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范文

2023-09-20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引言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教育的不断发展,俨然成为一个国家评判综合国力的标准,初中教育是初中学生开始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教育的方法要能够多样化,对于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行的去在数学领域进行探索。在往后,教师教学课本中的内容是教师行业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开始出发,分析自身的问题,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让数学教学知识能够全方位发展,与此同时,可以让教师能够更加完美的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模式

如今,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有待改正的问题,例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思想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措施来进行改正。初中教学发展历史悠久,发展至今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就目前而言,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由“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的结合,从传统的教学逐渐向培养人才进行转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主动的探索与研究。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能够进行主动的探究,激发学生内心对于数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于初中数学逐渐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对于学生并不能仅仅只是让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要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实质性的例子,从生活中寻找有关勾股定理的事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带上一个三角尺,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让学生仔细观摩三角尺三条边,并且给予出自己观摩后的想法,课程正式开始之后,再来为学生去讲解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或者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教室的墙角,仔细观察墙角边与边的关系,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让学生引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行去发现并且进行探究,在进行发现后进行总结,能够给予出合理的结论,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内心得到一定的满足,内心充满成就感,并且在进行探究之后能够对于“勾股定理”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或者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将勾股定理进行合理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到学习的意义所在,更能凸显教学效果[3]。

二、促进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发展的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学习能力强,对于外界的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学习方面的认识不深,在初中数学上会觉得略显枯燥,教師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枯燥与无聊,降低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因材施教,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有机的结合,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进行教学时,涉及到“圆”这一章节的内容,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头脑风暴,例如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的运用,再去思索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设计成圆形之后这些物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在脑海中自行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的进行想象。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圆”这一章节的认识。教师对于初中的理解与认识,大多数是让学生能够读课本中的题目能够进行计算,并且通过大量的做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分数。但是真正意味上,应该让学生去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每道题的题型进行分析,培养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于数字能够进行好的分析。在初中,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要能够密切的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才能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4]。

三、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强,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能够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还要去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后备军。教师从自身而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情绪,多听取别人给予自己的评价,不断的改善自己的不足住户,紧跟时代的步伐,跟随我国教育的发展,增强对于数学教学的方法,不断地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发展与开拓。

参考文献

[1]苏建烨,张国玲.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5):16-23.

[2]周杨萍.新课程下教师初中数学知识向教学知识转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4):329.

[3]董涛,董桂玉.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途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36-37.

[4]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2篇

中教部 郭昭君 王久胜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研训一体化”的骨干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作为数学研训员,承担了子课题:《中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1)目前数学骨干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2)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3)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4)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各种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课题研究分阶段进行。在前一阶段,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现在我把我们实施的情况向领导做以汇报:

一、领导重视,建立科研组织。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建立了以部为单位的课题组,以便系统的进行教研教改。同时,王子峰校长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情况及时的了解和督导,多次与个人和集体进行交流研讨。我们2名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开题后,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数学教师现状分析

(一)教师没有真正的建立新课程理念。

1、没有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评价观。很多教师没有切实的从本节课到底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去思考课堂的教学目标,要么抄写教参上的整体目标,要么没有把目标进行可操作可检测化转换,仍然是“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句作为课堂目标的表述;多数教师只有知识技能目标,没有确立过程性目标。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多数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全半句学生答后半句的“启发”式教学,没有教具、没有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学生读书走过场,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刚布置学生读书,可是没有等到学生翻到书就开始提问或讲课了。很多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只是为迎合听课者的要求做格式,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时,学生刚好转身就开始提问了。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情境导入,有的虽然创设了情境,但是,教学过程只是把情境导入的环境作为评课的一个做摆设的环节,没有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创设的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没有改变。多数教师仍然是只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乎所有的教师没有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光盘,没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没有真正建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的基本理念。

4、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有待改变。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为了学生参加考试实施教学。多数教师没有把教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没有开发教材资源,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是埋怨书上的作业题少了,建议学生多买教辅资料。

(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在对教师教学的了解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埋怨“书上的题目少了,考试的题目活了,教师无法实施教学了”。

