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2023-09-17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后一阶段的复习安排如下

一、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

一、

二、

三、四单元,下册第

一、

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

四、

六、七单元,下册第

一、

二、

三、

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练,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练、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初三历史的教学与复习必须要注意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及历史知识的疏理与应用。特别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这个学科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课时比较少、而知识量又很多,所以,学生的自学应用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得培养。

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也要结合课标、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我认为中考的复习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第一个方面,结合课标要求来复习,第二个方面,结合考试说明要求来复习,第三个方面,综合巩固的复习。第四方面,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及训练。

第一方面结合课标的复习, 要依据课标对课本进行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这章节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特别是要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并让学生做好知识点目录。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熟悉教材,知道哪个知识点是出现在哪本教材的哪个章节,这样才能在考试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佳的答案。

第二方面是结合考试说明要求的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与辨析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

那第三方面是综合巩固的复习,也就是一方面要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

突出重点;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复习。综合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而是要把已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纵的话,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横的话,左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右可以复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巩固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练习卷等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比如说材料分析题的解答,从泉州质检与晋江质检及一些模拟试卷来看,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而考查的方式则会这样,也就是每一道材料题正常会有三个问题,题目的题干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那对于这三种题目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中考的教学复习要基于课标与考试说明,立足基础掌握与能力培

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做到事半功倍:

1、抓住目录,把握总体

“翻开课本觉得什么都懂,合上课本一片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目录进行复习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浓缩和提炼,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提纲和线索。利用目录复习历史的方法是:首先翻开目录,划分出历史阶段,并回忆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标志性大事等;其次再仔细回忆每课的内容,对每课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启示等,及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作全面回忆;再次观看目录的顺序,找出课与课、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内在关系。遇到不能正确再现的内容时,及时打开课本,巩固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正确区分历史概念和从宏观上把握住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形成历史框架。

2、浓缩内容,巧记要点

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在串记时以少带多,减轻记忆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这几个词概括。识记战国形势图时,利用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就能牢牢记住战国七雄的位置。

3、中外结合,纵横交叉

将中外历史的相互照应,可以整体地把握历史脉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复习鸦片战争背景时,要联想到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再如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响时,要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作用。复习时要进行科学分析,要善于归纳和综合,提高复习效果。

我拟将复习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四月12-14日第一次月考之前完成新课和世界历史的复习;第二阶段:在五月份模拟考试之前完成对中国历史的复习,第一轮结束;第三阶段:中考前进行第二轮有针对性的综合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主要以课本为本,在此基础上选用《中考开卷一本全》作为资料对知识加以系统

的归纳,辅之以《综合练习册》的练习和自己精选的习题加以巩固。

我想所谓有效复习,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试能力。所以在复习阶段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中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认识重要历史阶段的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清晰,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根据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可能,也更加符合中考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知识。

课本首先是基础,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的方法。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正文时要注意结合书中图片和史料(黑体字部分)学习,学会分析和概括;注意课本的目录,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融合构建,学会阐释历史等。如果阅读方法得当,会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2、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利用资料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现在书店里的速查资料很多,要指导学生切勿盲目使用,应以一种资料为主,加强日常整理,在考试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我在课堂上会就拓展问题提示学生,结合课本及资料及时进行整理.。

3、对各知识点的巩固要经常性,要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特别是复习阶段,我会在备课时收集相关试题,多方面多形式地考查某一知识点,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认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能力。

4、加强中外历史的结合,在课本复习中注意横向联系,尤其是近现代史部分,这也是历年中考常考查的。

第二、紧抓课堂教学,力争45分钟出效益。

教师手头应该有几套复习资料,然后综合各种资料,取其精华,认真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即使口答也不放松,要加强学生表述的规范性,出现了与课本叙述重合时我都要求学生在课本上以较快的速度找到,利用知识的再现来加强记忆。要落实各种资料上的相关题目,尤其是主观性题目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强调规范答题,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只做选择题、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所以在复习课上同样可以多提问,大部分同学还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像言之有理类的题目,我都经常让学生探讨。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都按照规范的给分标准给以评分,使他们有一个更具体的方向,在日常的练习甚至是发言中提高能力。

第三,关注现实,关注热点问题。

历史中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具体到2010年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与经济全球化、两岸关系的发展、二战结束65周年、联合国成立65周年等等。但是,在了解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依据课本中历史知识。这些热点问题在中考中出现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中考考察的更多的还是课本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热点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能力目标。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

第四、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是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这我想说两点:

