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应试教育范文

2023-09-20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一群体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包括思想、理念、习惯、风俗、信仰以及代表人物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在教育教学中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等制定了“启航教育”校园文化,这一文化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并将科学文化修养与启航精神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但同时也使一些问题突显出来。本文主要探析了“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现状以及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启航教育  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问题  改进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学校长期创造形成的精神和氛围,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形象以及文明程度,其在潜移默化中对本校教师和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启航教育”校园文化的推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直面困难的开拓探险精神。有效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有利于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文明程度,但当前我校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现状

(一)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启航教育”文化寓意扬帆远航,迎风搏浪,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具有敢于挑战、突破自我的开拓探险精神,校园中“启航教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勇于开拓,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并选取具有优秀文化底蕴的特色教育,将民族乐器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课堂,并形成独特的品牌系列,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形象。

(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体系,提高了学校文明程度。在“启航教育”文化影响下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改实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将“启航教育”文化与学校历史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使师生继承学校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启航教育”树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精神,最终增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问题

(一)文化建设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当前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完成形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及相关人员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与评级机制的完善,导致“启航教育”文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评价指标与方法不合理

要衡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其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就要充分体现“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内容和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适当突出重点文化建设内容,但当前我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过于片面,其文化建设评价指标过于注重校园形象的外在建设,忽略了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导致评价机制内容繁琐,甚至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同时其评价方法注重定性评价,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评价内容缺乏公正性,從而影响了学校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三、“启航教育”文化建设评价机制改进

(一)完善船文化建设及评价机制

当前我校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其形成自私自利、过于自信的性格,在“启航教育”文化建设中,学校要重视学生勤奋、勇于追求、不急功近利和迎接挑战等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要将“和美包容、厚载、超越”设为核心价值观,并将船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断完善船文化的建设与评价机制。

(二)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

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就要积极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不断完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文化建设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校风、校训以及教风等,以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合理设置学校的整体布局以及人文景观,以船作为机构的主体形式,突出学习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文化定位,通过机构理念识别系统提高机构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完善行为评价制度

要提高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效,教师就要不断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对此,学校要完善行为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启航教育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此外,学校要依据各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设定教学方式及目标,并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评价的结合,通过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的结合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

综上所述,“启航教育”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对此,学校要以“启航教育”文化为核心要完善船文化建设及评价机制、打造机构理念识别系统并完善行为评价制度,从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国学地位日渐崛起,语文的教学却令人忧虑不堪,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不被关注与重视,教学效果劳而无功,各项应对措施收效甚微,国民文学素质总体不佳。究竟语文教学在经历着什么?而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予以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式的研究,以望突破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更为文学素养的提高出谋献策。

【关键词】文学素质;新高考政策;教学目标;兴趣;应试教育;教学评价;唯分主义;学习过程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新高考政策,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语文从原本的150分提升到180分,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得语文者得天下,这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这不仅仅是针对譬如高考等考试而言,而对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如此。试想,如若没有语文,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该如何维系。它是我们生活中重要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品质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有学者曾断言,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是原来小学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然而,现实却是,语文并没有得到众多学子乃至教师们的重视,许多学生与老师仍然秉持着语文只需背背记记即可,无须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攻克语文学科之上,而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数学或英语这些科目上面。这便造成不重视、没提高的恶果。

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只是不重视这一问题,科学与民主的氛围也不够,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也值得深究,而诸多问题也由此繁衍。语文教法、语文教育观念、评价方式,这些无不令人忧思。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最大程度祛除语文教学的这些痼疾呢?

一、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简单地说就是需得学生们从心理上认可“我想学,我要学”这种观点,要让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度,他们才能真正付诸行动,教学才能真正得到成效,而不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失,教学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

这与兴趣促进学习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需要又何尝不是学习的重大动力呢?如若一个人整体对某项事物无所谓,对语文不以为意,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经营改善提高这一事物呢。相反,如果他对这一事物格外上心,那么他必然殚精竭虑想尽办法将这一事物完成或实现得尽善尽美。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跟教师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加大对语文的关注度,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有希望得到质的提高。

首先得让教师们改变不以为意的态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各显神通引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投入语文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关注,也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无论何种办法,只要成果显著都不妨试上一试。

