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印度医学院在近两百年的扩容之后,已成为全世界医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本文从医疗卫生保健、医学监管机构、公/私立医学教育、招生制度、本科教学及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对印度医学教育进行系统回顾,找出问题所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医学教育;印度;课程教学;监管机构;卫生保健

Medical Education in India

RITA SOOD(writor), ZHOU Ying (editor- translator)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India;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gulatory institute; Healthcare

在印度,学生必须完成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此期间修读完物理、化学和生物,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医学院选拔考试以多选题形式为主。大多数医学院本科学制为四年半,课程根据传统的学科划分来设置,采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学生考核亦通过传统的常规方式来进行。此后学生还必须完成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才可获得印度医学会(MCI)的执业认证和注册。对于大多数医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继续攻读某一专科的研究生课程。印度每年约招收12,000名攻读各个专科方向的医学研究生,其选拔考试同样也以考查学生的知识为主,而不关注其技能和职业态度。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印度医学教育领域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曾试图进行课程改革,但是只有少数医学院引入了新课程教学方法,而对技能的训练和评价仍然不够重视。

近二十年来,印度的医学院迅速扩容,其结果之一是导致合格的医学教师极度缺乏。尽管出于认证制度以及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虑,每个医学院都应当设立医学教育研究机构,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印度医学教育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应当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采用新型的课程教学和评估方式,并建立常规教师发展计划;认证过程应当更为严格,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教育质量的考查;扩容速度应减缓以保证教育质量。

背景

印度的医学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现代医学系统”,即对抗治疗医学。另一类是“印度医学系统”,也就是国际上所说的“补充、替代医学”,它包括阿育吠陀医学、尤那尼医学、悉达医学以及同类疗法医学。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与“现代医学系统”有关的本科医学教育。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医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医学院271所,其中公立134所,私立137所,每年招收大约30,408名学生攻读印度医学本科(MBBS)课程。1980年,印度仅有112所医学院;1994-1995年增至152所,招生数约12,249人。近二十年,医学院数量急剧增加,私立医学院从1995年的47所激增至2007年137所,而公立医学院仅从109所增至134所。这些医学院大多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少数医学院仅招收研究生。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NKC)工作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所有医学院共可招收约12,000名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包括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项目和为期两年的学位项目两种。此外,还为已完成研究生课程者开设了专业进修课程。

研究生医学教育机构的认证主要由MCI进行,另外还有450所医疗相关机构经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BE)认证,获得各专科的研究生培训及证书授予资格,这些证书与大学学位具同等效力。NBE于1975年由卫生部组织建立,目的是为了提供研究生考试及其评价机制的统一标准,目前进行54个专科方向的考试并颁发“国家委员会证书(DNB)”。多年来,经认证的这些机构已培养出大量获得DNB学位的医生,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许多机构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仍然短缺。

1986年以来,印度已建成了6所卫生科学大学,以帮助医学院校及专业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多学科专业教育。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是印度最高的政府机构,它负责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相关标准的协调、确立和维护,以及考查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是否可被授予大学同等地位。多年来,许多私立医学院已获得了自治权和学位授予权。

印度的医疗卫生保健及医学教育

尽管每年印度都有大量的医学生毕业,但是医生资源仍然短缺。初级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也令人担忧,许多初级保健中心甚至没有医生。整个印度的平均医生-人口比约为1:1722,远远无法满足国家卫生保健的需求。问题出在医生的分布、可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医疗服务的实用性、公平性和费用等方面。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很少有医生愿意去边远地区执业,因此边远地区很难获得医疗服务。

●大量医生资源流向国外。

●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比不断上升,导致初级卫生保健费用上升、有失公平。

●成本密集型的医疗方式比预防保健受到更多关注,这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公共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缺乏。

●大部分卫生保健服务是自费的,健康保险覆盖面很低。虽然印度的大城市中可以提供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但大多数家庭都无法负担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

无可否认,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国民的健康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但在国内各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为了更长远的改善人口健康,应当进一步完善卫生保健制度,同时提供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服务。应关注医学教育领域的问题,教学过程过于重视二三级医院的医疗能力培养,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培训。

医学教育监管部门

印度的医学教育监管部门是MCI,隶属于卫生与家庭福利部,是在1934年基于印度医学会法案而建立的。该法案最初于1933年颁布,已于2001年重新修订。根据该法案最新条款(2008版),MCI的主要职能有:

●建立和维护本科及研究生医学教育的统一标准。

●提供对印度本国或外国医学机构医疗资格的相关审查标准。

●负责医生的执业注册。

●处理与他国医师资格互认等双边事务。

医学院必须经MCI认可才有资格办学,而医生也必须经MCI或NBE认证注册才可以从事相关医疗活动。医学本科、研究生以及亚专科培训课程的重大改革都要经MCI批准,包括教学设备、师资需求、评价方式等等。但MCI只提供宽泛的指导性建议,细节问题由各大学自主制定。

MCI对医学院的资格认证大多关注其硬件资源、教职员数量等其他资源,而对课程教学和评价手段则不太重视。在认证过程中,MCI专家组也很少通过与教师、学生及病患交流互动来了解医学院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医院的医疗情况。事实上,认证过程应当更为严谨,应当更多的关注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硬件条件。

根据印度国家教育政策标准,要把重点放在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上,UGC专门于1994年建立了一个新的自主管理机构,称为国家认证和评估理事会(NAAC)。其职能是负责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评估过程包括提交自评报告及同行评议进行分级和认证。NAAC的认证有助于医学机构对自身的强势、弱势、机遇和挑战有清楚的认识,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鼓励引入创新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NAAC也向社会提供了关于各医学机构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值得注意的是,NAAC的注册认证属于自愿性的,已有3500所医学机构经NAAC评估和认证。然而,很少有医学院校要求得到NAAC的认证,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待探究。

印度医学教育的私有化

印度相关法律规定,私立医学机构必须为非盈利的组织,对招生和学费有严格的限制,并且必须得到卫生部和国家医学委员会许可,经各联邦医学委员会认证后才能创办,同时必须与大学挂钩。