1、不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师总以时间不够,学生基础差活动组织不起来为由,不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接受听课的课堂就是表演式的课堂,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就是分组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往往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疏离背离,甚至让应试教育穿上新的外衣粉墨登场。课堂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2、不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多数教师对数学新课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观念没有真正的接受。这种教学观念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没有正式的体现,因而对数学教师来说,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外在的、陌生的,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的,更难以真实地变成教学行为。有的课堂虽然布置了学生动手实践,但是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少数人在动,多数人在看,教师对此没有评价,对于合作交流也就仅限于老师提问个别学生答。合作的情况,交流的情况教师也没有作评价。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3、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课题引入的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及练习的安排中没有认真的思考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这也是我们被忽略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4、没有“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 、实验的结果,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分析,然后再进行证明,有的教师自己直接写出证明过程,有的甚至于证明过程都不写完整,没有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的过程,没有让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的思想,没有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没有提供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命题,去增加论证的趣味性,去帮助和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掌握综合证法的信心。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5、没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开放课题的教学,没有有效的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去作社会调查,去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教师不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没有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进行深化,课堂上形成新旧知识的脱节或重复。这也是我们被忽略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二、全面考察,认真选拔。

制定和完善骨教师的考查选拔方法,按照要求先由基层学校推荐,然后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综合评定几个环节,确定为校级骨干教师。再由教师进修学校给定的名额,选拔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三、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1、加强骨干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学习,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与师训部密切配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讲课、听课、看视频等一系列方式先后进行了六次学习,去年我们选拔25名骨干教师进行了说课比赛,有4位教师代表北票参加了朝阳市说课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把教师学习的情况通报给基层学校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对表现好的教师推荐市级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显著地提高。

2、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促进数学骨干教师形成教学反思普遍性、自觉性和持续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6%的数学骨干教师进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习惯与能力,而其他教师认为只是有时或偶尔进行教学反思,这表明大多数的教师没有持续的、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还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教学经验就足够了。根据这种情况,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中,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如:在每次教师作课后都要让上课的教师做课后反思,指出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在基层听课也是这样,这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十分必要。另外,我们借助辽宁省数学学科30名学科带头人“从教下乡”的契机,组织全市的数学教师听课,通过他们的教学及课后反思,是每一教师深受启发,许多教师都感慨地说:“听了他们的课,才知道教学反思的如此的重要”。

3、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数学骨干教师保持教学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老师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教育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必须依靠研究才能得到不断深化和提高。所以,在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鼓励教师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深读课程标准,体会课标的内涵;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的书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每学期独立的出一份好的试卷,对年轻教师每年要做各地中考题20份,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每位骨干教师参加朝阳市组织的教师专业考试的成绩和师校组织的课标知识考试的成绩作为推荐上一级骨干教师的重要依据。以考促训,通过这些措施促进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基本避免职业倦怠感。

4、注重自身发展需求,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域能力结构。

新课程呼唤综合性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自身的发展。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所以,除了通过参加本地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自我研修(阅读专业刊物,相互观摩,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等)、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外,我们借助到外地学习的机会,带领40多名骨干教师去学习,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为本地的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5、重视现代信息化手段在研训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培养骨干教师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展研训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授课等,此外,我们建立了QQ群,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网上交流研讨。把好的教学资源上传网上,做到资源共享,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四、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3篇

中教部 郭昭君 王久胜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研训一体化”的骨干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作为数学研训员,承担了子课题:《中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1)目前数学骨干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2)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3)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4)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各种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课题研究分阶段进行。在前一阶段,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现在我把我们实施的情况向领导做以汇报:

一、领导重视,建立科研组织。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建立了以部为单位的课题组,以便系统的进行教研教改。同时,王子峰校长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情况及时的了解和督导,多次与个人和集体进行交流研讨。我们2名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开题后,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数学教师现状分析

