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2023-09-23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摘要:在城市居住区建设中,需要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其进行设计,满足人性化的景观设计。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调查,对居民的需求进行统计,以及对他们热爱的户外活动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小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在整个环境设计中,满足生态系统的发展原则,同时满足对用户的安全性保障。本文针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不断的优化城市居住区建设。

关键词:居住区 环境 景观设计 管理

分类号:TU985.125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了小区基础建设,以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目前小区建设中,出现大量的问题,基础设施的修缮不到位,以及在景观设计中违背原则,过多的注重视觉效果,实用性不强。在人性化景观设计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满足人们对基础建设的需求。过多的建设单位一味的抄袭,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设施的功能性不强,缺乏了人性化建设原则。在居住小区进行景观设计,需要不断的提高小区内部建设,同时对空间设计进行了解,满足用户需求,遵守景观设计的原则。在建设中,满足个性化发展,禁止照搬,抄袭等现象。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重视对城市景观的设计。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园林设计艺术的传播。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现代化发展中文化缺失问题。

2.弥补传统景观设计的不足

在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因素导致生态园区的建设较为单一,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也较为普遍。在景观设计中,除了装饰城市基础建设吸引人们的观赏外,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宣传作用。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改变单一的植物生态园区形式,通过以园林设计艺术传播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园林的重视。另外,现代文化的变化,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还可以与传统文化结合,保证城市的建设符合人们的现代需求。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色彩的搭配,展现园林设计艺术,也表现城市绿色建设的目标。

3.促进景观设计丰富性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规划时,在引入绿化植物时应对城市原有珍稀植物进行保护和栽培,使原有植物获得良性发展,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与此同时,也应该结合城市观赏价值考虑,利用不同植物丰富的颜色和层次,配合城市的建筑特色和结构,塑造优质的园林景观,达到绿化目的,为人们提供舒适惬意、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安全性原则是最主要的设计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保持安全性原则,保证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合理,对居民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景观材料进行评估,保证材料符合环保标准。在进行假山、石子路的设计时,都需要对景观进行安全性测试,保证景观设计是为居民提供便利,而不是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不仅仅需要对绿化进行关注,还需要关注座椅以及垃圾桶的设置,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保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保证景观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共鸣,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生态设计的同时促进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由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寻找符合生态性发展原则的物质,保证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满足自然环境的生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原则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证景观设计的初衷为是人们提供便利,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由此,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积极的向居民进行了解,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满足居住区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管理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致富能力

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在进行环境优化与保护的背景下下,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加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部门的队伍建设。在建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部门队伍时,需要建立适合城市发展的办公室团队,为城市办公室服务建设提供核心能力。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进行现代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根据城市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另外,在办公室服务的建设中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建立数据库来进行城市经济发展的数据收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经济市场发展进行预估,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职员的办公室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信息化。另外,在建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机构时,需要建立健全风险预估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与有效。

2.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满足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具体表现为,在整个景观设计中,保证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有效的融合。在进行景观设计前期,积极的征集城市居民的设计意愿,通过与城市居民不断的互动而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城市景观与人物、环境的有效融合。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断的进行细部处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智能化的推进,进行景观设计显的尤为重要。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各区域化、人性化、生态性的设计原则,保证景观设计的高度融合。另外,在整個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度,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在设计时,积极的引进园林艺术理念,促进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实现城市的生态性建设。

参考文献:

[1]段炳德.中国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间就业结构变迁:基本事实与总体判断[J].理论学刊,2018,(2).61-68.

[2]梁燕莺.基于创新与实践理念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08-109.

[3]江艳,孙凯,杜小芳,等.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7,(6).176-177.

[4]吴智萤.别墅室外景观设计艺术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7):193-194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摘 要: 介绍了城市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形式, 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和设计原则, 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居住区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植物;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光秃的城市, 對城市建设也提出了“园林城市”和“城市森林”等新的概念。城市景观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景观, 其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景观有着显著的区别, 而植物景观是柔化城市强硬形象的最好途径。

1 居住区中绿色空间的几种形式

1.1 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指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 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 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居住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5~1.0 km, 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点。

1.2 小区游园。

小区游园是指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 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面积较居住区公园略小, 但能满足基本的居民生活和休闲。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3~0.5 km。

1.3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一种特殊的绿化形式, 主要利用各种藤本植物、部分矮小乔灌木对墙面、棚架、阳 (窗) 台、立柱、高架桥等建筑进行绿化美化, 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垂直绿化占地面积小, 充分利用了空间, 大大提高了城市绿量, 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由于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型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软化了建筑的生硬轮廓, 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 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1.4 屋顶花园。

