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实训基地

1 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目的和意义

技能竞赛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平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技能竞赛可以检验职业学校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展技能竞赛,有利于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

2 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测试内容与组织实施

(1)技能竞赛的测试内容。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包括笔试和技能测试两个项目。笔试项目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参赛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闭卷试题,占总成绩20%;技能测试项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参赛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部分,包括玻璃仪器洗涤、天平使用、溶液配制、滴定管使用以及溶液浓度测定,占总成绩80%。

(2)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按照技能竞赛要求,组织学生积极报名。教师根据报名情况组织赛前辅导、答疑。同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练习。由专任教师组成评委,先考理论,后进行技能测试。在技能测试中,评委根据评分标准以及综合实验操作、实验台面整洁度、实验条理性、废液处理和数据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参赛学生的技能成绩[2]。最后根据两个项目的成绩,确定最终名次。

3 对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思考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自主实践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去实践和创造。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不仅感到光荣和自豪,而且会得到学校的奖励。这些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提高专业技能。例如,部分学生为了能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查阅许多参考资料,配制各种浓度的溶液进行滴定,同学之间进行协助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勤学苦练,最终在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他们多动脑和勤思考,促使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与平时一些学生的“不看书、不记笔记、不动脑、课堂听一听和考前背一背”形成明显的对比,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2 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许多职业学校都以实验技能竞赛为契机,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为实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如投入经费改善设备条件,更新实验仪器,对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等。通过参加或举办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推进了职业学校化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先进实训设备进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实验技能,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3.3 促进实验教学规范化,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1)教师教学规范化。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个人能力、责任心和教学经验也对实验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前做好预做实验工作,确保课堂上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教会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考核规范化。加强实验考核是实现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现在的实验成绩是依据平时成绩和最后的实验操作考试来进行评定,改变了以前只凭实验报告和平时操作这两项评定实验成绩的方式。学生通过抽签获得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操作,计算出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分。同时,因实验考核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学生普遍感到有竞争压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3)操作过程规范化。规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是形成良好实验行为的基础。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进行耐心指导。另外,教师要严格查看学生的实验结果,严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篡改实验数据,经检查合格的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4 提高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让学生表现优秀和掌握真才实学,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就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强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溶液配制过程中容量瓶的“一颠三摇”操作,该细化操作是在教材上没有谈到的,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亲自做过多遍才能总结出来。通过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因此,说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能够提升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有力地推动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实验教学规范化,提高了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开展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对于交流实验教学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允凯,顾志红.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83-84.

[2] 郭英,刘洁,伍百奇.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49-50.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中职 护理技能大赛 辅导体会

为促进职业院校间的相互学习及整体水平提高,展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卫生部科技司、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练”的中职护理技能大赛。几年来全国中职护理技能大赛围绕“参与、交流、竞技、提高”的宗旨,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护理技术教学。对于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职护理技能大赛不单比学生的技术水平,更要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使学生能从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作为竞赛指导教师该如何组织和辅导学生参赛呢?借此机会,笔者谈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的体会。

一、领导规划

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后勤保障,如专业指导教师的安排、操作物品、场地的合理使用、时间安排、即时信息管理等,这些不是一个老师或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领导、老师来组织、协调完成。因此,领导规划是大赛成功的关键,领导的重视是大赛成功的保障。

二、学生选拔

学生是技能比赛的主体,是学校技能水平的体现者。因此,选取学生时应选择成绩优秀、性格温和、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有爱伤观念、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这样才不至于被外界事物及时间影响操作。可以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成绩及操作水平共同推荐,首先经拟定操作进行初选,经过训练后,按阶段对其从气质、语言表达、应变能力、操作稳定性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逐步淘汰选拔。通过层层筛选,选出我校最优秀的学生参赛,为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指导教师准备

指导教师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照顾者、保护者、计划者、管理者、咨询者、协调者、教育者与评判者,是加强学生训练管理的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水平及心理状态、全面地了解学生,我校采取了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做到奖罚分明,责任到人。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准备工作,训练过程其实也是指导教师进一步提高、完善自身水平的过程。

1.具备爱心

作为照顾者、保护者、管理者,指导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爱心与责任心。学生不是机器,她有情感、有个性、有品位、有脾气,指导教师必须让她们感受到亲情关怀,她们才会真正关怀他人。

2.明确培训目标

作为教育者,指导教师首先应明确我们的辅导目标,例如自然大方、省时节力、动作标准、规范美观,这样在指导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提高自身能力

指导教师作为引领者、教育者、咨询者,要指导学生的操作与理论,必须首先根据目标提高自身理论与操作水平。这样,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才能起到更好的说服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水平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否则将影响学生水平的提高。

4.制定评分标准

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操作的教育者与评判者,应认真分析操作标准,制定细致、合理的评分细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而不是根据教师的喜好而操作。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操作简单、可行。

5.制定操作剧本

指导教师应根据操作流程、评分标准设定不同操作场景、不同操作的语言蓝本。根据操作蓝本来进行练习,节省学生探索的时间。

6.制定培训计划

作为学生训练的计划者,指导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训练制作一个合理的培训计划,否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积极性。因此必须设定阶段目标,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而主动寻求达到下一目标的方法,来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四、合理训练

1.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现代教育学认为:“无论是动作技能还是智力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多次重复,训练过程应有计划,要科学分配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盲目地增加受训时间、次数及强度,会引起学生身心的疲乏,因此,必须注意科学地分配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安排学生休息与反思时间,避免因护生精神、身体疲惫而影响训练效果。

2.训练内容与方法

(1)操作能力

大赛比赛项目较多,可以将比赛项目切割,根据各项护理技能操作难易情况进行安排,先易后难,增强学生的信心。笔者操作认为大致可分为熟悉期、熟练期、精化期、强化期、稳定期。学生在不同的练习期应不同的训练方法。熟悉期,为学生熟悉操作,能够完成操作的阶段,这一时期需要教师首先引领学生熟悉操作流程与操作标准,然后给予规范示教,在视觉效果上让学生开始就接受标准的操作;熟练期为学生熟练完成操作的阶段,这一时期是需要通过不断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操作,节省操作时间;强化期是学生惯性操作时期,这一时期需加强训练强度,强化操作流程、手法到位,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达到操作为一习惯;精化期是训练学生的操作干净利索、美观规范,可以使用录像微格教学法、角色扮演训练来进行;稳定期,需为学生设定场景、障碍,在心理上、技能上稳定操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设定总指导教师,确定操作总的方向,安排老师负责用物及信息管理,确保训练按部就班完成。

(2)沟通能力

学生完全模仿指导老师的操作语言,操作中语言就会表达机械,不重视操作对象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病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护士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更要有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指导教师在教授学生实际操作的同时,应教会她们如何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例如,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操作与学生一起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境,以病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护士与病人的角色扮演,通过角色体会从中体会病人的感受,在操作语言蓝本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心理素质

虽然学生训练有素,动作熟练,但在最终比赛场上还会受到场地、用物、人物等不同的情况影响心态,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成功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指导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处变不惊。可以经常更换场地、用物及请校领导、非专业教师、学生观摩操作,从他们的角度提出优缺点。逐步淘汰选手,既要让选手有紧迫感与竞争机制,又要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使她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操作自如。

(4)操作美感

在强调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同时,指导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操作的形体美及语言美。这样既能美化护士的整体形象,又能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因此,护生的言行举止都需要在训练步骤中强化,可以通过录像回放让她们自己体会,然后强化训练。

3.阶段训练与考试相结合

护生特别想通过加强护理技能训练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因此,应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对她们的操作进行正确的点评,指出她们的进步与不足,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考试不能盲目增加次数,应给她们一个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她们就不会觉得她们举步不前。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注意阶段训练与考试相结合。

总之,护士技能大赛不是单纯的操作,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要为服务内容,不仅要解除病人躯体上的病痛,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训练学生时就不仅仅只是技能上的指导。可见,大赛成果不是一个人的成绩,要想学生得到全方面提高,要想大赛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有领导在各个方面的支持,如人、财、物、信息等,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以上所谈都是笔者在学校实际辅导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当然,全国中职学生护理技能水平一年比一年高,但凭这些经验是不够的,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探索,争取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美萍.参加护理技能比赛心得[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3-94.

[2]曾科.班主任在护生素质培养中的导向作用[J].华夏医学,2002,15(5):681-682.

[3]王鸿江.现代教育学(修订本)[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7.

[4]朱玉霞,张洪燕.护理技能操作中美感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3,20(5):115-116.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军队;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

Professional Skill of Professional Military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QI Hong-jun, ZHANG Yuan, HAN Hong-liang, ZHAO Xin-lei, WANG Hui-ping

(PLA Bethun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81, China)

Key words: military; health; occup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全军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时间不长,为了在起步晚的情况下达到起点高的目标,借助信息技术保证此项工作的质量、优化管理、提高效率,不仅是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内在要求,也符合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并设计开发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是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保障。

1 设计目标

以先进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研究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特定要求和业务规律,从培训、考试、考务、查询分析、数据交换与信息发布、质量控制与证书管理等环节入手,实现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达到提高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目的。

系统设计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能够满足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特定要求,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2) 能够提供规范、科学、快捷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 能够基于统一、可行的军队卫生专业职鉴业务流程,有效控制鉴定质量。

2 设计思路及原则

通过对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如何基于信息系统有效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全环节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实现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中心、鉴定站三级管理,达到信息的高效传送,是此项工作信息化的重点所在。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对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业务流程进行详尽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充分论证与系统设计,力争将系统的使用与作用范围延伸到军队卫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灵活、方便的操作界面,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率,从而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人员、考务人员、鉴定人员、鉴定考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系统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系统设计的原则为:

1) 坚持体现特色、有所创新、注重实用、便于管理、统一标准、科学规范、稳定可靠、安全保密的原则。紧密结合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际,充分体现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特色,实现对培训、题库、考试、考务、信息发布、鉴定档案、质量管理等主要业务的管理。

