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

2024-07-29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1篇

针对职中学生的这种状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不能停留在抱怨和叹息的状态下, 应该尽快地适应形势, 调整自己的思路, 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1 以就业为导向, 明确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目前, 社会上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无法找到工作。这一信息无疑给职中生一个深深的打击。事实上, 社会上正缺少懂英语和计算机技术, 且掌握一门技艺的人才。职中生在学校中, 学习了一定的技能, 如果英语也学的好, 对将来的就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 掌握了它就等于有了成功的钥匙, 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就业资本:中国加入世贸后, 许多企业会有机会与国外企业进行经贸的联系, 如果不懂外语, 就会失去这些机会, 或者吃大亏。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 在教学中, 除教授课本的英语知识外, 针对我校学生的专业以金融、财会为主的特点, 穿插教授如“银行英语”、“会计英语”等专业英语;在口语教学方面, 除日常的口语训练外, 模仿应聘面试的情景, 教授自我介绍、求职面试等英语会话等。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在学生就业时要应用的,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所以, 学生学习的目的会变的很明确, 学习就有动力。即使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平时在将语法时会听得一知半解, 但一到这些知识的穿插时, 都会抖擞精神, 努力练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制定阶段小目标, 以表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信心

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最现实、最强有力的影响。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 是对于所需的东西予以一定程度的满足。成功是需要的满足, 这个满足又产生了对需要的新追求, 即产生了新的兴趣。于是形成良性循环。所以,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体会到自己学有所获, 使之具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便会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而很多的职中生在初中就没有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就已经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即使上了职中后, 对就业形势的了解, 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希望能学好英语, 但最终还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恰当, 花了大量的时间, 仍导致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产生失败的感觉, 逐渐对英语学习失掉了信心, 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乃至于放弃了学习, 这就不利于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学习。

3 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职中英语教学中, 以往的“满堂灌”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阻碍, 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 游戏教学

游戏是提高课堂活力的有效方法。游戏教学符合人的心理特点。职中学生正处于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的年龄。他们生性喜爱游戏。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游戏教学, 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 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知识化难为易,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2 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基本需求, 教师在课堂上可设计互惠性活动,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良性的依存关系, 培养学生对小组成绩的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害羞的学生不容易逃避等, 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互相配合, 完成学习任务。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 意味着它增加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成就感。

4 情景设置教学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使用, 而以往的英语教学只是“满堂灌”, 学生学得辛苦, 教师教得辛苦;即使学生学会了, 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在实际生活中真的遇到要用英语的时候, 学生却成了“哑巴”。所以, 在教学中, 要经常设置一些实际情景, 让学生动脑、动耳、动口, 在实际交际中掌握英语的句型、单词和用法,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

5 学生小老师

职中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 所以在一些复习课上, 不妨让学生充当小老师, 讲解复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在准备这些讲解时, 学生小老师必须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 要先弄明白, 这样, 在课堂上才能赢得听众;而听课的学生, 也会因为换了教师, 对不同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而认真听课。“学生小老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利用现实媒体,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 多种的媒体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好, 又想提高阅读水平的同学, 可介绍他们阅读英语的报纸、杂志;对于关心时尚的同学, 鼓励他们观看香港明珠台、国际台的时尚节目;喜欢听歌的同学, 鼓励他们去听一些美欧的流行歌曲;喜欢看西方电影的同学, 介绍他们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西方影片……对学生的“投其所好”, 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他们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 渴望和人沟通的愿望, 在英语成绩提高的同时得到满足, 同时也慢慢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情趣, 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

总之, 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 采用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就能使学生把英语学好。

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增加, 特别是综合素质好、具有实用技能、懂英语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然而, 近几年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 人们对职中的偏见, 职业中学的生源情况和学生素质明显下降, 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英语学习基础差;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

[2] 刘小霓.排除孩子的学习障碍[M].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1, 2.

[3] (美) 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著],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9.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一直以来,高中生都普遍缺乏写作兴趣,不少学生会照搬现成的语言素材来填充作文内容,且为了全面展现自己的精神财富而片面拔高了作文立意,所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十分低下,也因此影响了高中生的写作效能,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写作本质,引导学生多写、多反思,使其能够切实形成良好的写作情感,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从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通过唤情达到激趣目的;通过写生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活动优化激趣效果;通过小组讨论发散学生写作思维,通过共情实现激趣任务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兴趣;激发策略

语文学科一直都是作为培养学生汉语能力、使其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目存在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写作教学,旨在稳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必须保证高中生能够产生丰富的创作灵感、强烈的写作兴趣,否则将难以使其自觉参与书面表达活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由此优化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且只有让学生及时产生生活回忆,回顾情感体会,才能切实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其自主展开书面表达。为此,高中语文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写作情境,及时丰富学生的视听感悟,由此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在愉悦的情感驱动下生成写作兴趣。

