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培训范文

2023-12-15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与往年一样,此次的师德培训依然为3天,由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培训在原则上、内容上、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正因为改变而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务实原则主要体现在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上。学校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教师的学习心理,将原来3天的培训时间浓缩为三个上午集中培训,听报告,下午在家自主学习,撰写“教师五年职业发展规划”,“师德培训心得体会”等。但对这三个上午的培训质量要求较高;同时马校长、陈校长针对教师最常见的却最容易忽略的学校安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的6个方面,细致全面的分析与阐述,为老师们指引了工作的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也适用于教师,本着务实原则,培训的内容贴近老师们的实际,从老师们的需要出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马校长的“八二理论”让老师们明白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自己去开发去发现去体会。“卡恩定律”让老师们知道了“每个安全事故后面都有征兆,每个征兆后面都有苗头”,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尔的,都有若干小的事故和苗头,也就是大的安全事故的征兆。所以要把任何安全隐患杜绝在表现的征兆以内,做到安全程序化。“八二理论” “卡恩定律”这都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感觉既新鲜又科学有趣。讲师团的2位老师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从他们的报告中感受着幸福,感受着快乐。

除了集中讲座学习外,就是自学,自学主要是写“教师五年职业发展规划”和5000字的“师德培训心得体会”。特别是教师的五年职业发展规划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兴趣,相信这次的学习会使我们教师的礼仪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提高自身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激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我来谈谈在学习师德方面的几点体会。

师德的最根本体现是爱学生,这是对教育对象的关爱,对所教学科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的爱写在脸上,写在教师的形体上,对学生有着挚爱情感的教师,语言不会粗俗,不会说有辱学生人格的话,否则,学生只能看到教育者师德之缺,师品之低。爱学生绝非一句空洞的话,这爱是对学生的体验、感受、追求的珍惜和尊重。有了这份爱,我们才能爱每一片绿叶,即使是一片病叶。为人师者千万别吝啬你的笑容和鼓励,因为这些“病叶子”才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关爱。我们教育者有责任用自己的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成长氛围。老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记得一位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从某种角度上讲功利意识是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但如果超过“度”,一味地在付出和个人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便会成为制约人的消极因素。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不准,任个人功利意识蔓延,就会消极低沉,就会患得患失。

教师的工作很难用一把尺子精确的测量,更多的是凭着教师对学生责任心。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应该摆正付出与所得的关系,工作中遵循:“工作求其上,得其中”的原则,细细品味付出时的快慰,这样就会对个人所得看得淡一些,就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所与付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嘴巴念着这句人人尽知的格言,但我其实对“身正为范”的理解还是很浅薄。何谓“身正”? “欲先育人,必先正己身”。在这将近一年的师德培训中,区里面的很多老教师和我们谈受了自己的教学历程。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位教师的故事现在还很深刻。他以前在一所小学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面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在他的教导下现在这些孩子也有了很好的职业生活,其中就有好几个也当了教师。由一次,他去其中一个学生的学校去做调研,他学生热情地邀请他去自己的房间看看,于是他就去了。结果发现一面老掉牙的镜子。这面镜子就是当年他当班主任的时候,奖励给这些孩子那个寝室的奖品。然而,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学生居然到现在还珍藏着这面微不足道的镜子。他当是很感动,而他的学生,此时的教室半开玩笑地说:老师你奖的奖品我怎么舍得丢呢!就是这句话,我也很感动。我敢确定这位教师的师德是很崇高的。正是他的为人之道可能影响他的所有学会的一生。我仿佛突然醒悟,作为教师,我应该起到模范的作用。我甚至认为以前作为学生了,我是为了我自己而生活的,而现在成了老师了,我仿佛是为了我的60个学生而活着,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我的学生产生影响。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学习。为此,我就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并具备以下意识。

