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

2024-07-17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为改变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启东中专推行了“体验式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对此作了探索,总结归纳了情境创设、对话交流、活动推进,这三大有利于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产生情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体验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目前大部分的职业中学学生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失败者,“无奈、无望、无助”是对他们刚进职业学校时的状态的最好概括,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激发起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生态课堂的形成,是所有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启东中专在探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逐步确立了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课改理念。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后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有着丰富的生命底蕴,其自我教育能力大得惊人。只要我们放下权威,并将权力赋予学生,则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会极大地充盈干涸的现代教育。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归根到底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而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的体验式教学,将会在中职学校发挥重要的作用。

1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验式教学” 注重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和机会,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最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并产生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体验的亲历性,这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发现,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内心感受,提倡快乐教学,这既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中去,尽量使教学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又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体验式教学把交流和分享作为教学的常态,使学生个性发展得到张扬。

二、促进学生体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体验式教学的成功典范——“伯牙学琴”。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于是带他来到东海蓬莱。眼前只见“海水汹涌”“山林杳冥”;耳边只有大自然深邃美妙的音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成连先生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却可以认识到正是成连先生用了移情造性之术,催动了伯牙潜藏在内心的艺术灵感,使之鼓琴放歌,对音乐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最终成为天下妙手。反之,成连先生只是单凭口头说教,就不会激起伯牙的内心体验,创作《高山流水》的激情也不会产生。

2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的求知欲望之所以永不熄灭,是因为他们总感到自己是知识的挖掘者,体验到因自己边思考边工作而带来的愉快感。”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的教学策略,才能将体验式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情境创设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情境创设策略主要就是通过营造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调动已有的认知、情感感受,进而产生对知识和情感的渴望和预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1.创设诗化情境

一堂好课,师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或惊或喜,或悲或泣,或开怀畅笑,或提案而起,或冥思苦想。师生的心魂为之勾摄,情思随之起伏,身心俱在其中,霎时无暇旁顾;真知、真情、真理,浑然一体;知识、技能、情感无不得到历练。多媒体媒介,更容易让课堂教学情与景的契合,营造出课堂之诗化意境。学习《兰亭集序》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先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雄逸流动的艺术美,真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再欣赏充满浪漫情怀的“曲水流觞”图,心游神荡;然后再欣赏语言描述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兰亭美景。只觉清风拂面,不声泠泠;竹木箫箫,流水潺潺;物我同化,心境澄明——何等乐事。再来理解课文,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获得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样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精巧的图片、多姿的影视均可入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审美场,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调动想像,引发联想,其中的此情此景就能化作学生的“我情我景”了。这样的课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齐飞,情感体验共知识获取一体。

2.创设问题情境

3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在此情此景中,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主板”项目时,“你认识这些计算机的外设?”“你认识主机这些外部接口吗?”“你认识这些主机内的配件吗?” 三个问题的设置,由外向内构成学生对计算机主机认识的问题情境,再结合每个学生实训桌上的计算机,存储在学生脑海中的计算机设备相关知识,马上会被调动起来,进而激活了学生思维,也激发了探究计算机组装的学习热情。

3.创设工作情境

创设企业情境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最为实用。教师在教学中模拟企业情境,按真实企业工作情境设置岗位、安排工作任务,达到营造实训的仿真教学环境的效果。在模拟环境下,学生担任企业各岗位的员工,按照企业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探索、研究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人际交往、自我认知。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指挥,学生自主地完成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讲,在技能训练中创设企业情境的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同时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也使学生获得了今后工作的自主体验。

在《财务会计》“开出支票业务”的实操中,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先按一般企业财务岗位将学生分成业务部和财务部二部门。接着在财务部中再设置会计主管岗位、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由学生扮成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购货发票,填制支票领用单,报主管审批,经办人持经审批后的支票领用单和购货发票,到会计主管处审核,再到会计复核,再到出纳处,由出纳签发支票,并在支票上盖章,经办人员持支票前往会计主管处再盖章,然后回到出纳处,由出纳撕下支票存根部分,将另一半支票去办理业务,出纳根据撕下的存根,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整个教学操作流程与企业的财务流程一致

