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

2023-09-20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1篇

(河北 石家庄050081)

摘要: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借鉴生态园林理论,就城市公墓开发过程中的园林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园林公墓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对策,旨在用新思维、新方式来解决城市公墓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墓;园林;生态;建设

园林公墓是以殡葬功能为主要用途的特殊公园,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是我国殡葬改革和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入土为安”传统殡葬文化的正确导向,对节约土地、荒山的生态修复、开辟新的人文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公墓建设的现状

公墓即公共墓地,它是在我国“义地”的基础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是人民群众办理丧事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民俗民风差异较大,近年来在提倡骨灰处理多样化的同时,城市公墓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殡葬改革中,城市公墓已成为城市居民处置骨灰的主要选择之一。由于公墓在开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受地形条件、规划水平、投资规模、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公墓布局不合理,导致城市景观破碎

目前我国城市公墓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位于城市重要地段

- 1平衡,对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通过建立人与自然、城市与园林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城市高度密集的人口提供生活消费的功能,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定质量的园林生态环境,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功能;二是在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同时,满足人类不同需求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产品,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功能;三是为城市提供林副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功能。 2.2 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的多样性

公墓生态园林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水平。生态园林建设是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强调利用园林改善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强调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掌握植物生态习性并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并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审美意识出发,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2.3 合理利用城郊荒山瘠地,维持城市生态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限,我国部分城市周围存在部分既不宜耕作、又不宜建筑开发的荒山陡坡瘠地。将这些区域纳入城市公墓规划之中,使这些荒山秃岭在满足殡葬改革和殡葬消费的同时,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生态园林,既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又能维持区域间的生态环境。所以,将城市公墓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公墓,也是城市环境建设整体的需要。 2.4 增加园林景观景点,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追求“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理想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绿

- 33.2 用系统论进行城市园林公墓生态建设

城市公墓园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遵循一般园林绿化技术与艺术规律外,还要注意系统论的应用。 3.2.1 园林的三维设计与四维管理

公墓园林环境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继承文脉,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有所创新和发展。一是生态性要求景观在功能上维护或不破坏生态平衡,在形式上应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二是城市公墓作为特殊的感情交流场所,其景观应充满人情味并体现地方特色。园林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环境,环境的设计是在三维空间中塑造环境,首先要运用景观学理论,根据功能的需要赋予不同空间以功能意义和感情色彩,营造出具有城市公墓特色的空间;其次要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处理好乔、灌、草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使植物在生长环境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既能展示园林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又可在公墓较为恶劣的人工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在进行三维空间设计时,要从公墓的特色,从公墓的自然、经济条件,从城市生态环境,从植物配置的园林景观及以人为本等进行综合考虑,注重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配置,根据需要建成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的人工植物群落。

在进行三维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生长变化特点,从时空的四维空间出发进行环境设计。在管理中,更要把握准园林的“四维”特性,使园林成为持续变化的优美环境。 3.2.2 殡葬用地的绿化与硬化

为体现“人本”思想,城市园林公墓要在充分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

- 5题,并使之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精神。殡葬园林文化可以借助植物本身的“比德”来传递,例如以教师为主的墓区,可以配以人性化的桃、李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3.3 增强城市公墓园林景观微生态的自我平衡

公墓的生态是由园区内的景观组成的,搞好景观的微生态平衡是生态平衡的落脚点,因而在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管理中,要注重增强景观微生态的自我平衡能力,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从而为殡葬活动者或游客提供宜人的环境。 3.3.1 科学合理的配套绿化

城市公墓建筑的方位、高度、体量对光照、湿度、风力等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微生态的变化,都影响着周围植物的生长、存活以及整个景观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景观建设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将植物与建筑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功能区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城市公墓园林建设中,要注重乔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营造各种观赏价值高、改善和防护功能强的人工植物群落。要注意植物种类选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的多样性构筑群落的多样性,增强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3.3.2 生长健壮的植物种类

在景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是影响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要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乡土树种,还可以从长期生长在本地的外来树种中选择。

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特殊组成部分,城市公墓在选择树种时不仅要遵循生态经济效益、地理气候和美化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还要考虑能表

- 7见,渗透并扎根于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民众心灵深处。正确认识“风水理论”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髓,对于缓解当前的环境危机,协调和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引导当前我国殡葬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借鉴“风水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墓穴的环境选择通常要求“有山有水”且地形土壤通气排水良好,并根据地理环境状况更好地组织空间,进行适当的布置,将不利的环境通过适当的时空重组和改造,使其转变为新的意义上的“风水宝地”。因此,在城市园林公墓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风水理论”中的“拆成”原理,把原来生态条件恶劣、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瘠地,通过现代技术将其建设成为环境宜人、安静祥和的公墓,以便符合死者生前“入土为安”及其亲属所信仰的传统心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城乡生态环境,1994,(4):71~74.