1、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加强专题知识的练习,放大这些习题的功能,多进行思维方面的研究。往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要与学生一同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方向以及得分点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在中考冲刺阶段,要注重综合模拟,加强对试卷的点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指导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依据考纲,把握方向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量大、时间紧,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那些知识是识记内容,那些是理解、运用的内容,使我们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减低复习要求。具体做法:

1、在按课本顺序复习同时通过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让学生练习排序题,考察学生对时间记忆的准确性;再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开展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有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必须通过记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

2、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也必须理解课本内容,单靠临时翻书是不行的。如:和学生一起分析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区别,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革命的开端等类似问题,调动了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多方面的练习,让同学们明白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考能力。那么能力的来源取决于知识的积累,这就是说在学知识的同时要多学一些方法,使学习形成感知、积累、理解,然后转为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中考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国历史第三册时,先将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概述一下,让同学们对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分别复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看书掌握,我只讲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定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与此同时还把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史实结合了进去,并配合多种题型进行多角度变换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训练,使同学们走出了开卷考试只须在书上抄题、划线不必多费工夫的误区。

三、融会贯通,全面提高

为考核学生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教师要提供典型习题加以训练,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指出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然后以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和德、意的统一都串了起来,指导学生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魏源与严复的比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比较,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路线及结果进行比较,还有中、俄、日三国变法与改革的比较等,并运用选择题、材料题加强训练,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这时教师要充分指导,

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如:对康熙帝、左宗棠、孙中山、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先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把历史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中,从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评价,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准确的评价人或事。

四、分类练习,回顾巩固

先按课本顺序复习,再把同类知识归类、比较、列表、记忆,这种纵横复习法能加深印象,而且纵横交错,对此形成了一个大致完整的知识网,但关键还在于知识的巩固。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靠,为此:

1、为学生设置了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这一方面可加强记忆内容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又不致太枯燥,使学生兴趣盎然。

2、适度的分类强化训练,根据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问答题这四种基本的题型教师遴选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在考前集中练习一下,这种集中练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频繁接触知识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材料进一步熟悉,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以前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郑磊

初三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此在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是促使他们实现美好前程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加之初三的课程是非常的繁重和历史教学面临着学时减少和课程量大的压力,初三的历史既要讲述学生没有熟悉的世界史又要复习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容量是相当的大。为此一定要有一种将课改进行进行下去的决心,结合初三学生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我积极的投入到历史的知识的海洋中去,去进行学习、记忆和探索。去促使自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只有把课堂让给学生才能真正的解放自己,才能把课堂让给学生。才能实现我校“人格健全、终身发展”的目标。 教材分析:

初三历史在中考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所要学的是初三历史的上下两册,压力是相当大的,加上课程的缩减,稍微不注意就会做成夹生饭,初三学生对于世界历史有的还是很熟悉的,比如是人类的形成,金字塔的历史。但大部分应该是很陌生的,比如说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南美独立革命运、世界经济的发展。学起来压力要比中国历史大些,为此一定要积极的把课备好、备精、备全、备充分。只有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结合课堂的要求,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合理、重点一定要突出、难点一定要引导好、总体一定要在自己的计划之中。总体要把握好,争取做到让学生学的好,学的快,学的精。初三的历史学习是在为学生的良好的世界观服务的,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历史观和明辩历史是非的能力,并且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自己初步的历史评价。但是历史又是中考的科目,还要为学生的中考服务的,为此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历史的记忆方法,对历史大事要学会评价,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在初三这一阶段一定要积极的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方法,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做到学而不忘、学而不乱。初三历史的学习是要复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做到让学生在两者之间能够积极的遨游。争取让学生在中考中历史不丢分,不拖腿。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第一学期的熟悉,对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已经很熟悉了,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各班的特点做到灵活的教学。初三学生应该说大部分摆脱了初二的浮躁和冲动,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了定位,对于未来都有了自己的精彩设计,在学习中肯定会有良好的表现和起色,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阶段,身体和生理各项机制还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学习的耐力和韧性还是需要老师去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作好为人师表,争取为学生做好表率,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再说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是很优秀的,学习缺乏动力和活力,为此他们的学习都是要靠老师的独具特色且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精彩的亮点和绝招来激发他们历史的学习,这就好比他们每天都吃的是山珍美味,现在我们给他一些山间小味,他们也许会食欲大振,促使他们向前进,并且在初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改革,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点,把握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灌输,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认真完成教学内容。促使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够作到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总结、自我考查、自我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历史的课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游刃有余,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课堂改革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在课堂中解放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应大力的贯彻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和学生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能够紧紧的和课该的脚步紧紧相随。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握能力。 优秀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其实历史的学习所谓的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是相对的,我认为还是我没有做好,比如说初二二班的李乐虽然总体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发现有一次我在提问她问题的时候她表现的很不错,我就大力的表扬了她,没有想到她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了,所以我认为有些时候还是要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的亮点的,只要找肯定会找到的。对于优秀生一定要给他们布置好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能够吃好、吃饱,对于一些历史的知识重点和要点一定要求他们掌握和熟记。在这一点上要注意一些处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把成绩提高到第一梯队中去,要特别注意对第二梯队学生的管理力度,争取让他们在这段黄金时光能够全身心的学习。