2) 系统设计要突破系统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军训网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系统。因此,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系统体系结构,从而实现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强化系统数据共享与利用率。

3) 实现基于分布式结构、以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业务流程为中心,借助鉴定指导中心、鉴定中心、鉴定站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目标明确、功能完备、数据资源共享、信息采集和反馈及时,办公自动化、信息实时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的网络化信息平台。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业务流程设计

以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有关管理规定为依据,以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内在要求及具体需求为基础,通过进行深入、详细分析后发现,表面上繁琐、杂乱无序,实质上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性。

贯穿于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过程的是鉴定实施的流程与鉴定过程的控制,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各项工作层次分明形成了本管理工作的有机整体,而核心对象是被鉴定者这个实体,所有工作均围绕此实体来展开。系统设计抓住这一个主线和这个实体,理清与主线和实体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通过对基于主线和实体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层次化和模块化分析,建立起了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3.2 功能要素设计

系统实现的功能要素如下:

① 建立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标准建设与应用、信息反馈平台。建设以军队卫生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评价为主线、贯穿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标准建设、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全军卫生专业职鉴题库与考核系统的开发使用、鉴定过程、鉴定结果、职鉴全程质量控制等全流程的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标准完整体系。

② 建立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题库系统。基于军队卫生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组织相关职业工种专家开发题库,并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修正、完善,成为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权威、可用、可靠的考核支撑与应用平台。

③ 建立军队卫生专业职业鉴定网络考核平台。基于题库系统,实现不同职业工种等级考试的自动命题、远程在线考试统一实施、计算机标准判卷评分、成绩实时登记的网络化考试平台。

④ 建立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与质量督导监控平台。实现鉴定计划制订与发布、考生网上报名与信息审核、各鉴定机构考试管理与组织、考试过程监控、成绩管理、成绩查询、证书管理、信息汇总与统计分析等。

⑤ 建立鉴定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业务能力在线培训系统。

⑥ 实现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统计分析系统。在对鉴定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报表业务、提供对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微观分析与宏观决策的技术支持。

基于对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业务流程的科学分析,按照软件工程学原理,将系统功能分为8大主要模块:日常办公管理、理论与技能题库管理、远程培训管理、网络考试管理、考务管理、质量督导监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发布管理等,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组成了一个有机、集成系统。

系统基本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

3.3 系统结构

系统按照基于Web的三层B/S结构进行开发,核心为“数据库报务层”,面向用户的是浏览器形式的“客户层”,在用户界面与系统数据库之间由“业务逻辑层”实现沟通。

基于Web的B/S结构容易配置、对信息进行集中管理,服务器负责向用户提供信息和要求的数据,客户工作站使用Windows提供的IE浏览器来显示来自服务器的信息,服务器控制信息的内容和布局;由于是集中管理和维护,使信息的控制和管理非常可靠,同时,系统的维护只需集中在Web服务器,而对客户工作站无需进行维护,这就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是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一个最佳选择。

本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该结构的优势,实现对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的在线采集、查询、处理、统计、事务管理和远程交互。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系统设计基于数据标准、接口规范、通信协议等,以此组成了系统的主结构、形成了系统的核心。

4 系统安全设计

信息技术为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但数据的安全可靠是一个现实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一情况,对各种信息的操作等级进行严格界定,对数据库的数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采取安全验证的加密措施,并设立严格的分层次用户权限,具体包括:

1) 用户分类,即不同类型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对允许登录的用户,每人均分配一个帐号,登录后由系统自动确认用户的身份及此用户对数据操作管理权限。

2) 使用参数化存储过程。将对数据库的操作尽可能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而不是动态构造SQL语句,从而使本Web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操作仅限于通过存储过程发送的几个特定的严格类型参数,每当使用.Net Framework调用存储过程时,系统都会对发送到此存储过程的参数进行检查,以确保它们是存储过程可接受的类型。

3) 信息加密存储。对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以妥善保护数据。采用了以下方法保护加密连接字符串等秘密信息:将加密连接字符串存储在注册表中,并使用访问控制列表确保只有系统管理员和才能访问注册表项,通过使用.Net Framework的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类中的TripleDES类提供的功能实现对信息的加密。

4) 输入有效性验证。对系统所有用户输入的字符范围进行限制,以防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恶意脚本的字符被过滤并禁止,通过ASP.NET的System.Text.RegularExpressions.Regex类提供的功能,达到对数据进行验证的目标。

5 结束语

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将日常管理工作与鉴定业务流程的过程控制紧密结合起来,这一基于数据库技术、Web等技术开发的管理信息平台,能有效解决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过程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增强了管理的可预见性、管理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性。经过实践检验,其作用和效果非常明显,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的管理效率,同时为提升军队卫生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明日科技,张跃廷,王小科,等..ASP.NET程序开发范例宝典(明日科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李贺,刘彬彬.SQL Server 2000应用与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检查式测试;度量式测试;软件性能;软件可靠性;测试效率

1简介

随着全球信息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的软件产业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矫健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而信息化为全球经济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市场,各软件公司越来越重视软件产品的最终交付质量以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

而今,虽然世界经济与信息已经全球化,但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测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的测试活动中,软件测试一般由专门的测试小组进行软件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等。所有这些相关测试都将根据预先设定的测试流程及测试用例按步进行,不仅如此,测试用例一般都将给出预期测试结果,作为最终测试通过与否的判定标准。因此,软件测试曾被形容为“基于大量测试用例的程序行为的动态验证”。

2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

目前,在特定的软件项目中,测试人员将根据不同的系统特征及测试目标,选择不同的系统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兼容性测试等。对于上述的多种测试方法,本文将其总体的划分为两类测试情况:检查式测试和度量式测试。

2.1检查式测试

通常一个测试用例包含如下几个基本要素:需求追踪、测试目的、测试准备、测试数据等。在这种类型的测试中,测试用例一般直奔一个明确狭隘的目的——验证系统的某一项功能是否正确实现。因为这种测试用例对正确的结果有设定或者有一定的预知,因此测试是明确的,而且可控性也很高。测试结果的输出表现为通过或者不通过。在此把此类的测试称为检查式测试,它属于一种先验性的测试,通常所做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等都属于此类测试。

2.2度量式测试

度量式测试没有太多的先验性,结果一般基于某种量化的数字而产生。一般是为了针对软件某一特定功能周边的多项指标进行的量化度量。这种形式的测试往往出现在系统级测试和应用阶段的数据收集。度量式测试往往不会直接给出通过或者不通过的结果,而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然而这类“模糊”的量化数据比检查式测试更具有稳定性,对把握软件的总体质量或某一特定功能的具体细节更具有价值。这类测试多发生在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测试中。

2.3优缺点比较

在我们日常的测试活动中,检查式测试通常是测试活动的主要构成,其优点显而易见:直接、高效、易管理;缺点则是:随机性强、单薄、易陷入惯性思维等。而度量式测试是以定量的数据作为基础,经过分析,测评式的检验软件质量。其优点是:稳定、可靠、测试方式丰富灵活等;缺点是:耗费资源、测试设计复杂、对软件质量提高具有间接性等。参见表1:

表1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优缺点比较

测试类别 优点 缺点

检查式测试 直接、高效、易管理 随机性强、单薄、易陷入惯性思维

度量式测试 稳定、可靠、测试方式丰富灵活 耗费资源、测试设计复杂、对软件质量提高具有间接性

3重视度量式测试

在长期的测试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检查式测试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系统缺陷,但是在软件某一部分或者其整体已相对稳定和完备的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度量式测试以发现系统更多的潜藏隐患,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虽然“尽可能多的测试”一直为业内所认同,然而同其他的软件相关活动一样,进度和成本控制往往是软件测试中最直观的压力。检查式的测试作为测试的主体方式,往往会受到测试人员的青睐,其测试力度也不言而喻;度量式测试则只是在最后阶段被简单的运行几次,甚至只是用来验证一下之前的检查式测试结果而已,但用户长期的实际使用会让很多潜藏的问题冒出来,也会使一些小问题变成严重问题。因此越是重视软件质量,越是应该花足够的时间做一些度量性测试。在测试时,当碰到进度急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早地进行度量式测试,重视度量式测试的重要性。

4度量式测试的主要应用场景

下面列举两种情况,概述度量式测试有别于检查式测试的几个主要应用:

4.1 度量式测试可以发现潜藏隐患,而检查一般只能找出显现的问题

检查式测试有着明确的标准,正常或出错显而易见,而且一项功能在一个版本一般只测一次。度量式测试不会简单的一次性做出正常或则出错的结论,而是客观的持续记录软件相关部分的状况,比如内存使用情况、数据库的操作、网络流量、关键操作的时序等。比如软件的“死机”问题是一个必然存在的事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严重影响软件使用的问题,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有一种数据专门采集的是各种死机的情况;包括死锁、非正常操作、软件外部影响、底层操作系统出错等,根据死机原因分析提取需要关注的关键数据,确定隐患的所在,作出系统改进的办法。这一类的可靠性或者失效性分析在其他工业测试中运用较多,而软件中较少。

4.2 度量式测试能够获取软件的使用细节,用以改进设计模型并专注于测试的重点

有一类度量式测试并不是针对于找出一般性的问题,而是专门用于了解软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用于对系统下一版本的改进。这种度量式测试多出现在β测试阶段,在找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的应用重新调整开发设计。比如互联网的上的应用软件,多数都是互动操作,通过度量式测试用户登陆后对软件的操作方式、习惯、各模块实际运行频度差异等,可以对系统之前的设计模型加以改进,甚至发现新的需求。

此外,由于度量式测试的前期,数据的采集一般不需要太多主观灵活的判断和分析,因此更利于自动化的介入,这样可以充分的调集正常工作时间和人力外的其他资源(如设备,网络等),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所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及早的在项目过程中引入合适的度量式测试,可以使得项目的测试效率更高。