另外,生活情境也是情境创设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常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教学数控实训中“螺纹”项目时,要讲清螺纹加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螺纹加工实践操作的 4 热情,可由自来水管的接口,钢笔的笔套与笔管之间的接口等常见的螺纹导入;教学《电子装接》元器件识别时,用闪烁的街口霓虹灯导入;教学《电工实训》双联开关项目时,可用平日上下楼梯时的路灯为例。生活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找到学生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结合点。

(二)对话交流策略

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首先要分清“对话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差异。“应答”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所作出的应对或回答。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甚至一个词,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答案,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应答,答案也会大同小异。而“交流”则是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或要求,谈自己的体会,交流的内容必须有独特性,学生才能真正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而且形式上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话,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说服力强,也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历,《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分析有一定难度。在充分阅读或是欣赏话剧《雷雨》的基础之上,教师围绕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否真实”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交流。经小组充分讨论之后,学生中形成了三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感情是真实的,理由为“周朴园一直保留侍萍的旧物和旧习惯,并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若非出自真情,保留一年两年还勉强可以,三十年的时间很长,可见是情真意切。”第二种认为是虚假的,理由为“当周朴园到知道了侍萍还活着时,是非常冷酷无情的,没有半点温情。”第三种观点是真假参半。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顺势一点拨,周朴园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分析得清清楚楚。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了,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应是互教互学的平等关系。一部《论语》,就是孔子与他的学生互教互学、心灵对话的结晶。

采用对话交流策略还要重视学生内心体验的生成。如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交流就应该建立在交流前的反复诵读,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生本对话也是对话交流中的形式之一。

(三)活动推进策略

活动推进策略,是指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有效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以达到学生在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中自觉学习的效果。

1.任务驱动,鼓励临境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背景,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组织教学,学生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在实践中感知、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的后期,教师选择了“雕刻象棋”作为课堂教学任务,要求全班学生分工协作,制作一整副象棋。有趣而实用的任务很容易吸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热烈地讨论分析了制作象棋的备料、程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到数控车床上进行实操。在平面设计大综合中,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杂志封面、设计艺术照等等也都是吸引学生的任务。

2.角色扮演,促进入境体验。学生在一种模拟的情境中担任指定的角色,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学习体验。这种类型的活动,在能将教学内容情景再现的课程的一般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编写剧本——确定角色——角色表演——思考领悟。如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的课文,可安排学生改编课本剧,如《项链》、《雷雨》等。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或编或导或演,学习运用各种表演手段,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又如旅游专业的客房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担任前台服务、大厅经理、入住旅客等角色,就能将订房的流程移植至课堂。再如就业指导中的面试技巧的教学等。这类角色扮演活动,尤其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知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另外,在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中,为更好地营造企业情境,师生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以往的师生、同学关系,转变为领导、同事、客户的人际关系。

3.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更是学生的最爱。即使是在如果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引入游戏。例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学时,以“游戏”带入课题,教师在教室地面上画出几个圈,代表不同对象的不同归属,例如,让团员学生都站到一个圈里,非团员学生都站到另一个圈里。这样学生就动起来,乐起来,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趁学生很 6 配合老师的教学时,引入集合概念,再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得出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个特点,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学习教学内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于巧法”,而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更多的体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编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0月第一版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3.《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体验式教学》 百度百科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2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A·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实施体验式建设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体验式教育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课堂,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写作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关注学生,不斷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写作。

一、游戏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从业者更多地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直接体验写作。游戏体验的形式是指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为学生设置精彩的游戏,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教授“玩得开心”主题的作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体验教授小学语文写作课。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作者为学生设计了一款“比腕力”游戏。这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时要注意对方的态度、表情和动作,还有时刻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之后,学生们才可以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游戏经历开始写作。其中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全班一起玩了“比腕力”游戏,一开始我想我一定要比同学更强更好,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输给他,我喜欢这个游戏。”如果你看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游戏体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成功地写作[1]。

