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

2024-07-21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应及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高效、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本文分析了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在我们经济战略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作用,运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符合海南省的继续教育完善措施,为海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海南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海南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和桥头堡,在未来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着越发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作为经济特区的海南,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加快,经济发展将迎来别样的春天。在地缘位置上,作为重要的侨乡,在连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东盟与我国互利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战略地位提升的同时,必然促使海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经济发展中对于会计人才需求的迅猛增长,无疑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更新、综合素质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会计人才培养更新的大量需求下,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制度完善以及国际趋同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其中,海南省在创建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经济的发展尤为特殊,并且作为我国沿海经济特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特别是作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纽带,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必需要一批能够及时跟新专业知识、自身专业素养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后盾,所以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一、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1.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并举

目前,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面授班培训,另一种是网络继续教育。其中,面授班培训主要是由海南省财政厅审核授权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省财政厅不再直接参与开设面授培训班。参与面授班培训的学员需要本人持证去机构登记申请培训,由机构安排具体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学员依据机构安排按时按质的完成培训并参与考试通过的,进行学分登记后,就完成了本年度的继续教育。网络继续教育则主要通过海南省财政厅会计从业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平台实施,学员在规定学年内,申请开通相应年份课程,课程开通3个月内必须完成课时学习,当学习记载课时达到最低24课时的要求时,即可参与网络在线考试,考试分数达到60分及以上即为考核通过。考核通过系统会自动记载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记录。未通过者可以继续重新考试,直到考试通过为止。

海南省实施面授与网络教育并举的培训方式,一方面有效延续了传统培训的固有优点,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现代网络新媒体的途径,实现网络继续教育的推广应用。现阶段,除海口和三亚外,海南其他地区均已不再延续面授培训,转而推广实施网络继续教育。虽然仅仅实施短短几年时间,但是现如今网络继续教育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发展的同时,网络继续教育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了,网络平台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漏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亟待相关部门加强改进。而对于网络教育平台的监督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培训内容的规划与安排

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由省财政厅每年进行规划与安排,主要涉及的培训内容有经济与管理理论、财务理论、财经法规、基础现代企业管理认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与组织机构设计、企业领导者、创业和创业管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疑难解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纳税筹划、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新《企业会计准则》等。近几年的培训内容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动,学员针对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对于面授班的学员则主要根据培训机构的安排来对应学习,学习面相对比较窄,而网络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相对选择性更多一些,但即使是有大量的课程安排,但在国家财会制度更新变革的同时,培训内容滞后问题依旧突出,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会计继续教育的本质性目标要求。“顶层设计”的缺乏,对于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然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而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对于面授培训,主要是由培训机构负责安排,学员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与培训时间冲突的现象不可避免。而网络继续教育的开放时间过长,海南省一般为近一年时间,甚至根据特殊情况,还会开通补学,时间延长更久,这对于学习的高效性的培养也存在较多的质疑。

3.单向的监管模式与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监督管理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型的单向监管,监管主要依靠的是省财政厅及其下属相关部门。对于面授培训,由于海南省2013年底取消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收费,社会培训机构将不能对培训人员进行收费。转而以财政补贴形式运转。对于社会培训机构来说,盈利是其主要经营目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培训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对于持证学员的监督管理不可避免的存在疏漏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学员课程学习旷课、迟到现象不能够如实记载,甚至存在只走形式,过场式培训的现象。学员自觉性不够,而监管乏力,造成整体的培训质量并不能够达到期望的水准。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其监管只是单一的由培训机构上报数据资料等,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不能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进行监管,而仅仅局限于事后的反馈报告。网络监管同样如此,对于学员在线学习期间的学习情况,是否认真听讲、考试等没有做到过程监督,局限于依靠网络平台记载情况的现象。

考核评价仅限于考试形式,单向的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反馈真实的培训情况,海南省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考核评价无法实现有效的反馈回访机制,无法从实际角度出发,高效评价继续教育执行情况。

4.传统的宣传形式及途径

目前,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宣传主要依靠传统的宣传手段,即主要依靠政策规定的强制性以及持证人员的自觉性。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形式缺乏创新性。新媒体的宣传途径很少运用到目前的继续教育宣传中来,持证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变化以及课程开设时间等一系列信息的获取途径仅仅局限于自己主动登录官网获取,而很少有外围的宣传途径能够使信息广泛传播。

二、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代网络继续教育系统欠佳

(1)网络继续教育系统自身设计缺陷

根据对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分析,分析出海南现有网络继续教育系统存在固有漏洞,如网络课件在线学习可以同时开启所有学习课时,实现“全开”功能,实际学习时间用时不会超过1小时,就可以满足继续教育最低24小时的学习要求。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监督,导致一部分人找人代做继续教育或者单纯挂科不听课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存在网络继续教育系统稳定性不佳,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延时、兼容甚至课时挂了未记载等现象,说明在系统的后期维护及用户体验上还有待改进。其次,对于在线考试,存在考试界面可以后台运行,其他搜索引擎同时开启并行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学员不认真学习课件,不听取课件内容最后依旧轻松通过考试的情况的发生。这无疑与会计继续教育的最初目标相违背,极大的造成了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化问题加剧。

(2)网络继续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多数持会计从业是证书学员反映网络课件内容的单调性,尽管提供的学习内容数量多,但大多都集中在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上,而且每年的继续教育授课内容,授课视频几乎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单一的课件授课形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员追求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多数学员更加注重对于多样化授课形式的偏好,虽然24小时的授课要求并不高,但是对于部分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依旧存在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相冲突的矛盾,而如何切实创新培训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对于培训学习的总体规划安排,缺乏“顶层设计”,欠缺来自管理者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统筹与规划。