5度量式测试在医疗曝光系统中的应用

在日常的测试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度量式的测试类型,特别是性能测试中;同时在自动化测试中也会接触到此类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实例。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在医疗曝光系统可靠性测试中应用度量式测试为了解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发现系统隐藏缺陷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医疗曝光系统是病人在进行医疗曝光时,医院放射科所使用的数字拍片系统,其可靠性测试需要对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和关键的流程进行可靠性评估,发现并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出现的隐患。下面是它一次完整操作的基本步骤:

5.1完成准备工作

从病人信息系统中提取指定病人记录:

在本地目录中找到该病人;

在曝光系统上进行曝光;

当预览图像出现时,在图像查看窗口接受并打开图像;

返回主菜單。

我们希望系统对这一组核心操作的可靠性达到连续3000次正常处理,这里包括系统能完成3000次以上连续的处理,保证每一次的结果正常,每一次的各分步结果正常,同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处理性能。这样我们要对每一次的结果和过程进行记录,它既有利于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也能在出错的时候提供更具体的重现环境。

5.2记录系统每一次运行的基本数据

包括每一次运行的具体时间及其各部分运行所用时间:

运行时刻;

病人编号;

本地查找病人记录所用时间;

从曝光到图像预览所用时间;

从曝光到完成所用时间;

整个流程所用时间。

以下是系统运行时产生的一组基本纪录(单位:秒):

8/11/2009 4:37:26 PM 53 3.953 12.031 22.375 52.047

8/11/2009 4:38:18 PM 54 4.106 12.032 25.844 52.031

8/11/2009 4:39:10 PM 55 4.001 11.985 22.328 52.032

8/11/2009 4:40:02 PM 56 3.985 12.125 22.407 52.031

……

8/12/2009 8:08:24 AM 997 0.937 13.891 21.828 62.766

8/12/2009 8:09:27 AM 998 0.906 13.891 21.688 62.718

8/12/2009 8:10:38 AM 999 1.266 13.891 29.469 70.735

8/12/2009 8:11:41 AM 1000 1.109 13.828 21.891 62.625

从记录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当前的运行次数,了解一次完整的基本操作的所用的时间。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运行一次完整流程的时间会增大,这表明其中可能出现了内存泄漏等问题。

5.3对系统部分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图1显示了CC Application Coordinator 进程的内存泄漏情况,当然内存泄漏具体起因需要更多的分析。

5.4得出测试结论

下面是在这次可靠性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5.4.1ID000542350 在系统曝光状态为已准备就绪时,有时曝光可能不发生这是平时测试中一般不会遇到的问题,在大量的循环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了解曝光失效的存在以及它的频度,从而给开发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最终消除,最后的验证也是通过多次的可靠性测试验证(3000多次未发现)。

5.4.2ID000542351 在系统曝光2000次后,系统性能下降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可靠性测试中碰到的问题,性能下降的问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趋势,通过对每次循环的时间记录,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出现性能下降的负荷和它的缓急等。

从上述的应用可以了解到,度量式测试在测试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发现系统隐藏缺陷上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在系统的性能测试及自动化测试中,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系统性能瓶颈,进而构建提高系统性能的解决方案。

6结论与展望

总的来说,检查式测试和度量式测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差异性的测试偏向点,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针对项目中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可以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将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相结合,协同发现系统潜在的各类缺陷及隐患,必将大大提高软件测试的高效性。

在实际的度量式测试过程中,有效的数据采集对测试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都能提供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用采集的各种现场数据来代替测试人员的人工记录和判断,对于提高自动化测试的有效性也必不可少。在测试活动中如何设计合理高效的收集数据种类和方式,如何将检查式测试与度量式测试恰当结合起来,以提高测试效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Khaled M.Mustafa,Rafa E.Al-Qutaish and Mohammad I. Muhairat.Classification of Software Testing Tools Based on the Software Testing Methods[C].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Dubai,UAE:ICCEE.2009.

[2] Michael R. Lyu. Handbook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M].NJ.USA:McGraw-Hill.Inc,Hightstown.1995.

[3] Victor R.Basia and Richard W.Selby.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ftware Testing Strateg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Piscataway,NJ,USA:IEEE Press,1987,13(12).

[4] Mamun,A. AL.,Wang,L. F. and Tan, K. C. elt.An automated methodology for the tracking of electrical performance for memory test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06,55(3).

作者简介:刘琴(1976-),女,上海人,中国计算機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ISTQB大中华地区首席代表、CSTQB专家、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度量等;王玉立(1984-),女,上海人,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工学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科学。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茶艺表演;溯源;分类;构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茶的饮用方式历经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已深深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饮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解渴需求,许多品茗者更注重茶叶泡饮过程中所呈现的茶文化。正因为如此,当今茶艺表演倍受人们关注,而当代文化茶人亦乐将各自不同的思维与审美观,依托于林林总总的茶艺表演,促使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茶艺表演进入繁荣时期,人们都期待通过实践来诠释茶艺表演与泡茶之间文化内涵的不等同。本文从茶艺表演的概念、溯源、分类以及构成等方面着手,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纳与阐述。

一、茶艺表演的概念及其溯源

茶艺表演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将茶的泡饮技艺与文学、礼仪、音乐、服装、茶席、书法、绘画、场景以及表演者的身形手法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而,离开了茶艺,茶艺表演形式便不复存在。在当代,茶艺表演形式更迎合人们赏茶品茗过程的审美需求,它已由我国古代的瀹茶雏形逐渐发展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表演古已有之,据有文字记载起,距今亦近两千年历程,即萌芽于晋、形成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明清、兴盛于今。

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为最早的茶诗之一,该诗以茶为艺术欣赏对象,其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诗句,赞咏茶之香气芬芳四溢,胜过宫中“六饮”(1),誉满九州。杜育在《荈赋》中将取水、择器、冲瀹、观赏汤色等茶艺要素都作了清晰的描述,其中“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更是以重笔描写了茶汤的泡沫。

茶艺表演形成于唐代。唐代陆羽根据先人饮茶经验,撰写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茶经》对茶艺活动,包括煮茶法的程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阐述,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更是对茶艺表演过程作了详细表述,说当时有个叫常伯熊的,根据陆羽的《茶经》创编了茶艺表演,于是“茶道”开始盛行;御史大夫李季卿视察江南时,特请常伯熊前来表演茶艺;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戴乌纱帽,在使用茶具表演过程中,还对各个表演程式作解说,令众人刮目相看[1]。可见,具有一定表演程式和解说、着表演服、带有艺术观赏性的茶艺表演形式在唐代业已形成。

宋代时期,茶的冲泡方式以点茶法取代煮茶法,时兴斗茶,饮茶之风更为普及,而茶筅的出现,使点茶、分茶更趋精致化,被时人称为“茶百戏”。宋代的点茶法是将碾罗后的茶末置入茶盏,匀水后用沸水冲点,并以茶筅击拂产生“汤华”,整个饮茶过程充满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宋代将“色、香、味”列为品茶之三大标准,故有茶艺成熟于宋代之说。

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的“废团茶兴散茶”新政出台,团茶、饼茶被散茶取代,散茶的品种也因而迅速增多。同时,以沸水冲泡茶叶的瀹饮法的定型,使茶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2]散茶的兴起,逐渐与社会生活、民俗风尚以及人生礼仪等相结合,促使明代“文士茶”的发展更具特色,对品茗“至精至美”之境的追求达到新高度。张源在其《茶录·茶道》中记载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2)

清雍正年间,随着乌龙茶在福建创制成功,我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以及黑茶等基本形成。由于社会时尚风气的减弱,茶艺表演活动逐渐简化,时人开始趋向品茶活动,更注重品茗时的闲适意境,讲究对精茶、好水、雅具品鉴赏玩。社会的需求促使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茶具得以迅速发展,且形制越加小巧美观,丰富多彩,进而演化出风格独特、影响极大、使用“茶室四宝”(3)的闽粵工夫茶艺。施鸿保在其所撰《闽杂记》中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元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3]

茶艺表演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除了零星可见一些与茶艺相近的词或表述外,并无“茶艺”一词。中国古人将“茶道”一词与“茶艺”等同,承认“茶之为艺”。“茶艺”提法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大陆出现(4),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后期,茶文化热潮先后在海峡两岸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台湾茶人推出使用“茶艺”一词,这时的“茶艺”,仍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或代名词。采用“茶艺”,一是避免与日本茶道的提法相混淆;二是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不容易被民众很快接受。20世纪80年代初,“茶艺”的提法被引入大陆,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当代的茶艺表演形式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人们在茶艺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开始对动作、服饰、礼仪、茶具、环境和音乐等提出更多要求。这时的茶艺表演多以反映饮茶习俗为主,如“客来敬茶”、“白族三道茶”、“潮州工夫茶”等。1992年仿古茶艺形式“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在“首届国际西湖茶会”上出现,随后,各宗教式、民俗式、仿古式、创意式,甚至是新古典舞蹈等茶艺表演形式亦相继涌出,百花纷呈。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以更新的形式与内容符合时代的新需求[3]。

二、茶艺表演的分类

由于茶的种类繁多,且各地的风俗与习惯不一,冲泡与饮法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因而茶艺表演的分类方式也很多,本文从茶艺表演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仿古、民族民俗、宗教、外国和创意等五种类型。

1. 仿古茶艺

仿古茶艺是以历史相关人物、现象、事件等资料为素材,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古茶艺又可分为宫廷茶艺和文士茶艺等。

⑴ 宫廷茶艺

宫廷茶艺是我国古代帝王为敬神祭祖或宴赐群臣进行的茶艺,以帝王权臣为主,宣扬“雍容华贵”,君临天下之观念。具有场面气势庄严宏大、使用器具高贵奢华、礼仪程式严谨繁复等特点。

⑵ 文士茶艺

文士茶艺是以文人雅士为主,追求“精俭清和”的精神,茶席多以书、花、香、石、文具等为摆设,注重茶之“品”。特点是文化内涵厚重,讲究品茗时的幽雅意境、精巧茶具和怡悦气氛,以体现琴诗书画之雅趣,修身养性之真趣[4]。

