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平台风控范文

2024-07-01

p2p网贷平台风控范文第1篇

1、平台的风控能力是平台做强的根本保证,而投融资两端用户的获取则是平台做大的关键。个人比较认可模式还是O2O的模式即理财用户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获取,借款人可以是线下也可以是线上获取,但是线上获取的借款用户必须要放在线下审核。因为验证借款用户的资料的真实性线下比较靠谱。对于无抵押信用贷款征信系统和贷前管理是重点,考验的是平台的的风控模型、平台对借款人借款信息和借款资料的真实有效性的把控,因为如果对借款人的资料的真实性都不能保证的话再好的风控模型再好的风险管理体系都是无用的;而对于抵押贷款更考验平台的是代后的管理能力,金融没有100%的安全,金融的风险都具有滞后性。所以质押权非常重要,对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是必要的。

2、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其他事情目标定位至关重要,在做推广和营销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对用户群进行细分然后再做市场定位。我们把有的人分为p2p投资人,知道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的投资人,有理财需求的人;像知道余额宝的这部分用户已经被余额宝教育的相对成熟了,转化起来相对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理财的简单,而且余额宝用户有一个亿的用户体量很大,他们对余额宝的收益不是很满意,如果能把这部分用户切换过来也是了不起的。

3、P2P获客渠道,大类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比如线下活动、公交地铁广告、会议、社区、会展、讲座等,其优点是更容易建立信任、投资会员的转化率高、转化时间短,缺点是会员数量增长慢、人力成本高、受区域限制;线上主要有微博、微信、EDM邮件营销、SEO、SEM、网络广告、视频、线上活动、软文等,优势是传播快、全国覆盖会员数量增长快、人力成本低,劣势是投资会员的转化率低,转化时间长。

4、目前,各大平台获取用户的行销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平台发展前期通过口碑传播,种子用户的培养,种子用户可以是公司的员工也可以是行业的意见领袖,种子用户在平台运营过程中非常关键,积累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种子用户之后他们会自动将平台迅速的传播给身边的每个人,而这种传播的效果要比通过广告投放或搞活动获取来的用户质量好很多,个人比较倾向于此种方法,小米正是通过此渠道迅速积累了一大批粉丝才发展起来的.粉丝营销的核心,除了优秀的产品之外,粉丝文化(粉丝氛围)的培养及打造是重中之重,通过让用户参与到内容或活动中,促使他们感到存在感,并通过指向性强且层次分明的内容栏目唤起他们的共鸣。再通过对UGC等行为的鼓励让他们感到平台及其他会员对他们尊重及认可,逐渐形成归属感。而对于那些积极的有贡献的会员,在获得的奖励(物质,积分,精神,排名等)以及其他权益(限量活动名额,如贵宾)后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优越感),粉丝不断聚集,将逐渐形成粉丝围墙的效应——围墙内,对其他新客做积极的引导及帮助,围墙外,对负面的声音做先行的隔绝及反击;二是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就像所有快消品所采用的方式一样——集中式的重复轰炸,如地铁、电视等受众集中度极高的地方;二是通过精准营销手段直达用户,如百度关键词购买、注册即送现金券等方式。

5、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愿意把钱放到互联网平台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理财人群来源大致分为几种类型:朋友介绍、在网站和论坛上看到、百度关键词搜索、线下活动引流到网络平台。这些渠道引导用户注册后,只有一部分人转化为真正的投资人,而通过种子用户介绍的高净值用户是平台重点服务的对象。

6、对于最大的引流渠道百度,以往通过搜索引擎导入其他行业网站的一个注册成本通常为20-30元不等,而P2P平台的注册成本已经高达60-200元不等。从P2P运营成本来看,市场费用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日益高增的关键词搜索上。通常通过关键词热词搜索到达一家P2P平台的,该平台要每次为网民的点击付费成本约在2.5元,更为核心且热门的关键词,其成本约为4元左右。一个平台需做规模越大,他付出的成本越多。

7、真正能降低获客成本的方式有两种:a、载体选择,降低获客成本的载体就是移动端,移动互联网金融一定会瓜分互联网金融的获客份额,据陆金所统计2015年理财端移动端过来的流量能占据整体的50%预计明年会达到70%。另外,目前移动端的流量增长持续攀高,而P2P行业的广告主投放偏少,加强移动端的流量争夺,会是不错的选择,移动广告的单价相较于PC端而言也更低;b、多元化资源集聚将成为未来整合营销的主流。”

