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

2024-07-16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1篇

2014 年3 月9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 首次提出: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之后, 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三严三实”, 在全党、全社会引起高度共鸣, 形成了广泛共识。可以说, “三严三实”6 句话24 个字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 精髓深刻, 是我们做人做事、为政用权的座右铭, 是各级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当前党中央全面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当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的通知讲得很清楚: 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 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这3 句话, 集中阐明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二、践行“三严三实”要远离几种现象

远离“官老爷”现象, 把握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从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中来看, 有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 但事情还是难办。有的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不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而是态度粗暴、语言恶劣。远离“官老爷”现象需谨记“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真真正正明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必须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远离“个人主义”现象, 把握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组织去哪儿了? 群众在哪里? 在一些党员、一些干部那里变得有些模糊不清, 甚至丢到脑后了。一些党员干部信奉“个人奋斗”, 认为成功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把掌声和鲜花都献给了自己, 根本看不到组织的培养, 看不到群众的支持, 个人主义极度膨胀, 最后发展到不信群众, 也不听组织召唤。还在一些党员身上存在不听组织的话, 听家属、听子女的话, 任何时候都把“小家”挺在“大家”的前面, 忘了一个党员最根本的组织原则。

远离“南郭先生”现象, 把握好干与说的关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有的党员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工作习惯于“吃老本”, 习惯于当“二传手”, 不善于学习新政策, 不习惯于一线落实, 甘当“南郭先生”。有的干部工作能力不强, 不愿、不会甚至不敢与群众打交道, 面对基层下不了基层, 面对群众服务不了群众。有的工作谋划不实, 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 急于出成绩、走捷径。有的工作推进不实, 缺乏钉钉子精神, 干工作三分钟热度。要倡导和弘扬注重学习的作风, 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不断学习, 克服“能力恐慌”、“本领恐慌”, 勤奋敬业,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提升自身软实力。

三、践行“三严三实”要见真功夫

一是在对党忠诚上见真心。“天下至德, 莫大于忠”。对党忠诚, 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 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 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党员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 要以党的事业“压舱石”的要求,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始终志存高远、不忘初心, 始终将对共产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 作为不改的初衷、不懈的坚守、不变的承诺; 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 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 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 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自觉校正人生定位, 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来, 拧紧思想“总开关”, 点亮人生指路明灯。

二是在学习修炼上见真知。古人云, “静则灵, 灵则慧。若是不静, 则见理不明, 省身不密, 一切皆浮”。党员干部要把学习积累、德行修炼作为安身立命的终生课题, 学好党的先进理论, 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看家本领,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学习传统文化, 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增强为人处世的哲思文化支撑; 学习法律法规, 自觉学法尊法守法,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发展。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向实践学, 向先辈先进学, 激发内心的真善美; 向群众学, 学习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学习积累, 保持思想活力, 紧跟时代步伐, 从容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

三是在为民服务上见真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宗旨, 时刻摆正位置,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真心为民办事,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干部人事调整、工资分配、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等热点焦点问题, 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要走实群众路线, 认真落实挂钩联系服务制度, 向下扎根, 多接地气, 经常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去开展调查研究, 倾听群众心声, 了解群众诉求, 让党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让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是在务实担当上见真效。党员干部肩负重任。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要顾全大局、谋在实处, 紧紧围绕党委和行政各项决策部署, 找准中心工作的契合点和着力点, 真正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要结合实际、把握规律, 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点子、政策、方案; 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主动顺应时代发展, 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工作, 在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锤炼真本领, 推动新常态下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要摆正心态、踏实肯干,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 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多办干部群众牵肠挂肚的实事。

五是在公道正派上见真诚。公道正派, 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和职业操守、立身之本。要为人诚实, 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人前人后一个样, 自觉做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的共产党人; 要光明磊落, 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 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 执行标准不走样, 履行程序不变通, 遵守纪律不放松, 特别在选人用人上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 真正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党员、干部、人才引进来、选出来、用起来; 要无私奉献, 淡泊名利看重事业, 面对他人的升迁提拔, 不攀比、不嫉妒, 对待个人升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多想推贤荐能, 少想个人进步, 甘为人梯、愿作嫁衣。

