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范文

2023-09-18

声乐教学范文第1篇

1 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信的歌唱

兴趣是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 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我们知道, 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 只有产生兴趣才会有自信的演唱。运用学生乐于接受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培养信心。首先:要有选择的使用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兴趣爱好, 年龄特征,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一些学生不喜欢的教材歌曲转换出去:让学生喜欢感兴趣。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只要是学生需要就应该多唱。在学生眼里, 教师的位置是非常高的, 由教师的范唱是引起学生演唱欲望非常不错的方式。另外教师应收集优秀的音像资料, 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 从中给学生优秀的范例。对演唱方面有进步的学生, 给他们肯定的答复, 激励他们更好的表现自己, 表现音乐。提高兴趣树立自信。

2 教会学生掌握演唱的基本知识

声乐教学在授课的方式上,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条件、能力、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不同, 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声音的训练要有适当的方法。要做到音乐上的协调、平衡、统一, 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 同时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 并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 正确的运用到演唱中。

首先,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要要求学生做到: (1) 身体自然直立, 全身保持松弛; (2) 双脚稍稍分开, 重心要站稳; (3) 头部端正, 双眼平视, 上胸畅开, 小腹微微收拢; (4) 面部表情要自然, 要根据所演唱的作品的内容而随时变换表情。其次,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练习: (1) 静坐练习。指导学生会坐, 不要坐满。嘴轻轻闭上, 两手贴在肋下。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动作时, 在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中常犯的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 (2) 抽泣练习, 启发学生找抽泣的感觉。通过反复练习, 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练习, 会让膈肌得到锻炼, 这种练习是用于在歌唱中快速的换气; (3) 闻花香练习, 要求是心静, 注意力集中, 用鼻腔慢慢地吸入, 好像一直缓缓地进腹部、肚脐、腰围处 (膈肌) 吸满后将气吐掉,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最后,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 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 (1) 练习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 练习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 (2) 练习气息均匀、集中、有力; (3) 练习锻练膈肌的控制能力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 逐渐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 以适应不同力度, 不同情感, 不同技巧的声乐作品的演唱。

3 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练习

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练习声乐, 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开动脑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在唱错歌曲时都不明白为什么错, 错那儿了。就唱错音来说, 有以下原因:识谱不仔细、背谱背错等:就音准不准来说, 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听觉问题、发声方法问题等。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可以提问,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它们。学生的练习过程是一个学生的过程。首先, 应当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 用耳聆听, 用心体会;找到声音的位置,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学生练习歌唱发声时, 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 再用假声, 再用头声, 逐渐扩大共鸣, 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 起音从d2开始, 用母音“U”和哼鸣进行训练。这是因为d2音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得出来的音高, 母音“U”, 音乐稍暗、柔和, 用它进行训练, 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 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其次, 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咬字吐字的技术, 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 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再次,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 变化节奏训练等, 搞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为音乐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会学生对声乐作品有感情的演唱

演唱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只有调动好学生的感情, 让他们学会用“情”有“心”去唱, 才能真正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 才能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去感动别人。声乐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表达的“情”与技巧的“声”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从而建立起歌唱中有感情的演唱声乐作品。

5 鼓励学生参加演唱实践

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 同时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 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 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同时教学要帮助学生作好上台前的准备: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准备, 告诉他们上台演唱和课堂练习之间的差别。另一面是技术上的准备, 帮助他们分析技术上的难点, 认真练习, 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出实践之后,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 为学生日后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6 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和阶段性

在声乐教学中, 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有阶段性的过程。因为,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 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艺术能力的全面培养, 不能是片面的, 随意的。在教学中要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把握, 坚持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有意识地突出某一方面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 使教学目标埸明确。

总之, 声乐教学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对于声乐教师来说, 教授学生学习声乐, 是为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演唱打下艰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基本的演唱知识、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感情投入、鼓励实践、重视综合性和阶段性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范文第2篇

在听多数学生的演唱时,总感到没有美感,其关键原因就是学生对作品只重视追求声音的技术,而忽略歌曲的情感、艺术形象等深层次内容的表现,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歌曲写得好,还要靠歌者唱得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表现与处理作品的能力,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呢?

