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2024-08-03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说明】2019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资助金额5万/项。课题结项时需提交《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课题研究报告》,并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篇。申报者可根据下列选题要求及参考题目,直接选题或自拟相关题目,明确研究要点和成果形式,同时确定研究年限(1或2年)。 ----------------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如何理解其产生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如何把握其主题、基本内容、体系结构、主要特征、总目标、总任务和历史定位?如何正确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性与时代性,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如何有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如何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如何与其他学科协同创新,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宽度与深度,实现协同育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载体与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度、效?

4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研究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目前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融入法治教育过程、融入学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中、融入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如何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实践环节中?如何通过调整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形成有效工作平台和渠道?

■参考题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理论阐述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研究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系统研究 4.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研究 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7. 高校师德师风状况调研与建设研究 8.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研究 9.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趋势研究 10. 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11. 新时代上海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 12.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1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构建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研究 14. 跨界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15. 大数据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 17. 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18. 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研究

19. 新时代中小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研究

5

第二部分 德育决策咨文的选题要求

【说明】2019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决策咨文课题的申报者须依据本《课题指南》直接选题。课题研究期限:1年,资助经费5万。结题时需提交《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工作文件(草案)或专项工作《咨文报告》《调研报告》等。 ---------------------

1.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普及宣传等工作,研究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指标,形成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2.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务评聘研究

【研究要点】切实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审实行标准单设、指标单列、单独评审,评审过程,坚持工作实绩、工作直接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务评聘办法》 3.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 2018] 1号)精神,深入分析梳理上海各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经验与存在困境,围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优质资源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选修课建设、“形势与政策”特聘教授制度、教学评议制度等内容,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主要成果】草拟《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4.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报告

【研究要点】贯彻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 2018] 2号)精神,聚焦思政课教学质量,调研梳理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

【主要成果】形成上报教育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报告》

6 5.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报告

【研究要点】注重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全面展示上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及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梳理本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针,总结新经验,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成果】形成上报教育部《上海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报告》 6.“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建设情况研究

【研究要点】“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是上海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建设成为上海的品牌课程。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中国系列”课程的内容主题与实施路径,研究课程的建设规律、发展方向等。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发展报告》 7.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要求,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规划(2014-2018)》基础上,调研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主要问题,分析其具体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设。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规划(2019-2024)》 8.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全国和上海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与答疑解惑的能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规范社会实践管理方式、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调研了解当前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分析当前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瓶颈问题,从规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动力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主要成果】 草拟《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建设意见》 9.基于师生需求的高校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研究

【研究要求】调查研究高校师生对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的意见和需求,研究拓展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的新路径和新形式,构筑符合时代特点的易班平台内容建设,力争从创作、输入到包装、输出的全过程,满足师生的需求。 【主要成果】草拟《高校易班平台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方案》

7 10.“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遵循关于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要求,深入剖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明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意蕴,并围绕“紧抓机遇”与“正视挑战”两个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变革提供必要借鉴。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11.加强教育系统舆情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依托专业科研机构作为支撑力量,收集教育领域的预警性、倾向性与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根据舆情内容、公众反应、媒体介入程度等,对舆情信息的出处、发布事件、传播路径、跟帖情况、网民观点等,进行及时分析、跟进研判、评估影响并制定对策,定期形成报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教育系统舆情月度分析研判报告》 12.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库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梳理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队伍在专业构成、协同效能等方面现状,结合网络舆情新形势、新特点,以专家库建设为载体,研究推进上海教育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处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及舆论引导、决策咨询的专业性,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委员会建设方案》等 13.新媒体时代教师网络素养及其培育模式研究

【研究要求】调查新媒体时代教师日常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网络素养,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素养的内容、方法与路径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网络。

【主要成果】草拟《培育及提升教师网络素养若干意见》 14.高校“医教结合”上海模式探索

【研究要点】关于“医教结合”上海模式的探析,侧重于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精神科临床素养训练,“医教结合”模式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和创新,高校与精神卫生部门的高效协同,“医教结合”工作中医生、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研究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成果】草拟《探索高校“医教结合”上海模式方案》

8 15.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关爱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特殊群体学生:特指中小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学生,如:留守儿童、随迁生、离异(重组、单亲)家庭子女、二胎家庭子女等,容易出现各种消极心理,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干预辅导。通过实证调研,梳理特殊群体学生的类特征与共性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探索创新辅导的思路、内容、方法与策略,提析出有效做法与经验,为同级同类学校开展相关辅导提供经验参考。