我相信我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会把自己的课堂变成高效、和谐、全面、紧凑的精彩课堂。让我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的投入进去,并且会有全面的提高。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1 初三学生仍不重视历史极其对策

历史在初中属于小学科, 部分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都不太重视。初一、初二时, 历史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 教学方法多为读读、画画、背背, 并以历史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毫无兴趣的结果。而到了初三, 面对中考, 如何有兴趣的学习历史, 进而有效地提高中考历史成绩, 成为初三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

(1) 走下讲台, 用心搭建起师生之间的互识桥梁。首先是让学生对教授这门学科的老师感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学记》) 。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其师”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走下讲台, 与学生共同学习历史、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造出学生对历史教师的赏识。《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详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也是历史教师搭建赏识学生桥梁的关键。首先收集初三学生在初一、初二时的历史考试成绩, 并将这些成绩进行比较, 再向其班主任了解具体情况, 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类记忆。在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有意无意地将你所了解的某个学生情况透露出来并适当提出一些合理建议时, 学生心里会产生很大的震动, 他会认为你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赏识他, 从而把你当做“知己”来信任, 进而产生“信其道”的效果。

(2) 激情教学, 让学习和课堂一样激情。学生在激情教学下, 往往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身心的巨大潜能, 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初三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充分挖掘、提升、拓展学生的情商, 从而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怎么才能让激情充满课堂和学习呢?首先, 初三历史教师要充满积极进取的信心, 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表情、动作和细节来感染学生, 让他们产生激情和共鸣。其次, 初三历史教师在教授具体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激情, 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如:麦哲伦满怀激情进行环球航行;爱迪生为研制成功灯泡而试验上千次等都能激发起师生的共鸣。再次,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处于初三年龄阶段的学生, 正是满怀激情的时刻。初三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 挖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大潜能, 让历史学习也疯狂。

(3) 激励质疑, 给学生一片思考的天空。巴尔扎克说, “问是深入的阶梯, 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 是觉悟的契机。”历史课上, 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展示才华、抒发对知识理解的机会———质疑提问, 给予学生一个深入思考的空间, 来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因此, 笔者在初三历史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在质疑提问过程中, 不仅激发和加强了初三学生的求知欲, 还发展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初三历史复习知识繁冗, 记忆困难及其对策

初三历史复习包含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六册书的内容, 尽管每年历史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有所删减, 但知识容量仍然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初一、初二的知识和良好习惯的积累, 仅凭初三一学年的时间来记忆、整合, 任务还是紧张而艰巨的。面对中考, 如何在短时间内帮助初三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记忆与整合, 也是初三历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策:

(1) 采取艾宾浩斯记忆法。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短期记忆的周期为5分钟、30分钟、12小时, 长期记忆的周期为1天、2天、4天、7天、15天 (艾宾浩斯遗忘周期表) 。根据这个周期, 我们可以确定五个复习点, 最大限度的提高背诵历史知识的效率。准备好一个能随身携带的小本子, 把每天计划要背的历史要点记录在上面, 背会之后, 按记忆周期在2、4、7、15天重新复习。这就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周期制定的艾宾浩斯整体记忆法。

(2) 对于具体的历史知识采取特殊方法。具体历史知识可采取特殊方法:理解记忆法、扩展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理解记忆法:理解了历史年代与其相关连的史实之间的联系后记忆。如:1939年9月1日, 德军闪击波兰;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扩展记忆法:要求学生牢记关键词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扩展。如:华盛顿为什么被誉为“美国国父”? (1)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贡献。 (2) 在国家初创中的贡献。再根据自己的语言组织扩展完善。归类记忆法:同一年的同类历史事件归并记忆。如: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等。联想记忆法:由关键词加以联想。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由关键词“转折、拨乱反正、开端、新时期”联想记忆。在初三历史教学中, 引导学生用以上方法加以记忆, 快而深刻。

