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范文

2023-09-22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1篇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体系下对学校在课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下,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因为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本文在阐述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开发实践的研究体会,对时下流行的“校本课程热”作一次“冷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实践;思考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大背景下,与“校本”相关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一系列新名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耳熟能详。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都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人才的一项基本建设。素质教育产生是在根据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现状,以及针对21世纪的需要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本身的发展,不是以升学或者就业为直接目标,无论在课程编制上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突出了未来发展的需要,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2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它的出现为尊重、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去。真正把校本课程的开发朝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方向发展。

3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而且成了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滋养和评价策略的挑战。什么样的课程才会受学生欢迎?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面的和深刻的。一位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现在已经落伍了。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挑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校本课程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良好契机。

二、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物理学史越来越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物理学史作为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不足,有利于更好的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领悟物理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验自然规律的美妙,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利于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并能以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以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另外还可以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神秘感,更有利于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谈谈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的编写思想:

1 物理知识探源

教育意义:通过了解物理学概念的发展历程,体验物理知识发现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领悟物理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验自然规律的美妙,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查找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是怎样得出结论的?了解亚里士多德其他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认识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辩证看待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并作为认识伽利略认识世界的衔接和对比。伽利略为什么要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的个人认识是什么?是怎样得出他的想法的?体会其想法与实验和数学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伽利略敢于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宣战的史实,培养学生求真质疑的科学精神。

2 物理实验探源

教育意义:通过了解或重复前人的实验,体会先人的智慧和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古今实验对比,体验科技进步的力量和后人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初步体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目标: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实验的设计上和把过多的力气放在实验的研究上,我们的重点是要通过了解整个实验前后情况、实验的过程及其对物理学的影响,挖掘物理学整体发展的教育意义,但不能把课程当作物理课堂知识教学的延伸。

3 科学家轶事

教育意义:包括发生在科学家成长、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事情,以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以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另外还可以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神秘感,更有利于增强自主探究的信心。了解亚里士多德生平,他的生活时代、趣事和其他研究等;了解伽利略生平,他的生活时代;他真的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吗?查找资料证明你的观点。培养辩证的历史观,破除科学研究的神秘性等,培养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

同时注意,上物理学史内容时,包含了6个w,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楚:

(1)物理事件是什么,它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在那个时代?(why)

(2)事件的性质、特点,有何意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what)

(3)什么时期发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when)

(4)发生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在这里?什么社会因素决定的或当时的社会状况?(where)

(5)什么人发现的,科学家的成功经历,发现过程中的故事等。(who)

(6)他们是怎样做出成果的,所经历的曲折和奋斗历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how)

在评价方面,我们参考《校本课程论》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了高中物理学史校本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表。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立足于物理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是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体系中的一部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贴近生活、联系科技、渗透社会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又适应本校学生情况开放式的物理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沟通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发展能力和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实践探究是很适合物理教学特点的。所以结合物理学习的特点,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发一系列的活动,并形成一个稳定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校本课程开发“热”的“冷思考”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了众多学校和老师追求的目标,甚至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研的重要成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困难重重,下面就校本课程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学校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校本课程理论内涵

当前不少学校正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取得可喜的进展,但许多人对于校本课程发展的意义何在、校本课程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的运行条件、如何具体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如何评价课程等,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缺失的基点上,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

2 教师缺乏课程观念,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中学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开发能力。因此,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课程专业能力和课程专业自主权的不足,是实施校本课程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3 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行动策略

目前由于学校资源以及教师对课程拓展认识不足必然制约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所以不能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当成纯粹理想化的设计,不能以罗曼蒂克式的幻想来对待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最为现实和具体的课程,容不得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对现实的实实在在的介入。离开了对学校现实的深切介入,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新课程改革同日而生,它始终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而发展,新课改不止,校本课程开发就不止。所以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每一所学校都将面临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任务,对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认真审视、反思,以此为戒,引起重视,少走弯路,无论困难多大,—定要努力去克服,将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到底。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2篇

的情况总结

xx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以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为此,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将其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地位对待。

二、我们能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开足、开好校本课程。我们制定了未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开发指南》。(另行上报)

三、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设了专职教师上课,并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四、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呢?

1、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前提

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改下我校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下新变化:

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切入点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是找到了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新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核心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心理性格素质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促使我们要改变原来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倾向,更多地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进而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五、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为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供条件。

六、建立了激励机制,并尽我们可能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多元化、多视觉地建设校本课程。对此,我们将尽我们最大努力给予经费和条件上的保障。

七、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规范的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并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

(一)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20% (1)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2)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3)课程宗旨的体现

5(4)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的确立 20%

(1)目标明确、清晰 7

(2)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 6

(3)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1)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2)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

5(3)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

5课程评价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

指导思想 10分

1、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目标内容 8分

4、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4

5、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4

4 指导过程 24分

6、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7、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8、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3

9、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

10、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11、设计训练针对性强,课堂灵活、生动

教师素质 8分

1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13、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14、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全体性 12分

15、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16、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全面性 13分

17、掌握学法,习惯良好

7

18、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主动性 11分

19、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5

20、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创新性 14分

21、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22、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等级分数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3篇

船山区油房街小学

税 伟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信息校本课 承担教师:税伟

一、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实施建议:

