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9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1 S—内部优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纺织产业予以扶植,特别是为推动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更以民间协调人的身份,积极促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外贸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已由原来的经营权审批制调整为上报备案制,扫清了我国外向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障碍,使得原来只能依赖外贸经营单位出口的相当

部分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外部发展空间。出口退税方面,从2004年开始,政府开始着手清理退税拖欠工作,目前各地退税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大减轻了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负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2)企业网络方面:为推动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极力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增加配套协调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以专业市场为核心,以广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集原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后处理、成衣成品制造、仓储、货运、展销、零售于一体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发展尤为成功。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建立,为企业编织经营网络,加强彼此间合作协调能力,进行柔性生产和转包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保障。

(3)资金技术方面:在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努力与协调下,各地纷纷推出对于中小纺织企业的优惠金融安排,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鼓励其进行技术和生产投资。在技术层面上,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引进外来技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等,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升,面料生产方面一直以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薄弱环节,以前用于出口高档服饰的工艺面料绝大部分只能依赖进口,目前这种情况已有很大改观,多数面料已能够由国内自行提供。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供给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同时,我国又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相当大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另外,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人员的国际化流动加剧,亦有相当多的外国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进入我国的纺织服装领域,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

1.2 W—内部劣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自入世以来,我国在政策调整上,虽然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管理体制仍然僵化,国家为促进中小纺织企业发展,给予各种优惠税收政策和金融扶植,但未能及时有效地落实。有些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一时不能适应角色任务的调整,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法律方面,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从实际执行来看,并没有真正做到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产品设计非法抄袭、模仿、商标盗用现象相当普遍。

(2)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都是处于一种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发展,企业过分片面看中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间竞争,往往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资源过度用于“内耗”,产业整体竞争力下降。尽管各地政府为改变现状,极力推行产业集群经济,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有些地区仅仅是把各个企业人为地在地域上予以集中,远未真正发挥集群经济的巨大优势。

(3)资金技术方面:近几年我国各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大,对纺织服装企业在资金投入上造成挤压,特别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较以往有更大的要求,目前仍有很大缺口急需填补。技术方面,我国虽然在投入方面较以往有所增加,技术进步也很快,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价一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本方面:我国在劳动力的专门教育方面相对比较匮乏,使得我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低,适应性差。另外,纺织服装制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劳动力的供给上,从2004年起,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吸引力已大幅下降,这导致原来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的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劳动力缺口压力。

(5)国内竞争环境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根植于广大分散式经营的手工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客观上造成企业竞争性强、规范性差的特点,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低价竞争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据资料显示,2005年1~10月,我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数量同比增长61.70%,而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仅有49.58%,大大低于数量的增长幅度。

2 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贸易外部环境O-T分析

2.1 O——外部机会分析

(1)贸易自由化方面。《多种纤维协定》的有效执行和纺织品配额的全面取消,使得我国“长期受配额影响最大的国家”地位有了实质性改变。据WTO预测

中国纺织品和成衣在美市场份额将增加到50%,欧洲29%。事实上,2005年我国出口美国总额为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占美国进口该类产品892.07亿美元的22%,虽未达到WTO的乐观预测值,但总体已有很大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高达1 146.85亿美元,同比增幅更达到了20.61%,可以预见,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态势必将给我国出口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国际合作方面。①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力资本负担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从20世纪90年代始,国外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如日本富士纺织公司在我国就设有四家合作服装企业,其中三家是从织布开始的一条龙式生产企业,其他还有日清纺、伊藤忠、佐丹奴、意大利马佐度等国际知名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合作投资,加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外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1~7月,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总额为61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高达35%,客观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②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再有美欧在经历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后,对我部分产品重新设限。为避开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很多企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等进行直接投资设厂。2004年7月,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制定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国别、产业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其中鼓励投资纺织服装业的国家数量超过1/3。这预示着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T——外部威胁分析

(1)《伊斯坦布尔宣言》。配额虽已取消,但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之路并不平坦,早在2003年3月,以土耳其、墨西哥、美国为首的纺织行业组织,为阻止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即提出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对我国继续实行配额限制,截止到配额取消,已有52个国家的90多个行业组织签署,尽管该宣言由于违背WTO自由贸易原则未被认可,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我出口纺织服装制品的态度,必将成为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一大障碍。

(2)“特保措施”的滥用。“特保措施”是WTO框架下认可的对于来自国外特定产品的剧烈冲击进行本国市场过渡性保护的一种特别保障措施。其初衷是避免进口国同类产业免于遭受国外产品的威胁性打击,但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我国2005年出口增加的情况下,未就对其国内造成实质性影响进行合理评估,即启动了“特保”措施,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实行单方面限制,进而升级为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被“设限”产品的出口。

