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培训范文

2023-09-18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1篇

摘 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就是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其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做好相应的审计工作对于防范金融工具风险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审计风险 控制 跨期交易

衍生金融工具利弊兼具,在对其进行分析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当通过辩证角度对其在市场发挥出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其的合理应用,可以增加交易量,并且具有无限派生能力,可以合成新衍生品,应用起来十分灵活,但是,人们也不得忽略其本身存在的高风险特征。因此,应当做好对衍生金融工具监管分析工作。

1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1.1 跨期交易

衍生金融工具在时态上是未来的,交易双方通过对汇率、理论、金融工具价格的具体变动情况进行预测,实现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依据制定的条件,完成交易,或者选择是否进行交易的合约。该交易方式与传统的定期交易相比,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在未来某个时间完成相应的交易,在时间性上属于未来。因此,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最终履行,金融工具的实际价格有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动。

1.2 杠杆效应

衍生金融工具自身具有以小博大杠杆性,在进行具体交易时,只需要支付少量保证金便可以签订大额合约,也可以更换为不同各类型的金融工具[1]。企业在进行实际交易过程中,如果持有承担一项金融负债或一项金融资产时,在适当时间点,实现最佳交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通过交易,获取最初投资数倍的利润,但是,若运作出现问题,也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不确定、高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金融衍生工具在其具有市场、信贷、流动、操作、法律方面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都是以交易合约或买卖契约作为基础,在完成相应的合同签订后,对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过程中具有的义务以及权利进行确定,但是,实际交易的发生则要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完成,这也就使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特点。

2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衍生金融工具特征具有特殊性

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衍生金融工具与传统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因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明确披露。这一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人员在设计财务报表过程中的工作难度[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重视金融企业提供的信息内容,列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事项,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较多的企业,为了确保审计作业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对其这一部分企业进行审查,并且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明细表内容的登记,对每一项业务的具体发生时间、计价货币、金额、货币、盈亏等情况进行明确,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由此可见,在具體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这也就增加了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困难性,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2 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依据难度大

在时间上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而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在盈亏上则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上几项特点,从而对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从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的问题都较为严重,在实际作业期间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的困难较大,因此,难以准确确认。例如,应当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标准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在什么时间开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又在什么时间终止;企业在什么时候应当对金融资产出转让为交易,什么时候又应当确认为低抵押借款交易等,各项内容都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内容都无法在现有会计准则下确认,因此,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就无法依据相应的依据,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这也就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难度,导致工作的开展会面临各种困难[3]。

2.3 审计衍生金融工具的技术存在问题

近几年,国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创新浪潮得到了快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复杂,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难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把握,这也将会对审计衍生金融工具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衍生金融工具在具体创新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标准,具有较强的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专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当依据金额、时间、杠杆比率等多项内容,完成对金融工具的合理设计,进而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达到保值、避免风险的目的。但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金融工具的衍生创新给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现阶段,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相应的审计程度,都无法使审计作业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这也就增加了在具体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加大了审计风险。

3 控制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单位内控制度与内容体系

衍生金融工具需要载体的承载,而金融机构就是这个载体,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强是致使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的主要因素,可见,在进行设计作业时,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审计人员应当明确,接受设计的单位内部是否具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程序,例如,是否具有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合理检测,风险检测包裹的出具是否及时,是否妥善处理存在的各项风险,操作人员的各项业务是否熟练,交易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工作,以及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是否对每一笔衍生金融工具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准确记录等,从而保证审计单位在实际作业中,衍生金融交易期间出现的风险都能够得到合理控制。

3.2 优化审计程序,合理应用审计措施

在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审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期间,要以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审计程序进行优化,对合理的设计措施进行应用。第一,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加以明确。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先对被审计单位中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资料内容进行收集,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章程、合同、董事会记录等,明确发生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都是在经过企业中的高层领导审批后进行的。第二,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交易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且要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涉及到的各项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内容进行明确。第三,确定企业是够构建了风险控制体系[4]。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对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出具设计报告。

3.3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使其可以适应工作需求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项金融创新,在新市场结构中势必会出现与传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的不同类型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设计思路进行创新,通过合理的方式,对现代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审计。同时,审计人员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应当提高自身对衍生金融工具认识,通过对其特征、类型、交易过程各项内容分析,对衍生金融工具行业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对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进行预测,使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延伸金融工具自身存在的风险就较大,相应的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风险。在具体风险控制过程中,作为审计人员应当将导向作为审计思路,不断对审计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合理审计。

参考文献

[1] 张浩一.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7(18).

[2] 刘芳,王莹,李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J].当代财经,2017(10).

[3] 於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评价及其风险防范——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J].中国商贸,2013(9).