2.会计继续教育宣传力度弱,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意识淡薄

当前海南省的会计继续教育宣传力度乏力,申请补修继续教育的学员人数一直占有一定比例。而在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群体中,大部分持证人员有过忘记继续教育的情况,追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欠缺;另一方面主要还是由于管理机构对于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很好的运用现在越发重要的新媒体宣传手段,而仅仅依靠制度规范与学员自觉开展。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使得学员不能及时的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导致了完全可以提前预防规避的不良后果。

3.会计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

(1)会计继续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目前的形式主要分为面授与网络授课学习两种,当然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也可以实现当年度继续教育减免的优惠政策。面授作为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由于其诸多缺点,正在逐步被网络教育所取代。单一的课时学习加考试的模式,对于多数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从业人员并不适宜。缺乏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反而致使部分人员消极对待继续教育。而不按时按量进行继续教育的社会成本过低,从而有部分人员并不能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2)监督体制形式化现象严重

监督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监督主要依靠的只是主管部门,而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到其他利益相关部门单位,显然主管部门精力有限,监督不到位现象在所难免。对面授培训而言,由于政府各级财政机关培训机构已经不再单独组织进行培训工作,目前海南省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社会民办机构来组织培训。民间机构组织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获得财政资金利益为目标,所以多数培训机构在培训质量上存在较大的水分[3]。在组织安排上,尽管大都是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但是监督仅仅是通过事后的部分抽查视频监控以及试卷情况等进行核查,同样存在他人代替的问题。而且考试考核形式化,好多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同样,对于网络继续教育而言,网络系统的漏洞,使部分从业人员钻取系统的空子,“投机取巧”的快速通过继续教育,由于系统监管的机械性,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制止问题的继续发生。

4.会计继续教育档案缺乏联动性

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档案记载由原先财政局手动记载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到现在电子档案自动网络记载的转变,无疑更加便于管理,更加便捷便民。但是,依旧不足的是,这种转变仅仅是对记载形式的转变,并没有对继续教育档案进行根本性的革新。现代的档案,如同诚信档案一样,更加讲究社会成本性,更加注重对于档案关联利益者的影响及联动性。会计继续教育档案社会影响成本低下,直接造成监督乏力。社会正呼吁着高规格的诚信联动档案机制的到来。

三、海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建议

1.完善会计现代网络继续教育

(1)提升网络继续教育系统

当前,海南省处于网络继续教育改革试验推广阶段,自《海南省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目录》琼府办〔2013〕181号文件颁布取消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费后,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全面进入免费培训时代,培训通过面授及网络继续教育两种方式组织,而网络继续教育由于其特有的优点成为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的首选。但是,目前的网络继续教育系统亟待完善,省财政厅应当组织专业人员,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对网络继续教育平台进行维护、更新,以确保平台运行的正常,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从业人员。

(2)丰富网络继续教育形式及内容

海南省财政厅应该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对网络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要及时根据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变更而进行更新,充分发挥会计继续教育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突出重点,提高能力;加强指导,创新机制”三条基本原则要求,通过培训内容形式的新颖性及创新性,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实现培训学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形式上,要突破24课时的基本要求限制,结合从业会计从业人员上班与培训时间相冲突的现实情况,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比如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综合性素质要求高,既能保证培训质量,又可以有效缓解矛盾冲突的培训形式,从而更好的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根本上促进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优化设计。

2.创新会计继续教育宣传手段,提升继续教育知名度

海南省传统的会计继续教育宣传手段单一,主要依据政策的规定,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实施。应当创新宣传手段,结合现代新媒体技术宣传手段,通过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途径全方位的做好宣传工作,使从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继续教育相关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未能按时按质量年检的问题的发生。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来提升继续教育的知名度,从而让会计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我习惯。

3.加强会计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监督机制

(1)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现阶段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是通过先课程学习,再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题目简单,形式化问题突出。应当提供多途径的考核评价方式,鼓励从业人员自身及时充电,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考核评价不再仅仅依据课时及考试,而将重点放在对继续教育学习质量的考评上,通过与工作单位、培训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实地抽查咨询,更加客观的对会计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也要严格实施会计继续教育的强制退出机制,对不继续教育,或者少继续教育的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会计从业资格的淘汰废止,为会计继续教育做好制度保障。

(2)强化全方位监督职能

监督会计继续教育的实施状况,不能仅仅依靠机构组织上报的培训结果以及网络教育登记记载情况,而应当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方位的视角进行监督。要发挥好财政机构监督主体的职责,利用好社会监督与自我监督两把利剑。各个社会培训机构与财政主管部门,在日常的面授培训以及网络培训中,应做好定期电话回访、意见反馈,多渠道听取会计从业人员的心声,从而为监督决策提供社会舆论支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监督不仅仅是在发生问题之后,而要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5],事前监督要做好基层调研,尽可能多的收集从业人员对以往年度继续教育的反馈问题,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把握;事中监督做好管控协调工作,及时关注培训机构以及网络培训平台,重点对不合理、异常上报以及记载事项进行重点抽查;事后监督要利用好社会监督的平台,通过开设意见咨询、问题反馈以及监督举报专栏或邮箱,收集各从业人员,各机构以及财政监督主体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

4.建立健全会计继续教育档案互联机制

海南省会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主要通过系统记载的方式管理,课时达到要求,考试通过即会自动记载。但是记载方式单一,除了证书调转、换证等没有具体的限制,这种直线式的档案记载管理不易于管理质量的提升。应当在现有网络记载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证书管理机构、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其他与从业人员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将继续教育作为单位考核、用人参考的标准,通过建立互联机制,实现继续教育社会机会成本的最大化,从而从思想上为会计从业人员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孙庆旺.贯彻落实《会计法》促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科技信息,2010,02(23):227,207.

[2]孙梦尧.国内外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428-430.

[3]马亚光.强化基层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2,(5):32-32.

[4]夏同真.基层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0,(35):266.

