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

2023-09-19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1篇

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集农业生态循环、畜禽养殖、销售、服务及农产品开发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宣城市泾县琴溪镇,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发展特种养殖、无公害畜产品、绿色肉食品的理想基地。现公司一期建设基地占地200余亩,拥有千余亩山林、茶叶及油茶基地,公司严格科学合理选址,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拥有现代化高标准育肥猪舍、保育舍、妊娠舍、隔离舍等,配备办公室、医药室、饲料加工间等生产辅助设施装备,有先进的养猪设施:饲料加工设备、母猪产仔栏、仔猪保育栏,另有机械清粪、消毒、采光等配套设备。

公司现有人员89人,技术人员20人,饲养人员50人,管理人员19人,拥有总资产1000余万元。为进一步推进“猪、沼、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公司拥有技术专家、教授常年指导,使种猪的品质更优良。

二、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带动的基地和农户基本情况及农户增收情况

通过几年的努力,本着“诚信、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改良、科学养殖、独到经营”的发展原则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常年向社会提供优良野猪种猪13000多头,商品野猪12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特种野猪养殖、玉米种植、红薯种植等原料种植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为本地区的重要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

业发展,对发展当地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公司依托当地有利山区资源,结合大开发的有利形势,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及产品市场优势应运而生,激发当地不同群体参与本公司的积极性,涉及建筑、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收益群体面广,参与程度比较高,受到当地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2010年公司直接为当地合作农民人均增收3680元,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三、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生产的优质野猪面向全国销售,并提供养殖技术、防疫、饲料配方等技术资料。特种野猪养殖属于国家的“星火计划”,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农业科技项目,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养殖亮点。野猪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野猪肉售价较高,特种野猪养殖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项目灵活性、可操作性强。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现在供不应求,显示了良好的养殖市场前景,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被国家列为863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通过参观学习,公司进一步发挥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优势,可有效地带动笨区域的特种养殖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养殖资源优势,对特种野猪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对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加工后的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对我省特种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企业技术改良创新,提高深加工的附加值,科技示范作用显著。

2010年成功在国家工商局(商标管理局)注册了“娃娃拳”商标品牌。现已成功面市,经过两年的品牌运营,“娃娃拳”牌农产品已成功上架南京苏果连锁

超市的多家柜台,我们将通过品牌的运营将皖南特产逐一推向更高的市场,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

“推出一流的特色肉食品”是公司始终不渝的目标,相信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三百里人一定会留下灿烂的一笔。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早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休闲农业是具有生产功能性、服务功能性为一体,利用农业生产条件、景观资源和农民生活,发展成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形态,集观光、旅游、休闲、游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目前是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和旅游高速发展的时期,乡村的休闲农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市场、技术、经济、乡村、社会也推动着旅游与农村农业相结合的,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产业  经济

一、我国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有了快速的发展,解决了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虽然收入也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目前城鄉的差距不断的拉大,一大部分乡村的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落后农村的居民又进城打工或者移居到城镇。农村人口比例从当初的80%降到现在的50%,此后在城市强大的拉力下,还会有更多的乡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在大力提升中国城市化进度的速度同时,也会给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带来各方面的生存和生活压力。所以政府牵头带领农民致富,帮助农民创收,是我国休闲农业产生的根源。从目前现存的资料和历史记载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能带动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仅仅以种植耕种为主,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此外不仅仅因为城乡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消费也出现了一些改变,从开始最简单的满足温饱,到衣食住行转向了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由于节假日的增多,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可以用短期的周末时间,到城市近郊去体验自然悠闲的田园生活。有数据表明,我国一线城市居民已经明显有近郊乡村旅游的趋势,例如北京市就有40.6%的居民把休闲农业旅游作为短期旅游首选。从现在的社会形势发展中来看,休闲产业将来必然会是经济热潮的组成要素,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我国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形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有数据推算,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乡村接待游客21亿人次,收入超过5700亿元,2016年国庆长假出游人次,占总出游人次的68.98%。我国政府机关也在大力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开发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项目。已经开始经营休闲农业的村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的村民。要知道休闲农业的服务,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服务。涉及到一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方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包括餐饮酒店服务人员、后勤保安人员、维修管理人员等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剩余劳动力的利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休闲农业的特征和功能