8、什么是多元化的整合营销:首先做好金融端产品的风控、信息披露、产品结构等,增强用户体验,做口碑营销;其次呼吁监管政策出台,迫使部分不规范平台放弃不良竞争带来的额外成本;另外,加强对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描述,增强增加精准广告的投放;最后,开辟新渠道的同时,让专业人员来精细化管理账户。

9、用户信任在做互联网金融是非常重要,所以平台运营的核心工作就是围绕建立用户的信任来进行;p2p的非标产品认知门槛高产品存续感高等属性相对于电商的运营要难得多,单个金融用户价值的深挖,核心是提高用户黏性,避免用户流失,其最大障碍就是P2P投资者对市场了解的不成熟,投资人惧怕风险,不敢在P2P平台上进行尝试。虽然目前很多平台都宣称自身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量,但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P2P真正活跃的投资人数量仅为160万,未来市场的培育是网贷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步骤。

10、P2P平台的运营和推广,应该是现阶段的痛点。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瓶颈在于优质资产的争夺,如何获取优质的投资人,也即资金端的问题。

11、获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存量,用户对网贷就有一定的理解,这部分用户可能忠实层度比较低,因为他什么平台都投,而且倾向于那种高利息的民营平台,这类用户量是不多的。包括鼎鼎大名的平台,像人人贷、宜信这类用户的存量都非常小,P2P还是一片蓝海;二是存量之外的增量,增量更在于挖掘投资率,以及活跃用户的维护。以上两部分也是对于获取投资人(客户)两个问题的思考:a、到达;b、如何留住这些客户。

p2p网贷平台风控范文第2篇

目前很多平台均设立了风险保证金,比例一般为贷款金额的1%,一旦投资人无法收回投资,由风险保证金提供先行赔付。这一制度看上去有点类似银行,按贷款余额的1%计提风险准备金。但是,这个1%真的与银行一样吗?

我们先普及一个常识,专业人士可以选择跳过。

1、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超过558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大部分介于2-3%之间(不含上半年核销的709.93亿元不良贷款)。P2P投放的贷款由于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金融机构,其客户质量及保证措施不大可能优于金融机构,P2P如何能够用1%的准备金来覆盖?

2、2014年上半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51%,环比下降13%。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举例来讲,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

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亿,然后按比例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

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这些拨备资金来源均是银行的税前或税后利润。

以上说明,P2P的1%计提不同于金融机构的1%,金融机构是用自身利润来计提的,而P2P大都是将1%成本加到借款人或出借人身上的,这势必带来了更高的融资成本,从本质上加大了贷款的风险。金融机构是多重拨备,且远远超过贷款余额的1%,而P2P的准备金如何持续与积累?另外P2P宣称的准备金是否真实到位?有无挪用?如何监管?

手段二:小额分散,将一笔资金分散到若干个借款标的。

众多P2P平台将小额分散作为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际上,此种分散在降低单一客户的本金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的收益率。这种信贷投放越分散,单一客户承担的风险越接近行业平均不良率。

就如一个赌徒,将100美金的注分成1注下还是100注下,带来的结果是1注有可能全赢、全输,100注各有输赢,后者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单注全赢的可能,越分散下注,其赔率越接近赌博项目的平均赔率,众所周知,赌场赢的就是那个1%的赔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赌客将自已的筹码无限分散,那得到的结果肯定必输无疑。

P2P与之不一样的地方是,不存在赌场必胜的1%。但最终投资者通过此种方式实现的收益,只能是行业平均毛收益率减去行业平均损失率的最后差额。这种方法在分散单一投资人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单一投资人的收益,此差额有可能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当平台平均不良率超过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投资人扣除承担的平均风险损失,综合回报率甚至有可能低于存款利率。

上述通过小额分散来解决风险的做法,其实本身并不是风散了投资风险的绝对值,而是将损失平摊到每一个投资人身上,它仅仅能减少一个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机会以及延伸带来的对P2P平台的压力,在宏观层面上并没有改变风险本身。

另外,上述的P2P行业平均损失率还不仅仅是贷款不良率造成的损失,还有平台操作与道德风险产生的损失,这一点,P2P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不可比的。一些国资或银行背景的P2P当属另类,但是这类平台的投资回报率也比一般P2P平台要低的多,这其中应理解为官方背书的成本吧。

手段三:由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第三方提供担保,由担保公司及小贷公司承担尽职调查成本及代偿风险。

