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

2024-07-16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体制; 新闻体制改革; 和谐湖北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工具,在构建社会公共领域、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以及社会预警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健康的发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媒体的建设。而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媒体和谐有序的运行,新闻传播体制的改革可谓是重中之重。

一、 新闻传媒与“和谐湖北”的落差

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过程。近年来,湖北新闻传播事业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整体上看,当前省内新闻传媒与“和谐湖北”的目标存在着相当的落差。

(一) 新闻传播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 传媒经营与管理失范。传媒经营与管理失范,又表现为以下四点:首先是传媒性质定位不清。传媒性质定位问题,直接关系到传媒管理体制、传媒自身发展以及社会、政府对其监管尺度等重大问题。过去的二十几年,我国新闻传媒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宣传工具”的单一事业属性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既是喉舌又是产业”的双重属性:上层建筑属性和产业属性。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新闻传媒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事业性质”不容动摇;但在经营上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对传媒双重属性的界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新闻事业的生产力,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1]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传媒双重属性认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两重属性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内在冲突。其次是传媒管理体制不完善。传媒管理体制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国家、社会、政府对传媒的管理;微观管理体制则指传媒内部的管理体制。仅就宏观层面而言,省内传媒主管机关职能界定不清。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制度的影响,当前湖北省新闻主管机关的管理工作出现诸多不适应症状:各传媒由谁来管,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管多少,怎样管等等,梳理不顺。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要求统一的传媒市场和规范的传媒管理,在此情况下,落后的管理体制成了传媒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三是传媒经营机制落后。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日趋激烈,传媒经营在传媒发展中已经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与采编业务并驾齐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湖北省传媒经营机制落后,经营水平不高。其四是传媒资源整合不畅。由于省内传媒集团组建时间晚,又是在行政力量推动之下产生,传媒集团内部资源配置、利用并未实现最优化,各种关系还未理顺。如何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真正把传媒集团做大做强,是摆在湖北省传媒集团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传媒集团化进程。

2. 新闻传媒的结构失衡。一是结构不平衡。传媒整体结构“小、滥、散”,规模效益低下。建国以来,在中央四级办台办报方针的指引下,湖北省各地区各自为政,纷纷办报建台,由于缺乏顺畅的市场退出机制,传媒“只生不死”、“优胜劣不汰”,加剧了媒体数量的膨胀。尽管在2001年县市局台合一、2003年停办县级报后有所调整,但从整体上讲,省内传媒结构“小、滥、散”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同时省内不同传媒之间,其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报业蒸蒸日上,在中部五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但是广播电视业发展,特别是电视业相对落后。二是布局不平衡。受地理、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经济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武汉是湖北省仅有的发达地区。十堰市、恩施州等属于欠发达地区。[2]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客观上也造成了湖北省传媒地区分布不均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比山区要好;城市周边比其他农村地区要好。[3]区域发展不均造成的后果就是发达地区传媒竞争白热化,市场饱和;欠发达地区传媒发展不足,市场萎缩。2004年湖北省总人口6001.70万人,农业人口4237.47万人,非农业人口1764.23万人。[4]然而新闻传媒在城乡的布局却极为不均。主要表现在纸质传媒城乡普及率两极分化;电子传媒基础设施水平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在节目构成上,城乡比例更是失调。2003年,湖北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66%、96.29%,(注: 据2004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社出版,第203页。)但是在电视接收方式和收看频道上,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构成上,面向农村的节目总量少、内容单一、播出时段差,而面向城市的节目不仅品种多样、内容丰富、播出时段好,出现广播电视城市化、贵族化的倾向。如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虽然开办7个频道,却只有中波卫星频道开办了一档农业节目《今日农村》,与节目总数相比,对农广播节目实在太少。[5]三是传媒核心失落。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为代表的党报,由于其高度的权威性,曾在湖北省传媒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塑造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党报的核心地位逐渐边缘化,这主要体现在党报发行量的下降和党报核心读者群的流失,舆论引导的功能弱化。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省共创办各类报纸182种,其中省、市(州)、县(市)三级党报69种,都市报、晚报15种,专业报、行业报54种,大专院校校报44种。[6]但就总发行量而言,69种党报2002年的平均期总发行量为178.75万份,而15种都市报、晚报的平均期总发行量就达到268.88万份。[6]而且党报的发行主要靠公费订阅,市场零售量很低,在武汉各大零售摊点几乎看不到《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的影子,市场竞争力弱。就影响力而言,据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在武汉综合类报纸中,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武汉晚报》,最有公信力的报纸是《楚天都市报》,党报未能榜上有名。[7]

3. 传媒运作失序。由于市场监管缺位,相应法律规范不健全,省内新闻传媒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无序竞争。其主要表现在:价格战、有偿征订以及发布虚假发行量、阅读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运作失序的另一个表现是传媒品格及其从业者社会责任感的下降。如武汉市的几家都市报、晚报为争取市场,一味迎合受众,甚至迎合受众的某些低级趣味,暴力、凶杀、色情新闻不绝于版,媚俗倾向明显。2004年发生在黄冈《鄂东晚报》上的恶性敲诈事件,(注:参见《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43期。)更是让人震惊传媒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传媒从业人员方面,也呈现出职业道德滑坡,整体素质出下降的趋势。不少从业者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至出现导向错误的新闻报道;或者专业精神缺失,以至受贿、索贿、敲诈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不少传媒工作者走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误区,大量报道低俗、煽情新闻、虚假新闻,传媒的品格大大降低,从而消解了传媒的公信力。