六是在严以律己上见真功。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 也是党员干部从政之底线、立身之大节。面对不正之风的干扰和诱惑, 各级党员干部要自省自励, 在工作和生活中, 时刻以“君子检身, 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自我反省, 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 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 经受住名利的考验; 要廉洁自律, 牢记习总书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 模范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清白做人、踏实干事, 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生活简朴, 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树立健康生活方式、追求朴实生活情趣, 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状态, 在吃苦耐劳中锻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总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们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所所至, 力争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党员干部。

摘要:中央决定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6月,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党委下发了《关于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在全集团公司广泛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本文主要通过学习“三严三实”, 深刻理解其内涵、意义及远离一些不良习惯, 最终真正能够很好的践行“三严三实”。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2篇

为全面落实省市教育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群众路线的热潮,磁窑镇始终将教育实践活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强化“思想认识、学习引领、督促指导、舆论宣传”,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镇教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思路、及时召开

第二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推进会,全面面理解和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强化学习引领;依托党组织强化理论学习,开展“照镜子、正衣冠、纠四风”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三是强化执纪监督;加大治标力度,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强化督查督办能力,认真落实“每周一例会、每月一主题、每期一考核”的教育督导机制,积极营造人人学、人人讲、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浓厚氛围,为党的蓬勃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梦的快速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3篇

1 德智并进德为首

对个人素质来说, 德是各种素质的灵魂和统帅。如果把我们为履行自己的责任而开展的各项工作视为阿拉伯数字1000的话, 那么“德”就是1000的第1位数字“1”, 离这个“1”, 应该说这个数就是没有意义的零, 这就是“德”为首的重要性。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任何朝代的兴衰无不与道德的走向相联系。“德”之所以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是因为“德”具有乐民安邦的作用。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无不按照一定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行事, 形成社会舆论, 这就是“德”的力量。

实践证明, 道德规范作为人的第一行为规范, 它比政策和法律更具群众性和社会性。道德与法律一样, 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 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但它实施的手段与法律不一样, 是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三品” (做人讲品德, 做官讲品位, 做事讲品质) , 首要的是一个“德”字, 这个“德”是以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 以责任为核心的为事之德, 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生存之德。因此, 践行“三品”靠德智并进, 自觉站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 来注重个人品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切入点, 也表明了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由“三德”建设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变为“四德”建设, 并分别从社会层面, 组织层面, 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建设要求, 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使中国历史上的道德建设经历了私德涵养和家庭道德建设, 到社会公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再到个人品德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发展, 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鲜明的体现, 它 (个人品德建设) 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是辩证统一的。所以, 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到今天的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生存意义、责任等基本的道德价值一直传承至今。这基本的道德价值形成了一个共通性的价值共识, 并作为依据和导向, 同时, 也因它的基础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已成为辅助性价值的根基和源泉, 正是这样, 价值教育中的个人品德建设就成了三品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德智并进”德为首突出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 其核心在于“做人要大气, 做事要精细”。既要有远大目标, 更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人活在世上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大事情, 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或担任什么样的领导职务, 说到底都是“做人”与“做事”。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所不同的是, 我们还要通过做人讲品德, 做官 (为师) 讲品位, 做事讲品质来影响周围 (班子集体、单位职工或人民群众) 的人, 以远大而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凝聚人、团结人, 以挑战现实, 追求卓越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以敢当先锋的勇气, 以多谋善断, 敏于行动的才气挑大梁、扛大旗。大气的事业需要大气的人来推动、来发展。