二、劳动体验

很多学生没有素材可写,总是把不一致的内容放在一起,写的文章没有逻辑。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训练失去信心,影响了小学语文写作教育的发展。因此,为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在写作教授中为学生设计劳动体验活动。这意味着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过程,他们可以学习劳动技能,与同学一起劳动,互相协作。这样,学生放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经验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以“我学会了”为主题的作文课为例,在教授这门作文课时,为学生设计了“打扫”劳动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并将活动任务分配给不同小组的学生。之后,各人按照自己的分工劳动,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参与活动后,让他们按照参与劳动经历的过程进行写作。一位同学写道:“我今天参加了‘擦玻璃’劳动活动,不知道你有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是这里的门太多了,幸好我们组的小何同学有更多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先用湿布,再用纸擦一下,这样下去,劳动很快就完成了。可见,劳动也是有技巧的。今天我们很累,学到了很多劳动技能,我很高兴。“在这些学生的作文中,劳动经验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更多,帮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更多。

三、观察体验

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深入研究发现,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动物、植物等的文章。学习相关文章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非常有帮助。为此,在写作教学法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或观察一些小动物。这种观察体验使学生有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和小动物特征的意愿。因此,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还可以通过在写作课上写下自己的观察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读写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以“写观察日记”为主题的作文创作过程的观察体验活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大蒜,并把大蒜种在花盆里,定时浇水。然后让学生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并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学生们非常仔细地观察着蒜瓣的生长情况,在蒜瓣发芽后,他们写道:“我今天的蒜瓣上长了一个小绿点,是个小芽,蒜芽长得很旺盛,没几天就发芽了。”两天后,同学们看到小蒜苗逐渐散开,长高了,于是他在笔记本上又写了一篇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蒜苗,它们长高了一点,小蒜苗长出来了。”学生们对这种植物的观察更感兴趣了,在笔记本上写了很多观察结果。等大蒜苗长得茂盛之后,作者让学生们把观察结果整理成一个完整的观察记录。可见,观察体验模式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并在这种观察活动中找到写作材料[2]。

四、联系学习实践,让学生收集丰富写作素材

多种书写工具是良好写作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的书写工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上,收集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这意味着,小学教师在从事体验式写作教学时,可以积极地将学习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扩展、逐步发现、积累和整合大量适合小学生写作思想和能力的材料,使其可以成为写作有力的辅助工具。

比如《金色的草地》一课,学生只要好好观察,就能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发现许多神秘有趣的事物。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专注于遵循体验式教学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动手活动,学生可以在个人参与过程中收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回归自然。在本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纸笔做笔记,或收集落叶、草、花等资源进行进一步观察。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内在见解,并鼓励他们整合他们收集的材料来创作出色的作品。

五、结论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者,教师要把学习曲线还给学生。写作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注意使学生能够根据独立的探究和经验有效地写作。体验式教育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体验式教学的成效也不是在一夜之间实现的,需要细心的指导。在写作教学方法中,教师要科学运用实证教学法,引导好学生的写作方法,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感受,让写作课充满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玉芬. 关于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 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1(8):1.

[2] 蓝海燕. 关于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文学少年, 2021(26):1.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4篇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数学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体验者以自己的数学学习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为基础去理解、感受、建构的过程。

2 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2.1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体验, 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发展变化的过程, 与主体生命的整体相关联。因此, 学生在体验中, 首先必须是自我的融入与感悟, 主体的角色在感悟中得到完全认同。体验个人的亲历行为, 他人无法代替, 否则就失去了体验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探索知识, 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 任何一个学生, 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 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自己的特点去体察、去感悟, 获得与其他人不同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 体验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强化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和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把握, 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2.2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式教学注重让体验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 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 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 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2.3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情感的生成

