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4-09-17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学生正是因为严重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导致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很差。基于这种现状,作为班主任我着力于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经历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策略浅谈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促进自我发展

我班的学生中90%以上都没有理想和目标,他们每天都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在课堂上说话、睡觉、玩手机、看课外刊物等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是常事。基于现状我主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目标,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比如我班小韩同学,这个孩子就是随遇而安型的代表,毫无上进心,开学初不长时间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他认为外出打工也可以活得很好,毫无理想和追求,每天都表现的很懒散,后来我把他家长找到学校,通过我给他讲一些道理和学生的相关案例,以及家长现身说法,使他逐渐明白了学习和学历的重要性,放弃了辍学的念头。并发了小韩同学自主学习的热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召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我班每周一主题班会的主持者和组织者都以民主推选或自荐的方式产生,激发了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内容以每周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活动既解决了一些班级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开学初,举行 “我的目标我清楚”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习有奔头;期中考试后举行“我能为班级做什么”演讲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讲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对学习很有教育意义;“我们来夸夸咱们的班级”辩论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行小组负责制,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一组选择一名表现良好并负责的同学管理,把小组内每一个同学每天的表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利用每周一的班会对上一周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先进,激励落后。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思想教育。对室内外卫生打扫和劳动实行小组责任承包制,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不仅彻底清除了卫生死角,而且还使班级卫生保洁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目前,班级除卫生和劳动包干外,还进行宿舍内务、教室纪律包干的尝试。通过这项措施班风和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增强,随之,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增强自我效能感,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所需要的。要建立積极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只有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运用关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如果老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学生就会“尊其师信其道”,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赢得家长的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代教育越来越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经常与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班有一个借读生小孙同学,在课堂上经常说话、睡觉、玩手机等等,找他谈话,从来都是很不屑的样子,还要找老师的毛病,非常嚣张,从来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会振振的说某某同学也这样,总要拉出一些垫背的来为自己的错误狡辩,对于这名学生我经常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对他进行教育,现在该名学生转变很多,基本能够做到自主管理,并能主动学习一些知识。

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比如我建议每个学生每天晚上休息前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就可以通过精神的或物质的方式来奖赏自己,从而实现了自我激励。作为班主任我会对于在学习竞赛、运动会、国庆知识竞赛、篮球赛、演讲比赛等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为班级争光的学生,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祝贺,并感谢他们为班级做出的贡献。从而实现相互激励。通过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学生做学习和管理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只要教师平等对待学生,期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实施“以德育促智育”教育模式,就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逐渐由他律改为自律,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由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起步的初级阶段,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教师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师行为的进一步约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喜欢模仿周围的人的一些行为和语言。作为和小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些小学教师的行为就成为了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说,使小学教师能够在学校期间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仅是对于教师行为的一种有效约束,更多的是对于培育小学生树立良好示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 教师行为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种改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

一、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抓好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我们应注意把教师的长期脱产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提高结合起来。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进修机构,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评价等。通常情况下,要加强对教师长期脱产校外与校内进修的有机结合。通过国家和有关的教育部门制定、建立多样化培训机构等,促使其从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就目前来讲,部分学校、教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約,想要进行脱产校外进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针对教师的进修一定要加强校内的进修。学校也可以是定期、定时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负责他们的进修任务,尽可能地提升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因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注重这点。

在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策略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特征和行为进行阅读的方式,该阅读形式强调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进而主动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学习语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于世界、对于知识拥有强烈的求知欲,该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从教到学的转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发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如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牛郎和织女没有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高效学习模式,也是新课标所推荐的教学模式,其主要通过集体的合作及智慧来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个性、阅读基础、阅读水平、做事方式等,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以便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更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分成“喜欢陶罐”和“喜欢铁罐”两组进行辩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进而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更好地解决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自主阅读的质量。而想要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习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多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小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包括:记、摘、剪、标、理、用等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扩展阅读素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文章内容。

四、教师及时参与评价及指导

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和指导,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客观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更贴近实际阅读的目标,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对于自主阅读内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合理设置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目标

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没有阅读习惯或阅读无目的,导致其自主阅读能力较差。为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着,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设置自主阅读目标,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工程中积极思考,更好地发掘阅读教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阅读,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更好地构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阅读效率。或者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回忆,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表達,刺激学生的自主阅读欲望。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803.