【主要成果】草拟《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关爱的实践报告》及“辅导个案汇编” 16.青春期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等系统调查与研究,了解目前各学段性别教育,尤其是初、高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的解决策略,并进行各学段教育的衔接研究。

【主要成果】草拟《分年段青春期教育基础内容大纲即示范课案例》 17.新时期学科德育落实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分析当前大中小幼课程育人现状,梳理德育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并研究解决对策,形成大中小幼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主要成果】草拟《推进上海市大中小幼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18.新时期上海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分析当前上海各学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梳理存在问题和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强化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德育课程主导学科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成果】草拟《新时期上海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19.大中小学一体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途径探索

【研究要点】调查上海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特点,总结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探索促进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衔接方式和有效途径。

【主要成果】草拟《大中小学一体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建设方案》

9 20.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方案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师德规范要求,调研已有的师德培训课程现状,研究师德从应然到实然,从规范到实现的落差,探索建构以教师专业生活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师德行为实现为宗旨的中小学师德培训课程的建设方案与课程标准。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21.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依据有关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的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的专题调研,从中探寻在新形势下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类新问题,包括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外在条件、内在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征集、挖掘、提炼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总结典型经验,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提出有效策略,为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有助于整体推进班主任队伍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

【主要成果】草拟《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22.上海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示范点评估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调研分析目前本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点建设现状,梳理问题和原因。通过理论和现状研究,研制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点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推进上海“1+16+X”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建设,为家长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示范点评估研究报告》 23.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梳理分析当前本市相关区域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现状,并分析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研制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规范本市各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其在深化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成果】草拟《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

10 24.上海市校外教育立法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校外教育实践育人各环节,促进校外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统筹育人方式,全方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现代教育体系下的校外教育功能的深化再造、社会资源参与校外教育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联动与融合。通过校外教育的体制机制探索,促进社会参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校外教育促进与保障条例》 25.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本项目旨在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为抓手,集聚全市小学、初中德育课程研训资源,如市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师大政治学科人文社科基地、市区教研室等力量,探索一种能充分发挥各方能量、凸显研究特质,充分发动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共享的课程资源,深化推进课程育人的多维一体协同研究的长效机制。 【主要成果】

(1)形成《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机制研究报告》 (2)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资源包(供全市共享)

11

2019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说明】2019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类课题申报者可根据本《选题参考》的要求,自拟题目申报。资助经费:2万。研究年限:1年。结项时需提交:①《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②《课题研究报告》③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篇。

---------------------------

(一)新闻宣传、网络舆情与文明文化等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新时代新闻宣传、网络舆情、文明文化等的建设与创新。新闻宣传方面,积极构建教育系统大宣传格局,研究与探索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内容体系、制度体系和路径方法等的创新,并做好专家智库和新媒体群的建设;网络舆情方面,探索网络舆情监督与处理的工作方法的创新和队伍组织架构的完善,着重大学生网络行为舆情数据挖掘与分析,切实有效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文明文化建设方面,研究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及精神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等。

(二)高校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改革。教学方面,要求提炼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与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学理研究,并提供简要、具可推广性的解答及其支撑材料与延伸材料(含音像资料、相关文献、典型材料等)的目录。教学改革方面,要重点研究与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下的教学设计、评价与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制度及推进路径等的创新与改革,研究与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制相关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意见等。

[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时代特质、群体特征,聚焦大学生日常思政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辅导员结合新时代思政工作要求开展理论宣讲。重点研究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举措、思路与方法创新。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政的多样、有效实践路径,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等。

12

(三)普教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从中小幼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聚焦当前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研究与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的德育目标、内容载体与落实途径等的创新;加强对研究中小学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提升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提供有效路径与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四)中职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落实《中职生德育大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培养“准职业人”为导向,聚焦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探索如何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探索德育课建设、实训实习等环节实践育人功能创新,加大对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德育、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提供有效路径与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机制,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展开对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卫生及相关社会资源的协同机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的特色资源(或优势学科),显著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易班建设,探索工作方法与机制创新等;探索校园网路文化的特色品牌创建,构建优质校园文化,努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七)共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基因教育资源选题参考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探索共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基因教育资源。梳理整合校内外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共同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示范教学基地”和“思想理论宣传高地”,使红色资源与学校教育全方位对接,全过程融入,让党的光辉历程与发展足迹成为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课。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课题研究。