大气乃海纳百川之气, 昂扬向上之气, 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观, 是一个领导干部有品德、讲品位、显才华的具体象征, 反映在对人:坚持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以德服人, 听得进不同意见, 善于团结同志, 多琢磨事, 少琢磨人。对事:坚持知人善任, 善于从挫折和批评中发现问题, 反思不足, 对正确的主张和决策, 再大的阻力也要坚持, 而对错误的主张和决策, 再丢面子也要改正和完善, 体现对组织、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己:严于律己, 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 清清白白做官, 耐得住清贫寂寞, 守得住淡泊宁静, 经得住名利考验, 真正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 从善入流, 宠辱不惊。

做人的大气和做事的精细是相互相成的, “大气”必然体现在“精细”上, 没有“精细”的实践, 任何“大气”都只能是空怀抱负, 望洋兴叹。“精细”必须着眼“大气”, 没有“大气”的修为, 任何“精细”都只是盲人摸象, 坐井观天。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事业, 它的发展离不开磅礴的大气, 而作为复杂的管理科学和领导艺术, 要求我们将这种磅礴的气势转化为精细的工作和扎实的实践, 用“精细”的工作推进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个“精细”体现在“精确”、“精明”、“精彩”三个层次。

一是形势把握要精确。优秀的领导者在作出决策前, 都要清醒认识形势, 审时度势, 见微知著, 有备而战。

二是工作决策要精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作决策, 决策是否科学, 反映了领导者、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所以, 一要把握规律和政策, 以确保决策方面的准确性, 二要放眼全局, 突出重点, 扭住发展的牛鼻子, 抓住事业进步的关节点, 做到“纲举目张”。在决策上既要反对“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 又要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坚持民主决策, 群策群力, 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三是实践推进要精彩。工作精益求精, 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推动, 是一个领导干部“做人要大气, 做事要精细”的最好写照。创造精彩实践离不开精细做事, 实践过程的落实, 突出实效性, 纵向比要比过去进步幅度更大, 发展速度更快;横向比要在激烈的竞争中, 挺立潮头, 率先发展;发展内涵上真正实现发展促社会进步, 成果让人民满意。

德智并进, 这个“智”体现在“四悟”, 一是领悟 (领悟三品内涵及意义) , 二是醒悟 (对照三品的要求, 在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行为中, 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就像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体检一样, 并非自己的身体要达到什么标准, 而是要清楚自己身体问题在哪里) 。三是觉悟 (明是非, 知对错, 以“三品”为标准, 自己对自己进行化验、自省, 人格在自省中完善, 境界在自省中升华) 。四是顿悟 (就是要悟懂党员领导干部怎样做“三品”的表率, 要悟通党员干部践行“三品”检验的标准、原理与方法) 。

2 威为并行为是重

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在践行“三品”中树威信, 通过践行“三品”促使事业发展, 工作有所作为, 才能取信于民。

2.1 威必建于信, 无信则无威, 没有信度的领导干部, 即使在位, 也难谋其政尽其职, 嗓门再高, 也没有人听……。说实在话“真正的威信应是群众在心理上对你的‘德才’、‘学识’的折服, 而不是对你拥有的某种权力的慑服。它是一个人在履行组织上交给自己的职务职责过程中, 由于个人所具有的优秀素养和令人崇敬的道德品质而产生的能够影响和改变思想行为的一种精神感召力量。它主要是建立在一个人自身修养的基础上, 而不是依托在社会赋予你的权力和地位上。”领导干部的威信, 包含“威”和“信”两部分, 其中的关系颇有玩味。

领导干部的“威”, 在我们今天看来当然不是指“威势”、“威力”, 而是指一种“威严”、“威望”。它并非面孔上的不苟言笑, 也不是过分的严历、严格, 更不是把群众管理得服服帖帖的表象。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 一切虚假的“威信”都有一种共性, 即“以故意做作为原则, 力图用任何手段制造听话的假象”。领导干部的威是一种不需要任何论证的尊严、力量和价值, 它对于群众有一种无形的说服力, 能够产生不令而从的效果。