[4] 徐红梅.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6).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2篇

[摘 要]金融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风险类型,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潜在的风险也不断加剧,若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必定会致使市场陷入十分混乱的局面,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分业监管;金融审计;金融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51

1 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现状

1.1 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剧

当前,伴随全球性金融变革的深入推进,诸多国家都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这一趋势,包括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经济体制等,但由于一些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确立的条件下,就急着利用国际市场与自由金融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实体经济与高市场化的金融制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也使金融风险成为威胁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潜在隐患。

1.2 金融风险越来越集中化

随着当前金融资本经营集中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实体经济的深入渗透,其影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得金融部门逐渐成为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中心,但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使得市场投机行为和人为操纵现象越来越突出,最终导致金融资本的运行和实体经济慢慢分离,而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金融资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也显著增大。

2 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

(1)国际热钱大量涌入而带来的资本流动风险。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持续性以及中美利差的逐渐缩小直到倒挂,将吸引大量热钱不断涌入境内,进而加大我国国际收支的波动性与不平衡性,使得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剧,同时也会使我国经济面临资本流动的巨大风险。

(2)直接融资市场缺陷而导致的资本市场风险。作为体制机制转型阶段的新兴市场,不得不承认我国证券市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例如,一些基金公司、证券企业、上市公司等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还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违规行为频频出现,暗中操纵股市、地下交易、过度投机等现象十分严重。

(3)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融资过度而带来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内地房地产业出现泡沫,在房地产投资行为的背后,往往有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作为融资保障,这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为房地产泡沫提供环境的现象,会导致房价的进一步升高,最终与居民的购买能力产生巨大的差距。

(4)制度弊端而诱发的财政风险逐渐演变为金融风险。一般来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银行天生就对政府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反过来,政府对银行的支持也是必然存在的,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就致使许多地方政府利用设立政府融资平台等手段来过度举债,最终造成财政风险慢慢朝着金融风险演变,且风险积聚速度也不断加快。

3 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优势

(1)灵活性优势。金融审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组织模式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较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变化,不但能对单独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同时也能对交叉性金融业务及其相关事项展开专项调查,从而帮助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

(2)综合性优势。站在审计建议与审计任务的角度来看,金融审计本身属于一项高层次的工作,其不仅能有效揭露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还能从宏观上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站在审计内容与审计对象的角度来看,金融审计涉及面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其不仅能针对金融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也能有效审查金融监管机构;既能对业务是否合乎规范进行审查,同時也能开展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工作。

(3)独立性优势。与审计机关相比,金融监管部门所承担的职能更广泛,其不仅要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同时也承担着行业管理及其发展的职责,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内在性冲突。但审计机关却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其得出的审计结果以及意见建议相对来说更加公正合理,这对监督与管理之间内在矛盾的解决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4 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

4.1 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

金融审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大专业人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如果条件允许,审计机构可分批次、分阶段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不断充实其金融业务知识、提高金融业务技能,使其综合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审计机构还应当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积极面向整个社会进行高素质审计人才的招聘,使一些具备特殊技能与长处的审计人员加入到审计工作团队之中,从而使国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更加协调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开展。

4.2 树立创新理念,革新审计方法

我国应加强对传统金融机构审计方法的变革,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树立起创新意识,改变现行的审计工作模式。当前国外比较值得学习的审计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另一类是分析性测试。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相对来说所需花费的时间较长,且工作内容十分繁杂,但其也不失为一项科学有效的金融机构审计方法。

4.3 加强对金融审计风险的分析,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结合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可把金融审计风险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来源于审计金融企业的风险,另一种则是来源于审计主体自身的风险。前者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不确定性风险。审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体系,其中人员和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辩证思维模式,不断提升其业务素养、法制观念、政策敏感性等。同时,还应当完善金融审计准则,进一步细化审计操作要求,并构建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对审计小组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公正考评,从而提高其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

4.4 结合当前金融改革的趋势,扩大审计范围

首先,应注重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包括一些电子银行产品、金融衍生品等。其次,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财务收支审计和业务经营检查相结合,将金融业务经营环节作为切入点寻找风险控制不足,从而保证审计质量。最后,审计机构应把信托、保险等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审计内容之中。

5 结论

总之,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剧,且风险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风险的成因具有多样性,有的是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缺陷引发的,有的是由于制度弊端引发的,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原因而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确保金融审计作用的全面发挥,就必须顺应当前金融改革的发展趋势,扩大审计范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革新审计方法,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博,杨中毅,周名洋,等.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2):9.

[2]沈金辉.探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审计路径[J].理财(经论),2019(7):17-18.

[3]陆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程序[J].理财(财经版),2018(4):95-97.

[4]赵晓东,石琛.关于加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6(7).

