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范文

2023-09-20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1篇

1 教学方式的概念

对于教学方式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有的认为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有的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的, 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有的认为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教学观念和基本行为。有的认为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有的认为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 是教师和学生的具体的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 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之中。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都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所组成的, 每一种教学方法又都可分解为各种教学方式, 各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乃是实施教学方法的必由之路。

从以上学者关于教学方式的界定中, 我们可以看到, 不同学者对教学方式的界定有差异, 但也有相近的方面, 即教学方式包括教师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动作。

2 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和科学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工作技能和对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 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未来公民。生物学的课程将面向所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质,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生物科学。科学是探究的过程。生物学课程将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点, 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学, 而不是背诵生物学。让学生在适当的探究中了解、认识、掌握生物学原理和方法, 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将适当增加生物技术的内容, 注意纠正以往生物课程重科学, 轻技术的偏差。学生要学习和探究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生物学课程要满足学生个人生活、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课程将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培养他们将来进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

3 生物学教学方式

按照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方式, 生物学教学方式可分为教师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相互交往的方式。根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生物学的教学应着重加强对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应用。

3.1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为探究式学习, 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 以问题为向导的, 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一般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6个要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探究的类型有多种多样, 如观察、调查、文献研究、实验、模拟、技术设计等等。探究有完整探究和部分探究之分,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探究活动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

3.2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本质上讲, 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 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 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 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 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等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利用社会性的和物质性的资源;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

3.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在小组学习中,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彼此互助,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 它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共同探讨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 进行辩论和对话, 通过观点的交流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同时也在交流中, 学会理解他人, 尊重他人, 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小组学习, 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 负有管理和调控职责。很多情况下,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 更是他们学习的“伙伴”, 师生关系会因这种教学方式而发生变化。

3.4 接受学习

所谓接受式学习, 是指将教学内容由教师或者教材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方式, 如学生听教师讲述概念、原理、理论、结果产生的机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讲解物种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等等。这种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为其他学习方式服务。接受学习是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系统的知识掌握来讲, 接受学习方式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是其它学习方式不能替代的。讲授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方式, 也是常用的教学方式, 是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 任何教学方式都离不开讲授。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年龄、经历、知识及思维诸方面的局限, 讲授仍然是常用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进行的, 没有讲授就没有教学。

生物学教学方式应是多元互动的、丰富多彩的, 除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等方式外, 讨论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学习、掌握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方式变革的主题, 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要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 我们谋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 寻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组合状态, 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正确认识教学方式的内涵, 建构新的教学理念, 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2] 任民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学阶段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对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化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自主学习

引言:近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高度重视,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物学学习基础的必经路径,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显著地强化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思维,构建了完善的生物学学习体系。

1.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进一步将素质教育放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位置上,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重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放在了教育的主体位置,实现了学生生物学学习体系的构建和逐步完善,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和生物学科关键能力,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另外,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构成以及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设立的便于学生理解的知识结构图,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建立良好的思维学习基础,从而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获取。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学科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能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影响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2. 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主要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进行的,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带领下充分地调动思维变化,进而逐步理解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建立坚实的生物学概念基础,以下对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以《生物和非生物》内容教学为例,该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结构,分析蜗牛的感觉器官,并获知蜗牛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反应,从而逐渐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具体区别,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的规律。教师可以布置观察蜗牛、分析蜗牛、总结观察结论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掌握蜗牛壳、触觉、眼点、口、足的结构构成以及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四种感觉的结论。通过思维导图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并逐步得出实践结论,从而完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收获感。

2.2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深化教学目的,扩大了教学影响,以下对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上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在浙教版教材《常见的动物》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积累情况,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根据《常见的动物》的内容构成,将思维导图划分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三个模块,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对生活中常见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进行举例说明。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氛围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细化,以脊椎动物为例,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類、鸟类和哺乳类,让学生再次进行实际举例。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讨论可以得出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包括青鱼、草鱼等,两栖类包括青蛙等,爬行类包括变色龙等,鸟类中有家禽、鸵鸟、猫头鹰等,而哺乳类则有鲸鱼、蝙蝠、袋鼠等,这一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思维引导作用,展现了教育优势。

2.3系统化课堂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检测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路径,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获知学生的学习难点,从而对课堂设置进行针对性改进,帮助学生实现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掌握,可以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课堂检测阶段实现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在《生物和非生物》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基础概念的教学,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初步掌握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即生物具有完整的结构、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等。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设置过程中,根据教材结构提出相关问题,如蜗牛的结构、蜗牛具有的感觉器官以及蜗牛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反应等,让学生根据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对思维导图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实现课堂检测的系统化,强化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1]。

2.4做好课堂笔记

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实现循序渐进的知识接收和系统练习,还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影响下,构建完善的记忆体系,完成生物学概念知识的良性记忆,以下对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上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在浙教版教材《常见的动物》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设置,主要将思维导图设置成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三个模块,并在这三个模块的基础上进行了生物的精细划分,学生可结合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完成课堂笔记。思维导图逐渐完善的过程,代表了生物教学内容的渐进性填充,基于此,学生在课堂笔记记录过程中也能构建课程内容的记忆体系,结合思维导图的具体构成实现了生物知识的精准记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充分强化。另外,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记录习惯和思维分析习惯,充分扩大了教育影响[2]。

结论: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学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探索的全面体现,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检测,帮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参考文献

[1]臧敏.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66-67.