一是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渠道进行学习。随着传播媒体的多样和丰富,知识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宽,教师只有如饥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教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陈旧的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一切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除了做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之外,还需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超越,也是一种突破,只有敢于超越自我,才能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如果说最初因为不了解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我因为了解更热爱教育事业。不知道有哪种工作能调动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更大发挥一个人各方面的才能和创造潜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缤纷世界,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虚拟环境中感知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指针,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更新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推动师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塑造新时期教师新形象,不断提高社会和家长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满意程度,争当学生最满意的教师。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上级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师表工程”,使师德教育系列化、制度化。每个教职员工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1.认真学习,加强管理。

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有关文章等内容。青年教师自订目标任务书,每月认真自查、自思,并将成绩进行公示。通过学习,使教师提高认识,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师德领导小组,实施定期巡视的制度。通过学生问卷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教师执行师德规范的情况,确保教师师德规范落实到位。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争当师德标兵。

2.服务学生,提升形象。

(1)要求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做到爱校如家,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大局。即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

(2)全面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活动。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热爱岗位,提倡岗位奉献,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院有计划,定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象。通过观看,让教师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每月进行一次师德心得体会交流。

3.树立榜样,发扬光大。

切实做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工作,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校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根据平时考核的情况,评出文明学校。并把考核中了解到的典型事迹在“师德风采”橱窗中展示。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师德标兵,并予以奖励。

总之,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加强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始终如一地把打造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作为我镇小学的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我院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服务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德安县磨溪中学 张吉凤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

前些年,学生受伤害的事并不鲜见。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有研究者认为,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可能是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

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扣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促成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由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

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爱,需要教师的辅导,需要教师的帮助。

爱,是师德的灵魂。老师们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许多老师也很热爱自己的学生,但爱心的付出有时并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通过师德师风学习,我认识到: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怎么算会爱学生呢?

一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二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 、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 、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班有个学生,常常上课铃响了还不回教室、听课走神,作业不想做,甚至要逃学。开始,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怕困难,不想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我就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跟他玩21点的扑克游戏,结果他很有兴趣,回家也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他的口算能力进步很大,也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向他提出要求:上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完成,他诚恳地接受了。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我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一段时间下来,该学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再也不想逃学了。三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怀疑、讽刺、挖苦学生,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

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更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待,真正走下神坛,变“爱生如子”为“爱生如友”。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等。

谈到师德师风建设,人们的直观反应是,依靠成熟化、系统化、完备化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教师。但理解如果仅囿于此,还是不够的。师德师风既需要制度的规范和框定,更需要教师自觉的立德修身,两者要有机统一。只是,前者是普遍的、显性的存在,容易引起重视;后者是个体的、隐性的存在,难以具体化和标准化,容易遭到忽视。同时,人们对教师立德修身存在思想误区,把教师修身简单等同于道德自律,忽视了教师职业特性和育人使命。教师立德修身,强调教师主体自律自觉地用“德”来反思和内化,通过师者之“身”来正德正礼,实现“立正身之德”“修有德之身”的整体性过程。因此,教师能否立德修身以及如何立德修身,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着力于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四个方面,推动教师立德修身的主体自为。

以德立身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为人之要,首在立德”。这种“立德”为“上”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以德为先、以德为立身之本的境界和追求。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只有自己身上有正气,心中有大爱,才能让学生信赖和信服。以德立身就是教师用大德、公德、私德来框定自身的道德标准,塑造品德结构,将客观的道德法则自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理想。以德立身是教师自我价值形塑与道德建构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立德修身的根基。

具体来说,第一层面,要做到“品德润身”。教师能够自觉内化和完善个人品德,使个体思想品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有机融合,在日常点滴中塑造人格魅力,在平凡岗位上形成敬业爱生的本真追求,实现自身的品德升华。

第二层面,要做到“公德善心”。教师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普通“教书匠”,而是永葆家国情怀、切准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变革的“大先生”。教师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引领社会风尚的担当,成为正能量的涵养者、辐射者和传播者。