(二) 新闻传播内容的不和谐

1. 错误导向。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得省内新闻传媒的报道出现了一些导向错误。①片面报道,不讲大局意识。传媒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导致忽视新闻纪律,违反“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导向。②抢发新闻,违反新闻纪律。③利用负面新闻进行炒作。2004年10月10日,武汉三家都市类报纸和黄石《东楚晚报》、黄石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河南“豫花”面粉有“毒”事件,不仅弄错了检验标准,将超标40%误报成超标14倍,而且其后武汉两家都市类报纸还刊发图片新闻,报道了顾客抢购大米的消息,其影响相当消极。

2. 有偿新闻。有偿新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对新闻报道权的滥用。[8]其形式主要有:①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或以新闻的形式播出广告,或用刊登新闻作为交换拉广告、搞发行,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同时媒体对大广告客户的报道倾斜、涉及广告客户的新闻粉饰等情况也屡见不鲜。②记者编辑在报道活动中收受红包,或者接受被采访单位提供的旅游、出国等“好处”,条件是对该单位正面宣传。③记者在采访中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被采访者提供钱、物、好处等来 “有偿不闻”。这些情况在省内都有表现。

3. 虚假报道。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省内的新闻实践中,报道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严重损害了新闻传媒的公信力。虚假新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与己不利,隐藏真情;②道听途说,调查不实;③唯利是图,编造新闻。

4. 低级庸俗。省内一些传媒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发行量,关注与中国人主流生活相去甚远的东西,热衷于明星隐私、低俗猎奇新闻,以刺激的、耸人听闻的手法极力渲染。其手法不外乎:①炒作低俗猎奇新闻。②炒作明星绯闻。③渲染灰色情感。在对武汉四家都市类报纸的情感倾诉栏目进行抽样统计后发现,2004年涉及畸恋、孽情、出轨、失败感情的话题所占的比重依次为97%、93%、92%、64%,2005年依次为65%、73%、67%、59%。④渲染血腥场面、暴力新闻。低级庸俗的社会新闻已成社会公害,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5. 不良广告。广告不仅是新闻传播的内容,也是维系传媒生存,促进传媒发展的重要手段,被称为传媒经济的生命线。传媒在进行广告宣传时,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广告借助的载体是新闻传媒,广告宣传还具有导向性、思想性、审美性等特征,对于受众发挥着一定的教化作用。近年来,省内不少传媒一味看重广告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其内容的把关意识较弱,从而导致不良广告的泛滥。①导向错误。2005年7月20日,武汉某报房地产广告语:“世事无常,人生须臾。人们信仰陨落,你不如信仰享乐。”这样的广告创意,其导向、价值观十分错误。②格调低俗。如某报曾刊登过一则洗衣粉广告词:你泡了吗?你漂了吗?该广告立意利用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丑恶现象和一部分人的媚俗心理,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还有一些报纸、电视台的丰胸、性病广告铺天盖地,画面内容过于暴露、庸俗,走在色情边缘。(注:见《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2005年5月、6月广告版。)③虚假广告。《人民日报》2005年8月23日第五版发表《哈佛代高乐“增高神话”如此编造》,报道了发生在湖北省的一起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揭露了媒体是如何在利诱之下成为骗子的帮手。教训相当深刻。

新闻传播的上述不和谐现象,践踏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背离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不仅有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也损害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新闻媒体信任度下降,[9]从而削弱了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功能。同时,由于上述因素导致的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它也损害了新闻单位的经济利益,影响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是妨碍了“和谐湖北”的构建,媒体是社会的窗口,积极和谐的舆论环境是“和谐湖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媒体的不和谐音是对新闻生命力和公信力的自戕行为,更是对公众福利与社会和谐的严重伤害。当传播内容出现较多的导向错误、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级庸俗和不良广告等内容时,新闻传媒构建大众公共领域的功能就会大大削弱,营造和谐社会舆论的能力就会降低。

二、 推进新闻改革,服务“和谐湖北”建设的目标

要完成建设“和谐湖北”的伟大事业,必须通过系列的新闻改革,以建构“和谐传媒”。和谐传媒作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系统,依赖于五个重要的支点:和谐传媒是充满旺盛发展活力的传媒系统;和谐传媒还具有多元的开放的传媒结构;和谐传媒必须践行公正、客观的专业精神;和谐传媒应该展现和而不同的意见生态;和谐媒体还应该营造温润和睦的语言环境、舆论环境。建设“和谐媒体”,服务于“和谐湖北”建设的伟大使命,是湖北传媒及其从业者,包括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肩负的重大的历史责任。

