团体心理教育与体育课程能够有效融合。同时应掌握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能够灵活转换不同的教育方法,保证每个教育流畅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可以与校内的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完成,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便于在之后课程中能够独自完成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团体心理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发挥实际效应。在团体心理活动开展中所运用的场地与器材与传统教学并无差异,团体教育的开展不需要额外准备教材与工具,因此团体心理教育应用在体育教育中是可行的。

三、团体心理咨询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设计合理的引导课,促进团体意识形成

在体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开展课程,由于学生的运动经验不同,所以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差异性,有时会因为差异造成个体之间存在排斥问题,由此形成消极的教学氛围。设计引导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团体意识,为学生提供能够平等、自由的交流机会。此机会是需要教师进行设计来形成,在引导课程中为学生创建交流氛围。引导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深入交流,感受平等沟通的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信息,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团体心理咨询辅导进行时,第一堂引导课十分关键,学生可以因为共同的体育爱好聚集到一个班级内,教师可以字啊课堂中为学生组织游戏或是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做自我介绍,让学生互相探讨所选的运动项目,通过探讨运动项目的选择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明确探讨话题的意义,在引导课程中中为学生构建和谐自由的沟通环境,提升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归属感,为团体心理咨询奠定有利基础。

(二)互助式合作学习,促进团体互动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设计教案、明确训练目标,进行有序开展,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锻炼中不仅要掌握技能还应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因此教师字啊体育课程中应以調动学生思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在锻炼体育技能的同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体育活动的开展通常都是以团队形式为主,这样的形式为团体心理咨询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团体活动的组成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成员积极参与的辅导活动而设计的。成员可以在团体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与反馈与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验,在此过程中互相鼓励与支持,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探讨及合作训练,在探讨过程中集思广益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共同找寻问题的答案,提升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促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正确运用团体心理资源的方法,避免应运用不当造成不良教学效果。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科学合理的团体心理咨询,提升体育训练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在合作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共同寻找资料,小组中的成员可以自行分工完成资料查找,提升学生合作意识,通过收集资料、构思、设计在到课程展示完成合作训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生在团队中的存在感,促进学生运用积极心态参与体育活动。

(三)运用案例教学,创造人际情境

在体育训练中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时,应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在课程中占据了权威主导的地位,学生在课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由于互动性不足,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应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课程中构建互动教育氛围,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教师可以字啊体育课程中运功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在课程中的沟通,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法则。教师在运用案例开展体育课程时应保证案例与体育课程相符,并保证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案例的难以程度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设置合理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发挥体育教育的实际教学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自行编创教学案例,在课程开展前期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教学案例如多媒体视频、教学竞赛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在运用案例教学的初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具体学习流程,并详细讲解案例讨论环节,随着教学不断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过程与总结过于评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学生针对性调整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对教育有了更高要求,传统体育课程只是体育技能的传授,教学方式与目的单一,就是通过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字啊新社会发展中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體育教师应进团体心理教育融入课程中,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感受温暖与关怀,培养学生形成团体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音,余如英.体育运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新生抑郁情绪的实证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2):93-99.

[2]朱欣.团体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

[3]王婷.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大科技,2018:36-3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SJGY20200285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应当积极探索更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本文对调查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如何更有效的应用练习指导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练习指导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系统的应用练习指导法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严格按照教学标准进行,而且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与训练方法缺乏创新以及系统融合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将练习与指导进行了有效结合,既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这就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练习指导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策略,努力使教学与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取得更好成效。

1 练习指导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通过多元化、系统化、融合化组织实施,推动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更加完善。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与训练模式,特别是对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在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训练,教师则加强相关指导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知行合一”意识和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练习指导法是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比如通过对学进行有效的指导,特别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使体育教学与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而且也能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将练习指导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而且对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比如将“生活教育思想”纳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更加强调体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可以将“社会治理”思想融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且能够持续开展体育锻炼。

2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问题

2.1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

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一些教师对练习指导法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练习”与“指导”的关系,直接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有的教师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而且在“分类训练”等诸多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不注重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劣势进行训练等等,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以提升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加强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在指导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同样会制约练习指导法的有效应用。深入分析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对练习指导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情况。