3 初三学生历史纵横知识联系差, 应试能力薄弱及其对策

初三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 而忽略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归纳、分析问题和应试能力的薄弱。

对策:

教师要善于用线索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清晰的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在进行完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 就转入第二轮专题复习, 有美国专题、日本专题、英法专题、俄罗斯专题、改革专题、中外交往专题等等, 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知识点上。通过这种纵横拉网式复习, 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三;历史教学;课外素材;实效性

历史教材是初三历史教学的核心基础,但是在教材之外还应当尝试更多课外素材,在适当延伸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调整、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提供动力,进而打造更加符合初三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课外素材运用意识,并要在教学实践中大量搜集与合理运用各种素材,尝试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实现教学创新,打破教学桎梏,基于新课程改革与以生为本理念打造更高水平的优质历史课堂。

一、 课外素材应用于初三历史课程的教学价值

(一)突破教材局限

长期以来,初三历史教学都是围绕教材而展开,局限性较强,相应的教学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合理应用课外素材,则能促使历史教学突破教材局限,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历史,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之外了解和感受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促使学生以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看待教材中相对而言较为死板的历史内容。可以说在合理运用课外素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各个层面突破教材局限,以更为创新、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

(二)丰富教学趣味

历史教学需要具有趣味性。历史内容虽然足够有趣,但是历史教材内容对初三学生而言则往往显得较为单调、枯燥和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而在灵活运用课外素材的情况下,教师能够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展现趣味性素材,从而丰富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兴趣和历史学习、探索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三)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历史内容跨度极大,广泛包含古今中外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历史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往往会出现学生仅对部分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学习效果较佳的情况,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而在灵活运用各种课外素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更能以更为生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历史知识,重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打破对历史知识的刻板印象,以学生更易接受、理解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四)强化教学实践

对不少初三学生而言,历史之所以难以学好的一大原因在于历史教学缺乏实践性,导致他们只能机械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重复记忆,实际学习效率较低,经常会出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后就将之前的旧知识忘得差不多的情况。而通过应用课堂素材,教师能够尝试构建各种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模式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巩固学生历史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历史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历史事件,进而起到培养学生科学历史观念、深厚历史情感的作用,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活用课外素材并提升初三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课外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原则

要想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活用课外素材,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相应的素材选择与运用原则,从而指导教学工作有序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最大限度发挥课外素材对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作用。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素材选取真实化。历史学习之所以令学生感到困难,一大原因便在于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支撑,对理论化的历史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虚拟感,难以真实体会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情感。与之对应,教师在选择和运用课外素材时应当尽量选择真实化的素材,避免大量选择虚拟化素材而导致学生情感体验过于肤浅,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其次,需要遵循的是精品化。课外素材虽然能够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化、趣味化,也能促进教学質量及效率提升,但教师必须准确意识到历史教学应当以教材为基础,课外素材更多地发挥辅助功能,决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不但会影响课外素材作用的正常发挥,还会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影响。例如在进行《古代埃及》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古埃及金字塔主题视频、古埃及神话体系PPT等课外素材的话,虽然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也会显得过于臃肿,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推进。最后,需要遵循的是趣味化原则。初三历史教学中课外素材的选用往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种补充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形式、趣味性等方面。教材内容主要是由文字与图片两种形式呈现,教师便可以大量选用视频、音频等形式的课外素材;教材知识点往往较为理论化,生动性、趣味性不足,教师在选用课外素材时则可以大量应用趣味化素材,尤其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坚持将课外素材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进行有机结合,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二)运用乡土历史素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乡土历史素材由于本身独特性,往往是初三历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课外素材。乡土历史素材与学生成长的乡土环境息息相关,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熟悉感,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情感,对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极为明显。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素材时应当掌握正确方法,既要立足于教材并采取巧妙方式联系乡土历史素材,更要充分发挥乡土历史素材优势深化教学,强化教学中的熟悉感,激发学生乡土情怀并以此作为历史情感培养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与感受历史。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虽然这部分内容是世界历史,但中国作为二战的重要参战国,整个国土都经历过二战的洗礼,相应的乡土历史素材并不缺乏。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和准备大量的乡土历史素材,包括二战老兵回忆访谈、地方抗战英雄事迹等,以这些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由小见大地理解二战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与破坏,同时以乡土情怀为基础加强对学生抗战情怀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和平理念。