[2] 贺振,徐金祥.园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7年增刊:135~139. [3] 周武忠.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中华书局,1991.

[4] 周鸿.论殡葬与生态园林公墓建设[J].思想战线,1998,(5):31~36. [5] 陈传康.风水现代化及其旅游开发意义[J].人文地理,1996,(1):29~35.

[6] 杨宝祥,郜月琴.殡葬园林文化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2篇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 在环境为本的基础上保持生态优先。在我国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环境为本就是在实施城市规划的时候不能单一的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之间的均衡性, 而是应该在环境为本的基础上, 追求城建质量、环境以及社会之间的统一化建设。只有与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相结合, 并且注重环保的作用, 科学化的规划人口、土地以及交通和环境等问题, 确保能够和控制城市容量、调整常识范围、延伸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总体的规划达成一致。

其次, 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城市而言, 其是一个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化体系。在城市的发展中, 影响人们工作以及生活的重点内容是城市自身的稳定性。要想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环境、交通以及人口等问题的改变, 就应该确保城市的稳定性发展。无论外界如何变化, 城市规划都应该遵循动态化的调整方式, 对开发资源以及空间利用进行科学化的控制, 同时将发展中产生的文化以及生态等进行合理化的存留并实施保护措施。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几大要点

(一) 城市产业的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但要求城市要开展生态化的规划, 同时还需要将生态化思想融入到城市的产业规划中, 促进城市产业的合理规划, 进而使产业的规划质量得到有效带动增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 遵循环保、科学以及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 拓展其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产业的能耗量, 进而建造出高效益低能耗的生态化产业。在进行产业规划的过程中, 应该对区域功能进行思考, 遵循生态原则, 促使产业得到有效优化。此外, 对现有产业的工业规模要进行科学化的控制, 同时增强生态控制, 对于市区中存在的污染性较高的产业, 采取立即搬离处理。对产业内的风口位置安装一定的防护设备, 形成系统化的防护措施, 避免产生污染。通过使用先进化的技术以及设备, 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

(二) 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

在对城市绿化进行规范设计的时候, 应该融合城市的景观规划, 将绿色植物应用于城市的景观建设中, 这样有助于城市环境与空气的改善, 使城市的气候得到良好的调节, 帮助城市居民打造健康优美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 在进行城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街道绿化、湖泊、河道两边绿化以及公园绿地的方式, 再合理的结合防护林、农田等规划设计, 构建出良好的绿化系统, 使绿地面积得到增加, 进而使城市的绿化率得到提升。

(三) 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状况已然影响到了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 想要使人们的出行保持正常, 就必须要对城市的交通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规划与设计。每座城市都有着较高的人口集中率, 私家车的数量也相对较多, 因此, 在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间, 极易发生堵车的情况。想要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 在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 就需要对交通的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首先, 运输方面;国家可大力推广地铁、公交车以及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 重视公共交通的合理建设, 既能够保障人们的出行, 同时又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其次, 道路规划;应该重视主路与各支路间的建设, 对路面宽度进行严格的把控, 使堵车的现象得到缓解。与此同时, 还应该优化以及完善交通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力增加政府对交通交涉的扶持力度, 使城市交通环境得到更好的建设与完善。

(四) 住宅区域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中, 住宅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场所之一, 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基本内容。在对城市住宅区域进行规划的时候, 首先就要落实交通、通讯以及各种能源等居民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 同时还要对基础设施的规划进行完善。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使其居住区域的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在设计城市住宅区域的过程中, 应该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建设两者的同步进行, 进而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此外, 在城市住宅的规划中, 还应该根据城市生态以及地理环境的情况, 保证住宅区域的规划能够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的风俗习惯等。在实施对居民生活区的绿化工作中, 要在居民住宅区内集中构建绿地, 使居民住宅区域的绿化程度得到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型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中, 应该将城镇信息化以及工业化充分的带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完善生态建设, 具体落实污水的排放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 对生态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及时的修复, 使城市的生态功能得到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性发展, 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的发展, 同时有助于城市生态水平的提升。因此吗, 在生态化城市的规划中, 不但要对城市规划以及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更要对城市产业、城市绿化、交通系统以及住宅区域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涉及,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生态化城市的规范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摘要:现阶段,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 在我国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内容在于通过生态化城市理念的树立, 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化发展。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过程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具体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几大设计要点, 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 李媛.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门窗, 2017, (02) :133.[2017-09-01].