2.2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融合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与其他教学与训练方法进行融合,进而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但个别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融合性,导致练习指导法的应用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不注重教学与训练内容的有效整合,比如在开展篮球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不重视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发展腰腹力量训练的过程中,空中传接球、仰卧快速屈体或转体等缺乏有效结合,而且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够到位。有的教师则没有将教学与训练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在自主训练方面缺乏有的放矢。有的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之间相互指导不足。

2.3 练习指导法应用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用练习指导法,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创新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练习指导法应用模式创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训练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则不注重训练模式创新,特别是在教学与训练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性,比如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与训练分析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在教学与训练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等等。有的教师则不注重构建“线下训练”与“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及时、便捷、即时指导,甚至个别学生由于错误的训练方法而导致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等等,需要教师对此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创新性应用练习指导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取得突破。

3 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有效应用练习指导法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想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科学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教学与训练内容的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训练取得好的成效。比如应当针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况,将“分类指导”纳入到练习指导法当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每一名学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与训练;再比如在开展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从器械训练来看,主要应以通过悬吊器械、半圆平衡器、瑞士球等器械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技术教学与训练;对于体能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当强化体能方面的训练等等。

3.2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

为了能够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进一步强化练习指导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拓展性。要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系统性,除了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之外,也要对训练形式、训练机制、训练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使教学与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把兴趣教学与练习指导法进行有效结合,对于一些教学与训练内容可以进行“游戏化”和“娱乐化”设计,比如通过将技术训练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力量训练,这对于解决一些学生不注重力量训练以及无法取得良好成效问题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与教师的有效融合,教师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强化指导的及时性。

3.3 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创新,努力使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应当着眼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和效能性,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和掌握第一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融入到教学与训练当中。要更加高度重视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性,特别是要通过综合训练,找出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教师通过有效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加放松,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要切实加强教学与训练管理工作,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训练过程的管理之外,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制定“自主性”教学与训练计划,强化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主学习与训练解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这对于落实练习指导法具有重要的创新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练习指导法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而且也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创新。因而,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练习指导法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从提升体育教学与训练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与训练互动性等诸多方面入手,着眼于解决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应用练习指导法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措施,重点在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科学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融合性、强化练习指导法应用创新性“三个强化”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练习指导法的应用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使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各类课程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改革创新之路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发展身体素质,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等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拓展训练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以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素质拓展训练在运动技能教授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都能够融入体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锻炼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对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当今社会最需要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怀疑、创新意识以及具备大胆想象、科学精神的人才。这些高要求不仅是对人的知识提出一定的要求,还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过去,体育教学中往往更侧重于学生运动技能的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关注则相对较少。但是,现在只关注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渐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思考使其身心都能够全面发展。而素质拓展训练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丰富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以学生的体验作为基础,模拟实践场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此种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加有趣,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此过程中始终都是课堂主体,而有趣的体育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同时,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能够提高团结意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还能够积极参与到体验互动中,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学生在自我督促与主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训练。此外,在素质拓展训练中,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体育课堂上的学习道具交给学生来设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活动方案,随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则可对学生设计的道具进行评价。这种拓展性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满足教育创新的需求,一举多得。

(三)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素养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需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发现,很多学生都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种情况对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满足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这为新时代下学校体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体育教育模式及教学方式,多是单纯技术性学习,没有很好体现当前“立德树人”的最新教学理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自强、坚韧、独立、合作与自我接纳等品质强化具有较强针对性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引进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体育锻炼得到强化,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提升,更好体现“以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人生,体验勇气、突破、责任、团队等概念。

二、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素质拓展训练内容与流程

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以身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在训练目标上,素质拓展训练目标表现在多方面,如参与者身体爆发力、身体协调性、身体耐力等,在训练活动中,参与者的自信心得以强化,同时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对于体育教学,常见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较多,也有其他户外课程,另外,目前军训中的部分项目也被纳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中,对帮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可发挥重要作用。从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流程看,表现为:热身环节,该环节是师生构建团队的过程,避免因环境氛围过于紧张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团体项目、个人项目设置,其中个人项目一般为考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而团队项目则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考核;点评与总结环节,项目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总结活动经历,分享拓展训练成果与心得体会,与教师或同学沟通,感悟哪些知识、技能与精神可被应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