第三层面,要做到“大德铸魂”。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只有自己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引领学生去信仰。教师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来筑牢精神家园,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向标”。

以德立学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把德行、品德作为学识、才能的统帅。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社会的良心,教师的学识眼界、思维方式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用有德之学启蒙学生智慧品格,用优良学风、学养感染、影响学生向善求真。以德立学就是教师用德来框定自身的学识品格,塑造学识素养和治学风气,将知识积累、价值判断、能力塑造融为一体。

具体来看,一要专注于积淀学识素养。教师要有“真功夫”,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将接受的新知识内化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不断从教学技术上升到教育智慧,提升自身对于教育本真问题的洞察与判断,真正成为问题把得准、知识讲得透、研究做得深的

“专门家”。教师还要有“宽视野”。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要将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贯穿于自身学习研究的全过程,进而形成对学生思想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能力与功底。

二要扎根于教育实践。学识的丰富和提升需要教师在实践的验证中不断深化,学中用、用中学、做中学,实现学识素养和个人能力的螺旋上升。教师还要锻炼自身在教育实践中敏锐地感知、发现、解决教育中的“真”问题。

三要秉持优良的治学风气。教师业务素质和人格特征在教育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师的“学”还体现为学识和人品的统一,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怀的人。通俗地说,教师应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担当精神。因此,教师只有秉持严谨、严肃、严格的治学风气,并将其贯穿于自身学习研究、教学实践、生涯发展等各个环节,才能做到

“以身立学”,实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以德施教

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实践主体,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造材的重任,教师所育之“德”只有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才有其意义和价值。同时,育人的教育实践作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善至善”的活动,不仅要在方法论层面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还要最终在目的论层面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换言之,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必须符合和体现德的价值属性,促进学生内在道德精神世界达到最佳发展水平。

以德施教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德”的精神融入教育实践全过程,让教学有思想、有灵魂;也在于如何用合乎道德的方式来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也就是说,教师要将学生的道德养成作为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使命,在教育实践中将公正、仁爱、尊重等职业道德内核作为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标。一方面,教师要端正自身对知识和真理的鲜明态度,进而向学生传递和培养对待真理的态度。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问题意识,促成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转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积极探索蕴含朋辈教育、导师教育、校风学风等生动有效的教育实践载体和教育方式方法,从而确保教师以

“德”的方式在教育的各个维度“多管齐下”,真正使“德”在教育活动中“多点开花”。同时,教师要保持高度的道德敏感性和洞察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感知到学生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及时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主动采取措施。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定义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道德评价标准,如何平衡自我认知概念中的“为你好”和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所认知的“好”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陶行知所说的“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教育目标。

以德育德

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学生之德”的养成是在教育活动、师生关系等整体性“教师之德”影响下形成的,是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机统一的结果。其中,“立身”在于教师的人格彰显,“立学”在于教师的学识魅力,“施教”在于教师的德行浸润,三者同自教师自我之德出发,培育学生德性。不了解学生就展开的教育活动是空洞的、没有指向的。只有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与代际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才使以德育德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估,优化以德育德的最终效果。

同时,教育作为一项仁而爱生的事业,教育风格可以因教师的个体差异而千差万别,但“爱”仍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灵魂。这既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尊重、关怀与关爱广大学生,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也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仁爱之心和具体管理之间的关系,找到教师领导力与关怀心的平衡点。

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与自觉性,在对整体性教育活动的系统观照和不断反思中,将以德育德的整体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使其成为一种“螺旋式发展”的实践活动,从而确保以德育德的科学性,优化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

此外,教师立德修身的生成还深受教师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从群体内部的认同感来看,教师群体的行业习俗、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教师提供了自律的准则和群体道德的凝聚力,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立德修身的方向。因此,建立健全师德制度评价的顶层设计,要用