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身先士卒,参与课题实验。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二、倡导让学习引领研究

倡导让学习引领研究,建设学习型组织,让学习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采取集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通过推荐科研书目、确立专题学习讨论、推荐优秀教育网站等形式让一线教师接触教育理论。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时间,开展课题同类文献的学习。坚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研究水平。

三、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正确理解教研与科研,科研教研化,教研科研化,教育科研是对教学工作的深刻思考或反思的一种特殊形式。继续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全面关注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我们力荐以“问题求解模式”开展教育科研,即走“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教学研究,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之路,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进一步提高日常科研工作含金量

坚持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切实解决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融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尤其是利用好每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时间,要做好“二定”,一是定时,确保一定时间;二是定人,确保课题组全员参与。(杜绝无安排或活动空洞等现象,各教研组长、课题组长负责好课题活动,各学科分管领导切实加强过程督导。)各课题组切实组织课题研究研讨,对课题研究中的研究盲点或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切实加强实践与研究。课题组长善于将课题各研究点落实到各课题组成员,让各组员明确研究任务,并完成相关学术点的论证工作。

2、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

课题指导包括课题立项申报、过程研究与结题、论文写作等方面,积极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参与并非参加,要加强教师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

3、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紧密结合。

(1) 开展了“课改论坛日”活动,教师们围绕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促进了学校课改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开展“同课研究”,即同一年级老师们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然后在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上一一展示,课后再围绕同课反思,从中探求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要加强课题研究的绩效管理

根据《教科研工作考核意见》的要求对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评,及时做好考核反馈。一方面,使之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考评小结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弘扬先进,激励教师更主动、更科学地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质量。

1、进一步完善课题负责人制度

课题负责人是一项课题的灵魂,负责课题的全程管理任务。学校给予课题负责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课题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意识,积极有效地开展好一系列活动。

2、绩效管理,完善课题考核办法

在过程管理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小学课题管理办法,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办法。采用基本任务核定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力争做到保质保量。本学年,课题研究人员的学年考核通过课题组的整体考核及研究人员的分项考核来确定其考核分与教分。作为教师个人更注重“三个一”的绩效考核。其他的成果视其获奖情况予以加分与认定。学校在课题组考核中,淡化数量,更重视教师研究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质量。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过程的原则,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以提高科研质量。

五、课题开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水平欠缺,理念更新不足。

2、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够规范,研究的力度不够。

3、课题的研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六、今后努力方向

1、以课题带动学校的科研,实验班的研究成果向年段、全校辐射。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加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挖掘教师的底蕴,把握新一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使教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提升学校科研的层次,形成特色。

2、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3、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竞争与激励机制,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层次性,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多方法、多手段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力争学校重大课题获得较大成果。培养说写能力,增强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2012上海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一、德育理论研究课题(共8个)

【说明】

资助经费:8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5万,结项后再划拨3万 课题年限:1.5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一)交叉学科视野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总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需要,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开展交叉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领域,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其创新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调研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回顾总结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功实践,探寻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建大学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大学文化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通过对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工作现状的分析及与部分国家(地区)的对比研究,明确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内涵,梳理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脉络,进一步构架大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框架、评价方法,研究实施评价的基本方案。

(五)志愿者文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分析、总结当前志愿服务情况,从志愿者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出发,对志愿者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志愿者文化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设与国际文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志愿者文化的具体路径和举措。

(六)高校学生网络群体教育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以易班为平台,从当前大学生网络群体化生活现状着手,2 对形成的网络群体形态进行分类,研究网络群体形成的机制,以及群体对成员黏着力和影响力,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多角度分析网络群体化中个体的行为特点和群体对成员个体行为驱动的机理,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七)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文化育人作用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分析未成年人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发展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发展举措、保障机制等,提出上海校外活动场所优质资源文化育人的发展战略,并对如何形成分类、细化的文化育人模式和途径进行研究。

(八)示范性高中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论文1篇,编著1部(草稿) 课题年限:1.5年

研究要点:通过对一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价值取向的深入调研,研究其价值取向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探究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

二、德育决策咨询课题(共20个)