大家看一组数据,基本可以判别这种方式的可靠程度了。截止2013年末,全国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总计818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不良贷款余额348亿,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增长84.5%。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2.24%,比年初增加0.95个百分点(中国担保协会统计数据)。

事实上,由于协会统计数据均来自各家担保公司自报,其真实度无可考量,至于消失与死亡的担保公司也就更不在其中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真正的担保贷款不良率基本不可能低于10%,这还不包括这些融资担保公司银行合作外的担保及违规集资的数据。看看全国担保行业在2013至2014出现的大洗牌现象就应该有更直接的理解。

今年以来,四川省有12家担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销,23家公司需整改;广东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此外,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大部分担保公司或被移交,或重组,或变更,或注销,担保业倒闭潮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通过主管部门年检的担保公司约为2013年末的半数,目前仍能够正常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的公司不超过总数的20%。

另外,相当一部分P2P平台合作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主管部门授予的融资担保资质,仅是名称上有个担保字样而已,或者直接就是P2P平台关联人成立的皮包公司。

至于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因没有统一的不良贷款数据来源,只能根据多方情况进行概括。笔者由于是行业中人,接触到全国众多省份的监管机构及小贷同行,因此对全国情况相对了解。全国的小贷公司良莠不齐,差距极大,如果希望得出一个统一的数据基本不可能,但据笔者接触到的全国十余个小贷行业发展较好的省份情况反映,当前小贷公司的贷款平均不良率也不可能低于10%。

综合上述情况,如果仅仅是依靠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来鉴别项目并提供保证,其可靠度可想而知。

手段四:由P2P平台运营方提供代偿保证。

这一点更不靠谱。试看当下P2P平台,除几家银行国资系及拿了VC、PE钱的公司实收资本略大一点外,又有几家公司资本金经得住赔付?绝大部分P2P平台实收资本与P2P贷款余额比例低于1%,有的甚至早已亏损为负数,根本无法承担代偿责任。高收益对应高风险,如果说三两家平台依靠资源、技术或运气可能会成为另类的风险控制佼佼者还有可能,那么整个行业是无法打破这个规律的。 红岭创投,一个项目损失一个亿,而它的注册资金只有5000万元,加上利润、资本公积金也就9000万元,它也就只能拿“疯投”的钱赔了。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相信P2P公司能够代偿?

手段五:由房产提供抵押,所有借款人必须提供房产抵押。

应该说,想出这个方法的人肯定是信贷的外行。如果风控就依靠简单的房产抵押能解决的话,那银行完全可以坐在房产登记处放贷款就行了。应该来说,这个措施骗骗老百姓及不懂金融的投资人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个房价上天的时代,房子被老百姓当成了一生最大的追求与可靠的依赖,听说有房产抵押,就认为是零风险。不仅是老百姓了,连郞咸平教授在电视上也大为赞赏P2P的房产抵押零风险。

事实上,真正有过信贷工作经验的人都懂得,把房产抵押当作信贷的唯一选择,结果是反而将贷款客户质量向下挤压了一大步,加大了信贷风险。银行做房地产抵押贷款相对可靠,因为它利率低,可以优选客户,拥有房产的优质客户除了银行,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而P2P做房地产抵押贷款,那么高的利率首先就将优质客户全部排除在外,剩下的大都是风险客户,等于捡了一地垃圾。众所周知,当下银行对房产抵押贷款的认可度极高,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自然人拿房产去银行抵押都拿不到贷款的话,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借款人的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的拒贷。这其中包括借款人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借款人用途有风险或抵押房产存在纠纷等。

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银行不做小额贷款、银行官僚、银行不专业等妄言,在当下金融机构比厕所还多的年代,在历年信贷膨胀,连应收款帐、仓单质押、类信用保理、无抵押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都大规模推广的今天,相对安全的房产抵押项目如果不是借款人存在较大的风险,基本上跑一两家银行完全可以借得到贷款。

可以想象一个思想健全、经营良好的人会放弃银行的8%左右的利率,而去选择18%左右成本的P2P资金吗?愿意拿房产抵押到网上融入资金的个人与企业,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其贷款逾期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现实的数据更能证明这个问题,目前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出现不良贷款最多的,恰恰是房产抵押类贷款,它容易让人放松对借款人风险审核的警惕性。 另外,投资人的一个认识误区是,大家普遍认为,一旦借款人贷款逾期,就可以获得他的房子或将其变现,是零风险的,这种误解在民间信贷机构从业人员中也普遍存在。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司法环境下,一个违约的房产抵押贷款,从起诉到能拿到房产变现的过程,一般没有一至两年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其中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执行费、拍卖费众多,最大的减值还是国家计征的各项税费(司法处置房地产视同房地产销售,税费按二手房买卖交易计征)是优先扣除的。