1950年以来,私立医学院数量猛增。1970年到2004年期间,医学院数量及招生数增长了约900%,其中公立医学院仅增长了36%,而且新增私立医学院主要集中于富裕地区,57%的新建医学院集中分布在以下几个邦内:马哈拉施特拉、泰米尔纳德、卡纳塔克、安得拉、古吉拉特和喀拉拉,并且在这些地区医学院录取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正相反,在印度东北等地的某些邦却连一所医学院都没有。联邦医学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新注册的医生中近75%集中分布在占全国人口50%的最健康和富有的邦和地区。

私立医学教育的迅速扩张主要受两个因素推动:公立医学教育预算受到限制,对医学机构的准入机制呈现更为开放和宽松的态势。结果是教育产业化,兴建新的医学院成为一项可获利的投资,但这一现象是印度各邦所共有的。对不同地区私立医学教育呈现不同发展趋势的可能解释有:

●在经济更发达的邦内,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市场更广阔。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中产阶层民众的增多,印度人更愿意花钱买教育。而医学教育也正经历一个范式的转移——从利他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由于各邦医学院分布原本就存在差异,海外归国的医生更多地回到医学院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也满足了MCI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宽松的准入机制加之邦内较大的政治自主权也是导致这些地区医学院数量过度增长的原因之一,而人头费及高额学费已逐渐转变为创收的渠道。事实上,私立医学教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而是多方面的:

●医生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较农村地区多,这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保健服务的不公平性。

●私立医学院通常与私立医院挂钩,而私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与患者付出的费用相关,使得到私立医院就诊病患很少,造成医学生缺少临床学习机会。

●许多私立医学院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充足,学生、教师质量差,使得总体医学教育质量下降。

●私立医学院的骤增导致教师紧缺,从而形成了对教师的恶性竞争现象。为了达到MCI的师生比要求,应付检查,许多私立医学院甚至采取从其他学校“短期聘用教师”的方式。

●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亦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导致医学教育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

诚然,应当肯定有些私立医学院确实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并通过高薪及其他奖励机制吸引高水平的教师,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实为少数。总体上,为了保证医学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私立医学院的非健康增长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所有的医学院都能达到政策部门所制定的最低标准。印度急需一份类似于1910年的Flexner报告以指明改革和重建医学教育的方向。

医学院的招生制度

医学院招生对于印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生必须完成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并且在此期间修读完物理、化学和生物,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医学院选拔考试以多选题形式为主,除了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录取的一个依据之外,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选择以及所报考学校的招生名额。报考医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因而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

公立医学院的招生过程比较透明公正。至今为止,约85%的医学院选拔考试采用邦内联考试题;余下的15%则采用全国联考试题,学生可任意报考别邦的医学院。其学费主要以教学活动的成本费用为依据,由邦政府统一制定。相反,私立医学院的招生政策则不那么公开,大多由学院内部决定。为了保证一定的收益,私立医学院招生数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这些学生的学费显著高于公费生。对学生的选拔往往还将其在学费外给予学校的费用资助情况作为依据。此外,对于留学生,医学院的学费也较高。

在印度,大多数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倾向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从事临床相关工作。学生必须完成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才有资格参加研究生选拔考试,考试也以多选题形式为主,竞争相当激烈,而且也需支付高额费用。

印度医学院的这种选拔招生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医学院选拔过程完全基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态度。许多学生报考医学院是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自身并没有什么动机和专业精神,这种选拔机制完全忽略了此类问题。其次,缺乏初级医疗保健设施和设备使得本科毕业生中致力于攻读研究生课程或是想要在城市就业的医学生比例过高。研究生招生人数有限而报考人数多,再加上选拔考试只关注理论知识学习,导致绝大多数医学生只知道应试,而轻视了实习阶段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第三,由于医学领域呈现高度专业化的趋势,医学毕业生普遍投入更多财力去接受专业训练和临床训练,导致实际医疗过程成为成本密集型的服务,而不是可满足社会需求的成本收益型服务。

本科教学及课程改革

印度医学教育依然保持着传统模式,其本科教育学制五年半。前两年半为前临床和临床过渡时期,主要进行临床相关基础学科的课程学习;后两年则主要进行临床课程学习,随后还有为期一年的轮转实习。学生从第一年末就开始接触临床,主要形式为各临床大科见习。教学评估和考核方面,印度医学教育也使用传统模式,包括论述题、简答题、多选题等考试形式,主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缺乏对技能以及专业沟通能力的考查。

医学生的课程学习十分繁重,教学形式为专家授课,不重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学生必须自行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际病患治疗过程中去。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进行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印度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为了进一步适应国家卫生保健需求,应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此外,多项研究也指出医学课程存在的问题。WHO-SEARO的印度医学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建立了各医学教育机构的联盟,囊括了各学科的教师和专家。这些机构共同进行调研,建立数据库,了解社会需求,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拟定相关文件。研究表明医学教学和评估现状与健康/疾病模式不相符,建议对MBBS核心课程作明确界定,哪些是学生必修的,哪些是值得学习但并非重点的等等。同时强调引入整合式教学,加强技能学习,重视行为与沟通技能、管理能力、健康经济以及医学伦理方面的内容,并使评估过程更客观全面,重视能力的考查。这些内容均被纳入了MCI的课程修订计划中。近期,卫生部还根据“国家乡村卫生任务(NRHM)”启动了一个课程调整计划,NRHM是印度政府于2005年引入的,旨在使医学教育更适合国家的需要。

其他课程改革还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整合式教学,引入改良的PBL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比如信息技术)以及学生评价工具等等。有些医学院还引入了综合实习项目、社区教学项目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但这类医学院所占比例很小,并且这些课程缺乏统一的规范。总体上,在大多数医学院中,课程改革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在过去的数年中,医学教育的全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整个印度范围来看这方面的努力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需要MCI制定大方针和政策,还需要各机构多方合作,落实相关新举措。医学教育的全球化使更多留学生来到印度,同时也使更多印度医学毕业生流向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审慎采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针对当地的卫生保健需求做适当调整。

对于医学教师资源紧缺的状况,应注意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协调资源,促进公/私立医疗机构的合作,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这正是改善基本标准并制定全国医学教育质量统一标准所迫切需要的。

实习

轮转实习是医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培训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医疗过程,训练操作技能,并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社区培训。轮转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没有正式的考核。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实习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医学本科毕业生大多使用这段时间来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即依然把关注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忽略了技能培训。如何有效利用实习阶段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众多医学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教师发展