在课程的选题中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交叉的内容,这样既避免开设的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合,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类课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这些现代信息工具,形成现代信息学科与传统人文学科、科学学科相互交融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拟开设校本课程:网络阅读、网上旅游和网络作文。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贯穿此类校本课程始终的,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信息平台与学生信息技术手段)支撑,这类课程才得以充实、丰满。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照下面三条标准实行:

此外,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策划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在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导航、咨询、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还应在有效的控制好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功能,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课程评价建议:

由于此类课程从资源到学习活动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有如下特性:

1、自评与他评为主

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的特点,共享的同时也是自我展示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是自评基础上的他评,见贤思齐、承认他人将成为学生重要的评价品质。

2、弹性评价与强调参与

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生活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在评价中提倡弹性评价,强调参与,尊重学习者的劳动价值。

3、重视合作态度、合作角色

在社会科技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一项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合作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将体现其学习的品质。

4、学习兴趣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习者对这门课程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准。

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小报、一个网页、一段程序„„)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学生们再去看那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课程计划:

上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 上课进度:

第一周

初识计算机 第二周

桌面的奥秘

第三周

多变的窗口和桌面 第四周

单元小结 第五周

可爱的小蝌蚪 第六周

金鱼妈妈

第七周

开满荷花的池塘 第八周

开满荷花的池塘 第九周

变形鱼 第十周

梦想舞台 第十一周

梦想舞台 第十二周

单元小结

第十三周

十只手指管键盘 第十四周

十只手指管键盘 第十五周

实用的“记事本” 第十六周

练就一双巧巧手 第十七周

单元小结

五、校本教案 第1课

初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3)掌握鼠标器的操作。 (4)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的内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介绍机房守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鼠标器的操作;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2、难点:鼠标器的双击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图片、录像展开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建议采用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是由主机(CPU、存储器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片(介绍计算机基本组成)让学生体验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别汇报各硬件的用途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室中实际地拆装计算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果学校条件许可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断电源的条件下),由学生拆装计算机,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

讲授计算机软件时,我们可以结合通过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的实例,直观地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如果计算机仅有硬件,没有软件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再怎么聪明,没有人编写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它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

本节课没有开关机的内容,也没有Windows基本操作的内容,在讲鼠标器知识时,课前教师可使用电子教室软件,集体开机,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了解并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操作要点。重点掌握单击、指向、拖动的基本操作,双击的操作本节课掌握有一定难度,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循序渐进,逐步练习。儿童的天性就爱玩,可安排适当的鼠标练习小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习鼠标的操作练习。课后的自主活动课,就是基于这个考虑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入计算机教室,在上课时应强调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定,并在教学中强调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少讲抽象概念,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对概念认识多深,应多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第2课

桌面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开机和关机的基本方法。

(2)初步认识Windows XP桌面和“开始”菜单。 (3)掌握排列图标及运行程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体验开关机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动手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排列图标及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启动和退出Windows XP的方法。

2、难点:运行程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自主操作体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自己开机, 在讲授如何开机的教学知识点时,教师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具体操作步骤。应该让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主机箱上电源按钮的分布并思考具体作用,尝试独立打开计算机。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计算机机箱的设计师,你会如何合理设计安排电源按钮呢?观察仔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源按钮旁的图标成功开机或者通过角色互换、猜测推理的方法得到这样的结论,电源按钮一般都被设计的比较大、较为明显。

不同外型计算机的开机对成年人来说不会是件难事,而对于有些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电源开关有什么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可把不同外形的计算机展示给学生看,也可叫学生找一找不同外形计算机的开关。使学生了解“开关”的特征,使学生以后不管遇到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通过观察正确地打开。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桌面的组成、排列图标、运行程序,建议:

(1) 通过演示和观察,直观地感知Windows XP系统桌面的组成与功能。

(2)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排列图标的意义,排列图标不仅仅是能够使用图标变得整齐,还可以帮我们查找文件。

(3) 通过运行画图、播放音乐、游戏软件等,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并掌握菜单的操作要领,学会在Windows XP系统中运行程序。

在关闭计算机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关机尝试。如果学生总是无法成功,就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对话框中的选择,思考不同选项的不同含义,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成功关机。

教学中要注意几点:

(1)正确的开机方法,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

(2)要强调关闭系统之前,必须先关闭打开的窗口(应用程序)、再退出Windows系统,以确保所做的工作已经保存到硬盘上。

(3)打开“开始”菜单的方法一般是单击“开始”按钮,也可以按一下键盘下方的专用键。

(4)用准确的术语介绍弹出的“开始”菜单、“关闭Windows”对话框。 自主活动(扫雷)

雷区:埋有“地雷”的区域,有的小方块下有地雷,有的没有地雷。

地雷计数器:告诉我们一共有多少地雷,或者还剩多少地雷没有标记。 计时器:从揭开第一小方块开始计时,显示游戏进行的时间。 重新开始按钮:重新开始新的一局。

第3课

多变的窗口和桌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窗口的基本结构。

(2)掌握打开、移动、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窗口以及改变窗口大小的基本操作。 (3)掌握桌面的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4)学生进一步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操作。

