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2023-09-16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移动水杯架一直是班级内使用较多的设施,但幼儿在摆放自己的水杯时总是随意一放了事。水杯摆放不整齐容易掉落,水杯绳则容易缠绕造成拿取不便,有时水杯绳还会拖到地上,孩子走过绊倒,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出对移动水杯架进行整理,以优化水杯架的使用,期望教室更加安静整洁。同时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能够形成自觉整理的习惯。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安全意识

一、案例描述

(一)现实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教育无处不在,根據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育相较于其他阶段教育来说具备保教结合的独特性,《纲要》指出教师应当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常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背景介绍

幼儿每天早晨进入班级,都会将自己的水杯放到水杯架上,然后开启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班级孩子众多,水杯架上放置水杯的位置有限,有时来的晚的幼儿甚至会说:老师,水杯放哪里?没地方放了……三层的水杯架真的放不下全班幼儿的水杯吗?于是,老师们和幼儿进行了一次探讨。

二、水杯改造进行时

(一)改造第一步

案例一:水杯带子乖乖的 起初,孩子们来园都是自己将水杯放在水杯架后就开始一天的在园生活。有的孩子认为长长的水杯带直接挂下来会让自己在取水杯的时候变得不方便、有的孩子反应自己的水杯带子老是被其他幼儿的水杯卡住……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与孩子们就“水杯与移动水杯架”开启了探索与讨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呢?

策略:水杯带找家 针对水杯带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方案。正正认为既然水杯带子这么麻烦,总是给大家添麻烦,那不如就把水杯带子拿掉。针对这个提议,孩子们进行了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水杯带子都可拆卸,有的拆卸不方便,而且有的孩子把带子取下来放进自己的框里,放学又会忘记带回家。拆卸水杯带的方法以失败告终。

为了帮助幼儿,我决定带领幼儿去大班哥哥姐姐的教室看一看,来到大班教室,孩子们发现“哇,哥哥姐姐的水杯带子都是绕在水杯上的”。他们决定和哥哥姐姐学习,帮助水杯带找家。孩子们将水杯带绕在水杯上,但是他们发现自己手一松开,带子就散了,也许是自己绕绳的方法不太对。于是,我将上次参观哥哥姐姐教室的照片放在电脑屏幕上,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水杯带子需要绕的紧一点,绕完最后一圈的时候要把绳子的头卡住,这样就不会掉了。

经过多次尝试,大部分的孩子都学会了这项本领。

(二)改造第二步

案例二:水杯也来排排队 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水杯带子都已经绕在了水杯上。但孩子们发现,自己班里的水杯架看起来还是没有哥哥姐姐的水杯架整齐。于是,他们又去大班进行了一次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哥哥姐姐的杯子都是一个贴着一个进行摆放的。参观完毕后,孩子们回到班中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策略:小黄点来帮忙 头脑风暴后,mia提出:我们可以在移动水杯架上贴小标签,就和区域里那样。随后,孩子们便行动起来,有的设计标签、有的进行裁剪、有的在水杯架旁规划如何贴、有的……大家各司其职。一阵忙碌之后,孩子们的标签宣告完成。紧接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试验,先放置好最角落里的水杯,确定好位置后将水杯拿出,贴上标签,然后再放置第二个水杯,确定位置后贴标签……依照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在水杯架上贴好了标签。

在后来的喝水过程中,孩子们取放水杯都会有意识的将自己的水杯和水杯架上的标签做好比对后再放。与此同时,我们为每天的值日生增设了一项新的任务:管理移动水杯架。值日生们在空余时间需要到水杯架旁,看一看班中幼儿的水杯是否绕绳、是否整齐的放置,若未很好的完成,他们会做出提醒。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移动水杯架变整齐了。

三、收获总结

幼儿的成长:从最初将水杯随意放在架子上到每次喝完水自然而然将水杯带子绕在杯上后整齐摆放,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既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改善了班级常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力量,使幼儿的小手更加灵活、更加的有力量。参观大班教室,我们特别邀请了有经验的哥哥姐姐为班级幼儿讲解示范,本班幼儿在对比中提高了整理的意识;“小值日生”这一角色的加入,不光丰富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服务意识。