二、改变应试教学态度,重视学习过程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由来已久的痼疾,其弊端不胜枚举且尽人皆知。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考试为目的,夸大教师的工作成绩与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被忽视,学生也愈发对学习失去耐性与耐心,学生个性也受到压抑,而如此畸形教育不仅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还耗费了学生,耗费了老师,耗费了家庭,还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应试教育弊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一个9岁小女孩都对它大加控诉。9岁的斯穆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演讲上逻辑清晰且极富感染力的对佛罗里达州的FSA这“一招定胜负”的应试教育进行批判,并希望学校能够为学生的教育真正负起责任。这一行为被很多人争相夸赞。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初衷,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将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分数不应是也不能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素质教育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就得上到政府与教育部的最高层,下到学生老师,都将素质教育牢记于心,并真正落实各项素质教育政策,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需要研究与探索出一条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各种唯分、唯应试的喧嚣不再有市场,要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逃离出来。

二、评价因素多样化,改变唯分主义

应试教育的摒弃也离不开评价模式的改革,应试教育应该予以否定,那么单一的唯分主义的评价模式毫无疑问也应悬崖勒马的弃之。评价教学效果若只是一味地从分数上衡量,那么应试教育便有如找到了存在的栖息地并继续繁衍生息,如此也不用指望这一教育制度得到改变。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人应从多方面出发。同样的,教学效果的衡量与鉴定也是如此。不能只是单凭分数定春秋,应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摒弃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 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4).

[2]何招付.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J].青年文学家,2011(7).

(编辑:龙贤东)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不仅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储备量更考查了他们的心理素质。社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考生在考试过程当中只有将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完美结合取得考试的成功。

关键词:高考;化学;应试技巧;策略;心理

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选拔性的考试当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查应该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学习方法在这次考查中排第三位。可以看出,高考是学生心理与知识的较量。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必须在日常学习当中关注细节,养成习惯。提高高考化学应试技巧,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

一、知识储备的策略与技巧

高考是一场知识与心理的考查,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是高考答卷过程中的必要物質基础,那么,面对高中时期这么多的化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快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呢?

策略一: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首先对自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明白哪些地方是自己的不足,哪些地方是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在确定目标的过程当中符合自己的学习水平,才能稳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策略二:拟定一份学习计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计划的制定要依据本人的学习水平和近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计划的制定需要留有余地,这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学习的过程要张弛有度,避免过大的学习压力造成学习效率的偏低。

策略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好一门知识不如养成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作为学生应该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及时总结、乐于思考等习惯。

策略四:准备一个错题本。高中化学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既然是练习就一定会出现错误。我们要将这些错题专门放在一个本子上,在每一道题的旁边做好标注,并且要定期翻看,这样才能记住自己错误的原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怎样改正。

学习在高中化学阶段是一个非常有难度并且复杂的工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温故知新,这样便于建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也能保证学习效果。目标的制定是为学习计划服务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知识与习惯的双丰收,完成教育本质内涵。

二、心理调适的策略与技巧

高考答卷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有的知识储备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调用,就相当于一个物资储备非常丰富的仓库,没有一个好的库房管理员,就什么东西也找不到。面对高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员。大家的知识水平一样的时候,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我们怎样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呢?

策略一:重视自我反思。我们要认真想一下自己到底有哪些优点?我们应该怎样去发扬优点?以往的高考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性格缺失的人或者人格发育不健全的人,高考就成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障碍,因此,要多想一想自己的优点,看看这些优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我们提升成绩。

策略二:正视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压力过大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当发现自己学习有些松懈时,就稍微给自己一些内心的压力,这样便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刚发现自己压力过大时,就需要巧妙地来排解或者化解这些压力,因为长时间处于某种高压的状态下会影响人们的心境,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发展,不仅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个人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难度很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用一颗平和的心来接受这些知识内容,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

三、高考应试的策略和技巧

当真正走入考场那一刻你才会发现,其实高考就与平时的考试是一样的。无非是更换了监考教师,更换了考试场地,与平时考试并无差异。那么怎样在高考化学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呢?

策略一:做足考前准备。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因为高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高中三年来化学学习的一个检测,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不会出现焦虑状态。其次,要有一个好的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为考试奠定了基础,考前切忌大鱼大肉也不要单纯吃素,饮食可像平时一样;然后,临出发前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要拿好自己的考试用具以及证件。

策略二:掌握科学的考试规律。考试解题过程当中要注意对时间的合理分配,读题要认真,思考应全面,不跳跃答题,不落题,对于化学公式的选择与应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不可将公式用错。答题过程当中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字迹应工整,思路要条理清晰。一定要给自己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紧张是没有用的,今天的考试只是为了检测一下我的学习水平,如果因为我的紧张而导致了我的发挥失败,那我会感到惋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人只有经历了高考,才能明白高中三年的意义。高考化学考试期间,我们只有在以良好的心态和完备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翟成文.高考化学应试策略[J].高中化学教学法,2017(10):30-31.