【说明】

资助经费:5 万;课题正式立项后先划拨3万,结项后再划拨2万 课题年限:1年(跨发展报告为2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意见》、《细则》、《方案》、《大纲》、《指南》等文件或《白皮书》、《专项工作调研报告》、《特定对象发展报告》等书稿。

(一)上海市中小学校(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办法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中小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办法》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办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评选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达标校和示范校。

(二)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分小学、中学两册)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系统调研中小学生各学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梳理出各学段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中小学生分学段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三)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考评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各区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考核办法》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重点研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贯彻执行《上4 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11‟54号)的督查办法,落实培训工作职责,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四)上海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体系深化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修订《上海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大纲》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新形势下重新审视本市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目标、定位,优化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修订研制辅导员岗前培训大纲,进一步推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制定校园文化传承创新行动方案,搭建文化建设的大平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与上海教育现代化相适应、有上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和谐校园(和谐医院)创建与社会责任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教卫系统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标准》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和谐校园(和谐医院)创建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和谐校园(和谐医院)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类型、要求,探索和谐校园(和谐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建立教卫系统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标准。

(七)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分析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实施背景与现状,研究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新闻发布的原则和机制、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新闻发布的组织和实施、新闻发布的管理等。

(八)高校突发事件的新闻应对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指导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重点: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特点、突发事件新闻应对策略及实践,包括工作预案、机制,发布方法、流程,舆情研判,后期评估等。

(九)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上海高校宣传干部队伍现状,了解目前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加强高校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途径方法、重点难点问题和主要举措等。

(十)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网络舆情突发状况下的应对策略和行动机制,探索建立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协同工作的方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6

(十一)学校易班发展示范中心建设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易班发展示范中心遴选方案》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按照《“易班---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发挥特色易班的示范效应,研究并制定学校易班发展示范中心的准入标准、任务要求和评估标准等。

(十二)上海高校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研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每年上海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调研,对调研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成果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十三)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白皮书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白皮书》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总结近年来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梳理并分析高校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加强上海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十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从应然角度揭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德育的内在特点。从实然角度分析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德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合本土特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十五)高校管理育人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当前高校管理育人现状调研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研究高校管理育人的相关理论,了解各地各高校管理育人的经验,分析管理育人的有效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探索制定管理育人的工作规程。

(十六)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1年

研究要点:对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从不同维度对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深度挖掘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政策建议。

(十七)2012-2013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健康、思想道德、个性成长、职业素养、环境影响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中职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把握中职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十八)2012-2013上海大学生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8 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生活状况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十九)2012-2013上海研究生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研究生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对研究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生活状况与关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研究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十)2012-2013上海高校辅导员发展状况研究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2012-2013上海高校辅导员发展报告》 课题年限:2年

研究要点:通过网上与网下调研、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全面调研和专题调研相结合方式,把握辅导员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状况、择业原因和职业态度、发展需求和关注问题等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生活状况;从辅导员自身、学生、专业教师、学校领导等不同维度,对辅导员素质要求、职业认同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共100个)

【说明】

资助经费:2万;在课题结项后一次划拨 课题年限:1年

结项时需交: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1篇

(一)学校德育专项课题(共80项)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方法与路径研究——基于不同专业学生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6、优化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7、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研究

8、高校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9、学习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10、高校思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11、高校辅导员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1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研究

13、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14、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5、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及思政教育研究

16、适用于中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方法研究

17、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发展研究

18、高校与精神专科医院合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研究

19、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督导模式研究 20、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管理研究

10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模式研究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咨询模式研究

23、高校心理测试量表研究

24、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5、高教改革发展背景下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优化研究

26、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27、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研究

28、大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9、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研究 3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31、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研究

32、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33、“校漂”、“蚁族”等学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

34、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35、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

36、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影响及对策研究

37、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研究

38、上海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39、上海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40、上海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41、上海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42、“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

43、上海大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研究

44、海派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45、地域文化差异对大学生同学关系的影响研究

46、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实证研究

47、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1

48、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研究

49、大学精神的凝练、培育研究

50、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51、志愿者工作项目评估研究

52、国内外志愿者工作机制比较研究

53、学校思政工作评估研究——基于学生价值取向的考察

54、“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

55、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56、上海高校辅导员主流网络应用研究

57、上海高校辅导员微博使用状况及主要用途研究

58、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研究

59、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60、上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成功案例分析研究 6