(2)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与人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Windows的浓厚兴趣。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窗口的基础知识,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难点:能够按照要求改变窗口的大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演示讲解,任务驱动,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操作体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窗口是用户操作Windows的基本对象,Windows的应用程序都是以一个窗口的形式出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程序窗口的基本结构,并熟悉窗口的基本操作,比如,打开窗口的方法、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等。在Windows界面下,应用程序窗口的总体结构大同小异,教材以“我的电脑”窗口为例介绍了一般窗口的结构,让学生熟悉窗口的组成部分,并能熟练掌握与窗口有关的一些基本操作。

要让学生对照屏幕实际显示的窗口来认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窗口边框、状态栏等各部分的功能,让他们了解窗口右上角的三个小按钮(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的作用并实际上机试验。需要说明的是,当窗口最大化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

这里还有两个新的术语要强调:滚动条和滚动按钮。当窗口较小,而工作区内容较多不能完全显示时,要提醒学生使用滚动条或滚动按钮来查看。

Windows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每个打开的“窗口”在“任务栏”中都有一个缩小的图标,即对应的按钮。只要用鼠标器单击“任务栏”中代表某一窗口的按钮,就可使被覆盖的窗口调到上面,成为当前窗口;如果两个窗口部分重叠, 还可以单击下面窗口的任意位置,将下面的窗口变成当前窗口。

自由改变窗口大小:在此课时中,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鼠标的操作还称不上得心应手,要他们把鼠标指向窗口的控制点有点困难。教师应有耐心让学生慢慢找到感觉。

移动窗口:让学生明白把鼠标指向窗口的标题栏然后拖动鼠标即可。 菜单栏是体现程序丰富功能的地方,学生今后要经常用来进行各种操作,其中“文件”、“编辑”、“查看”菜单集合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教材在“练一练”里要求学生尝试“查看”菜单“工具栏”选项中的命令,目的是让学生对窗口菜单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使用做准备。 桌面的设置是电脑个性化设置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使用电脑的兴趣增强主人意识有很大作用,此部分的教学可采用“扶一扶”“探一探”等方法,简单演示背景设置,其余部分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对话框的教学。对话框是特殊的窗口,无最大化、最小化按钮,教学中引用“窗口”、“对话框”的术语要正确。

初学者在未掌握鼠标器单击、双击时,打开窗口有点小困难,要求学生双击速度要快。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教科书、计算机、同学或教师的帮助)来展开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生疏到熟练的特点。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过程,教师应作适当的示范操作和演示讲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脚手架”,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范例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适当时候可以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和评估活动。 第4课 可爱的小蝌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打开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认识“画图”程序窗口的基本结构。

(3)掌握铅笔、刷子、橡皮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理解撤销和清除图像的意义,掌握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尝试,任务驱动,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画图的兴趣。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铅笔、刷子、橡皮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撤销和清除图像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认识画图软件、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在学习画图软件之前,先欣赏本课的主题画“可爱的小蝌蚪”,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学生后面进行创作打下基础。

2、虽然学生在前面对窗口已经有所认识,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画图软件的界面,所以在这里教师还是要解释每一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建议教师可以分为三点来教学:

(1)整体初步认识:让学生整体认知“画图”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滚动条、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画图工具箱、工具状态选择器、颜料盒、画图区等。

(2)具体认识工具箱,本知识点主要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教师作补充说明,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名称由学生自己通过鼠标指针的指向来了解。

(3)颜料盒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前后背景的修改,为后面的颜色填充教学作好铺垫。

3、铅笔、刷子、橡皮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介绍 “铅笔”的选定和使用方法:铅笔是画图软件教学的第一个工具,因此教学铅笔时详细些。选择好铅笔后可以让学生把鼠标指针移到绘图区,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同时也可让学生在画布描绘。绘画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知道,应按住鼠标的左键不放,拖动鼠标。颜色的选择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在使用刷子工具时,应让学生明白可改变刷子的形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电脑给我们准备了几种刷子”,提醒学生工具样式的应用,为后面的橡皮大小选择教学奠定基础。还要使学生理解画图工具使用的流程,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先后顺序的。比如刷子工具,选笔头和选颜色,无所谓先后。对电脑秘笈的处理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4、撤销和清除图像

这两项操作在绘画过程中是非常实用的,要使学生通过操作自己探究出它们的区别,加深印象,以使他们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5、画图程序的关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退出画图软件。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这课时我们不要求学生学会保存作品的方法。 第5课

鸭妈妈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工具绘制图画。 (2)学会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填色。 (3)学会保存和打开画图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 (3)能够评价作品,并丰富和完善作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尝试中总结工具使用规律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灵活使用各种画图工具;学会非封闭图形的填色方法;学会保存和打开画图作品。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尝试,选择合适的画图工具,完成 “绘画任务”。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师可在课前制作课件,课中演示绘制小屋的分解过程,让学生明白复杂的小屋图是由简单的图形组成,要学会绘制小屋,必须先学会画简单的图形。

“直线”的教学:直线的使用难度不大,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画出不同粗细的直线的方法,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总结使用规律,比如: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直线工具,画出五条粗细不等的线,接着让学生自己总结直线工具的使用规律。“矩形”、“圆角矩形”、“椭圆”教学:它们的使用方法一样,可以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学会三种不同效果图形的画法。让学生画一个简单图形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难度,可以让学生选择图形工具后,自由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图形。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探索正方形与圆形的画法,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规则图形工具的使用规律。

