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21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

(二)至公式

(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

(二)、

(三)、

(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

(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

(二)、

(三)、

(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0)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 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 重现探索过程 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角的终边与21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 、 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

0

0

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到一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此时以类同问题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深了知识的深刻记忆,对学生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满了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共同进步. 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诱导公式

(三)、

(四) 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 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改革,高中教学也逐渐加大了对数学文化渗透的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主体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数学知识记忆.本文根据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结合高中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及体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渗透策略与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跳出固有的教学思维圈,根据新的教育标准重新定义高中数学教育,重新审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加重其教育比例.

一、数学文化的相关概念

1.文化的含义

文化在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历经文化长河的洗礼,人们随之创造出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树德育人,以育德的方式,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大概概括为,文化是从广义的民族意识出发,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知识、信仰、道德,它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合集,使当代人们获得更多的技术能力,明白更多的道德精神,让人们更适合现代化的生活与作息方式.

2.数学文化

(1)数学文化的定义

人们的认识和了解不同,对数学的定义也随之变化.高中教材对数学文化的描述大概意思是“通过高中数学的讲述与渗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这一学科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它们互相影响的结果,从中感悟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数学文化的精华思想”.数学这一学科的发现与研究代表着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改善了传统意義上的数学教育.还有的人认为数学文化是联系人们生活的各种行为、观点、日常认知,采用数学独特的思维逻辑,让数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数学文化的内容

我国在进行数学追溯研究工作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数学史,它在现代数学文化教学中联系着数学的发展起源,是二者之间沟通、转承的桥梁.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史.数学的发展历史奠定了数学文化的基础,它体现着当时数学思想提出并不断发展的时代理念,去除对数学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依据则会大大缺失.不同时代的数学研究者在当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充分了解数学文化内容的前提下,了解当代数学家的数学思维逻辑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利用现有的数学资料以及数学发展史,基于当时数学家的数学立场,运用不同的数学工具模拟不同数学家的数学思维,从中寻找数学发展规律.数学是理性的化身,它用真切的数学方式、数学数据反映数学问题.数学也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促进发展,共同进步.作为我国教育的中流砥柱,数学文化始终存在于历史文化潮流中.

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高中数学是进行更深一层数学学习的桥梁,数学课本的编写处处体现着数学文化的思维逻辑缜密性,相较于初中、小学的数学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与提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方式,而偏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数学文化渗透的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比以前加大了很多,学生如果不小心丢了一两个知识点,会造成数学学习进度跟不上,很容易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授课中融入数学文化的讲授,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增强学生数学理性思考能力,培养缜密的数学逻辑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对于日常教学的效率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它更加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程度,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理性思考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文化的教学,不再受高考限制,单方面灌输数学知识、解题模式等,而应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情况,引领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去认识、学习数学,加强其对于数学思维的认识及培养,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

3.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数学文化,并加以应用

数学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思维之一.例如,计算机的大数据分析就融入了数学知识与思维,它加强了计算机的研究发展,在促进计算机进步的同时,数学文化也在不断渗透其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房子造价的工程预算方法、人们薪资的计算方法、购房购车的贷款计算方式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在人们思考问题时,数学文化可帮助人们加强理性思维对自身思维逻辑的渗透,让人们去除感性理解,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的发生、发展.

三、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体现

1.几何及空间几何

在球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我国古代发现的球体体积计算方法进行教学,包括“牟合方盖”“商功”“祖暅原理”等.“牟合方盖”是由我国数学家刘徽发现的,它应用于计算球体的体积,它应用到一个外形类似“牟合”的方形盒子,构建立体图形,从而推算球的体积.“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人利用当代的数学思维结合数学模型对球体体积问题加以推算的方法.“商功”属于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内容之一,它利用测量体积这一数学思维方式,在要测量的模型中放入稻米、谷穗等物进行体积测量.例如,2020年山东省的数学高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有关日晷的题,题目首先给出日晷的出处及其渊源,它是存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而后引出其运行原理,即利用日晷面及与其垂直的晷针,加之阳光的照射在晷面形成的影子,以此来测定时间.据此设计题目,将几何知识点与古代日晷计时仪器相融合,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同时,也对我国数学文化有一定的接触、了解,挖掘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数学史探究、分析的兴趣,在无形中让数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我国古代数学思想更加强调“经世济用”,注重实践应用,涉及的数学研究均离不开人们的实际生活、生产,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更加简单便捷.

2.函数

早在17世纪,我国的科学家就针对追的运动展开探究,例如,对于天体位置的计算,对于发射炮弹的速度、高度与射程之间的关系,探究它们之间的变化联系,推测其中相关的数学联系,于是函数应运而生.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学函数最初是从物理学发展而来的.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其定义可以分为“变量说”与“对应说”两种,其本质区别在于是对宏观或是微观的描述.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主要是对微观函数的教学,其对函数取值的范围进行规定,以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为突破点,进行细致、静态的描述.在中国,函数一词是被清代数学家李善兰与英国学者伟烈亚力提出的,他们在翻译《代数学》时将“function”翻译成“函数”,而后经各代数学家研究钻研,在数学教育界广泛推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函数教学需要与有关的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函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文化带来的魅力,提高整体数学文化品位.