1 熟悉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要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与情感。

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的音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因此他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乐中确切地表现出来。”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首先要唱熟曲调,准确把握音高、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强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其次,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故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可以先熟读歌词,在朗读中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氛围,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及语言色彩因素的规律和特点。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

2 准确地塑造歌曲作品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较全面地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背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从而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民族与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体现出来。其次,要仔细地分析、研究词曲作者使用什么音乐和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来。最后,要以作品为依据,演唱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体、更典型,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出来。总之,演唱者要把自己对歌曲作品、歌词与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

3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韵律表现

歌唱是要表现一定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有的演唱者由于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强度和亮度,但缺少真情,声音也就苍白无力。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像背书一样地将歌唱完,又如何能够动人呢?但是,表达歌曲的感情过于夸张,其结果事与愿违,同样打动不了听众。歌唱者在尊重和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的过程被称为“二度创作”。

进行二度创作,首先要重视恰当地运用速度的快慢疾徐、音量的大小收放、力度的轻重强弱、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色的浓淡明暗、声音线条的连断圆润、语气及语调的变化。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的运用等要作统一的安排。

其次,要注意歌曲高潮的处理。歌曲的高潮都是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它既是作曲的重点,也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要素。歌曲中表达感情最强烈的部分就是歌曲的“高潮”,它一般是在旋律音较高和力度较强的地方。高潮在歌曲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歌曲的高潮通常在歌曲的尾声或接近尾声的地方出现;2)歌曲的高潮在全曲的中后半部即3/4处或3/5处出现,整个歌曲有一个发生发展及推向高潮的过程,符合音乐的发展规律;3)没有高潮,整个歌曲的旋律只是轻轻地流动,没有大的起伏;4)很多歌曲由于音乐发展和表现的需要,有几个高潮,但是,虽然有几个高潮,也有主高潮和次高潮之分,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突出主高潮。因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确歌曲的高潮所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巧妙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合理地运用情绪,注意情感的推进,以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作品的高潮。

4 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

当将一首歌已经唱得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风格特点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在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时,第一步,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样的情绪作为歌曲的基本感情,是庄严的、崇敬的,还是深情、怀念的;是欢乐、幸福的,还是忧郁、悲伤的;等等。在进行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第二步,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确定其演唱的风格。例如,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属于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是歌剧选曲还是艺术歌曲;歌曲的类型是属于颂歌还是进行曲,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等。比如,演唱的是一首抒情歌曲,就要看它采用了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而成。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的演唱风格作一个准确定位。第三步,再根据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描绘的情景、意境,将一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第四步,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声音上的高低、强弱、刚柔、收放、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此外,还要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运用以及作品开头、高潮、结尾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歌唱者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并处理情绪起伏与变化。

声乐教学范文第3篇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指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意大利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早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歌唱家卡契尼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美声唱法并不追求宏大的音量,更多的是追求优美、抒情的音质。当时美声学派的箴言是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有的。这是美声唱法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声乐教育家赵梅伯在《唱歌的艺术》一书中曾说:从歌剧诞生以来的十

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歌曲,它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在声乐创作技术上亦有可供借鉴之处,而在风格的纯正和表现古典美方面更是无与伦比的。它们是发展美好音质,学习真正美声唱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典,是全世界声乐教学普遍采用的好教材。的确如此,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直到现在仍被世界各国的音乐院校当做初学声乐者的必修教材,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作用

(一)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有利于声乐学习

声乐艺术是以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今中外的作曲家都是按照本国的语言及语音的特征来谱曲的。而美声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它的母语意大利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大利语几乎所有词都是以元音结尾或重复的辅音结尾,子音与母音连接比较流畅,字母的位置明确;在发音上平正、圆润、清晰,语感均匀;在时值上有延长发音的特点,即使一个很长的单词,最后一个元音与前面的所有元音同样清楚。这些都会让初学者的喉部舒适自如地打开,为发声带来有利的因素。正如《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所说意大利语是自然位置的语言,是声音训练的基础。对于歌唱者来说,母音唱得好,音就能唱得好;子音唱得好,字就能唱得生动,掌握吐字、咬字的基本功是来自于母音的规范训练。可见,能否掌握好意大利语的准确发音将直接影响歌唱者的音质和歌唱的状态。

(二)表情术语的掌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对音量强弱的要求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和控制气息的能力。用气息来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是美声学派在训练音量变化上的最基本要求。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出现在十七世纪初,这一时期美声学派特别注重对音的渐强或渐弱的练习,换句话说,是训练歌唱者的声音控制和驾驭能力。因为控制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不是用喉咙或喉部肌肉的挤压、用力做出来的,而是靠呼吸支持来控制音量变化的。更通俗的来讲,在控制声音的渐强或渐弱时,歌唱者的喉咙和口腔的动作要保持在吸气和母音的初始状态。总之,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不追求音量,而是以良好的音质作为衡量声音好坏的标准。这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人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速度、力度和表情术语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作品音乐形象的能力。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多的是表现精神上、内在思想上的音乐品格。那么,抓住作品的速度、力度和表情术语才能真正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恰如其分的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多采用对比较明显的阶梯式力度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如歌曲《多么幸福能赞美你》中p-mf-f和《阿玛丽莉》结尾p-pp-ppp的运用,无不体现这种阶梯式的力度。《阿玛丽莉》中的各种表情记号及力度变化,特别是最后几小节,在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控制到p-pp-ppp的部分,堪称是声音与气息力度控制的楷模之作。这首歌曲节奏平稳,曲式规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歌唱家的音响资料,增加感性认识。当然,在学习初期最好先从模仿开始,在演唱时让学生通过对阿玛丽莉一次比一次深情的呼唤,表现出对主人公的爱。在舒缓优美的钢琴伴奏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演唱时尽可能地做到身临其境、真实感人。