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很大,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较为简单,教师可设计一个给彩虹填色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动手尝试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做一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果图形没有被封闭,学生在填色操作时会出现颜色外漏,激起学生的疑问,然后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思考怎样解决。需要强调的是:撤销工具可以结合起来教学。

由于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让他仅仅进行课内知识的练习是远远不能让他们满足的,因此教师可以考虑添加一些课外的练习,比如给色彩鲜明的彩虹换件衣裳,给季节不同的图添加不同气候的背景等。

保存和打开操作在电脑学习中经常用到,保存路径和文件名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资源管理器,对路径不宜做过多的解释,直接给学生指定位置即可。此外,键盘的知识,汉字录入学生都不会,所以,教材只要求用班级和学号为文件名。提倡有基础的同学使用汉字,为以后的学习提前做一下铺垫。 第6课

金鱼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喷枪工具、曲线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演示讲解,使学生学会喷枪、曲线、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探索如何灵活使用画图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观。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曲线和多边形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难点:能够熟练地运用鼠标画曲线和多边形。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喷枪工具的教学,可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引出,尤其注意三种样式的使用,以及拖按鼠标的时间及速度对绘画效果的影响。建议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完成作品。

如何画曲线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由曲线组成的图形,问:你有办法画出这样的线条吗?用什么工具?可先让全体学生去尝试,然后再做适当的小结,最后让学生去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重点放在曲线弧度的调整上,教师操作完就让学生自己尝试画曲线,体会画曲线的过程。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曲线不见了”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观察分析C型一条弯曲线和S型两个对弯曲线的不同之处,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再次强调“画曲线时必须拖动两次而且只能拖动两次才能完成”,在问题解决之后,让学生再次练习加深体会,对曲线使用方法更进一步的掌握。学会画曲线,教师再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画鱼尾的方法,并针对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学完这部分内容,教师再相机演示画鱼鳍,引导出封闭曲线的画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试画金鱼,并进行评比。教师要注意在练习中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在计算机上完成,以熟练对曲线工具的掌握。

多边形工具使用教学:多边形的使用难度比曲线大,由于前面规则图形工具,学生已经进行了自主尝试,学生的自信较高,同样可以让学生先去尝试,使他们自己感受不同工具的使用规律,然后教师再详细地、一步一步地边演示边向学生讲解,强调画多边形时,要找准顶点的位置,最后双击完成,让学生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7课 开满荷花的池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选定工具、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选定、移动、复制粘贴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及协作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图形的移动、复制和粘贴。

2、难点:设置透明,“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复制和粘贴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学习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画图程序,掌握了基本的画图方法,懂得了画简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继续学习巧用技巧画图的基础。以简便作图的过程体现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不同之处。

以画池塘中的荷花为例,讲解了移动、复制、粘贴的步骤。首先以问题激疑导入移动图形,教师演示移动图形的步骤,强调移动图形前必须选中物体,引入“选定”工具

。然后再通过学生的练习强化移动和删除图形的方法,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无法全部选定,从而引出工具箱中的“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

,注意对学生说明当两种图形靠得太近,用“选

来选定,选定时要头尾相接定”工具不能完成选定时,可以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或包围要选的图形。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在选定时背景不透明和背景透明两种样式的差异。

在复制、粘贴教学中,以一朵一朵地画浪费时间,引出复制、粘贴的简便方法,再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以自学教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复制、粘贴的方法,打开菜单栏中的“编辑(E)”菜单,单击其中的“复制(C)”命令。打开菜单栏中的“编辑(E)”菜单,单击其中的“粘贴(P)”命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在复制、粘贴练习中让学生掌握不选定就复制不了内容;不复制就粘贴不了内容;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无数次;粘贴新的内容要重新选定和复制等。

每个人画荷花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这不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学生直接打开素材即可使用,以便教学复制、粘贴时更好地把握时间。 第8课 变形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对图形进行翻转/旋转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图形的复制、移动。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对图形进行变形的操作过程,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图形翻转/旋转及拉伸/扭曲的方法。

2、难点:图形翻转/旋转的特点,综合运用“选定、复制、移动、翻转、旋转”这些操作创造出较复杂的图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演示法、讨论学习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以后整个画图教学,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地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前一课学生已掌握了图形复制、移动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针对图形的变形操作进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接受“翻转”和“旋转”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直接让他们学习“画图”中的“翻转”和“旋转”,他们往往缺乏兴趣。因此,我们要把信息技术知识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继续以池塘生活为背景,以问题“池塘中游来四条鱼,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吗?”激疑,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小树水中倒影为例,让他们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发现并提出解决的思路。“水平翻转”是新的知识点,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这一知识点。请学生做演示操作,一方面是对已掌握的学生的肯定,另一方面给未完全掌握的同学再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的两个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中举一反三的了解“垂直翻转”及“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应用。教师最后还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安一定角度旋转”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拉伸”和“扭曲”的教学环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或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索学习,在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再相机给些小提示,如输入水平扭曲的度数,可以多输入调试几次,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扭曲度数。