我的成长: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容小觑,一只小小的水杯、一根细细的水杯、一个移动水杯架,也隐藏着很多学习探究的价值。作为老师,首先应当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值得幼儿思考的点。

我想用几个词来形容本次水杯架整理的活动,首先想到的是“智慧”,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充满智慧,他们的小点子成为了我们优化的小方法。如“在水杯架里面贴小点点,一个点点一个水杯”、“让值日生看着小朋友放,检查他们有没有摆整齐”……生活是孩子的,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生活。

其次我认为最贴切的形容词是“成长”,不论是对孩子,还是教师自己,都有所成长。他们自己想办法整理水杯架,我们想办法优化一日生活。他们设法让小小的空间变得干净整洁,而我们正在让整个教室变得更井然有序。

最后,我想到的是“安全”,我们总把安全第一挂在耳边,但在幼儿园活动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能更自由的生活、学习,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安全隐患,尽可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最好能有避免事故发生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远红.浅谈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0):163-164.

[2]索长清.“新常态”下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路径及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01):35-40.

[3]刘雪艳. 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1555-1561.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侧重从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方面探讨了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园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特别是它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的思想,蕴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对当今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的对象

生活教育理论是对人类几千年“小众教育”思想与制度的一次全面清理与否定,它是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陶行知曾说过,不论是他提倡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还是劳苦大众教育、民主教育,这些并不是翻花样,而是他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提倡的是全民教育。

陶行知也十分注重学校集体生活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他认为:集体生活是儿童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集体生活可逐渐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可用这种集体生活之血液来滋养儿童、教育儿童。

这些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园教育应坚持对象的全体性和集体性。

1.尊重、理解、期待每一位幼儿

教育者對每位幼儿要一视同仁,尤其对调皮捣蛋、性格内向、胆小怕羞、长得丑、没有金钱权势背景及缺点多的幼儿更不能有丝毫歧视,相反要给予更多的照顾。教育者要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学会欣赏每位幼儿,让每位幼儿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教育者还要能对幼儿怀有某种期待感,让幼儿看到希望,获得前进的动力,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同样提到“要为所有的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在提高每位幼儿个体素质的同时,教育者还要注意提高整个班级、幼儿园的群体素质。因为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教育者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倡导幼儿团结友爱,努力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以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陶行知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的德智体、知情意、真善美诸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他说学校要使学生“全部发育”,否则,这是不完备的教育,是残废的教育,他要求学生“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名分式的人”。他在不同场合提出来的做人标准,通常反映在这几方面:身体的、人格的、科学知识技能的、艺术的、社会的等等。

另外,陶行知要求培养的“整个的人”,又是允许其个性特长发展的。他在创办育才学校时提出了因材施教原则,他主张让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得到健全、有效的发展,但他又强调这并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搞天才教育,而是“丰富了普及教育原定的计划,是寓提高于普及之中”。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潜藏着强调发展个性的因素,他主张寓个性教育于生活教育中,生活教育包含着个性教育。

这些思想指导幼儿园教育应注意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和因材性。

1.培养“整个”儿童

一个人的素质水平都是德、智、体等要素的综合表现,各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教育者应在诸方面同时对幼儿进行培养,不偏废任一方面,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等方面协调变化、和谐发展,成为陶行知所说的“整个的人”。《纲要》同样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其涵义即应当培养和谐发展的完整的儿童,而不是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单方面发展的儿童。

2.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儿童

陶行知认为,培养“整个的人”并不排斥让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得到健全而有效的发展。培养“整个”的人,也绝不是指每个人各方面要平均发展,都成为同一模式的人,而应包含儿童个性特长的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正是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而个性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创造性。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他把人的真正价值归于开拓和创造。这为当今幼儿园教育指明了方向,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他提倡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认为只有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有活力。他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晓庄时期,他指出学生主要过六种生活,就要受六个方面的教育,即:健康的教育、劳动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都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和政治需要为依据的,使生活与教育真正地联系在一起,提倡以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为中心。他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教育,而应包括“整个生活的教育”,是“适合生活需要的教育”,是“在改造生活中受教育”。陶行知根据其育人目标,要求学生在身心健康基础上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做人、会创造,以便为他将来学会生活、得以生存奠定基础。他突出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全面性。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求教育内容能全方位地为幼儿未来人生奠定基础,做好准备。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今幼儿教育要求,幼儿园教育内容要突出全面性和基础性,它们可以是以下“四学会”:

1.学会健身

在德、智、体等因素中,陶行知始终把体育放在第一位。《纲要》也指出,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健康的身体是幼儿生活、学习所需,幼教工作者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引导幼儿学会健身。

2.学会做人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的一方面内容是为应济生活需要而办的教育。因此,教育不是简单地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就现代社会而言,教育要为幼儿将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立足社会奠定基础。教人做人是教育内容的核心。幼儿园教育要引导幼儿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把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3.学会认知

幼儿园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词汇,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者要抓住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观察与思考,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认知探索的对象,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4.学会创造

教育者要培养幼儿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创造成果,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的创造才能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者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对待幼儿的创造,应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确处理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它改变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这一主张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都应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

1.教师要在“做上教”

“做上教”要求教师的教要同“做”结合起来,教应寓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包括幼兒的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劳动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去看、去做、去思考,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锻炼感官,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世界和技能体系,同时养成幼儿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做到“做上教”,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幼儿要在“做上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感性的、具体的思维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幼儿学习主要是通过亲身参与和感性操作来实现的。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让幼儿手脑并用,以行求知,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发展。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五、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这一主张不仅扩大了教育对象,也扩展了教育内容,更明确了教育途径,促进了办学模式的改革。他指出育人途径不应只是狭义的校园,而应是多样的、开放的,要把整个社会当学校。他主张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各种形式、适合不同人需要的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真人。“社会即学校”实质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思想,一种开放式学校。《纲要》在总则里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与当今幼儿教育的要求,幼儿园教育应主张途径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社会化起着奠定基础作用。《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只有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结合社区教育

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幼儿园教育不能只将幼儿关在狭小的教室或幼儿园内,应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如园舍周围的街道、商店、节日气氛、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景象、动植物等,都应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场所和范围。幼儿园应当积极地吸取和利用优秀的社区文化,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让社区成为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者。

3.突出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计划是明确而严谨的,它是学前社会教育中的主体,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对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应整合家庭、社区各方面力量,使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面、丰富、宝贵的,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继承并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充分挖掘、发挥它的现代价值,并将其理论的精髓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煜.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

[3]李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文山学院学报,20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郑艳霞,李彦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食品化学理论隶属于化学课程,它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及食品安全形势建立的,食品化学理论人才的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尤为独到和特殊。从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食品化学理論的作用的几点设想,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营养科学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化学 化学素养 专业素质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食品化学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一项特殊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外延是食品化学污染及防范所谓食品污染指食品中含有的(或人为添加的)。它与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工程原理并称为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三大基础支柱分支学科。食品化学理论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化学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及知识创新有很大帮助,对进一步提高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化学理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化学理论对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一些探索。

一、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食品化学理论作为化学课程的有机一环,对于学生化学课程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所得疾病的种类及控制方法正在发生着变化。在传染性疾病逐渐减少的同时,非传染性疾病却在逐渐增多。许许多多由于饮食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代文明病)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食品化学理论正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医疗发展要求而建立的学科。

本课程紧紧围绕食品化学与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其学习和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他强调的是食品化学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如有关水分的介绍,重点是阐明水的生理健康作用、水分活度与食品安全,充分说明水的营养化学及其与食品安全的相关作用。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因此,对水质化学指标应做适当的引申,并指出饮用水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带给人们的健康危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和广泛的接受和学习化学知识,并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有关食品化学理论的案例,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则需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一切必然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化学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这便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对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将食品化学理论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互比较、相互融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从侧面上推动了学生深钻研,广涉猎,勤探索,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化学课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化学这门学科要想具备一流的素养,除了理论上的熟稔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即通过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领悟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化学背景及预防方法。例如,烤鸭和烤羊肉串可以产生某些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多环芳烃和杂环胺,腌制食品和腊肉、盐鱼等食品中可以产生致癌物等。这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食品化学的概念及反应过程均是非常抽象的内容,但它却以研究型、设计型为只要特点,因此,教师在食品化学理论讲授的同时,必然会根据所学理论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现有设施设计一些基础实验。这些实验表现在实验结论的获得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观察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合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在实验中加以印证,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巩固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了教学成果,在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的理论,增强学生在化学领域从事创新性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化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学科,作为理工科,它的理论应当时时刻刻在更新和进步。因此,这要求研究者在拥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时刻走在学术的前沿。