[2]闫玉明.为学生树立信心,提升高考化学学习效率[J].新课程改革(高中版),2017(15):113.

[3]彭秀云.高考化学想考学生哪些内容[J].辽宁师专学报(教研版),2017(5).

编辑 王彦清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4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这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特别注重知识本位的教学,忽视学生全面的发展,造成了学生机械记忆,单纯应试,被动接受的学习现状,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准也特别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落实育人在教学中做到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育人为本呢?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实现育人为本

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的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

在阅读教学方面,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

关于写作,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杜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理,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比以往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提出了一些语文评价的对策。如整体性、开放性、描述性、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等等。

(责任编辑 李 翔)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5篇

一、MBA考试的发展历程与形势

1990年中国首次设立MBA学位,1991年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试办MBA,到2000年已批准了62所,今年将达到70所左右。1997年开始MBA实行全国联考(每年1月份、毕业可以发学位、毕业双证)、GRK考试(每年10月份,毕业只发学位证),设英语、数学、语文与逻辑、管理、政治(学校命题)5门考试,全国统一设立录取分数线(一般为四门260分+政治65分),并有单科成绩限制约55分,西部地区有10-20分倾斜。

这几年录取分数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考试的人数逐年迅猛递增达25%-30%。新的计划希望扩大招生人数。今年2003年1月份有4.5万人参加考试,招生人数8千人。以实际参加人数计录取率达5:1左右,考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全国MBA考试面临改革,据统计到2001年已有12508人获MBA,担任中高层比例,由入学54%增加到78.5%,高层管理由18.3%增加到33%,工资待遇明显增加。国家有各类企业1000万家,大中型企业30万家,每年约需求30万MBA,目前供给与要求差距还很远。总的趋势,办学单位还在大量增加,有公办、民办、中外合办课程培训等多种形式,招生人数每年递增,竞争激烈程度一年胜过一年,目前已比统招研究生激烈。MBA基本入学条件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考试合格者。1月MBA竞争激烈,20%学校录取淘汰率很高,50%学校基本持平,还有30%学校招不满。10月MBA因报名的限制(经贸委计划管理),和考试难度对在职的不适合,基本上处于部分考生考不上,学校招不满的状态。10月EMBA因学费昂贵和师资缺乏,许多学校并没有招满。关于MBA联考许多人呼吁要改革,但就我国的实情来看,这种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可能完全取消掉考试。

二、关于MBA联考的变化情况分析

1、2003年MBA联考的最大变化是:①实行了考试改革,数学、逻辑、语文合并为一门综合考试,以选择题为主;②英语应试难度加大,向普研水平靠拢;③管理考试范围更大,题目更灵活;④录取分数线进一步降低,在总分400分不变的情况下,录取线由联考初期的265分降至220分,说明了考试难度在加大,考试相对生源在减弱。

2、部分院校可以自定分数线和人数录取

2003年国家规定有32所院校可以自定分数线进行录取,这一政策对MBA录取工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一般院校可以有效扩大生源,减少生源差距。被重点院校面试淘汰的同学,很难有机会调剂到一般院校。如今年北大MBA最低线可达215分,北理工最低分数达220分,单科45分。清华最低线为241分,国家线为220分,单科48分。

3、未来可能变化的几大趋势

(1)进一步扩大各院校招生自主权,通过市场竞争来明确各院校的优势地位。明年自定分数线的院校会进一步扩大,凡有此权力的院校基本上只录取第一志愿,这一趋势对考生报考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进一步加大面试在MBA录取中的作用。以往一般情况是只要达到国家分数线,不挑不捡总可以有学上。而现在则不行,许多学校的面试淘汰率达到50%,甚至100%。最终录取中面试的权重,由以往的20%上升至50%,甚至100%,即达到分数线后,以面试决定是否录取。

(3)笔试增加各校自我命题比重

普研公共课为统一命题,专业课为各校自己命题,MBA联考也会向这一方向发展,即数学、语文、逻辑以GMAT形式统一命题,专业课如管理为各校命题。

(4)考试统考分数为资格制

目前MBA考生中有不少同学连续二年、三年参加统考,且分数线均已达到录取线,只是因调剂程序和个人意愿的偏差,导致一部分上线生无学可上。反复参考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实行资格考试一次通过,三年有效,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流动,减少MBA选拔中的应试成分。

三、要正确选择MBA考前辅导班

1、公办和民办,二分天下,您可以自由选择,在选择时可以有以下几步曲。

(1)了解招生宣传信息,可以通过校园网,各个MBA互联网站、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校内有线电视、户外广告、校内广告、在校学员、教师个人等。

