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范文

2023-09-20

模具专业范文第1篇

职业院校担任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而我校的模具专业教学中存在理论学习重于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同学们自主学习引导不够等问题。面对模具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要使我校的模具专业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使我们的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市场, 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 信心十足的接受企业的挑选。针对目前我校模具专业的教学情况, 优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整合理论课程结构

理论课程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载体, 又是产、教接轨的必要途径。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是以培养一线模具设计、制造、加工、维修及数控加工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实用”为主旨, 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模具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基础理论课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 又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 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模块, 所以基础理论课不可少, 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 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因此, 专业基础理论课应以“实用“为本, 专业课程要以“专、精”为准, 针对性强。

这种课程结构不注重理论课程的完整性, 而是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 更注重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 完善一体化教学制度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统一, 提出职业教育的“事怎么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 所以对于一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模具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由机械加工实训、模具制造、模具数控加工三个模块构成。 (1) 机械加工实训模块, 主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机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 正确选用机床和刀具,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熟练掌握模具车床、钳工、刨床、铣床、磨床等设备的操作。这一模块是为后续的模具制造夯实地基。 (2) 模具制造模块, 主要让学生掌握模具的结构和根据模具图纸进行模具加工。 (3) 模具数控加工模块, 以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为主, 同时学习相关编程软件,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床的程序编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 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

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块, 教师要讲清要领, 做好示范, 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练习。实践证明, “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指导, 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而规范的动作, 从而确保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3 推行现场教学环节

职业院校的主要特色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以“经验和活动为中心”, 强调在“做中学”, 所以, 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现场实训, 是快速培养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捷径。

由于模具的种类多、企业的类型也不同, 教师要精心选择课题, 注意课题的实用性和内容的重要性, 应选择最具有共性的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最好选择一家模具中、小型企业, 通过学生在某一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 可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现场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对于现场教学, 让同学们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演练, 可使学生在机床设备操作技能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并且严格要求, 改变过去存在的走马观花式的实验。

总之, 对新时期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来适应时代发展, 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一定技能、技巧的合格技术工人。

摘要:根据当前模具行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针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模具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差距大的现象, 提出职业院校为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优化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荣.高职模具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 2007, 4.

[2] 戚海永.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08, 1.

[3] 刘英海.加强高职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 2003, 7.

[4] 祝林.新时期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业时空, 2007, 13.

模具专业范文第2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 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 而且要具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 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布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同事们, 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理论。它的一些核心思想已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 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职教课程的改革开发过程中, 基于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有效”知识这一认识, 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一种概念性工具, 视工作过程为一个整体, 使工作场所与培训提供者密切合作, 使课堂讲授与工作场所经验指导相整合, 设计出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程, 强调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团队精神。

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指导思想、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 指导思想:从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3) 课程开发:从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4) 教学方式: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2 改革实施背景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 面对数量众多的模具专业职校毕业生, 模具技能型劳动者的缺口仍然巨大, 企业表示:“现在的情况是, 有岗位无人, 有人无岗位”, 而前来找工作的学生们则叹道:“专业不对口, 培训不到位”。普遍的反映是:缺乏实践。究其原因, 主要有:

1) 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对模具工的要求。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是在以前中专和大专“对应”学科上变化而来, 教材内容也是从这些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简化。只注重原理、设计方面知识的讲解, 对实训课和实习训练不够, 没有把技能训练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在课程设置上没能体现职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不适应目前企业要求。

2) 实习培训内容单一, 没有把模具的整套工作流程当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培训工人。很多中职学校以单一工种为主安排模具专业学生实习, 把模具工的培养简化成了钳工、铣工、磨工等的培养。即使是钳工, 培养方向还定位在传统的锉锯錾的技能, 而忽略了制作模具常用的装配、修模、打磨等技能。所以, 中职学生的实习培训单一、训练内容过于传统, 跟不上企业对模具技工的要求。

3) 缺少新技术应用的实训条件和环境。目前企业在模具制造过程中, 大量应用了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等新技术, 而中职学校往往缺乏这些设备和掌握这些技术的师资, 培养的学生显然适应不了企业需求。