本课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拓展知识,水中倒影体现出的对称美,课件播放生活中多处可见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再给学生一个简单图形,让其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选定、复制、移动、翻转、旋转”这些操作创造出美丽神奇的图案。 第9课 梦想舞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会用“放大镜”修改图画。 (2)能够根据主题进行构思,综合运用画图工具,自主创作个性图画。 (3)学会评价作品,在评价欣赏优秀作品时感受美。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演示学习放大镜的使用;通过分析和小组讨论探究个性图形的画法;通过想象和创意来设计图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

2、学生自己创作一幅有创意、有个性的电脑绘画作品。

3、合理地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箱的各种绘画工具创作图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讨论法,讲授法和演示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是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画,要使学生理解使用放大镜后只是图像显示比例放大了,图画本身并没有放大,将显示比例改为1X后,图画会恢复到原来的显示大小。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画图软件中合理地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箱的各种绘画工具创作绘画。为启示学生创造出有创意、有个性的电脑绘画作品,教材给出了几个经典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除了需要工具操作以外,主题、构思、构图、色彩等表现手法是十分重要的。鉴于四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难以定夺主题的现象,教师可准备一些适合此年龄层次的主题以供学生参考,为丰富他们的构图素材,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去说、去听、去交流,让学生在十分热烈的氛围中去进行下面的操作步骤。在构思、构图、色彩等表现手法,教师不宜直接强调或要求学生,可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自己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感受好在哪里。通过学生的赏评,从而转化成自己对作品的创作概念,这样学生在创作时就会轻车熟路了。

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还应当对一些工具的使用技巧作简单介绍。可以通过一些作品,让学生去感知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之微妙,对于实战经验教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在作品评价时,对于一些不太理想的作品,教师不宜用“不好”或“很差”等词语来直接评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自己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里。 第10课

十只手指管键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键盘的键位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掌握键盘指法分工及打字姿势 (3)掌握基本键位及指法

(4)能初步熟悉和运用“金山打字通2008”软件进行键盘练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探究和实践操作进行键盘的教学 (2)能以正确的打字姿势,进行键盘的简单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了解键盘的键位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金山打字通2008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认识软件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键盘的键位结构,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初步了解“金山打字通2008的使用。

2、难点:能通过练习和记忆掌握基本键位及指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探究法、谈话法、任务贯穿和问题导入法为主线。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和观察对比自己得实物键盘,建立对键盘的感性认识。

[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键盘和鼠标同属于计算机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单元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以及熟练了鼠标操作后,本单元以键盘为教学主体,从键盘的组成到操作,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层次的将键盘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使之熟练掌握操作键盘的要领。

本课主要从两个基础知识方面介绍键盘:键位结构和键盘的操作姿势。另一方面,根据时下适用于学生的软件角度出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2008”作为键盘指法练习软件向学生推荐。

1、键盘的键位结构

以键盘的自然分布情况以及各种资料中对键盘区域的常规划分,将键盘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主键盘区、编辑键区、辅助键区、功能键区和状态指示区。

(1)主键盘区

作为打字练习的主要区域,主键盘区在整个键盘中的分布最大。其中包括了26个大写英文字母键,数字和字符,标点等组成的双字符键还有一些用于字符之间转换、或带有组合功能的部分功能键。

(2)编辑键区

编辑键区位于键盘的中间偏右位置,包括了4个光标移动键和6个用于文字处理的编辑键,共10个键。

(3) 辅助键区(小键盘区) 小键盘区位于键盘的右侧,一般有17个键。主要有10个标有数字和一个标有小数点的键,一个数字锁定键,另外还有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和一个回车键。

(4)功能键区——位于键盘的顶部,包括 F1~F12共12个功能键。

本课是键盘教学的初始,因此,在教学中以了解为主。建议从位置、包含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记忆键盘的键位结构。同时,由于主键盘区将会是下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所以熟悉键盘中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能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常用的功能键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记忆其拼法和位置。

2、键盘的操作姿势

键盘操作是计算机操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本课从打字姿势到击键要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教学中不止停留在书面文字,可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理解内化文字内容。

3、键盘指法

本课从两方面进行键盘指法的教学,先是基本键位指法,后来才是全键盘指法的教学,在指法训练中要循序渐进,把基本键位提出来,是要求在本课重点进行学习和训练,全键盘指法可略讲,学生知道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步学习并训练学生掌握之。

4、金山打字通2008 这是一个专业的指法训练软件,包括指法训练的整套学习及测试内容,非常适合同学们进行指法练习。本课以介绍软件的运行方法和基本功能为主,从“运行软件、进入系统、功能介绍和退出系统”四个方面来讲解。在教学中,建议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图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11课

实用的“记事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记事本的启动及字符录入、简单编辑操作。

(2)掌握Caps Lock键、Backspace和Delete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了解编辑键区和小键盘区的基本作用。 (4)上排字母键指法练习。

2、过程与方法

比较←Backspace和Delete以及编辑键区Home、End、Page Up、Page Down;←、↑、→、↓ 以及小键盘区光标控制键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同学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记事本的启动及字符录入、简单编辑操作;Caps Lock键的功能;Backspace和Delete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难点:比较←Backspace和Delete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探究法、谈话法、任务贯穿和问题导入法为主线。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比。讨论总结Caps Lock键、Backspace键和Delete键以及编辑键区常用键的用法。教师适时地评价指导,帮助学生完整的理解知识。

[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在于掌握记事本的启动及字符录入、简单编辑操作;Caps Lock键的功能;Backspace键和Delete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在教材的编排上力求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记事本