“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 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 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 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据调查, 一些学生之所以成为数学“差生”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数学教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久而久之, 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导致数学成绩急剧下降。因此,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从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体验强调亲历性, 只有亲历, 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 才能产生情感, 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将长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 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为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回归情感的、真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2.4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体验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产生的中介。体验是相当个性化的心智活动, 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密切相关。在积极的体验中, 个体可以充分摆脱外界的束缚, 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 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造的习惯。没有体验, 学生就容易失去自我;没有体验, 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 就不会有自我的建构;没有体验, 就不会有创造的发生。

3 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体验中发展”正是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和切入点。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自己内心世界的建构和体验才能学好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体验,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 强调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本人体会知识及其如何在一定情境下予以运用, 认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 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知识的学习者, 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鲜活生命潜能的活动生命体,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以释放,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力。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各种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 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 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3.2 情感性原则

只有“动之以情”, 才能“导之以行”。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在学生之情与知识之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 最后的归结点也是情感, 体验的结果往往是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情感的生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和认识发展水平,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同时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 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突出特点。

3.3 过程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关注学习过程。体验式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活动、体验情境, 让学生去充分实践体验, 亲自体验新概念、定理、规律的探索发现过程, 使学习的过程变成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知识结果, 更在于这个学习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辨的氛围, 也暴露了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 促使他们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勇于迎接挑战,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4 回归生活原则

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可把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 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再运用于新的现实情境中去。既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 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时也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新教材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编排了大量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例题和习题, 引入新知识之前, 都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 而且认识到自己就能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展开数学学习, 并加强实际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学体验教学的概念;继而阐明了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最后提出了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吴宝燕.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8 (6) .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家长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注重孩子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在当前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更多的是给学生讲一些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老师忽略了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体验式教学和以前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音乐

小学时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小学生发展得都不是很成熟,这就导致了小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动力不足,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理解存在偏差,也不够深入。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音乐老师把学生当作是上课时的中心,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配合音乐老师的讲课。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在一种特别轻松的状态下就获取到了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感性的情感意识。本文主要是论述体验式教学给小学音乐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好处,以及小学音乐老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为今后体验式教学的普及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小学音乐老师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给学生讲音乐课,能够让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科目的讲课方式有些不一样,它更多的是借助学生的情感来进行的,比较注重的是音乐的教育性,是希望能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师的讲课中,让小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一定的升华。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音乐技能的实践上都是一种提高和训练。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的时候,体验式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把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上,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地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学生在配合音乐老师的讲课活动的时候,也在对自身的思维不断地创造着,小学音乐老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去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共鸣,这体现出了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小学音乐老师在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活动体验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地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音乐情感上的感知和体验。把体验式教学方法带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上,不能只是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多多注意学生能力的发挥情况,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加强。

二、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老师在上课时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让音乐课变得比以前更加的有趣,更有意思,对于小学生来讲,也会更加的想要去上音乐课,而且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大家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都非常的少,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音乐知识的乐趣,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对老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的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老师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了小学生的音乐课比较沉闷,学生对学习音乐没有什么欲望。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课中,正好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全方面地显现出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不只是过分追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在小学音乐课上使用体验式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小学音乐老师只要能够经常开展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活动,就能带动学生去思考,就能让小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音乐知识。

(三)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求知欲,才会有学习下去的欲望,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学习知识的,体验式教学正好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而出现的,小学音乐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活动去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产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的深刻。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好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于小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实现音乐审美自由

把体验式教学不断地渗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而且还能让小学生在特有的音乐情景下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审美意识更加的自由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缩小,还能让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配合小学音乐老师讲课。

三、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展体验式教学

从教育心理学的层面上讲,人的情感变化是音乐的主要来源,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动作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而所做出的动作也必然是表达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同时与对音乐的反应紧紧连在一起。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主要说的就是小学老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先唤醒学生的天生的本能,这对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感知和想象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简单的就学会音乐。因此,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简单地就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来说事半功倍。