1、大学生使用SNS网站状况对比研究 6

2、加强大学生网络骨干培育的方法研究 6

3、大学生使用LBS应用的现状分析研究 6

4、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6

5、高校应对媒体舆论监督整改反馈机制研究 6

6、微博时代的高校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方法研究 6

7、高校思研会的职能定位及工作平台与方法研究 6

8、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念与策略研究 6

9、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度研究 70、中小幼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一体化研究 7

1、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研 7

2、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比)研究 7

3、中学生生命价值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 7

4、中小学仪式教育育人功能研究

12 7

5、中小学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 7

6、家长学校建设模式研究

77、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研究 7

8、新农村学校优秀班主任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7

9、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80、中职班主任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二)辅导员易班专项课题(共20项)

1、基于易班开展班级管理的功能设计研究

2、基于易班的大学生网上行为自我规范研究

3、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定位与功能及运作研究

4、高校易班学生工作站定位与功能及运作研究

5、通过易班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

6、易班用户综合实力评判和计算的模型研究

7、易班桌面客户端的主要功能和内容设计研究

8、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易班线上活动融合的策略研究

9、辅导员利用易班开展思政教育的案例剖析研究

10、基于易班微博的师生互动实践和策略研究

11、易班就业信息平台搭建研究

12、易班校级平台的内容布局和信息筛选研究

13、易班群体心理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14、易班建设与党务公开实践研究

15、易班网上班级的评优指标和排名算法研究

16、易班辅导员沙龙的构建及可持续运作研究

17、学生事务管理中易班与其他信息工具比较研究

18、易班在高中推广的差异化分析研究

19、易班形象识别系统研究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说明】2019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资助金额5万/项。课题结项时需提交《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课题研究报告》,并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篇。申报者可根据下列选题要求及参考题目,直接选题或自拟相关题目,明确研究要点和成果形式,同时确定研究年限(1或2年)。 ----------------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如何理解其产生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如何把握其主题、基本内容、体系结构、主要特征、总目标、总任务和历史定位?如何正确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性与时代性,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如何有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如何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如何与其他学科协同创新,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宽度与深度,实现协同育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载体与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度、效?

4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研究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目前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融入法治教育过程、融入学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中、融入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如何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实践环节中?如何通过调整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形成有效工作平台和渠道?

■参考题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理论阐述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研究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系统研究 4.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研究 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7. 高校师德师风状况调研与建设研究 8.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研究 9.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趋势研究 10. 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11. 新时代上海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 12.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研究

1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构建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研究 14. 跨界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15. 大数据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律与伦理问题研究 17. 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18. 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研究

19. 新时代中小学生思想状况与行为特点研究

5

第二部分 德育决策咨文的选题要求

【说明】2019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决策咨文课题的申报者须依据本《课题指南》直接选题。课题研究期限:1年,资助经费5万。结题时需提交《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工作文件(草案)或专项工作《咨文报告》《调研报告》等。 ---------------------

1.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普及宣传等工作,研究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指标,形成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2.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务评聘研究

【研究要点】切实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审实行标准单设、指标单列、单独评审,评审过程,坚持工作实绩、工作直接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称评审工作。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务评聘办法》 3.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 2018] 1号)精神,深入分析梳理上海各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经验与存在困境,围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优质资源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选修课建设、“形势与政策”特聘教授制度、教学评议制度等内容,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主要成果】草拟《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4.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报告

【研究要点】贯彻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 2018] 2号)精神,聚焦思政课教学质量,调研梳理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总结经验,发现典型。

【主要成果】形成上报教育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报告》

6 5.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报告

【研究要点】注重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全面展示上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及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梳理本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针,总结新经验,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成果】形成上报教育部《上海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报告》 6.“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建设情况研究

【研究要点】“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是上海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建设成为上海的品牌课程。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中国系列”课程的内容主题与实施路径,研究课程的建设规律、发展方向等。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发展报告》 7.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要求,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规划(2014-2018)》基础上,调研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主要问题,分析其具体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设。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规划(2019-2024)》 8.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全国和上海市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与答疑解惑的能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规范社会实践管理方式、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调研了解当前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分析当前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瓶颈问题,从规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动力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主要成果】 草拟《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建设意见》 9.基于师生需求的高校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研究