屋顶结构负重有一定的限度, 屋顶绿化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这是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重要区别。因此, 应根据屋顶的不同负荷量制定种植层高度及植物配置。种植土应选用轻质材料, 同时要注意防水、防渗漏。

1.5 室内花园。

室内花园,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室内植物布置室内空间, 增加植物, 这适用于小区的会所、管理用房等, 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景观。

2 居住区植物选择原则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 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 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同时, 兼顾视觉环境景观, 使人口密集的居住建筑区成为舒适、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

2.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 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 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且成活率高、并能充分显示地方特色的植物。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还可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 体现小区特点, 利用较统一的植物, 营造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独特之处。

2.2 充分考虑季相和景观的变化。

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和相对固定室外空间的人们, 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常常是人们最直接感受自然的方式。因此, 居住区内一般应多配置具有春花、夏荫和秋叶的植物, 搭配少量常绿树, 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效果。现在一些地区的居住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的效果, 往往多种常绿树, 而忽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变化, 使植物景观变得单调, 更使居住区内的植物群落变得单一化。

2.3 乔、灌、草、藤、花结合, 提倡垂直绿化。

城市中用地紧张, 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 但相关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在30%以上, 旧区改造应达到25%。因此, 绿化设计要注重乔、灌、草、藤、花结合, 特别提倡垂直绿化, 注重立体效果。利用一些藤本、攀援植物, 结合花架、景墙等园林建筑, 既能遮挡不雅物件, 又可形成遮荫棚, 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处。

3 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人—建筑—环境”的学说, 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 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园林设计师开拓新思路,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 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3.1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生态性, 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 达到好的效果。首先, 植物景观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其次, 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活动, 充分发挥植物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最后, 植物的配置要充分科学, 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3.2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 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 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 以多种处理手法, 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是建筑物所无法比拟的。

4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建设数十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规划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详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指标体系, 绿地率最低为30%, 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最低为1 m2。由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绿地率的统计并未按实际的植物种植面积来计算, 而是沿用了城市规划中的统计方法, 所以造成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 追求大树, 忽视实生苗的使用, 反生态的过密种植, 这种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做法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 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受重创的苗木很难恢复, 初期高密度种植的植物群落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衰退, 造成浪费。著名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国家银行公园案例———出自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的名作, 就由于反生态的高密度种植设计直接导致其从一个获奖名作到面临被拆除的境地。

5 小结

居住区的环境是人们日常感受最直接的环境, 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情况, 现在很多楼盘都非常重视园林效果, 以园林景观作为小区的卖点来销售宣传, 而植物的景观状况往往直接决定其效果。

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 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 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 为人们创造出美丽的自然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昌笃, 鲍世行.中国城市化及其发展趋势[J].生态学报,2016, 4 (1) :84-90.

[2] 刘少宗.景观设计纵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3篇

1 植物配置

1.1 配置原则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应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而不应一味迎合主题而忽视植物生物特性。在此基础上, 植物配置应尽量切合小区主题内容, 植物的种类、外在品相及文化内涵, 植物的季相色彩、主要观赏部位等都应表现主题内容, 并尽可能地发挥植物在空间塑造方面的作用。植物配置还应满足审美需求, 通过艺术构图原理、植物的搭配组合等方面来取得观形、赏色、闻香、听声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激发居民观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1.2 植物配置的主题表现

在给居住区进行种植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植物的主题表现功能和其观赏功能, 强调植物配置风格与主题整体风格的协调,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并且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用以延续场所记忆, 突出主题环境。重视植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如荷花的清幽纯洁、竹的虚心有节等等, 这样有利于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主题意境, 提高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2 景观建筑

2.1 设计要点

居住区的景观建筑首先要符合居住区主题整体风格, 包括空间形态、立面效果、色彩材质和装饰等都要与主题整体风格相协调, 而不要追求单体建筑的标新立异。其次是要满足休憩赏景的功能需求, 为居民提供活动、休憩、交流的理想场所。景观建筑还应体现居住环境的主题意境, 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2 常见景观建筑类型的主题表达