(二)分析学情,把握目标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受到了音乐老师很高的重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是音乐老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老師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摸准小学生的学情,能够为音乐老师的教学提供非常有帮助的教学依据,能够让音乐老师在班级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音乐老师只有足够的了解小学生对待音乐的特点、学习音乐的心理和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才能更好地对音乐知识进行讲授。音乐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能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的明显。小学音乐老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能力,合理地选择讲课需要的音乐作品。因此,小学音乐老师在上音乐课之前,要充分的对小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把握好教学目标,开展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讲课过程中,不断地教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创设情景,融入感情

音乐老师在给小学生讲授音乐知识的时候要适当地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够更好地把小学生代入到学习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就比如生活中的案例展示、音乐剧表演、情景再现、播放音乐渲染氛围等,在班级内营造一个音乐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音乐老师在创设音乐情景的核心就在于要让学生真正地把情感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才能让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把情感融入音乐情景中,能够以音乐的形式渗入到小学生的心里,能够在音乐课上展示出真情,让音乐、情景和情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就比如,音乐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湘教版音乐课本中的《报春》的时候,音乐老师就要结合作者创作这首歌曲时的背景,给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音乐老师可以利用春天的情景,在教给学生如何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让小学生学布谷鸟的叫声,在对歌曲中的情景进行想象,让自己感觉处在鸟语花香的春天,让学生能够借景生情,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上,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讲课中。

(四)设计活动,丰富体验

小学音乐老师在设计课上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美、思想美和境界美,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展翅飞翔。小学音乐老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的时候要从最近的发展区开始,在学生主体活动中生发体验,在想象与联想活动中丰富体验,让小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音乐感性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的价值,要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诱导,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比如,小学音乐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报春》的时候,在让学生唱出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表演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再配上歌曲表演,并用一些乐器伴奏,在自己的表演中体验到歌曲的内涵。而在学习《杜鹃圆舞曲》的时候,音乐老师为了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并且要多多的开展一些可玩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对提高音乐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呈现

在对音乐的认知上,体验可以作为音乐认知的内在的催化剂,能够让小学生对学习音乐充满了兴趣,能够让小学生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音乐知识的海洋里,还能够让小学生不断地去理解、去探索音乐知识,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音乐认知体系;在音乐的律动上,通过小学生的动手动脑,可以让小学生的感官彻底的参与到老师所设计的活动中,小学生在做一些舞蹈动作的时候也能更加了协调和灵活;在音乐情感上,体验式教学可以作为音乐情感的催生剂,小学生在进行音乐体验时,要能够理性的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音乐方面的审美情趣,以此来實现理性和感情的统一平衡。把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强调小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能够建立起老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小学生音乐学习内外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沈永娟.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6):195.

[2]庞立嫣.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16):20-21.

[3]蒋品红.浅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3):150-151.

[4]邓姝.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4):408.

[5]陈肖花.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2018(9):240.

[6]李娜.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8(12):210.

作者简介:李斌,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

体验式教学作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为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课前输入准备、课中任务实施以及课后语言输出入手,探讨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与高级英语教学的结合及其在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高级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孙靖丽,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后现代文学。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GZJG2014-B08。

20世纪上半叶,由约翰·杜威(John Dewey)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体验学习思想,他们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及人们的行为和反思。所谓体验英语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模拟真实情况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亲身语言体验与感受,并通过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学习体验,进行反思、总结,最终再回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英语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其已经具备的较强的认知能力,实现对第二语言的认知。可以说,体验学习把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总结了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和让·皮亚杰(Jean Piaget)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经验学习圈理论,即四个学习阶段构成的循环结构:1.具体的经验,即遇到新的经历或情况,或重新解释已有的经验;2.对新经验的反思性观察,即强调经验和理解之間的不同;3.抽象概念化,即通过反思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或对现有抽象概念进行修改;4.主动实验,即学习者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周围的世界,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四个学习阶段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循环过程: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形成抽象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提炼出新理论,再将新理论放入实践进行测试,产生新的体验,建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第二语言认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学习者个体,把大脑视为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把它当作是装有语言信息的容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建构知识。不难看出,体验式英语教学理念在诸多方面符合二语学习认知理论的要求。