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乡土性、季节性、对象性、综合效益性等特征。从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休闲农业不仅要提供观光、采摘,还要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娱乐、文化教育,生活体验等综合性的服务,发挥了多功能性特点;乡土性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各地文化背景不同,所体现的乡土民风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因为农产品生长的区别,而且会被水、土、温度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季节性特征;上乡村来体验休闲农业的旅游者大多数来自周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返璞归真的需求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休闲农业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村民思想的转变,也促进了城市居民对农村的了解,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效应等。除此之外,休闲农业还有它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

三、休闲农业项目实践

1、项目背景

关磨村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位置偏僻,因村庄闭塞交通不够便利,生产生活条件很不发达,又因收入很低,农民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村庄大部分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去城市打工,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人和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妇女。关磨村地形北高南低,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另外还有茶菊、药菊等药材种植。养殖业以牛、羊为主。以前因为交通问题人们逐渐从沟底向沟顶的平原地带转移,因此大量的窑洞建筑就被遗弃,不过现存的窑洞保存还比较完好。另外还有一下灰瓦,土黄色泥砖做的房屋也因为村民向城市移居被放弃,那些具有当地特点的门楼设计也被现代化的封闭式门楼所代替。

2、项目目标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讲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吸纳本村未就业成员,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而且相关旅游产业的兴起也会使本村迅速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从而提高本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生活水平。关磨村休闲农业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目标,很多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想改变家乡几年如一日的现状。

3、项目预期

对关磨村进行整体调研后,然后查阅资料确定了关磨村的窑洞大部分属于靠崖式,在建造的时候会用现代式的房子与其一起把院子围合起来。一般窑洞的个数是10个到12个,关磨村的靠崖式窑洞一般是个数在7个到9个之间。除了靠崖式窑洞还有少部分的地坑式窑洞。地坑院依据住窑洞所处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不同的方位可以分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四个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地坑院还涉及传统命相理论,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与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项目启动后可以把大量的靠崖式窑洞建筑也能很好的利用起来,对窑洞的改造要将其改造成为既具有山西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但是又便利具有现代感的舒适居所。能逐渐使整个村庄改造成为集休闲度假、出行玩乐、居民居住、农作物生产原生态、体验生活为主的休闲农业村庄,吸引周边城市人群来村里游玩,缓解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

4、项目计划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房屋建筑(废弃的窑洞,土砖墙房屋)、杂乱的交通道路进行整体规划、景观植物搭配、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对各个区域进行细致的功能划分,使其达到最优的效果。

作为游客居住体验的窑洞参考的是西兑宅的格局进行布局的,主窑设在正西面墙的正中间位置,厨窑设在院子的西北角,西南角和正东方向中间为客窑,东南角为卫生间,正南方向的两口窑分别是牲口窑和杂物窑,正东方向上是起到围合保护作用的现代式的房间。厨窑也会配置有现代化的厨房用具和电器。

生态农庄采摘园是整个村庄规划的核心区域,位于村庄的入口区域,面积大概为5万多平米的,从这个区域进行规划改造。“要致富先修路”在原来的主干道路上将其扩宽部分面积使其达到标准的道路宽度,在村口处设有两个咨询处方便来旅游的顾客咨询。此区域东区设有果蔬自助采摘园、休息亭、蔬菜水果交易市场、大型的购物超市,呈直线性依次分布,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大型购物超市的位置一方面方便来此地旅游的客人们购物,另一方面也为邻近的村庄购物提供了方便。西区设有大型的停车场、农家主题特色餐厅、假日宾馆、放牧区、农作物区、小型的面粉作坊、大型的交往广场。放牧区处在偏中心区域,其他的几个区域围绕在其周围,道路相互贯通,方便人们的观赏游玩。在农家主题特色餐厅,餐厅里使用的蔬果食材等都来自采摘园,肉类来自放牧区,面粉类来自小麦作坊,原料来自农作物区。假日宾馆分布在西北角区域,远离交往广场和嘈杂区,前方是农作物种植区,外围有大型乔木与道路隔开,环境清新宁静,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好地方。