(一) 完善传媒宏观管理体制。我国现有的传媒管理体制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这种管理体制在方式上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政府对传媒的行政干预和直接管制;由于缺乏其他管理方式的制约与配合,最终造成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对传媒的宏观指导趋向于微观指令,并按照行政区划对传媒进行垂直的和多层次的管理,从而使传媒的发展遭遇了较高的行政壁垒。要激发传媒的活力,必须理顺宏观管理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改变我国单一以行政为主的传媒管理形式,实现传媒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其次,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政府应当主要以间接手段进行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调控,不直接干预传媒的生产报道活动;强调对传媒多提供预测性、参考性和指导性信息,大幅度削减指令性要求;集中精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传媒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其三,突破限制传媒发展的政策瓶颈,明确传媒集团的性质,完善传媒投融资体制。其四,加快新闻法制化建设,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在新闻法治原则指导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赋予新闻单位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各新闻机构要逐步由机关化过渡到企业化,在实行法人治理的前提下完全落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方针。通过这些努力,传媒发展的死结就会自然解开,传媒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 建立合理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在微观上,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合理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为此,必须首先明晰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新型的市场主体。“应当把传媒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指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有关部门对传媒资产进行监管。对传媒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10]只有明晰了产权,才能弄清楚究竟谁是国家出资者及其代表,具备什么样的权益;谁是债权人,具备何种权益;谁是其他利益相关者,又应获得什么样的权益。其次,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①实行以集权式管理为主、分权式管理为辅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资金的管理必须处于集团的总体控制中,以减少资金的浪费;同时,要建立起集团统一的资金结算中心,禁止二级部门多头开户;实行资金、投资、物资采购、收益分配及财务人员全部集中管理;②变“计划财务”为“企业财务”,使财务管理真正参与传媒集团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要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分析预测”,强调事前科学预测,给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③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企业化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

(三) 推进传媒集团化,整合传媒资源。自1996年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成立以来,传媒集团化一浪高过一浪。如今,不仅在报界、广播电视界,就是出版领域、新传媒领域,都出现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但从目前组建的传媒集团来看,仍存在着行政翻牌、政事不分、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不少集团“集”而不“团”,在体制和机制上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实现真正的规模效益。因此,要使传媒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必须进一步深化集团化改革,全面提升传媒集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必须首先明确集团化改革的目标模式。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传媒集团化改革宜采用“一团两制”的模式,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宣传部门还是事业性质,保留报社、电视台、电台等事业法人资格和编制,是舆论宣传的主体;经营部门剥离出来成立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体制,是市场运作的主体。按照现有法律框架,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明确党委与公司董事会的权、责、利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在集团化的带动下,同时以主流传媒(如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为核心,推进省内传媒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主流传媒。

(四) 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在市场化条件下,要做大做强传媒产业,必须发掘传媒资源的潜力,促进信息资源的多级开发,以实现传媒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必须探索传媒产业价值链经营。产业价值链是以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为基础,以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关衔接关系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筑,有利于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传媒产业资源,分散市场压力,保持传媒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强调多元化经营的今天,构筑稳固有序的产业价值链是实现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但是,价值链经营的关键,在于传媒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指该传媒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的总称。它是该传媒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众多传媒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那些资源和能力。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利用强有力的主业张力向其他行业扩展,同时以主业的引力来吸引其他行业的资本,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扩张和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五) 促进传媒与资本的联姻,加速传媒产业发展。要深化集团化改革模式,必须减少集团化运作中行政意志的力量,打通传媒与资本的联系通道,探索传媒与资本结合的有效模式。如果实现了传媒与资本的联姻,以资本作为连结相关传媒资源的纽带,以资本单位为主体参与市场资源配置,不仅能够增强传媒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有助于改变传媒的股权结构,重新设计和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发挥资本市场监督作用提升传媒的管理水平,最终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方面,省内传媒及宣传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2001年“两办”17号文件的激励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主流传媒“开辟安全有效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当然,与资本联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环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错误的联姻决策,甚至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以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 协调城乡传媒发展,缩小信息鸿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湖北省地处中国腹心,其新闻传媒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而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传媒发展方面,城乡之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所能享受到的信息资源,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甚至可以说,随着经济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城乡居民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鸿沟呈现了逐步加大的趋势。这在湖北省表现得尤为突出。为实现城乡的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新闻传播领域,也要统筹城乡传播事业发展规划,在资源投入方面,要尽量向农村倾斜。要充分利用中央的有关政策,促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完成,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同时,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根据农民的需要,办好地方党报,或突出党报的农村服务特色,在发展农村邮政电讯事业的基础上,改善农村的报刊发行。利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契机,发展地市报纸的县域版,或适时恢复发展县市报纸。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实现城乡新闻传播事业的同步发展。

(七) 重建新闻道德,推进行业自律,完善职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专业精神缺失,职业道德沦丧的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庸俗低级、错误导向及不良广告,一时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五大公害。传媒工作者斯文扫地,公信力受到极大的伤害。要改变目前的窘境,只有重建新闻道德,强化专业精神,推进行业自律,以提高职业操守,完善职业形象,恢复人民对于新闻传媒的信心。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但其关键不外在于以下三个环节:道德规范的重建;道德修养的提高;自律机制的建立。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建立完备的行为规范体系,具备了完善的自律机制,同时,传媒工作者也有鲜明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其职业形象自然会得到改观,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就会重新树立起来。应该指出的是,省委、省政府可以利用武汉地区新闻教育发达的优势,以主要高校为基础,建立新闻评议会,扮演常设的自律机构,行使传播争议的仲裁权。