常见景观建筑类型主要有景亭、景墙、景桥和廊架这四种。景亭不仅自身就是一道别致的景观, 它还能为居民活动驻足休息、纳凉避雨, 居住区中的景亭主要通过其外观造型和建造风格来呼应主题。景墙具有划分、隔离不同的户外空间的功能, 景墙的洞口形状、处理方式、局部装饰、外墙色彩等可表达主题内容。景桥不仅具有交通跨越点的基本功能, 它还是一道别致的水上景观, 与水边的景观小品和水生植物相互映衬, 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廊架在居住区中具有分隔及连接空间、供攀援植物攀爬等作用, 本身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 应根据不同的居住区主题风格来选择廊架形式。

3 景观小品

3.1 设计要点

居住区环境中的景观小品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同时也具有较多景观装饰意味, 所以一定要巧于立意, 突出主题, 应具有一定的意境内涵以产生感染力, 在形态及立意构思上突出整体的主题特色。景观小品还应融于周围环境, 实现人工与自然的浑然一体。

3.2 常见景观小品的主题表达

居住区常见的景观小品有雕塑、树池花坛、假山石景和水池水景等。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具有较强的主题性, 所以是居住区一种直观有效的表达主题的小品要素。雕塑的造型风格、、所用材质表现内容、表达手法、所处位置都应与主题呼应。居住区中的树池花坛不仅可充当容器保护植物根部生长, 它本身也能对小区环境起点缀作用, 其造型和制作材质应与小区主题相符合。假山石景的材质、形状以及置石的手法都应与主题相结合, 如太湖石的逸趣雅致、黄石的敦实浑厚、滩卵石的野趣等。居住区的水池水景能有效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 增添居住区的意境美。水池的形状应与主题风格匹配, 水体的动静应呼应主题氛围, 水池周围小品也可表达主题的作用。

4 环境设施

4.1 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设施规划布局应合理, 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频率来布局。环境设施还应体现主题特色, 符合使用需求。

4.2 环境设施的分类及主题表达

居住区的环境设施按其功能可分为游乐休闲设施、服务设施、休憩设施和照明设施等四类。

游乐休闲设施包括各种游乐设施、户外运动场地及健身器械等。由于这类设施过多重视实际使用, 所以要其色彩和使用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界面来渲染主题。服务设施包括垃圾桶、邮箱、指示标志等生活设施和车库通风口、井盖、雨水口等工程设施。这类设施应具有经久耐用, 不易破损, 方便维修等特点, 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外形和色调要符合小区主题特色。休憩设施为居民的休息和交流等提供场所, 形成融洽的社区文化。其摆放位置、风格、材质和外观色彩都要能体现小区主题。照明设施能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人工光照条件, 其不同效果的灯光能丰富小区的夜景空间, 增加住区文化氛围及艺术魅力。

5 环境色彩

5.1 居住区户外环境色彩的物质载体

有实验表明, 人在正常状态下首先关注的是物体的色彩, 其次是形状、图案和质感。在居住区除了难以控制天空、土壤、河流等自然元素的色相外, 其余的如建筑、小品设施、乔木、地被植物、道路铺装等色彩物质载体可通过人为手段控制。

5.2 环境色彩的主题表达

给居住区定义环境色彩时, 首先应从周围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等地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审美意识、社会风尚、宗教观念等来分析主题环境色彩, 这对于保持地域特色、彰显居住区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是确定主题环境色彩基调, 包括基调色和点缀色, 这主要是根据环境色彩的物质载体来确定的;最后是选择相应的色彩匹配方案, 使居住区整体看起来比较协调。

6 材料质感

6.1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材料的构成

材料质感是材料表面结构特征给人的触觉和视觉的综合印象。材料质感包括内容要素“质地”和形式要素“肌理”两个方面, 即材料表面的理化类别特征和几何细部特征。从获得质感的途径, 可分为视觉质感、触觉质感和心理质感。

6.2 景观材料及其质感的主题表达

对居住区户外环境而言, 应根据不同的主题风格来选取相应的景观材料。如可在江南传统园林风格的居住区中采用苏瓦、青砖、卵石等材料来表现主题。也可在选用的材料基础上, 通过采用不同特性的材质在景观实体上创造出特定的结构肌理, 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7 结语

总之, 居住区的主题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人本主义原则和生态性原则, 以便充分发挥化居住区的特色。

摘要:文章从植物配置、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环境设施、环境色彩和材料质感等方面分析了居住区主题景观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主题景观设计,景观建筑