此次关磨村休闲农业项目计划的发展是村政府占主导地位,号召社会广泛参与。细化关磨村内的生产、生活、服务、产业等各个区域板块的功能定位,提前明确垃圾污水、厕改绿化照明交通等各个项目的建设时间和要求。因地制宜,首先尊重关磨村原有的自然美,再挖掘文化地域内涵,扶持本村旅游产业,打造适合居住游玩的乡村环境。尊重本村居民的意愿,专家引导群众讨论,公开使得村民有主动权,让村民满意。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在之前发展中形式单一的局限性。从多个角度比如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教育体验功能等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而且不仅拓宽了农业的各项功能,还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开辟了农村新型服务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给新农村建设良好的经济基础。未来的休闲农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进一步检驗。未来休闲农业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研究,也是今后有关这方面理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的。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3篇

让田野连着车间使农民成为工人

乐山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平均气温17.8度,平均降雨量1062毫米发展种养业条件得天独厚。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将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培育壮大林竹、畜牧、茶叶、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上,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2003年以来,我们以五大产业为主导,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创特色、打品牌”的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重点整合林竹、畜牧、茶叶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宽做长产业链条,做优做响农业品牌上下功夫。我们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让田野连着车间,使农民成为工人。通过创新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方式,大力培育专业村、专业乡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满足农户需求与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方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2家,县级龙头企业87家,带动农户41.5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5%。

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优化升级的动力之源。我们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档次,形成强有力的科技产效机制,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我们重点建设的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生态、畜牧、茶叶、花木、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园为核心区,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形成了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200万亩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我们以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把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科技转化的窗口,促进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显著提高了农业科技对乐山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我们围绕主导产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先后制定并发布了9个农业质量标准体系、51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形成了以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企业标准为辅的种养殖、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的质量标准体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配套完善操作规范。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龙头企业主动把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导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了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和名牌产品,增强了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工艺。我们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推广实用农业技术,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运用先进工艺,实现科技成果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了农产品的深度开发。

利益均享风险共担

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紧密利益关系,是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抓住产权、利益、风险三个基本要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起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

创新产权联结机制。我们在产前和产中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共同投入。农户可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龙头企业根据生产要素入股的份额,实行按股分红。在产后的收购、加工、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鼓励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产权要素联接的紧密型经济共同体。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参与经营的经济主体只有各得其所、各得其利,产业化经营才有生命力。我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自觉地把扶持生产环节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要求,使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的过程中,可以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增值带来的收益。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4篇

摘 要: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70%以上的可采资源均在城镇和村庄的压覆之下。因此,应灵活运用土地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和设计,积极探讨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矿区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尽量减少新村址占用耕地面积。而采用动态复垦技术可以按时归还周转指标,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压煤村庄;搬迁复垦;增减挂钩;动态复垦;指标归还

前言

菏泽市是鲁西南新型的以煤矿为主导的矿业开发城市,目前生产煤矿已达两个,筹建矿山两个,矿区总面积约806km2,目前年产量已突破1 900万吨/年。由于该区煤矿的采矿方式允许顶板陷落,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矿区必将出现大面积的地面沉陷区。矿区村庄搬迁、土地复垦、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将成为当地政府一项繁重的工作。如何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尽快推进矿区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同时缓解矿区城乡建设用地配额紧张难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矿区概况

(一)矿区村庄压煤情况

菏泽市作为平原大市,人口密集,村庄众多。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70%以上的可采资源均在城镇和村庄的压覆之下,占压可采资源约12.9亿吨,涉及巨野、郓城、单县、成武4个县、24个乡镇、368个村庄,约41.4万人。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发展期间,涉煤搬迁村庄42个,约6.2万人,可释放被压覆的矿产资源量约3.1亿吨。毋庸置疑,只有及时搬迁压煤村庄才能推进煤矿的接续生产,才能推进菏泽市以能源促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矿区塌陷地情况

本区煤矿一般采用冒落法管理顶板,对采空区不回填,允许地面沉陷,因此煤矿开采将形成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区,整个菏泽市采空塌陷区总面预计为590 km2,塌陷区内对地面建筑物和农作物破坏巨大。以山东新巨龙能源公司龙固矿井为例,龙固矿井平均煤层厚度约6.63m,最厚处约9m。根据可研报告预测,巨野县龙固矿井开采最终地表变形面积为132.83 km2;初期采区(二十年)地表塌陷面积达26.39km2,并将形成最深积水3.4m的常年积水洼地,积水区面积可达15.45km2;截至2014年底,菏泽全市采煤塌陷地征地补偿面积为19 886.29亩,其中郓城县5 988.08亩,巨野县13 864.01亩,单县34.2亩。塌陷地的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矿区土地性质及搬迁困局