(一)教师没有真正的建立新课程理念。

1、没有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评价观。很多教师没有切实的从本节课到底需要学生学习效果去思考课堂的教学目标,要么抄写教参上的整体目标,要么没有把目标进行可操作可检测化转换,仍然是“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句作为课堂目标的表述;多数教师只有知识技能目标,没有确立过程性目标。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多数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全半句学生答后半句的“启发”式教学,没有教具、没有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学生读书走过场,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刚布置学生读书,可是没有等到学生翻到书就开始提问或讲课了。很多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只是为迎合听课者的要求做格式,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时,学生刚好转身就开始提问了。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情境导入,有的虽然创设了情境,但是,教学过程只是把情境导入的环境作为评课的一个做摆设的环节,没有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创设的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没有改变。多数教师仍然是只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乎所有的教师没有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光盘,没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没有真正建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的基本理念。

4、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有待改变。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为了学生参加考试实施教学。多数教师没有把教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没有开发教材资源,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是埋怨书上的作业题少了,建议学生多买教辅资料。

(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在对教师教学的了解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埋怨“书上的题目少了,考试的题目活了,教师无法实施教学了”。

1、不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师总以时间不够,学生基础差活动组织不起来为由,不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接受听课的课堂就是表演式的课堂,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就是分组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往往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疏离背离,甚至让应试教育穿上新的外衣粉墨登场。课堂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2、不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多数教师对数学新课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观念没有真正的接受。这种教学观念在我们过去的教学中没有正式的体现,因而对数学教师来说,实施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外在的、陌生的,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的,更难以真实地变成教学行为。有的课堂虽然布置了学生动手实践,但是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少数人在动,多数人在看,教师对此没有评价,对于合作交流也就仅限于老师提问个别学生答。合作的情况,交流的情况教师也没有作评价。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3、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课题引入的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及练习的安排中没有认真的思考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这也是我们被忽略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4、没有“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 、实验的结果,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分析,然后再进行证明,有的教师自己直接写出证明过程,有的甚至于证明过程都不写完整,没有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的过程,没有让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的思想,没有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没有提供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命题,去增加论证的趣味性,去帮助和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掌握综合证法的信心。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

5、没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开放课题的教学,没有有效的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去作社会调查,去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教师不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没有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进行深化,课堂上形成新旧知识的脱节或重复。这也是我们被忽略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

二、全面考察,认真选拔。

制定和完善骨教师的考查选拔方法,按照要求先由基层学校推荐,然后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综合评定几个环节,确定为校级骨干教师。再由教师进修学校给定的名额,选拔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三、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1、加强骨干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学习,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与师训部密切配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讲课、听课、看视频等一系列方式先后进行了六次学习,去年我们选拔25名骨干教师进行了说课比赛,有4位教师代表北票参加了朝阳市说课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把教师学习的情况通报给基层学校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对表现好的教师推荐市级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显著地提高。

2、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促进数学骨干教师形成教学反思普遍性、自觉性和持续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6%的数学骨干教师进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习惯与能力,而其他教师认为只是有时或偶尔进行教学反思,这表明大多数的教师没有持续的、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还有的教师认为只有教学经验就足够了。根据这种情况,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中,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如:在每次教师作课后都要让上课的教师做课后反思,指出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在基层听课也是这样,这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十分必要。另外,我们借助辽宁省数学学科30名学科带头人“从教下乡”的契机,组织全市的数学教师听课,通过他们的教学及课后反思,是每一教师深受启发,许多教师都感慨地说:“听了他们的课,才知道教学反思的如此的重要”。

3、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数学骨干教师保持教学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老师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教育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必须依靠研究才能得到不断深化和提高。所以,在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鼓励教师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深读课程标准,体会课标的内涵;要求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的书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每学期独立的出一份好的试卷,对年轻教师每年要做各地中考题20份,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每位骨干教师参加朝阳市组织的教师专业考试的成绩和师校组织的课标知识考试的成绩作为推荐上一级骨干教师的重要依据。以考促训,通过这些措施促进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基本避免职业倦怠感。

4、注重自身发展需求,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域能力结构。

新课程呼唤综合性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是自身的发展。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所以,除了通过参加本地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自我研修(阅读专业刊物,相互观摩,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等)、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外,我们借助到外地学习的机会,带领40多名骨干教师去学习,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为本地的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5、重视现代信息化手段在研训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培养骨干教师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展研训活动。组织教师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授课等,此外,我们建立了QQ群,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网上交流研讨。把好的教学资源上传网上,做到资源共享,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四、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4篇