[2] 王琰娜.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 2017, (06) :86-87.[2017-09-01].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3篇

态园规划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

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

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

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

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4篇

摘要:自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任何施工建设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因此在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水利设计是必然趋势,这样能够更好的保障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符合绿色和环保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也能够使水利工程收获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生态水利设计

1  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是指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水利工程施工活动。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出现已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现代生态水利工程也几乎都是由传统水利工程演化而来。现代生态水利工程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护水资源环境。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外,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当前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水利设计思路的意义

2.1  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時,需要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水流的流向,而水流方向的改变必然会对周围生物造成破坏,部分生物需要重新适应新环境,但是一些适应力较差的生物会因此而被淘汰。生态水利设计思路的融入,能够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避免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从而能够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2.2  能够实现对自然形态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时难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够降低不良影响,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减少人工活动的前提下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在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河流已经形成了天然走向,而且与周围环境早已形成了整体,如果规划设计不合理的话,会严重破坏河流的走向和周围环境的整体性,生态系统也会遭受到破坏。在完成水利工程施工后,原本河流走向会出现拦截的情况,最终会造成河流上游有水而下游无水的局面,影响了河道周围生态环境的需求,融入生态水利设计的理念能够避免破坏河流走向和周围环境的整体性,从而能够实现对自然形态的保护。

3  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水利设计的策略

3.1  对自然因素做到全方位考虑

在进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除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外,还需要亲身勘测施工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勘测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气候以及水文等。对于一名优秀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来说,仅仅具备设计专业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对生态学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这样能够在进行水利工程修建时,会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资料信息和实地调查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水利设计方案,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3.2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绿色环保理念是党的十九大所传达的重要思想,所以任何施工项目的开展都要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础,并且能够结合施工项目制定出更具合理性的绿色环保施工方案,这样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并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强化设计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将生态水利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能够更好的保障水资源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除此以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障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并且能够促使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在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进而能够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同时也为了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升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所以施工单位要注重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避免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潜在的风险。除此以外,负责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内部也要加强管理,要做好质量的把控,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对于不合规定的施工要进行整改,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后期维护所产生的费用,从而能够使水利工程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水利设计思路融入到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能够满足更多人对水资源的使用需求,因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全方位考虑,利用先进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制定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化,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萍,赵璐,董兖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5):8-9.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5篇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

所谓城市规划设计, 是指在城市建设工作计划实施前, 在专业化、综合性、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设计分析方法, 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 保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增强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做好城市全面发展的统筹部署工作.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1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应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能保持良好的效果,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2) 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 并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 城市,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 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同时, 要确保建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良好设计, 为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提供保障。

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

2.1 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服务。这就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 在规划生态城市时, 必须重视城市的服务功能。在满足人民服务的基础上, 实现城市生态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 我们才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要考虑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了真正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完成现代生态城市建设。

2.2 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只有搞好经济建设, 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因此,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重视经济发展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城市生存的意义在于人和经济。只有经济继续发展, 才能使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城市经济才能向前发展。然后这个城市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因此, 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只有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 才能真正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注重城市的气候条件

城市的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 生态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 遵循区域原则, 根据城市气候、地理、水文条件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植被, 遵循自然规律, 使植被因地域差异而无法生存。这不仅保留了城市的特色, 而且不破坏当地的环境。同时避免了区域差异造成的生态城市重建, 避免了经济损失和经济损失。

3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策略

3.1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工作

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进行生态城市的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城市风格的独特文化、特色、魅力和魅力。为了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有必要对景观布局、产业结构设计、城市住宅设计和各功能区进行规划和布局。首先, 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 为适应现代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 有必要充分研究城市建筑、道路、广场的自然生态环境, 并在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下制定建设规划。景观设计, 如平面规划、高层规划、低层规划等, 充分利用现代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其次在城市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 城市生态建设与现代大气和城市生活相结合, 使人们生活在城市中, 就像他们生活在森林中一样。同时, 以生态绿地产业园为标准,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构建生态环境系统,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链, 如旅游、教育、文化、物流等, 以提升现有产业, 提升和改造产业链, 增加生态城市经济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比重。诺米。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3.2 对原有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可以依靠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设计。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 原始生态系统具有更接近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势, 这是人类无法实现的。因此, 在城市生态规划中, 原有的生态景观, 自然景观在良好保护的基础上, 实施升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方法和手段,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来设计原始的生态风景区, 体现人文和城市的气息, 不失现代的城市气息, 成为人们生活的天堂, 在休闲的好地方放松旅游, 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3.3 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城市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功能的肾, 是城市环境调控的承担者。湿地是水、土、湿植物的生态保护体系, 对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对调节当地小气候和减轻天气造成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具有实用价值。因此,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应逐步恢复城市湿地系统, 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干预能力, 能够应对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 这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论