矿区范围内土地性质一般并不因为煤矿开采而发生变化,除煤矿的工业广场、专用运输线路、电厂、灰场等需要办理土地征用外,矿区大部分农用和集体土地权属不发生变化。煤矿一般采用对塌陷区土地租用的方式给当地农户以每年一定的经济补偿来完成。但村庄搬迁工作一直进展缓慢,涉及土地规划、资金补偿、百姓安置等一系列问题,村民积极性不高。个别煤矿由于运转成本太高,不得不采用条带式开采,以解燃眉之急。

(四)塌陷地复垦方法

通过动态治理工程,塌陷区可以形成广阔的耕地资源。根据巨野县龙固煤矿复垦经验,将沉陷低于3.5m以下的可耕作土提前挖出,垫在沉陷小于3.5m的区域。在沉陷高于3.5m以上的区域形成大规模的农业用地。此外,通过控制沉陷区域地下水位、节水灌溉等工程对治理土地综合治理后,形成集中连片、田成方、路成网、排灌顺畅的可耕地,用于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采用浅层土剥离、挖深垫浅、借势利用、降低地下水位等多种方法,对塌陷区内土地进行治理改造,使其恢复为耕作用途。通过建筑垃圾深埋、客土回填整平等方式对塌陷区内村庄旧址进行治理改造,使其恢复为耕地。

二、矿区复垦增减挂钩设计

(一)政策探讨

2010年,山东省政府制定了《全省煤矿矿区农村住房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工作的意见》,鼓励当地政府借鉴先进经验,创新搬迁模式。要求压煤村庄搬迁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合村并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等政策充分结合;及时推进塌陷地复垦治理,推进村庄搬迁进度。这给土地增减挂钩方法在矿区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矿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将拟矿区内搬迁复垦的村庄建设用地区、拟安置的新村建设用地区与当地城镇拟新增建设用地区,整合为一个封闭运行、统一管理的用地构成系统,利用煤矿在旧村址复垦出的新增耕地来弥补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减少,达到城乡耕地占补平衡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节省政府的配套资金,又可以帮助煤矿尽快实现村庄搬迁计划,并督促煤矿自发积极推进搬迁村庄的土地复垦。

(二)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和动力

1.矿区内大多数农村住房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为砖瓦结构,质量不高,条件简陋,农民有强烈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和要求。

2.一些村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空心村问题严重,公益设施缺乏,一些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老人还住在危房中,还有一部分人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问题靠自主能力一时难以解决,必须靠政策的扶持和资助。

3.塌陷区土地复垦和压煤村庄搬迁是煤矿发展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4.压煤村庄搬迁并村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可直接增加当地政府土地收益,进而增加基础设施和对矿区教育、卫生事业的投资,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5.煤矿的接续发展才能使其有更充分的资金用于村庄搬迁和土地复垦,并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三)实施方案探讨

1.制定挂钩复垦方案。制定矿区复垦方案并逐步实施,优先复垦搬迁村庄旧址,保证矿区农用地面积。研究新的旧村址复垦技术以保证按期归还周转指标。打破传统的地面稳沉后再复垦的模式,提前复垦。即,根据开采沉陷预计的结果在地面沉陷之前将能复垦为耕地部分的旧村址提前复垦为耕地。只要复垦标高设计合理,即便后续沉陷也能保证耕地的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复垦周期不高于五年。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新村址占用耕地面积,或搬迁至中心乡镇规划区和矿区规划建设区,依据实际情况改平房为楼房,将提供出更大的挂钩指标。

2.复垦后经营模式。对旧村拆迁后复垦出的耕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耕地规模化经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村旅游业。农民不但可享受到承包土地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到园区打工,实现农民从单纯依靠土地种植收入向租金保底、务工获薪、经商得利和入股分红等多元化增收转变。

3.收益分配。“鲁政发[2011]12号”文件规定: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经批准将节余指标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能够平衡拆旧建新资金需求,不额外增加农民建房和配套基础设施负担。但菏泽市矿区村庄搬迁资金基本由煤矿全部负责,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资金收益应用于闭坑矿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如煤矿不能及时投入资金对塌陷地进行复垦,该项资金也可以向塌陷地环境恢复治理倾斜,并扣压煤矿先期缴纳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4.权属处置。增减挂钩试点涉及的土地,原则上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对土地互换的,要引导相关权利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有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益分配的,项目所在地要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权属双方各95%以上村民同意取得相关权益人认可后,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做到产权清晰、界址清楚、面积准确。