记事本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辅助学生对键盘的学习与训练,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字处理软件文字录入与编辑的简单技巧,为以后学习Word等软件打下基础。在教学时可直接演示,引导学生快速上手,主要进行字符录入练习。

2、大写字母锁定键

这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指示灯,灯亮的时候为大写。

3、退格键和删除键

Backspace键和Delete键在键盘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都是删除,但是具体删除的方式却不一样。在介绍这一组功能相似的键时,教材中仍然采取的是在探究中发现这样一种学习理念。因此建议在教学时,同样可以采取结合任务,先尝试——再组内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内化知识的能力。

4、光标控制键

这些在作用上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功能键,主要集中在编辑键区和小键盘区中。建议教学时也能系统的引导学生将功能类似的键进行比较。结合任务以及“练一练”,先尝试——再组内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区分这些功能键的用法,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功能键。

另外,这些功能键的操作性不强,建议教师可以从适用、恰当选择的角度出发,设计练习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内化这些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第12课

练就一双巧巧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符号键与上档键的关系,学会录入符号。

(2)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和上档键的区别,熟练录入大、小写字母。 (3)知道下排键与中间字母键的指法,并能正确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字符输入时正确、恰当地使用Shift、Caps Lock、Backspace、Enter、空格键这些常用功能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功能键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符号键与上档键的关系;下排键与中间字母键的指法。

2、难点:学会在字符输入时正确、恰当的使用Shift、Caps Lock、Backspace、Enter、空格键这些常用功能键。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功能键的用途。在运用中学习新知识,在运用中形成技能。

[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本课的是键盘学习的最后一课,到目前为止键盘的功能键的基本学习完毕,本课着重对Shift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练习,在练习的同时又融入了Backspace、Enter、空格键这三个功能键。

1、 符号键和Shift键 和以前的功能键学习类似,本课安排了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符号键和上档键的关系,以使学生掌握符号的录入方法。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示范等方式进行。键盘上有两个上档键,是为了使左右手更好地配合,使符号录入更方便。

2、 上档键与大写字母锁定键的区别

使用Shift键和Caps Lock键都可以输入大写字母,要注意两者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当大写字母比较少时可使用上档键。

3、娱乐性的练习

本课教学内容中的练习部分相对比较枯燥,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材中设计加入了网络流行表情、字符画的练习,通过表情和字符画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Shift键和字符键。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4篇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得以确立,使开发适合本校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校本课程成为可能。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达到预期目的,现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贯彻课程三级管理制度,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

二、奋斗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促进教师掌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顺应时代发展,明确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自身的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从而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一改过去只关注几门统考学科的做法,转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3、明确要求,定准开发方向。

根据学校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办兴趣报,结合年级要求和学生已有水平,指导学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兴趣报的的形式要求新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自身爱好和特点,办具有个性的兴趣报。内容上则结合学习和月份安排,学生则根据要求和报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鼓励学生个性创造。

4、创设参与、民主、合作的校本课程开发氛围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采取采取优胜报展示,经验介绍等形式,以便取长补短,把自己的兴趣报办得尽善尽美。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把握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认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条路径,兼顾学校想做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校能做什么三种取向,明晰四大要素,抓好五个环节,重视立足校本来开发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建议;中小学

在国家课程逐步得到落实之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得中小学教师在传统的“课程实施者”角色之外,多了一个“课程开发者”的身份。由于强调“自主开发”和“校校不同”,校本课程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大舞台。我们不主张给校本课程过早地给出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因为这样会限制教师的实践创新。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践总结,寻找到校本课程开发应该遵循的某些规则和范式。

一、把握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

什么是校本课程的核心价值?简言之,就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开发校本课程,核心就是要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和生命。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提高,无疑也是国家课程的中心任务,那为什么还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呢?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领导为优化课程而管理,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所以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是为全国所有的某学段学习者的基本素质标准而设计的,难以承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素质教育之重,故需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补充。因为离开了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存在整体的全面发展。

二、认清校本课程形成的两条路径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形成和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演绎式和归纳式。分述如下:

一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基本过程为: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进行学校课程整体规划→进行具体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是由学校管理者来推动科任教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浙江省嘉善县的西塘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有“吴根越角”之称的水乡古镇西塘。学校将古镇文化与学校课程的有机结合作为办学特色,让学生认识与古镇有关的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以激励学生学会做人和陶冶情操。在这样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编制了《走进古镇文化》的校本课程规划,并引导教师逐步开发出相应的系列化的校本课程,通过了解本地区历史沿革、西塘由来、著名人物、传说故事、风俗习惯、风味佳肴、土特产、旅游产品等,体会古镇人勤劳、善良、淳朴的民风,体验古镇名产“八珍糕”和“荷叶粉蒸肉”的制作生产过程。

二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基本过程为:教师自发进行课外活动实践→课外活动课程化→确定校本课程整体结构→提炼学校课程文化和特色→确定学校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改旧和促新)。它是在科任教师自发的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学校管理者组织进行的校本课程规划与开发。

在广东省佛山市的九江镇中学,一些任课教师多年来自发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九江镇地域文化和学生需要,逐步确立了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特色和品牌的办学思路。该校建立了由校长和教科室主任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编制了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一方面对原来的课外科技活动进行课程化改造,另一方面开发出一批新的科技类校本课程。