参考文献

[1] 李永刚.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个性化追求[J].安徽建筑, 2009 (6) .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4篇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尽管城市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城市自然环境所受到的损害同样严重, 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 通过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 能够很好的实现生态的平衡, 将园林景观当中的艺术性、生态性以及自然美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从而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的规划。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艺术性的体现要建立在传统园林的经验基础之上, 通过将园林景观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 更好的形成一种视觉美的感受。而园林景观自然美的体现, 需要进行生态园林的构建, 通过进行各种花草树木的种植, 同时修建相应的水池, 更好的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天然效果。

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人为因素过于浓厚

在当前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许多设计施工单位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自然景观的作用, 仅仅是简单的进行园林景观的建造, 通过修建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来体现园林景观, 但是这种行为不仅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园林景观建造的过程中, 并没有对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居民的需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很难有效的提升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

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来说, 必须要对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等等自然因素有一个清楚的把握, 从而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但是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并没有有效的认识到不同地区存在的自然环境差异,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这就使得一些植物在栽种之后,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其他自然条件, 很难存活。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会影响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园林景观设计创新不足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在借鉴传统设计经验的同时, 将现代城市文化融入进去, 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大部分的居住区当中,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 许多园林景观采用单一的植被, 尽管绿地面积很大, 但是由于样式陈旧, 使得园林景观缺乏美感。特别是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文化艺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许多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没有利用, 对于园林景观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改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

1、强化人性化设计

在当前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满足居民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 从而在保证园林景观美感的同时, 更好的促进其实用性的提升。因此, 在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要从居民自身的实际立场出发, 努力的提升园林景观的使用价值, 从而发挥出其在方便居民生活当中的作用, 保证园林景观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促进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2、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钢筋水泥充斥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绿色植物的分布相对较少。因此, 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努力的促进功能性的提升, 将其实用性与功能性更好的发挥出来。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 从而保证各项布局的合理开展, 特别是需要对居民的日常活动进行了解, 从而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 从而真正的提升其功能性。

3、强化园林景观的创新

为了有效的发挥出园林景观在城市居住区的作用, 必须要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强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工作, 将现代文化与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 从而努力的促进园林景观的美感以及实用性。除此之外, 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 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四、结语

通过强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 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生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能够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为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而在城市化建设当中, 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变得更为重要。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也就给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园林景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能够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从而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 必须要强化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研究, 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更好的设计思路, 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罗耀锋.浅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问题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1) .

[2] 张盼.浅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J].工业, 2016 (11) :142-142.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5篇

人居环境的观念已经从个人居住的生活环境,逐步发展到改造整个城市环境直至发展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居住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对于提高整个人们居住环境的标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质量时,生态化设计必将迎来不可忽视的市场前景。居住环境是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实施的,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的原则。自然生态人居环境,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满足动植物的需要,更要加入艺术审美的元素,所以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具有整体性。

二、何为都市居住区生态化设计

生态设计就是利用保护好自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体现自然的风貌,再经过人为的加工设计后,使建筑设计,人为设计景观和自然景色能更好的融合,并体现一定的使用功能。可以说,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人工设计后的景观或者建筑物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化的设计形式都可以被称为生态设计。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就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其他物种生活环境的掠夺,减少对资源无节制的占有,特别是对珍贵水资源的占有。水被称为万物之源,如果这一重要的资源被无节制的占有,就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危险,这样极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和物种的繁衍。当然,生态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满足人类生活环境的同时,要改善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都市人在选择自己理想的居所时,开始对环境的健康性、材料的环保性,以及可持续方面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要求。现在的开发商也是积极的推出生态小区来满足都市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总之,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具备自然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都市居住区在今后的建设中向生态化都市环境的目标迈进,建立和谐、高效的人居环境。

三、都市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原则

1、人与自然协调原则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我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时候,必须以大自然为载体,遵循大自然规律,让大自然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对大自然造成了破坏,有时为了取得经济上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企图不断地改变自然界的自然状态来迎合人的需求,而自然界又反作用于人,力求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极易导致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所以,进行人类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去采用自然环境的优势。景观环境设计要和当地的人文思想、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在设计居住环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其他生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避免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和破坏,从而维护整个大生态环境健康地运行。

2、节约资源原则

生态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有限的环境资源当中,要寻求到可再生资源,对提高环境设计的效果、改善都市居住区环境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都市区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诸如水能、风能、光能等自然资源,则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同时利用好包括墙面、树木、土壤、文化墙等使其产生实际的使用功能,例如,通过文化墙宣传尊老爱幼的品德风尚,通过树木的绿荫设计带有座位的休息区......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保护生态文物原则