就如在“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备课时全面调查了网络资源,从中整理了几則微视频,比如地铁上一位年轻人一边哭一边吃面包的视频等。在作文课上,笔者就播放了这些视频资料,由此营造了沉重、肃穆的写作氛围,让本班学生都进入沉默、深思状态。接着,笔者就让学生分享自己面对挫折所选择的方式,由此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语言材料,为后续的写作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二、通过写生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般是发生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固定的作文课上的,虽然比较规范、系统,但是难以判断学生是否积累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是否产生了强烈的书面表达欲望。从本质上说,写作活动是学生用文字描绘生活、记录生活的书面表达形式,必须要以生活为依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写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整理生活素材。如此,则可直接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更易于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兴趣。

就如在“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作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次自然写生活动,即高中生要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自主记录、描绘自然景象。比如,有的学生认真观察了路边的野花、小草,有的学生则重新观看了自己外出旅行时所见过的大好河山,

有的学生则重点观察了校园一角,等等。这就可以让高中生自主整理写景素材,然后笔者便引导学生学习了写景作文的常见表达方式,使其根据观察顺序确定写景作文的篇章结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自然特点,且要适当抒情,使得作文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三、通过小组讨论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一直以来,组材、构思与写作活动都是由高中生独立完成的,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且对语言材料的解读比较单一,很难生成创造性思维。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来创新写作教学形式,切实丰富生生互动,使其及时分享自己的思维成果、写作经验等,由此改善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写出优质作文。如此,也可直接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兴趣,使其自觉进行书面表达。

就如在“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一课教学中,高中生就要重点学习撰写议论文时应该如何选择论据,以“宽容”为主题进行书面创作。在本轮写作教学活动中,笔者便组织了6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高中生及时分享自己对宽容一词的理解,同时要合作探究如何才能通过恰当的论据证明宽容主题。首先,高中生要独立撰写写作大纲,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整理论据。其次,高中生要在小组内平等沟通,及时了解同伴是如何选择并使用论据来证明宽容主题的,由此寻求同组成员的帮助,及时调整写作内容、篇章布局形式。接下来,高中生便要独立完成书面创作,然后继续通过小组讨论初步进行作文修改。如此,则可切实丰富学生的能动创作经验,使其产生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落实激趣教学任务是改善写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可促使学生自觉展开书面表达,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写作需求、心理变化规律,由此确定激趣教学策略,切实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谭怡.学会看见每一个瞬间:周记写作“材料积累”指导课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80.

[2]丁娜.高中语文“活动体验式”写作教学的尝试[J].中学课程资源,2018(8):30-31.

编辑 冯志强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扶贫移民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与城区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渐渐,这部分扶贫移民小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好。当前,新课改的推进使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成效,基于学校当前教学实际及教学要求,提出培养扶贫移民学生学习兴趣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扶贫移民;新课改;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引言

从偏远农村地区转来的扶贫移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太重视,学习兴趣不浓,对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语文是学生从小接触的语言学科,很多扶贫移民学生会认为语文学习无关紧要,因此在课堂学习中会出现懈怠心理。根据此现象,教师需要用“兴趣”瓦解学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以激发扶贫移民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采用一系列可行的教学方式,为扶贫移民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扶贫移民小学生,原先生活在边远的农村,生活经验相对浅薄,对各种情感的体验相对较少,因此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出现不明所以的情况。此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文章所传达的内容与精神直观地播放给学生看,或是激发学生相似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同时也能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场景,因此很难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对少年时期的怀念,以及对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四个场景进行还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搭配相关的音乐,从而勾起学生的向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自己怀念的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了解文章的精神内涵。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扶贫移民小学生未接受过信息化技术教育,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吸引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小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堂知识点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巧用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行为的仇恨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原始图像,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纪录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2)巧用多媒体开展模块教学:病句修改是句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先对句子进行分析,清楚其中的错误点,再进行修改。所以,学生需要先了解病句的类型、特点才能结合已有知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对此,通過多媒体可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呈现,最后借助课件设置相关游戏,让学生进行对比、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师能根据教材文本呈现多篇与其相关的文章,以点带面,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根据现代语文的语言交际性质之本及其功能特点来研究,不仅能帮助扶贫移民学生不断深化其在语言课程学习中的认知、感悟,还能帮助学生在这种合作、互动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样的互动学习更是对我校扶贫移民学生学习合作精神的重要升华,能大大增强其团队学习的体验。在这种合作式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往往可从其与学生的语言表达、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带着受教的心就不会沉浸到错误的循环中,学会教育别人,不断练习,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不断推陈出新保持良好的态度,要有教育教学目标,带着目标去教学。合理安排、优化团体,鼓励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团体与实际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强化团体认知。