3 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3.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开发思路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参与人员来自企业、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三方。课程设置要求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 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

下图是我校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体系, 力求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 从岗位需求出发, 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设计课程内容

模具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围绕当前企业中模具的整个制造过程为一个工作过程来进行。例如, 一套模具的制作, 当技术人员将图纸设计出来后, 生产过程要经过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打磨、钳工、装配、试模等一整套工艺, 它们之间相互配合, 相互渗透。因此, 模具专业课程也应包括这一整套工艺的训练, 来适应当前模具企业对模具技工的需要。

以《模具零件普通加工》课程为例, 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学习情境由多个任务组成, 围绕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了若干活动, 设计时尽量降低各活动知识点的重复度, 而且各个任务之间必须要有关联性 (即来源于同一套模具的零件) 。下表以轴、套类零件加工学习情境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5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主要成效

1)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11级、12级两届模具专业学生通过新课程的培养, 在校期间能完成4副模具制作, 13级模具专业学生预计完成5-6副模具制作, 基本能达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2)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我校模具专业设计的学习任务遵循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思路, 特别是桃心、牛头等小制作, 设计独特、美观大方, 可以作为精美的装饰品, 能吸引学生, 激发技能训练的兴趣。

3) 节约了实训耗材, 降低了实训成本。在围绕制作完整的模具为一个工作任务设计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在各个活动中加工的都是同一套模具上的零件, 可以用来进行模具装配训练, 节约了成本。

4) 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传统的, 以工种为主线的模式下, 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 缺少交流与配合。现在学生是以群体, 即小组为单位完成模具的制作, 减轻了老师组织教学的压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符合现代职教发展的方向。

5) 改革了评价方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考核, 放弃了在期末进行统一考试的形式, 把每期最后的“任务”——一幅模具的制作作为学期鉴定成绩, 强调过程性鉴定, 让鉴定更客观公正, 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6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建议

1) 一所职业学校的力量很有限, 必须集全校之力、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 进行项目攻关,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一所学校很小, 教学改革也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 也要项目管理、协同作战, 各自为政的小打小闹难见大成效。

2) 要重视和采纳来自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中的经验。基层学校有一边实践、一边开发的教学改革便利条件, 这样开发出的课程体系更接地气, 更适应企业需求和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要能走出去、请进来, 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教学改革的胜数会更大。

3) 实施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 需要相配套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学校必须要舍得投入经费进行相关的硬件改造和投入经费进行保障。

4)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开展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类教师目前比较紧缺, 今后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 (含实习指导教师) 的业务培训, 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可采用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合并授课的形式,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摘要:本文以笔者学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为例, 阐述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观念, 说明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过程, 提出了对模具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中职模具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邓泽民, 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H}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模具专业范文第3篇

1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定位,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高职模具专业应以培养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基本理论,掌握模具CAD/CAM等先进技术,具备熟练的编程技能、数控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普通机加工、钳工操作技能和必要的生产管理能力,并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2 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

2.1 改革课程设置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应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调整与改进,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1∶0.6调到1∶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质量评价中,实践课与理论课同等对待,实践技能考核不及格的不予毕业,从这些硬性措施上保证课程改革的落实。

2.2 推行模块化教学

模具技术的发展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直接反映出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应打破“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 (见图1) 。模块确定后,对每一模块又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 模具设计模块的要求: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同时能进行模具制造成本核算。

(2) 模具制造模块的要求: (1) 普通机械加工模块。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 (2) 数控编程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 (3) 模具特种加工模块:能合理地选择电极材料并设计、制造出合格的电极,并能熟练地使用电火花成形机床及线切割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 (4) 模具装配调整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应专门设计职业综合能力模块,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模具设计、模具生产管理及模具企业管理工作。

2.3 强化实践教学

过去讲课, 习惯于从书本到原理,要学生死记硬背原理和操作要点。现在变单一“灌输式”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而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采取层次实训教学法 (见图2) ;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循序渐进,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每—层次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使学生能独立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3 创新教学模式