在都市居住区的生态化设计中,重点是要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美,避免过分人工雕琢和加工的痕迹,充分保留居住区地块生态性,即使在原有生态破坏的情况下也要积极的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一些文物保护区,有一定历史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避免在城市化改造中被破坏掉。例如,一些古城镇的建设和景观设计都应该让其符合整个古镇的历史气质和人文价值,无论从外部造型上,景观的设计上,植被的选择和种植上,还是从文化精神内涵上,都应该和古镇原有的文化精神氛围相符,而不是去破坏这个氛围和整个城市的大环境。在植物的选取上,也应当尽量采用当地的树种,适应气候,也能提供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除了植物外,也可以招揽一些动物来维持生活居住的生态平衡,例如,昆明翠湖公园,由于气候环境好,有水源和树木的缘故,引来了西伯利亚候鸟到此停留。既增添了公园游玩的乐趣,又保护了自然环境。

4、经济性原则

都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原则要与经济原则相结合,避免浪费原则。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到一次性建设投入的费用,还要考虑到日后维修护理的费用。例如,树木要考虑到季节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秋天落叶对街道道路的影响,清洁工人清扫的费用,以及对交通、人行道带来的不便;除此之外,如果是绿化带,则还要考虑工人修剪造型的时间和工钱;城市喷泉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其对电能的消耗等等。

5、物质循环防污染的原则

物质循环这一原则是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必须坚持的设计原则。在了解整个居住区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之上,要合理调节生态居住区的物质循环,使之最大限度地向服务居民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是生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例如,利用小区的废弃物排放对小区植物的生长提供方便,利用植被对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的释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利用针叶树和桉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再如,利用植物系统处理居住区污水,防止水污染,这也是循环系统可考虑的方面。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居住区物质输入输出水平,降低物业及生活成本,提高使用及再利用效率。

6、环境舒适原则

对环境的设计,是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尤其是休闲区更是如此。设计师应主动地借助植物等其他设计因素,把生态环境向着使人感觉更舒适的方向调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例如,树荫对空气的进化,有降温作用,让行走在树荫下的人感觉舒适。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流水别墅》,就是利用了水流带给人的舒适感而设计的。打造让人舒适的人居环境是生态化设计的重要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自然生态人居环境概念和都市居住区生态化设计的阐述,提出了打造优美的都市人居环境,应该具备人与自然协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文物、经济性、物质循环防污染、环境舒适六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第6篇

摘 要:居住区水景能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交流,是居住区生态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我国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水景设计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居住区水景基本特征提出规划设计,依照对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实例分析,最后对居住区环境中的水景景观应用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水景设计 生态 居住小区

水可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心情愉悦。更好的放松身心解除压力。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设计出高品位、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居住区水景,不仅可以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据国家房产机构的近期调查结果表明:最理想的居住地为:江河湖山融为一体45%,水景22%,海景19%,山居14%。自古以来,中国人择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傍水[1]。

1 应用的现状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体形式丰富,景致多变;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

近年来,居住区水景设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新建居住区逐渐流行起来,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小区环境四季常绿,而且要求小区有调节空气质量的水系。另一方面,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广,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水景更是成为各开发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突破口,开发商竞相推出带有水景的楼盘项目,有的甚至以水景为主特色。

2 居住区水景应用的重要意义

宋代郭熙的对水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欲扶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辉,此之谓活体也”。

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水景作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居住区的造园中的得到了充分运用,体现了水景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居住区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和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而且和人们几乎朝夕相处,对其感受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水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可谓无所不在,而水景与人们的生活更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般人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到水的亲切,水的气味,而且水雾、水温都能直接刺激到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往往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们,使人们感到水的另一种情趣。居住区水景最具有代表性,规划良好的水景应当把相应的风格及周围环境考虑进去。再配以音乐、灯光形成千姿百态的动态声光立体水流造型,不但能装饰、衬托和加强建筑物、构筑物、艺术雕塑和特定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气氛,而且有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3 水景应用存在的问题

水体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份。水又是一种优良的溶剂,从广义上说,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为此使水体的颜色、水体的质量千变万化,常常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景观水体而言,要求清澈透明,给人以舒适感。而实际上往往难以达到。在景观水体的修复中,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3.1 忽视生态性

采用混凝土底质和驳岸,块石或混凝土这种单调而粗糙的材料与水的柔美和秀丽格格不入,还阻断了水的自然循环,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生态环境,消弱了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