四、利用生活元素,拉近语文与学生距离

扶贫移民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很大程度上源于与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偏差。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亲切感”,从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农村的老房子照片,以及城镇中的旧小区房子,让学生对“老屋”有一定的具体的想象。然后再与学生沟通:“生活中,有没有像‘老屋’这样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大家纷纷举出自己的生活案例,如:“我的奶奶经常会帮助别人,照顾她的晚辈。”等,从而充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将故事融入生活中,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开展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都比较热衷,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时,便可以通过游戏唤起学生的活力。例如,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接力创作”,由第一位学生开始说一句话,第二位接第一位学生的话语继续创作,直到最后一个人完成。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到紧张,又充满趣味,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欲望。再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希沃白板白软,为学生设计一个交互式电子训练形式的练习题,既能够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也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六、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竞赛活动,以提升扶贫移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式如下:(1)组织朗读竞赛活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语言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韵味和意境。朗读比赛通过竞赛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注意朗读的抑扬顿挫以及情感表达,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组织诗词大会,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诗词之美,教师也可以仿照其竞赛机制组织学校诗词大会。可以先采用古诗词默写的方式从各班级中挑选出优秀的古诗词积累者,再通过诗词作答等考验决出年级冠军,然后年纪冠军再进行古诗词比拼决出学校冠军,该比赛可以长期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古诗词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扶贫移民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栋.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J].才智,2020(13):87.

[2]张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赤子(中旬),2020(8):345.

[3]惠鑫.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8):92.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4篇

1 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 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 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 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 更要强调知识 (特别是语文知识) 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 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 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 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 中途打一个结, 让它暂时挂起, 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 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 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 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 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 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 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 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 奔走谋职之时, 还不辞劳苦, 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 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 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 品味字里行间, 所渗透的情感, 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3 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作者缘情而发, 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 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 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 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 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 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 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 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 否则, 不要说生活无着落, 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 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 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 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 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 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进行启发, 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为动, 化远为近, 化复杂为简单, 图文并茂, 形声结合。试想, 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 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 如画一幅“隔篁竹, 闻水声, ”周围“青树翠蔓”, “中间”全以石为底, “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 色、形、声结合, 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5 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 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 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 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 可采用对比启发, 分析时, 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 说话滔滔不绝, 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 “松树皮的手”,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 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6 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 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 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 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 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 它估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 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 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 (变色龙) 一课, 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 (1) 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2) 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3)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 (4)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 一上课就讲, 效果更佳。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内驱力, 有了这种内驱力, 语文学习这就会勤学苦学, 就会达到”无处不是学语文的课堂, 无时不再学语文”的境界了, 从而形成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激发起了兴趣, 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创造性地学习,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5篇

1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为什么学生的参与率低

学生没有思维参与的热情与习惯为什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与习惯呢?首要的原因是师生关系的失衡, 在教学中, 教师居于课堂中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听和记, 不需要主动积极的思维, 而且仅有的思维活动也不能背离教师与教材的“基调”。同时, 还有一位“婆婆”——教材与教参, 教材与教参是语文教学的“圣经、宪法”, 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都是现成的, 不需要学生去创造, 这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要么对语文课厌烦, 要么变得被动与顺从。

边缘化的学生与“攀不上”的知识。

学生不可能在能力与知识上都一样齐, 如果教师对中等生或者后进生处于忽视的状态, 学生就很可能被边缘化, 这些学生与课堂活动无关, 或者处于等待答案的状态。同时, 由于教师不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起点, 知识与方法与学生实际的脱节, 或者过低或者过高, 都会使得思维难以开展。另外, 由于长期的传统课堂与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滞后, 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2 课堂活动的表面化现象, 掩盖了思维的缺失

在很多的“新”课堂教学中, 很多老师正在积极采用开展课堂自主活动的方式来带动学生参与, 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人的感觉就是:学生都参与了!其实, 这其中很可能掩盖着极大的陷阱。有的学生没有参与但是被教室的气氛掩盖了;有的学生在瞎参与, 没有真正思考问题, 而是在用动作与废话参与。相反, 有的学生没有说话, 但是思维参与了, 老师却没有发现。

3 语文课堂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自主的权利与思维的时间。

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的课堂一定是拥有一定自主权利的课堂, 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白”——留下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有层次性的问题作为引导, 或者开展一个设计好的学生自主活动等, 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同时, 把一些学生能够做的活动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这样就能把学生激发学生用思维活动去解决问题。

抓住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起点, 然后实施教学。只有充分的预习, 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展示与讨论的能力,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提升。

积极的情绪状态。

语文不仅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情感的载体, 语文课堂应该以情促思、以思悟情。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 一种学习的情境与情感的情境。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与趣味内容, 或者借助多媒体、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了学习的热情与强烈的情感体验, 学生才会去进行深入的思考。