[5]薛国春.金融审计的现实意义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7):289.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新的支付方式诱发了大量的外部欺诈事件,将用户资金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如何维护银行和用户的利益,成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金融机构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并根据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适宜的解决措施,优化金融机构的支付方式,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增加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

[关键词]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督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4.012

1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外部欺诈事件造成不良影响

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具备良好的财务监督能力和兼容监控能力,以较为完备和专业的储蓄事后监控和财务审核以及内部审计等手段为支撑。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被媒体揭露出用户存款“消失”的不良现象,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社会稳定。从表面来看,来自外部的欺诈事件和金融机构的关联不是很明显,因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参与欺诈事件中,甚至金融机构本身也是受害者。但从深层次来看,却能够发现,这实际与金融机构关系甚密,是金融机构在内部操作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出现给外部欺诈事件提供了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一旦金融机构出现此种情况,社会舆论势必会将所有的矛头对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不仅承受着各方的职责,还会导致自身信誉降低,影响金融机构经营和发展。此时,内部审计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风险的问题,提高金融机构应对外部欺诈事件的能力,维护金融机构和用户的整体性利益。

1.2   外部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日益加大

社会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检查频率和力度都日益增加,惩击力度也不断加大。一旦发现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面对的将是高昂的罚单,部分罚单甚至达到了亿位数。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措施实施,为金融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提高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相应的政策制定出符合行业准则的内部审计管理条例,理清自身各项业务的所属关系,明确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所履行的义务,在合乎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基础上合理经营,将金融安全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避免外部欺诈事件发生,以便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益。

1.3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漏洞多

一般而言,根据相关规定,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主要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5个部分。但是,在实际金融机构管理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以上5个部分构建安全风险体系,以至于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漏洞繁多。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尽管经常性地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检查,却没有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就算做出整改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也只是口头上的决定,没有落实在具体的改进措施中。更为严重的是,部分金融机构不按照制度管理,而依靠情感管理,不依靠管理能力定义,而以信任程度委以重任。长此以往,内部审计工作将难以科学合理运转,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都备受质疑。这些问题是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

2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随着互联网和经济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明确

在金融机构中,部分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很多职能都由审计部门代为执行,导致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自身优势,造成审计工作战略偏颇,缺乏权威性,在员工中没有公信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的态度,若是领导人都不加以重视管理,底下的人自然会更加散漫,导致审计工作出现问题。

2.2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

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而不是随意开展。但是,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大都缺乏规范的标准。现今,很多金融企业都没有根据银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开展审计工作。正因为未能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低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将目光焦距于表面问题上,忽视了实质性的问题,未能对审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审计工作漏洞频出,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

2.3   缺乏具备专业素养的审计工作员工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上加大了力度,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深入来看,在管理和执行方面还存在懈怠问题,内部审计员工的合规意识还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并未深入人心,践行到日常工作中。虽然大部分员工都会考虑合规问题,但是根據调查可知,大部分员工的合规意识都不够深入。比如,部分员工把自己的信用卡拿给家人使用,家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代为缴费和账户出租等现象。还有部分员工的审计工作只是表面功夫,走过场,没有负责地审核用户的身份和证书序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只是流于表面,看起来是合规的样子,实际上是不合规的。究其原因,还是审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职业素养,无法严格贯彻相关规定,按照规章办事。

3     解决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措施

3.1   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

每个金融机构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首先,需要从思想着手,思想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审计工作合乎规范。当员工开始自觉遵循相关标准、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时,则会降低金融机构的安全风险。其次,金融机构可以在内部开展合规竞赛和合规标兵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规知识的兴趣,通过合规标兵评选,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用心对待内部审计工作,使合规意识真正走进审计工作人员的内心。最后,金融机构的领导人也要重视审计工作人员合规意识培养,制定合理的评选制度,为合规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2   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护体系,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安全范围内

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是工作中的关键所在,要想优质地完成此项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便更好地维护金融机构的整体利益。第一,金融机构要正确审视现有的安全风险防护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拓展到线上,以往的线下风险控制体系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金融机构安全防护体系。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实际环境,逐步将线下的安全风险防护体系和线上安全风险防护体系相结合,制定线上和线下联合的风险防护体系。第二,金融机构在推出新的业务和产品时,应该进行层层检测,全方面地综合考量,确保新产品没有可能存在的漏洞,从源头上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维护和改进网点内部的录音和录像设备,以便于当安全风险事件出现时,可以通过查阅录音和录像还原现场,找出事件的真相所在。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网点会存在录音和录像死角,需要特别重视,确保录音和录像能够全面覆盖网点的各个角落。还需要注意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并不是随意构建的,需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经济潮流的趋势。此外,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时,也应该确保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制度之间兼容,财务管理占主导地位,制度管理位于辅助地位。

3.3   科学安排监测重点,充分发挥监督的功效

不同的业务侧重点有所不同,内部检测和控制等业务监督也应该适时变动,科学合理地安排监测重点。比如,在用户购买理财产品时,用户能够利用自助渠道进行购买,但是却没有任何网点保有可供查阅的纸质材料,监测人员也无法通过登录用户网银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查询;能够查询的内容只有金融機构的网点在推荐理财产品时是否夸大了产品收益,是否承诺了可观的回报率等违规行为。此外,金融机构网点人员在向用户宣传时,要监测他们是否反复强调过交易验证码的重要性,是否确保了用户留存的号码是真实可靠的。因为就算是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金融安全风险,金融机构也会处于舆论中心,所以在向用户宣传时,一定要反复强调安全风险问题,做到尽职尽责。

3.4   完善金融诚信约束机制,拒绝虚假做账,维护企业形象

企业各个负责人和金融财务工作者应从自身做起,遵守相关规则,维护金融的权威。金融会计是衡量企业金融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所涉及的材料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以及完整,因为这直接关乎投资人和存款人的利益,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另外,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确保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责道德,能够严格遵守职业原则,避免造假做账等不良现象出现,从源头上断绝此类现象滋生。同时,发挥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轮换制,革新内部审计制度,以便于内部审计工作居于独立地位。

4     结 语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安全问题关乎社会稳定。金融机构一旦出现安全风险事件,对于社会都是一次震荡。因此,各方人员必须引起重视,根据金融机构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护体系,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安全范围内。此外,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科学合理地安排监测重点,充分发挥监督的功效,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发现漏洞,立即弥补,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娄长秀,胡秋虹,方新农.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27).