(三)旋律多在中声区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乐教学范文第4篇

作者:张红利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儿童喜爱、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声乐发声方法的了解和科学训练,便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百灵鸟一样美妙动听的歌喉。但是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枯燥的、艰难的,怎样能使孩子在学习声乐既轻松愉快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是众多声乐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们要追求的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孩子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既是一句至理名言,又为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指明了方向——运用趣味教学法进行教学。儿童生活中趣味性因素很多,天地间许多事物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但在孩子眼里会出现一大堆问号。那就要求我们会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他们的趣味世界。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才能激发那种发自内心演唱的冲动,达到情真意切。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好比太阳能热水器,没有太阳,水就无法变热。优美动听的声音都是由准确的气息支持而产生的。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是歌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气息就没有一切。这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难点。

儿童的嗓音、身体都处在发育期,很娇嫩。容易出现塌胸、端肩、气僵的毛病。对于儿童在学习正确的吸气方法时,切不可对孩子说:“通过鼻嘴同时吸气,经过喉管到胸腔的底部,使两边的肋骨张开,横膈膜下降,腰的两侧鼓起来……”这样的语言,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运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设计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玩“吹气球”游戏,轻松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

教师先将手放在正确的吸气位置上,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红色的气球(穿着红色的上衣),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带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气球来呀?”孩子们回答:“白的、花的、黄的、蓝的……”“好,现在我们一起玩吹气球游戏,老师先做,你们在一起做,看谁的气球鼓得又大又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啦,争先恐后的吹起“气球”来,一个个彩色的小气球鼓了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

2、“举重”比赛,最有效的保持气息练习。

在气息训练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设计和家长一起玩举重比赛,能最有效的练习保持气息。到了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把稍厚一点的书摆在肚脐眼以上的部位,通过吸气把书举起来,孩子和家长比赛,看谁举重的时间长、次数多。家长在比赛的过程中,要适当注意方法。偶尔可以输给孩子,调动孩子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切不可超过孩子太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失去比赛的意义。

3、“闻香辨花”游戏。获得深气息的最佳途径。

找几种不同的花,让孩子闭上眼睛,拿一支放在他面前,让它闻十秒钟,辨别是什么花。而孩子通过“闻”,已经自然获得了深气息。反复游戏,加强训练效果。

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声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训练时。教师要正确的、直观的示范,同时应注意加强指导,以免学生出现呼吸僵硬、憋气等不良现象。

二、表情的训练

孩子养成有表情演唱的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在训练中对儿童说,脸部放松,眼睛有神,笑肌抬起,才是最佳的唱歌状态,但孩子往往做不到。通过游戏、表扬、鼓励的方式,会使孩子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1、玩“小猫洗脸”游戏,洗出灿烂笑容。

教师扮演魔术师,把孩子变成可爱的小猫,把猫爪伸出来,把手搓热,开始用“热水”洗脸,直到把小猫的脸洗出笑容。这时孩子笑肌高抬,正是唱歌时的状态。

2、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保持“笑脸”状态。

让孩子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保持这种快乐的状态,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常常发现孩子的微小优点,多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歌唱,始终面带微笑,保持唱歌状态。

3、用“小蜜蜂飞”的游戏,训练眼神。

梅艳芳老先生,为了训练眼神,常年用放鸽子的方法进行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终成一代大师。可见练习眼神的重要性。

孩子的眼神在歌唱时,容易走神,忽高忽低,也不容易集中,在训练中可结合气息,玩“小蜜蜂飞”的游戏来练习。

先把“小气球”鼓起来,把眉心当作气球口,让小蜜蜂站在口上,“小气球”一放气,小蜜蜂被吹了出去,让孩子用眼神看着小蜜蜂飞的方向,来练习眼神,争取看得越远越好。

教师要把教学同孩子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练习中去,从而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

三、母音的训练

怎样在声乐教学中进行科学的声音训练呢?让儿童从小养成合理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就会使他们的声音变得更美妙、更动听。教师要选定母音的训练作为突破口,但母音的训练,是极其枯燥的,是孩子们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最不愿意认真练习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轻易搬出音乐专业术语,而要通过创设情境,具体生动的示范和讲解:如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形象生动的表演,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他们对母音练习感兴趣,使孩子在生理上,感觉不疲劳、不紧张;精神上也相对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真正体现“快乐中学习”。