[2]文琰.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

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4篇

篇一:

张建平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篇二:

在本周的学习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很多优点,他们有了很多的进步!我看到了学生们对期中考试有了紧迫感,看到了学生们的激情,看到了学生们学习的劲头!这周讲的裸子植物和珍稀植物这一课,在课上只有一名学生没听讲没有写,其余的全部在自学,在填导学案!而且在课上学生总是积极、踊跃、争着回答问题,学生们的这种状态,看得我很欣慰!而且在展示时竟然一个后进生跟我说让他展示下一题!当时都给我震住了,我就马上答应了他!作为一个实习生我很担心他们不好好配合我,我也担心他们的成绩,而在课上竟出现这种情况,我还担心什么呢?即使后进生他们的成绩不会迅速提升,但他们的学习劲头让我看的很舒服!我也很感谢他们这样积极的配合我!

虽然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毕竟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导学案整理得不够全面、不够好,有待提高导学案的质量

2、纠错本不能好好利用,总是马马虎虎的写上,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双色笔

3、还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的热情还是不够高

4、有的生物小组长还不能做好自己的职责,不能及时的收作业判作业!

针对学生出现的缺点,我初步设想了一下改进措施:

1、在课上一定要让39名学生都动起来,慢慢的那一名他就会有触动,慢慢地会被感染,达到全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大家拥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珍惜吧!

2、纠错本要每天坚持,这是项作业,但更是一种习惯,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3、小组长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认真检查作业,督促组员认真完成作业!

七五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他们有着一个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班主任!在这样的班主任的带领下,培养出了一批很懂事的孩子,一批优秀的学子!期中考试就要来了,寄语五班的学生们:每位老师都很喜欢你们,用你们的努力,发挥出你们自己最出色的成绩来吧!

加油吧,相信通过一步步改进努力,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篇三: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地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篇四: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2、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

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教学内容和背景鲜活起来。教师将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实际,运用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4、改变生物学习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中实施探究学习要突出几点: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5、生物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要求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原因充分认识之后,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一定要珍惜环境。

篇五: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

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第三,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反思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5篇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

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

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 (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1 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 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 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5 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 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11、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12、在实际教学中,有位老师将“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你认为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如果不符,该如何修改?

答:该教学为目标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修改为:

1、面向全体学生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4、使学习掌握并理解"植物种子萌发”,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和技能。 作业六

1.简单比较单组实验法和等组实验法的不同。

单组实验法:它是向一个或一组(某一学生、某一个组或某一班)施加某一实验因子或数个实验因子,或者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或另外几个)实验因子,然后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测出其所发生的一种或数种变化。单组实验法有一些条件要求:一是后一个实验因子在实验对象中所产生的变化,必须不受以前实验因子的影响;二是由其他混杂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在前后实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三是测试必须准确。等组实验法,即就各种情况基本相同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对象,分别施加不同的实验因子,然后比较他们所发生的变化,看有何效果。等组实验法的要求是各组条件尽量均等。说是说除实验因子外,其它影响实验的因素基本相等或相同,实验组均等的办法就要采用科学选择样本。

2:[论述题]简述导入的基本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导入的基本结构: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导入在每一节课中仅占数分钟时间,但它在教学过程种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概括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新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重点,及前后教材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实例:讲述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导言:"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中学生戴起了眼镜,那是近视眼镜;我们身边有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也戴眼镜那叫远视眼镜。为什么同是眼镜,一个是近视眼镜?另一个是远视眼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3. 高二(1)班共有学生48人,在本学期生物学期中考试时,教师通过分析试卷发现,答对选择题第2题的同学有32人,答错该题的有16人,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该题的难度级别。

该题难度的计算: P=R/n=32/48=0.67 P在0.4和0.7之间 所以该题的难度为中等 4.论述题]请整理"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中你认为属于"核心概念”的概念。

答:1.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 + H2O 光 叶绿体 能量 + O2

5、如果想搞清楚你的狗最喜欢的狗食,那么,在实验中你应该控制哪些变量?