(八) 加快报道业务的改革,提高传播效果。以上所论均限于传媒制度改革的范畴,它涉及到新闻传播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即便所有的体制问题都解决了,新闻传媒也不见得就能够臻于和谐的境界。这是因为,新闻传播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它有其特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体制问题,为认识新闻规律、利用新闻规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条件具备不等于能够充分地利用条件。正如富人有条件读书,但未必都能成为知识分子。新闻传媒要在建设“和谐湖北”的伟大工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传媒工作者必须精通传播业务,掌握新闻规律,娴于宣传技巧,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具体问题、事件的报道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这就要求省内新闻传媒工作者,立足于湖北省情,尊重并且利用新闻规律,在政法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道、社会新闻报道及广告传播方面,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形式,报道最适宜报道的事情,充当社会交流的意见平台,扮演和谐社会的哨兵,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只有这样,湖北传媒才能利用体制改革造就的合适环境,而进入和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M].人民出版社,2004.48-49.

[2]辜子寅.湖北各地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湖北广播电视学刊,2005,(3).

[3]程世寿.湖北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6]湖北省报业协会.湖北报业现状综述[J].中国报业,2004,(4).

[5]何瑛.重视对农广播节目[J].新闻前哨,2005,(6).

[7]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内地报刊杂志影响力、公信力调查报告简体版[EB/OL].http://www.ccdc.net.

[8]王泊.有偿新闻的本质及其法律责任[J].新闻记者,2003,(10).

[9]田华宇.有偿新闻:权力寻租的怪胎--对有偿新闻的再批判和禁止有偿新闻的再思考[J].楚天新闻人,2005,(10).

[10]张晓群.我国新闻传播业的改革与发展[EB/OL].中华传媒网,2004-7-26.

责任编辑 刘凤刚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2篇

为提高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的经验和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新闻发言人高级进修班将从传播舆情管理、公关品牌形象管理、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现场管理、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采访技巧和策略以及危机公关与媒体应对等多方面进行讲解,目的使学员具备灵活应对媒体的经验和能力;熟悉媒体运作规律;明确政府、企业与媒体的不同职能。通过学习还能使学员了解新闻发布技巧,培养新闻敏感,掌握新闻语言从而提高学员临场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水平,强化新闻传播职能,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面对媒体。

本课程为学员梳理和分享最前沿的新闻发言人理念和专家团队的研发成果。根据客户在面对媒体时可能遇到的的情况度身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传授与媒介沟通对话的实战技术。 拓展媒介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络及政府背景资源,和同行分享经验,互通有无。

【办学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授课师资拥有丰富的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为不断提升培训能力和水平,我院引进整合名校、名师、名家、名企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专家学者资源库。

◆学院曾开办相应培训课程并形成教学体系的办学经验。学习效果显著,受到良好的社会反馈。

◆学员将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和兄弟班级的校友们结下深厚友谊。◆课程结束后,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媒体沟通合作平台,建立常年新闻发言人顾问团队为您所在企业提供策略支持。

【项目优势】

品牌优势——中国传媒大学素有中国传媒教育界“航母”的美誉;为学员分享传媒领域深厚的政府资源、学界业界丰富的人脉资源及专家智囊库搭建平台。师资优势——汇聚传媒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及对新闻发言人有着深入研究的政府官员及业界经验丰富的知名人士。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聚集中传、清华、北大、人大一流的学术教育专家和CCTV、凤凰卫视、教育电视台等业界传媒领袖及外交部、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等资深的部委官员。

课程特色——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研讨、项目作业、实战演练、参观调研、课后咨询等多种教学方式,授课内容既有传播学、舆论学等基础理论的讲述,又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个案剖析,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招生对象】

1.政府、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2.企业董秘局、企划宣传部、品牌部、公关宣传部、市场营销部总监/经理

3.机关负责外宣、新闻、媒体等主管领导

4.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外宣、媒介、公关等主企业管领导

5.有志于成为政府或企业宣传和公关的职业人士

【课程安排】

【师资力量】(排名不分先后)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王惠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公共传播。 鲁景超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多年从事播音主持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我国优秀主持精英人才。 刘笑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夏征宇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委员会专家组委员。 张洪生

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涂光晋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 郎劲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从事新闻理论、新闻政策与管理、政治传播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在吉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多年,负责全省新闻发布会的管理。2006年赴贵州电视台挂职任贵州电视台副台长、贵州卫视频道总监等职。 冯春海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公关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公关关系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团队成员,《中国危机管理报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公共关系,新媒体,形象传播,舆情和品牌管理。 张绍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老师,《今日说法》、主持人、《大家看法》主持人、《挑战主持人》的嘉宾主持。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宣部外宣局国际传播咨询专家。 潘建新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副总裁,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高级培训师。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与清华大学合办的高级公关人员培训班常任授课教师主要课程为媒体关系管理、危机管理。为中国石化、中信基金、联想集团、红牛企业、天娱公司、乐华彩电、宝马汽车中国公司、顶新集团、海康保险等数十家大型企业提供有关公共关系专业的专项培训工作。 罗振宇

现任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制片人,战略公关传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硕士师从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此前曾担任中央台《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

《经济与法》三个节目制片人。2007年从幕后转至台前,在第一财经频道担任《中国经营者》、《第一地产之决战商场》两档栏目主持人,并兼任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 王猛