2. 民族民俗茶艺

民族民俗茶艺是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地方饮茶风俗习惯,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以反映民族和民俗茶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对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与需求,但在这广袤的大地上,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与长期的饮茶实践,各民族之间、本民族之间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风格与韵味的饮茶习俗。如少数民族的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茶、回族罐罐茶、蒙古咸奶茶、藏族酥油茶以及汉族的婺源新娘茶、闽粵赣湘客家擂茶、浙江湖州青豆茶等。这些民族民俗茶艺的表现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些民俗茶艺还体现出极高的技艺性,如四川茶馆的掺茶等。

3. 宗教茶艺

我国佛教、道教与茶结有深厚缘分,宗教茶艺主要是反映佛教与道教的茶事活动。道家以茶求静,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佛家以茶助禅,由茶入佛,从参悟茶理上升至参悟禅理,并形成“静省序净”的禅宗文化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宗教茶艺形式。宗教茶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体现出“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的宗旨。目前常见的有禅茶茶艺、太极茶艺、观音茶艺和三清茶艺等。

4. 外国茶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公元4-5世纪间传入高丽;9世纪初传至日本;15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销往西方;17世纪开始直接销往英国;印度于18世纪后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锡兰于19世纪中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茶叶与中国的丝绸、磁器一起,成为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据统计,当今世界有160多个国家约30亿人口喜好饮茶,并形成这些国家颇有特点的品茗习俗,如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摩洛哥三道茶、美国冰茶、马来西亚拉茶、印度调味茶等。目前常见作为交流的外国茶艺表演形式有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英国下午茶等。

5. 创意茶艺

创意茶艺是指有创造性想法和构思的茶艺。茶艺表演是一门创作艺术,编创者将某一茶艺形式通过选用某种题材进行综合性艺术的创意设计,使之形成具有主题内容的表演艺术。创意茶艺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在考虑茶艺表演的舞台艺术与大众审美关系时,首先必须尊重茶性,把握科学的冲泡手法,其次才是创意思维的拓展。创意茶艺的独特性目前虽然还存在争议,但是,当代茶艺表演形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推进,已然造就出赋予它滋生与成长的土壤以及期待它能孕育出更多富有艺术内涵的受众。既然茶艺表演已形成一门艺术,就应根据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允许其通过创意的手法与时俱进。

三、茶艺表演的构成

茶艺表演构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主题、茶艺展示、综合艺术表现。

1. 主题

当代茶艺表演要求有一个主题内容。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在明确选用题材后,须点明主题。主题要与茶艺紧密相扣,有利于茶艺展示;主题要新颖,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作品名称要切题。要围绕主题进行整体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材料取舍以及表演编排,茶席、服装、道具、音乐、场景等的运用都必须融为一体,使之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如创意茶艺《茗香绕厝里》,其编创灵感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描绘美丽山村风光和平静田园生活的诗,让人感受到农家小院恬静的自然之美,也激发起我们追寻淳朴的田园生活,编创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充满乡土气息的乡俗茶艺的灵感。《茗香绕厝里》采用大红袍壶泡法,通过融合乡村生活场景、农家茶席布置,乡村姑娘朴实无华的茶艺表演,平静而自然,显现农家风味,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而大红袍茶香气醇厚,韵味深长,冲泡上一壶这等好茶,香气顿时萦绕整个农家小屋,正应对主题《茗香绕厝里》。

当前有些茶艺表演节目的编创主题不明确,生拼硬凑,牵强附会。如在茶艺表演前强行加入一段舞蹈,有时舞蹈甚至占用了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时间,不知该节目是舞蹈表演还是茶艺表演;也有的让舞者在茶艺表演的同时,围着茶艺表演者转着跳,使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在茶艺表演中加入拳刀棍术以及夸张、庸俗的动作等,整个节目不伦不类,闹多于静,缺乏茶艺表演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在选择历史题材编排仿古茶艺或者在编创民俗茶艺时,要尊重史实,要对历史知识以及民俗民风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吻合历代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精髓。

2. 茶艺展示

茶艺是茶艺表演构成之基础。在主题明确后,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冲泡用的茶叶、冲泡的手法与程式等。茶叶的选择有三类,一是六大基本茶类;二是再加工茶类;三是调配茶类。冲泡表现手法有多种,如当代通用冲泡手法有杯泡法、盖瓯泡法和壶泡法三类,历史沿革手法有煮、煎、点、泡四类以及民族民俗的一些特殊手法等。

茶艺展示过程中,茶的冲泡程式必须要顺应自然茶性,要让茶的色香味充分呈现出来。冲泡手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民俗中亦为不同,编创时不可混淆。当然,也要避免自然照搬。如宗教禅茶茶艺,坐禅过程在日常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在编排时,必须缩短时间,不能让观众等待太久。但茶叶从冲泡到品饮毕竟需要时间,有时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采用玻璃杯多杯冲泡时,可以科学地叉开冲泡时间,使观众在等待中可以欣赏茶叶在杯中缓缓地舒展它的叶芽,翩跹起舞,以丰富观赏者的感官享受。

3. 综合艺术表现

⑴茶席、场景

茶席是指茶艺表演活动中所需用的冲泡器具、操作台等以及为操作台、表演场所空间特定设计的装饰物、道具等,以营造某个意境或艺术氛围。对茶席的要求古已有之,如宋代出现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就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需求。当代茶艺表演为提升艺术渲染效果,还注重对整个表演场景进行设计,如灯光、布景、LED屏幕的运用等。场景可以在室内,也可以选择室外的自然实景。如创意茶艺《竹映七星》,虽然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场景设置是在山野间,因而没有摆设茶桌,而是采用表演者席地而坐的方式。席面以一领陈旧的草席打底,中部以侧柄紫砂壶为轴心将七只品茗杯呈北斗七星阵形排列,左侧置放水盂与茶叶罐,右侧置放茶盅与烧水炉组。同时,还在草席左侧边缘摆放一叠线装古书和一支洞箫,在草席右后侧岩石上斜着置放古琴,这些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和点缀的作用,整组茶席营造出文人与侠客在竹林中吟诗品茗、琴箫和乐的意境,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闲适自由。场景由不同的竹子分别组合,形成山野竹林;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缝隙,直映场地,迎合主题《竹映七星》。

⑵礼仪、身形手法

礼仪与身形手法是茶艺表演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表演,就是指以肢体动作、声音、表情把情节或技艺等通过某种形式予以表现出来。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性礼节,在茶艺表演中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进出场和敬奉茶等方面的表情与形体动作。在茶艺表演中,表情要亲切自然,体现出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进出场时,女性要收腹挺胸,双臂自然摆动,或双手虎口交握,置于上腹,步伐轻盈;男性要步伐稳重,摆臂自然,充满自信。在表演冲泡过程中,男性动作要简单有序,不显造作,平稳深沉;女性动作要圆润柔和,轻盈流畅,优美娴熟,有曲线的起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茶艺表演还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编创具有艺术表演效果的动作与姿势,使节目更加新颖,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⑶服装

服装是塑造茶艺表演者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以选用旗袍作为表演服饰。旗袍是当代中国的女性礼服,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文化进行糅合,并不断改进而来。如今,旗袍已经具有代表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茶艺表演者着旗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东方女性清新自然、优雅含蓄、端庄典雅的魅力。主题茶艺表演服装的选用,一要符合历史时代、民族民俗风格的特定要求;二要符合表演者塑造角色的形象要求;三要不影响表演者动作的展示,如袖口不宜过大,要以不影响冲泡为原则;四整体的风格要统一,要满足观众审美要求。如《茗香绕厝里》的表演者是描写乡村姑娘形象,服装选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服饰,黑底,衣襟和袖口边采用玫瑰红宽边,另衬几道花边点缀,简单却包含有民族元素,加上盘起的发髻和民族风红须耳饰,既体现主题又提升舞台魅力。

⑷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

文学,一是节目编创,从生活史实、传说故事、茶诗茶联等选用题材进行编撰,如创意茶艺《琴箫诗韵》就是采用茶诗与茶联吟诵,古琴与洞箫和鸣并使之与茶艺进行有机的结合编创;二是为节目主题命名;三是撰写解说词,通过文字解说对节目进行补充。

音乐在茶艺表演中起着烘托气氛、完整结构、协调动作、深化主题的作用。茶艺表演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律动相吻合,因而选用的音乐必须能使旋律节奏融入到表演动作之中,达到声形并融,这样,表演才能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一支优美动人的轻音乐曲,可以赋予观众们以视觉外的美的艺术享受。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选用清新、流畅的江南丝竹类民乐;有主题的茶艺表演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各类题材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如仿古茶艺可选用所表现朝代的古曲音乐,宗教茶艺可选用梵音神曲,民俗茶艺可选用当地民族民间风格的音乐,创意茶艺则需结合主题表现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音乐。如《茗香绕厝里》选用一首极具乡村风格的音乐,音乐前奏以鸟鸣声与陶笛声相互呼应,加之空灵效果的和声背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一种置身于农村大自然风光并极富乡土气息的意境之中;又如创意茶艺《情沁岩韵》是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探春为挽救贾府每况愈下的衰败运势,毅然决定孤身远嫁和番,在江边码头绯装沏茶,告别父老娘亲之情景为题材,因而选用了洞箫与钢琴相结合的音乐,烘托着探春离别时伤感却又刚烈的气氛,并预示着探春即将融入外番,面对未知人生。

书法、绘画可以作为背景的点缀装饰。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同时运用到节目中,使整个节目更加饱满,充满艺术生机。如创意茶艺《满园茶韵竞芬芳》将古筝、书法、国画等与茶艺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茶艺表演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融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当代茶艺表演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赏茶、饮茶,而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茶艺表演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茶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中华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从鲜叶咀嚼生吃到煮食、饮用,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茶的饮用方式历经了煮、煎、点、泡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已深深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近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饮茶已不再是单纯的满足生理解渴需求,许多品茗者更注重茶叶泡饮过程中所呈现的茶文化。正因为如此,当今茶艺表演倍受人们关注,而当代文化茶人亦乐将各自不同的思维与审美观,依托于林林总总的茶艺表演,促使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茶艺表演进入繁荣时期,人们都期待通过实践来诠释茶艺表演与泡茶之间文化内涵的不等同。本文从茶艺表演的概念、溯源、分类以及构成等方面着手,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纳与阐述。