[2]秦杰.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解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2).

[3]苏敏.浅析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8(20).

[4]王丽君. 浅析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0).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4篇

如果不能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状况的、可行的关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细节和具体措施,即使更多的百富勤奇迹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也会有同样多的百富勤悲剧在中国市场上上演。

1998年1月,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还在金融风暴的波涛中飘摇之时,一代华资大亨、香港上市公司\"百富勤投资\"被强制清盘,这一事件及其对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香港市场的冲击,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惜。

时至今日,亚洲经济开始摆脱金融风暴的阴影,善于反思的香港特区政府并没有停止对百富勤事件的总结。1999年4月,当时港府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根据《公司条例》委任的审查员Richard Farrant进行调查,重点希望查清导致该公司倒闭的原因和经过,并就事件中应汲取的教训和改善香港在监管方面的安排提出建议,以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整个报告耗资980万元,于2000年2月完成,在征求香港律政司和警方意见之后,于2001年3月26日正式公开。这也是当年百富勤冲击波的一个令人警醒的回响。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关于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Peregrine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 简称PIHL)及百富勤定息债券公司(Peregrine Fixed Income Limited, 简称PFIL)倒闭的独立调查报告指出,导致百富勤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均不足,并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取消前百富勤董事杜辉廉、黄永昌、伍健文等4人再出任香港公司董事的资格,前百富勤董事总经理梁伯韬则因为自己分管的业务状况良好而无须承担责任。

这确实是一份值得反复玩味的报告,它直接触动了香港经济乃至亚洲经济共同的敏感神经──公司治理结构(在香港称为管治结构)上的重大缺陷。

尽管百富勤致力于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来改造企业并推动企业上市,因而其对于治理结构的基本原理不可能不清楚,但其在自身的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依然相当明显。事实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在欧美国家早已引起关注,但是,在香港等亚洲经济体中,还更多的是一种概念和框架,缺乏适应亚洲实际的、可操作的细节性措施。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企业,更为习惯在一种家族式的环境中、家长制的模式下运行。

西方谚语有两句似乎互相矛盾的话,一句说\"魔鬼在细节中\",一句说\"天使在细节中\",实际上,二者是可以统一的:即使大体的、方向正确的框架已经确定,即使企业完全知道该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但是,如果缺乏可行的操作细节,缺乏可行的实施方案,缺乏具体的落实环节,这个框架也会变成导致灾难的魔鬼;只有有了符合实际的、可行的操作细节,方向正确的框架才能够变为可行的现实。而百富勤缺少的,恰恰是将现代投资银行和企业中通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变为现实可行措施的天使一般的细节。

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败

1988年9月,梁伯韬和杜辉廉共同创办了百富勤融资公司;在亚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经过10年的努力,从4000万美元起步的百富勤发展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的投资银行,并跻身《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之列。当时,业内人士对其的评价是:堪称发达成功的港资综合性投资银行唯有百富勤,真正能够与来自华尔街的专家们一决雌雄的港资投资银行也唯有百富勤。在这些眩目的成绩之下,百富勤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被深深地遮掩了。

但是,隐患的发作往往是迟早的事情,等待的无非是适宜的经济金融环境。1997年7月,正当百富勤继续雄心勃勃地扩张的时候,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由于百富勤大量投资于东南亚债券市场,这次危机给百富勤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中一个致命性的直接打击,是\"百富勤定息债券\"(PFIL)于1997年为印尼安稳的士公司发行的巨额定息债券,在金融风暴冲击下迫使百富勤陷入财政危机。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持续大幅度贬值,使得在亚洲债券市场过度扩张的百富勤在更大范围内陷入困境。在一整套\"拯救计划\"相继流产后,百富勤投资集团公司无可奈何地于1998年1月12日发出公告宣告破产。受百富勤破产事件的影响,香港恒生指数这天一度跌破8000点大关,市场极度恐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呼吁市民\"面对股市的涨落要做冷静和明智的决定\"。

让我们来仔细地咀嚼独立检察员深入调查之后的分析。 

这份独立报告指出,导致\"百富勤\"倒闭的近因是亚洲金融风暴,并非两家公司的董事所能预料;不过,其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方面的基础系统都有问题。报告指出,这反映出公司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过于注重招揽生意、忽略公司内部监控的问题。

显然,这些缺陷都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正如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对于加强香港的企业管治十分重视……审查员的建议大体上与我们就提高企业管治水平方面一直进行的工作相符。我们正连同各有关监管机构详细考虑审查员的建议。\"

\"天使\"般的细节在哪里

那么,从百富勤的冲击波中,我们能够看到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哪些天使般的细节呢?