答:

1、定时:是指每天饲喂时间要固定,不能错前拖后。

2、掌握好食物的温度。

3、饲料方面。一是因饲料单一,不新鲜,有异味等,犬不愿采食。二是因饲料中含有大量化学调味品,或含芳香、辣味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以及特别甜或咸的食物,均影响犬的食欲。

4、喂食的场所不合适,如强光,喧闹,几只犬在一起争食,有陌生人在场或其他动物干扰等。 宠物健康饮食的要素包括饮食的质量、数量和频率。

6.试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主要优缺点。

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即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其显著特征是学生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地相互依赖,团队成员"生死与共”。 合作学习的优点包括 : a)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c)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帮助者; d)学生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不足包括 : ) 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组内成员意见不一,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b)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因一些不愿承担责任或不积极配合的影响全组土气,降低全组工作、学习效率。 c) 在合作学习中,还有可能造成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 d) 关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科学结论-表达交流探究教学的特征包括: a) 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去探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的知识。 b) 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的探求能力。 c) 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d) 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e)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学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探究教学的不足: 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掌握必须的探究技巧,并且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储备,同时还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科学的态度。在实际的应有中往往由于问题的提出不够科学,或者是方法不得当,计划不够周密等不足导致探究的失败或者是得出错误的结论。

3.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思潮,优点在可以培养大众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和训练个体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在决策和实践中强调社会价值取向。STS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因素纳入科学教育之中,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使科学、技术、社会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不足是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对社会了解不够,缺乏亲身的体验,知识的接受有时显得空洞,不够贴合学生实际,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心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些与自己很遥远,表现的漠不关心,这些都有待解决。

4.概念图(conceptmap)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上的词表示。一个理想的概念图应该是:(1)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2)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3)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因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其不足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同学看到概念图头疼,理不清脉络层次,反而造成知识接受的混乱。由此看来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都有其滋生的优缺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合理的取舍。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 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0、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答: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式、图画声像资料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应用原则与要点 1 针对性和目的性 2 适用性和鲜明性 3 示范性和可靠性4 演示与讲授统一行 13.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是: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 比较差别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2.行为动词了解、掌握、知道、熟悉,是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难以测量和检验。能认出、能描述、写出等则意义明确,便于测量和检测。 3行为条件需要让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4.表现程度测量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14、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 教学目标 b) 教学重点c) 教学难点d) 教具e) 课的类型f) 教学方法(模式)g) 课时安排h) 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 教学过程j) 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15:[论述题]简述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竞争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答:(1)、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一起达到其共同的目标。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其学习小组的集体目标应是一致的,个人和群体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所有学习成员都是相互得利的,是一种"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只有自己成功了,小组才能成功。

(2)、独自学习是指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同学毫无关系,每一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材料,依照自己的速率而学习,学习结果以标准参照为评价取向,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学习者在独自学习中完全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不受其他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影响。

(3)、竞争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其学习关系是消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习者是以其他学习者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成功。在竞争学习中,只有少数学习者能达到预定目标,学习结果是以常模参照为评价取向的。

从上述三者的关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积极的同伴互助关系,正是这种积极互赖关系,不只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而且在促进学生的情意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合作和竞争是可以同时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合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又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合作”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是组间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的合作。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合作学习与独自学习也是互不排斥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自学习,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独自学习能力,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独自学习和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把三者共同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学进程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五、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共5分。每项1分)

(1)根据教学内容;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3)根据自已的专长和教学特点;

(4)根据生物学在中学的实际情况; (5)根据本校教学条件。

2、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共5分。每项1分)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发展学生的智能是现今教学方法的时代特色。 (2)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4)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5)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3、直观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共5分。每项1分)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 (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手段,还可促进学生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等。 (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

4、2001年初,

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生物》教科书 的编写理念是什么?(共5分)

(1)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分)

(2)体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1分) (3)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2分)

六、论述题(共10分。要求适当的阐述)

生物学教学范文第6篇

摘 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升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现状,并通过笔者参加教学竞赛的过程与体会,以及针对参赛教师的问卷调查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举办和参与教学竞赛是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高校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目前40 岁以下高校教师所占比重达到 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1]。因此,作为教学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现结合笔者参与教学竞赛的经历与体会,以及对教学竞赛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从教学竞赛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教学竞赛的改进建议等四个方面,浅谈通过举办和参与教学竞赛来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竞赛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往往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部分人还是所在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很多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2],使得一些教师的丰富学识不能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的职能也逐渐转向科研。科研成果成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师评定职称时,主要考核标准是申请的课题项目情况、发表的文章数量等,而教学情况一般不是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对教学工作重视不足。在繁重的科研工作压力下,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远低于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精力。