[2]沈琼.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3):183-184.

[3]朱蔚华.基于线上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04(9):284.

[4]刘红梅.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3):46.

[5]陈庆鹏.从阅读到悦读: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1):43-4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课题批准号:GS[2019]GHB0486)的研究成果。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此对“纲要”要求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了三点实施建议:一是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将自主阅读课程、自主实践课程及自主活动课程纳入到高中课程体系中;二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科课时数及学科教学进度进行立法;三是进行考试改革,使学校教育与高考相分离,实现高考的社会化。

关键词:立法;课程设置;考试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公布,纲要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一明确的要求。在中学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使我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及与此相关的考试问题有很多体会和认识。中学阶段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实现。而教育立法和考试改革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途径,现就此提出我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供决策层参考。

一、健全教育法规,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提高法制保障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自主时间被侵占是一个法制问题,我国的法律为青少年的学习权提供了保障,我认为也要为青少年的休息权提供保障。要建立相关的法规,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当前还需要加快建立如下一些法律法规:

1.对学生在校时间和考试次数进行立法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在校进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被非法的延长,节假日、双休日被非法占用,所以需要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进行立法。关于学习时间立法,应该特别对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加以控制和规范,课后作业量过大、考试次数过多是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表现之二。有些教育专家已经提出对学生在课外作业的时间(来自学校统一布置的各科作业的总时间)针对不同学段做出法律规定。节假日在法律上是每个公民自主休息、娱乐的时间,也是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自主学习的时间,从教育规律来看,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大量作业,学生无法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减少了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养成都是无益的。

2.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对学科的课时数及教学进度进行立法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自主实践时间少的问题,就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学科的课时数及教学进度进行立法。要认真研究,把真正能够发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课程引进到学校教育中来,改变我国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要把“自由阅读、探究实验、劳技实践、社会实践、自主活动”按照学段尽快变成中小学的法定课程,要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空间。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要把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法定课程加以确定,对学校提出课时和课程的要求。在西方国家,假期是学生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时间,我国也应制订相应的法规,把学生从教科书堆中、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从各种文化补习班中解救出来,这是促使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非常关注学科课时执行的问题,但监督的要求一般是“开足各类课程”,保证非考试科目的最低课时,但对那些考试学科(特别是高考学科)的课时却没有控制,学校通过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使高考学科获得大量额外课时。由于这些高考科目课时加大,教学进度提前了,学生感到学习内容过多,同样也带来了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改革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

“纲要”提出学校教育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中学教育应该以培养有健全人格、品德高尚、有自主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纲要”对考试制度及升学录取制度提出了一些改革的目标,我觉得要想实现这些目标,确实解决高考带来的问题,就必须把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放在一起统筹考虑。下面谈谈我的两个考试改革建议:

1.对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进行改动,使学校的教育目标与高考相分离

要克服学校的“应试教育”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应该和高考相分离,而要实现这种分离,就应该将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科目放在高三的下学期来考,做这项改动有多种好处:

(1)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内容提前而带来的高一、高二大量增加文化课课时以致课业负担加重的问题,使学生的在校学习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

(2)为高考社会化改革作保证。学业水平考试考完,意味着学生毕业,使高考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自主行为,使“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为可能。

(3)使学校教育和学生的未来高考有所分离,学校可以摆脱为升学率而拼搏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实施纲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4)学业水平考试可以作为一些学校录取的依据,改变当前所有学生都统一参加高考的情况,让学生自主安排他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

2.改革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机制,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国家应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把那些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非考试科目(如体育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以考查的方式纳入到学业水平的评价中,还要把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生产实习、技能实训、科学实验的各种相关的成绩纳入到学業评价中来。使“纲要”提出的“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得到落实。

3.通过适当降低高考试题的难度为中学教学减负

高考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公平手段,对大部分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无法取消的,考分也确实是能力的重要表现。但近年来,高考试题越出越难,越出越怪,高考试题的难度和方向对学校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导向也是巨大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目标也有很大的影响。