一、茶艺表演的概念及其溯源

茶艺表演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它将茶的泡饮技艺与文学、礼仪、音乐、服装、茶席、书法、绘画、场景以及表演者的身形手法等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而,离开了茶艺,茶艺表演形式便不复存在。在当代,茶艺表演形式更迎合人们赏茶品茗过程的审美需求,它已由我国古代的瀹茶雏形逐渐发展为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表演古已有之,据有文字记载起,距今亦近两千年历程,即萌芽于晋、形成于唐、成熟于宋、发展于明清、兴盛于今。

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为最早的茶诗之一,该诗以茶为艺术欣赏对象,其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诗句,赞咏茶之香气芬芳四溢,胜过宫中“六饮”(1),誉满九州。杜育在《荈赋》中将取水、择器、冲瀹、观赏汤色等茶艺要素都作了清晰的描述,其中“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更是以重笔描写了茶汤的泡沫。

茶艺表演形成于唐代。唐代陆羽根据先人饮茶经验,撰写了世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茶经》对茶艺活动,包括煮茶法的程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阐述,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因此被尊为“茶圣”。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更是对茶艺表演过程作了详细表述,说当时有个叫常伯熊的,根据陆羽的《茶经》创编了茶艺表演,于是“茶道”开始盛行;御史大夫李季卿视察江南时,特请常伯熊前来表演茶艺;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戴乌纱帽,在使用茶具表演过程中,还对各个表演程式作解说,令众人刮目相看[1]。可见,具有一定表演程式和解说、着表演服、带有艺术观赏性的茶艺表演形式在唐代业已形成。

宋代时期,茶的冲泡方式以点茶法取代煮茶法,时兴斗茶,饮茶之风更为普及,而茶筅的出现,使点茶、分茶更趋精致化,被时人称为“茶百戏”。宋代的点茶法是将碾罗后的茶末置入茶盏,匀水后用沸水冲点,并以茶筅击拂产生“汤华”,整个饮茶过程充满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宋代将“色、香、味”列为品茶之三大标准,故有茶艺成熟于宋代之说。

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的“废团茶兴散茶”新政出台,团茶、饼茶被散茶取代,散茶的品种也因而迅速增多。同时,以沸水冲泡茶叶的瀹饮法的定型,使茶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2]散茶的兴起,逐渐与社会生活、民俗风尚以及人生礼仪等相结合,促使明代“文士茶”的发展更具特色,对品茗“至精至美”之境的追求达到新高度。张源在其《茶录·茶道》中记载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2)

清雍正年间,随着乌龙茶在福建创制成功,我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以及黑茶等基本形成。由于社会时尚风气的减弱,茶艺表演活动逐渐简化,时人开始趋向品茶活动,更注重品茗时的闲适意境,讲究对精茶、好水、雅具品鉴赏玩。社会的需求促使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茶具得以迅速发展,且形制越加小巧美观,丰富多彩,进而演化出风格独特、影响极大、使用“茶室四宝”(3)的闽粵工夫茶艺。施鸿保在其所撰《闽杂记》中记载:“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元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3]

茶艺表演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除了零星可见一些与茶艺相近的词或表述外,并无“茶艺”一词。中国古人将“茶道”一词与“茶艺”等同,承认“茶之为艺”。“茶艺”提法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大陆出现(4),但与现在的“茶艺”含义有别。20世纪后期,茶文化热潮先后在海峡两岸兴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台湾茶人推出使用“茶艺”一词,这时的“茶艺”,仍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或代名词。采用“茶艺”,一是避免与日本茶道的提法相混淆;二是中国人对于“道”字特别庄重,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不容易被民众很快接受。20世纪80年代初,“茶艺”的提法被引入大陆,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当代的茶艺表演形式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人们在茶艺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开始对动作、服饰、礼仪、茶具、环境和音乐等提出更多要求。这时的茶艺表演多以反映饮茶习俗为主,如“客来敬茶”、“白族三道茶”、“潮州工夫茶”等。1992年仿古茶艺形式“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在“首届国际西湖茶会”上出现,随后,各宗教式、民俗式、仿古式、创意式,甚至是新古典舞蹈等茶艺表演形式亦相继涌出,百花纷呈。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以更新的形式与内容符合时代的新需求[3]。

二、茶艺表演的分类

由于茶的种类繁多,且各地的风俗与习惯不一,冲泡与饮法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因而茶艺表演的分类方式也很多,本文从茶艺表演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仿古、民族民俗、宗教、外国和创意等五种类型。

1. 仿古茶艺

仿古茶艺是以历史相关人物、现象、事件等资料为素材,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古茶艺又可分为宫廷茶艺和文士茶艺等。

⑴ 宫廷茶艺

宫廷茶艺是我国古代帝王为敬神祭祖或宴赐群臣进行的茶艺,以帝王权臣为主,宣扬“雍容华贵”,君临天下之观念。具有场面气势庄严宏大、使用器具高贵奢华、礼仪程式严谨繁复等特点。

⑵ 文士茶艺

文士茶艺是以文人雅士为主,追求“精俭清和”的精神,茶席多以书、花、香、石、文具等为摆设,注重茶之“品”。特点是文化内涵厚重,讲究品茗时的幽雅意境、精巧茶具和怡悦气氛,以体现琴诗书画之雅趣,修身养性之真趣[4]。

2. 民族民俗茶艺

民族民俗茶艺是根据我国民间传统的地方饮茶风俗习惯,经艺术加工与提炼而成,以反映民族和民俗茶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对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与需求,但在这广袤的大地上,经过悠久历史的演变与长期的饮茶实践,各民族之间、本民族之间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具有独特风格与韵味的饮茶习俗。如少数民族的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茶、回族罐罐茶、蒙古咸奶茶、藏族酥油茶以及汉族的婺源新娘茶、闽粵赣湘客家擂茶、浙江湖州青豆茶等。这些民族民俗茶艺的表现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些民俗茶艺还体现出极高的技艺性,如四川茶馆的掺茶等。

3. 宗教茶艺

我国佛教、道教与茶结有深厚缘分,宗教茶艺主要是反映佛教与道教的茶事活动。道家以茶求静,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佛家以茶助禅,由茶入佛,从参悟茶理上升至参悟禅理,并形成“静省序净”的禅宗文化思想。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种独特的宗教茶艺形式。宗教茶艺气氛庄严肃穆、礼仪特殊、茶具古朴典雅,体现出“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的宗旨。目前常见的有禅茶茶艺、太极茶艺、观音茶艺和三清茶艺等。

4. 外国茶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公元4-5世纪间传入高丽;9世纪初传至日本;15世纪初,中国茶叶开始销往西方;17世纪开始直接销往英国;印度于18世纪后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锡兰于19世纪中叶引进中国茶种,现为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茶叶与中国的丝绸、磁器一起,成为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据统计,当今世界有160多个国家约30亿人口喜好饮茶,并形成这些国家颇有特点的品茗习俗,如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摩洛哥三道茶、美国冰茶、马来西亚拉茶、印度调味茶等。目前常见作为交流的外国茶艺表演形式有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和英国下午茶等。

5. 创意茶艺

创意茶艺是指有创造性想法和构思的茶艺。茶艺表演是一门创作艺术,编创者将某一茶艺形式通过选用某种题材进行综合性艺术的创意设计,使之形成具有主题内容的表演艺术。创意茶艺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在考虑茶艺表演的舞台艺术与大众审美关系时,首先必须尊重茶性,把握科学的冲泡手法,其次才是创意思维的拓展。创意茶艺的独特性目前虽然还存在争议,但是,当代茶艺表演形式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推进,已然造就出赋予它滋生与成长的土壤以及期待它能孕育出更多富有艺术内涵的受众。既然茶艺表演已形成一门艺术,就应根据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允许其通过创意的手法与时俱进。

三、茶艺表演的构成

茶艺表演构成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主题、茶艺展示、综合艺术表现。

1. 主题

当代茶艺表演要求有一个主题内容。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在明确选用题材后,须点明主题。主题要与茶艺紧密相扣,有利于茶艺展示;主题要新颖,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作品名称要切题。要围绕主题进行整体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材料取舍以及表演编排,茶席、服装、道具、音乐、场景等的运用都必须融为一体,使之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全过程。如创意茶艺《茗香绕厝里》,其编创灵感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描绘美丽山村风光和平静田园生活的诗,让人感受到农家小院恬静的自然之美,也激发起我们追寻淳朴的田园生活,编创富有民间生活情趣、充满乡土气息的乡俗茶艺的灵感。《茗香绕厝里》采用大红袍壶泡法,通过融合乡村生活场景、农家茶席布置,乡村姑娘朴实无华的茶艺表演,平静而自然,显现农家风味,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而大红袍茶香气醇厚,韵味深长,冲泡上一壶这等好茶,香气顿时萦绕整个农家小屋,正应对主题《茗香绕厝里》。

当前有些茶艺表演节目的编创主题不明确,生拼硬凑,牵强附会。如在茶艺表演前强行加入一段舞蹈,有时舞蹈甚至占用了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时间,不知该节目是舞蹈表演还是茶艺表演;也有的让舞者在茶艺表演的同时,围着茶艺表演者转着跳,使人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在茶艺表演中加入拳刀棍术以及夸张、庸俗的动作等,整个节目不伦不类,闹多于静,缺乏茶艺表演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在选择历史题材编排仿古茶艺或者在编创民俗茶艺时,要尊重史实,要对历史知识以及民俗民风进行深入的了解,要吻合历代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精髓。