(2)考生应了解学校招生情况,教学特点,过去辅导效果,以便正确选择学校,选择适合的类型辅导班。

(3)从师资聘请、报名情况、班上服务、时间安排等,选择短训班、长期系列班、串讲班、模考班、强化班等。

(4)一定要有针对性,可以单科报名,取各班之长。

(5)坚持试听报名原则。目前有长期报名、当场报名、网上报名、函件报名等多种报名方式。辅导班一般供大于求可以从容选择。

(6)考察后勤服务工作。 如补习期间的食宿问题、资料购买印制发放,上课期间的通讯、饮水、音响效果、教室环境等问题。

2、考前辅导班形式多样化。考生要了解清楚,选择适合、满意的形式。

⑴辅导时间提前。每年1月份MBA联考考试,4月份成绩公布、录取工作一结束,即开始辅导班招生,吸纳落榜考生和新增考生。

⑵辅导形式分阶段、针对性辅导。因考生年龄差别较大,一般在25~35岁之间,知识基础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时间安排不一样。辅导班已细化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4~6月:零起点辅导,主要是从较低水平开始,辅导英语、数学这两门基础课。

第二阶段7~9月:暑期辅导班,对四门应考课程(英语、语文与逻辑、数学和管理)采用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串讲或复习辅导。一些参加10月份经贸班考试的同学大多参加这一阶段复习。

第三阶段9~11月:综合强化班,对四门课程实行精练串讲并加以部分考题模拟解析。对于基础好、时间紧的考生,这一阶段效果最好。

第四阶段11~12月:模拟冲刺班,对四门课程进行大量模拟测试并听取试题分析,以提高实践考试能力、熟练应试能力,对那些脱产学习、不考上MBA势不罢休的考生,这一阶段有一定作用。

3、辅导班收费提升很快,考生要会争取优惠政策。

4、辅导质量差异很大,同学要仔细识别。

5、广告竞争激烈,请您别看花眼。

6、报名方式灵活多样,您可以有多种选择。

⑴常年报名,随时报名。

⑵质量承诺,方便退款。

⑶单科报名,自由选择。

⑷现场报名,随时插班。

7、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同学要认真考察。

8、对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要有选择能力。

五、如何选择报考MBA学校

1、学校的品牌效应如何,对毕业后寻求工作、薪水的高低就是有很大影响。

2、在校期间的教学质量如何,师资如何,能否学到实用的工商管理知识,和足够的能力训练。

3、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如何,是否为考生提供完善的学籍、教务、教材、课程安排等服务。是否有同社会企业名流的交流、座谈、实习的机会,能否形成一个好的同学群体,以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4、硬件条件状况,是否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图书音响资料、案例教室。

5、是否能得到名师指点,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6、能否有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应聘。

六、积极准备面试

面试是进入MBA殿堂的一个重要门坎,各MBA培养院校都非常重视面试,希望从众多达到笔试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当中,挑选出具有培养前途、管理潜质及深厚背景的优秀考生进入学校学习,为学校增光添彩。

1、认清面试形势,做好充分准备

各学校生源情况有很大差别,大致分了三类:第一类为第一志愿爆满,多为国内超一流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取得面试资格的同学大大超过录取人数,面试淘汰率有时高达50%,并且还有部分同学达到国家录取线而没有达到该校面试线,这部分同学需要积极联系第二志愿调剂。

第二类为第一志愿合格者与学校录取人数基本相当,有时略有节余,其面试淘汰率为10%左右。

第三类为第一志愿合格者达不到学校计划录取人数,甚至空缺许多名额,可以接收第二志愿。第三类中又可分为二志愿面试有很大差额、差额很小或没有差额。

面对上述三类情况,大差额面试、小差额面试和无差额合格面试,面试的难易程度是非常不同的,考生要注意区别,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变的准备。

2、面试准备的基本内容

面试一般时间都很短,个人面试长不会超过半小时,短则10分钟左右,集体面试一般也不会超过1小时,短则30分钟左右。各院校面试方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需要做不同的准备。

对个人面试,需要准备四部分内容:第一是对自己的自我介绍,可以有文字稿准备、口头陈述准备两种方式,不论哪种形式都需要深思熟虑、出口成章。关键是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亮点发掘展现出来,千万别说成流水账。通过亮点的展现给考官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产生积极的首因效应。可以在这部分间接或直接把你为什么要学MBA的思想动力、雄心壮志表达出来。这一部分对录取有重要影响,可达35%以上。