1、小蜜蜂歌唱:“m”

教师要抓住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征,邀请小蜜蜂来和我们一起演唱,小蜜蜂怎么唱歌?孩子们马上听琴模仿小蜜蜂“m”的唱了起来。

2、小猪宝宝歌唱:“lu”

教师继续引导:小猪宝宝听到这里这么热闹,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们和他一起唱,“lu”……还会有谁来唱歌呀?有的说青蛙“gua”,有的说小鸡“ji”……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啦,枯燥的母音训练变成了一场有趣的“小动物演唱会”。在教学中,教师尽力寻找各种合适的契机,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揭开朦胧的面纱,用各种简单的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播种在孩子心里,让优美的童声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声乐教学范文第5篇

一、几岁学习唱歌最好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二、初级训练时的现象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三、单项练习方法训练童声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

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

四、注重自信心及歌唱表现力方面的培养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

声乐教学范文第6篇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声乐经历了长期的艺术积淀,形成了成熟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是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对于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民族声乐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理论 应用

前言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分支,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通过实践不断进步,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名族声乐教学理论的体系构建是否科学、实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民族声乐方面的修为造诣。从教育理论的层面来说,为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民族声乐理论的科学应用。

1.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首先需要对民族声乐理论的体系进行良好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基本的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文化理念,并坚定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和中国的文化脉络息息相关。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需要通过民族声乐理论进行继续传承,民族声乐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在此基础上,为了追求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更高价值,还需在构建民族教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声乐文化的结构和方式,将现代文化在心理学、美学、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化而稍显复杂的工程,既需要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也需要融入现代文化的结构和形式,并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突破传统的声乐理论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在当代教育中的指导价值,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2.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实践分析

2.1科学的发声技巧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民族声乐演唱是表演的艺术,而科学的发声方式,是完成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是树枝、树干,那么科学的发声技巧就是树的根茎。为培养良好的发声能力,首先需要对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呼吸方式进行系统训练,要求演唱者根据演唱内容、演唱方式的变化,科学应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呼吸方式,达到对声音的良好控制。在此基础上,演唱者需要结合良好的哼鸣练习,达到较好的头腔共鸣的效果,实现轻松发出松、通、亮的歌唱声音的目的。在发声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开口音和闭口音的交替训练必不可少,并且要注意开口音训练中“呜”音的联系,此项联系可以帮助演唱者打开腔体,迅速进入基本的歌唱状态。除此之外,演唱者还需要从开口音入手,对弹跳音进行重点练习,以“a”音完成弹跳音的有效练习,遵循放松的循环式呼吸方式,将每一个音阶表现清晰。

2.2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民族声乐演唱的桥梁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表达同样扮演着的桥梁的作用,起到连通演唱者和听众的心理共鸣的作用。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语言表达的要求极为严格,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导致演唱的美感尽失。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一是要用夸张字头保持吐字清晰,字头发音必须“正”,以求通过清晰、干脆、准确、有力的字头发音,达到咬字发声过程中“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二是要通过清晰吐字实现对语言的准确把握,在清晰吐字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语气,将语言的情感内涵充分传达出来,实现对听众的感染;三是要实现声乐演唱中语言表达的身心合一,语言表达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要用身体、思维去感受气息在身体中流动的感觉,将身体想象成一个管道,体会气息流动的方式,从而形成成熟的声乐演唱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对于语言表达效果的准确掌控。

2.3丰富的情感传达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升华

民族聲乐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在于其具有优美的唱腔,也在于其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使人们形成了心理共鸣。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传达效果,要求演唱者首先对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每一首民族声乐演唱曲目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独特的情感内涵,演唱者在演绎民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份、作品内涵,充分掌握作品的风格,将作品的演绎方式、情感传达效果在心中固定下来。其次,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传达效果,演唱者还需要对作品的韵味进行深入揣摩,依靠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将作品的音乐特征有意识地渗透到演唱过程当中,形成主题突出、情感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演唱风格,最终将作品完美演绎出来。

结束语

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需要民族声乐研究者和民族声乐教学者不断挖掘。通过教学理理论体系的完善、更新,通过时代精神、现代文化形式的融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还将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在当代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姝声.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61-62.

[2]王郁芝.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初探[J].民族音乐,2009,03:95-97.

[3]杨孜孜.声乐教学中表象理论的应用与实践[J].音乐创作,2013,01:180-181.

作者简介:

韩兴(1967.6.22-),男,汉族,普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山西翼城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员工转正评语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电源插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