2. 茶艺展示

茶艺是茶艺表演构成之基础。在主题明确后,必须根据主题的要求确定冲泡用的茶叶、冲泡的手法与程式等。茶叶的选择有三类,一是六大基本茶类;二是再加工茶类;三是调配茶类。冲泡表现手法有多种,如当代通用冲泡手法有杯泡法、盖瓯泡法和壶泡法三类,历史沿革手法有煮、煎、点、泡四类以及民族民俗的一些特殊手法等。

茶艺展示过程中,茶的冲泡程式必须要顺应自然茶性,要让茶的色香味充分呈现出来。冲泡手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与民俗中亦为不同,编创时不可混淆。当然,也要避免自然照搬。如宗教禅茶茶艺,坐禅过程在日常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在编排时,必须缩短时间,不能让观众等待太久。但茶叶从冲泡到品饮毕竟需要时间,有时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采用玻璃杯多杯冲泡时,可以科学地叉开冲泡时间,使观众在等待中可以欣赏茶叶在杯中缓缓地舒展它的叶芽,翩跹起舞,以丰富观赏者的感官享受。

3. 综合艺术表现

⑴茶席、场景

茶席是指茶艺表演活动中所需用的冲泡器具、操作台等以及为操作台、表演场所空间特定设计的装饰物、道具等,以营造某个意境或艺术氛围。对茶席的要求古已有之,如宋代出现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就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需求。当代茶艺表演为提升艺术渲染效果,还注重对整个表演场景进行设计,如灯光、布景、LED屏幕的运用等。场景可以在室内,也可以选择室外的自然实景。如创意茶艺《竹映七星》,虽然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场景设置是在山野间,因而没有摆设茶桌,而是采用表演者席地而坐的方式。席面以一领陈旧的草席打底,中部以侧柄紫砂壶为轴心将七只品茗杯呈北斗七星阵形排列,左侧置放水盂与茶叶罐,右侧置放茶盅与烧水炉组。同时,还在草席左侧边缘摆放一叠线装古书和一支洞箫,在草席右后侧岩石上斜着置放古琴,这些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和点缀的作用,整组茶席营造出文人与侠客在竹林中吟诗品茗、琴箫和乐的意境,让人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闲适自由。场景由不同的竹子分别组合,形成山野竹林;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缝隙,直映场地,迎合主题《竹映七星》。

⑵礼仪、身形手法

礼仪与身形手法是茶艺表演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表演,就是指以肢体动作、声音、表情把情节或技艺等通过某种形式予以表现出来。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性礼节,在茶艺表演中主要体现在表演者的进出场和敬奉茶等方面的表情与形体动作。在茶艺表演中,表情要亲切自然,体现出优雅、端庄、大方的气质;进出场时,女性要收腹挺胸,双臂自然摆动,或双手虎口交握,置于上腹,步伐轻盈;男性要步伐稳重,摆臂自然,充满自信。在表演冲泡过程中,男性动作要简单有序,不显造作,平稳深沉;女性动作要圆润柔和,轻盈流畅,优美娴熟,有曲线的起伏,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茶艺表演还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编创具有艺术表演效果的动作与姿势,使节目更加新颖,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⑶服装

服装是塑造茶艺表演者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以选用旗袍作为表演服饰。旗袍是当代中国的女性礼服,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文化进行糅合,并不断改进而来。如今,旗袍已经具有代表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茶艺表演者着旗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东方女性清新自然、优雅含蓄、端庄典雅的魅力。主题茶艺表演服装的选用,一要符合历史时代、民族民俗风格的特定要求;二要符合表演者塑造角色的形象要求;三要不影响表演者动作的展示,如袖口不宜过大,要以不影响冲泡为原则;四整体的风格要统一,要满足观众审美要求。如《茗香绕厝里》的表演者是描写乡村姑娘形象,服装选用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服饰,黑底,衣襟和袖口边采用玫瑰红宽边,另衬几道花边点缀,简单却包含有民族元素,加上盘起的发髻和民族风红须耳饰,既体现主题又提升舞台魅力。

⑷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

文学,一是节目编创,从生活史实、传说故事、茶诗茶联等选用题材进行编撰,如创意茶艺《琴箫诗韵》就是采用茶诗与茶联吟诵,古琴与洞箫和鸣并使之与茶艺进行有机的结合编创;二是为节目主题命名;三是撰写解说词,通过文字解说对节目进行补充。

音乐在茶艺表演中起着烘托气氛、完整结构、协调动作、深化主题的作用。茶艺表演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律动相吻合,因而选用的音乐必须能使旋律节奏融入到表演动作之中,达到声形并融,这样,表演才能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更好的展现出来。同时,一支优美动人的轻音乐曲,可以赋予观众们以视觉外的美的艺术享受。一般的通用茶艺表演多选用清新、流畅的江南丝竹类民乐;有主题的茶艺表演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各类题材内容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如仿古茶艺可选用所表现朝代的古曲音乐,宗教茶艺可选用梵音神曲,民俗茶艺可选用当地民族民间风格的音乐,创意茶艺则需结合主题表现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音乐。如《茗香绕厝里》选用一首极具乡村风格的音乐,音乐前奏以鸟鸣声与陶笛声相互呼应,加之空灵效果的和声背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一种置身于农村大自然风光并极富乡土气息的意境之中;又如创意茶艺《情沁岩韵》是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探春为挽救贾府每况愈下的衰败运势,毅然决定孤身远嫁和番,在江边码头绯装沏茶,告别父老娘亲之情景为题材,因而选用了洞箫与钢琴相结合的音乐,烘托着探春离别时伤感却又刚烈的气氛,并预示着探春即将融入外番,面对未知人生。

书法、绘画可以作为背景的点缀装饰。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同时运用到节目中,使整个节目更加饱满,充满艺术生机。如创意茶艺《满园茶韵竞芬芳》将古筝、书法、国画等与茶艺表演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茶艺表演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融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当代茶艺表演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赏茶、饮茶,而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以茶的泡饮过程为媒介、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载体。茶艺表演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茶人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中华茶艺发展的必然结果。

注释:

(1)“六饮”亦称“六清”,是周代宫廷中的六种饮料。据《周礼》载,其名为:水、浆、醴、凉、医、酏。

(2)张源所记的“茶道”实指“茶之艺”,即造茶、藏茶、泡茶之艺。

(3)“茶室四宝”,即孟臣罐、若琛瓯、潮汕炉、玉书碾。

(4)安徽乡贤傅洪祯曾于1930年编印过《茶艺文录》,傅先生当时随胡浩川茶叶大师在祁门茶叶改良场从事茶叶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M],赵贞信,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42.

[3]周文棠.茶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各地的茶风、茶俗、茶艺的分类[EB/OL].安溪铁观音茶农网.http://www.3637.cn/c.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科研究项目课题“茶艺表演阐微”(项目编号:JB12610S)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力群,国家一级作曲、副研究员、二级茶艺技师,福建省高级茶艺师考评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茶文化专业带头人;郭威,二级茶艺技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茶艺表演专任教师。

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本土政治技能量表;政治技能;组织情境;效度

一、问题提出

如何通过提高员工政治技能(political skill),使其成功适应组织政治环境,增强组织凝聚力,从而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实现组织目标,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组织政治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先后关注过政治行为和政治认知领域,但对政治技能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政治技能的差异导致了政治行为和政治认知的不同,甚至在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中,政治技能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体在组织中的政治行为和政治认知。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技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组织政治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进。早在20世纪80年代,Pfeffer就提出应从政治视角看待组织,组织是一个内在的政治竞技场,为了在组织内获取成功,个体必须使用一些政治策略或行为,以说服、影响或控制他人,这种策略和行为被称为政治技能。Pfeffer认为政治技能是个体在经常发生变动的组织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能力;Mintzberg[1]认为政治技能是个体为了更有效地生存,必须拥有的对他人进行劝说、影响或控制的能力;Ferris 认为政治技能是在工作中有效理解他人,并利用基于理解而获得的知识去影响他人,可以提高个人或组织目标的能力。高政治技能个体不仅知道在不同工作情景中该做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在行动中隐藏自己的处事动机,并以表面真诚的方式去做,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 综上,笔者认为政治技能独特地存在于组织成员人际间的相互影响中,是在工作或组织情景中理解并影响他人、兼具人际互动风格和社交效能的个体能力。

对政治技能结构的认识与测量是一个渐进过程。1999年,Ferris等开发的6项政治技能单维度量表(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曾对政治技能概念的主要方面,如理解和影响他人能力的测量进行了初步探索。该量表的信度估计ɑ系数均在07以上,并支持单因素结构,且与其他社会技能概念的相关性很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对该量表进行过评估,单维结构同样得到了支持。随着学者对政治技能概念理解的全面和深入,Ferris提出了政治技能的四维结构:社会机敏性(social astuteness)、人际影响(interpersonal influence)、交际能力(networking ability)和显性真诚(apparent sincerity)。他经过实证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四个维度还受到如下社会技能的影响:洞察(perceptiveness)、控制(control)、亲和(affability)、主动影响(active influence)和发展经验(developmental experiences)。其中,洞察中的自我控制、尽责性与政治技能中的社会机敏性维度显著正相关;控制中的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政治技能中的人际影响维度正相关[2];亲和中的外向性、积极情感能正向预测政治技能4个维度;主动影响中的主动人格对政治技能有正向预测作用[3]。

已有政治技能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职场中的个体政治技能具有积极作用。在绩效方面,国外学者发现政治技能整体构念或单独要素对工作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实证研究表明,政治技能能正向促进团队绩效、个体绩效、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4];在比较了自我控制、情绪智力和领导效能对管理工作绩效的影响后,发现政治技能是工作绩效最有力的预测因子[5]。在非绩效方面,有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技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紧张(job tension)、个人声誉、组织支持、角色紧张和组织公民行为等[6]。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政治技能,柳恒超和金盛华[7]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政治技能结构,认为处世圆通、关系经营、人际敏锐、表现真诚和面子和谐是中国情景下政治技能的主要内容。并有实证研究发现,政治技能对个人声誉[8]、下属逢迎、印象管理[9]和员工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政治技能是一种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竞争优势的积极力量[10]。毫无疑问,这些成果推进了本土政治技能研究的深入。