领导干部的“信”, 我认为至少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 品行方正, 诚信不欺, 值得信赖。领导干部讲诚信的核心是对群众负责, 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毁信容易立信难。第二, 学养丰厚, 素质较高, 令人信服。在威和信的关系上, 没有信的威常常让群众觉得领导是在端架子或者虚张声势;而没有威的信, 也很难产生让群众心悦诚服、翁然向上的领导效果。这样看来,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威是一个领导干部威信的外在表现, 而信则是一个领导干部威信的实质内涵, 两者应该互相融合, 浑然一体。

威为并行就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讲道理, 实事求是地分析, 有的放矢地开导, 充分地讲事理, 注重思想认识调节, 心理平衡调节和行为引导调节, 开启其心扉, 扣动其心弦, 使其人与人之间, 上下级之间, 各利益群体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干部群众自然会心心相融, 互相理解与支持。正如俗话所说, “甘泉知于口渴时, 良友识于患难际。”

2.2 信必来自“为”, 这个“为”就是领导干部个体或集体的作为, 有作为才能使人信服, 在群众中才有威信。

一是领导干部个体的行为、既能反映个人的“品德” (素质) 。更代表的是一个阶层、一个行业、一个集体。一个人的行为反映在“习惯”, 表面在细节, 实际上折射出一个人做事的品质。习惯恰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的不断积累所形成的。所以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 习惯是人生之基, 而基础水平也决定着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 习惯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也可导致事业的成败。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 (1824——1870) 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长, 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并把它引导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习惯表现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 度来源于素养, 而素养则来自于自己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修养, 这种积累是一种功夫 (功力) 。之所以说, 越是深奥的道理其表现越简单, 越是及时的修养方法其表现越平常, 正如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社会里, 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既伟大又平凡的实践, 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众多的小事中体现出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扶贫帮困、扶弱助残是为人民服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

现实社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 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 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 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也许有时认为是件很小的事情, 但在群众的心目中或在一个老百姓的家中往往是一件大事。做事讲品质, 就要提倡注重细节, 从小事抓起, 不仅要把小事做实, 而且要把每件事做到高品质, 自然就成就了大事。

一个领导干部的行为也反映其作风, 关于作风问题就是一个认识问题, 大至一个政党、小至一个人, 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 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反映的是一个人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问题,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理论, 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从事工作, 用什么样的方式才使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 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2.3“为”要依据威信——信服——顺应的威望效应走势。威为并行为是重, 体现在以公道正派, 勤政廉洁——以德服人;真知灼见;有的放失——以才服人;刚柔相济, 宽严适度——以理服人;临危不惧, 处乱不惊——以勇服人;体察民情, 为民分忧——以诚服人。同时, 这个“为”来自于一个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顺境和逆境的实践中磨励积累的经历。这个“经历”使人从成功中学习了经验, 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从困境中学会了脱身之道, 从危机中学会了化解良方。做官讲品位, 意在一个有“品位”的领导干部, 在于他的思想前瞻, 公明决断, 厚德溥学, 人文关怀和事业成功。他从不高高在上, 颐指气使, 他喜欢和群众交流, 所以亲近百姓;他从不党同划异、排除异已、他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所以容人谅人尊重人;他从不装腔作势, 沽名钓誉, 他真切地关心群众, 所以真诚地服务群众;他从不任人唯亲、追名逐利, 他求贤若渴, 不问远近, 所以群贤毕至, 业绩卓著。

3 廉公并举廉为先

领导干部讲“三品”是符合新时期老百姓心理特点的。现在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利益问题, 最担心的是公平问题, 最感兴趣的是干部廉洁问题, 最希望的是发展问题, 最想解决的是实际问题, 最不愿看到的是欺上瞒下问题。领导干部犹如老师在学生眼中一样, 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 有成千上万双精致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优点和缺点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因此, 只有坚持公道正派, 正德树廉, 才能服众。“吏不畏吾严, 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 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 廉则吏不敢欺”。这句古人宫箴是给我们的最好借鉴, 正所谓, “公生明、廉正威”。同时, 也应该说是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在践行“三品”中最直接的判别式。