“有德+育德”的硬指标来框定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既要重点考察教师是否“有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育德”,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入口”“流动”和“考核”全过程,真正使有德者备受尊重,失德者寸步难行。从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认同感来看,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关涉教师个体的威信和声誉,也影响着教师个体立德修身何以可能。因此,需要营造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爱教师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需要建构一整套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的保障体系,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社会职业;需要推动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多重主体合力育德,共同发挥作用,降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无力感”与“孤独感”,增强师德教育工作在社会范围内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促进教师自觉把立德修身当作终身修习。

在中学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些小事:有的教师教育学生别打架,他却欺负其他体弱多病的教师,仗势欺人,导致学生殴打他人的现象频频发生;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他却乱扔烟头,肆无忌惮的乱扔纸屑等物,致使学生也乱扔,校园成了白色垃圾站,污染严重;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他却使出浑身解数用足球砸门窗玻璃,让学生仿效,学生想方设法踢脚印在白墙上,一个脚印比一个脚印高;学校三令五申别赊东西给学生,他却暗地里拉拢学生,不顾学生和家长的死活,赊东西给学生,为了钱,威逼利诱,逼得学生辍学回家甚至走上绝路

……如此种种,这些教师还配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结果不言而喻!!!

这就涉及到师德师风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做出与教师类似的行为举动呢?

原来,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劳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师的示范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道德的特殊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墨子主张“以身戴行”,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这些名言都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讲的是要为人师表。有人把学生的心灵比喻为“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迹”。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

在个性心理品质上的显著特点就是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示范性劳动,使他们最直接、最可靠的榜样。有人明确地说:

“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教师的高尚人格和言行,不仅会使学生油然而生敬意,而且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自觉地将这种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心理特征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立教”,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愿我们中学老师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改掉上面的种种陋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党的花朵浇灌好!

参考文献:

1.

柏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

2.《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读本》李鸥

王重高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指针,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更新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推动师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塑造新时期教师新形象,不断提高社会和家长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满意程度,争当学生最满意的教师。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上级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师表工程”,使师德教育系列化、制度化。每个教职员工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全面提升教师形象。

1.认真学习,加强管理。

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有关文章等内容。青年教师自订目标任务书,每月认真自查、自思,并将成绩进行公示。通过学习,使教师提高认识,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师德领导小组,实施定期巡视的制度。通过学生问卷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教师执行师德规范的情况,确保教师师德规范落实到位。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争当师德标兵。

2.服务学生,提升形象。

(1)要求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做到爱校如家,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大局。即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

(2)全面开展“三热爱、三提倡、三增强”活动。即热爱教育,提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热爱学校,提倡爱校如家,增强集体合作意识;热爱岗位,提倡岗位奉献,增强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学院有计划,定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礼仪教育系列录象。通过观看,让教师进行自我对照,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每月进行一次师德心得体会交流。

3.树立榜样,发扬光大。

切实做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工作,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校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根据平时考核的情况,评出文明学校。并把考核中了解到的典型事迹在“师德风采”橱窗中展示。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师德标兵,并予以奖励。

总之,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加强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始终如一地把打造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作为我镇小学的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我院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服务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德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1、成立以校长负总责,以专职信息员具体负责收集、整理、组织、宣传为任务的组织机构。

2、学校制定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根据中心校的宣传方案制定本校具体可操作的师德师风宣传方案。

3、校长为学校师德师风宣传的总负责人,由专职信息员整理本校受上级表彰的优秀教师、校长以及学校先进典型的事迹,经具体负责人整理后把质量最好的一份上交至中心校师德师风宣传工作办公室。

4、以墙报、版报、校报、校园广播的形式对本校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对宣传工作负责人进行监督、指导。

5、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典型材料,并要求每位教师写自查反思。

6、学校为各校师德师风宣传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本校的师德师风宣传工作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7、学校年底对教师师德师风宣传工作进行考核、总结和表彰。

上一篇:日语初级上册范文下一篇:师德师风幼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