能让学生主动产生质疑,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开放题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习数学,可以让学生把数学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数学的实践本质。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对一线的数学教师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开放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开放题的选择不但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 这样才能即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让学生运用熟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开放题需要能够联系实际,要注重应用,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多学生在刚接触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感觉。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大胆解题,避免产生畏惧心理,可以将题目设置成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难度。 然而,现在开放型的数学题比较少,这还需要数学教师进行改造,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如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有时代气息的股票问题,把贷款买房买车的利息问题融入到数学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放题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开放题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主动的去分析问题并积极的求解和论证,而不是在教师讲解中被动接受。 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问题,如果学生解题确实遇到困难,教师也可以进行引导和提示。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减少一些条件或结论限制,展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等形式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开放题型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训练模式,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自主探究的意识,才能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具体做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如可以提供一些实物、图形、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感性的材料帮助他们进行理性的思考。 另外,教师在课堂之中还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自由讨论,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再来指导教学。

3在开放题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情境

数学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情境中解决,只有创设出恰当的情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而这种情境的创设最好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用视频和图片取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的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求解中获得新知,获得探索的乐趣, 这样可以最大限制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比如在讲到代数一节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笔者就设计清明节学生去淮海纪念塔扫墓的例子,根据学生熟知的情境创设题目:

(1)一些学生要到淮海纪念塔去扫墓 ,学校到纪念塔的距离是S米,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到达淮海纪念塔需要多少小时呢?

(2)看到纪念塔时 ,发现塔高是m米 ,长度是n米 , 宽度是p米,纪念塔的体积是多少?

(3)中午吃自助餐 ,男生6元每人 ,女生4元每人 。 现在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一共需要多少餐饮费?

学生对这些问题身临其境过的事情感触颇深, 通过交流与相互探讨,很快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分别是:S/60; mnp;6a+4b

在学生得出这些答案的时候,再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得到的结果与我们以前的算式有什么区别呢?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顿悟,然后教师可以引出代数式的概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由前面的例题可知,第一题和第二道题比较简单,第三道题是一个开放的题,于是可以让学生用代数式6a+8b自己设计成另外的开放题,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情境,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也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出不少有创意的开放题。 比如有的学生的创意是:柚子6元一斤,西瓜4元一斤,小明买了一具柚子a斤,买了一个西瓜b斤,一共需要付款多少钱? 这个创设场景来源于生活,学生把学生公式运用到生活之中,即发挥了想象力以体验到了数学的用处。 还有一个学生的创意是:我有6个舅舅,4个姨妈,每个舅舅给我a元压岁钱,每个姨妈给我b元压岁钱,我一共有多少钱呢? 此题的设计展现了一个很好的设计平台, 有的学生开玩笑说是不是每个舅舅200元,每个姨妈100元,6a+4b=1600元,发财了! 紧接着一个学生说:不会是每个舅舅2元,每个姨妈1元吧,那才16元! 这时大家都笑了,大家感觉自己设计的开放题特别有意思,通过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 使其认识到字母取值不同也会导致代数式不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结语

数学开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但给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所持有的品格, 世界观、 人生观以及对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设计出难度适中,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题型,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师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迸发灵感。

摘要:开放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开放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5篇

1 开展分层教学的理论学习

教学论专家认为, 教学要求与学生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动力, 两者如果处于比较协调的情况下, 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 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 对同一个知识点从教学目标上可分为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多个层次, 每位同学可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从低层次目标开始逐步升级, 这样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 学生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优、中、差按1∶2∶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可以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解答B层、C层同学的难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程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题。分层是相对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做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一般是整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 , 激励学生上进, 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 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学生分层中, 刚开始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愿接受低层次教学, 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首先要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正确认识, 提高学生的觉悟, 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做学习的主人。

3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与A、B、C三层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制定与A、B、C三层学生发展的分层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是:教学目标要落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A层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形成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的能力;B层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培养学习兴趣, 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形成解决中等难度数学问题的能力;C层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掌握基础知识, 获得基础技能, 培养学习兴趣, 形成解决基本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浙江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探索勾股定理”一节教学目标定为表1所示。