在确立高职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后,必须通过实施创新的高职教学模式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1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点要求必须配备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传统式的模具理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差,不胜任实践教学的角色;普通的模具实习教师理论水平不够高,只能应付普通的机加工、钳工教学,但不能担任模具CAD/CAM等先进技术的实践教学。为此必须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向外招聘引进双师型教师,鼓励校内教师参加各种机加工、钳工、CAD/CAM技术培训并考取相应技能等级证书,选送年轻教师到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对于学历未达标的实习教师,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和理论水平,从企业中引进经验丰富的模具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兼职教师,打造一支够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职模具实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创建良好的教学实习条件,实行双证毕业制度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上必须抓好和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进行模具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各个学期都开展学时较多的专项技能实践教学,按照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指导思想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实行“双证制”毕业模式,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要通过各门理论课考核外,更重要的是要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才能毕业。以考证为突破口,促进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3.3 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培养高职模具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一线的实践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丰富学生实际生产经验,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毕业生更加适合企业的需要。

4 结语

探索高职模具专业人材的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联系厂企,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了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任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确定模具专业培养目标, 改革课程体系, 探索高职模具专业人材培养模式, 推行模块化教学, 确立实践性教学原则,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市场需求,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黄梓平.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J].青海大学学报, 2002 (3) .

[2] 杨进.论职业教育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 翁其金.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模具专业范文第4篇

现如今,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 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代价是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带来的后果是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当人类经济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势必对良好的环境质量产生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 全球低碳化的浪潮急速来临, 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 低碳、环保概念成为时代主流,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引发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 从过去追求规模发展方式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方式转变。为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提出了“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一词出自于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 该纲要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对制造业而言, 要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将是首要选择。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列为制造业发展5大方针之一。机械产品的绿色制造也称为清洁制造、环境意识制造等, 是指产品从原料冶炼、毛坯制造、材料选择、设计、生产、包装、使用和维修到报废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 全面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 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少, 对环境的污染最小, 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现代制造模式[1]。绿色制造是一种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和生产资源消耗问题, 实现节能减排的方法和途径之一。绿色制造涉及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经济观和消费观等一系列新理念。绿色制造理论融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 将有效弥补其理论和方法的不足, 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培养具备绿色制造意识的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责无旁贷。

鉴于绿色制造是一种新颖的制造理念, 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对此关注不多, 为此, 有必要开展在高职制造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节能减排意识与绿色制造技术的教学研究和探讨, 为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先进的制造理念与技术的技能人才。对于节能减排与绿色制造, 由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及相关处罚措施已经执行多年, 企业要明显领先于职业院校。要培养具备节能减排意识与绿色制造技术的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要面向企业, 而开展“双导师制”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 “双导师制”内涵

“双导师制”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 每门专业课程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的课程教学, 指导和培养人才, 以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2]。通过引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实现课程教学队伍专兼结合, 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学校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开发设计, 制订职业发展规划, 进行教学团队管理;企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及时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 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模具专业在开展“双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中,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很多办法。

(二) 双证毕业——以证促学

为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和养成过硬的职业素质,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近几年来, 我们对模具专业尝试了“双证毕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双证毕业”即采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毕业制度, 是指学生获得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 通过实训教学, 学习和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 由学院组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 必须获得1个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否则不予毕业。基于课程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 我们组织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对模具制造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讨论, 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 明确课程教学方向, 使之与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呼应。然后, 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 在各个课程学习中设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中应知应会的技能点和知识点, 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实现对接, 形成了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围绕“双证毕业”目标, 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双证”的毕业生, 表明其理论和实际操作都达到了相当水平, 在人才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表1所示。

(三) 理实一体——做中学

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 由于实训仪器、设备和场地的限制, 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 传统的教学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分开的, 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 这种学科制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忽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忽视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之间的联系, 造成学生对所学的整个专业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融会贯通。为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掌握岗位技能和养成职业素质与技术理念, 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及升华理论, 近几年来, 我们对模具专业尝试了“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 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统一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 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邀请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对模具相关岗位进行分析讨论, 将企业的模具产品引入学校模具拆装实验室, 将企业模具设计制造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引入课堂, 校企共建“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开发“一体化”专业课程和“一体化”教材。本专业校内实训条件如表2所示。