高考试题即使简单一些,也一样可以选拔合格人才。试卷难度降低,那么学校教学的课时数、教学的难度都会随之降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将今天的高考试题与五六十年代做一比较,大家都会看得到今天的试卷要难得多;将我国的高考试卷与西方国家的试卷做一比较,我们会发现我国的试卷也要难得多,我国的教科书也比西方国家的教科书要难得多。试题难度大,给高中教育已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从高一开始,作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考题,他们的课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4.取消考纲,使高考选拔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既然中学教育的基础问题考查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可以得到保证,那么社会化了的高考命题,则应该更加灵活一点,面更宽一些,更加贴近社会实践一些。所以要降低高考试题难度,在关注试题的基础性的同时更要重视试题的开放性。命题太教条(特别是理科试题),脱离实际,不重视实验,不关注社会,对中学教育形成的导向是搞题海战术。现在学校教学目标有课程标准做指导,可是每年还要印很多学科的考纲,高考按纲考进行命题,教学也就按考纲教解题方法,学校变成了应试的机构,怎么可能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年年出考纲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每年印很多学科的考纲,每年就有很多学科的复习资料,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作者单位 刘霁华: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刘清: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浅要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Thoughts on Independent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uoda Nine-year School in Diebu County, Gannan Prefecture, Gansu Province,China) WAN Qiuli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切实做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着重培养其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意义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是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课堂上,教师为学习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以课堂小组讨论或是课后小组协作的方式主动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和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主动对真理进行探索,不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交流,形成协作学习的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语文教师意识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并开始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然而,目前这种模式的实际应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小组分组不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与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直接采用类似自由结合分组、按学号分组、同桌分组或前后桌分组等十分草率的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导致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不均衡,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小组中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自然能得出优秀的成果,而有的小组中则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不理想,在小组讨论中也很难得出结论,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分组模式自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组合作形式化严重

有的教师没能正确地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或是没有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及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时,没有把握住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虽然部分教师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但是实际上在授课时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真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这样就忽略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质,自然也无法发挥出自主合作学习的效用。

(三)缺乏教师的合理指导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推广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要学生独立去讨论学习,但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便彻底放手不管,只是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放任模式对课堂教学也是没有益处的。由于小学生缺乏合作的技巧,在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这样的小组课堂讨论效率其实并不高,有的组员会产生从众和依赖的心理,有的组员会偷懒聊天,只把讨论学习的任务交给小组中的一部分学生,这就导致组合之间的协作远远不够,学生之间缺乏相互配合的默契,自然实现不了预想中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改进措施

(一)做好事前准备,合理组织合作小组

在实践中,如果想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价值,教师首先应做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一个班级中有学习能力较强、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差,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当按照合适的标准,将这些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不同小组,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搭配进行学习和讨论,从而让那些在成绩上较为落后的学生得到进步和提升。另外,教师应当在小组中设置一个牵头的学生,强化对这些学生的培训,争取让这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带头作用,带领整个小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可以将分在一组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一起,帮助各小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更加方便地展开。

(二)积极指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教师要谨记,此时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相互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只在必要时刻进行引导,对学生在讨论时出现不足和偏差进行相应的补充和纠正,提升学生之间的讨论质量。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布置一定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所设置的题目要注意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避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教师还应当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合作,以便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三)加强对学生的督促管理,指导学生使用协作技巧

想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协作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就使他们很难高效地利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得到进步。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时,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教导学生合理分工,选择合适人员进行总结、记录以及发言等工作。在学生发言这个环节,教师应指导发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耐心对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勉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其他人进行发言时耐心聽讲,不能打断或干涉别人的表达,有不同的意见,要在他人结束发言后提出,同时要注意听清楚他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想法,对他人表达出的观点进行积极思考,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倡导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也能起到积极影响。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时刻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秀枝.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

[2]刘新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

[3]陈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中学语文,2015(12).

(责编  侯   芳)

校长自主权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建瓯山区有一所农村初中校,2008年以来接待了210多批次、4000多名前来观摩考察的城乡中学校长、教师。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会吸引那么多校长、教师到山区中学考察观摩?这就是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被誉为“福建的杜郎口中学”的建瓯川石中学。

一、改革初衷:解决三个难题

川石中学创办于1970年,学校占地26131平方米,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85人,教职工55人。2003年开始,建瓯市19所初中校起始年段启动新课程改革试验,5年过去了,到2007年,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而且难题越来越尖锐: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尽管政府、学校采取了种种措施“控辍”,但建瓯市农村学生辍学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学校流生达到‘两位数’,最高的甚至超过20%。”建瓯市教育界一位人士讲到了当时的无奈。