4 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 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各层学生课堂上的实际反应, 灵活的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 做到“分”而不“死”。课堂教学分层的指导思想是:对A层学生重点拨、多综合、促能力;对B层学生重引导、多练习、抓反馈;对C层学生重讲解、多鼓励、补漏缺。因为A、B、C三层学生在同一个班内进行学习, 所以教学过程中既有“分”的环节, 也有“合”的环节。

教学分层可由以上几个基本环节组成:分层导入、分层设题 (或集体讲授) 、分层练习、集体小结、分层作业, 各个环节互相交融。

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 对于学困生, 希望能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类似习题: (1) 已知2>1, (1) 2+3______1+3; (2) 2+ (-7) ______1+ (-7) ; (3) 2· (+4) ______1· (+4) : (4) 2· (-3) ______1· (-3)

(2) 已知a>b则 (1) a+2______b+2; (2) a-2______b-2; (3) a· (+3) ______b· (+3) : (4) b· (-3) ______b· (-3) 。对于中等生, 要求他们能根据上面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并用文字语言概括。对于优等生, 要求他们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5 练习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能反映课堂课的教学效果, 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 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层学生做基础性题目加上旧知识复习题 (克服遗忘率高的办法) ;B层学生以基础性题目加上旧知识复习题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学生做基础性题目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作业的量和难度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到桃子”, 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

6 评价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 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 我们依据教学目标, 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 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 层次题各20分。层次题中注明A题为A层学生必做;B题为B层学生必做, C题为C层学生必做, 同时鼓励B层学生选做A题, C层学生选做B题, 若完成高一层的题目, 则该部分得分加倍。从而使低层次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如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摘要: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对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本文系统的探讨了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001.

初中数学研究范文第6篇

第一章(重点)

一、《标准》的研究背景

1、《纲要》是制订标准的基本依据

2、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是《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基本理念在《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是构成《标准》的支撑点,《标准》中每一项具体描述都是这些理念物化的结果。

第二章

一、五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

1、改革迭起的美国数学课程标准

包括6条指导性原则和12条标准

2、以水平为标准的英国数学课程标准

3、十年一改的日本数学课程标准

4、现实的数学的荷兰数学课程标准

5、国小影响大的新加坡数学课程标准

二、国际数学的六个特点

1、面向全体

2、注重问题解决

3、注重数学应用

4、注重数学交流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6、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国外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内容

4、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5、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6、教材注重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

第三章(重点)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1

符号感主要表现的四个方面

1、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2、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能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4、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第二节 数与代数的课程设计

一、代数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代数式运算的学习中发展符号感

二、方程与不等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方程(组)解的过程

3、掌握求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体会具体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三、函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

2、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3、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

4、在具体函数学习中强调函数模型的思想

5、结合数值、解析式、图像探索具体函数的性质

6、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

四、有理数、实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第三节 教学上的建议

数与代数课程教学的五点建议

1、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数、符号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2、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索和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算能力

4、重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繁杂的运算

5、注重发挥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四章(重点)

第一节 几何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一、几何课程的三项教育价值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识

3、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几何课程的目标

2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是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3、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第三节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设计

一、图形的认识的课程设计

1、在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图形,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

2、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3、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的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图形与变换的课程设计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探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认识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2、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

3、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5、认识图形的相似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图形与坐标的课程设计

1、探索刻画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四、图形与证明的课程的设计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学习有关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2、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掌握证明的基本格式,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

4、体验证明素材的丰富多彩

五、教学上的四点建议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空间与图形及教学的作用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 统计课程的设计

统计课程的设计

1、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包括三个方面)

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 概率课程的设计

概率课程的设计

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第四节 教学上的建议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四点建议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强调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单纯的计算

4、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六章

第一节 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涵

1、加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加强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应用

二、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育价值和总体目标

1、教育价值

2、总的要求

第二节 课题学习

一、课题学习的特征与目标

1、特征

2、目标:共4个方面

二、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

上一篇:培训工作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转基因食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