(四) 在订单生产中开展实训教学——产教融合

目前, 大部分是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和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最新技术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3]。为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及体现行业最新技术要求与理念,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养成具有节能减排及绿色制造理念的职业素养, 近几年来我院依托校办实习工厂, 将模具专业的实训教学融入真实的订单生产过程中, 探索真实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我院先进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与我院校办实习工厂于2008年在机构和人员上进行合并, 在管理与运作上实现统一。先进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和校办实习工厂融合, 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生产性公共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工业化的厂房, 先进的加工设备, 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充分的职业氛围。为了切实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工作, 我院先进制造公共实训中心立足韶关, 充分发挥背靠韶钢的优势, 利用校办实习工厂平台与韶钢备品备件公司、广东恒华重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产教融合模式的校企合作生产协议, 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现我院的模具类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有80%以上与实习工厂的订单产品密切相关, 专业老师与企业的师傅在生产过程中手把手地教学生,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 在实训过程中, 注意选拔表现较好的学生在课后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参与生产, 学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 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校办实习工厂每年对外进行技术服务情况见下表3。

(五) 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走出去。

除了引进企业的兼职教师与生产工艺及理念到学校中来, 我院还积极的实行“走出去”方针, 不断开拓校企合作渠道, 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为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软、硬件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学生, 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我院模具专业立足韶关市这个粤北重工业基地, 与韶关市机械行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包括韶关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韶关东南轴承有限公司、韶铸集团有限公司、韶关起重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鸿源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韶关新宇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等区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 以及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这些单位设备先进,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 为我院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模具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如表4所示。

二、结语

制造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产业, 但是传统制造业对能源和资源消耗与浪费、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4]。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 而绿色制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具备节能减排意识和绿色制造理念的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责无旁贷的义务, 而采用双导师制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地途径, 要持之以恒地将该项工作推进并落实。

【相关链接】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 广义而言,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 (包括三废和噪声等) 排放;狭义而言,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摘要:在节能减排理念的驱动下, 从绿色制造技术内涵出发, 简单阐述了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模具专业为例, 探讨了双导师制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措施, 为高职院校制造专业群学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教学改革,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 朱配巧.按绿色制造理念改革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9) :32-35.

[2] 陈建平.高职课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学改革, 2017.

[3] 金鑫.技工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模具制造, 2018 (10) :87-92.

模具专业范文第5篇

人掏钱是恋人关系,女人掏钱是夫妻关系,男女抢着掏钱是朋友关系。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

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看男人,最易受伤心折磨。塑料收缩率和模具尺寸

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後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

件的尺寸,型腔和型芯尺寸等。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因而只有具

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

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品质合格的塑件。

一 、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

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後膨胀,冷却後收缩,当然加压以後体积也将缩小。 在注

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後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

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

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後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

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

66的含水量为40%时尺寸增加量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缩。 目前确定各种

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後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国家标准中DIN16901的规定。即

以23℃±0.1℃时模具型腔尺寸与成形後放置24小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

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寸之差算出。

收缩率S由下式表示: S={(D-M)/D}×100%(1)

其中:S-收缩率; D-模具尺寸; M-塑件尺寸。

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缩率计算模具型腔则为 D=M/(1-S) 在模具设计中为了简化计

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D=M+MS(2)

如果需实施较为精确的计算,则应用下式: D=M+MS+MS2(3)

但在确定收缩率时,由於实际的收缩率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

计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满足要求。在制造模具时,型腔则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则按上偏差

加工,便於必要时可作适当的修整。

难於精确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

收缩率也不一样。因而各厂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其次,在成形过

程中的实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对这些因素的

影响作一介绍:

1、塑件形状

对於成形件壁厚来说,一般由於厚壁的冷却时间较长,因而收缩率也较大,如图1所示。

对一般塑件来说,当熔料流动方向L尺寸与垂直於熔料流方向W尺寸的差异较大时,则收缩率差异也较大。 从熔料流动距离来看,远离浇口部分的压力损失大,因而该处的收缩率也比靠近浇口部位大。 因加强筋、孔、凸台和雕刻等形状具有收缩抗力,因而这些部位的收缩率较小。