食品化学更是如此,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单纯的理论的讲解为主,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这样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即便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仪器,药品的配置等一般在实验教师准备好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常常是包办式的。此结果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增加其依赖性,那么“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而我们在食品化学理论则有所不同,是验证性向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转化,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食品化学理论的学习,不但要求课上老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一些基础实验的安排。更需要一些课下的研究。这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多的思考和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例如,由教师给出课题,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参考资料,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可行性,独立完成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如原材料制备和仪器调试。学生应当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给出数据分析过程和最终结果,并进行总结。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保持与学生沟通,并给出适当建议。这样便较好地融合学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巩固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引发了学生研究兴趣,训练了创新思维,并是教学成果也卓具成效。

四、结语

食品化学理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但体现在上述的三个方面,而且是一种个人化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但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积累经验,正视现实,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经受挫折、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使自己的化学素养每经过一次学习、实践就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体现出食品化学理论的作用,而这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学英.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2]贺菊萍.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5).

[3]李发胜,李明阳.提高食品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注重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既是高中德育的神圣领土,又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人文关怀等重要功能。另外,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来讲,它介绍的都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的知识。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突显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面向学生,关注学生,以学定教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的行动背后,都潜藏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信念。一般而言,教学观念总是体现人们对教学的基本认识,并反过来指导着人们的教学活动并影响着活动的结果。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积极地转变角色,即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每一个学生都应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我们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平等交往互动,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想法、兴趣、困惑。有人说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即在学生的心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指标中,价值观层次最高,因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难度大、意义深,政治课教师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应当思考:学生是怎么学的,他们可能是怎么想的,他们有哪些思考的方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他们是否有能力克服等等。我们应该走进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心情,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3.课堂教学中随时了解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很多时候忽略了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让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的发言、讨论,哪怕是学生的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我们都应凭着自己的教育直觉和教育智慧,判断学生对学习任务理解和领悟的程度,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目标,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千万不能死守着既定的教案,而对学生的状况熟视无睹。

4.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都有获得老师帮助的权利,“学困生”也不例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得好:“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学困生”尤其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关注。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分层的耐心的辅导,为他们安排一些适当的作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等等。总之,我们眼中有他们,他们心中就有希望,他们的未来就有希望。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深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切实转向关注学,以学生的学“度身定制”教学的方法,以学定教。

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思想政治新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

1.在教学中积极面向社会生活、社会实际。有人感慨“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的确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尤其是那些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注意联系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还要注意联系本校本班级的实际。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例如,在讲解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时,有老师提出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向学生展示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等实物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用支票、银行信用卡、外汇的情景。此外,针对校园内使用的信用工具——校园卡,让学生总结、交流一下自己使用的感受。这样就把课堂引入了生活世界,学生由此再现和发现了生活并在生活体验中思考总结,从而掌握了相关知识。

2.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所有学生来到课堂时都已经有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影响着他们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应当重视他们的基础,重视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尽可能地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我们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想方设法地巧妙地在他们的话题中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敏感的问题,有些学生的观点是错误或偏激的,我们不能压制,应用恰当的方式耐心引导,以理服人,将他们的思想引到与主流思想相一致的方向来。

三、突显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时代性。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新闻类的报纸书刊,如《环球时事报》、《半月谈》、《时事》杂志等,提倡学生每天收看电视新闻版块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社会新闻调查》,并做好摘记等,这样,不仅为我们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让学生养成了关心、关注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开放性。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在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不少教师积极实践模拟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课堂模拟成“家庭”、“市场”、“银行”、“法院”等,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又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组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问题,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实践性。新课标指出:“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实践即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又是知识的归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的生活、校园和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和众多的机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上述认识是在学习和钻研新课标以及与同行们交流中,得到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大潮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突显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纲要》中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这段话说明环境创设将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动课程。我国古代对环境教育就有精辟的论述,如“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礼仪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所以,开发幼儿园礼仪环境教育的潜力、探索幼儿园环境隐性教育功能,是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物质礼仪环境做起

物质环境也称为显性环境,指的是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它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有价值信息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