先后编导过50多期《新闻调查》节目、10多部纪录片;并在入世、申奥、神五发射等直播活动中担任过专题制作导演;参与策划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平安中国》等活动;参与策划云南卫视、河北卫视、山西卫视等十几家省市电视台的改版活动;为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进修生主讲《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和《电视栏目策划》等课程。

备注:因老师的时间安排变动,课程及讲师顺序可酌情排列,调整后的师资将保持同一级别和水平。详细资料请以学员手册具体安排为准。 【教务信息】

1、目标学员

政府、企事业单位中高层领导;

企划宣传部、品牌部、公关宣传部、市场营销部总监/经理; 机关负责外宣、新闻、媒体等主管领导;

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外宣、媒介、公关等主企业管领导; 有志于成为政府或企业宣传和公关的职业人士。

2、培训方式

授课、训练及访问交流三结合。参加培训的学员将接受一系列“镜头前”的采访,包括平面媒体采访、电视媒体采访、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全部采访在专业新闻摄影团队的帮助下完成,培训师将对学员的表现进行的点评。

3、学业证书

学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培训课程”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加盖中国传媒大学钢印。

结业论文结集出版。

专享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高端校友业界联谊专属网站永久登陆权。

4、食宿安排

学生餐厅用餐;住宿为楼房公寓。食宿费用自理。 注: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新维亚商务酒店标准间198元/天

5、注意事项

学员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中国传媒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

入学报到时学费一次交清,开学后凡因工作或其它事由提出中止学习者,所交学费一律不再退还,但可办理转下期班续读手续。

【开课时间】

第一期三天班:2012年9月6日报到,9月7日—9月9日上课。 第一期五天班:2012年9月13日报到,9月114日—9月18日上课。 【报名方法】

1、电话预约报名:可随时电话报名,预约各期班次,电话: 010-80121988, 13911715508

2、接到报到通知的学员,请在规定时间到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报到。因每期名额有限,请外地学员务必提前报名联系

3、 报到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①培训班报名表(可现场领取填写) ② 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③ 有工作单位的报名者要开具单位介绍信;在校学生请携带学生证并交纳复印件

④ 一寸免冠照片三张。 【学习费用】

1、 三天班,学费9,000元/人;五天班,学费15,000元/人。(学费包含学习期间的专家费、听课费、资料费、场地费、茶点费和证书费等。不含整个学习期间交通、食宿费用。可代为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银行汇款

学员可于开课前汇款至中国传媒大学银行账户。在汇款单备注栏注明学员姓名、所学课程等信息,如“培训学院、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培训班、xxx”,并将汇款单扫描件邮寄或传真至学院。原件请妥善保存,开学时持原件办理入学手续。培训学院提醒学员注意: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定福庄支行)账户为培训学院唯一收费账户,通过银行汇款时应预防电信诈骗,不要汇款给任何其他账户。

账户信息:

汇款账户:中国传媒大学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定福庄支行 账号:0433-0104-0000-136

3、现金交费:学员报到时交纳现金。 【报名咨询】

报名咨询电话: 010-80121988, 13911715508 张老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井东亿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3号楼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 【乘车路线】

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乘车路线:

1、地铁八通线【高碑店站】东北口出沿京通快速路路北向东600米即是。

2、 公交【朝阳路高井站】下车向东。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3篇

一、调查对象:

赵德宁中国工商银行**分行**支行行长

刘佶中国工商银行**分行**支行信贷股股长

二、调查时间:2005年1月1日至3月1日

三、调查内容:

1、新闻传媒行业在我行办理金融业务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我行营销中的问题

四、调查体会

进对新闻传媒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建议总行制订明确的新闻传媒业金融服务管理意见,为基层指明营销方向

二、建议加强对新闻传媒业的研究与行业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基层行分析客户、营销客户提供依据。

三、建议加强对新兴行业营销知识的培训,强化对新兴行业的营销力度。

我市共有**日报报业集团和**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新闻传媒企业在我行建立了业务关系,它们在我行办理的金融业务情况如下:

一、两户企业在我行办理金融业务情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日报报业集团

**日报报业集团系由原**日报社改制组建,由**日报、晚报、晨报、新女报、华龙网等八报一网组成的国有独资事业法人单位,于200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行政隶属市委宣传部,其经营组织结构健全,内部管理较为规范,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层管理人员均由**市政府直接任命、管理,学历均在大专以上。

该集团的主要媒体《**日报》系我市唯一机关党报,多来来深受市府市委高度重视,长期享受工商、税收等政策扶持,具有较强的行业垄断地位和经营优势,旗下的**晚报发行量居全市第一,属我国为数不多的广告收入上亿元的报纸之一,**日报报业集团收编新5报后,进一步壮大了经营实力,通过报纸的不同定位,从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扩大报业市场占有份额,逐渐形成规模效益和集约经营,现有八报在我市报业市场占比例达70以上,在我们新闻传媒行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实力。

该集团与我行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基本帐户及其他主要结算帐户均一直在我行开立,建立信贷关系10已年有余,属市分行牵头营销客户,截止2004年6月末,在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0800万元,1999-2001年被我行评定为AA级客户,从未发生过逾期欠息情况,信誉状况良好。