(二)设计科学训练方案

素质拓展训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运动,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素质拓展训练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设计,无论是场地的选择,还是游戏道具的准备,或者是学生的分组,都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教师要明确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以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紧密连接、环环相扣。例如,在训练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信任感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相关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完全了解在团队合作中互相信任的重要性。如拓展训练项目“无敌风火轮”,教师只为学生提供报纸、剪刀、胶带,要求学生制作的风火轮只能行走在由报纸铺设的軌道上,并且要连续不间断地一次性走完全程。学生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共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行程。在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后,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团队成员的信任感,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背摔”就是一个好的训练内容。这个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要求一名学生站在高处,两手反交叉握拢弯曲紧贴在胸前,两脚并拢,全身绷紧成一体,身体主动向后倒,在这一过程中头部内扣,身体不能弯曲,两手不得向外打开,以使自己毫无“自救”的可能。团队其他学生为保护这个学生,要紧紧排成一个保护圈,两腿成弓步并且相互抵紧,两手搭于对方肩上,掌心向上,上体和头部尽量后仰,当站在高处的学生倒落时,齐心协力地将其平稳接住。这个过程对于站在高处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他只能将自己的人身安全全部交由团队的其他同学,并且无法看到其他同学的状态,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同学的信任感。而对于参与保护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只要有一个人在其中出现差错,那么高处的学生就有可能受伤。在明确责任后,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在整个团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统一规范日常训练

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体育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时肯定少不了体能动作方面的训练,如果学生训练不当,这些剧烈的训练活动有很大概率给学生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要严格的统一规范学生的日常训练。统一规范日常训练要从各个方面做起,在训练计划中要科学合理地研究、审查,在训练动作和训练量上要严格把控,在学生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争取让素质拓展训练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决策,也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学内容也是需要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来完成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个人技能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团体的协调合作方面的教学有所忽略。体育教学改革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来促进学生的协调合作。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内容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素质拓展训练,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由于篮球比赛是需要多名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篮球比赛过程中任何一名组员的配合出现失误都会对这一小组的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小组内的学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他们会相互加油打气,以团结整个小组的力量去努力增大获胜的概率。这样,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养成。

在针对的素质拓展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助力,为同学们加油鼓劲,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保证篮球比赛的顺利进行。对于促进师生关系,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以及学生的思维模式等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之后的体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锻炼学生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体育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一大学科特点。基于体育学科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由于个体学习情况有所不同,他们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积极正确、科学有效的引导。教师在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以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由上述分析,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比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进行竞争,教师再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竞争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通过这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一方面能够了解并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短距离跑的相关内容后,可以组织相应的比赛——50米短跑比赛。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在规定的50米距离内进行比赛,学生必须遵守规则和秩序,随后让学生们逐个参与进来。在比赛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把在参与比赛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真实感受互相分享交流。这种体验模式在活动中学习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最大特点。这样,通过相应地素质拓展训练,既能促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又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六)针对心理素质锻炼

心理素质训练是體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更是身心素质的关键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重视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对心理素质教学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继续心理诊断,然后采用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学生自卑、自我怀疑等不健康的心理,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开导的方式进行处理,并结合学生的能力设置训练内容,从而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培养,即对身心状态进行培养。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掌握,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表象训练、调整呼吸、渐进肌肉放松、自我暗示、模拟训练等,增强学生心态的稳定性。

教师可按照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安排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且在素质拓展训练时,还可改善学生自卑与寡言不语等情况。以“盲人方阵”为例,先给学生每人一段绳子,随后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眼罩,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竞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接力赛,从而增强学生间的联系,增进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拓展训练融入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内容,需要教师加大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从而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做好安全隐患、训练形式、训练时间等要素的管理。在正式进行拓展训练之前,保证学生明确掌握本次课程的内容、目标以及训练要求,然后依据课程的规范要求进行训练。采用此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秩序意识、纪律意识进行强化。在诸多学生中,存在部分寻求刺激感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大对这一方面学生的关注,积极做好危险动作、风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可以实现自我保护。由此可以发现,在素质拓展训练期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与课程的质量与效率、学生的身体安全有着紧密关系。