3.2 未充分利用水资源

大多数景观用水依赖于城市供水,未积极应用节水和雨水、污水、中水回用技术,没有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3.3 后期维护不善

由于未充分考虑限制水景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导致水体逐渐被富营养化,水质恶化,造成负面作用,最终只能干涸停用或仅节日亮相。

4 居住区水环境的具体应用

4.1 自来水、污水系统。

设置自来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统一供给;设置污水排放系统,接入市政污水系统。

4.2 中水应用

中水是通过将新建楼房的优质杂排水(淋浴、盟洗和洗衣废水)收集并经过适当处理后获得,中水的用水构成主要有:绿地浇灌、道路浇洒、景观水补充。

中水系统工艺与规模。根据中水用户的水质要求、优质杂排水的来水水质、以及水量平衡,对小区中水系统进行了设计。(1)其工艺为:优质杂排水收集系统—调节池—水泵—毛发收集器—微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水泵—中水供水系统。(2)设计规模150m3/d。调节池、中水池的容积各80m3。

中水系统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考虑中水处理站基建投资、设备折旧、运行费用等,该小区中水系统经营成本4.2万元/a,户均经营成本38元/家。户均节约水费100元/家。从年经营成本和年节约水费支出可以看出,中水系统的使用,经济效益明显。

4.3 水面蒸发量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置E-601型蒸发器测定水面的蒸发量,但其测得的数值比水体实际的蒸发量大,因此须采用折减系数,年平均蒸发折减系数一般取0.75~0.85。

也可用下面公式估算。

E=0.22(1+0.17W1.5200)(e0-e200)

式中E为水面蒸发量,mm;

e0为对应水面温度的空气饱和水汽压,mbar(1bar=105Pa);

e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空气水汽压,mbar(1bar=105Pa);

W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的风速,m/s。

4.4 雨水系统

将生态雨水利用方式与小区内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节约自来水等水资源,减少暴雨径流,降低径流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系统所造成的污染,削减洪峰流量,减轻防洪压力,还可以改善景观效果。在居住区内,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及路面,如能将住宅小区内的径流雨水采用植被浅沟、植被缓冲带等生态集水与净化方式进行雨水补水利用,即使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北方城市(如北京的年降水量约500mm左右),当住宅小区的总面积为10万m2时,综合径流系数按0.65计算,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则年可利用雨水量约3万m3,补入的雨水量不仅补偿了蒸发损失,而且还有余量可供回用。如果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弃流,再利用植被的净化作用处理后,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水质将可以满足水体的水质要求,再通过对水体结构、水循环方式及生态系统的合理设计则可实现景观水体稳定水质条件下的良好运行。

4.5 传统的结合与创新

在中国,水景最多运用于住宅区园林化室外空间设计,在创作手法上多是相对汲取东西方造园手法与要素,基本上是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与微缩;而在西方国家,除了私人拥有的花园水景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形式和艺术方面有很大发展之外,公共场所的水景设计更受重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融入更多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注重创意与构思,蕴涵了更多人性的、自然的思索。

现代水景的设计是对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以及现代环境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庭园水景和公共空间的小品水景两类。现代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体现了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水景形态。在现代水景设计中,技术的重要性在增加,某种程度上水景是以各种设计及技术手段去体现水的特性,是液态的立体艺术、雕塑艺术,每种水的营造都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太阳能喷泉、音控喷泉水景中现代材料不锈钢、玻璃的应用等。

5 结语

水环境虽然只是住区外环境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整体环境的提升也是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水,在人们心目中是灵气的象征,它流动,赋予生命力,因而,我们应尽量发挥其自然的特性,还其以本来面目,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于现代居住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而言,不仅要注重水景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关系,做到景观美,更要注重对人的关怀与体贴,实现人性化水景景观。只有体现了人性化的水体景观设计才能成为居住空间景观中的亮点,营造宜人的居住區水景需我们不断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车伍,张燕,李俊奇,等.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J].给水排水,2005,31(9):25~29.

[3] 徐叶.水与景观的关系[J].城乡建设,2004(11):38~39.

[4] 潘建良,李道棠,李堃宝,等.住宅小区人工湿地-水景观及其应用[J].住宅科技,2003(10):41~43.

[5] 王敏骅.水景住宅的规划策略[J].园林,2005(5):22~23.

[6] 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①作者简介:丁锴(1981-),男,陕西韩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研究。

上一篇:呼吸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海明威老人与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