“廉即廉洁”, “廉”是“洁”的外在表现和文化影响;“洁”是“廉”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这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言:“其志洁、其行廉”既是对屈原内在品质和行为表现的高度概括, 又是中华民族以廉为尊, 以廉为美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由此可见, “廉洁”的本质是一项道德修养标志, 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和一种政治行为准则。

一是廉公并举廉为先, 适应人民群众因社会发展引发的心理变化。比如选择多元化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心理失衡, 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造成部分民众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不信任心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不适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的心理失衡等, 深刻的社会转型, 飞速的社会发展必然带给人们深刻的心理裂变, 对于这些心理层面的问题, 决不能单凭过去的政治手段取得实效, 必须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心理特点, 争取更加人性化的手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尤其是一个地方, 一个部门、一个学校的领导干部的廉公并举, 就是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摒弃“六小”, 即:小农经济意识, 小富即安思想, 小脚女人走路, 小肚鸡肠处事, 小家子气作派, 眯起小眼看世界的心态。只有当官像官, 真抓实干;不馋不懒, 不贪不占;想在前边, 做在明面;利国惠民, 百姓遂愿, 才能真心成为百姓的依靠。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明白, 虽然在位时, “居则门廷若市, 行则前呼后捅”。同时还有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身边, 伺候着你一千次小心中的一次不检点。所以, 一个单位的第一把手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即居安思危。危机感既是潜伏着的灾祸, 同时也是孕育着进步的生机。危机意思是再造成功起点的动力。对事业发展来说, 危机不是一种意外, 而是一种必然, 因为事业发展是在不断战胜危机中实现的, 个人的发展应该也是这样。没有危机就没有竟争, 没有竟争就没有制度, 没有制度就没有监督, 没有监督就没有责任。要记住;不是你的工作不好, 而是别人比你干得更好。要倡导火炉法则;热炉正红, 警告性原则;碰到火炉肯定被烫, 及时性原则;谁碰火炉都会被烫, 公平性原则。

二是廉公并举廉为先, 体现个人行为受“四大制约”的原则。因为人人都有善恶两面性, 所以需要制约。

第一, 利益制约。市场经济就是典型的利益制约, 没有免费的午餐, 欲要取之必要争之, 竞争不相信眼泪, 命运也不同情弱者。第二, 道德制约。这是一种舆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违背了人们普遍承认的道德规范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压力。第三, 法律制约。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制约,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国家的制度规范, 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四, 信仰制约。一个人心中必有一种信仰, 这种信仰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发自内心起自律的作用。所以信仰至今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劝善作用。前三种均为他律, 信仰制约属于自律。

三是廉公并举廉为先, 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不是以人情为本。因为“尊重”不是放任自流, “理解”不是全盘认可, “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 “支持”也不是无原则的同意。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有利于推动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需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或工作环境, 更需要扬善抑恶的积极导向, 重要的是摆正个人与集体、责任与义务、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以人为本”不是放弃制度管理。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意味着对人的自由放任, 更不意味着对科学制度的否定。以人为本离不开制度管理这一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行业管理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管理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和真实的主体依托。

“以人为本”不是一味迎合民众, “以人为本”不是事事顺从民众, 关键是:一方面要在合乎情、理、法的前提下, 尊重民众正当利益追求。另一方面要在规则、纪律、制度范围内, 尊重民众的权益、个性与自由。尊重民众的权利, 而不是任性;宽容而不是放纵;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 管理的过程就是要激励和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