【研究要求】调查研究高校师生对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的意见和需求,研究拓展易班平台内容建设的新路径和新形式,构筑符合时代特点的易班平台内容建设,力争从创作、输入到包装、输出的全过程,满足师生的需求。 【主要成果】草拟《高校易班平台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方案》

7 10.“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研究要点】深入研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遵循关于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要求,深入剖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明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意蕴,并围绕“紧抓机遇”与“正视挑战”两个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变革提供必要借鉴。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11.加强教育系统舆情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依托专业科研机构作为支撑力量,收集教育领域的预警性、倾向性与苗头性问题,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根据舆情内容、公众反应、媒体介入程度等,对舆情信息的出处、发布事件、传播路径、跟帖情况、网民观点等,进行及时分析、跟进研判、评估影响并制定对策,定期形成报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教育系统舆情月度分析研判报告》 12.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库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梳理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队伍在专业构成、协同效能等方面现状,结合网络舆情新形势、新特点,以专家库建设为载体,研究推进上海教育网络舆情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处置的针对性、有效性及舆论引导、决策咨询的专业性,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教育网络舆情专家委员会建设方案》等 13.新媒体时代教师网络素养及其培育模式研究

【研究要求】调查新媒体时代教师日常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网络素养,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素养的内容、方法与路径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网络。

【主要成果】草拟《培育及提升教师网络素养若干意见》 14.高校“医教结合”上海模式探索

【研究要点】关于“医教结合”上海模式的探析,侧重于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精神科临床素养训练,“医教结合”模式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和创新,高校与精神卫生部门的高效协同,“医教结合”工作中医生、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研究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成果】草拟《探索高校“医教结合”上海模式方案》

8 15.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关爱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特殊群体学生:特指中小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学生,如:留守儿童、随迁生、离异(重组、单亲)家庭子女、二胎家庭子女等,容易出现各种消极心理,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干预辅导。通过实证调研,梳理特殊群体学生的类特征与共性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探索创新辅导的思路、内容、方法与策略,提析出有效做法与经验,为同级同类学校开展相关辅导提供经验参考。

【主要成果】草拟《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关爱的实践报告》及“辅导个案汇编” 16.青春期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等系统调查与研究,了解目前各学段性别教育,尤其是初、高中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的解决策略,并进行各学段教育的衔接研究。

【主要成果】草拟《分年段青春期教育基础内容大纲即示范课案例》 17.新时期学科德育落实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分析当前大中小幼课程育人现状,梳理德育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并研究解决对策,形成大中小幼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主要成果】草拟《推进上海市大中小幼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18.新时期上海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分析当前上海各学段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梳理存在问题和差距及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强化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德育课程主导学科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成果】草拟《新时期上海德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19.大中小学一体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途径探索

【研究要点】调查上海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特点,总结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探索促进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衔接方式和有效途径。

【主要成果】草拟《大中小学一体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建设方案》

9 20.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方案研究

【研究要点】围绕师德规范要求,调研已有的师德培训课程现状,研究师德从应然到实然,从规范到实现的落差,探索建构以教师专业生活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师德行为实现为宗旨的中小学师德培训课程的建设方案与课程标准。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建设方案》 21.新时代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依据有关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的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的专题调研,从中探寻在新形势下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类新问题,包括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外在条件、内在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征集、挖掘、提炼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总结典型经验,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提出有效策略,为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有助于整体推进班主任队伍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提升。

【主要成果】草拟《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22.上海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示范点评估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调研分析目前本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点建设现状,梳理问题和原因。通过理论和现状研究,研制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点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推进上海“1+16+X”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建设,为家长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主要成果】形成《上海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示范点评估研究报告》 23.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研究

【研究要点】落实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梳理分析当前本市相关区域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现状,并分析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研制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规范本市各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其在深化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成果】草拟《区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建设标准》

10 24.上海市校外教育立法工作研究

【研究要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校外教育实践育人各环节,促进校外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统筹育人方式,全方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现代教育体系下的校外教育功能的深化再造、社会资源参与校外教育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联动与融合。通过校外教育的体制机制探索,促进社会参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 【主要成果】草拟《上海市校外教育促进与保障条例》 25.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本项目旨在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为抓手,集聚全市小学、初中德育课程研训资源,如市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师大政治学科人文社科基地、市区教研室等力量,探索一种能充分发挥各方能量、凸显研究特质,充分发动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开发并共享的课程资源,深化推进课程育人的多维一体协同研究的长效机制。 【主要成果】