1、董事应当\"懂事\"并负起相应的责任

如果我们把企业视为委托代理的一个长长的链条,那么,董事在这个链条中将占据关键性的地位:一方面,董事受股东的委托;另一方面,董事又代表股东委托经理人员进行经营。董事是否能够尽职尽责地、诚实地履行自己为投资者服务的职责,直接决定了整个委托代理链条运行的效率。我们遗憾地看到,百富勤的董事正成为整个链条断裂的直接因素。

香港政府发表的独立报告指出,并没有发现任何\"百富勤\"董事、管理人员和顾问有欺诈或不诚实行为,所出现的失责事项主要由于有关人员表现失当,并非蓄意为之。但是,这对于董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调查员批评与两家公司有关的6名董事的表现,认为他们没有履行其应尽的职责;独立报告在结论中建议财政司司长或破产管理署署长应该考虑向法院申请取消其中4人担任董事的资格。

根据香港《公司条例》168条E至H,公司在清盘时,破产管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取消该公司高级人员出任董事的资格,如证明他身为高级人员(如影子董事)、财产接管人、清盘人身份时,违反了他应履行的责任或犯了欺诈罪。如果一个个人作为一家无力还债公司的董事,其身为该公司董事的行为操守不宜涉及任何公司管理工作,法庭也可以取消其董事资格;法庭将按照其行为决定取消董事资格的年限,由1年到15年之间不等。不过,这一举措此前在香港应用得相当少。此次独立报告重新提出这个举措,再次提出了强化对董事问责的问题。

2 、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经营上的灾难

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损害投资者的行动,对于投资银行这样相对来说要求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往往屈从于经理阶层给予更大自主权的要求,这可能会有利于一个阶段内的业务发展,但却肯定是长远发展的隐患。

独立报告证实了这个分析。报告透露,\"百富勤定息债券\"(PFIL)于1997年为印尼安稳的士公司发行巨额定息债券,其后该公司股价大跌,拖累\"百富勤\"陷入财政危机,但\"百富勤\"在中期业绩中并未做出足够拨备。报告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4名不能胜任董事的人士中,以杜辉廉和黄永昌责任最为重大,因为定息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在他们手中,两人在这方面的失当管理非常严重。报告指出,虽然杜辉廉本人表示PFIL只是他全权负责的众多业务之一,他在PFIL的角色为非执行主席,并不负责执行性工作,但是,Farrant在报告中指出,这与他从其他人员中获得的印象不符,他们的说法是,PFIL是杜辉廉的婴儿。Farrant 在报告中表示,杜辉廉在百富勤是国王,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示意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同事对于事件的看法。

如果一个企业内有一个国王,那么,基本的制衡机制从何谈起?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这些超然于制衡之外的经理人员才可能不顾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摈弃内部可能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这种冒险在特定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在巨额利润之后,是阴险地冷笑着的魔鬼,是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治理结构方面的隐患。

3 、中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转需要健全发达的中介体系;对于一个企业的运行来说,独立的外部审计、法律监督等是从外部提高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另外两名在独立报告中被批评的人士是\"百富勤\"法律顾问麦兆麟及会计师德勤,报告认为麦兆麟在定息债券业务上没有直接的职责,但他并未能确保立即跟进会计报表中的批评,这显示他不胜任有关工作,存在疏忽和违反职责的问题。\"百富勤\"的会计师德勤在调查报告被提及其手下核数人员在评估\"百富勤\"定息债券资产时,声称已完成复核的工作,但并没有文件支持。

独立调查员看到了什么

在这份独立的报告中,独立审查员还就调查结果中总结所得的教训,针对金融机构及其顾问和金融界的监管等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其实是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领域。

1、改进公司清盘过程中对于债权人的保障措施。当前香港的公司在继续经营及清盘之间缺乏一个缓冲时期;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在公司发觉不能还清债务时,可以申请为期6个月的还款禁止令,让公司在临时监察人的监查下,进行债务重组或引入新的资金。

2 、强化对董事的问责和训练。附属公司的董事也要向控股公司的董事的职责看齐;要设立有法律地位的、有关公司董事责任的声明;要强化对公司董事的训练,并且为公司董事(特别是附属公司董事)提供董事入门之类的专门知识的手册。

3 、非执行董事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报告建议,非执行董事应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内部审核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席也应当由非执行董事担任,因为执行董事都是审核的对象之一,有利益冲突。

4 、改进金融监管。百富勤的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如果受到全面监管,可能会降低爆发全面风险的可能性;证监会的调查权力应当扩展到无关联而知情的第三者;百富勤的调查对证监会职员带来挑战,而证监会则高度依赖高级职员过去的商业经验,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要保持证监会的高效率,必须要加大对证监会职员的培训以及较大规模的在监管方面的投资。

