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

2024-06-28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1篇

上机实践是各位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种全面、综合的能力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你们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概要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等,即一整套软件工程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都严厉的主考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共安排了10个实验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数据结构,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各实验单元与教科书的各章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

二、要求:

⒈ 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

① 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有备而来,应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计你的算法和程序,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上机工作任务。对于个别目前基础较差的同学,实在是没法完成任务的建议你先参考其他同学的算法,勤学好问,最终自己独立完成,以增强你的感性认识,强化你的实践基础,提高你的实践能力。 ② 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③ 将想要上机验证的问题草拟提纲;制定一个简捷的程序调试计划。

⒉ 上机时输入和调式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对“出错信息”,应善于自己分析判断,并充分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错误信息和调试手段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与完善算法、源程序,随时记录有价值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学习调式程序的良好机会。切不可不编程序或抄别人的程序去上机,应从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⒊ 程序调试通过后,应运行程序并根据事先准备的典型数据验证结果,在运行时要注意在输入不同数据时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⒋ 为便于教师、助教检查和以后复习,请不要删除已通过的程序,包括有问题待答疑的程序,应保存在自己的工作目录内。源程序名应能反映哪一次实验的哪一个题目,如Lab1_1.c

- 1 -

表示实验一的第1题,„„,若有未完成调试的源程序,可以作存盘保存处理,待课后继续完成。

三、实验报告规范:

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每份实验报告总分100分,实验报告必须在该次实验后的下次实验课前交到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按学号整理好,在上课前上交。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七个部分,详细要求见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见实验指导书(习题集):

⒈ 需求分析(10分)

⒉ 概要设计(20分)

⑴ 抽象数据类型的描述

⑵ 程序结构图(功能模块图)

⒊ 详细设计(30分)

⑴ 存储结构的描述(含描述对象和算法中工具的存储结构)

⑵ 算法的详细设计(对复杂算法,最好画出其N-S流程图)

⑶ 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⒋ 调试分析(10分)

⒌ 用户使用说明(10分)

⒍ 测试结果(10分)

⒎ 附录(10分)

源程序清单(包括注释)

- 2 -

实验一: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阅读所给的源程序1,上机输入该程序,并调试、运行,分析该源程序的功

能;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以下算法:有两张单调递减有序的线性表A和B,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将

这两张表合并成C表,要求C表单调递增有序。

实验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阅读所给的源程序2,上机输入该程序,并调试、运行,分析该源程序的功

能;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以下算法:判定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的元素值是否为非递增的,如果

是非递增的,请删除值相同的多余元素,并就地逆置该链表。

实验三:栈和队列的应用

(一)(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将一个中缀表达式转换成逆波兰式,然后对此逆波兰表达式求值的算法。 题二:设计并实现求杨辉三角的递归算法。

实验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二)(综合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题一为必做题,题

二、题三中必须完成其中一题)

题一: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结点(注意:

不设头指针),试编写相应的队列初始化、入队列和出队列算法。

题二:假设迷宫由m行n列构成,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坐标为(1,1),出口坐标为

(m,n),试找出一条从入口通往出口的最短路径。设计算法并编程输出一条通过迷宫的最短路径或报告一个“无法通过”的信息。

要求:随机生成迷宫,用队列实现路径的查找,用栈输出路径。不允许使用递归算法。 题三:(习题集P97)魔王语言解释。一个魔王总是使用自已的一种非常精练而抽象的语言讲

话,没有人能听得懂。但他的语言是可以逐步解释成人能懂的语言的,因为他的语言是由以下两种形式的规则由人的语言逐步抽象上去的:

⑴ α→β1β2…βm

⑵ (θδ1δ2…δn)→(θδnθδm-1…θδ 1θ)

在这两种形式中,从左到右均表示解释;从右到左均表示抽象。试写一个魔王语言的解释系统,将魔王的话解释成人能听懂的话。

要求:设大写字母表示魔王语言的词汇,小写字母表示人的词汇,希腊字母表示可以用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代换的变量。魔王语言可含人的词汇。用下述两条规则和上述规则⑵实现:

⑴ B→tAdA

⑵ A→sae

- 3 -

实验五:稀疏矩阵的存储和快速转置(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稀疏矩阵A采用三元组表表示,编写程序实现该矩阵的快速转置(教材算法5.2)。 要求:输入一个稀疏矩阵A,由程序将其转换成三元组表存储;转置后的三元组表,由程序

将其转换成矩阵形式后输出。

题二:(习题集P136)设计并实现稀疏矩阵运算器。(选做)

实验六:二叉树的递归遍历及其应用(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先序递归建树,中序非递归遍

历该二叉树,输出各个结点的值,并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实验七:二叉树的其他典型算法(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输入某棵二叉树的广义表形式,

建立该二叉树,按层次遍历该二叉树,并求该树中叶结点的个数。

题二:(习题集P149)哈夫曼编/译码器。(选做)

实验八:图的遍历(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图采用邻接表结构表示。实现无向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与有向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算

法(教材算法7.4、算法7.