3.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常应用现实生活中朴实的事例,如2017年新课标一卷理科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在正方形中内切画一个圆形,圆形的设计参考我国古代的太极图,圆被分为黑色和白色部分,二者关于该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如果在该正方形内随机抽取一个点,取得黑色部分的概率是多少?我们可以运用相关的几何概率模型计算公式和对称的特点對题目进行解析.根据图形的对称,我们可以得到黑白两部分面积相等,各自占圆形面积的一半,运用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结合概率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进行相关概率的问题讲解时,教师可融入数学古籍中的部分知识或图例,把数学文化立足于我国传统美德的发扬上,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以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为根本目的,弘扬我国文化“正能量”.

4.数列问题

我国古代对于数列问题的涉及也很多,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提及一个数列相关的问题:有一个人要走378里路,第一天正常行走,速度相对较快,第二天开始脚痛,此后每天走的路程均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六天之后到达目的地,问:第二天走了多少里路?这一问题可将古代的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运用现代数学知识求解的同时,可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四、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与方法

1.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

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指导者,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它的理解.要想成功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入数学文化教育,就必须加强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文化教育的成功率.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研读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新要求、新理念,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学反映的情况,结合自身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当代数学理念的理解.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聘请专门的数学教授进行讲解,帮助教师解决有关数学文化渗透的疑问,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数学史,让数学知识与数学史相结合

历年高考常会融入我国古代相关数学典籍内的数学知识,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历史的教学,可加大学生对数学史的熟悉程度.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突出体现部分,它承载着我国数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凝聚着古人的数学思维与逻辑.一本伟大的数学典籍或者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数学文化的发展,而新的数学典籍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数学历史的进一步突破.以上这些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结合中西方的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侧重对数学史的讲解,可加强学生的印象,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吸纳不同的数学文化.

3.结合现实生活渗透数学文化,探索不同的渗透途径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及相应的数学发展历史,寻求有效的数学文化渗透途径.高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充分整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发现问题,寻求优化的解决方法.我国数学研究学者通过数学模拟教学,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实践,并结合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探索了不同的数学文化渗透途径.

五、结束语

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自身教育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向学生逐步渗透数学文化,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龙.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0(23):163-164.

[2]刘强.分析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高考,2020(10):64.

[3]李宗芝.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3):21-22.

[4]王勇.如何将数学文化有效渗透至高中数学教学中[J].试题与研究,2020(02):89.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 教学策略

在课程教授过程中,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所运用的方式和手段, 我们称之为教学方法。而对教学方法的智慧运用, 就是教学策略。关于教学及教学策略, 已有多种学说及理论, 在此不做过多阐释。只是有必要强调一下, 传统的教育将教师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要求他们执行已经设计好了的课程。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探讨, 任务就是按照专家们设定好的教学规程进行实际操作。

而此处所说的教学策略, 则充分体现了教师智慧及其教学艺术, 教学成了教师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性的创造性的活动。教育发展到今天, 教师才真正成为直接影响学生和教材内容表征的教育领导者和决策者。

对于教学策略, 可以从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两个方面来认识。

(1) 动态维度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的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其特征为: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对教学实践方法的设想;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2) 教学策略静态的内容构成也是其动态维度的反映, 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性规则的认识;第三层次就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 理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根据青少年的思辨方式及接受爱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当前, 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可选择性比较多, 如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策略、课堂教学的指导性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的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管理性策略等等。只是, 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还存在以下较为典型的问题。

2.1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 要引导学生的自主性,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 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之生怕学生听不懂, 弄不明白, 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这样过多的纯理论的分析、讲解, 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二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和讨论, 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 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 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 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 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 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 反而放不开, 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中的问题也反映在课程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方式单一, 缺少自主创新、互相探讨合作、相对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过与注重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等纯数学技能, 反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的态度问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过程, 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2.2 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不足

近年来, 计算机多媒体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使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其更加生动。而且, 有的课程也已经实现了作业和考试的微机化、网络化,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使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中去。但是, 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开展不足。虽然其应用于教学已有一段时间了, 但目前的大多数应用仍停留在浅层的探索阶段, 鉴于目前的应用水平和发展状态, 对教学信息化的研究应有更多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

2.3 对待差异方式失衡

我们都知道, 现在大多的学校对于学习有差异的学生对待是不同的。但是这种不同大多不能给大部分学生带来有益的帮助。通常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教师关注, 并且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学生之间差异变得更加巨大。

3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构想

3.1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和运用, 应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 一切为了学生。

首先, 教学策略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这对于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至关重要。

其次, 要有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节及具体情况的变化, 注意各种教学策略之间的有机配合, 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