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重视教师发展,这不仅仅是一项成本效益型的干预手段,更是将医学教育与国家卫生保健需求相联系的长期策略。正如事实所见,过去二十年间医学院急剧的扩容导致教师资源短缺,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教育质量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非常需要引进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教师。另外,对现存教师的培训也很少,培训质量亦缺乏保障。根据MCI提出的本科医学课程改革方案,各医学院必须成立医学教育研究部门,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手段,适应医学教育发展新趋势。

印度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师培训最早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卫生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于1976年在贾瓦的医学教育研究所(JIPMER)建成了第一个国家教师培训中心(NTTC) 。以后另三所类似的培训中心陆续建成,开设的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的认识,并积极促成医学教育研究部门的建成。1989年,医学教育技术中心(CMET)在新德里落成。此外,英国邓迪技术学院和邓迪大学的医学教育中心对印度早期教师培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7年后,公/私立医学院中的医学教育研究部门显著增多,这可能主要是由于MCI出台了医学教育指导性文件。印度的三所健康科学大学(卡纳塔克、泰米尔纳德和马哈拉施特拉大学)建立了课程发展研究部门,通过提供经费和人力资源来支持医学教育研究部的工作。马哈拉施特拉健康科学大学(MUHS)近期成立了医学教育系,独立聘请教职人员。但并非所有的医学教育研究部门都切实地发挥了作用,这些部门的成立也并非代表教师发展已步入正轨。

过去五年间,印度的医学教师发展一直受到美国国际医学教育研究发展委员会(FAIMER)的支持。FAIMER是美国ECFMG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支持促进全球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发展的研究项目,并建立全球网络以加强各国医学教育研究者之间的联系。FAIMER在印度共协助三家地区教育机构发展医学教育,这三家机构分别是在孟买的KEM&GSMC,卢迪亚纳的基督教医学院,印拜陀的PSG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教师认识到了接受培训的必要性。近期举办的主题为“提高医学教育地位”的全国医学教育会议(NCME2007)受到多方关注,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医学教育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以及教师发展创新经验的共享达成了一致,并草拟了相关的建议和计划。主要内容有:

●政府对教师发展要予以大力支持。

●建立三级培训架构进一步发展医学教育(由各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部门组织的基础培训,区域层面的领导能力、管理技能等进阶培训,以及国家层面的医学教育证书、学位培训)。

●新聘教师必须参与教师培训。

●医学教育学术研究与教师专业进修挂钩。这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并有助于引起决策者对医学教育的关注,提高知名度。

总结

印度医学教育仍然面临众多挑战:大多数医学院培养出的医学毕业生往往欠缺必需的技能和知识,无法满足印度本土对卫生保健人力的需求。因此,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为了就业不得不耗费时间和精力攻读研究生课程。另一方面,教师人力短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并将之与教师选拔和升职挂钩,以保证教学质量。

(汪青 审校,责任编辑:赵友良)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周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编者按】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于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四川大学华西紧急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上,基于各方达成的广泛共识成立了由十大一级学会组成的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其宗旨是聚举国之智、献克难之策、图复兴之业、解百姓之难!今天,我们将由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同济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中民教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主委、原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立祥教授、解放军急救医学专委会名誉主委、原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洪教授撰写《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蓝皮书发布》发布,相信随着蓝皮书的发布,我国的灾难预防应急发展定会迈向从联系-联合-联盟的新时代!

灾难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天敌,关系到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科学应对灾难,最大限度地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灾难谱系的不断变化,灾难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灾难认知的不断深化,灾难由以往更多注重的“救”上升为“防”的层面上,一个“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的灾难立体大救援观已形成,急时科学应对灾难与平时科学预防灾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2018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在成都成立。首届联盟成员单位有: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学促进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四川大学、同济大学。

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是跨学科、跨学界、跨学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性组合,将本着聚举国之智、献克难之策、图复兴之业、解百姓之难的宗旨,践行包容开放、开放合作、合作克难、克难共赢的准则,实现传承、整合、转化、开创中国灾难预防应急未来的新天地,据此颁布《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蓝皮书》。
一、灾难预防应急原则

灾难预防应急是由“灾前、灾中、灾后”三部分链环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灾难预防应急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环,是制定灾难预防应急原则的重要参考要素。在灾难预防应急工作中应该着眼于全局,统筹兼顾灾难“前、中、后”三个环节,转变人们以往只注重灾难发生后才实施的援救举措,忽略灾难发生前的充分备战准备的狭义救援观念;而灾难预防应急原则倡导灾难发生前、灾难发生中和灾难发生后三部分广义的灾难预防应急理念。灾前环节是指在研究灾难预防应急时,着重强调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队伍建设和公众的教育培训,装备体系等多项任务。王一镗教授提出的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理念,以及白岩松等提出“七分救援在平时”的论点,强调无论是专业救援队还是公众,在救援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灾难发生时方能自救互救、应对自如。灾难中链是一个承接灾前,延于灾后的环节,对专业的救援队伍尤为重要,如何准备、思考和发展这个环节,可借鉴《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以此探索医学救援技术思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情施救,从而借助各种能用的有利条件实施救援。灾难后链是关注灾难的后续预防应急,因为灾难的伤害是一种延伸,有次生的灾难造成人员的伤亡,还有心理灾难给人们留下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如恐惧、焦虑、失眠、精神失常等等,都在延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受灾群众在接受机体治疗的同时,需向其提供精神、心理卫生等方面的支持治疗,来进一步完善救援的后续工作。这就要求从整体系统出发,研究灾难预防应急的各个环节,建立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灾难预防应急链环。这一总原则可谓是灾难预防应急的主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灾难预防应急水准。
二、灾难预防应急策略