第二部分内容一般是考官随机提问。这一部分提问主要针对的是在考生自我陈述中所反映出的信息当中,考官感兴趣或不清楚的地方做一个追加提问,也可能会结合你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现实中遇到的管理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相对比较灵活而没有答案,因此信息的把握主要在考生自己心中,只要随机应变、自然回答、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如果在面试中你陈述的内容有不真实的情况,在此处被考官发现,那对于你的面试过关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一部分如果考官对于你工作中的亮点或行业感兴趣,提出一些探讨导向性问题,你可以积极发挥、充满信心,这对于通过面试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得意忘形并流露出骄傲之态。

第三部分内容为管理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问,有些学校采取抽题目方式。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大家都复习过管理,不必紧张,在面试前花一些时间,将备考时看过的一些基本教材回顾一下,不至于将内容全还给老师就可以了。当然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死背书本来回答问题,只要结合以下你的工作实践,将你是如何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陈述一下就可以了,这样更能反映你的管理背景和潜能。

第四部分内容,有些学校为时事政治内容,有些学校为管理灵活应用问题。如果是时事政治内容,请将备考政治资料再看一遍;如果是管理灵活应用,则需要有进取创新精神,这时考心理、考反应,切莫紧张。一般提出的问题都很矛盾有冲突,让你不知如何回答。往往这类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完全看你临场处事、变化能力。

对于团体面试,采取的学校不多,面试难度较大,既反映个人能力也反映团体合作精神。从选择讨论题目,到相互之间的配合,冲突在所难免,而最后团队精神的体现,对小组的成绩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用人容人,或善于被人用,都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3、面试考官的组成和一般思维

面试考官目前有两种组成方式,一种是综合组成,由学校教师、企业界人员组成,一种是MBA教师组成,一般都是有高级职称,有些考官表面看可能很年轻,但可能是企业的精英或年轻的领导,有些可能很年长,是知名教授,不管怎样,考生对此要有平常心,千万不要以貌取人,给自己制造紧张空气或过于放松自己。

考官背景不论如何,一般情况下对考生的取舍大致意见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行为实践上考虑,大家对什么样的人适合上MBA的大体方向认识是基本一致的。而广大考生只是要把自己提到考官的位置,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共同价值认同是可以揣摩出来的,从而为自己准备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而言,考官要考察你三种技能的具备情况(概念、人际、技术),有管理经验优于无管理经验,有工作业绩优于无工作业绩,有管理雄心优于无管理雄心,有志气优于无志气,反应快优于反应慢,心志稳定优于神智慌乱,有管理地位优于无管理地位,有团队精神优于无团队精神,真诚者优于虚伪者。

4、面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我陈述分寸把握不当

过于简单无法显示你的风采和成就;过于罗嗦无法突出重点和亮点。

(2)信息真实与否

有部分考生报考时工作单位和实际工作单位不相符合,实际的工作岗位和所填报的工作岗位不相符合,实际的工作经历和填报的工作经历不相符合,建议面试时认真对待。如一旦被考官发现信息的虚伪性,那你的面试成绩会大有影响。

(3)回答问题是否简洁有针对性

有些考生在问题不是很明确的前提下就盲目回答问题,造成答非所问的结果。

有些考生只顾自己回答问题,没有注意观察考官是否对你的回答感兴趣,回答时不简洁,展开过大。一定要避免画蛇添足。

一般讲理论问题回答时,如能结合你亲身经历,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事情来回答,则效果会更好!

(4)坚持己见和灵活应变

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管理问题的解决有多种途径,考生与考官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存在不一致现象,对立的固执己见的争执是弊大于利,如何能通过沟通、协调,达成共识,或者包容,是管理者一个素质体现。

(5)锋芒毕露与谦逊有佳

各个考官的价值偏好会有很多不同,考生如何表现要适可而止,不要过于极端。

不要表现狂妄,给考官以无形的压力,非你不取,也不要过于自谦,显得信心不足,毫无主见。

总之,面试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希望大家认真准备,勇敢面对,努力通过第一志愿面试,万一落榜,积极联系调剂面试。希望通过全国MBA录取线的同学都能顺利踏入各校MBA大门。

中学应试教育范文第6篇

在申论作文写作过程中,各位同学难免会遇到一时想不起名言警句的情况,从而无法增添文章亮点。在此,特地整理出一些最常见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社会公平篇: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3、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4、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5、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6、缺乏公正,则无道义可言。(西塞罗)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9、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美)

10、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11、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英)

二、爱国篇: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6、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说符》)

7、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1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上一篇:小时候的回忆范文下一篇:书面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