课堂教学沉闷。尽管课改实施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和思维定势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和新课标要求推行的自主、互动、探究式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课堂教学枯燥,气氛沉闷。“大约有一半学生没有在听,有的在睡,有的在玩。”建瓯市教育局干部说,“这是造成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

教师工作倦怠。农村教师少有进修学习机会,靠“老本”教学、“老把式”教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不兴趣,教师就越打不起精神;教师越打不起精神,工作就越倦怠。“庸、懒、散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这是建瓯教育界一位人士的感叹。

是任凭这些现象继续存在,还是勇于变革改变现状?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在政府重视农村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建瓯市教育局决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先进地区学校经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破解三大难题,彻底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市教育局本着“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选择了革命老区初中学校川石中学作为试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课堂改革模式:“四六六”教学法

外省农村中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在福建山区农村校能不能照搬照套?建瓯市教育局委托建瓯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研究。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认真研究建瓯农村中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定以本省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先学后教”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山东杜郎口中学、邹平县黛溪中学、泰山区省庄二中为范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六六”教学法。

“四”即四个特点。建瓯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主任陈振龙把川石中学教学模式归纳为四个特点:(1)一个核心: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创新。(2)两个关键:同伴互助、小组展示。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3)三个要素:导学案、达标检测、教学流程。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的当堂达标落实,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4)四种形式:自学(围绕目标、自主先学)、议学(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导学(质疑探究、生成拓展)、测学(练习反馈、评价矫正)。

第一个“六”即六个流程。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按六个流程进行:(1)出示预习目标或导学案;(2)小组学习(预习)、教师巡视(10-15分钟);(3)展示学习成果(10-15分钟);(4)教师点评(讲解)(5-10分钟);(5)当堂检测(5-10分钟);(6)课堂小结(3-5分钟)。

第二个“六”即六个支撑点。推行新教学模式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配套跟进。(1)环境营造。主要营造人文环境和德育环境,创建自主、互助的学习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布置,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2)教师成长。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通过培训、教研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教研科研和教育教学能力。(3)自信、快乐的班集体。通过培养“小班主任”、小组长,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自信、快乐的班集体,使新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4)互助友爱的小组。班级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6人。小组设大组长和若干个小组长,人人都是组长,人人都有责任。每个组都有组规、小组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管理协调能力。(5)老师的好帮手——“小老师”。通过培养优秀学生当“小老师”,锤炼学生的才干,使老师在推行新教学模式中有了“好帮手”。(6)七年级新生的衔接教育。通过对新生进行“川石中学一日常规”教育,开展“说、写、听”等专项训练等,使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与亮点

川石中学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年来,逐步发展完善,成为具有福建农村特色的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其特色与亮点有三个方面。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一:突出学生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自主互助、快乐学习是“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亮点之一。川石中学每个班级学生一般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课堂上课桌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成小组团团坐。教室四周都挂有小黑板,让每组学生都有一块自己的“小园地”。45分钟的课堂,学生自学和练习时间约占3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川石中学校长吴良明介绍,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学习力”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老师提早布置预习目标,学生根据预习目标先自学。在自学中学生要查找资料,动脑筋思考问题。而后,学生带着预习成果和问题走进课堂,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合作探究、互帮互助、解决疑难,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大班释疑、老师点拨。不论是自学、还是课堂上的学,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我的事,成功是我的事,我的课堂我做主”。

由枯燥学变为快乐学。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真正“动”了起来。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小组内部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课堂的展示反馈环节,学生可以交头接耳,他们通过读课文、谈感悟、表演、唱歌、制作、板书等形式,大胆地展示预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为简单、快乐的事。在川石中学,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阳光、自信、快乐的笑脸,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

由低效学变为高效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先学”。学生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预习目标先行自学,这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在预习中掌握新课的知识。自学过程中,各小组在大组长的协调下,各有分工,互相帮助。学生有疑惑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请教“小老师”等方式解决。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听取老师的点拨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川石中学九年级四班吕玲同学在座谈中反映:“新教学模式让我们学习更有效。小组互助在帮助后进生解决难题的同时,优等生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2010年、2011年川石中学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建瓯市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特别可喜的是初中三年巩固率名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学生辍学难题。川石中学老师反映,这两年不用像前几年那样挨家挨户动员学生上学了。