[5]周贵文,荣莉.加入WTO后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中华会计学习,2004,(6):8-9.

[6]程璇,李庆云,孙锐锋等.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商情,2011,(26):95-95.

[7]陈镇权.厦门市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D].厦门:厦门大学,2008.

[8]史利国.基层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12):83,82.

[9]吴澄锟.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看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中华会计学习,2003,(11):9.

[10]高素玲,赵立,张玉兰,于红军.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6):37.

[11]河南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调研组.河南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求调查报告.中华会计学习,2003(12):11.

作者简介:张赛丽(1985- ),女,讲师,硕士,农业经济管理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2篇

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财政部门的一个专项工作,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我国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长期持续,所以会计人员以后续教育的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适应经济发展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关于继续教育的硬性规定对于提高会计人员处理业务的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该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

(一)培训机构牟利驱动,将培训合格率作为重要指标大中城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大部分授权给大中院校办理,但在会计管理部门办公机关的周围,大大小小的会计培训机构星罗棋布,其中不乏代办培训测试一条龙服务的,这些机构属于“公司”,追求利润是其原始驱动力,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少数机构还打出保证过关,不然免费再学,这样保证高通过率既迎合那些“工作忙没时间参训的人员”的需求,也降低了培训成本,如果不真正加强监管,提高“公司”牟利驱动的风险,国家要求的继续教育将成为一纸空文。

(二)基层会计管理部门培训能力有限基层会计管理部门很难办好继续教育培训,但作为一项工作又不得不办,处于两难境地。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财政部门不能直接办理培训,然而在县级城市一般没有大中院校,持证人员数量不大,社会机构兴趣不大造成现实中要么财政部门继续办理培训,要么委托“属于”财政的会计学会办理。但是县级师资力量薄弱,能够跟踪会计改革更新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讲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成人培训的现场管理存在很大难度,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三)基层单位培训内容单一

一般情况下,省级会计管理部门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规范继续教育的内容,各地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培训课程及内容,但实际中各地确定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由于明确规定24小时的学时,加之限于培训的“规模效益”,每年确定的课程不过二三项,相对处于不同行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参训人员而言,内容单一,指导性不强,造成一些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给培训的组织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会计继续教育缺乏内在动力一些单位不支持,会计人员不愿意,导致会计继续教育缺乏动力。很多民营企业存在一个共性,即由企业所有者管理财务。许多属于财会人员的工作都由企业主直接完成,会计人员只需要做些初级工作,企业主不愿意花钱让会计人员带薪参加培训。在规模稍大的企业,财会岗位分工细化,片面知识即可胜任,现有知识即可对付,缺少更新知识的压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更是缺乏知识更新方面的压力。

(五)较高的学习成本对一些会计人员形成压力,特别是乡镇参训人员虽然会计管理机构和培训机构在各种压力下逐步降低培训收费,但由于教师课酬逐步提高、场地等隐性成本无法降低,加之财政专项经费难以到位,收费还处于会计人员不满意状态。会计管理部门对于会计人员比较集中的乡镇可实行集中办班,但一些在边远乡镇工作的会计人员,其参训成本则相对较高。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一个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财产安全乃至国家税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幅降低收费标准,割裂培训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利益关联。对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监管,开辟顺畅的出局机制,迫使培训机构树立品牌第一、赚钱第二的理念。

(二)社会力量薄弱的县级城市,会计管理机构要集中优秀会计人员,培育本地师资力量选择较强沟通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选派其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更新知识。鼓励会计管理机构的员工参加各种会计考试,坚持学习,敢于走上讲台,培养其成为稳定的会计继续教育资源。

(三)采用菜单式课程,实行小班制,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会计培训部门可试行分行业分层次的课程设置,既有国家出台的会计制度也有报税等实际操作,并将各项课程列成菜单,有必学和选学两部分,供参训人员自由选择。缩短报名和上课之间的时间,实行小班制,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测试,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四)实行网络培训,改进培训方式网络培训是会计人员培训发展的方向,便于反复学习、异地学习,也大大节省会计管理机构的费用,其学员信息、学习进度、测试成绩都可以动态掌握,方便准确。此外,还可组织人员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请企业财务总监宣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组织规模较大的会计知识竞赛,且这些活动都属于继续教育的内容,在实施中也能得到了许多会计人员的支持。

(五)鼓励自学及参加各种会计类考试,用活用足“视同完成”政策《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通过考试可以视同完成当年的继续教育。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坚持学习考试,其学习的内容很多比规定的继续教育内容更新更深。因此,会计管理部门应积极宣传,主动告知其“视同完成”继续教育课程。此外,还可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前培训的内容,以帮助其备考和继续教育合二为一。

(六)帮助会计人员再就业,为企业和会计人员双向选择提供平台可利用会计网络平台收集会计人员的求职信息,从而为企业推荐称职的会计人员。在目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很多企业处于关停状态,很多会计人员下岗待业,会计管理部门可选择继续教育成绩优秀者,将其信息整理并积极推荐给外地的相关岗位,这样也可让许多会计人重新走上岗位。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县级,的确存在一些效果不佳甚至形式上的东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注重细节操作,讲求培训实效,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编辑 熊年春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引言