(1)形成《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机制研究报告》 (2)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学课例资源包(供全市共享)

11

2019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说明】2019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实践类课题申报者可根据本《选题参考》的要求,自拟题目申报。资助经费:2万。研究年限:1年。结项时需提交:①《课题结题报告》(结题书表格)②《课题研究报告》③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篇。

---------------------------

(一)新闻宣传、网络舆情与文明文化等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新时代新闻宣传、网络舆情、文明文化等的建设与创新。新闻宣传方面,积极构建教育系统大宣传格局,研究与探索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内容体系、制度体系和路径方法等的创新,并做好专家智库和新媒体群的建设;网络舆情方面,探索网络舆情监督与处理的工作方法的创新和队伍组织架构的完善,着重大学生网络行为舆情数据挖掘与分析,切实有效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文明文化建设方面,研究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及精神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等。

(二)高校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改革。教学方面,要求提炼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与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学理研究,并提供简要、具可推广性的解答及其支撑材料与延伸材料(含音像资料、相关文献、典型材料等)的目录。教学改革方面,要重点研究与探索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下的教学设计、评价与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制度及推进路径等的创新与改革,研究与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制相关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意见等。

[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时代特质、群体特征,聚焦大学生日常思政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辅导员结合新时代思政工作要求开展理论宣讲。重点研究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举措、思路与方法创新。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政的多样、有效实践路径,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等。

12

(三)普教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从中小幼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聚焦当前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研究与探索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的德育目标、内容载体与落实途径等的创新;加强对研究中小学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提升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提供有效路径与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四)中职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落实《中职生德育大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培养“准职业人”为导向,聚焦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探索如何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探索德育课建设、实训实习等环节实践育人功能创新,加大对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德育、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提供有效路径与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机制,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展开对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卫生及相关社会资源的协同机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辅导员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六)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的特色资源(或优势学科),显著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易班建设,探索工作方法与机制创新等;探索校园网路文化的特色品牌创建,构建优质校园文化,努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七)共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基因教育资源选题参考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探索共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基因教育资源。梳理整合校内外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共同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示范教学基地”和“思想理论宣传高地”,使红色资源与学校教育全方位对接,全过程融入,让党的光辉历程与发展足迹成为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必修课。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1、 协助编制和完善研发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监督本课题组实施

2、 协助编制和完善研发相关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本课题组实施

职责二 负责编制本课题组研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1、 负责编制本课题组研发计划,并形成项目计划书

2、 负责本课题组研发任务的分配和研发过程的监督控制

3、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本课题组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责三 负责组织开展本课题组其他日常工作

1、 负责跟踪、了解同行业的相关产品技术水平及发展状态

2、 负责市场开拓、公司产品的推广

3、 负责为销售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销售工作的开展

4、 参与编写工艺配方、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资料

5、 协助公司现有产品工艺的改进

6、 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7、 参与处理质量问题

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大,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德育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及时加强对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德育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45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只有真正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全方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小学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相应的课外文化交流活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教育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必须及时加以改进。本文就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出发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學生的发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氛围,但是,目前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现在许多小学德育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还是单纯把传授理论知识当做是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导致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学校没有及时开展家长座谈会,平时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但是,现在许多学校还没有积极开展家长座谈会,不能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平时也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平时有问题不敢去向教师请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讨厌教师的课程,进而不去听课。另外,现在许多小学教师相互之间也缺乏交流与沟通,大家不能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学校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重要性,没有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现在许多学校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从而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现在还处于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爱玩的阶段,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讲解自然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真正解放天性,表现自我。

二、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努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应该加强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禁止学校周围出现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性场所,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另外,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交流,让家长都能够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服务他人的乐趣,进而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二)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力度,要真正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进而不断加大德育课程开设数量与开设力度,不断完善德育课程教学制度,发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弘扬正能量的知识讲座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另外,学校可以积极举行各类校园竞赛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更好地弘扬校园文化,更好地教书育人。学校领导还可以邀请一些德育专家开展德育知识讲座,让教师与学生都可以与德育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氛围。

三、结语

本文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具体措施,以便帮助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凤君.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兼谈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12).

[2]张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热”的冷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3]陈朝晖.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学的个案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杜等弟(1982.7—),女,汉族,甘肃静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上一篇:学校教育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学先进转作风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