近两年川石中学中考成绩及三年巩固率情况表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二:改进教师的“教”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强调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承担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有了重要转变。

由“演员”变为“导演”。如果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比做“演员”的话,那么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则更像“导演”,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自学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预习目标或导学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在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小组互助学习的情况,点拨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讨论展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展示内容,注意捕捉课堂生成,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在总结讲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总结。九年级历史教师吴良谋说:“角色变了,但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变。新模式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要提高素养。”

由“满堂灌”变为有重点地讲。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备好课“满堂灌”,新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学生基本完成预习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知识不做系统的讲解,只作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难点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讲解,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引导和归纳。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刘明亮说,“新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对课程标准理解更加到位。虽然讲课时间减少了,但是讲的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由授课变为点拨。新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授课,而是通过点拨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45分钟的课堂,学生自学预习、讨论展示的时间超过30分钟,授课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约15分钟。这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挑战。因为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教师回答、点拨,“上每节课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八年级语文教师陈彩仙说:“学生有备而来,上课前我都要设想他们会提出什么疑问,该怎么解决,我要上网查找大量资料做好准备。实行课改后感到教学是很快乐的事,课堂上学生有许多智慧火花闪现。”在座谈会上,很多老师反映,实行新教学模式也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逼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批既会教书又会教学研究的教师脱颖而出,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来,有45人(次)教师应邀外出上示范课、讲学等,10位教师被评为市课改标兵。

新课堂教学模式亮点之三:改变课堂的“闷”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动”起来。

生动的课堂。新教学模式打破课堂课桌的排放形式,一改常规的插秧式排排坐为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坐。一个班级被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都有一块小黑板,便于学生学习讨论,发表见解。教室墙面上有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级留言、学习计划、成长足迹等,每个小组桌面上有组名、组规、组训等。走进这样的课堂,让人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朝气、个性和课堂的生动、活力。

活跃的课堂。新教学模式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人人参与。各班级的每个小组设一名大组长,其他组员根据职责分工,分别为学习、纪律、监督、协调、卫生等小组长。这样的设置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课堂上,小组展示可以交头接耳,大组展示时每个小组争先恐后发言,积极展示自学预习成果,敢于表达各自的意见和想法;每一位同学发言时,都能得到其他同学热烈的掌声;“小老师”在主持课堂中不仅能基本掌握课堂节奏,还能概括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快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度得到提高。

高效的课堂。这种高效首先体现在小组组员划分上。每个小组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特长、性格等进行划分,合理搭配,便于小组之间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互帮互助,使学生在自学预习阶段基本掌握知识点,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高效的课堂还体现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法上,讨论展示、点拨引导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点上深化与面上推广的思考

被誉为“福建的杜郎口”的建瓯市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点上深化与面上推广上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点上深化:需面对的五个问题

川石中学的改革激情、改革实践为我省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川石中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与深化提升。

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川石中学在教学改革中,总结、推行六个流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有法”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但应在“教学有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问题。目前实行六个流程教学模式,目的是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改革走上轨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教师、学生均已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因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在教学流程时间安排上则应灵活掌握,不应搞“一刀切”。如英语、数学学科,仅靠教师15分钟左右点拨是不够的。各学科在六个流程时间分配上,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建立各学科科学的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固定之中有变式,变式之中有规矩。

问题之二:学生“先学”与课外学习时间的安排。“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的“先学”。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外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加上原本就有一定量的课后家庭作业,可能增加课前的学习量。如何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有质量的“先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校要处理好课堂有效教学与课外有限作业的关系。同时,学校在聚焦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外活动的建设,不能仅仅把课外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与课堂教学不同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渠道,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把课外的时间多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有自己成长和表现的时空和舞台。