自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经典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精辟地概括了盈利时间序列研究的证券模型估价、证券价格变动研究和盈余管理的检验三个重要应用领域以来,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这个轨迹进行的。盈利时间序列的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盈利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对未来盈利进行无偏估计,从而找到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规律,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地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西方学者的多数研究证实,企业的盈利变化过程大致可由随机游走过程来表述,而我国盈利时间序列是否遵循随机游走的时间性态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西方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都认为,个别企业的会计盈利变化可由随机游走过程来表述。利特尔和雷纳(1962、1966)对英国公司的会计盈利变化进行研究得出年度盈利呈现出随机游走的状态;鲍尔和瓦茨(1970)对1946~1970年美国700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游程检验、序列相关检验、连续时段差分均方检验和部分调整模型的拟合检验,同样得出了会计盈利服从随机游走过程的结论。而比弗(1970)和洛克比尔(1976)的研究表明,资产报酬率和股权报酬率并不遵循随机过程。瓦茨和列夫威奇(1977)对瓦茨(1970)的研究作了更新研究,通过Box-Jenkins模型与随机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部分企业的会计盈利不服从随机游走,而同行业的盈利变化过程具有相似性,并且发现个别企业的盈利可由随机游走模型予以表达。阿伯切特、洛克比尔和麦克科恩(1977)对1947-1975年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欠成熟,导致国内在公司盈利时间序列研究方面进展缓慢,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少。黄志忠和陈龙(2000)是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他们利用沪市100家公司1994-1999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对随机游走模型和带成长因素的随机游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利时间序列并不遵循随机游走过程和带成长因素的随机游走过程。同时也指出,当时研究的结果不遵循随机游走模型,并不意味着将来仍然如此,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之时,上市公司的年度盈利很可能可以由随机游走模型较好地描述。其他学者在运用盈利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主要是不加检验的直接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其分析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三、中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序列规律性假设

西方学术界研究结果基本上赞同年度盈利可由随机游走过程很好地予以表述。即由

假设中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序列遵循随机游走过程或遵循带固定成长因子的随机游走模型。

(一)随机游走的假设 随机游走模型是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投资人不可能依赖一个公布的会计变动而导致的盈利变化来获取非正常报酬,除非该会计变动具有税收方面的意义,因此管理当局的均衡修饰手段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加剧盈利的波动。

盈利随机游走模型的财务含义是:公司盈利的变动是随机的,预期的未来收益完全取决于当期收益。这种观点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公司处于困境或顺境的机会是随机的,其变动过程可以用随机游走模型来表示。简单的随机游走特征可以用

然后对盈利增量的均值和自相关系数是否等于零进行检验,如果盈利增量的均值和自相关系数等于零,则盈利时间序列满足随机游走。

(二)带成长因子的随机游走假设 假设选取的样本满足带固定成长因素的游走模型,即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营业利润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使用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中国证监会网站,分别选取2002.1~2009.1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分不同行业进行检验,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原始样本中剔除了ST和数据残缺的上市公司,计算过程利用SPSS软件完成。

(二)实证检验 具体如下:

(1)游程检验。游程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是Mood在1940年提出的,具体检验方法为:

假设εt~IID(0,σ2)的条件下,可以构造一个随着收益变化总数增大而渐进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量:

其中:R为游程数,E(r)为游程数的期望值,σ(r)为游程数的标准差。式中:

其中:N为观察的收益变化的总数;n1、n2表示收益上升和下降的数目。

在95%的置信区间内,若游程个数落入[R-1.96σr≤x≤R+1.96σr]这个范围内,就说明所研究的对象在95%的置信区间内呈随机游走。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的规律性进行检验。

(2)自相关性检验。Fama(1965)提出的自相关系数模型如下:

其中:ρ是自相关系数;rt是某一时间t时的收益;k是滞后期数;当ρ=0时,说明两个期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服从随机游走。

对大样本,可以使用Q检验方法:

Q是自由度为m的渐进X2分布,m是最大滞后长度,在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序列是白噪声,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三)实证检验结果 具体如下:

(1)游程检验。选取2002.1~2009.1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数据,分别对不同行业的季度盈利进行了游程检验,季度盈利时间序列的长度N均为29,所有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数据n1、n2在13~16之间:n1=14、n2=15时,10.31≤x≤20.65;n1=13、n2=16时,10.22≤x≤20.46。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74.33%的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各个行业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的情况有所不同,采掘业、建筑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交通业、农业、社会服务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其余行业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制造业、批发业两个行业服从随机游走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2)自相关性检验。同样使用2002.1~2009.1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数据,分别对不同行业的季度盈利进行了自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25.79%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存在自相关,即不服从随机游走。各行业存在自相关情况有所不同,自相关程度最高是批发业,可以达到29.16%,其次是制造业,自相关程度为28.32%,社会服务业的自相关程度最低,仅为11.76%。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A股907家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分别对不同行业进行游程检验和自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游程检验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74.33%的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而自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25.79%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存在自相关,即不服从随机游走。这种研究结论与黄志忠和陈龙在2000年时的研究结果是相反的,在2000年时的研究中,黄志忠和陈龙就明确指出,当时研究的结果不遵循随机游走模型,并不意味着将来仍然如此,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之时,上市公司的年度盈利很可能可以由随机游走模型较好地描述,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等译:《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黄志忠、陈龙:《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成长规律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3]赵迎红:《上市公司季度盈利状况分析》,《财会通讯》2010年第2期。

[4]朱峰:《公司盈利的时间序列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5]徐跃:《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6]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7]赵迎红:《会计盈利信息与股票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8]赵迎红:《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辽宁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9]丁方飞:《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时间序列研究:国际借鉴与方法探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

(编辑 杜 昌)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虽然加密货币已逐渐得到飞速发展, 但当前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内的各大准则制定机构对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原则仍然众说纷纭。 通过梳理当前澳大利亚、日本、白俄罗斯、韩国已出台的加密货币会计核算指导意见, 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 对当前加密货币会计核算进行理论探索。 进一步地, 从案例研究的角度出发, 以A公司对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为例, 在分析其对财务报表影响的基础上, 评价其加密货币会计处理方式的允当性。 最后, 综合案例研究结果和各国经验与政策, 为会计主体所持有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提出建议。