分析整合现有的预防应急技术,适时转化先进的预防应急技术,努力创造未来的预防应急技术,以此来部署灾难预防应急技术的研发思路,可谓灾难预防应急的总方略。整合现有的针对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是创新灾难预防应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某种意义上说现有的技术可能是孤立、局部、分散的,把这些技术有机的整合起来,化零为整,不断地发掘拓展新的技术,是灾难预防应急研发应该遵循的战术策略。转化创新的预防应急技术,把实验室里科研成果应用于灾难救援的实践中,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科学思维会给予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注入更新的活力,转化思维则有助于转化现有的、发展的技术。尤其是在现场的灾难预防应急实施中也应理论联系实践,把创新的内容充分的融合进来,要完成这样的转化对于灾难预防应急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是联合医学界学术力量,集学术探讨、辅助决策、科技研发、队伍培训、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能力建设及社会资源融为一体,积极筹划并推进我国灾难预防应急救援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未来的灾难预防应急技术,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技术,因为世界灾难谱的不断变化,灾难也在持续的发生,需要创新理念,创造一些新的技术、设备来适应灾难的变化。要把握现有的、转换创新的、创造未来的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整合、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灾难预防应急技术的研发成为一个全新的体系。
三、灾难预防应急方法

结合灾难前、灾难中、灾难后具体情形的复杂性、特殊性,贯穿整合现有、转化进展、创造未来的思维模式,开拓灾难预防应急新技术,是应对灾难的灾难预防应急方法观。灾难预防应急方法分为救援前、中、后的技术方法。一是,灾难前技术方法:提示灾难发生的预警技法,告知灾难的预先报警技术、识别灾难的统筹分类技术、阻隔灾难屏蔽的控制技术、模拟灾难的演练仿真技术、掌握灾难的应对避险技术均是灾难预防应急的具体方法。灾难前技术方法体现了灾难预防应急完整体系、灾难预防应急预备队伍、灾难预防应急平战装备、灾难预防应急现代资讯等为主题内容的灾难预防应急思法,更注重防患于未然。在灾难来临前提高防范,早作预警,在平時演练中加强对灾难来临时的应变练习,掌握应变技能,做到临危不乱,从而最大可能减轻损失。二是,灾难中技术方法:发现灾难的全方位搜救技术、直面灾难逃离的求生技术、灾难的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技术、规避灾难的防范次生技术、撤离灾难的时空转运技术。灾难中技术方法着眼于灾难现场的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因素、特定器具等灾难现场的综合评估,实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器应变、因情施救的灾难预防应急方案。三是,灾难后技术方法:预防灾难的立体干预技术,认识灾难的民众传媒技术,化解灾难的人文心理技术,反馈灾难的现代信息技术,衡量灾难的总体评估技术,调控灾难的顶层决策技术。特别应该注重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灾难救援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方法,着力协助政府建设灾难预防应急的数据辅助决策平台。灾难后技术方法应注重“消杀灭净”、“尸体处理”、“疾病防治”、“心理干预”、“机构重建”等突出灾难后防疫为主线的思路。上述灾难预防应急的技术方法,可谓是灾难预防应急技术总体方针与方略的具体内容。

面对当今“自然灾难、社会灾难、人为灾难”呈现的复杂性、频发性、危害性剧增的特点,需要齐心协力、跨学科协作、共同应对。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的成立,将直面灾难预防应急新挑战,构架灾难预防应急新蓝图,共识和制定国家灾难预防应急人员、队伍、装备设施以及行动方案的具体行业新标准,引领联盟跨行业的社会力量协作新发展,共同跨入灾难预防应急新时代。

灾难如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要赢得这场战争,需要人们从方针政策层面总体驾驭,从方略技术层面精心设计,从方法内容层面组织实施,这一切源于平素积累“援”的本领,当有一天战斗打响了,即灾难临头时,我们就能有备迎战出击,顺利完成“救”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70%的灾难预防应在平时不急的时候做,而30%的灾难应急留给战时应急的时候做,“灾难预防应急永远是现在进行时”。中国灾难预防应急联盟将树立灾难预防应急的立体观,如何在灾难预防应急整体空间位置上、时间感念中、世间变幻下找出相关的联系,进而揭示出其内部的规律,谋划灾难预防应急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灾难预防应急现在乃至未来的出路,必将有助于推动灾难预防应急学科的发展。
致谢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 医学高校 信息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档案类型,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存和管理上存在很大不同,而医学高校中的电子档案类型和数量又较多,因而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以便提高医学高校的工作效率。

1 当前医学高校中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

由于电子档案是完全存储在计算机当中,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过分依赖于计算机,对于一些重要档案和文件没有及时进行备份打印处理,使得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时导致一些重要电子档案丢失[1]。同时,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上,管理人员还保留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意识,在管理模式上还是维持着重保管而轻服务的模式,并且对于电子档案还缺少一定的归档意识,没有及时将电子文件进行保存归档,这就使得很多电子文件在不断删除、覆盖的操作中被流失,造成很多档案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有部分管理人员则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上将所有电子文件通通打印归档,使得很多无意义的文件归入到电子档案当中,这无疑增加了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量。

1.2 电子档案的管理不规范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高校中的普及应用,医学高校中的电子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电子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成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有很多高校档案室缺少必要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管理人员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时由于缺少一定的规范,各自整理的结果都不相同,反而增加了电子档案的管理困难。同时在档案安全方面,医学高校中也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教师和管理者对电子档案进行处理时只是简单地进行逻辑归档,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电子档案加以保护,同时,部分档案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了解过少,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管理不甚了解,这就使得学校的电子档案处于危险境地中,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电子档案的丢失。

1.3 缺乏电子档案管理人才

有的医学高校中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并不重视,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而即使设立了管理部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但管理部门的人员很多都缺少必要的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对网络技术了解又很少,这就使得电子档案管理不符合相关档案管理要求,而高校电子档案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电子档案丢失、泄露等问题经常发生,归结起来都是缺少相应的管理人才造成的。而现有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又较低,导致整个医学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处于低效状态中。

2 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策略

2.1 建立相关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医学高校应该针对电子档案的特殊性质,并结合学校自身档案文件情况,建立相关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对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信息采集工作、整合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并健全相关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推动医学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2]。同时,针对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归档问题,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归档制度,从档案的形成到开发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明确,实施对电子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对每个环节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以保证医学高校中的电子档案管理能够有规范可依。

2.2 加强电子档案形成管理

针对于电子档案在归档前很多信息流失或是不加筛选地全部归档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归档前的电子档案形成管理,既要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又要仔细进行筛选。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归档政策,在保证管理人员在收集电子档案时妥善对档案文件进行保管,减少信息流失,同时还可指派专人进行电子档案的累积工作,对于公务性电子文件,不论是网上上传的还是网上下发的都应该进行归档保存,并且要及时进行打印处理,以防止档案在计算机出现问题时丢失。在具体的处理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归档的档案文件通通用汉字处理软件进行归档处理,并用文本形式进行保存;二是对于归档的电子档案应该统一保存在档案室的电脑硬盘上,并且定期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其刻录在光盘上以防丢失;三是对于从各个部门中收集来的电子档案文件应该统一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处理,以保证档案的安全。