(三)基于历史多媒体教学素材全面优化教学

历史多媒体教学素材能够借助多媒体优势,带给学生更为具体、生动、趣味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以更加简单有效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在应用课外素材展开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以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历史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打破时空限制,仿佛亲身参与到一个个历史事件中。这样学生既能充分感受历史事件,摆脱现代观念的影响而正确认知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意义,强化相应的历史情感;也能基于现代科学历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看待,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的历史思维。换言之,基于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的教学模式兼顾理性化与感性化,能够带领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历史,同时引导学生以辩证眼光看待历史,避免历史教学的单一化、死板化,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改善。

例如在教学《古代日本》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历史教学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像信息、影像资料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习俗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日本相关历史内容,并基于这些多媒体资料构建各种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日本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四)活用奇闻轶事信息构建更加生动的历史课堂

奇闻轶事对学生而言具有高度的新鲜感,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开阔学生视野,更能平添历史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教师构建生动历史课堂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搜集课外素材时可以对一些奇闻轶事信息加以关注,考量这些信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既可以选择一些相对而言很少人了解的冷知识作为教学素材,也可以选择一些难以判定真实性的历史信息作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教学素材。不管是哪种信息,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与探索,促使学生了解到与教材截然不同的历史内容。

例如在教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文字与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公元74年,古罗马国王韦斯巴西安为了解决国库空虚问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付费厕所。这则教材上没有的奇闻轶事,让历史教学变得十分生动有趣,立马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为构建高效率的歷史课堂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鼓励学生基于课外素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在运用课外素材时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素材,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基于课外素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发挥课外素材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搜集、整理、研究、分享课外素材,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在顺利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可搜集课外素材的渠道,包括参考资料、互联网、图书馆等,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各个小组科学合作,合理分工,共同搜集、整理、研究和运用各种课外素材展开合作学习,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发挥指导和点拨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历史学习。

三、 结束语

综上可知,活用课外素材能够为初三历史教学的全方位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是新课改背景下值得教师多加尝试与应用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实际运用课外素材时,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课外素材选择及运用理念,遵循科学原则,采取合理方法,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素材并基于不同方式展开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吴刚.浅谈利用影视素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读书文摘,2016(19):87.

[2]孟春容.素材性影视资源引人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J].读天下(综合),2017(8):101.

[3]施永丽.素材性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31):81.

[4]魏玲霞.浅谈部编本初中历史教学细节素材的运用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49.

[5]郑孟肖.历史教学生活化理念下的现实生活素材开发[J].文理导航,2016(3):187.

[6]梁文.浅谈趣味性教学素材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作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103.

作者简介:

赵双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1 对《中考宝典》的提示,在课本上划出问答题的内容,并要写上问答题的题目 2 认真完成《中考宝典》的题目。想争取优秀成绩的同学就自觉完成问答题

二、关于上课

1预备钟响后,各同学要迅速回座位并安静下来。由科代表组织读书、背书。参照《中考宝典》上的考点解读去读、去背。注意要循环、反复地背才能记得牢固。

2 不准迟入课室,只能学生等老师上课,不允许学生比老师迟入课室。

3每周小测一次一星期所学考点(利用周六日),要求独立完成,遵守考试纪律。

4 随机抽问或者全班默写上节课的问答题。随机抽问时无关同学不得做提示。否则,按答不出处理。凡是答不出或者默写不过关的要将问答题抄5---10次,必要时还要到老师处补背书。 5 上课期间要服从老师的指挥,做好笔记,该开口就开口,该记笔记就记笔记。不能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的行为。

三、关于作业

1 书写整洁、端正,格式规范。

①凡是问答题要分点列出,并且各点的数字符号必须对齐,要达到卷面美观。否则,做到令老师满意为止。

②凡是选择题要将答案写在题号的左边,要方便老师及时批改和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2 依时缴交。必须在第一节上课前交给老师。组长、课代表绝不能因为个别同学迟交作业而延误了全班交作业的时间。

3 对缺交作业的同学,科代表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必要时会反馈给家长。

四、关于课后复习

1按照关于作业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2 背熟当天、当周的所有问答题,做到知识点要天天清、周周清,不能留手尾到下一天、下一周。

3 温习当天、当周做错的题目,注意反思错误的原因。

4 温习当天、当周老师评讲过的题目,熟悉每类基本题型的基本答题方法。

五、关于早读

由科代表组织读书、背书。参照《中考宝典》和复习提纲的问答题去读、去背。注意要循环、反复地背才能记得牢固。

六、关于测验

1每星期单元测验一次。(50分)

2 老师将根据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组织补测或者抄书、背书。

上一篇:成人学校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初三化学复习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