总之, 在践行“三品”过程中提升的素质, 第一, 思想过得硬。在当今一些人唯钱是举的时候, 开县委县府开展的“三品”“两德”教育是开县整体转型, 提速发展的思想根基。学习践行“三品”的精神境界, 就是不图名利, 为事业而来, 痴情于事业。如果一个人为了私利而来, 就会更多地做有利于私利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为事业而来, 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加强学习, 增强本事, 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二, 作风过得硬。要在践行“三品”过程中, 以主动出击, 而不是被动应付的工作态度, 把“服务”理念自觉主动贯穿在艰苦奋斗的精神, 求真务实,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之中。尊重规律, 深入群众, 体察民情, 关注人的精神追求, 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尊重发展的需要, 引领实现共同愿景, 打造卓越团队;关怀人的情感, 倾听群众心声, 创造和谐环境;关爱弱势群体, 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 为他们排忧解难;关心群众生活健康, 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让幸福充溢心灵。既服务别人, 又幸福自己。

第三, 管理讲科学。领导干部在践行“三品”过程中, 科学管理就是组织才华与塑造才华。管理讲科学, 就是科学决策, 科学做事。我们所有的理念、决策、计划, 要求都要通过人民群众来实现。践行“三品”就是要把积累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工作经验, 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开出最能调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最使人民群众放心和满意的制度和措施。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4篇

一、严以修身, 执政为民, 做改进作风, 谋事要实的好干部

严以修身, 执政为民, 就是要坚强党性修养, 提高思想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钙”失则神散, “钙”足则志笃;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能做到石可破不可夺坚, 丹可磨不可夺赤。党员干部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 对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进行了大检修、大扫除, 实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领导干部要以此活动对自己进行鞭策, 不断加强自学, 减少应酬, 多下基层调查研究,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利益, 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系统思考和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风建设是谋事要实的风向标。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 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 良好的作风是凝聚攻坚克难强大力量的重要保证, 更是决定干事创业成败的关键。谋事要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 简明扼要, 切中要害。谋事要实的根本是从实际出发, 与百姓的利益高度契合, 只有使点子, 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符合客观规律, 符合人民意愿, 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成绩。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当作谋事的要义关键, 端正作风, 务实求真, 戒躁戒虚, 把工作精力集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管用的地方, 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领导决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严以用权, 廉洁从政, 做高风亮节, 做人要实的好干部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 可以造福人民;以权谋私, 就会祸害人民。领导干部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 把权力当作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的工具, 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滥用, 滑向腐败的深渊。廉洁从政, 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根本原因就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没有想清楚、想正确, 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搞特权, 以权谋私。

领导干部要有高风亮节的坚贞, 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所谓“忠诚老实”, 就是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忠于党, 忠于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言行一致”, 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 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用好权力, 明确职责所在、要求为何, 对该干的事做到胸中有数, 不能当“糊涂官”, 行其权, 尽其责。决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 满足于当“太平官”。有权必有责, 失责必追究。领导干部要顺民众之所愿, 应民心之所盼, 以过硬作风, 担改革重担, 增进人民福祉。

三、严于律己, 求真务实, 做推动发展, 创业要实的好干部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领导干部若不严于律己, 何来求真务实。实践证明, 领导干部常思“严”之益, 常念“纵”之害, 才能防止精神沦陷。习近平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时指出: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而不是管一阵放一阵、严一阵松一阵, 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将“三严三实”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 要把“四风”的势头遏制住, 常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以慎行管好权力, 以守纪保持形象。切实把群众路线的活动成效坚持好、贯彻好, 以严、实的态度面对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查找工作思路, 工作举措上存在的不适应, 要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精力集中到谋工作上, 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 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用宽广的胸怀、高昂的斗志推进企业建设, 团结凝聚企业职工干好各项工作。

“三严三实”既是抽象的, 更是具体的。“三严”体现了共产党人修身、用权、律己的基本观点;“三实”阐述了共产党人谋事、创业、做人的基本遵循。群众路线开展以来, 迫切需要坚持“严”要求加快构建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坚持“实”的举措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领导干部要将“严”的精神和“实”的要求转换成工作中的实际行动, 真抓实干, 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摘要: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明确和细化了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要求, 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言谈举止定了一把尺子, 立了一面镜子。党员干部要在具体的言行中, 于外遵守规矩, 于内提高修养, 无条件地践行三严三实, 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关键词:三严三实,为民务实,清正廉洁,干部

参考文献

[1] 任仲文.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M].人民日报, 2014.