再次, 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最后, 要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 并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3.2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从硬件的构成来讲, 教学信息化是特指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工作。就教学构成来看, 则应包括教与学双方面的信息, 既要有各种静态的教学资源, 也要有动态的学习档案, 通过对学生学习档案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指导教与学双方面的工作, 使其更为科学、合理和高效。学校教学网建成之后, 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之外, 还应该配备若干名专职的录入人员, 他们的职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课教师提交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录入、制作和修改。这样的分工合作一方面保证了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他们最擅长的内容的选取、改编和设计工作上, 另一方面通过录入人员最擅长的上机制作保证了任课教师的设计方案能够很好体现。计算机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是很特殊的, 他们既与具体的某门课程有直接的关联, 又与所有的课程都相关, 应发挥他们在教学信息化中的中坚作用。

3.3 差异教育策略

在承认学生差异和差异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 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 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 (发展目标) 方面要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但更重要的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 因材施教, 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机会, 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既能以长补短, 又能各俱所长,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4 结语

高中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 有很强的工具功能, 其教学策略应该向着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创造力、满足学生情感及动机需求、培养学生学习方法、针对差异因材施教的方向发展。对于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也是一个非常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信广大同仁们将会在不断成熟的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中, 不断完善, 取得丰硕成果, 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最高宗旨及核心理念。本文简单探讨了当前新形势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问题, 指出了存在的较为典型的问题, 并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简单构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曾超益.与新课程同行:数学教育教学概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 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M].2006.

[3] 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2003.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近些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反思性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来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弱点和缺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反思性学习的关键是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探究来建立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解答方式,使得学生对相关的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并且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有策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新课标”中,“反思”被赋予了较高的重视程度。在新课改中,我们的教育目标向着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人才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

二、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以及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反思的过程

(1)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之上,关注与教学相关的特定问题,并且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出发,积极地搜索相关的资料。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反思来发现问题,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并且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针对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发现和探讨,从而扩充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2)分析问题。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前一阶段收集的相关资料来分析问题的具体状况,以自己的思想配合搜集的资料,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问题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明白之处,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3)假设问题。通过分析,已经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时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假设,结合搜集的资料来假设问题的正确性。

(4)验证假设。验证假设是自己对问题的深化认识,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验证自己假设问题的正确与否,如果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或者他人的帮助。

(5)将探索发现运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当假设被验证之后,学生往往对问题也有了较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这时学生就已经具备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意识分析的能力。并且这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探索而得到的结果,能够更深入更深刻的了解问题,从而完成对问题的深化认识过程,将问题转化成为自身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对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

2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教学现状

由于反思教学是近些年来刚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在实践中运用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并不能较好地利用反思来提高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把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从而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投入各科之间的精力应该平衡,然而对于那些不善于反思的学生来讲,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学生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反思过程的培养,积极地教授给学生反思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反思这一工具来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还要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反思式教学来加强学生对反思的运用。

2在解题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的反思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解题来锻炼。因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解题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巩固,而在知识的巩固过程当中,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所以要充分利用解题来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解题过程同样也是四个部分,了解题目、制订解题计划、实施解题计划、回顾。其中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问题进行反思,这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相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解题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习过程的反思,是对相关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解题的反思,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反思的效果。

3在课堂小结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一般都会在课堂小结上对本课时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是让学生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机会。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的概括和总结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比如设置一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第一,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什么疑问。第三,对于有疑问的内容,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

4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发散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发散性思维来寻找解题思路。因为反思同样需要举一反三,通过反思来寻找自身的不足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总 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反思能力的培养通常被教师忽略,因此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实际解题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和求知中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反思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本学期,我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 1 页 共 1 页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第 2 页 共 2 页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四、教学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

第 3 页 共 3 页

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片段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方法谈了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学准备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一般是以备课为主,在备课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其次,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已有水平等情况要有所了解。最后,精心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定期的外界因素的干扰,有了教案做保障,就算思路被打断,也不会出现课堂失控的局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的教学准备

学生的教学准备主要是以预习为主。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内容,通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排除部分知识障碍,更清楚上课着重要听预习时没看懂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因此,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策略

教学过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这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和适度。例如,我记得我在上《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时,下面学生反应很大,马上有学生说签1天他签,又有学生提出签2天,或3天更赚。接下来有个学生上当了,说他愿意签1个月。接下去也没学生提出异议,很多学生都忙着按计算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更深刻。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首先,教师要乐教,保持教学热情。教师把高度的热情带进课堂,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输出信息。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深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的主导作用只在于组织引导、质疑解难,这样有效地制约了教师“满堂灌”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新教材特别注重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几乎每一章知识学完后都有应用的教材内容,如,高一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5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身边具体事例的研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科学决策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充分重视起数学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三、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后反思策略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教师要对自己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反思:(1)对思维方法进行反思;(2)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3)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4)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可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也要进行反思:首先要有反思意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学会了课堂上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师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兴贵.数学教育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2]吴敏,陈愈.数学教学论坛交流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赤光中学)

上一篇:贾平凹散文秦腔范文下一篇:林清玄的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