我们简单列举一下处置成本,因部分费率为区别征收且全国还存在一些地区差别,我们只能按50-100万元的案值平均计算一个大概成本(以江苏某地为例)。

司法方面:诉讼费约占1%(阶梯计算)、保全费每件5000元、执行费约1%(阶梯计算)、拍卖费约5%以下、评估费约2.5‰(阶梯计算);

税收方面:企业销售住宅与非住宅,需要承担印花税万分之

五、营业税及附加5.6%、土地增值税约5%(差别征收)、企业所得税25%;个人销售非住宅的,除个人所得税为20%外,其它与企业销售一致。个人销售住宅的税费约6.6%(差别征收)。不良贷款抵押的房产如果不能直接到购买人的名下,为了保全资产防范出现其它风险,一般抵押权会先将房产落户在自已名下,再行处置变现时,又是一轮税收。

综上所述,司法处置抵押的房地产的,总费用约占全部拍卖所得的20%-43%之间,再计算两年的资金成本,其损失可谓极大。这还是能够拿到资产顺利拍卖的。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大约30-40%的抵押贷款诉讼最终因各种原因(如先刑后民、抵押不过租赁、产权纠纷、弱势群体居住、维稳等)最后无法执行。大家可以看到,仅仅依靠房地产抵押就视为零风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另外,P2P借贷与一般面对面的借款还不一样,它面临着多个投资人对一个借款人、跨区域、诉讼主体不清晰、中间环节过多、P2P平台倒闭无法举证及执行、诉讼成本过高等诸多难点,远非投资人想的那么简单。

手段六:建立风险控制模型,以大数据及网上供应链信息为支撑,来分析借款人信用、控制信贷风险。

现在P2P的大数据分析支持者可能能举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和好贷云风控。

在这里我不想再谈阿里的特殊生态圈及不可复制性(江南兄《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已谈了很多),事实上阿里系的支付宝系统提供的商家应收款变相质押是其风控的核心关键,同时,阿里小贷的线上、线下风控调查手段,与传统银行的小微企业风控调查手段相比大同小异,依靠大数据建立的风控模型在此其中真正发挥的作用远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大上。

手段七:银行或国家信用支撑。

这个应该是当前最可靠的P2P投资人风险保证措施了。据不完全统计,由银行发起或有银行背景的P2P平台,全国已经不止八家,虽然管理架构、业务形式均有一些区别,一些平台在法律上讲与母体没有直接关系,也是独立运行的,但事实上仍是用其银行及国家信用做了隐形背书。因为在当前这种政治格局与金融体制下,母体公司肯定会保障平台安全,出现兑付风险及倒闭风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在我看来,这些机构中的绝大部分,做P2P平台其象征及尝试的意义远远大于给这些机构带来的商业利益,即使这些平台能够安全运行,但并不能弥补当下P2P金融商业模式的缺陷,国家信用背书本身的成本一定要计算在商业模式之中的,零成本的无偿背书及输送信贷项目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其风险成本肯定要由母体机构承担。

银行系P2P无非是一个变相抬高存款利率、信贷资产出表的玩法,在信贷项目风险控制手段严重依赖银行本身的情况下,其创新意义被极大的弱化。通过网上吸收8%以上成本的存款(实质上可以这么理解),用国有信用、垄断金融信用来背书,承担事实上的资金安全保证,再用自已线下的信贷客户来承担这么高额成本的资金,何利可图?