反思报告的反思

香港政府深入反思数年前的百富勤风波,也不能不促使我们反思。

其一,百富勤作为一家东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家长式的色彩,对于主要决策人员缺乏基本的制约;反观中国内地的许多证券公司,主要的总经理何尝不是这样的家长式国王,基本的制衡机制无从谈起。

其二,当前中国的股市上,董事不懂事、董事不承担责任也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广泛存在,迫切需要加强对董事的问责。

其三,迫切需要强化独立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外部市场监督与制约,这包括完善的中介机构体系的建立、信息披露的透明化、监管力量的强化和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其四,投资银行内部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远远没有有效运行。小型投资银行在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还可以取得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就会日益显现出来。百富勤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香港投资银行界的佼佼者,但随着其规模的扩张,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却没有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

其五,中国股市独特的发展历程,使得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影响程度不低于百富勤冲击波的事件,但是,我们的反思似乎还十分有限,至少我们的反思还没有广泛地展开并成为完善治理结构的具体举措。

事实上,中国内地的企业同样面临完善治理结构的细节的重大现实挑战,因为总体上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如果不能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状况的、可行的关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细节和具体措施,即使更多的百富勤奇迹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也会有同样多的百富勤悲剧在中国市场上上演。

程序比概念更重要

我们当前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细节,就好比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关注中国如何开会的细节。孙中山洋洋数万言的《民权初步》,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开会。实际上,当时的中国人,大致都知道民主是好事,开会又是实行民主的基本方式。但是,毕竟在专制社会下生活了2000年,开会开得乱纷纷闹哄哄的情形自然不可避免。鉴于此,中山先生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如何发言、表决,如何当会议主席,又如何提动议、附议等等,也就是如何具体地运用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民主程序。中山先生认为,唯有如此,民主才不会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制度。

我们现在需要的,同样是像中山先生所做的那样一点一滴地从细节和现实约束出发、从国际范围内和身边的经验教训出发,在一个一个的百富勤冲击波中探寻建立现代的、高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天使。□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5篇

1.1 金融风险审计多, 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合理性审计少

近年来, 随着诸如金融+贫困户、金融+行业、金融+龙头企业等涉农扶贫资金逐年增加。把贷款资格审查、贷款本息归还、财政贴息的执行作为审计的监督重点, 可以较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但是, 这可能会阻碍各类金融机构涉入扶贫工作的步伐, 进而忽视了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比如面对没有担保和抵押的贫困户, 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 严格按照日常的贷款审核流程, 将很多扶贫对象拒之门外, 这就违背了金融扶贫的初衷。究其原因, 目前参与金融扶贫的主体主要以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为主, 这些金融机构农村的网点虽然较多, 但是可贷资金有限, 扶贫力度较弱, 难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扶贫体系。因此, 审金融风险多而审扶贫服务体系合理性少问题, 是目前金融扶贫政策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经济扶贫项目审计多, 金融服务审计少

由于各地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各不相同, 国家先后制定了诸如经济扶贫、电商扶贫, 移民搬迁等扶贫政策, 目的在于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脱贫对策。在对不同的贫困户进行细分后, 经济扶贫在审计过程中依据年人均收入变化来评价经济扶贫的效果, 结果直观, 操作方便, 可靠性高。而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品宣传及权益保护这些配套的金融基础软硬件设施以及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的监督较少。众所周知, 金融服务是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 它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金融扶贫的效果。比如, 农村支付环境中的助农取款代理点覆盖率和交易率反映了贫困人口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捷度。通过“建立”、“评定”、“授信”三个环节来具体衡量建档贫困户的信用情况, 为贫困户选择金融产品量体裁衣, 有助于金融扶贫政策的落实。金融消费品宣传及权益保护有助于贫困户对金融产品的了解, 精准对接适合贫困户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服务的投入对整体脱贫的影响远比经济扶贫对贫困人民的生活影响更深远。要做好金融服务的监督, 除具备基本的审计知识外, 还要求审计人员对宏观环境、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 金融服务监督少,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开展。

1.3 金融扶贫资金合规性审计多, 扶贫效果评价少

在金融扶贫审计中, 通过查阅贫困户档案卡、小额借贷合同, 可以知道这些资金的来处和去向, 而对资金进账多少、花到哪里去、投资的经济效益如何等等扶贫经济效果问题, 很少涉及。此外, 针对扶贫贷款对象的识别、政策措施实施以及相关行业扶贫机制的衔接的准确判断, 也涉及较少。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金融扶贫的效果。例如, 针对连片贫困山区, 如果不弄清楚贫困人口数量, 不摸清扶贫资金的投入量, 则会使投入与受益人口的经济绩效比不对等。如果对小额贷款的发放, 仅凭贫困户档案卡, 用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以及个人签名比对, 来甄别信息的真伪, 则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档案卡上的贫困资料与其真实的贫困状态不相符, 这会彻底颠覆所有的扶贫效果。