(3)“反倾销”问题。反倾销措施是WTO规则认可的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免遭非正常竞争的合法措施,但长期以来,该措施却充当了进口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保护伞”。而纺织服装制品作为我国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由于其相对的敏感性,加之价格低廉,更成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目前配额已经取消,国外在无法使用原有限制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对我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其潜在不利影响将更大。

陈标

090400520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本次会议主题为“精益管理 追求卓越”,众多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将围绕会议主题做专题报告,进行探讨、交流。质量和标准化专家(GB/T19580标准第一起草人)韩福荣将为大家解读“新常态”背景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解和实施。天祥集团(intertek)中国市场服务总经理王建平、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袁文和则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内纺织品服装及面辅料等质量现状。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善军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还会分别就纤检职能及行业设备管理新模式进行交流。

质量是产品品牌示众于前的形象体现,而先进的管理方式则是行业企业良好运作的后方保障。会上,众多优秀企业还会分享推动卓越绩效模式、QC小组工作、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创新等实践与体会。例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会以“推动卓越绩效,寻求纺织新的利润增长点”为题进行交流。此外,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公司等五家企业代表也会进行经验分享。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现状;问题;对策

一、 引言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较完整的产业链,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的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现状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实施,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纺织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3%和2001年的4%跃升到2002年的22%和2003年的31%,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0.5%提高到15.9%。我国服装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8%和2001年的2%提升到2002年的13%和2003年的26%,成为世界上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服装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8.3%提高到2003年的23%,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纺织品服装贸易国家。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以20.6%的速度增长。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接近30%。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979.89亿元,同比增长10.3%;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31.49亿元,

同比增长25.39%。

展望新的一年,纺织行业出口有望“转正”并实现4%左右增长,内销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全行业继续调整结构促转型、加快创新促发展的发展“路线图”也愈发清晰。

三、金融危机为纺织行业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2009年初是纺织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国际市场低迷、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纺织行业出口受阻、亏损面扩大和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凸显,纺织行业多项运行指标数据急剧下滑。

据统计,2009年1-2月的谷底时期,全国5万多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出口额负增长14.78%,利润总额负增长11.0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占总数2/3的企业陷入亏损,暴露了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而占总数1/3的企业逆势而为,代表了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回顾2009年的艰难历程,杜钰洲认为,金融危机同时也为我们清醒认识并着力解决行业内部结构问题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纺织行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整政策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连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等利好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纺织企业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调控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纺织行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等新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需求增长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从内部环境看,宏观调控和银根收紧必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纺织品需求增长,我国控制贸易顺差和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决心可以看出端倪,如果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升值之势继续的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欧洲的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也成定局,国外市场对我国市场成衣和面料的消化力增长明显受限,美元贬值、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以及日趋频繁的贸易磨擦对于我国纺织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深远而且直接的。

(二)内需市场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纺织工业经济指标测算,去年前11个月纺织出口交货值占同期纺织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已降至24.96%,显示出口对于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内需的开拓成为了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并将继续成为行业未来几年抵御其他负面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内销占比从2000年初的66.8%至07年11月的75.04%,内销占比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去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11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更是达到29.0%,较全社会平均增速足足高出了1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了14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显示出国内对纺织服装的消费的不断升级更新,有力

地推动了纺织品市场内需能量的释放,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并呈现进一步加快势头。当企业在“外向型经济”的路上坎坷前行了数年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着力点明确地指向了内需。在通过大比例提高出口额来带动行业增长日益困难的今天,纺织行业、企业应通过转战家门口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是,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就有重要的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累计上升达10%。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2008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有增无减,因此,出口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保证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对策分析

(一)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建立公共研发设计平台,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帮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服装、家纺企业利用自主品牌作抵押,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融资,探索建立企业自主品牌信用担保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为纽带进行并购重组。

(三)扶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走出去”,在重点出口市场和新兴市场定期举办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展览会,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广交会、服装服饰博览会;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主动使用自主商标;对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渠道拓展等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四)加大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保护力度。

加强跨区域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工作;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应对机制;加强对合资合作过程中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国外资本收购兼并我国重点品牌应经有关部门批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加大对服装、家纺行业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适时开展服装、家纺行业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五)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

积极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开展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进名店、自主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信息咨询、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活动。商业企业对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实行“五优”:优惠进场、优先上柜、优先宣传、优先销售、优先结算,充分发挥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为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装、家纺自

主品牌适销率。

参考文献:

[1]罗小明、赵小晨、丽、李丽君.WTO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及其在中国的实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汤传峰.美纺织品市场现状及中美纺织品贸易[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5-24(13).

[3]张莉.美欧设限考验中国纺织业智慧[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6-07

(3).

[4]王贵国.主张应有权利——中美纺织品争议的法律视角[J].国际贸易,2005,

(1).

[5]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4,(9).

[6]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7]陈松洲.遵循世贸组织环境规则 构筑中国绿色贸易制度[J].生态经济,2005,

(10).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纺织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上一篇:初一优秀作文范文下一篇:初一数学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