尽管近几年来逐渐有国内学者参与到政治技能的研究中,但是,社会科学理论不像自然科学法则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我们有必要审慎查看并质疑从西方导入的这一组织行为构念与中国文化的适应性。 本文将以中国组织与员工为样本对 政治技能的维度及其测量进行研究。

二、本土政治技能维度确认

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受访者对政治技能行为的典型描述,对关键事件归纳总结,将这些描述进行内容分析、编码和归类,形成初步类别,进而厘清并确认中国组织情境下政治技能的基本维度。

1陈述句收集

本文通过3种途径收集陈述句:第一,深度访谈。要求受访者工作3年以上,所在组织人际沟通较频繁、绩效优良,并充分平衡性别、年龄、职位和单位性质等因素。通过面谈、网聊与电话采访等方式,共访谈32人。受访者男性占63%,女性占37%,平均年龄为31岁;受访者工作年限为3—25年,平均年限为9年;56%为普通员工,20%为基层领导,14%为中层领导,10%为高层主管;42%来自国有企业,19%来自民营企业,15%来自事业单位,22%来自外资企业,2%来自合资企业。第二,文献阅读。由于受访者平均年龄较轻,主要为基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缺乏年长者和高层管理者代表,所以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国内8位企业家的访谈录和传记,对二手资料进行深度分析。第三,专家访谈。邀请3位组织行为方向学者,就中国文化背景下政治技能维度与表现进行访谈。

2陈述句编码和归类

将录制的访谈资料转化成电脑文本,加之所搜集的其他资料,以陈述句为分析单位进行编码共得到791条陈述句,其中语义含糊不清和与政治技能主题不符的陈述句有235条,予以删除。对剩下的陈述句进行初步归类,合并内容相近、仅以不同方式说明的句子后,得到126条陈述句。由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5位参与者(另外3人系两位博士生和1位硕士研究生)对126条陈述句进行概念层次合并以形成维度类别,最终得到9个类别,如表1所示。

和谐人际 采取有效方法,意图与周围人拉近距离,建立并逐步融洽关系 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工作氛围轻松;相处愉快 181 2288

权术运用 运用权力手段在组织竞争中意图击败对方 做足表面功夫;刻意博取对方信任;协调与不同对手的关系 47 594

能力型社交 采用有效沟通方式,在组织中发展人脉,接近目标人物,寻求他人认同 花费精力经营关系网;积极主动接近对方;努力发展人脉 119 1504

面子经营 在工作或遇尴尬气氛时,根据场合有分寸地给对方留情面,以免破坏彼此关系 照顾对方面子;避免公开提及他人缺点;为对方找台阶下 84 1062

形势机敏性 由于形势变化与预期差异,鉴于环境压力,运用对形势的敏感性、意识性、适应性和审视性,相机而有技巧地行事 能准确判断对方性格特点;能准确判断对方意图;能准确评估形势优劣 131 1656

表面和气 在对他人不完全认同的情况下,能运用适当方式与对方和谐相处 微笑与他人相处;让他人感到受尊重;看起来真诚可信 46 582

化解矛盾 有能力化解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善于消除摩擦 能妥善解决争端;有能力消除摩擦;少树立对立面 29 367

拉关系 为了达到自身利益和目的,肯与不熟悉的人拉近距离,建立进一步接触的平台 积极与目标人物交往;扩展人脉“门路”;有建立关系网的方法 110 1391

利他行为 能体察对方所需,根据自身需要,在工作中或利益面前将优先权让给他人 不与对方斤斤计较;主动让利给他人;将优先权让给他人 44 556

为了保证上述归类范畴的适当性,本文参照柯江林和孙建敏[11]的反向归类方法,由未参加如上研究的第三方(由另外3位博士研究生组成)参与,对其讲明类别和操作性定义,让他们将各题项放入类别中,检验与之前归类的一致性。结果如下:第一,完全一致。评判者都将该陈述句分配到预想类别中,共有91条,占72 %。第二,多数一致。评判者中有两位将陈述句分配到预想类别中,共有21条,占17%。第三,多数不一致。评判者中仅有1位将陈述句分配到预想类别中,共有9条,占7%。第四,完全不一致。评判者都未将陈述句分配到预想类别中,共有5条,占4%。删除完全不一致的17条,还剩121条。

3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本文以最后得到的121条陈述句、划分出的9个类别(和谐人际、权术运用、能力型社交、面子经营、形势机敏性、表面和气、化解矛盾、拉关系、利他行为)形成了本土政治技能构念。其中,和谐人际、化解矛盾、形势机敏性与西方政治技能构念相似,属于传统政治技能;面子经营、能力型社交、表面和气、拉关系、权术运用和利他行为具有中国本土气息,属于特色政治技能。上述类别的划分是通过归纳形成的,目的是增强构念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内容效度。

三、本土政治技能量表开发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进行封闭式问卷编制和本土政治技能测量工具的开发。以来自于不同企业的员工为样本收集数据,运用SPSS160和Lisrel8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对题项进行筛选及结构验证。

1本土政治技能量表预试与分析

(1)被试与问卷编制

本文被试来源为MBA在职学生。对xx大学MBA学员发放100份问卷,收回81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向xx大学MBA学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则预测试一共有151份问卷有效,有效率为75%。在被试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61%在25—30岁之间,31%在31—36岁之间,8%在37岁以上;基层员工占53%,基层主管占23%,中层主管占11%,高层主管占13%;38%来自国有企业,10%来自外资企业,19%来自民营企业,30%来自机关事业单位,3%来自合资企业。

根据前文归纳出的9个类别,结合已有政治技能文献,本文在每一类别中挑选典型行为分别编制4—6个题项。再将问卷交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3位教授及12位博士研究生,对题项的概念、语义和内容方面进行审查和把握,最后形成员工政治技能问卷,共36题项。采用Likert5分值量表法来测量,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到5代表“完全符合”。

(2) 信度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前,首先,我们在前文受访对象的中、高层领导中,挑选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5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为题项打分形式,共同对政治技能初始问卷进行删减和调整。在该评分标准中,用百分比代表高、中、低不同水平,如50%代表“高”,即050;30%代表“中”,即030;20%代表“低”,即020。将题项所得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删除得分小于15的题项比较合适,所以有4个题项予以删除。其次,对剩下的32个题项进行项目分析,判定题项鉴别力。通过差分值95%置信区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1个题项没有通过005显著水平,予以删除。再次,对剩下的31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Bartlett球体检验得出χ2 为25540(df=66,p<0001),KMO值为081,表明题项适合做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和斜交旋转法抽取因素,删除因子载荷不足050的题项。最后,经过多次删除,得到5个因子19个题项,结果如表2所示。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比例为7425%,各个题项在相应因子上均有较大载荷,处于056—084之间。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后表明,5个因子的信度值依次为082、078、075、073、076,均在070以上,这表明包含19个题项的政治技能量表信度很好,结果如表2所示。

因子1有3个题项,其主要内容与融洽关系、和谐相处和工作愉快等有关,故将其命名为“和谐人际”;因子2有5个题项,主要内容与审视和判断形势、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有关,故将其命名为“形势机敏性”;因子3有4个题项,主要内容与照顾面子和留情面等方面有关,故将其命名为“面子经营”;因子4有4个题项,主要内容与做足表面功夫以博取对方信任等方面有关,故将其命名为“权术运用”;因子5有3个题项,内容与建立关系网和发展人脉等方面有关,故将其命名为“能力型社交”。值得注意的是,前文归纳的类别化解矛盾、拉关系和利他行为没有出现在最终的因子结构中,原因有二:一是这3个因子中的某些题项载荷在其他因子上,即被其他因子包含,如化解矛盾的部分题项载荷在和谐人际因子上,而拉关系的部分题项载荷在能力型社交因子上;二是其他题项的因子载荷过低,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维度。

(3) 内容效度与区别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160和Lisrel850对量表效度检验进行验证,结果如下:第一,内容效度。在内容效度检验上,本文严格按照概念操作化定义→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相关人员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的生成程序得到测量题项。所以,测量项目与概念定义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和较高的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第二,区别效度。区别效度是指测量维度结构中某一维度与其他维度在特质方面的差异度。本文采用Fornell和Larcker提出的方法,通过考察每个维度的平方差提取量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值,如果AVE值大于两个维度间相关系数的平方,或大于两个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则这两个维度间的区别效度较好。分析结果表明,每一维度AVE值(在049—057之间)都明显大于任何两个维度间相关系数的平方(在005—024之间),说明政治技能量表5个维度区别效度较好,结果如表3所示。

2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汇聚效度检验

(1)被试

鉴于预试样本的数量偏少,因而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时本文加大了样本数量,增强样本代表性。笔者通过EMBA学生向来自4省的12家企业发放问卷,数据分2次收集。第一次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776份,调查内容包括员工个人背景信息、政治技能、工作绩效、领导—成员交换;第二次(距第一次调查完成后1个月)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805份,调查内容包括员工个人背景信息、个人声誉、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问卷填完后,填写者直接将问卷寄给研究者或交由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集中寄给研究者。问卷回收之后,由相关研究人员进行问卷筛选、编号,将两次收集的问卷进行匹配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81份,有效率为681%。在这些员工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工作年限在1—3年的占7%,4—6年的占17%,7—11年的占28%,12年以上的占48%;40%来自国有企业,23%来自民营企业,18%来自事业单位,19%来自外资及合资企业。

(2)因子结构确立

设定5个备择模型:空模型,假设测量题项不代表任何潜在因子;1因素模型,假定19个测量题项负载到同一个因子上;3因素模型,假定19个测量题项负载到3个因子上;4因素模型,假定19个测量题项负载到4个因子上;5因素模型,假定19个测量题项负载到5个因子上。