(八)创新课程测评体系

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的重要保证。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一般为一课时或分多个阶段完成项目,所以在课程测评体系上应优化。以往课程评价采用的模式主要停留在终结性评价模式上,主要强调对学生最终的理论成绩、专项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整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课程开展效果。这种方式很难适用于素质拓展训练中,所以需进一步做好评价体系优化工作,在评价内容上,可取训练前后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前后的行为表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情况等作为指标,而非局限在理论或技能考查层面。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因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各项目活动中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切忌采取“一刀切”方法,即使部分学生表现较差,仍需以积极鼓励性话语为主,帮助学生总结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这种评价方式下,学生很容易从训练、评价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更积极参与到训练中。

总之,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体育教学改革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综合素质也得以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但是,将素质拓展训练更加充分合理的应用于体育教学改革中,最终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梓璞.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4):3.

【2】崔耀虎.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20):2.

【3】王亚飞.寓教于乐,趣学结合——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尝试[J].当代体育,2019(17):1.

【4】王杰清.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安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

【5】刘月亮.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0(22):1.

高考体育训练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必不可少,无论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还是体能锻炼的跟进,都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合理的教学安排。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展积极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从而经运动获得团队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本文将从实际出发,谈谈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更具锻炼与教育意义,其所推崇的素质拓展训练也与传统意义上的素质训练有所区别,是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出的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的训练方式。传统是锻炼集中于体能训练,即通过大量的运用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身体素质,但也仅限与对身体上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凡是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传统素质训练不足以对学生展开全面性的训练培养。而创改完善后的现代素质拓展训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合理布局与创新延伸,将训练核心从简单的体能训练转向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将单一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拓展至心理训练、人格训练和管路训练,强调身心训练的有机统一。

1.聚焦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

(1)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依托运动形式,引出对学生心理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经过一些具有相当挑战性的运动突破自我,获得自我挑战与自我成长,从而达到强化心理素质的目的,而且能帮助学生获得极强的体验感。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锻炼有所区别,体育锻炼注重某一项目的反复训练,而素质拓展训练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延伸出对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各项挑战性训练后,克服难关获得的自我认同感是稳固心理的重要因素,因其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是普通体育锻炼所不能实现的。另一方面,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贯彻,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素质拓展训练强调以运动为基础,通过各种训练的引导培养,学生能在体能训练上获得有效的提升,而身体素质的强化就是素质拓展训练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综上可知,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上起到了切实性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促其提高自主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素质拓展训练大多以团体性活动为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拓展训练,一些创意类的大型训练项目甚至要求全体同学一同完成。所以,素质拓展训练首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在集体训练项目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同时又将团队协作的优秀观念反馈于素質拓展训练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强化沟通的同时落实训练。其次,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还能使学生提高自主意识,该训练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教师在授课中之将课程内容、目的、要求以及相关注意思想告知学生,在活动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自主完胜活动训练,中途一般教师不再作课程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自主意识。可见,合理的素质拓展训练安排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主意识。

(3)深化学生创造意识,勇于克服困境难题

素质拓展训练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训练活动组合而成的体系性训练模式,在实际训练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培训安排。基于训练具有挑战性这一特性,学生在经体能运动时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创造性意识,在不同的运动障碍性训练中,也能使其逐渐形成克服困境难题的意识和勇气,并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坚定的信心,从而更加无畏地投身素质拓展训练。在实际训练中,没有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所有的训练项目都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需要他们在训练中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以解决所遇之难题,这不仅仅是增强体能锻炼和体育精神与意识的关键之举,更是助其摆脱心理惰性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2.刍议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策略