2.3 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从电子档案的形成到存储、处理和利用都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在存储电子档案时要选取性能好的存储载体进行保存,同时要加强对光盘保存环境的管理,避免光盘受到有害气体或是强光的危害造成电子档案丢失[3]。再者,对于存储在电脑中的档案文件,管理人员应该在电脑上建立相关的安全保护系统,加强病毒防护措施,包括安装杀毒软件和防护墙等,保护电子档案安全。

2.4 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其对管理技术的要求更高,因而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学校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丰富其在电子档案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提升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力[4]。同时,要注意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人才,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促进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医学高校电子档案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重要资源,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从学校实际管理工作出发,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强化医学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以促进医学高校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焕芝,罗慧芳.信息时代高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思考[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

[2]曹俊兴,程孝良,赵亮,孙爱珍.基于质量管理的高校本科专业电子档案系统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郑俏,杜一宁,王莉萍.电子档案袋与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5).

[4]庞力,崔艳玲,潘廷将.浅析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0,(9).

作者简介:王蓓,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 476100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康复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培养高素质康复医疗人才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四川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康复专业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SCUSZ2017110);2018年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践行康复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 谢苏杭(1995—),男,云南腾冲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物理治疗、膝骨关节炎远程康复;王 谦(1984—),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治医师,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肌肉骨骼疾患康复医学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在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一次强调,社会各层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培养一支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患者服务的专业技术团队。因此,培育和践行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康复课堂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思考新时代康复专业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参考路径。

二、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医学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传授学生医学知识,还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素质教育,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发展祖国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身心健康的使命感[4]。康复医学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文素养[5]。首先,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以及老年病、慢性病和先天发育障碍等患者。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患者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学习、工作和社交等参与能力受限。因此,康复医疗人员不仅在专业上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而且在医德上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同情心。其次,病损的康复过程较长,涉及医学、人文、社会等问题,康复医疗人员必须更加的耐心细致,与患者一起树立长期康复的信念。再次,康复医学强调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疾病诊治、功能康复和重返社会三大部分,每部分中又有许多不同方面的组合。因此,协同合作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互相沟通;康复医学团队内部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工作协同、执行与反馈。最后,面对广大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人群,康复医疗人员需要宣传与普及科学、规范的康复医学知识,为患者培养战胜疾患、恢复功能、重返家庭与社会的信心;協助培养和指导更多的康复技术人才,服务社会。综上所述,康复医学具有社会属性强、协同性高、覆盖性广的特点,在讲授这门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对加强医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国康复医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医患矛盾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暴力伤医案件频发,这对医患双方、整个医疗职业环境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新时代各种高新技术、科技产业迅猛发展,技术创新促进整个康复产业智能化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中,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德医风,塑造疾患康复的同理心;提高康复医学教育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影响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校医学院校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然而,部分医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但表现出功利性增强、通识知识匮乏、人文底蕴浅薄、缺乏整体临床观念和医患沟通技巧等问题。结合文献,笔者总结了影响当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原因[6-9],上述问题在康复医学本科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社会医疗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冲击和资本运作充斥并渗透在医学的各个方面,评价医院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治病救人的成功率,而在于引进了哪些先进设备和创收多少利润。由此导致医疗行业过度市场化,也使功利主义渗透整个医疗行业,非正常医疗的市场导向使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等非正常医疗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社会媒体的报道往往断章取义,使在校的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受到影响,从而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能够统一思想。

其次,医学人文教育缺失。“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缺乏合理性、科学性,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基本上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的阶段。然而,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见习阶段,真正接触临床患者时,则很少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医学人文知识实践往往需要在临床实习阶段才能实现,比如进行医患沟通。尽管在学校学习时通过考试的形式证明了医学生能够掌握医患沟通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医患矛盾都是来自没有成效的医患沟通。不只注重书本,不要把基础知识作为一次性教育,只有把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康复医学作为需要长时间和病患相处的学科,让康复专业学生掌握医学人文内容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康复医学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很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进行思考和沟通,此时必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学生个体的消极因素导致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也是导致医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4]。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尽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其以公共课形式进行教学,采用均一式教学方法,导致课程内容枯燥,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因难以得到真实反馈也无法着实改革,以此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也影响了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与方法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富强文明、爱岗敬业、和谐友善、仁心仁术、尊重患者等价值观教育,是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与方法,有效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合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康复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应重视康复医学人文教育,合理改革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授过程中要尽可能与康复内容相结合,摆脱公共课形式,以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进行授课。目前也有学校在探究将康复专业内容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比如在讲授“传统康复技术”时提出了“渗透、契合、适度”三原则,将两学科结合进行教授,丰富课堂厚度,优化教学资源[ 10 ]。研究报道,在“康复治疗基础”教学中联系康复医疗行业实际热点问题内化医德教育,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以及教学现实感[ 11 ]。

其次,充分开发现有技术资源与科技的融合,开创虚拟化康复教学场景[ 12 ]。针对康复医学专业特色,借助虚拟现实增强技术,打造线上医患沟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的模拟,将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在康复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上,创新课程形式,切实感受与体会康复医疗人员工作的真实场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

同时,针对康复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环境熏陶。引导校园广播台、学校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方式,渗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二)教学实践协同