2、模具结构

浇口形式对收缩率也有影响。用小浇口时,因保压结束之前浇口即固化而使塑件的收缩率增大。 注塑模中的冷却回路结构也是模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冷却回路设计得不适当,则因塑件各处温度不均衡而产生收缩差,其结果是使塑件尺寸超差或变形。在薄壁部分,模具温度分布对收缩率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3、成形条件

料筒温度:料筒温度(塑料温度)较高时,压力传递较好而使收缩力减小。但用小浇口时,因浇口固化早而使收缩率仍较大。对於厚壁塑件来说,即使料筒温度较高,其收缩仍较大。

补料:在成形条件中,尽量减少补料以使塑件尺寸保持稳定。但补料不足则无法保持压力,也会使收缩率增大。

注射压力:注射压力是对收缩率影响较大的因素,特别是充填结束後的保压页号335压力。在一般情况下,压力较大的时因材料的密度大,收缩率就较小。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对收缩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於薄壁塑件或浇口非常小,以及使用强化材料时,注射速度加快则收缩率小。

模具温度:通常模具温度较高时收缩率也较大。但对於薄壁塑件,模具温度高则熔料的流动阻抗小,*]而收缩率反而较小。

成形周期:成形周期与收缩率无直接关系。但需注意,当加快成形周期时,模具温度、熔料温度等必然也发生变化,从而也影响收缩率的变化。在作材料试验时,应按照由所需产量决定的成形周期进行成形,并对塑件尺寸进行检验。用此模具进行塑料收缩率试验的实例如下。 注射机:锁模力70t 螺杆直径Φ35mm 螺杆转速80rpm 成形条件:最高注射压力178MPa 料筒温度230(225-230-220-210)℃ 240(235-240-230-220)℃ 250(245-250-240-230)℃ 260(225-260-250-240)℃ 注射速度57cm3/s 注射时间0.44~0.52s 保压时间6.0s 冷却时间15.0s

二 、模具尺寸和制造公差

模具型腔和型芯的加工尺寸除了通过D=M(1+S)公式计算基本尺寸之外,还有一个加工公差的问题。按照惯例,模具的加工公差为塑件公差的1/3。但由於塑料收缩率范围和稳定性各有差异,首先必须合理化确定不同塑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即由收缩率范围较大或收缩率稳定较差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应取得大一些。否则就可能出现大量尺寸超差的废品。 为此,各国对塑料件的尺寸公差专门制订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国也曾制订了部级专业

标准。但大都无相应的模具型腔的尺寸公差。德国国家标准中专门制订了塑件尺寸公差的DIN16901标准及相应的模具型腔尺寸公差的DIN16749标准。此标准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供塑料模具行业参考。

关於塑件的尺寸公差和允许偏差

为了合理地确定不同收缩特性材料所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让标准引入了成形收缩差△VS这一概念。

△VS=VSR_VST(4)

式中: VS-成形收缩差VSR-熔料流动方向的成形收缩率VST-与熔料流动垂直方向的成形收缩率。

根据塑料△VS值,将各种塑料的收缩特性分为4个组。△VS值最小的组是高精度组,以此类推,△VS值最大的组为低精度组。 并按照基本尺寸编制了精密技术、

110、120、130、140、150和160公差组。并规定,用收缩特性最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可选用

110、120和130组。用收缩特性中等稳定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20、130和140。如果用这类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10组时,即可能出大量尺寸超差塑件。用收缩特性较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30、140和150组。用收缩特性最差的塑料成形塑件的尺寸公差选用140、150和160组。 在使用此公差表时,还需注意以下各点。 表中的一般公差用於不注明公差的尺寸公差。直接标注偏差的公差是用於对塑件尺寸标注公差的公差带。其上、下偏差可设计人员自行确定。例如公差带为0.8mm,则可以选用以下各种上、下偏差构成。0.0;-0.8;±0.4;-0.2;-0.5等。 每一公差组中均有A、B两组公差值。其中A是由模具零件组合形成的尺寸,增加了模具零件对合处不密合所形成的错差。此增加值为0.2mm。其中B是直接由模具零件所决定的尺寸。 精密技术是专门设立的一组公差值,供具有高精度要求塑件使用。 在此用塑件公差之前,首先必须知道所使用的塑料适用哪几个公差组。