目前我国报业体系改革的现状是,全国仅成立26家报业集团,西南地区仅有三家,以后将不再设立新的报业集团,根据2001年中宣部17号文件,加入WTO后,我国仍不允许外国媒体办报,故该行业受入世冲击较小,行业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行业风险小。

据了解,**日报报业集团近五年发展规划为:以报业为主体的营业收入每年按10的速度递增,利润按5的速度递增,通过招商将**野生动物园,较场口报业大厦用地及凤天路、樵坪新闻中心等土地进行综全开发,力争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综合实力最强的报业集团,根据集团的规划以及近年来报纸印刷高档化及厚纸化的发展趋势,该集团预计未来2-3年将会从德国引进大型印报设备1-2台,需投入设备款6000-12000万元,预计将向我行申请5200-10400万元的贷款,据该集团财务负责人称,该集团今后引进德国印刷设备将向我行申请外汇项目贷款,并进行货币互换的掉期交易以规避欧元的汇率风险。

2、**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主营图书,音像制品批发零售,面向**市各区县收店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竞争力强劲,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截止去年12月末,**新华书店集团资产总额113633万元,负债总额86554万元,资产负债率76.17,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339万元,利润总额为2581万元,分别较同期增加10170万元和1723万元,在我行日均存款为4446万元,流动资金余额为10100万元,较去年增加2500万元。

目前,**新华书店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拟实行资产授权经营,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案已于2004年4月29日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具体操作方式为:集团将于年内成立新的龙头公司,各区县新华书店的资产和负债将纳入新公司统一管理,同时集团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加上外来年战略投资者入股,预计公司的总资产将增加到20亿元左右,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资产负债率也将下降到50左右,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在恰当的时候,公司将上市,因此这两项重大举措,将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根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公司在今明两年拟建“新闻出版智能大厦”项目,后年拟建“**书城”二期工程,在垫江的宾馆也于今年3月完工,同时公司还在南坪、垫江等地买下几块土地,作为储备。预计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将拥有**市中心地带位于解放碑的“**书城”两座大厦,“新闻出版智能大厦”等三处核心资产,同时拥有位于解放碑、渝北、垫江等地的三个宾馆,还拥有几百亩

土地,及“新华多媒体”“新图多媒体”两家经营效益非常好的控股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上市后,将筹集到大量资金,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大型集团公司,鉴于公司在目前需对各区县书店的贷款进行集中,及以后公司的发展需要流动资金和新建项目上需要资金投入

,而多家银行都对其积极争取,因此,我行应对该公司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总行对该公司基本面的重大改变引起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加大投入力度,占据更多同业份额,以在将来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二、我行营销中的问题

(一)缺少明确的政策支行,营销方向不明

虽然**日报报[本文来源于好范文-www,wenmi114.com,找范文请到]业集团和**新华书店集团都是我行的优质客户,但是由于总行尚未有明确的政策界定,我行目前还是把这类客户作为一般的工商企业对待,在授信、评级、信贷审查等方面都等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未考虑到新闻传媒业的特殊经营地位与经营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其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导致客户忠诚度与综合回报下降。

(二)受行业政策与企业体制因素制约,金融服务面临较多障碍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4篇

【摘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领域在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形式下建立新颖的媒体以及传播形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步提升,也令网络传播为新闻传媒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分析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最后分析网络传播下新闻媒体不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媒体;新闻媒体;影响及展望

随着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传播平台以及途经的影响下,使以往新闻传媒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特别是在这个阶段中,网络技术开始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为传统新闻媒体带来较大影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传统新闻传播需要积极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发展途径,和新颖的新闻传媒充分结合到一起,确保传媒行业快速发展以及进步。

一、网络传播的重要性

大众传媒形态十分丰富,并且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然而每种传媒都有着一些缺陷。网络传播是先进新颖的一种传媒形式,一方面它具有新闻传媒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有利于满足使用者对新闻事件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而且还能够有效储存信息,满足使用者在新闻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联网数据库,为使用者提供公共信息等服务,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比较大,如果想要在信息量较大的互联网中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具有较高的难度,故此,可以建立导航系统。使用者可以利用超文本信息服务系统,寻找互联网上的网址,随时随地查询时事新闻以及重大新闻,了解各种事件的发展情况,并且,还可以将各种新闻资料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以及归纳,将相同的内容划分到一起,构建新闻专辑,这样可以让访问者更加透彻的认识新闻事件,因此,可以这样说,网络传播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件的个性化以及丰富的需求[1]。

(二)有利于体现使用者的主体地位

网络传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可以优化大众传媒的传授关系,互联网使用者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人,而且还是传播信息的人。以往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由点到面,传媒把信息传送到使用者手中后,就说明传播过程已经结束,接受者不仅缺乏选择信息内容的能力,而且还无法及时开展交流,导致接受者处于被动位置上。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使用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按照自身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去搜索、浏览、查找各类信息,使用者具有选择的权利以及能够控制传播结果。另外,通过观察整个传播过程,以往大众传媒中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反馈环节,使用者无法参与整个传播过程。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电子会议、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开展交流以及沟通,一方面使用者可以借助网络发布各种信息,另一方面使用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他人交流以及沟通,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传播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大众传媒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之间存在严重的距离问题,构建平衡的传播模式[2]。