【关键词】加密货币;会计处理;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披露

一、引言

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①。 作为互联网技术驱动的创新发展产品之一, 2021年以来, 加密货币迎来新一波投资热潮。 华尔街大行竞相推出加密货币投资和交易服务, 以特斯拉基金和桥水基金(Bridgewater,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为首的一些金融机构高调宣布持有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 同时, 美国比特币公司Coinbase在纳斯达克上市, 将加密货币投资高潮推向高峰, 使得其价格节节高升, 截至2021年5月初, 加密货币市值高达24910.51亿美元②。 然而, 2021年5月11日, 随着特斯拉宣布暂停接受比特币购车计划, 比特币价格急剧下降, 截至2021年6月26日其价格跌至11893.77亿美元②。 2021年5月18日,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 要求成员机构不得开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 5月21日,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加密货币在大部分国家未取得合法地位, 但由于它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低成本等特点, 可以方便交易、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跨境交易[1] , 因此仍得到世界人民的追捧。 自2008年比特币概念提出至今, 其总市值由起初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1月1日的8042亿美元②; 交易价格由最初发行的0美元提高到2021年9月份的48187美元;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加密货币约为7050种③; 吸引的交易所用户数量高速增长, 在2021年4月Coinbase公布的上市前的第一季度报告中, 已核实用户数达5600万, 同期增长约800%。

然而, 与加密货币在实务中的高速发展现象相反, 对于会计主体所持有的加密货币应当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如今全球各大会计主体仍未有一致意见。 IASB在2016年12月启动了对加密货币会计核算的项目研讨,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在2020年7月发布了《加密资产(负债)会计核算》讨论稿, 此外, 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國家的各大会计机构或职业团体也纷纷就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问题发表了意见, 但到目前为止, 仍未就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出台明确的准则要求。 加快讨论并制定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准则对于市场监管和衡量相关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 本文从加密货币的持有人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梳理当前各大国际会计组织和职业团体机构对加密货币会计核算的处理建议, 对加密货币资产类别的判定、确认与计量建议进行总结。 为进一步探究加密货币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核算方案的合理性, 本文以A公司作为研究案例, 通过分析其加密货币会计核算结果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讨论其核算方案的允当性, 并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相关建议。

二、重要文献综述

自2016年以来, 国外逐渐兴起对加密货币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 乌克兰学者Tetiana Yatsyk[2] 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制定的角度出发, 提出应该建立标准化的加密货币分类法, 以帮助会计师判断其会计核算方案; 由于加密货币富有创新性和多样性, 因此难以采用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规则。 通过对两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和日本对加密货币的核算情况进行分析, Tetiana Yatsyk指出, 尽管加密货币符合无形资产和存货的某些特征, 但现有会计准则对于以投资为持有目的的无形资产和存货并没有明确的会计规范。 因此, 他建议IASB应修订相关资产准则, 使加密货币可以得到更好地计量。

Procházka[3] 提出: 一方面, 区块链记录经济行为使审计有了新的难度; 另一方面, 加密货币的兴起督促会计准则制定者尽快为加密货币制定合理的核算标准。 Procházka结合加密货币的历史波动价格指出, 当加密货币用于投资目的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可以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最相关、最有用的信息。 同时, 不同持有目的的加密货币应当分属于不同的资产类别。

我国对于加密货币会计核算相关的文献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学者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将加密货币划归为何种资产类别上。 马洪[4] 通过以比特大陆IPO招股书为切入点探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模式, 对其资产类别的确认、后续计量、收入确认等具体核算准则提出了几点质疑。 比特大陆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并把加密货币确认为一种无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 基于比特大陆获取比特币的主要途径, 马洪认为, 将加密货币确认为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套用《国际会计准则》, 他建议可将加密货币划归为金融工具及存货等。 由于加密货币市值波动大, 马洪还认为, 比特大陆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而不采用公允价值确认损失, 会使其有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之嫌。

加密货币是区块链发展的产物, 其会计核算也与区块链的技术息息相关。 袁广达、郭译文[5] 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三个方面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他们认为, 区块链技术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信任性、追溯性等, 也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以及审计效率等。

当前, 国内对于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研究和讨论才刚刚起步。 本文在梳理澳大利亚、日本、白俄罗斯和韩国以及各大会计职业团体关于加密货币的核算意见之基础上, 以A公司对加密货币的核算为例, 分析其会计处理的允当性, 以期为企业持有加密货币的确认和计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加密货币会计核算规范的国际动态比较

由于加密货币的发展势头迅猛, 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各大会计职业机构或组织都比较关注其核算规范问题。 以下将分别从加密货币的资产类别判定以及计量与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来梳理各方主体的意见。

(一)加密货币的资产类别判定

根据IASB的概念框架,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从这一点来看, 由企業或个人持有的加密货币是符合“资产”的定义的, 这在各国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大会计团体中已普遍达成一致。 但是, 鉴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分类较复杂, 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计量和核算差异较大, 在加密货币究竟应当属于哪一类型的资产这一问题上, 各组织间的看法存在差异, 使该问题成为加密货币会计处理中最具争议性的争论焦点之一。

目前, 至少已有日本、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明确表达了对加密货币资产类别的看法, 本文整理如表1所示。

当前会计业界对于加密货币究竟应该确认为哪类资产这一问题, 主要在已有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融资产”“存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之间进行讨论, 本文将主要对前四类资产进行分析。

1. 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各大会计职业机构或组织普遍不认可将加密货币确认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理由如表2所示。

因此, 尽管加密货币可以在特定交易平台上兑换法定货币或者其他商品和服务, 但是由于受众尚少, 其交换媒介的职能大大受限, 还不能像现金一般作为交换媒介。 此外, 由于价格浮动巨大, 因此加密货币亦不具有贮藏价值职能。 市场上也从没有用加密货币进行定价或者比较商品和服务价值的行为, 因此价格尺度这一职能也不存在。 所以, 目前会计业界普遍认可“加密货币不属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2. 金融资产。 对于加密货币是否属于“金融资产”的争论, 主要焦点在于加密货币的持有者是否与其他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呈报与披露》(IAS 32)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 金融工具是依据合同而成立的。 各大职业机构或组织对加密货币能否判定为金融资产的意见如表3所示。