4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充分的知识预习与准备, 能抬高知识的起点。

一是了解学生实际, 合理设计学习的目标要求, 所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是高于学生的水平, 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有的老师一上课就问:“这篇古诗的作者是谁?”其实书上醒目的地方就有, 这样对学习没有意义;有的课堂, 学生还没有读懂大概意思, 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思考创作手法, 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作业。二是做好预习, 预习是提高学生知识预备水平的好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定的预习, 对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 上课时就可把问题引向深入, 参与能力也会提高。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校的课堂教学中, 专门安排了一些预习课, 可见他们对预习的重视程度。

另外, 要把课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因为与生活结合的知识他们不仅有兴趣参与, 也有能力参与。

创造多样化的情境, 激发与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界有一个有名的教学法, 就是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 可见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课堂的情境有时候就等于学生的积极性, 没有情境的课堂就没有吸引力。

怎样去设置语文课堂的情境呢?有老师片面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有情感体验便是情境。其实不然, 语文课堂中的情境, 要根据学生、文章、教师以及现实的情况来创设, 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有声有色, 真正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甚至教师的板书也能有效地制造情境, 一个合理的具有逻辑性的板书, 能够辅助问题的深入, 引发学生的思考, 把问题带向深入。

阶梯型的问题设计与引导, 激发学生思维参与问题是思维的种子, 设计合理科学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满堂问”教学对不对呢?不对, 因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 只能仓促地回答问题, 与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没有根本区别。

要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 教师设计问题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与探析。如:讲《我与地坛》时, 设计这样的问题: (1) 早先的时候, 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 (2) 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悟出”之类的话, 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 你曾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或所谓逆反心理给自己的母亲出过难题吗?这样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又能引发学生自身的探索意识。

追问, 也是一种好的引发思维的方法, 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思维, 采用问题的变换、延伸与反思等方式, 进行“剥皮、推演、变换”, 促进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维。

学生自主探究的多方位保证。

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和“安全”。自由, 就是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无谓限制, 让其有自由驰骋、表现的机会;安全, 就是少打击学生, 使学生获得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 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有“两欢迎, 三允许”, 即欢迎质疑, 欢迎争辩;允许出错, 允许改正, 允许保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总之, 课堂在于参与, 参与在于思维, 语文课堂如果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 不仅会让知识的教学更加有效, 也会让语文课成为一门“让学生更智慧”的学科, 那将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

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场所, 积极的思维参与活动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素养。本文分析了传统课堂的缺陷, 抓住了学生思维参与度这个中心问题, 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学生思维,参与

参考文献

[1] 饶昱民.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D].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蒙学梅.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 2001.

学生语文兴趣调动论文范文第6篇

(20

13、

6、9)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 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问题,从人格魅力、教学艺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人格魅力是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很能吸引人一种的力量.一个健康的人格不是本身就具有的,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作为教师平时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勳陶学生。教师的广博学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趣。教学是知识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创新的教,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內在的人格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与激情,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他的教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乐于学习,对本学科产生强烈兴趣,始终保持求知热情与动力。

教师学识不仅表现在本学科知识的了解上,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熟悉上,还表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假如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进行解说,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古今中外的趣闻、现代科技成就,当前乐坛、影坛、文坛、体坛等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这样必然让学生兴趣倍增,自然会“信其道而亲其师”,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以先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主要包括: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等。

(一)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

1.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即课堂教学的“紧张度”,另一方面涉及课堂教学的难度。

教学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难度的教学量。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速度太慢,学生会感到厌倦乏味;速度太快,大量学生就会掉队。

没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进步。但难度太大,使学生负担过重会影响健康、走向反面。故此教师要掌握好适当的难度、速度,即教学节奏,这一项教学艺术。

2.掌握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课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导课方式。

结课的基本方法有:

①总结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常用方法)

②发散法:即把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的掌握。(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③假想法:指对课文作各种假想,让学生依据假想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可使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余想不断)

④回味法: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语言艺术

2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有“三声”

1.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绷着脸,用严厉镇住学生。课堂上常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非感动的哭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效或低效的。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 .有“赞美声”

有些教师上课,习惯做“纠错”工作,课堂上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学习积极性。

3. 有“惊讶声”

有些老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完成,但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缺乏激情。课堂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关键看教师是否能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表达除上面“三声” 外还要有“ 四性” 1.准确与精炼性

3 在各科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性与精炼性。

2.逻辑与规律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规律性,切忌乱放炮、说三倒四。

3.节奏与和谐性

在各科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例如:教师在讲授概念和重点问题时,声调要有力,速度要缓慢,要深入分析论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次要问题时,速度可稍快,声调可稍低。教师讲课的语言,切忌太快、太慢、太高和太低。要表现“抑扬顿挫、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感。

4.幽默与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上一篇:数学教改趋势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区域经济合作兴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