问题之三:课堂授课时间减少与学科思想渗透。一方面,课堂教学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学科性质。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要十分明确,无论它的综合性有多强,无论涉及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哪个领域的内容,它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味”要浓,学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展示,都要围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目标,否则,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别的什么课,这就偏离了课改的初衷。同样,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大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就无法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农村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不仅仅是讲解英语知识的教学行为,更是教师与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课堂用语使用得当,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一定量的语言输入,还能使学生学到活的语言。另一方面,在教师讲得很少的情况下,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上各学科思想有效渗透的目标如何实现,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问题之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与专业发展提升。川石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时间内,给学生活动留足了时间。但从观察到的课堂看,有的教师在“必要”的时间内发挥“必要”的作用做得还不够。在有的学科课堂上还体会不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感受到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现。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和讨论上,在回答问题时很多是直接从资料上搬来的答案,缺乏独立的见解,大组长的“教”在知识方面也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开放的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先学”的指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提出导学问题,制定导学提纲,教给自学方法;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点拨、纠正、归纳和小结行为。新教学模式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从长远看,学校要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重点打造各学科的教学团队(教学共同体),培养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带头人,努力培养一批名师,促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之五:教育信息技术利用与智慧课堂构建。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过去更多的是服务于教师,资源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服务,现在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川石中学的黑板模式在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板演示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已不能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也制约着学生课外有效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影响“先学”的效果。川石中学课改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积极争取各方面经费支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借助电子白板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更好地达到让学生“乐学”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等硬件资源的建设。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祝桂兴校长说,课堂问题始终是进修校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将关注和研究以上问题,促进川石中学课改在点上进一步深化。

面上推广:值得探讨的四个问题

建瓯市川石中学是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73个试点项目单位之一。2010年初,建瓯市教育局在川石中学召开“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推广“川石模式”。根据建瓯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泉和介绍,建瓯市共有完全小学56所、中学25所(其中初中19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3所),原计划在2012年6月前全面实施“川石模式”,至目前有20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共9901名学生,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46.39%),17所中学七、八年级(共168个班、7705名学生,占全市初中学生总数的54.18%)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这些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一个学习“川石模式”,实施新课改,开展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但“川石模式”推行两年,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班级未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模式在本地区还难以全面推开呢?建瓯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同志分析,在农村学校推行课程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困难与问题。

其一:校长的改革激情、责任和使命问题。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质量的关键人物。许多学校教学改革风生水起,都与学校有一个执行力较强的专家型校长有直接关系。川石中学两任校长均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认定目标敢想敢干、干就干好的胆略和气魄。比起川石中学,建瓯市一些学校校长并不缺少思想与理念,也不缺少人力和物力,而是缺少改革的魄力和创新的胆识。因此,要改革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评价制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校长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校长的改革激情、创新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据悉,建瓯市教育局拟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工作,将推进教学改革列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校长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

其二:教师队伍结构及精神状态问题。建瓯市教育局人士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建瓯市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46—47岁,50岁以上教师占50%,教师队伍老化,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是影响制约新教学模式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大多包班上课,一个教师要上好几门课程,工作任务重,学习研究课改的时间少,对课改有畏难情绪。部分教师则存在“庸、懒、散”的问题,不思更新知识,不思改革进取,对多年形成的传统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方法习以为常,对课改只停留在表面上,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因此,深化农村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振广大教师的“精、气、神”。

其三:深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问题。建瓯市教育局负责人分析,推行“川石模式”也受到条件保障不足的制约。一是教育经费不足,学校设备的添置、设施的改善、教学资料的购买、教师培训、教研人员的外出学习、聘请课改专家指导等受到制约,影响课改的推进与提升。二是许多学校特别是城镇学校班额大,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好组织和驾驭,影响教改成效。三是虽然实行绩效工资,但学校考评困难,收入分配不能真正拉开档次,让认真实施课改的学校和教师得到实惠,导致学校和教师改革动力不足。四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课改还存在疑虑,学校面临很大的压力。深化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与支持,才能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其四:行政手段的推动力问题。建瓯市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人员对川石中学教学改革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他们经常深入学校和课堂,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改革经验,这是川石中学新教学模式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基层一线干部反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改做得认真、做得好的,并没有在经费、编制等方面给予倾斜,在评先评优等精神方面也没有给予什么鼓励。他们很希望加大行政上的推动力,对敢闯敢试的学校多鼓劲、多肯定,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希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真正为先行先试者鼓劲,让试出成效者受惠,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和氛围,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题组组长:赵素文;课题组成员:邹开煌、周大明、应永恒、肖龙井、尹雪梅;执笔:尹雪梅 龙井)

(责任编辑:赖一郎、徐小敏)

上一篇:节约型园林低碳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务员考核制度试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