教学实践是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向行为认同转化的最佳途径[ 13 ]。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要不断与人打交道,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管是医学专业技能还是职业素养,都需要在具体的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反复磨砺才会最终由知识、习惯内化为行为方式。教学实践的方式有康复临床实习、社区康复医疗、康复义诊、医疗法规政策宣讲、康复知识宣教、扶困敬老志愿者活动等。在课程教学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协同,促进医学生掌握康复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社区康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在联合国组织的持续推动下,社区康复已逐渐成为多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也是我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基础[ 14,15 ]。在新时代的医疗环境下,国家提出在疾病治疗时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指导意见[ 16 ]。社区康复作为连接医院与家庭的桥梁,是康复医疗人员帮助患者回归家庭、迈入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老年疾患、慢性病的预防与早期康复提供重要的就诊平台[ 17 ]。因此,在社区康复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作为促进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载体。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义诊,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患者人群,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切实体会患者的真实康复需求;实践医患之间的沟通技能;帮助社区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训练;为社区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进行康复科普培训;为孤寡老人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志愿活动。学校也可建立社区“导师负责制”,将社区康复负责人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社区工作,亲身传授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素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社区康复建设,提高了康復专业学生对社区康复的理念意识,切实将“康复回社区”落实到位;亦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并让康复专业学生在活动参与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知社会生活现实,体验价值冲突,做出价值选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身体力行,积极践行。社区康复建设作为一个潜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载体,拓展专业技术能力,培育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文明、和谐、友善、敬业的职业素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培养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影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基础上,结合我国康复发展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协同、社区康复建设三个方面,加深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康复需求及实践的认知,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与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寄语青年 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EB/OL]. [2021-01-30](2019-04-30).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430/c64094-31058510.html.

[2]杜楚源,王小林.醫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5,28(12):93-95.

[3]纪元,张桓,周翠.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5):244-245.

[4]白波,程刚.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1):5-8.

[5]赵一瑾,余彬,刘锐芬,邹积华,黄国志.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5):576-578.

[6]曲海英,刘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内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1):65-68.

[7]王群林,孙基梁,白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教育全过程实效性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7(20):179-181.

[8]苏伟,曹伟.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37(5):350-352.

[9]谢孝东,杜冬杰,麦锦城,张婷婷,方向颖.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生命责任意识探析——基于广东省9所医学高校的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06-109.

[10]蒋宗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96.

[1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12]Rose T,Chang SN,Chen KB.Immersion of virtual reality for rehabilitation - Review. Applied Ergonomics,2018,69(1):153-161.

[13]陈镭.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46-47.

[14]Mason C,Weber J,Atasoy S,Sabariego C,Cieza A.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monitoring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Plos One,2017,12(6):e0178418.

[15]Cleaver S,Nixon S.A scoping review of 10 year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4,36(17):1385-1394.

[16]何成奇.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494-496.

[17]Liu Q,Wang S,Lin J et al.The burd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mong Chinese elderly:estimates from a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study.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18,26(12):1636-1642.

[18]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EB/OL]. (2018-12-11)[2021-01-30].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1211/c385474-30457713.htm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XIE Su-hang1,2,3,WANG Qian1,2,3

(1. Center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Rehabilit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West China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Key words: core values;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教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那么中职医学教育就是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医学文化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细致的过程,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的对学生进行渗透。从古至今,医学所追求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医学的发展就是人类感情的一种延续。注重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渴望,更是为推进人类的文明发展。作者以中职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為基础,结合实际,深入地分析了在中职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职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渗透 分析

中职医学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有助于培养社会专业型的医学人才,在教育中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性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但应注意的是要在中职医学教育的教学当中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促使自身综合素养和品行的养成。

一、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正确的数学认知

在中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最为主要的教学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偏向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就忽视了对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老师更是忽视了人文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此外,在整体课程来看,体育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虽然不是很重要,但也得到了国家的教育支持,还包括心理教育也是如此,之所以注重全面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人文教育的思想下全面的发展和完善自我。但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课程来说,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追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医学中应用数学知识的问题相对较少,通常都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式来予以计算,二是人们在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同时,大都注重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因此就忽视了数学课程,也没有充分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从而导致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欠缺。

2.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我国各大中职医学院校中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但由于老师容易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教学单一、思想方法落后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人文教育的融入来说更是困难。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方面来说,老师大都认为数学偏向于理论方面,所以在教学中也仍然是按照一笔、一本、一书的方式来讲解,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想法,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但没有融入人文教育,而且长期下去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此课程学习落后,不利于医学专业的学习。

3.过于注重教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在进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老师都比较偏理论,在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方面相对缺乏。一方面,在对数学知识教学中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要求计算过于严谨和复杂,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实践性,而人文教育注重的就是学生思想和实践的全方位发展,这样就与人文教育思想产生了背离,从而不利于人文教育在中职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有效融入的措施分析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众所周知,只有有了对事物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入门条件也是引导者,因此在中职医学教学中要想能够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就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多数学生对于医学学习毫无兴趣,甚至都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学生对医学没有热情,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时也都是被动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所学内容也会过于局限。因此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模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医学,促进人文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

2.建设人文教学课堂新环境

在实际中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建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满满的人文气息,让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主动性进行学习与交流。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时,老师也不要过多干涉,要充分给予学生多观察、多交流和实践的时间与机会,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在时间和探索中提高求知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医学奠定良好基础。但因学生之间大不相同,不论在性格特点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就要求老师以人文教育思想来教学,做到了解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权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自身价值上有所提升。

3.注重学生人文思想的传输

作为医学者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生命,尊重病人,若不能对人加以关怀和重视就是医德缺失,严重有可能引发事故。所以,医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性的体现,是人道主义的彰显。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第一要务,所以就必须要在教学中贯穿人文思想,让学生以热心、爱心和德行对待生命,敬畏生命,从而促使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将人文教育与中职医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医学课堂产生新的认知,从课堂教学方法上感觉到焕然一新,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够从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不论从人格方面还是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塑造。因此,就需要中职医学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上转变思维,用正确的态度和思想来认知人文教育,将其积极地渗透到医学教学当中,并在教学时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从而创新出可以与班级相适应的人文教学思想与方法,促进中职医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雯颖.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2015,(26):113.

[2]丁建云,孙丰斌.中职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10):1600-1601.

[3]胡云威.中职语文教育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29-130.

