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反思范文

2024-07-11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1篇

“君子以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周易》)

1何谓教学反思

所谓“反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判断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教师自评、自省、自励、自己总结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 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同行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 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实施者,又是评论家。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

2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2.1 反思日记

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 千万别忘了记下自己的得失,并与其他教师分析,便于今后扬长避短。

2.2 观摩自省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2.3 同伴互助

“三人行 ,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在一起,通过调讲活动,采用说课、上课、评课形式,彼此交流,共同讨论解决教学中带共性的问题,最后达到资源共享。

2.4 专家引领

作为一个教师,要让自己迅速成长,专家引领起着重要作用。要么请专家听课后赐教;要么观看教学录象,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品味、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如何写教学反思与后记

3.1教学反思与后记的分类

(1)感想式。将课后的感受 、体会写下来 (包括对教材重难点的确定、落实,前后知识的衔接,以及对学生接受能 力的估计,能力发挥水平的界定等),可长可短,最为普遍。试想,课前已有研究,课中给予规律性的点拨,经过训练的反馈 ,必有所得,及时记载,总结备案,本身就是站在新的高度看问题。可以概括为:教学点滴,有感而发,可长可短,总结备案。

(2)实录式。实录给人以启迪 ,成为学习借鉴的典范。教师进入教学内容的科学、艺术境界,必然产生共鸣,激情奔放,就会发掘出教材深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导引学法,培养能力。这种成功发挥的教例,弥足珍贵。可以概括为: 教例典范,启迪借鉴,记录经验,弥足珍贵。

(3)存疑式。教学中学生质疑 ,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能从教材中领悟到的问题摆在老师面前, 而这些问题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记载下来,自然是宝贵财富。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发问是我们的提倡,学生所问,反映学生所感兴趣的,或不能从教材中领悟到的, 又没有列入难点, 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可能没有想到。这些质疑反映学生与教材、学力方面的关系,或是有求异求新的兴趣,记载下来,可使教法贴近学生,可引导学生激活思维,是宝贵财富,不能等闲视之。可以概括为:质疑发问,激活思维,反映学情,引为借鉴。

(4)比较式。用比较的方法对教学中的疑点 、难点的讲解、启发、演示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等,进行记录、整理、比较、评价。用比较的方法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的讲解、启发、演示等教学内容、教学艺术,进行记录、整理、比较、评价。从比较对象分,有“自比”和“他比”。“自比”是将自己先后讲的同一个课题内容,以不同学生获得学习效果的优劣作比较;“他比”是与别的老师比(同一节课的内容,看设计,看展开方式,看效果),补记比较。可以概括为:自比他比,比中有得,处处留心,皆成学问。

(5)拓展式。跳出一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局限 ,从某一角度将综合的有关材料或相关专题内容放在一起探讨,深化理解、研究的层次,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好方法。综合对照分析的方法。跳出一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局限,从某一角度将综合的有关材料或相关专题内容的教学(或复习、应用)放在一起探讨,深化理解、研究的层次,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概括为:跳出局限,积累深化,综合分析,精炼升华。

3.2 写 课后札记 、随笔形式的反思

写教学札记、教学随笔,可以不拘形式。课后有什么感受、认识,或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新的教学设想,有什么,写什么。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种教学札记,是教师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记授课“亮点”。 按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将授课者最值得肯定的地方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设计“败笔”。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应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重点。

(3)记教师“灵感”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时空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摘要:近年来,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已列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和促进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2篇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3篇

一、考试科目

全市统一考试的`科目为:

语文、数学、英语、英语听说、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各科单独设卷,满分为810分。

卷面分值:

语文、数学卷面分值分别为150分;

英语和英语听说的卷面分值合计为150分;

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0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开卷内容分值为60分;

体育与健康考试总分值为60分。体育与健康考试分为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和统一考试,体育素质综合评价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实施,统一考试具体方案由市另行制定。

二、考查科目

由各区教育局或学校负责组织的考查科目为八科: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观环境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1]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紧密联系。中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反思不仅可以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而且可以完善和健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概念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种一切条件总和。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是指围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针对他们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综合有利的各种客观因素,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微观环境,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建设。