一、《高级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长期以来,专业外语教学立足纯语言单科教学,存在为掌握语言而学习语言,目标功能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真实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等弊端,以至于许多学生即便通过了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但外语运用能力却非常有限。以人文学院2014级英语本科班高级英语课教学为例,升入三年级后他们普遍学习热情很高,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压抑了他们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埋头记,这样,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变成了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另外,市面上买到的各种参考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从而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一味生搬硬套,语言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没有得到体现。这种教与学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原则,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全面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逐渐下降。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二语习得者来说,课堂是学习二语的主要场所,是他们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高级英语课堂可以借鉴经验学习圈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高级英语教学理论模式,使高级英语教学法系统化、科学化,让这一重要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令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传统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新课的导入,课文分析,总结及课后练习。笔者将以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教学过程为例,从三个方面,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总结入手,探讨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及导入——激活学生已有体验,创设学习情境。以笔者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的课堂中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数量非常有限,主要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这对于有效地学习外语显然不够。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内外为学生创造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机会,如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把与所授内容相关的、有助于激活学生现有经验的材料精心设计在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接触语言的机会,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达到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在“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以激活学生的现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新的知识。授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3人),搜集爱因斯坦的家人、朋友、同事、媒体等对他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汇总提炼。在课堂导入环节,每个小组可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汇总结果,通过发言交流,既可以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体验,如对爱因斯坦已有的了解,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小组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在聆听、激活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

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任务,调动学生发现、反思自己已有体验与所学新知识之间的不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二语学习者,学生严重缺乏交际的环境,在笔者的学校更是如此,课堂学习几乎是学生二语言习得的最有效途径,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二语的环境和机会,是他们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地方,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注重思想性又要重视趣味性及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同样以“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为例,根据几年来的授课经验,在第一个发言讨论环节,学生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及他的贡献方面,因此笔者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先反馈、总结学生的小组讨论,然后通过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Einstein as a man?”引入本篇课文的重点,即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有怎样的特点。讲授新课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设置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教学场景。笔者在此环节采用任务教学法,将课文中谈到的爱因斯坦性格中的simplicity,modesty,concentration,love of natural simplicity,academic courage,youthful innocence等以PPT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找出对应的段落,明晰文章的架构。学生通过对新的体验的反思性学习,了解到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并运用了语言,还体验、思考了所学的新内容,语言学习变为创造和使用语言的体验过程,这也正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所提倡的“通过经验转换来创建新的知识”。但是,由于一个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任务,小部分学生完成起来相对较为吃力,不能很好地体验所学。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创建宽松、友好、融洽的氛围,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以降低部分学生的情感焦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语言习得得以有效地进行。

3.课后总结——通过新的体验建构知识,巩固所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语言输入一直被认为是二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输出则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從认知理论的角度看,语言输出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推动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加工。语言学习者通过控制输出,关注输出,可以更积极、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课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内化体验的重要渠道,也是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新课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感知、体验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参与体验、认同体验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完“My Friend, Albert Einstein”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认知与课中所学,通过记者访谈模式,对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做出口头评价,或者,可以让学生以“Einstein in My Eyes”为题,以书面形式反思所学,总结所学,拓宽课堂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也检测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高级英语的教学既要重视行为实践层次上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思维意识层次上“语言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也要重视心理意向层次上语言学习“愉身悦心、激情荡志”的作用及人格品性层面上语言学习“开阔心胸、培养心灵”的作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运用在高级英语课堂中,既对学生学习语言有益,使他们有更多产出语言的机会,进行意义与内容的协商,协同构建语篇, 同时也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英语程度的差异,教学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开发教材,坚持课堂活动与任务的形式多样化原则,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设计难度不同、形式各异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对二语学习持续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Kolb,David.The Theory of Experimental Learning and ESL[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7(8).

[3]郭佳,包兰宇,王晓娟.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孔庆炎,胡壮麟,桂诗春.关注《大学体验英语》 [J].中国大学教育,2008(8).

[5]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体育局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