(3) 结构验证结果

运用Lisrel 850软件验证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见,空模型的卡方与自由度比接近30,拟合效果很差。而GFI、IFI、CFI、TLI在1因素模型中只有060—070,低于门槛值090,RMSEA也超过005。同理,3因素模型与4因素模型的各指标也不在可接受范围。只有5因素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要求,说明员工政治技能的5因子结构得到了支持,与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相同,因而被接受。

四、 本土政治技能的效标关联效度

根据本土政治技能构念特点,选择如下关联效标: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个人声誉、领导—成员交换、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政治技能是一种服务于组织目标的政治行为,具有积极与正面的功效,有较多文献表明,政治技能具有提高工作绩效的作用[12]。而政治技能高的个体能激发他人信任,传递有益于组织良好形象的信号,因而会获得较高的声誉评价。鉴于此,本文认为政治技能与个人声誉正相关。此外,具备社交能力、形势机敏性、和谐人际和面子经营等能力的员工,会妥善处理所面临的矛盾与挫折,能理性审视并善于维持和谐人际而得到情感支持,对工作与组织具有更强忠诚情感,因此,本土员工政治技能与领导—成员交换、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正相关。

1被试与变量测量

被试来源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采用本土政治技能量表,其他变量测量工具如下:第一,任务绩效。采用台湾学者樊景力和郑伯埙针对华人社会员工设计的量表,共4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87。第二,周边绩效。采用Van Scotter和Motowidlo量表,由王辉等在中国情境下进行过验证,包括工作奉献与人际促进两个子维度,共15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83。第三,个人声誉。选取Hochwarter量表中的2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92。第四,领导—成员交换。采用Scandura和Graen的单维量表,共7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89。第五,组织承诺。改编自Meyer和Allen开发的组织承诺量表,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3个维度,因政治技能属于理性技能,而情感承诺是员工因感性因素而停留在组织中的倾向,故排除情感承诺题项,选取剩余12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72。第六,工作投入。选取台湾学者陈顺泰修订Lodahl和Keiner量表中的6个题项,信度系数为078。

2本土政治技能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如前文所述,将有本土气息维度的面子经营、权术运用和能力型社交称为特色政治技能;将和谐人际和形势机敏性维度称为传统政治技能,与各变量相关性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本土政治技能与两种政治技能和选定效标都呈正相关。本土政治技能与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57、058、062和058,个人声誉次之为034,领导—成员交换相关性最低达到016。进一步看,传统政治技能与特色政治技能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相关性显著,分别达到053、052、057和050,这说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均与政治技能有很强相关性。传统政治技能及特色政治技能与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的相关性亦显著,其中组织承诺最强,分别为058和058,工作投入次之,分别为052和032。而对个人声誉和领导—成员交换的相关性相对较弱,除传统政治技能与领导—成员交换为不显著的010外,其他都是显著的,特色政治技能对领导—成员交换显著相关,为021,两种政治技能对个人声誉也显著相关,分别为019和026。以上结果表明,本土政治技能与效标的相关关系得到验证,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

五、结果讨论

1本土政治技能量表开发及维度

本文根据扎根理论,采用关键事件内容分析和编码归类等方法,总结出中国组织情境下政治技能的构成要素,然后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出了本土政治技能构念。这一构念包括传统政治技能和特色政治技能两个方面,是一个由和谐人际、面子经营、权术运用、能力型社交和形势机敏性等5个维度构成的本土政治技能测量工具,再通过信效度分析,对该量表进行验证,最终量表包含5个维度19个题项。

本文得到的5个维度与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4个维度相比,存在着相同维度和不同维度。其中,和谐人际和形势机敏性,与Ferris西方政治技能量表中的人际影响和社会机敏性相似。 面子经营、权术运用和能力型社交则是本文提出的本土特色维度。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古老的概念,历来受到中国人异乎寻常的重视。 而权术运用更多在官僚体系中凸显其地位,从前多用于帝王皇家内部或官场上的争斗。 能力型社交意为员工个人关系网经营。 这3个维度属于中国特色政治技能内容,受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影响,至今仍普遍存在于中国的组织中。

2本土政治技能与西方政治技能维度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本土政治技能量表与西方政治技能量表的相似维度,本土的和谐人际与西方人际影响的联系在于,它们均指个体为实现个人目标,根据不同形势调整自身行为,引发对方出现预期反应,此维度来源于Pfeffer提出的灵活性(flexibility),两者的共性均代表了政治技能中影响他人方面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在“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本土维度更注重以“和睦”为前提,而西方维度强调个体仅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和适应,前提或目的不限。本土的形势机敏性与西方社会机敏性的联系在于,它们均指个体对周围人情绪、感受的理解以及对周围形势的判断,同时也会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两者的共性均代表了理解他人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出于东方文化传统的严谨性,本土维度更强调行动前对形势的预测,进而对言行以正确指导,而西方文化的随意性则强调社会机敏性仅为一种自然感知,而不是审时度势。

对于本土与西方政治技能量表的不相同维度,笔者认为他们之间也存在某些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第一,本土量表的面子经营和权术运用与西方量表的“显性真诚”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强调通过表面和谐、真诚,让周围人感到舒服,都认为做好表面工作是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子经营是指根据形势、气氛需要做出相应表面工作,权术运用是指所做的诸如和谐、真诚等表面工作,可能与内心想法并不一致。而显性真诚更多强调不但内心要真诚更要表现出来,并让周围人感知到,个体言行是由内心发出的真实意图。 第二,能力型社交与交际能力也存在共同点和区别,共同点在于,都强调发展人际关系网,都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职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砝码;两者的区别在于,本土的能力型社交发展人脉的对象是对自身有利的人,更多是不熟悉的人,个体根据某种需要不得不与尚不熟悉的人“拉关系”。而西方的交际能力发展人脉的对象是能与自己在工作中保持良好关系、熟识且愿意与之发展友谊的人,侧重于西方文化的自由交往。

3本土政治技能效标关联度

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本土政治技能与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个人声誉、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投入均有良好的效标关联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见,本土政治技能具有积极的解释作用。传统政治技能和特色政治技能与组织承诺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高政治技能员工会对组织履行更多承诺,更愿意继续留在组织中工作,为组织服务。在工作绩效方面,传统政治技能与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相关性较强,说明传统政治技能较特色政治技能对工作绩效具有更积极解释作用。 同理我们发现,传统政治技能较特色政治技能对工作投入的显著相关性更强,这说明特色政治技能对自利行为和非工作因素考虑较多,对投入本职工作的认同度较低,而传统政治技能由于更重视工作本身,所以对投入本职工作认同度较高。在个人声誉方面,传统政治技能较特色政治技能与个人声誉相关性较弱,说明特色政治技能对个人声誉的解释性更高。 在领导—成员交换方面,特色政治技能与之有显著相关性,而传统政治技能与之则不显著相关,这表明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更多地受到了特色政治技能的影响 。

六、结 语

本文发现了中国组织情境下政治技能的5维结构,并开发出了一份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这一贡献为中国本土政治技能理论研究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还发现了中国组织情境下的政治技能与西方组织情境下的政治技能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弥补了国内此方面的研究不足,为本土政治技能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关联效度检验,又发现本土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个人声誉和工作投入均显著正相关,传统政治技能与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工作投入的相关性高于特色政治技能,但特色政治技能与个人声誉的相关性要高于传统政治技能。因此,各类组织在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员工应对个体政治技能有清晰认识和正确理解; 组织通过对处在不同时期员工的政治技能进行有效识别、开发和管理,有助于增强组织凝聚力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3、 研究局限与建议

首先,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过程存在局限性,可能存在同源偏差。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将员工直接领导和周围同事、下级的评估报告相结合,以避免类似误差的出现。其次,本研究的样本对象与数量存在局限,未来研究可以利用更多样本进行检验。最后,本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探索,尚有一些重要方面尚待深入。未来研究可以在中国组织情境中对政治技能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政治技能,以及员工政治技能产生与发展的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 结论

(1)中国本土政治技能是一个5维度结构,包括属于传统政治技能的“和谐人际”、“形势机敏性”,以及属于特色政治技能的“面子经营”、“能力型社交”和“权术运用”。

(2)中国本土政治技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传统型政治技能、特色政治技能与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组织承诺、工作投入、个人声誉显著正相关;传统型政治技能与领导-成员交换显著正相关;相比西方量表,本土量表有更好的信效度。

参考文献:

[1] Mintzberg, H The Organization as a Political Aren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85,22(2):133-154

[2] Ferris, G R , Treadway,DC ,Perrewe,PL ,Brouer,RL ,Douglas,C ,Lux, S 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33(3):290-320

[3] Thompson,JAProactive Per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5):1011-1017

[4] Liu, D, Liu, J , Kwan, M What Can I Gain as a Mentor? The Effect of Mentoring on the Job Performance and Social Status of Mentors in China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9,82(4):871-895

[5] Semadar, A, Robin, G, Ferris, GR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Social Effectiveness Constructs in the Prediction of Manageri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6,27(4):443-461

[6] Treadway, D C, Ferris, G 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ubordinate Political Skill on Supervisors’ Impressions of Subordinate Ingratiation and Ratings of Subordinate Interpersonal Facilit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3):848-855

[7] 柳恒超,金盛华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8,14(3),220-225

[8] Harris,KJ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Skill 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Effectiv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1):278-285

[9] 冯明,李聪 印象管理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118-112

[10] Liu, Y,Ferris, G R Dispositional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 A FourStudy Investigation with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7,71(1):146-165

[11] 柯江林,孙建敏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12] 刘军,吴隆增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一项追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1):95-103

[13] Jawahar,IMSelfEfficacy and Political Skill as Comparative Predictors of Task and Contextual Performance:A Two-Study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J]Human Performance,2008,21(2):138-157

[14] Ferris, GR ,Kacmar KM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2, 18(1):93-116

[15] Ferris, G R , Treadway,D C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31(1):127-152

上一篇:实验技能论文范文下一篇:配电装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