对于当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P2P如果不能高效率提供给他安全、稳定的信贷客户来源,又不能承担风控成本,仅是能高息吸收存款,根本没有太多意义,当然金融机构对不能预测的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期盼并不在我们讨论之中,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现在的投入是否值得。当下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不缺乏(从同业间资金拆借利率越来越低可见一斑),缺乏的不是高息存款,而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及更安全的信贷客户。

P2P无法提供大中型信贷客户,只能提供杂乱无章、信息复杂、鉴别困难、风险较大的小微企业备选客群,银行还要使用线下的风控体系及客户资源来消化线上的高息资金,实在不够经济。对银行而言,如果吸收低息存款、收集安全信贷客户这两个最直接的需求均无法满足,银行系P2P只能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尝试。 当然,P2P行业里也不乏一些优秀平台。

手段八:传统的类银行尽职调查,或使用各种专业风控手段(包括间接利用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自建团队等)从线下解决风控问题。

从风控角度讲,现在众多P2P平台也在仿效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自然人借款各种风险甄别手段,包括大量线下的调查工作。部分平台的风控技术及内部控制水平还优于一些区域小银行,相比而言还比较可靠。

但是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那就是风控成本应如何控制?谁来承担?信贷作为一个简单的盈利模式,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含不良拨备及损失)=信贷利润,这一公式非常直观。

P2P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由于规模及初创的原因,如果要达到或接近一般银行的风控水平,其平均每百万元的信贷投放管理成本(含风险识别成本、IT技术支撑及人力资源成本)是肯定要高于当下大部份银行的。

按照一般市场法则,高利率对应高风险(那些认为小微、小额、分散就能做到高利率低风险的幻想者肯定是忽视了这种模式带来的极高的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那么我们大概可以将贷款利率与风控成本的差值定为一个相对恒定值,剩下来只要对比P2P与传统金融机构在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上的优劣就行。

理论上P2P的优势在于脱媒及互联网效率与成本的优势,但运用线下及传统的风控手段,就完全把自已的优势变为了劣势。我不反对线下调查,甚至极其强调线下调查的重要性,但是P2P在此情况下如何盈利与发展?(如果说P2P平台只需要圈定用户及交易量,然后大把地圈风投的钱也算盈利的话,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

P2P如果要发展,必须从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方面努力挖掘,从产品设计、差异化经营创新上入手,真正找到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P2P这一商业模式不是万能的,谁都能效仿,要想从传统银行信贷市场上分一杯羹,谈何容易?至于颠覆,还是好好想想,找到自已的核心竞争力再说。

除去银行国资系P2P及极个别优质平台,绝大多数P2P平台的风险控制手段,要么是建立不严谨的信贷产品设计之上,根本经不住推敲;要么还是走的银行老路,甚至依靠不确定的第三方承担风险控制成本,其中介入的担保机构及风控成本的叠加,与金融机构这个所谓的应该被革命的对象成本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P2P平台所谓的脱媒不但没有脱掉,反而增加了更多参与方,导致交易成本更高、操作风险加大,无形中拉低了它的市场价值。P2P集聚的高成本资金又如何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安全边际内的信贷产品去消化?无论从风险准备金制度、人才储备、风控制度设计,还是在尽职调查、贷后管理、不良清收方式等各个方面,P2P机构都没有表现出互联网应该有的特性来。

当下的互联网P2P金融更多只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工具,本质还是资金来源营销手段层面的创新,风控的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如果P2P互联网金融不能在风控层面、优质客户营销方面进行革新,其风控手段及优质借款人的来源必须严重依赖线下,那么P2P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线下金融的线上化,与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多少年的线下积淀相比,想造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呵呵了。

我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反对者,我只是希望P2P平台的的拥趸、创办者、投资人更冷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特别是产品设计及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让P2P金融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而不是整天召开互联网金融大会用普惠、道德、说叫的语言呼悠政府及投资人。

现在大部分P2P平台的招数基本是花架子,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突破,更谈不上颠覆传统的银行,这些平台只是用擦边球的方式部分突破了金融的严格监管、打破金融业务的垄断而已,而这些,与优秀的、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无关,迟早要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

我一一分析P2P们的风控手段,并用极其大众的语言给大家提示风险(平台本身的道德、操作等各种风险本文并未提及,有空另文再述),是希望投资人清醒地看到,任何投资均是有风险的,长期来说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伊甸园,我不希望那些缺乏金融常识的可怜投资人,被那些不靠谱的P2P平台搞得倾家荡产。

我其实更是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者。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金融从业人员,我深刻地感觉到金融官方垄断的劣根性及中国现有金融体系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信贷盘剥。互联网金融以一种独特的生态去冲击传统金融的垄断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以一种堂吉诃德似的姿态去嘲讽传统中国金融的国有官本位思想,其势可叹,其心可嘉。