(一)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

王充《论衡·求知》中写到“人才早成,亦有完成,虽未就师,家室问学。”把“家室问学”的育人功能提到重要地位。[2]家庭教育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然而不同的教育模式和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道德素质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首先,家庭社会过程中所传递的文化是从上一辈不断传承下来的,经历时代的变迁,有很多旧的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现在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事事迁就自己的孩子,导致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缺乏生活自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成绩变化,却很少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发展。其次,家庭结构的组合也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影响。如今,由于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离散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激增,车祸和各种疾病的产生导致家庭人员缺失的概率也不断上升,导致问题少年的不断增加,家庭的结构的变故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甚至对的未来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个人早期的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庭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纽带,因此,家庭关系比任何社会组织的关系更加亲密。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其处理好长辈关系和同辈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使中学生难以处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更重要的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使中学生心理敏感,甚至是被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而误入歧途。

(二)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对中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环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地营造的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学校教育能够造就中学生一定的人格,发展人的个性。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智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很多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度不高,精力投入较少,不重视教学的规范,只是照本宣科地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不对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采用适合中学生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之风盛行,导致课堂的信息量不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忽视学生“德、体、美、劳”的发展。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学校的环境氛围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环境氛围建设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风建设,学风会构成一种教学的氛围,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这一氛围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一环境的影响。但是,当前学校的学风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中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习纪律差,对他人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考试中机取巧的现象严重,不正之风盛行。教育者在自身示范是影响中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环境力量。教师的通过良好的示范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威信,而且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了中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现在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不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面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不和善;同时,长时间面对大量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教师也会产生懈怠情绪,降低对自身的要求。

(三)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

《论语·里仁》中,孔子主张“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3]显示了邻里道德的重要性。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小环境,社区风气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社会上各种不良之风都对社区的风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发展。目前人们的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居民之间人际交往关系越来越少,参与社区各项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较少,缺乏社区凝聚力和团结的风气。很多社区是比较松散的一种社会群体,没有明确的道德准则。社区环境是一种开放的系统,目前的社区道德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对社区公共道德行为的宣传和维护力度不够。同时,大量的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有些外来人口缺乏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博爱,不懂得遵守和建立与不相识的人的公共道德规,对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4]

(四)同辈群体环境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独立愿望和自主意识。在中学中,每个同辈群体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核心人物,那些在同辈群体中说话分量较小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但是又不能实现,他们自己没办法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被迫处于这种环境下,又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自卑的心理。目前,有很多青少年犯罪,并对自己的错误做法感到不以为然,青少年在自己的群体中形成的与社会规范不一致的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亚文化的盛行影响着每个处于这种文化的中学生,使他们不自觉地习得了文化所蕴含的不良思想而不自知,心理发展不成熟但是又特别渴望得到成人般的对待,盲目地去做事情而不考虑后果,会由于一时冲动做很多错误的事情。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优化的对策

中学生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优化建设,有利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并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需要。从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改变其重智輕德的思想,并配合学校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传递正能量,突出主旋律。

对学习和社会来说,教育对象是可控的,但是,教育对家庭状况确实难以控制的,家庭结构的变故必然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可避免的,因此,家庭和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培养中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抗压能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种和谐,不仅指夫妻双方的和谐,更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孩子从小意识到平等、尊重和利他价值的存在。同时,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让他们从小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具有渗透性,无时无刻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的发展。因此,学校加强对校园环境的重视,要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宣传优良学风,让中学生不断受良好风气的影响。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优化校园风气。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并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教师要爱心和耐心,在教育中善于发现每个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过去教育中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等缺点。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题材,寓教于乐,创设生活情境,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枯燥的理论以趣味式的方式讲述出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行举止强烈的道德和行为的示范作用,给中学生树立好优秀的表率形象,在与中学生交往、交流过程中,不断地用良好的道德素养去影响中学生,中学生教师也应该寻找教学过程的兴奋点,激发自己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努力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社会风气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优化社区风气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加强邻里之前的沟通理解,促进社区道德建设,这对社区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规范化、制度化、优秀的机制保障有利于社区成员的良好发展。加强社区的公共道德规范,不仅需要通过教育对社区成员循循善诱,提升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同时也需要依靠制度对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公共道德制度建设,可以强化公共道德的监督,使社区成员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管理,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同时,社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集中社区居民的智慧,为社区成员更好的生活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