3. 无形资产。 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IAS 38), 加密货币符合没有物质实体这一要求, 是可以识别并单独辨认的。 因此, 加密货币似乎符合IASB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 澳大利亚和美国均提出可将加密货币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但是, 企业持有加密货币的目的也可能是为购买商品或服务、用于投资或作为员工激励的对价, 并非只为“生产或经营目的而持有”。 此外, 无形资产都是按成本进行计量的, 而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幅度巨大, 甚至很多企业购买加密货币本身就是为了投机或者赚取买卖价差。 因此, 如果考虑持有目的的多样性和成本计量的适用性, 加密货币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4. 存货。 那么, 加密货币是否属于“存货”呢?对这个问题的判断, 依然取决于企业持有加密货币的目的。

只有当企业或个人是为了在经营过程中持有加密货币以待销售时, 加密货币才符合“存货”的定义, 适用《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IAS 2)。 此外, IAS 38中也提到,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适用于IAS 38的规范, 而应当参照IAS 2进行会计处理。 不过, 对于企业长期持有用于投资目的的加密货币, 普华永道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均提出, 这种情况下就不适用IAS 2的规范了。

除上述意见或看法之外, 还有组织或个人建议, 当企业持有加密货币是为了投资时, 可以考虑参照“投资性房地产”引入“投资性无形资产”来进行规范[9] 。 或者, 将加密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资产, 单独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

(二)加密货币的计量与信息披露

1. 加密货币的计量。 对于加密货币的计量, 一般认为, 无论将其分类为何种资产类别, 对于外购取得的加密货币, 都应当按照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但是, 关于加密货币的后续计量则因确认资产类别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分歧。 例如: 当加密货币被确认为“存货”时,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计量; 当加密货币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时, 则不进行摊销处理, 但每年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此外, 关于加密货币的后续计量也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之间存在争议。 当加密货币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 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但如果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 则只能采用成本计量模式。 此种情况下, 在加密货币持有期间, 还需要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 36)的要求, 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必要的资产减值准备。

表4展示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ASB)和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ASBJ)对加密货币后续计量的建议比较。

2. 加密货币的信息披露。 根据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建议, 除了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遵循所确认资产类别的披露要求, 报告主体对于持有的加密货币至少还应当披露以下信息: (1)加密货币的重要特征和持有目的; (2)年末持有的加密货币数量; (3)选择加密货币会计处理政策的依据; (4)如果选用成本模式, 应披露如何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确定加密货币的公允价值; (5)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市场风险信息。

而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提出, 当企业出售加密货币时, 应将销售收入、加密货币的成本列于利润表, 并补充披露以下信息: (1)企业持有加密货币的数量和金额, 并按有无活跃市场进行分类, 对于两个类别的加密货币数量与金额也需要列示; (2)交易商为客户持有的加密货币的数量或金额。

四、加密货币会计处理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以A公司为例

(一)A公司背景介绍

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速、低功耗定制芯片设计研发的科技公司, 其客户包括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及寻求AI解决方案的个人及企业, 在行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其背景特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市场规模巨大。 如果按2017年的收入计算, A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基于ASIC(集成电路)的加密货币矿机公司, 占有全球74.5%的市场份额。

2. 利润增长迅速。 受加密货币投资风潮的影响, A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令人惊叹, 在案例研究期间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8.2%。

3. 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加密货币会计核算标准。 A公司的加密货币会计核算标准经本文整理如圖1所示。

A公司认为, 它所持有的加密货币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无形资产”。 但与普通流动资产相比, 加密货币仍然具有明显不同的特质, 因此A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将加密货币报告在无形资产项目之下, 而是直接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流动资产项目进行列示的, 只是在会计处理上参考了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

(二)加密货币会计核算对A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A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其持有的加密货币列示为一项单独的流动资产项目, 并以成本法进行计量。 这样的会计处理容易诱使信息使用者错误理解公司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这是因为, 依照无形资产准则报告流动资产本身就非常奇怪, 更何况A公司并没有就所持有加密货币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披露。 也就是说, A公司可能存在将一些流动性不高、变现能力不强的加密货币也报告为流动资产的情况, 从而导致流动资产虚高, 影响公司内部信息使用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对资产流动性的判断。

因此, 企业至少应当配合披露所持有加密货币的类型及各种类型是否都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以及企业的持有意图。 只有当A公司持有的各类加密货币均具有活跃市场并且交易不受限制, 符合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的特点时, A公司的处理方案才是合理的。 但是, 如果A公司持有的某一类别加密货币根本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或者A公司的持有意图并非短期目的, 则其加密货币不具有报告为流动资产的理由。

此外, A公司参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加密货币进行后续计量, 即采用“成本+减值测试”的模式。 这样做避开了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简化了会计处理工作程序, 降低了会计处理难度。 但是, 加密货币本身就是全球价值波动范围最大的资产之一, 当加密货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 会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无法代表其真正的价值, 当加密货币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时, 会对企业财务指标造成较大影响。

(三)加密货币会计核算对A公司利润表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矿机生产公司, A公司披露了其在各项经营活动中的收入确认政策, 具体如表5所示。

A公司接受客户以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购买矿机与服务, 因此, 当A公司在交易中收到加密货币时, 按收款日该加密货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由于加密货币的市场价值波动频繁, 导致已确认收入金额与这部分加密货币在变现时可兑换到的法定货币金额之间往往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 因此, 按上述报告的收入与按照传统法定货币和收入确认原则报告的收入相比, 在信息质量方面明显存在差距。