(三)有利于展示出网络传播的丰富传播优势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通过数字的形式存在,还可以是文本形式以及声音等形式,网络传播具有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传播的优势,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更加方便,使用者不仅仅可以阅读文本,还可以清晰看到工作者拍摄的图像,网络传播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二、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

(一)为实时刷新以及海量信息带来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信息在互聯网上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所以,网络这个平台上包括大量的信息。而以往的新闻媒体,虽然可以包容一些数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比互联网可以储存的信息要少得多。另外,因为我国目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实时刷新各种信息,随时随地查看自己关注的信息,了解信息。整体来说,和以往的新闻媒体相比,先进的网络传播不仅仅在时间方面拥有较多的优势,而且在空间方面也有着较多的优势,能够为新闻媒体带来较大的影响[3]。

(二)为多媒体形势方面带来的影响

和传统新闻媒体进行比较,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体点说,信息在互联网行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丰富的形式,比如文字、声音等形式,还有各种形式综合起来的超文本。形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媒体传播逐渐被人忽视。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式相对比较丰富,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网络传播的进步以及发展,且为传统新闻传媒带来了一些挑战。

(三)为网络互动性带来影响

网络媒体可以对人们起到吸引效果的主要因素既包括能够实时刷新信息,又包括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一特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某种介质,譬如,如果信息想要在“新浪微博”等平台上进行传播,那么绝大多数使用者都可以在刷新以及搜索的过程中浏览各种信息,一旦使用者看到某些信息后,会产生各种想法,所以,就可以在网页上以及平台上留下自己的观点。这足以说明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网络媒体进行对比,传统的新闻媒体互动性并不是很强,信息需要在新闻媒体中不断传播,人们看到各种信息后,缺乏话语权,不能和各种信息开展互动或者表达自身不同的见解。因此,大部分人会更加喜欢网络平台,这为新闻媒体带来直接影响[4]。

三、网络传播下新闻媒体不断发展的措施

(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要积极学习彼此的优点

大家都知道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比较多的优点,然而同时也存在各种缺点,例如,很多捕风捉影的信息极易于让人们当真。如果想要有效传播各种信息,传统媒体需要积极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自从进入到网络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后,信息的传播速度相对比较快,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由于信息传播成本并不高。传统媒体如果想要不断发展,那么就需要主动学习和借鉴网络媒体的优点,将各种优点融入新闻传播中,强化对新闻媒体的重视程度。而网络媒体如果想要不断发展,那么就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弥补各种不足之处。网络媒体缺少传统媒体的各种特点,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无法开展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信息数量比较多,但是内容却不是很好。所以,网络媒体需要积极学习传统媒体的优点,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只有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充分融合到一起,互相学习,才可以提高信息传播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推动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

(二)传统媒体需要不断拓宽,和网络媒体整合在一起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是时代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凸显出互联网的价值以及重要性。根据现阶段信息传媒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媒体在商业运行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渐渐被人们所喜爱并认可,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以及作用。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传统媒体要积极进行拓宽,直至拓宽到网络媒体产业中。简单点说,如果想要推动整个媒体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那么就需要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传统媒体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和网络媒体开展竞争。在两者竞争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要占据主动位置,借助自身的发展优势等推动创新,确保行业的扩张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样可以防止出现网络媒体占据较大份额的问题,确保两者的共同发展以及进步[5]。

(三)创造新颖的媒体市场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被充分运用到各个行业中,新颖的媒体整合时代逐渐来临。在现阶段的信息时代中,过去的单一媒体之间存在严峻的竞争,媒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网络化的媒体商业运行模式更加成熟,可以实现媒体集团的目标。在竞争逐渐激烈的环境中,各个媒体集团以及综合体需要积极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确保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开辟一个新颖的媒体市场,使自身的发展途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拓宽自身的发展前景。

(四)全面调查以及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传播企业在发布各种新闻前,需要全面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按照使用者的需求类型制定自身的发展计划,这样制作的新闻节目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以及肯定,有利于提升新闻节目的整体水平。譬如,在制作法制类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媒体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介绍以及分析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根据法律的要点分析以及研究各种问题,在节目中为观众进行重点讲解。这种节目可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充分宣传各种法律知识,并且这种传播方式对于观众来说更加接地气,能够受到观众的认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也能够顺应人民群众的阅读方式,精心设计的新闻节目播出后,能够有效提升传播效果[6]。

四、结语

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传统媒体要认识到网络传播的价值,提升对网络传播的重视程度,充分将网络传播融入新闻媒体中,全面调查以及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创造新颖的媒体市场,促进传统媒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融合型媒体行业。

参考文献:

[1]丁涛.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智库时代,2019,187(19):259-260.

[2]洪子涵.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36):278.

[3]呂蒙.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77.

[4]吴随.网络传播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12):106.

[5]沈柏桥.网络传播对电视台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7):498.

[6]李宝佳.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东西南北,2020,No.559(11):142-144.