1.4“高大上”的扶贫项目审计多, 针对扶贫满意度的审计少

在金融扶贫中, 大部分项目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产业等“高大上”的问题, 这些项目资金耗用量大、成效显著、容易被政府部门或媒体关注, 但对贫困户而言其受益度是间接的。对于解决饮用水安全、医疗卫生、教育扶贫等“接地气”的项目, 其耗资少、效果缓慢、不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对于贫困户来说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 会顺其自然地选择“高大上”的项目, 其成效会立竿见影。然而, “接地气”的项目受众对象是农村弱势群体, 他们对扶贫的满意度呼声甚微。而恰巧是这些群体的脱贫获得感, 才是真正检验金融扶贫政策落地的试金石。

2 完善金融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情况监督和创新金融扶贫产品

审计机关要推动并形成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合作性、非正规金融机构参与的金融扶贫体系, 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互补优势。将国有和非国有商业银行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监督农发行和国开行落实扶贫业务资金管理、信贷管理、风险防备和核销政策。同时, 加大对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监督, 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发挥金融创新:开展“三农”扶贫贷款保险, 将更多的信托产品、扶贫债券、扶贫信贷和农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 以确保金融扶贫政策的落实。

2.2 注重审计监督的全面性, 促进扶贫政策落地

(1) 近年来通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多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资源匮乏和交通不便的地区。通过实际考察, 这些地区受自然环境、民风民俗、思想开化程度影响, 人们的贫困程度不同, 致贫原因不同。因此, 政府制定的扶贫政策在同贫困户对接时, 需要因地制宜, 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扶贫政策与对象能否精准匹配, 将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2) 金融扶贫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方略。在金融扶贫政策与对象精准对接后, 是否切实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性特惠性就成了审计的着眼点。 (1) 扶贫小额信贷:五万以下、三年以内, 免抵押免担保, 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资金贴息、各县建风险补偿金, 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审计时重点检查帮扶对象的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贷款是否发放到困难户手里, 贷款是否用在涉农产品上, 对延期还贷的困难户是否进行必要的记录并进行后期的追要。 (2) 扶贫再贷款:采取比支农再贷款更加优惠的利率, 支持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和发展产业脱贫。审计时要专门检查各地再贷款利率是否在政策范围内, 对违背政策的贷款要及时收回;对产业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请专家对市场走向进行诊断, 并及时提出建议, 以确保扶贫政策落地。 (3) 金融债:目前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审计时要关注新安置的房屋数量是否满足搬迁人口的需要;监督金融债的发行数量、利率、期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 脱贫对象对金融扶贫政策的满意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政策落实。对已经脱贫的农民, 要采取“回头看”的方式, 跟踪脱贫后他们的就业创业情况、年人均收入情况, 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扶贫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精准描述时需要进行定量分析, 也需要结合脱贫对象本身的意愿, 以此来对满意度进行全面调查。

摘要:作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在脱贫攻坚战略中承担着重大责任。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 首先剖析了金融扶贫审计存在的风险, 并进行成因分析;然后运用跟踪审计, 从加强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情况监督、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全方位监督金融扶贫等视角提出对策, 以期金融扶贫政策落地。

关键词:金融扶贫,扶贫政策,跟踪审计

参考文献

[1] 杨叶青.金融扶贫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评论, 2018 (2) .

[2]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金融会计, 2017 (1) .

[3] 朱智鸿.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 (10) .

[4] 苏畅, 苏细福.金融金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 2016 (4) .

金融审计培训范文第6篇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产生了海量信息, 由此需要运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来处理问题。但在金融行业的内部审计中, 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以查账为主要方式, 更多的是扮演着事后监督者, 当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处理时, 传统审计方式显得颇为不足, 由此需引进大数据处理技术来解决问题。在大数据时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孤立点分析方法, 是通过建立数据挖掘模型, 实现快速检测审计中异常现象的特点, 因此, 在金融行业的审计工作具有深远的应用意义。

2 大数据基本概述及应用现状

2.1 基本概述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大数据的定义是:在大规模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越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范围进行数据采集, 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传输、各种数据类型和低值密度四大特点。

孤立点分析:还称离群挖掘或者“脏数据”, 也可能是对现实中存在的有问题事件。数据挖掘最重要方面就是孤立点分析, 那些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往往比常规事件更有趣, 更有研究价值。所以, 对反常数据实施检查和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孤立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2.2 应用现状

金融行业处处与货币资金打交道, 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不言而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得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性生成了新的机会, 进而推动金融行业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的“被动”的作用。但金融业内部审计工作仍处于传统模式, 尽管全部采用计算机, 但大多数都是由办公软件、数据编辑软件进行简单的工作安排,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企业很少。虽然一些金融行业通过内部审计数据来设置一个简单的接口, 并连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单元, 但只能得到处理后的“二次“数据”。这仅能实行符合规则的、有错误的事后监督、是不太可能提高金融业高层的满意度, 内部审计价值不能超过其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部门。由此可见, 在金融行业的内部审计中, 迫切需要大数据的处理技术。