(二)针对于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培训不足

高校教师大多不是师范大学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上的严格训练。如笔者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生物技术系15位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毕业于医学院或工学院的生物学相关专业。虽然年轻教师上岗前要经过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并且必须通过考核,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但是教学能力的提高仅靠这种短期的培训还远远不够。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体会,认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岗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参与集体备课,把握重点,难点;随堂听课,博采众长;大量查阅学科相关资料,拓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参加教学竞赛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二、教学竞赛的实施过程及体会

笔者所在广州医学院每年都会举行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加。竞赛分为中文授课竞赛、英文授课竞赛、临床查房竞赛。比赛流程为先由各个学院进行初赛、复赛,各选出3位教师,最后在学校进行决赛。通过参加广州医学院2010年中文授课竞赛的经历,笔者认为通过参加教学竞赛,可以在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参赛题目,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初赛时,每位选手的比赛时间是1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选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比较枯燥,又比较抽象。如果选择难度比较大的内容来参赛,则有可能在短短的15分钟内阐述不清,但选择过于简单的内容,又使得比赛内容过于单薄。因此,参赛选手要非常熟悉并深入理解其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反复权衡,逐一比较,才能选出一个合适的参赛题目。因此,选择参赛题目的过程可以促进参赛教师对其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二)精心准备参赛教案,熟悉教学过程

教案的制作也是教学竞赛成绩评定项目之一,在比赛成绩中占20%。很多年轻教师不清楚教案的重要性。精心准备教案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工作。在准备参赛教案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教案的重要性,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完整而系统,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教案中的课后总结部分,教师可以记录下每次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教授同样内容的课程理清思路,作好准备。

(三)严格控制比赛时间,提高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能力

控制好教学时间是高水平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年轻教师来说,在教学初期往往比较难做到。就笔者自身的体会,在教学初期因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讲课时感觉是内容少,时间长,重难点讲解不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加深,拓展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又体现为内容多,时间短,重点不突出。因此,在教学竞赛中,把参赛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能力作为评委打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初赛、复赛的时间均为15分钟,超出要扣分。决赛时间为20分钟,时间超出或不足18分钟都要扣分。这种竞赛时间的严格规定对参赛教师控制教学时间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恰当,还要能够讲清难点,突出重点。通过在赛前反复多次的练习,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与语速的调控,笔者对于教学时间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竞赛前的预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质量的教学除了教学内容讲授清晰、时间控制合理外,还包括很多内容。如制作精良的PPT、合适的板书、与学生的充分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甚至是教师站姿及口头语等。以上这些经常是年轻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在正式比赛前,参赛者要在教研室进行预讲,由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对参赛者的教学过程进行逐一点评,从各个方面发现参赛者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多次预讲来解决这些问题。针对预讲内容,教师还会根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经验的老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个机会,为青年教师讲授或亲自示范,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如何通过提出问题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多次预讲不仅可以使参赛教师以更好的状态参加教学竞赛,也可以快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其他教师也能从预讲后的集体讨论中汲取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身教学中去。

(五)专家点评,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无论是初赛,还是复赛,比赛结束后,学校都会安排资深教师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专家点评可以让参赛教师认识到更多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而通过观摩教学竞赛过程和倾听专家点评,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教师也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从而通过举办教学竞赛,加强全体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而达到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教学竞赛的实施效果

对近五年曾经参加过教学竞赛的51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50人(调查人数中占98%)认为参加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33人(65%)认为有很大帮助。参加教学竞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此次问卷结果显示,提高教学方法与技巧(94%),教案设计及编写能力(76%),语言表达能力(59%),教学时间的控制能力(5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53%),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41%),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能力(35%),图示、板书书写(28%)。由此可见,参加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学方法、教案编写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此外,广州医学院教务处的教学学生网上评价系统显示:全校教师的平均分为91.78,基础学院教师的平均分为91.74,而参加过教学竞赛的教师平均分为92.55。后者的平均分数比全校教师和基础学院教师的平均分都要高。这表明教学竞赛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竞赛的改进建议

广州医学院的教学竞赛已举办过5届,尽管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但比赛过程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增加评委对参赛教师的随机听课项目

目前的比赛流程还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在选手报名后,由评委随机随堂听取参赛教师的授课并打分,作为竞赛的一项评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更真实、客观地体现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更大程度地推动参赛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项目

目前的教学竞赛内容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而实验教学也是高校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医学院校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项目,既可以横向比较各个不同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也可以激发实验技术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提高学校的实验课教学水平。

(三)增加学生评委

选择1—2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参与教学参赛,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加强教师同学生的沟通,使授课教师清楚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在长期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对中青年教师来说,参加教学竞赛,可以迅速弥补因理论研究不深或教学经验不足而影响教学效果带来的缺陷,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09-01.

[2]胡荣,陈璐.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现状及提升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

上一篇: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范文下一篇:容斋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