作者简介:

徐惠梓,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导演。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5篇

一、简答(每题15分)

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

2、简述媒介制度的类型

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

二、论述(每题30分)

1、试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2、试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可以选广播或电视)

三、案例分析(45分)

美国新闻传媒业范文第6篇

摘 要:加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既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可对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人文修养、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及心理感受,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公众监督机制等路径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路径

加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对新闻媒体树立更好的媒体形象、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涵和重要意義的基础上,直面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探索加强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路径,显然有实际的意义。

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最初源于欧洲的文学艺术领域,后来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领域的人文关怀内涵都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要关注人本身。而新闻报道领域里的人文关怀则主要指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始终以新闻当事人为中心,体现出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对老、弱、病、残等群体的照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1]除此之外,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一个方面就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展现人民群众真实的需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一)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新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媒体为了追逐片面利益,不顾新闻当事人的感受而压榨其新闻价值的现象,这种行为势必会给其发展带来严重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实现长远发展。只有关注新闻当事人的真正需求,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才能促进新闻媒体实现长远发展。

(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新闻媒体始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对整体的社会舆论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新闻媒体中的人文关怀态度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往往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关注底层人民群众的身心需求。只有新闻媒体在做新闻报道时体现出深度的人文关怀意识,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需求,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和谐、温暖的大环境,以此促进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

三、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

(一)缺乏对新闻当事人的保护意识

新闻报道往往都会将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当事人的生活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做新闻报道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新闻当事人的隐私,避免其个人信息暴露在公众面前、对其生活产生恶劣影响。然而当前新闻媒体领域的很多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在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不注重对被报道者的保护,忽略了其心理感受。比如在犯罪事件中,犯罪当事人或者受害人往往不愿意将自身暴露在镜头前,以免社会舆论在各方面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同理心,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考虑,反而用种种办法将当事人暴露在镜头前,这显然是缺乏保护新闻当事人的意识。

(二)盲目追求新闻效益,消费新闻当事人

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传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弱势群体。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闻媒体领域竞争激烈,很多新闻工作人员舍本逐末,忽略新闻本身的价值,而是盲目追求新闻传播力度和流量。在这种状况下,相关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吸引受众眼球,以获取相应的新闻效益。这种盲目追求新闻效益的心态导致很多新闻媒体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完全不顾新闻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忽略新闻本身的思想价值,而是恶意挖掘新闻当事人的隐私,并对其隐私进行炒作和消费,以吸引大众眼球。[2]比如在很多灾难性事件中,很多记者为了获取新闻素材对遇难者家属穷追猛打、重重追问,完全不顾遇难者家属悲痛的心情,对遇难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或许能够获得较好的新闻效益,却对新闻当事人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相关工作人员保持看客式的冷漠态度

虽然新闻工作要求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还原新闻事件和新闻真相,同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和解读,但是新闻工作人员也要有同理心,关注和关怀新闻当事人的心理变化,将更多目光落在新闻当事人的身心需求方面。然而当前很多新闻媒体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做新闻报道时由于对工作内容的麻木,对新闻当事人保持一种看客式的冷漠态度,完全不关注新闻当事人的身心状况,极度缺乏人文关怀意识。

四、加强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路径

(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人文修养,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新闻工作人员作为新闻媒体领域的工作主体,一定要自觉提高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在日常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中,时刻注意以人文关怀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新闻工作的重点放在关怀和照顾弱势群体、反映人民群众的身心需求和意见建议上。同时,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意识对新闻媒体长远发展、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性。[3]

(二)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及心理感受

新闻报道工作开展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新闻当事人,因此新闻当事人是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最直接的体现对象。很多新闻事件具有特殊性,因此新闻媒体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时要提前确定此次新闻事件的性质,充分了解新闻当事人的需求,在报道过程中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同时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给予新闻当事人充分的人文关怀,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心理感受,切忌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无底线地挖掘新闻当事人的隐私、对其隐私进行恶意炒作,进而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或许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很难获得长远发展。

(三)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除了要加强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使其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还要从法律法规和公众监督机制方面加强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一方面,国家要加强新闻媒体领域对人文关怀的具体法律规定,强化细则,使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做新闻报道时,在人文关怀方面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以此加强对新闻市场的整顿。[4]另一方面,要建立公众监督机制,政府要加强对新闻媒体领域内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问题的监督和监管,鼓励群众形成监督群体,一旦发现新闻媒体人以利益为导向而对新闻当事人造成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伤害时,就要對其进行惩治,做到严厉打击。

(四)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强化新闻主流价值观念引导

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主流价值观念树立,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新闻媒体更要加强自身建设,切不可为了追求新闻浏览量和传播量而放弃新闻媒体人的操守,一味迎合低级趣味,挖掘新闻当事人隐私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新闻媒体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确保将人文关怀意识融入新闻报道,强化新闻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

五、结语

缺乏对新闻当事人的保护意识、盲目追求新闻效益、消费新闻当事人、相关工作人员保持看客式的冷漠态度,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路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大众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新闻报道工作人员应该主动提升自身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修养,增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当代新闻媒体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同时也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媛媛.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职业操守的强化与提升[J].传媒,2019(10):94-96.

[2] 丁柏铨.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对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9(05):6-12.

[3] 丁涛.浅谈“人文关怀”的媒体体现[J].采写编,2019(02):166-167.

[4] 佘达文.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探析[J].采写编,2019(01):33-35.

作者简介:加米拉·加尔肯(1988—),女,新疆塔城人,本科,记者职称,研究方向:新闻报道。

上一篇:美德少年观后感范文下一篇:立足岗位优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