5、算法7.6)。

题二:(习题集P151)校园导游咨询模拟。(选做)

实验九:查找(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表示。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按输入的关键字序列建立一棵

二叉排序树,并删除该二叉排序树上的一个叶子结点。

题二:哈希表。实现哈希表的造表和查找算法(教材算法9.17和算法9.18),要求:用除留

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用二次探测再散列解决冲突。

实验十:内部排序(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习题集P169)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2篇

说明书(论文)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对文管类课程设计,要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

1、说明书(论文)基本格式

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用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蓝黑墨水书写工整;打印稿的版式设置参见《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补充规定》。

2、说明书(论文)结构及要求

(1)封面

由学校统一模式,各学院到印刷厂领取。

(2)任务书

(3)摘要(仅适合于论文)

摘要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简短的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3—5个,一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5)目录

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其最后一项是“参考文献”。

(6)正文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3篇

一、课程设计程题目

二、摘要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四、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

五、详细介绍、说明各部分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六、至少用一页纸画出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七、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

a)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b) 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c) 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d)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八、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九、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

十、列出参考文献。

十一、 收获、体会。

备注:为了公平、公正的体现同学们的成绩和真实学习情况,本着不放过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不放过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的原则。课程设计考察同学们综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总结以往课程设计验收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本学期课程设计做一些必要的改动。希望得到好成绩、评奖学金、考研的同学,请随课程设计报告附一份复印件:大学至今为止的所有理工科的学习成绩单。(注意:系辅导员老师、班长或者学委同学的签字有效。)

现在发给学委同学到班级讨论,学委同学可以听取所有同学的合理建议并上报给老师,对于好的建议将进行改进和修改。)

验收要求:

1、验收电路是否能实现课程设计要求的所有功能,不能完成所有功能则电路部分考核不及格;电路外观是否美观、实用。(40分)

2、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整洁情况。(40分)

3、模电实验总体表现。(20分)

4、大学期间所有理工类课程的成绩,学习情况。(±10分)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4篇

一、课程设计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

二、学时与学分:2周,2学分

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课程设计教材:《机械创新设计》

五、开课单位: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六、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学科的创新性实验,是发挥学生个人想象力的开放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相关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一方面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运动控制设计; 2.掌握工程机械的结构和运动;

3.掌握常用的一些机械原理,并通过设计实现其原理。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题目不限,但是一定要和机械领域相关。

九、教学安排及方式

1.课程设计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根据设计内容消化原理、完成方案论证。 (2)第二阶段进行机构设计和软件编程、完成全部设计内容。 (3)第三阶段总结,完成设计报告。

上述每个阶段各占整个时间的三分之一,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十、考核方式

图纸:完整性(加起来1张0号图纸的工作量) 说明书:不少于1万字

十一 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以浓缩的形式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 (3)关键词:是反映课程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底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

(4)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制(即

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题文一致。 (5)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设计采用的研究(计算)手段方式方法。

(6)正文:

① 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 理论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一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

③ 设计说明书中的计算:凡手算部分应列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公式要统一编号,电算部分要绘出结构离散图和计算参数,以及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打印部分可列在附录中,计算结果应列表示出,计算过程中的插图,应有图名和编号,要与文字叙述配合。

(7)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重点对本设计的安全(强度、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经济、美观等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8)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9)参考文献: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设计中所引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应做标注。课程设计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10)附录:在设计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2、课程设计撰写内容

(1)标题:直接表达或揭示论文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因而,论文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较大的题目也可以有副标题。题目要鲜明、准确、精练。

(2)目录: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

(3)摘要: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在400字以内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

(4)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

(5)前言:相当于论文的开头,它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本论和结论)。前言与摘要写法不完全相同,摘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可以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500字左右为宜。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① 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观点、目的意义是什么。

② 对本论文研究主题范围内已有文献的评述(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资料来源、研究的现状、性质及运用情况等)。

③ 说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

④ 概括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预期的目标及意义。

(6)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理论分析部分

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用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一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

②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以下几种方法说明。

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的性能等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对人的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过分详述。

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这方面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