三、兼顾校本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

对校本课程进行分类是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需要。从涉及领域看,有科技类、生活类、社会类、人文类、艺术类等;从内容特点看,有知识型、活动型、研究型、技艺型等;从学科范围看,有主题融合式、主题平行式和单一学科式等等。但不管如何分类,都不外乎以下3种价值取向:

一是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自己的发展正确定位。学校教育哲学反映的是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在学校环境、学生日常生活、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过程和学校管理当中,是成熟型学校的重要标志。

广州市天河区的石牌村是广州最大、最著名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超过70%,村内道路狭窄,外来人口多,结构复杂。但石牌村在其历史变迁中却孕育出一种“石牌精神”——60年前时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的郑彦棻教授就提出“发扬石牌精神”的倡议,并指出:石牌所表现的精神,第一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第二是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集体精神;第三是向民众学习、为民众谋福利的服务精神。石牌小学在学校发展目标规划中,注意发掘“石牌精神”这一社区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学校的校本德育课程之中,希望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间的多元融合互动机制,增进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深化“城中村”学校德育的变革。

二是需求主导,即学生喜欢什么。校本课程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应通过调研来了解同学们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调查的项目应包括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喜欢的理由和希望达到的学习目标等等。

前面提及的佛山市九江镇中学,将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通过家长会了解到,该校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尤其看重孩子科技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很感兴趣,特别是航天技术、网络技术、生物科学和生活科技,有的同学还有在外面请家教、学特长的经历。这些都为该校《科技与创新》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出了累累硕果,比如学生已经获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学生代表队两次获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单项冠军。

三是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这有两层含义:其一,学校想做的和学生喜欢的,最后都还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其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

珠海市的金海岸中学依山傍海,山上生长着一种食虫植物“猪笼草”,海边生长着一种海岸植物“二叶红薯”,生物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开发出生物学科类的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植物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称道的研究成果,该项教改在2005年的“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奖活动中还被评为仅有两个一等奖获奖项目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种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可能平分秋色,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同时兼顾到其他两个方面。

四、明晰校本课程叙事的四大要素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对课程进行案例叙述。课程叙事,既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的范本,又可以作为一种交流的手段。一般认为,案例应包括真实的背景、具体的行为、完整的过程和隐含的思想这样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是要陈述真实的背景,即说清为什么要开发该门课程。毫无疑问,学校都是基于一定的理由才开设某个校本课程的,这个理由可能来自学校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可能来自地域性的文化或自然资源,也可能来自教师的特长或学生的需要。校本课程强调既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有“校本行动”,案例的叙述要能够说明课程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和前因后果,将具体的课程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

二是要说明具体的行为,即说清课程事件中的行为方式。行为叙事离不开行为的主体和行为的对象,离不开课程开发者的困惑与思考、行为与态度。案例的叙述要让他人体会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以便从中获得感悟和受到启发。因此,案例的描述要具体详细,要把改革的目标设计、涉及的人和事等行为叙述清楚。

三是要展示完整的过程,即说清课程开发的程序和策略。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然要经过科学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控制、结果分析等步骤,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案例叙述要对具体课程事件进行完整描述,要让人们了解该课程的来龙去脉。

四是要发掘隐含的思想,即说清课程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形成新思想、产生新理念的过程。我们在叙述实践者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同时,要注意发掘其中隐含的有价值的课程思想和教学理念。这些思想又常常隐藏在事件细微之处,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提炼,善于引导他人一起来品味和分享。①

五、抓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环节

课程开发包括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或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落实好下面的每个环节:

1.明确选题背景。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①是否有值得发掘的地域文化?②是否有较具特色的地域自然资源;③是否有特殊的地域经济结构?④学校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是什么?⑤本校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和需要?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哪些方面需要补充?⑦本校教师有何专长?⑧社区是否有可以借用的能工巧匠?

2.确立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或艺术素养,在这个总目标下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个性,既要准确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来进行发掘和细化。

3.设计课程内容。围绕校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来逐步展开,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章节结构、主题结构、课题结构、层级结构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应使课程内容呈现出地域性、开放性和生成性。

4.关注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涉及到课程的管理、师资的配置、教材的编写、器材的准备、场地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诸多具体问题。比如需要哪些教学资源,应通过调查研究来联系学校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历史典故、旅游资源、特殊经济、能工巧匠等来进行资源整合。

5.重视课程评价。主要涉及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成绩效用等问题。对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对课程设计本身和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校本课程的成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素质是否因此而有所发展?②教师素质是否因此而得到提升?③建立的校本课程是否可以继续循环滚动?④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供他人学习和借鉴?