大数据孤立点分析的有利影响: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处理海量数据, 整合有用的经济数据, 为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这样是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为后续审计工作奠定根基;在金融内部审计里, 使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 能对异常信用贷款与正常信用贷款之间的规律展开分析, 揭示金融企业信用贷款风险分类的相关规律;进行撒网式搜索, 全方位的对比, 综合发现审计的可疑点, 减少审计的检查风险, 出具科学的审计报告,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 金融业中内部审计使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面临的问题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 毫无疑问是对传统审计工作方法的挑战, 但全方位使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技术也会带来必要的问题, 具体问题如下:

3.1 技术偏差将导致审计风险

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是运用全量数据而非抽样统计数据, 这就对历史数据的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历史数据丢失, 会导致海量数据的评估。而且如果大数据技术提取的并非有用信息, 很可能出现极高的审计风险。

3.2 内审人员对分析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

孤立点分析技术利用程度仍处在较低层次, 调查表明一线城市使用较为普遍, 而二三线城市较为落后。所以当代的审计人员应既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理论的支撑, 还应提高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技术的操作, 这样才能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如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 孤立点分析技术也随之更新,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掌握新技术, 使得审计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

3.3 经济信息在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上存在安全问题

如今信息技术发达, 海量信息成为各路买家的焦点, 各大企业愿意用大价钱够买经济信息, 使得金融行业的经济信息在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为审计工作是需要全面的经济信息, 有些网络审计是需要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进行统一分析, 但在其中如果信息得到泄露, 或者被其他竞争者截获了关键信息, 这会对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 怎样能让经济数据安全存储和传输是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4 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技术在现代金融行业审计应用中的若干建议

我国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大数据及孤立点分析技术仍属于基础阶段, 为尽快解决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要从传统的纸质版审计向大数据孤立点分析的审计转变

如今的审计工作受传统审计方式影响, 审计人员应该在思想和业务能力上进行改造, 充分利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方法, 建立专业的审计分析团队, 使得传统的纸质账本渐渐减少。通过孤立点分析, 挖掘不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普通数据和孤立点进行有效分析, 找出问题, 达到审计方式从发现问题向风险预警转变。

4.2 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 实现审计全覆盖

组成不同的审计小组, 各个审计小组各司其职, 全面地实现审计目标。审计分析小组, 由专家主持运行数据, 具体负责审计的实施, 审核过程中筛选孤立点。核对问题小组, 由专业的审计师组成, 实事求是地现场核对。审计实施小组, 将以上问题汇总, 科学有效地出具审计报告。

4.3 合理使用数据分析平台, 开展跟踪审计

建立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平台, 将加快运行平台的审核效率, 也可以进行后续审计。审计过程发现问题不及时, 可以继续在审计监督中随时进行监督和跟踪管理, 有效地满足所在财务审计过程的要求。在部门预算的分析平台中, 使用独立的部门, 分散的信息, 能够对组织的预算数据进行联系, 实现各类资金的横向整合, 能够很好地实现整体资金分配的把控, 未来的资金流也可以监督和控制。

4.4 需要区分全量与抽样的差别

在内部审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中, 随机样本可以代表整个样本, 但真正的随机抽样理论是太费时的。如果不能收取充分的数据量, 或着数据挖掘不能得到有效的分析时, 那么需要有选择地发现问题样本, 但是这种情况就不能全面考虑问题。大数据孤立点分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计抽样, 而是使用所有数据进行审计对比, 分析审计过程出现的问题。比如, 利用大数据技术, 对小企业进行信用质量审计, 既能充分揭示风险, 又能对整体的风险情况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4.5 运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 对未来经济形式进行科学的预测

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多领域数据集可以处理海量数据, 利用数据挖掘可以找出大量隐藏数据之间的关系, 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经济趋势。再结合审计分析, 利用统计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分析显示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发现整体情况和规律, 从而揭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深入挖掘和宏观经济预测的使用, 还可以有效地预测金融行业经济状况, 从而保证审计总体目标的实现。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审计中, 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很多优势, 不仅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内部审计发展, 而且还能使得传统审计方式转变成海量数据的挖掘, 这是十分具有划时代的审计工作方式。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技术能够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 并及时发现问题实现预警功能。并且提高了审计人员工作质量, 实现建立一批专业分析孤立点的审计团队, 对当代审计发展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 人们聚焦于“大数据”理念, 并且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但在金融行业, 经济信息的增加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更新, 其内部审计工作面对处理海量信息的难度加大, 由此需要大数据技术来解决相关难题, 提高质量与效率。基于此, 大数据孤立点分析可以在审计中检测分析孤立点与普通数据的相互关系, 出具科学的审计报告, 但在金融业的内部审计中使用大数据孤立点分析所呈现问题越来越明显, 因此, 针对性地提出要创新审计工作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孤立点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志恒, 成雪娇.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文本挖掘的审计数据分析框架[J].会计之友, 2017 (16) .

[2] 周明杰, 缪慧玲.大数据时代基于孤立点分析的审计抽样方法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12) .

[3] 李炜雄.大数据时代孤立点分析在供电行业营销审计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7 (01) .

[4] 吕天阳, 杨蕴毅, 邱玉慧.审计大数据的提出、特征及挑战[J].财会月刊, 2018 (5) .

上一篇:金融企业概念范文下一篇:财务工作绩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