(1)科学合理设计训练内容,深化学生综合意识

为了使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获得进一步的融合性发展,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设计训练内容,像借助趣味游戏等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素质培训,以此深化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创造发展等综合性意识。之所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以游戏形式为主导教学方式,关键原因在于受教群体的低龄性,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新鲜且趣味性较浓的活动更感兴趣,也更乐于参与。将训练内容与趣味游戏结合起来,一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训练参与兴趣;二来,能够翻转课堂,将单一的课堂多元化、趣味化,实现活跃教学氛围的有效创设。因此,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是极其有利的,教师也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将游戏与素质拓展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经培训形成良好的综合意识和身心素质。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就将素质拓展训练的重点置于游戏教学引导中,在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基础上对其展开相应的教学指导。首先,我会创设以深化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为核心的趣味游戏——松鼠与松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松鼠猎人和监督员,其余同学分为两队,一队为松鼠,一队为松树,由监督员发布口令,分别为猎人来了、森林失火以及地震了,相应的反应为松鼠逃跑,松树不动;松树逃跑,松鼠不动;松树和松鼠全部逃跑。以此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其次,我还组织了以培养大家创造性和沟通意识的游戏——太空椅,即要求每个队伍自行讨论,在最短时间想出一个方案,可以使全队成员只有脚接触地但全部都能坐下,要求队员既能坐也能睡,持续半小时以上不会累。在方案设计中,大家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集体讨论也增强了大家的沟通交流。

由此可知,要想素质拓展训练更加高效,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科学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力求让训练内容更加多元化、更具代表性,从而有效深化学生的综合意识和素养。

(2)创设创新挑战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有赖于一定外力的助力。为了有效落实体育课程中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工作,教师要不断挖掘长远的教育眼观,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创设创新挑战教学环境,通过障碍性环境的营造,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基于体育锻炼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多在户外进行,主要的活动环境由教师安排和设计,而教学环境又以创意性、指向性以及挑战性较强的场景为主,像在挑战性较强的环境创设下,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应对活动中的难题,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抗压能力能够获得较好的培训,从而使素质拓展训练达到预期目的。

例如:在开展具体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时,我就引导鼓励同学们多进行自我挑战,在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基础上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双向强化。在这一教学目标下,我组织大家进行了“突围之穿越电网”的训练,训练内容为要求所有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都穿越电网,且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能触网,否则将该队员淘汰,活动中每个网洞只能通过一人,违反规则也将被淘汰。这一训练是由战争时期部队突围穿越电网时的情景演变而来的模拟场景,在这一障碍性训练中,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深化了,合作意识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了。

由此可见,要想素质拓展训练更加高效,相关教育者要做的第二点就是创设创新挑战教学环境,因为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具有有效的推动作用。

(3)强调活动为主引导教学,优化拓展训练质量

在小学中开设素质拓展训练,最关键的是以运动为主导,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发散,以此为中心展开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素养,并有效优化拓展训练的质量。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锻炼的最大不同在于培训核心,前者侧重于团队性,要求学生群体能够有效、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训练项目,而后者则强调身体锻炼以及竞技类的比拼活动。而想要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即以多元活动与合适的任务布置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多元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提高集体合作的观念,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优化自身素质。

例如:在指导训练过程中,我会集中进行团队性项目的学习安排,主要以小组或者全体活动为主。像组织同学们借助简易道具进行创造性活动,要求他们能够充分运用木板、绳子以及木墩进行组装,模拟场景,同时开展相关活动。训练内容为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飞跃两块木板,每块木板之间连接有绳子围绕而成的圆圈,大家需以其中一圆圈为起点,以此跨过两块木板,若在跳跃过程中出圈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胜项目皆视为失败。这一活動更加考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思考探究能力,要求其中必须具有领导者,能够带领大家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此外,还需各种不同角色的队员相互配合,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完成训练。

由此可知,要想素质拓展训练更加高效,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强调以活动为主引导教学,从而不断优化拓展训练质量。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活动开展引导式教学,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拓展训练质量,还可以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势,并在创新教育的引领下,通过科学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创设创新挑战教学环境以及强调活动为主引导教学等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有效的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使其经此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上的双重强化,同时在强化体验下提高学生各方面意识。

参考文献

[1]曾令华.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J].体育风尚,2019(06):49..

[2]郑元.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体育风尚,2018(12)

[3]雷瑛,张禾.构建以拓展素质训练为主线、三大拓展素质训练平台为基础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06)

上一篇:mpacc如何选择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池莉相关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