六、重视校本课程实践的六个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这里仅强调以下几点:

1.注意立足“校本”来开发“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紧抓“校本”和“课程”这两个关键词。“校本”就是以校为本,校本课程因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学校因校本课程的形成而彰显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时要进行基于学校现实的教育学分析和需求评估,要综合考察学生自发的个体需要和素质发展的教育需要、学校的教育传统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因素,逐步实现内容的地域化和校本化。“课程”就是要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比如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建议和学业评价方案等等。

2.避免校本课程被过度“文本化”。目前中小学有一种做法具有普遍性,就是把开发校本课程与编写校本教材等同起来。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但不等同于编写教材,因为教材只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之一,并不是课程的全部。传统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不太适应校本课程所应具有的时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要求。建议学校编写教师指导用书,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义和活页式的学习材料,使课程内容在实践中滚动生成,而不能是“一次性买卖”。所以,校本课程原则上不主张为学生提供正式出版的教科书。

3.重视改进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尤其要避免过多地采用必修课的那种“口耳授受”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和专题讲座外,应多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创造、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公益活动、观摩考察、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头脑风暴等形式,同时应注意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元素。

4.注意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普遍认同的,但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却不高,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没有提供制度性的支持。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国家课程教学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开发新的课程,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校应主动建立激励机制和营造创新氛围,比如为校本课程开发计算工作量和出台奖励措施等,让教师因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而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逐步引导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5.注意建立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抓好选题和改进教学方式之外,将校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纳入学业评价考核的范围,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国新的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选修课程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分不得少于6分,但初中和小学的课程方案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建议学校就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问题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重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在学业考核中的作用。

6.注意处理好不同形态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其他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我们既要了解不同类别课程形态的区别,但又不要过分地在乎这些课程形态之间的分界。

校本课程是一种选修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非每个科目都要弄出一个校本课程来。学校可以开发出多个校本课程,学生具体学习哪门校本课程,在完成学校规定基本学分的基础上应有自主选择权。同时,校本课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强调“校校不同”,同一地域有多所学校,这些学校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最好不要重复。初期的这种重复难以避免,但到后期这些相近的校本课程应合并后提升为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是对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继承与发展,是过去的课外活动的课程化。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交叉性,彼此可以包含有对方的课程内容,但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依据新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结合起来安排和使用。

注释:

①常州市教研室.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评选[EB/OL].(2007-08-10).

www.czedu.gov.cn/knowledge/contentview.asp?contentid=24993-32k

【责任编辑 韩四清】

校本课程开发范文第6篇

2004年, 在时任校长带领下, 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小组, 研究开发我校校本课程。经过研究开发小组四年努力, 2008年秋季, 一本带有浓郁家乡特色, 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 以县情、乡情、学习指导等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展现在了全体师生的面前, 并开设了《校本课程》课, 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校本课程开发由于资料和经验的限制, 困难重重,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 而是毕力平险, 努力前进, 最终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成为我校乃至全县校本课程开发的开路先锋。作为一名开发小组成员, 现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过程, 以期抛砖引玉, 并与各位同仁共勉。

1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 发展师生的综合素质, 开发偏远农村师生的创造智能, 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从而促进他们认识、筛选、继承、发展民族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

(2)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总结并形成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3)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探索农村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2 校本课程开发方法

行动开发法.其开发的步骤主要包括: (1) 发现问题 (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2) 鉴定问题 (选定研究主题) ; (3) 文献探讨 (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 (4) 拟订计划 (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 (5) 设立假设 (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 ; (6) 收集资料 (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 (7) 实施行动 (根据假设,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 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 ; (8) 评价结果 (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 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 。

3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

(1) 课程论。施良方在《课程论》中提到: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的本质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 主体和外界的交互行为及其内部认知加工过程, 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构建过程。构建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 是师生以至同学之间在现实的交往中探索生命意义, 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外界的相互作用包括资源的重组, 伙伴的合作等。

4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启动, 课程初期的开发与实践, 课程开发的意义和条件研究, 课程开发的背景和开发的可能性, 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 实施阶段:理论研究, 课程开发研究, 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效果研究。

(3) 总结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总结, 完成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5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度

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 开发小组制定了工作制度: (1)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小组成员不得缺席。 (2) 要求每个成员每周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理论学习时间, 并做好与课题相关的读书笔记, 集中活动的时候检查交流。 (3) 要按时完成研究计划, 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 边实践, 边总结。 (4) 每个成员每周要上两节校本课程的课, 在研究时间的周期内, 每人至少上一次校本课程公开课。

6 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1) 国情、县情教育。

(2) 学校发展史及成果, 尤其是从本校毕业的、现在已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

(3) 学生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价值观教育等。

(4) 学习方法指导。

(5) 学校师资建设和制度建设等。

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在持续将近四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开发小组的成员中, 大多数的教师能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主动寻求科学教学改革, 积极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 但也有个别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动性不高, 科研能力需进一步的提升。

(2) 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指导还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 影响了开发水平的提高, 这就需要重视理论学习, 从而更新课程理念, 自然地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3)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重点和主要方向不能很好的把握。

(4) 教研教改资金不足, 资料缺乏。

(5) 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人数较多, 中年教师少, 断层较大。老年教师知识老化, 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慢。青年教师经验不足, 教学中畏首畏尾, 顾此失彼, 严重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开展。

(6) 学生多, 班额大, 教师工作繁重, 进行教研工作的时间受到严重限制。

(7) 信息闭塞, 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 交流少, 新的教育信息获取少而慢, 制约着学校教研工作, 使其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总之,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任重道远, 我们一定继续努力, 不负众望, 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摘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学校“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 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 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笔者有幸参加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 对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校本课程研究计划、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度的制定、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等方面的工作做简单阐述。另外, 还有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需尽快得到解决。

上一篇:望庐山瀑布李白范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