作者简介:

危云宏,男,重庆綦江人,重庆市医科学校教务科科长,讲师,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教学科研。

医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已经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医学院校师生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和服务需求,本文对国内主要医学院校图书馆数据库拥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为例,对电子资源利用与服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医学 电子资源 统计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医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电子资源以其检索快捷、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用户的青睐。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既有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特性。为满足医学用户对电子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购买和引进了各种医学类电子资源。但这些电子资源其使用情况怎样?能否满足师生的学习与科研需求?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现状,剖析电子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对策。

1 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满足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查找我国医学类本科院校,共有83所,专科院校有45所。通过学校网站访问调查,以该校图书馆主页所列数据库进行统计,拥有数据库总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山大学医学部,有150~180个,其次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有90~100个。4所院校无论在中文数据库拥有量和外文数据库拥有量上都位居前列。其他院校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拥有量见表1,表2。

中文数据库数量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山大学医学部2所高校,其次为大连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其他相差数量不太大,均为20~30个左右,可以说国内医学院在中文数据库的覆盖范围上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几个重要的中文数据库都有订购。

从表2可以看出,各校在外文数据库拥有量上差距比较大,大部分的中医药大学外文数据库呈个位数,当然这与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相关,很多的外文数据库与中医药的关联不是太多。中医类高校资源建设以中医药数据库为主,兼顾其他医学数据库。一些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数据库数量总数不足20个,甚至更少,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还有较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出现网站无法打开,有些专科学校网站上图书馆主页只有简介,个别甚至没有图书馆的主页,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空白较大。

另外,有几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把图书馆服务引向校外,以满足教职员工及医疗人员在校外学习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需求,但目前开展此项服务的图书馆数量目前还不够多。

2 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

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拥有江西省医学科技情报中心。图书馆总馆现有图书文献290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期刊1886种;引进EI、SCI、CPCI、SPRINGER、ELSEVIER、PQDD、OVID、PUBMED等数据库72种;电子图书110万余册。其中医学生物类的中文数据库有12个,外文数据库有15个。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等文献类型,同时还含有多媒体数据库、软件类数据库等。但与国内同類医学院校数据库拥有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校学生做的一次深入调查为例:学生们分别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南区、东湖校区随机抽取医学生和教师为问卷对象,调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各年级同学和不同专业的任课老师。调研采用下发式和现场问卷的方式,共发放669份问卷,有效问卷为565份,其中博士生12份;研究生233份,包括研一82份,研二69份,研三82份;本科生278份,包括大一27份,大二73份,大三91份,大四40份,大五47份;教师42份。

2.1 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

本科生与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依旧局限在纸质资源,对电子资源的认识较浅,尤其以大一及大二同学为主,有20.72%的研究生对电子资源不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些认为了解电子资源,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医学分馆需要加大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子资源宣传和推广。

调查显示,有约67%的教师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博士生的使用率最高达100%,教师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及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其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相差较大,从表3及表4了解到教师和博士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需求程度最高,其次为研究生,本科生较低。整体呈现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电子资源的认知越高的趋势。

虽然师生对电子资源的认可度很高,使用电子资源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但电子资源的使用率仍然不高,特别是研究生与本科生利用率相对教师与博士生偏低,在调查中发现超60%的师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熟悉的专业网站去获取学习资源,其中博士生和教师则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同学朋友也是一个重要渠道。而教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获取医学信息资源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参加学术会议、会展,与同行交流等。

2.2 不常用或不用电子资源的原因

从表5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与博士生认为没有合适资源阻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过半数的研究生认为上网不方便。本科生由于对电子资源认识缺乏、使用技巧障碍使他们没有养成使用电子资源的习惯,并且认为图书馆丰富的纸质资源及现代网络大量的电子文档,已基本能解决他们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受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纸质图书期刊仍然是高校学生查找资料的首选。但是,网络电子资源具有更新快、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信息共享程度高等优点,是高校学生进行学习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应努力改变阅读习惯。调查过程中,占38.6%读者认为“网络速度太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使用电子资源的热情。“没有计算机设备”这一原因仅占12.5%。目前高校学生大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少数没有的也可以使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以对电子资源利用影响不大。

2.3 对各类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

参加调查的大多数教师和博士认为电子期刊和文摘数据库是对学习最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其次是专题数据库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对纸质期刊和电子图书的使用频率较高,利用率最低的是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见表6)。

超过半数的本科生侧重于使用纸质图书,其中以大一、大二同学最为明显,大一年级的读者对电子期刊和文摘数据库的常用倾向为0,这与他们刚步入大学有关,需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医学院校学生倾向于使用那些平时最常用的电子资源,对其他的电子资源很少关注。图书馆应该加强会议论文、电子报纸及特色数据库等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使用。

2.4 希望增加医学及各类电子资源的种类

有的读者希望增加在线参考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料,多数研究生希望增加电子教学参考书。各专业的学习除了教材,还需要有其他参考教学资源,以帮助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高。目前图书馆这类电子资源还不丰富,应加强这部分的资源建设(见表7)。

在教师、博士、研究生读者中,超过半数的读者希望增加最新科研类医学书籍,本科生也有同样的愿望,反映了图书馆现存书籍更新较慢,不够前沿,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本科五年级读者提出希望增加考研书籍,大一读者则更希望增加基础医学类书籍,这与他们刚接触医学专业,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密切相关。

教师、博士和研究生读者一致认为数据库不足,本科生则一致性选择了宣传不到位和视频资料少,28.07%的教师和18.75%的博士也认为视频资料太少。可以看出读者对视频资料的强烈需求,同时丰富数据库内容、加大资源宣传力度也十分重要。

2.5 希望增加的服务

要使电子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接受调查的校内用户均表示希望图书馆可以增加一些新服务(见表8)。

对一站式信息检索及在校内设立专门网页面的热情最高,有个别参与基层医务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希望提供循证医学资源的愿望,并表示临床医师需要的不再是普通的临床医学文献,而是能够回答具体临床问题。每年医学科技情报中心都要处理几千份的查新项目,若能设立医学查新的信息系统就能大大方便用户的查新要求。其他如希望通过微信、QQ、E-mail或短信方式,及时通知关于图书馆的电子新资源等等,都表明了读者需要更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也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3.1 数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1/3的图书馆网站无法打开,大多为高等专科院校,占到近半数。说明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总体程度并不高。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其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程度相对较高,购置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等。他们重视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数字资源建设以及数字资源服务的提供;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一些专科、高职类学院,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由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和网络化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高效地获取图书馆各类丰富的电子资源。

应该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等的联系,共建共享电子资源,以促进医学数字资源的合理分布与发展。

3.2 資源重复建设情况明显

就中文资源本身来看,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科技期刊等三大期刊数据库中,资源的重复率比较高。很多高校都存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三个数据库同时引进或者引进其中两个的现象。部分外文数据库也存在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读者在检索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3 电子资源内容及种类不足,不能满足读者对各类资源的需求