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

③ 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核心,需进行充分论述

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结果和盘托出。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别人以此为根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恰当运用表和图作为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全文的思想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

(7)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指出它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8)论文小结:主要内容是写本人对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认识,以及自己有哪些心得体会和见解。

(9)致谢:对于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同学、同事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书面致谢,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10)参考文献: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文中所引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地方应做标注。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11)附录: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十二.课程设计排版参考规范

(1)页面设置 ① 论文用纸:

论文用纸一律为A4(210mm×297mm),复印纸。 ② 页眉和页码:

页眉从摘要开始到最后,在每一页的最上方,奇数页眉内容为:XX届XX专业课程设计(论文),偶数页眉的内容为:XXX(作者姓名):XXX(论文题目),均采用宋体五号居中。

汉语摘要单面打印,英语摘要单面打印,单独编页码(如果一页,无页码)。页码从正文开始编排。

③ 页边距:

论文页边距设置采取以下方式:上边距:2.5cm;下边距:2.1cm;左边距:2.1cm;右边距:2.1cm;装订线:1.0cm;页眉:1.5cm;页脚:1.5cm。

④ 字间距和行间距

论文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 (2)中文摘要

① 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②“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③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英文摘要

①居中打印“ABSTRACT”,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②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③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4)目录

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5)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空一字符。 (6)正文

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

(7)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

(8)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号(如表1,表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号,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9)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明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式(1.1),式(1.2)„),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

(10)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标注符号为[n];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并按如下格式著录: ① 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白雪洁,日本产业组织研究——对外贸易框架中的特征与作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注意:马克思全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② 译著

[序号]国名或地区(用六边形括号)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张维迎总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③ 论文集

[序号]编著;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1]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PP首页码-末页码(或P页码) 例如:

[1]林平:美国反抗托拉斯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A]。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P221-249.

[2]林平,美国反抗托拉斯法的主要内容及最新发展[A],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225.

④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号[标识码].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如:

[1]王珺.双重博弈中的激励与行为——对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不足的一种新解释[J],经济研究,2001,(8).

⑤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著名[标识码].报纸名,出版日(版次). 例如: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⑥ 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外交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例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标出。

[1]Aoki,M.The Nature of The Japanese Firms as a Nexus of Employment and Financial Contracts:An Overview.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3,pp.345-366 ⑦ 网络文献:

[1]谦莹,中国专利申请//www.sipo.gov.cn/sipo/ywdt/jdlt//t2005051046437.htm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5篇

人事管理系统

二、内容

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调试和安装等。

三、要求

(一)报告内容格式要求

纸张大小为A4纸。正文为5号宋体,

一级标题:第一章( 标题,2号宋体,上下空两行居中,行距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 二级标题:1.1(标题,3号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行距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 三级标题:1.1.1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个问题](标题,4黑左顶,占2行)。

… … … …

表名为小5号黑体,居中,形式如“表1-1 表名”。

图名为小5号宋体,居中,形式如“图2.4图名”。

参考文献字体为5号字体。

页眉,页码为小5号宋体,居中。

(二)报告内容要求(参考教材 数据库设计)

(1)目录

(2)概述

包括项目背景、编写目的、软件定义、开发环境等内容

(3)需求分析

①信息要求

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②处理要求

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③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4)概念模型设计

生成基本E-R图

(5)逻辑模型设计

把ER模型图转换为关系表

(6)物理模型设计

在sql server中实际创建的表

(7)主要模块的设计以及代码

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进行前台界面的设计,把前台界面和后台数据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8)总结

①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②设计的体会。

(9)参考文献。

题目一:人事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1) 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信息、职称等。

(2) 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3) 对于转出、辞职、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4) 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至少应该包括每个员工详细信

息的查询、按婚姻状况查询、按学历查询、按工作岗位查询等,至少应该包括按学历、婚姻状况、岗位、参加工作时间等统计各自的员工信息;

(5) 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2、数据库要求:在数据库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数据表:

(1) 员工基本信息表;

(2) 员工婚姻情况表,反映员工的配偶信息;

(3) 员工学历信息表,反映员工的学历、专业、毕业时间、学校、外语情况等;

(4) 企业工作岗位表;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范文第6篇

二、任课教师:余宇,张新亮

三、学时与学分:24 学时/ 1.5学分

四、先修课程:光纤通信技术、通信原理等

五、教材:自编讲义

六、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前沿课程,本课程设计开设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光纤通信技术》课堂上学到的有关光纤通信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动手能力,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常用开发工具相结合,并在实际中进行综合实践与运用,增强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兴趣,为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集中学习月工作小结范文下一篇:建筑生产实习指导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