总之,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符合我国城市化的特点。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 也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因此, 在生态城市设计、生态城市规划中, 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原则。随着城市服务和安全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功能是建设的基础。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 用绿色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只有这样, 生态城市才能发挥多种功能, 满足人们不确定的日常生活需求, 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造福祖国和人民。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开始关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目前, 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如果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改善环境, 除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之外, 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将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城市规划无疑是一种失败。因此, 在综合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以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 中国需要用经济学的理念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规划与设计。在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绿色空间的建设, 科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城市。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入当代城市规划设计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 (6) :242-242.

[2] 黎静.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江西建材, 2017 (9) :41-41.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第6篇

1 生态城市的特点

1.1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主要是指城市中人与自然, 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和谐。即使人类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但是并没有建立起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城市, 其中心思想是文化与城市的高度契合。

1.2 高效性

高效性主要说的是两方面, 具体是转换与流转者两个系统。前者主要指的是对于投入与产出在转换过程中呈现出倒金字塔式;后者则指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 像人、物、资源等, 创造合理的条件, 降低资源消耗, 较少城市污染, 进而促进人与生态整体环境的和谐发展。

1.3 整体性

所谓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强调其整体性。也就是说, 在确保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 追求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切记不能以消耗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时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确保生态环境建设。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

2.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1 碳排放设计

运用相关的碳排放检测方法, 例如, 生命周期法、实测法等对城市实际生产产生的碳含量进行检测预算, 并对相关的碳排放途径给予研究, 进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放标准。

2.1.2 城市人口容量设计

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实际的碳排放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人口数量与实际的碳排放是成正相关的, 所以人口越多, 碳排放含量就越大, 对于城市环境造成的负担就会越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碳排放量逐渐上升, 使城市的空气质量日益下降, 在进行城市人口容量设计时, 要结合地区环境、空间位置、设施建设以及碳排放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相关的人口数量模型, 进而来降低碳排放量,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2.1.3 自然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然这其中还要注意遵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生态环境的设计, 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城市气候。对于城市范围内的河流、湿地等自然环境, 要给与适当的保留, 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处理。

2.2 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2.2.1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是指GDP、人均居民收入、清洁能源、产业结构等方面所有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当中所占据的份额比重。经济发展指标的重要核心应该是关注经济结构是否合理, 经济增长速度是否符合当前发展等, 以此来实现各方面的有效结合。

2.2.2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有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人口的平均寿命、人均城市住房面积以及对于高等教育的实际入学情况。社会发展指标应该说主要是围绕着人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整体素质, 还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功能与发展相互适应的目标。

2.2.3 生态环境发展指标

该发展目标主要有碳排放、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空气质量、噪音情况、以及与水使用相关的各项标准, 还有对生活垃圾的相关处理等等。生态环境的发展指标主要是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以及有效的污染预防等方面活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力求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加强城市生态化设计措施

3.1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由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由城市生态发展的状对相应的城市绿化内容进行规划。这当中包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进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 帮助城市居民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并合理地应用城市规划设计。要逐渐提升城市科学规划的速度, 对城市生态管理进行逐步完善,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建设, 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3.2 城市经济发展

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城市的基础形态进行合理规划, 让其朝着环保的方向进行转型, 以城市增长标准作为基础上进行分析, 以此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相关污染的排放以及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将科学发展的理念深深融入其中, 并进一步落实相应的城市发展原则, 开展科学性的技术, 对与之相关的资源用量、污染程度、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 强化城市生态管理监督机制, 进而保证城市合理布局, 减少由于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促使城市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3.3 对城市生态标准进行评析

城市生态标准评价主要是参照城市基本评价标准来是实行的, 借助与环保相关的思路, 对具体的生态环境及其自己及其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评价来明确对自然环境下的标准认识, 借助城市规划, 对存在于城市四周的环境进行相应的分析, 进而提升城市规划在生态建设上的水平。此外, 以自然环境建设为标准, 提出对于生态建设的相关理论, 从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并为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充足的保障。

结语:综上,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 时刻坚持以民为本, 加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并对生态城市发展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进而实现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整体发展日趋向前, 城市规划设计也逐渐由当前的现代化向生态城市规划方向发展, 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好评。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特点谈起, 并根据具体的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参考文献

[1] 龙丽薇.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低碳世界, 2016, (27) :186-187.[2017-08-03].

[2] 俸荣伟.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6, (03) :95-96.[2017-08-03].

上一篇:旅游服务贸易范文下一篇:保险公司管理经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