在电子资源重复引进的同时,又存在电子资源内容及种类不足的现象。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答题,对电子资源建设的方面,不同背景的用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想法,多数都指出目前电子资源存在种类和数量不足、免费全文文献下载障碍。部分教师提出希望多购买医学类专业电子期刊,尤其是本年度半年内最新研究进展;多增加权威国外全文期刊数据库;增加神经、生殖等学科方面的期刊等等。

南昌大学图书馆不断关注NSTL、CALIS、CADAL的全国共享型项目资源建设的进展,目前数字资源门户网站可访问资源达92种,形成了全校数字化、网络化文献资源联合保障和服务体系,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已经达到网络化服务水平。但是,由于经费所限,从表1,表2对比可知,南昌大学医学馆在电子资源的引进数量上与其他国内重点大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出现的种类繁多的电子资源而又相对紧缺的资源建设经费,图书馆如何选择经济适用、使用价值高的电子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应当制定一个长远的引进电子资源的计划。并加强一些专业数据库如神经、生殖等学科的引进工作,以及相关专业的视频资源建设。

3.4 宣传普及程度不高

电子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或者宣传不到位。本科生是高校中的主体,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但本科生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却极低,即使是大五的毕业生其电子期刊的利用率也仅为13.73%。从表6中我们可以发现,大一新生对电子期刊的利用几乎为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一新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没有使用过电子资源,对电子资源不了解。

另外,由于网络设施等客观原因,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缺乏认识,也会造成不了解电子资源内容,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医学图书馆应当定期开展电子资源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3.4.1 加强新生入馆的引导与教育

数据显示越低年级的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了解越少,尤其表现出对电子资源的认识存在盲区。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需及时对其普及图书馆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新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来辅助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南昌大学医学图书馆针对新生,将图书、电子资源的使用等情况的详细介绍编入《图书馆读者手册》,或放入《学生手册》,同时开展讲座教授新生高效利用馆内资源的方法。超过85%的调研对象都赞同将图书馆资源信息及使用方法放入《学生手册》。

3.4.2 利用微信等现代手段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图书馆需加强对读者培训并积极宣传电子资源。可开设文献检索的课程对读者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同时把电子资源宣传栏放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或放到各学院网站的主页上等。随着微信的普及,许多高校以及专业图书馆都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微信服务平台。图书馆可通过公众账号,使用文字、图片、语音及链接的搭配方式向微信用户发布图书咨询,如数字资源推荐、书目导读、新书推荐等内容,回复特定的关键字还可收到相关自动回复的说明,特殊问题还可以等待账号管理的具体回答。既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共享,也提高了沟通的便捷性。

3.4.3 开展特色活动,吸引读者

在各大高校中,图书馆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是组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图书馆利用举办的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读者,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掀起学生们的读书热潮,让其在德才学识上都有所收获。比如可以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各类读书或文化讲座。

3.4.4 加强检索技巧的培训

由于检索技巧缺乏,导致电子资源的使用率较低。尽管多数电子资源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都设计了多种检索方式,使不具备专业检索知识的用户也能检索到所需文献,但这种检索方式往往检索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师生对电子资源的检索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如逻辑运算符和截词的使用、检索式的构成、检索条件的限制、检索结果的排序等,通常会获得更为满意的检索结果。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博士希望采取电子教程自学的方式,研究生和本科生更希望采取上机操作的方式,分别有35.71%的博士、31.43%的研二读者、39.29%的大一读者希望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鉴于外文期刊数据库80%以上的用户为硕博士研究生,其次是本科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可以在硕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增设数据库使用的选修课,或者定期举办培训(每月或每周),也可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使用教程,供下载使用,或将电子资源使用指南及使用中常见问题编辑成册,在图书馆大厅、咨询台、阅览室等地发放,以便读者随时取用。

3.5 网站建设不完善

网站不够健全,导致IP地址漂移,造成無法阅读和获取全文,同时网站主页设置存在缺陷,导致检索的不方便。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系统的投入和建设,尽可能减少IP地址飘移,保持网络速度通畅,优化图书馆主页。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使用数据库的习惯,对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使主页看起来简洁、流畅,同时也方便读者的使用。目前馆内主页正在重新设计中,不久将会投入运行。

3.6 开发网络资料,实现统一检索

为了让读者更加便利的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要积极与一些医学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对一些有效资源进行采集与整合,并根据学科体系组织使其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建立一个让全校师生读者共享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进行大力宣传,让读者了解这个平台,更好地使用它,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7 加强和推进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据库资源建设,应当根据现有资源状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基础上,建设有自己学科特色的专题特色库。调查显示,读者希望设立能满足特定需求的数据库资源,比如:设立校内优秀医学毕业论文的查询系统,建立本校知名教授的主要著作和论文研究方向和兴趣相关文献库、循证医学资源等(见表8)。

3.8 成立桥梁式组织-读者协会

教师、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中分别有90.48%、100%、65.09%、77.58%的读者希望成立一个能与图书馆进行有效沟通的组织,并希望通过该组织与图书馆进行更密切的交流。读者群体对图书馆的意见与建议,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到图书馆的管理阶层,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交流,了解读者想法,完善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读者协会”很有必要。这个组织可以由本科生研究生组成,也可以由教师参加,这样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广大读者的想法,及时将读者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图书馆,还可协助图书馆组织一些宣传活动,维持图书馆内秩序,维护图书馆资源等。另外,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也可以是一种用户与图书馆间沟通的良好方式。

4 结语

医学院校图书馆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其专业的特点。通过对南昌大学医学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教师进行有关南昌大学图书馆医学类资源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全校医学生及从事医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对本馆医学类资源的评价及需求,同时也发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馆购置的电子资源的评价、利用的方式和趋势,对于提高高校医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对医学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万萍.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及服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6):27.

[2] 彭沉.广州市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以广州5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3(3):60-64.

[3] 袁芳,梁红妮.电子资源利用绩效分析与评价——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91-96.

[4] 孙慧子,王军琳,王晨思.微信5.0在医学图书馆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3(10):43-44.

[5] 于文莲.电子资源利用调查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1(12):66-68.

[6] 杨媛.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及策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3(9):110-111.

上一篇:高校会计核算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广告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