班级礼仪环境创设 班级是孩子们最常待的地方,班内良好的物质环境,将有效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在老师对环境的精心设计、创设以及合理调控下,让环境变成孩子的另一位“老师”,充分发挥班中每一个空间、图形符号等的功能和意义。让生活化礼仪环境创设从室内空间的布局做起。

第一,改变班级内部空间布局。我们将原先动静混乱的布局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利用。经过调整,图书馆与建构区放在一侧,两个娃娃家、表演区放另一侧,这样的布局动静分开,互不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易发生矛盾,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第二,增加班内墙面的礼仪布置。班级内墙面的礼仪布置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比如:盥洗室:在孩子洗手的水龙头上方贴上如何洗手、节约用水及排队等候的宣传画及标语,以及文明入厕习惯的宣传画。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增强娃娃家礼仪环境创设。“游戏”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娃娃家”游戏,它是一个“小家庭”,更是一个“小社会”,从注重生活化礼仪环境的创设,不但可以让孩子巩固礼貌用语,同时还理解了这些语言的真正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增加礼仪之星评比墙。班中创设“礼仪之星”评比墙,通过自评、互评,不仅能激励表现好的幼儿做得更好,同时也给别的幼儿做了一个榜样,使他们在善意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

室外礼仪环境创设 《指南》中规定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因此为了让孩子在室外活动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做了以下措施:①在幼儿园大门边摆放爱护环境标语的垃圾桶及小水桶若干,让孩子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并利用午间散步或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看到周围有垃圾就捡一捡,把爱护环境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②在大厅摆放文明礼仪宣传栏。通过宣传栏的宣传,让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幼儿园礼仪创设的具体内容及近阶段创建目标,并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③在楼梯、走廊贴上文明礼仪宣传画及儿歌、故事等。让孩子有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墙上的知识,两全其美。

营造文明礼仪的人文环境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小朋友回家都喜欢做一件事——给家庭成员上课!他们会像模像样的模仿老师的肢体动作、语言,形象地扮演“老师”这个角色。所以作为老师,孩子们的榜样,我们都应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将礼仪教育生活化,融入各项活动中 ①开设礼仪特色课程。通过礼仪特色课程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习礼仪知识,知道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礼节,比如:接待小客人、做客等,从而懂得更多的礼仪小知识。②开展礼仪宝宝迎宾活动。每周评选4名礼仪行为表现较好的幼儿当礼仪小标兵,早晨可站在班级门口或校大厅迎接来园的家长、小朋友及老师,让文明礼仪的氛围感染到每一个进园的人。③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比如:“重阳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都可以成为礼仪教育的内容之一,教育幼儿关心、体谅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方法来进行感恩教育。

家园共育,共同营造良好礼仪环境 学校的礼仪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的潜移默化却更深入人心。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只有达成家园共育,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应对家长做好礼仪宣传工作。通过宣传,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生活化礼仪环境创设中来,做孩子的好榜样。

结束语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作为幼儿园老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化礼仪环境创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通过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知礼、懂礼、纯净、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修养、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舜湖幼儿园)

生活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思想品德水平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途径

思想品德水平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

一、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原因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受社会不良风气、家庭、电视剧、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离异、家庭溺爱、不良家风、粗暴教育等,这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创伤,致使孩子有不良行为;二是来自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现象,孩子们见得多了便习以为常,并学习、模仿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三是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象《思想品德》这样的“副科”更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呈现下滑趋势;四是受网络、电视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网络、电视剧中色情、暴力等情节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而且不健康的报纸、书籍等也对学生产生着冲击;五是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不衔接,如社会和家庭把思想品德教育全部交给了学校,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没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学校的严格要求得不到家庭的配合。此外,家长普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好奇心大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其中的动画、视频及文字说明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答案,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了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法,把教学内容编辑成小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2、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材,凡是教材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反之,禁止学生做的,教师也带头不做。同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行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3、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完成,并在此过程中给孩子讲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并逐步变成自己的行为。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好的榜样,并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的地位,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4、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如在学校围墙上书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漫画,再配上合适的图片文字等,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广泛开展美术作品、征文比赛活动,并把学生作品展示在班级板报、教室走廊上,让学生随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构建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高海,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刘春来,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华章2013(25).

上一篇:物业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组合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