A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都与加密货币的市值变动息息相关, 由于其将近30%的矿机销售收入都是通过加密货币来支付的, 因此正确区分加密货币的销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十分重要。 但是, A公司对所持加密货币仅按“成本+减值测试”的模式进行计价, 从而在利润表中忽视了加密货币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业绩的可能影响。

此外, 由于A公司对加密货币使用“成本+减值测试”模式进行计量, 所以在出售或者处置加密货币时, 按出售所得与加密货币的账面价值之差额确认出售损益, 并报告在利润表中的“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项目之下。 这是因为A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矿机销售和矿场服务等, 加密货币的持有与处置并不是其主营业务, 因此列报为“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 但是, 这样列报是在假定A公司仅在经营活动中持有加密货币的前提下才成立的, 如果A公司通过销售商品取得加密货币后, 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判断会选择对加密货币进行投资, 那么此时还将其报告为经营活动的“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是不是就不合适了呢?

综上所述, 由于缺乏对应的会计准则指引, A公司参考无形资产的核算建议, 对所持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直接采用了“成本+减值测试”的计量模式, 未根据所持加密货币的类型、持有目的和意图等进行区分, 因此无论是资产负债表信息还是利润表信息, 在信息质量方面都还欠缺保障。

五、结语

当前, 针对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问题, 世界各国以及各大会计职业团体或机构并未出台明确的、统一的、完善的会计政策或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范围内加密货币投资热潮的兴起, 加密货币的市值波动较大, 由此, 针对加密货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于经济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借鉴各大会计职业机构或组织对会计主体持有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意见, 以及A公司加密货币核算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本文认为, 未来关于加密货币的会计建设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关键: (1)考虑加密货币的持有目的, 区分加密货币的类型和特征, 不同类型和特征的加密货币可能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与风险。 (2)可以参照金融工具准则, 充分考虑企业管理加密货币的方式和加密货币本身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量特征, 谨慎划分加密货币的资产类型, 并对划分理由和依据进行详细披露。 (3)在相关准则的制定或规范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加密货币的市场价格高波动性和加密货币本身内在价值的虚无性。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会计核算遇到的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加密货币便是其中的一例。 此外, 考虑到加密货币的流动性、市值高波动性等其他重要特征, 关注加密货币本身内在价值、谨慎划分加密货币资产类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相信, 在抓住上述三个关键的基础上, 通过密切关注加密货币的发展动态, 多研究实务案例和听取各方意见, 一定能妥善解决加密货币的会计核算与报告问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9YJA790114);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

号:2020YBGL92)

【作者单位】1.墨尔本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 墨尔本 3053;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 注 释 】

1 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4年11月19日)的贺词。

2 英为财情—加密货币总市值(https://cn.investing.com/crypto/charts?__cf_chl_jschl_tk__=pmd_5ErXyT4qjwYyDuVWaUt7vHdeGBG4IPOXfoiiAMuaX3Y -1634804601 - 0 - gqNtZGzNAjujcnBszQ

o9)。

3 数字货币行情_所有加密虚拟货币实时行情_英为财情(https://cn.investing.com/crypto/currencies)。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金以文,唐昆.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 J].新理财:公司理财,2017(4):43.

[2] Tetiana Yatsyk. Methodolog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of cryptocurrencies according to the IFRS[ J].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8(6):53 ~ 60.

[3] Procházka D.. Accounting for bitcoin and other cryptocurrencies under IFRS: A comparison and assessment of competing model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Accounting Research, 2018(24):161 ~ 188.

[4] 马洪.区块链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方法——透过比特大陆IPO招股书来探讨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方法[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2):83 ~ 86.

[5] 袁广达,郭译文.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探析[ J].财务与会计,2019(6):73 ~ 74.

[6] PwC. In Depth: A look at current financial reporting issues[EB/OL].https://www.pwc.com/sg/en/insurance/assets/ifrs17-current-financial-reporting.pdf,2017-06-30.

[7] EY. Applying IFRS accounting by holders of crypto assets updated Ocotober 2021[EB/OL].https://assets.ey.com/content/dam/ey-sites/ey-com/en_gl/topics/ifrs/ey-apply-ifrs-crypto-assets-update-october-2021.pdf?download,2021-10-04.

[8] IFRS. Holdings of cryptocurrencies[EB/OL].https://www.ifrs.org/content/dam/ifrs/supporting-implementation/agenda-decisions/holdings-of-cryptocurrencies-june-2019.pdf,2019-06-10.

[9] 管書悦,朱丹,郝小渝,史慧燃.数位加密货币的会计处理规范探讨[ J].月旦会计实务研究,2020(6):97 ~ 107.

(责任编辑·校对: 罗萍  刘钰莹)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新经济常态下,各类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会计信息失真指的是企业在会计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会影响企业决策者对发展方向的判断,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基于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管理者开展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会计信息具备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使用者是否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进入到了新经济常态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还威胁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予以规范,促进会计信息准确性的提升,意义重大。

1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1.1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属于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而言之,会计制度体系与内容的不全面,会导致会计业务出现违法失真行为,对此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并且,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会影响对失真行为的判断,进而无法准确的辨别出信息失真的行为,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扩大与掩盖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企业就会陷入通过错误会计信息来以权谋私的局面之中。其次,会计制度内容不完善还会导致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不利于会计工作者法制观念的提升,进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这也属于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另外,未对会计制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也属于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对会计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法根据社会变化反映会计真实数据,进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1.2 外部利益驱动

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极高,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认识到会计信息拥有的经济价值后,选择铤而走险,在工作的过程中制造假的会计信息。同时,部分企业在经营中,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投资,并降低纳税的资金支出,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会在财务报表之中掺杂大量的造假信息,对外显示企业盈利状况正常,进而为人们制造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假象。其次,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和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联合,进行造假报告的开具,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条,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内在动力。