[2]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三严三实”党员干部学习读本[M].新华出版社, 2014.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5篇

所谓“定力”, 顾名思义, 就是一个领导干部在动态环境当中要有稳定自己心态、稳定自己行为、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简言之, 就是定心定行之力。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 即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为繁杂现象所惑, 坚韧不拔、执著追求的个性与品格。

现实中, 面对浮躁喧嚣的世界, 面对重重诱惑与欲望的挑逗, 有的领导者定力不足, 坐不住, 沉不下, 心烦意乱, 魂不守舍。业务钻研不够, 了解民情不深, 调查研究不足;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 职务荣誉一旦不合心意, 就工作消极、混天度日;追求奢华和享受, 追逐名利和权位, 少有为群众利益尽力之心;受流俗和利益裹挟, 在大是大非上面迷失, 在财色诱惑面前出轨, 在危重压力下崩溃等等, 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信。领导干部修炼定力, 应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坚定信仰。信仰是人一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人不能没有信仰, 领导干部更要坚定信仰。这个信仰就是爱人类、爱祖国、爱人民,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而奋斗终生。只有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人生才会更有意义。领导干部内心一定要时刻保持这种神圣感情、坚定这个信仰, 使之成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理念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有了坚定的信仰, 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不只为个人享受而生存, 不只为一己名利而工作, 多想想党的要求, 常掂量群众的看法, 定好自己的位, 不好高鹜远, 不脱离实际, 在道德、纪律范围内老老实实地把自己能干的事情干下去, 干出特色, 干到极至。

严于自律。自律, 就是自己管好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遇到问题要照镜子, 学会用两面镜子照人, 一面照自己, 一面照别人。正确看待自己, 不要盲目自大, 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与优点, 少显摆自身的优势与贡献。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 洞察自己的不足, 时刻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和宽容之心。有了闲庭信步的洒脱和荣辱不惊的涵养, 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也就提升上去了, 就能做到不为浮言所惑, 不为成绩所骄, 不为财色所动。

放平心态。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 正确地看待自己, 宽容地对待别人, 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 自然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这就有一个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问题。领导干部能够放平心态, 固守淡泊, 这既是一种心态修养, 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和人生的情怀, 只有这样, 才能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意志消沉, 在成功和胜利面前不骄傲自满、不得意忘形。当然, 放平心态并不是要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而是尽量把个人的名利、荣辱、进退看得淡一些, 防止这些东西干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不是要人跳出“三界”、脱离实际, 而是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正确方向, 坚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

涵养静气。静气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之上, 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之上, 建立在过人智慧和勇气之上, 建立在超人的意志力之上的。宁静方能致远, 平心始能静气, 静气才能干事, 干事终能成事。涵养静气的过程, 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 营造一种和谐, 积蓄一种底蕴, 成就一种境界。胸怀静气, 才能保持清醒头脑, 深谋远虑, 鉴天地之精微, 察万物之规律;胸怀静气, 才能淡泊名利, 心态平衡, 不为进退滋扰, 宠辱泰然不惊;胸怀静气, 才能志存高远, 心忧天下, 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

领导干部要践行范文第6篇

农村干部要做到“三个敢于”

一要敢于面对。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要认识到,没有矛盾和困难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躲开矛盾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必须直面困难、破解难题。二要敢于担当。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我们权力,就是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解愁。基层干部绝不能做太平官、平庸官。三要敢于付出。基层干部理应把个人得失看得更淡一些,把升降去留看得更轻一些,把事业看得更重一些。要沉下身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敢于牺牲个人一时的“政绩”,换来一个地方长久持续的发展。

上一篇:理财师职业规划范文下一篇:看袁隆平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