三 、模具的制造公差

德国国家标准针对塑件公差制订了相应模具制造公差的标准DIN16749。该表中共设4种公差。不论何种材料的塑件,其中不注明尺寸公差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均使用序号1的公差。具体公差值由基本尺寸范围确定。 不论何种材料塑件中等精度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2的公差。不论何种材料塑件较高精度尺寸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3的公差。精密技术相应的模具制造公差为序号4的公差。

模具专业范文第6篇

1、塑料注射(塑)模具

它主要是热塑性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塑料注射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塑料注射成型机,塑料首先在注射机底加热料筒内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柱塞推动下,经注射机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 模具型腔,塑料冷却硬化成型,脱模得到制品。其结构通常由成型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推出机构、调温系统、排气系统、支撑部件等部分组成。制造材料通常采用塑料模具钢模块,常用的材质主要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等。注射成型加工方式通常只适用于热塑料品的制品生产,用注射成型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十分广泛,从生活日用品到各类复杂的机械,电器、交通工具零件等都是用注射模具成型的,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

2、 塑料压塑模具

包括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两种结构模具类型。它们是主要用来成型热固性塑料的一类模具,其所对应的设备是压力成型机。压缩成型方法根据塑料特性,将模具加热至成型温度(一般在103°—108°),然后将计量好的压塑粉放入模具型腔和加料室,闭合模具,塑料在高热,高压作用下呈软化粘流,经一定时间后固化定型,成为所需制品形状。压注成型与压缩成型不同的是没有单独的加料室,成型前模具先闭合,塑料在加料室内完成预热呈粘流态,在压力作用下调整挤入模具型腔,硬化成型。压缩模具也用来成型某些特殊的热塑性塑料如难以熔融的热塑性塑料(如聚加氟乙烯)毛坯(冷压成型),光学性能很高的树脂镜片,轻微发泡的硝酸纤维素汽车方向盘等。压塑模具主要由型腔、加料腔、导向机构、推出部件、加热系统等组成。压注模具广泛用于封装电器元件方面。压塑模具制造所用材质与注射模具基本相同。

3、塑料挤出模具

用来成型生产连续形状的塑料产品的一类模具,又叫挤出成型机头,广泛用于管材、棒材、单丝、板材、薄膜、电线电缆包覆层、异型材等的加工。与其对应的生产设备是塑料挤出机,其原理是固态塑料在加热和挤出机的螺杆旋转加压条件下熔融,塑化,通过特定形状的口模而制成截面与口模形状相同的连续塑料制品。其制造材料主要有碳素结构钢、合金工具等,有些挤出模具在需要耐磨的部件上还会镶嵌金刚石等耐磨材料。挤出中工工艺通常只适用热塑性塑料品制品的生产,其在结构上与注塑模具和压塑模具有明显区别。

3、塑料吹塑模具

是用来成型塑料容器类中空制品(如饮料瓶、日化用品等各种包装容器)的一种模具,吹塑成型的形式按工艺原理主要有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注塑成型的形式按工艺原理主要有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注射吹塑中空成型、注射延伸吹塑中空成型(俗称“注拉吹”),多层吹塑中空成型,片材吹塑中空成型等。中空制品吹塑成型所对应的设备通常称为塑料吹塑成型机,吹塑成型只适用于热塑料品种制品的生产。吹塑模具结构较为简单,所用材料多以碳素多则制造。

4、塑料吸塑模具

是以塑料板、片材为原料成型某些较简单塑料制品的一种模具,其原理是利用抽真空盛开方法或压缩空气成型方法使固定在凹模或凸模上的塑料板、片,在加热软化的情况下变形而贴在模具的型腔上得到所需成型产品,主要用于一些日用品、食品、玩具类包装制品生产方面。吸塑模具因成型时压力较低,所以模具材料多选用铸铝或非金属材料制造,结构较为简单。

5、高发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

上一篇:货运实训总结范文下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