1.3 违法成本低

因为会计信息在造假方面完全由人来进行控制,因此会计造假成本并不高,同时被揭露出来的可能性也极低。就我国现阶段的整体状况而言,企业内外部监督均会受到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影响,进而难以发现企业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且,我国企业还未对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予以全面的推行,工商、财政、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也未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难以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存在的会计造假行为。其次,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予以处罚时,表现为“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并未实现良好的威慑作用,进而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

2 会计行业信息失真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2.1 健全会计管理的制度体系

要想增强会计信息具备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一方面企业需对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予以完善。企业在实际运行时,需细化和分析会计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违反乱纪行为予以详细的内容划分,确保会计制度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减少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隙。另一方面,企業需构建科学的奖惩制度,以此来促进会计制度实施效果的提升,并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体系的重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另外,现阶段企业内部推行的企业财务与会计分支,难以根治会计失真问题,而通过对会计委派制的落实,则能够对会计从业人员予以全面监督,并开展教育与培训活动,促进其独立工作意识以及自负盈亏价值取向的提升。同时,还可以通过委派制,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2.2 增强监督执行力度

增强内外部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以及提升监督行为的可靠性,属于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方式。简而言之,其一,需对会计内部监督管理执行予以全面的落实,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相互牵制作用,组建审计机构对内部财务工作予以监督管理,以此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状况的产生。其二,增强对外部监督体系的构建,提升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能力,确保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全面的发挥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社会监督责任感,进而让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自我约束,推动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2.3 加大造假惩处力度

造假成本和收益不对等属于引起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若造假收益高于处罚成本,那么企业就会产生造假的动机以及需求。所以,应增强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并督促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此一来方可补偿投资者的损失,同时向造假者施加压力,消除其违法造假的想法,进而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常态下,会计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作用和意义越发的重要了起来,所以有关企业需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采取科学的方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进行改善,提升会计信息所具备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推动企业经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构建[J].会计师,(06):33-34.

[2]梁雨欣.关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7,(26):110+112.

[3]燕爱良,张宇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7):176-176.

会计人员教育工作探析论文范文第6篇

2002年12月,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由原物探局和新疆、吐哈、青海、长庆、任丘、大港等六家石油局下属的物探公司重组成立。为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保证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真正落实,东方公司(原物局)97年就成立了财务结算中心,99年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分别对主营业务单位和资金流量大或财务管理难度大的单位委派了财务人员及财务总监,本文就东方物探公司实行财务委派制以来,就其运作模式及其特点做一些阐述,希望与其他同仁共同探讨。

一、财务委派制形式

(一)、就地委派:在公司总部成立财务结算中心,挂靠财务处。就地委派的财务人员由所在二级单位推荐上报,经考核后将其工资关系统一转入财务部门,原来的工作单位不变,人员属于公司委派到各二级单位,在各二级单位成立财务结算部,统一管理各二级单位的资金收、支问题。

(二)、异地委派:异地委派财务总监必须是从事财会工作5年以上,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志,经公司组织部门考核,再经民议审评,述职答辩,公司领导一致同意,公告后方可委以聘任。工资关系转入财务处,党、团、工会等临时关系转入派驻单位。

二、财务委派会计的职责与权限。

(一)、财务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监督所在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对国有资产流失承担相应责任;

2、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监督所在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二)、财务委派会计人员的权限主要是:

1、审核所在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并与单位主要领导人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

2、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3、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与单位主要领导人联签批准;

4、参与拟订所在单位的年度决算方案、分配方案;

5、审核所在单位的新项目投资可行性和重大经济合同。

三、实行财务委派制必须配套的措施

(一)、资格确认制度。委派人员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

(二)、业绩考核制度。对委派人员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后必须形成书面考核结论,并以此作为对委派人员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三)、奖惩制度。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财务、审计情况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

(四)、报告制度。对派人员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其知情不报或故意隐瞒、遮掩的,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严厉处罚。

(五)、述职制度。委派人员在年度终了或离职时,要向公司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派入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公司管理机构签署意见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六)、培训制度。公司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委派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七)、轮换制度。对于委派到各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公司管理机构在考虑业务连续的前提下,进行定期轮换或不定期的调整。这是保证委派制富于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东方物探公司实施财务委派制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升了资金管理水平。完善“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方式,实现收入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大银行账户的监管力度,实现资金管理的高效运转。

(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公司自2004全面实现ERP管理上线后,分离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实现会计的集中核算,减少了会计核算层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了财务预算分析制度。对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偏差及时进行分析,并定期上报,为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为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委派人员属于公司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管理,成立专门的委派人员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委派人员的聘用考核和后续教育工作,通过法规建设、任职资格管理、任用管理、执法检查和监督指导形式使委派会计管理规范化。

(二)、制订委派会计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在被委派单位任职期满或轮换时,务必进行离任审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

(三)、进一步增强资金管理的效用。通过实施资金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利润预算来管理好资金,使资金严格按预算执行。在公司内部充分利用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统一借贷,集中调度,向资金管理要效益。

(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公司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强化会计基础,规范会计核算,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坚决杜绝出现假发票、假账本、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的现象发生。

(五)、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完善本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通过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将制度落到实处。

(六)、持续加强委派会计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委派会计制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委派会计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自觉维护公司利益,特别是财务总监必须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不仅应具有较高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水平,还应具有企业内控建设能力、筹措资金能力、投资分析决策和管理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等多种综合基本能力,否则,再好的制度,没有合格的人员去执行,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会计委派制对财务体制改革虽然有许多积极意义,但也确有不足之处,我们要用辩证和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会计委派制,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要想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要把重点放在构建新型的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上来,要放在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上来,会计委派制是防止资产流失,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新的尝试,有许多不足之处,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以上短文恳请编辑老师帮助斧正(作者单位:东方物探石油物探学校)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