(四)营造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正视和尊重同辈群体的存在,并对其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使同辈群体发挥积极的作用,克服同辈群体的消极作用。要与中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充分尊重中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交往理念。同时,也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良好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受积极环境的影响,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使中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因此,学校要善于引导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要为中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不断创造积极的亚文化。同时,对各种同辈群体亚文化形式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培养中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分析辨别能力。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微观环境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陶行知认为:“环境不良,养成了许多错误习惯,从这些错误错误,必然再造错误。”[5]强调了优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对环境优化的过程是微观环境自身优势发挥的过程,对优化整个社会宏观环境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对微观环境的反思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92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5]马海燕.《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74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5-110

[7]常春元.《教育原理》[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85

[8]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

[9]梁媛.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及优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65

注 释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67

[3]《论语·里仁》

[4]马海燕.《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74

[5]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6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5篇

教学反思

曲阜市尼山中学 姜艳飞

三个月的的地理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这三个月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的,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身边的地理,进而去思考其变化与差异。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反思

刘甜

尼山中学

期中考试过去一段时间了,学生又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通过期中考试,有的学生斗志昂扬,有的学生充满失落,安抚学生的心情非常重要。八年级有一个学生的改变尤为明显,他的名字叫杜善旭,从一开始我六年级带他们班主任时,他的成绩并不好,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比较差,经常生病,等到八年级我重新带他们物理时,他对物理充满信心,在做实验室时需要选实验小组长,他特别的想当,并且班里的同学说“这是他的愿望,他从来没当过小组长”,听到这句话时,我的感触特别深,对于差生他们也有当组长的心,现在按学习成绩分小组长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是否扼杀成绩差学生组织领导的才能,我们应该改变现在的分小组长得方法,给其他学生机会,激发他们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因此我让他当了实验小组长,让他们经常去实验室帮忙,激励杜善旭他的学习热情,这次期中考他的成绩考了36分,成绩提高了20分,我趁热打铁,在班中表扬了他的进步,他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课上也举手回答问题。

他的改变让我反思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是否忽略对差生的教导,虽然他们的成绩比较差,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为主,发现亮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多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们对其感兴趣,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教学反思

曲阜市尼山中学 王俊艳

我在这两周过得比较充实:上周的周一周二到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听了几节优质课,这周的周一周二到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参加了初中物理中考研讨会。这两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中考的有关动向,也向其他老师学习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听优质课的过程中,有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是来自微山县实验中学的陈晨老师,陈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简练幽默,知识点的讲解很清晰,循序渐进。首先,陈老师在新课导入的环节采取的措施比较新颖,她让欧姆用方言向大家介绍了研究过程,平易近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响很好;其次,在实验探究的环节,陈老师没有让学生“测定值电阻”和“测灯泡电阻”两个实验依次进行,而是让完成的快的小组进行第二个实验来作为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来加快进度,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达标测试环节,陈老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后小组之内交换批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方便了学生的彼此交流讨论。

第二位是邹城第六中学的王安政老师,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从容,课本与实际联系很紧密。王老师在讲解完质量的几个单位之后,先后让学生估计苹果和他本人的体重,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对完成的好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将苹果奖给与结果最接近的学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欲望。

中学语文反思范文第6篇

结合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总结如下几点反思:

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英国著名语言家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但单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学生应当通过多种手段语言学习实践中才能培养语言技能,从而形成持久的兴趣。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英语教学活动中, 不让学生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新目标英语 》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自己要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和注重词汇趣味教学与运用。 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这样,不断扩大词汇量 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

三、英语教师应有跨文化意识和发展意识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主要是通过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和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以获得更多的外族文化知识。

目前,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不很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英语教师更应有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我认为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我们教师要注重情感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上一篇:中心小学升旗范文下一篇:政协提案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