为解决P2P等小微金融机构征信与风控之痛,神州融与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阿里金融云联合发布了专门针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利用流程引擎驱动、以决策引擎代替纯人工作业判断模式,实现快速、高效流转和自动决策的小微金融业务审批处理,并通过一站式整合电商平台和征信机构等3000+维度的信息数据,以及对接多家评分建模机构等,依据不同维度不同种类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这种大数据授信机制的建立为实现精准化和批量化风险定价提供了可能,打破了一直以来单纯依靠线下审核成本过高、时效性差以及客观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引入,征信行业正在发生快速的变革。

p2p网贷平台风控范文第3篇

P2P平台排名

近几年,我国民众对于投资理财的渴望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状态,因而各类的P2P投资理财平台也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身对专业的投资知识是比较缺乏的,那若想在投资理财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借助于一些专业的机构平台,否则,就算你的运气再好,如果盲目跟风的去投资,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后悔莫及了。

那怎样去判断一个平台的综合实力呢,可能部分的人会借助一些网站提供的P2P平台排名来进行参考,但是目前网络上的一些排名商业宣传的成分太大,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偏信网络流传的各种P2P平台排名,毕竟,投资理财不是小事,涉及到金钱利益,还是要靠自己去认真细致判断,结合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平台,才能比较好的掌控自己的财富!

可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精力不够,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判断,自身又不专业,

官网:

要是自己去判断还不如相信P2P平台排名,至少还轻松一点,如果存在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理”来获得回报,理顺身边的各种资源,万事开头难,理财何尝不是如此。

退一步来讲,如果你真的觉得麻烦,与其盲目相信网络P2P平台排名,还不如试着选择像千林贷这样可靠的平台,你只需要进入千林贷网络理财平台,就有专业理财团队等着你,投资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借助这些专业的解答,你还怕不会投资吗?

千林贷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全新的网贷平台模式,上市以来,已经收获了众多客户的良好口碑,为了更好服务客户,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合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更人性化的服务、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优质的理财产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p2p网贷平台风控范文第4篇

第一部分:平台简介【需要提供】

公司建立、发展与经营简史 资本实力介绍 股东背景介绍 风控团队介绍 经营数据(最好能有公司每个季度或月度统计报表,报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台累计成交额,待还余额;借款成交笔数,平均借款额度,各类型借款分布;平台利率分布,平均利率水平等)

第二部分:数据与分析

(一) 定性分析【需要提供】

1、 商业模式、市场定位、产品分析及产品风险点简述

2、 风险控制

2.1 风险控制目标、风控理念和原则(简单介绍下)

2.2 组织架构(设置哪些部门,简介各自主要的基本职责,人员配置) 2.3 业务流程(图表形式为主):

从受理申请资料开始,到贷后管理,一项业务完整的流程,期间的每一个步骤分别由什么部门、什么职位的人来做什么样的工作。通过这个流程图,能够了解到各个部门如何各司其职,完成一项业务。

(内容尽量详细,包括但不限于:①事前监察----项目受理、调查;分级授权,审批细则。②事中监督:借款人实时状况变化的观察与报告,即将到期提醒和监督。③事后监管:代偿、追偿、资产保全等措施的安排(时效性)、应急预案。④合规稽核等)

2.4 需要强调和说明的风控措施和特点,比如①其他风险识别、防范措施补充②内控制度补充③风控人员培训计划、记录等④特点等其他需要说明的

(二)定量分析

1、风险准备金充足率【如有,最好提供】 1.1 贷款按级别分类制度

1.2 风险准备金余额、计提标准、来源、专户管理、动户情况、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参考计算方式:(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2、业务集中度【需要提供】 2.1借款情况:(1)件均借款额度

(2)前十大客户占比 (3)最大单户占比

(4)区域与行业分布特点

(5)是否存在前五大客户间的关联担保借款

2.2投资情况:(1)前十大投资者占比

(2)最大投资者占比 (3)平均投资金额(总投资成交额/总投资人次)

3、经营风险指标【需要提供:数据及计算方式】 (1)逾期率(2)不良率(3)坏账率

4、实际借款利率【平台自愿决定是否公布】

5、经营收益指标【平台自愿决定是否公布】

(1)营业收入增长率(2)营业利润率(3)毛利率

(三)项目抽查与核实

现场调研将从平台项目列表中,随机选出十个项目,查看相关项目资料。每个项目平台需要提供的资料主要有:

1、留存资料:从贷款申请开始,到贷后管理,一项业务完整的留存资料

2、项目资金情况:来往账户的银行对账单、银行流水或打款凭证等。

上一篇:工程项目hse管理范文下一篇:led亮化工程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