三、成效及建议

(一)矿区增减挂钩试点成效

巨野县龙镇紧紧抓住增减挂钩和压煤村村庄搬迁工作双资金注入的有利时机,按照整村搬迁、统一规划、集中向镇驻地靠拢的原则,依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新型城镇化社区。目前已规划建设了一个两层楼房社区,两个多层楼房社区,镇周边16个村庄19 022人入驻,节地率在65%以上。利用本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家,不仅创造了7 000个就业岗位,而且带动了各类三产服务业发展,实现了进镇居民安居乐业。龙镇煤炭企业租用村庄复垦新增耕地,建设了生态、科技蔬菜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议

1.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挂钩项目节余的城镇建设指标产生的土地收益,不能靠行政手段“定价”分配,而应该有市场机制调节,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尤其农民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2.纳入耕地保护法律框架内调节。实行地、村分离管理的办法,由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旧村址复垦新增的耕地,享受耕地保护、占补平衡的优惠政策。

3.资金实行单独核算,投入、收益分离。增减挂钩项目备案后,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土地复垦达到耕地标准后,拨付土地整理资金,并根据耕地保护优惠政策予以兑现。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5篇

40多年前,在老家山上采中药材的贾忠汉,怎么也想不到一辈子都跟中药材打交道。不仅如此,当年那个家境贫寒的村里娃不仅自己通过种植中药材富裕起来,还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投身种植中药材

贾忠汉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他常常跟家里大人上山采中药材,成年后的贾忠汉自然而然地开始琢磨种植中药材。1996年他承包了乡里的小房岭农场,先利用小房岭农场的100亩耕地,结合当地品种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试种了生地、柴胡、黄芩等品种,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连续 2年种植失败。虽然没有成功,但贾忠汉认为只有坚持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所以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请专家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种植的几个中药材品种终于成功并且取得了收益,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贾忠汉暗自决定,一定要把中药材种植坚持到底并且扩大规模,于是,他在2002年组建了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自己有了收益,他也想把周边的农户都带动起来,不仅让大家一起致富,而且要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创立上党地区的药材品牌。

经过多年的种植,贾忠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初,他带领公司职工到农户家中做中药材种植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随后又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中药材栽培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和员工受到了农户的支持与肯定。

在各地积极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际,公司实行了“公司 +基地 +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行现代新型绿色农业实践,带动了屯留县及周边地区的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农增收途径多

贾忠汉通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为他们提供产前垫付生产资料,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上门收购等服务,与农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目前,公司由以前的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长治市中药材种植开发的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面积也由最初的 550亩发展到目前的30000亩,并带动屯留县及周边地区11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1800余农户致富,直接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种产业扶贫模式:第一,带资入企。公司与屯留县西半县河神庙等7个乡镇,157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对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对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户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将屯留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入股,可享受每年6%的现金分红收益。第二,连翘基地管护产品回收。公司与基地所在村委签订连翘品牌基地建设管护、产品回收协议书,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劳务及相关费用,村委配合在种植区域内提供方便,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种植,赚取工资;连翘种植后需持续管护,由公司和种植户共同管护。每年年底,公司把钱支付给村委,村委再发给贫困户;连翘挂果后由村委组织贫困人口按照指定的采收标准和时间进行采收,合格产品由公司全部回收。第三,劳务扶贫。公司根据需要,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每月支付工资。第四,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基地委托管理产品回收协议书,负责给贫困户租赁土地、购买种子、化肥等,并负责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合格产品全部按当年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通过实行这四种途径扶贫以来,共带动当地千余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脚踏实地获赞誉

十几年来,贾忠汉用辛勤和汗水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种植,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公司先后在2009年被授予“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先进科普示范基地”,2010年被长治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共青团长治市委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1年被中共屯留县委、屯留县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贾忠汉本人也获得了“转型跨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被评为 “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连任五届屯留县人大代表、中共长治市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谈及未来,贾忠汉说,在中药材种植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公司已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標:继续将种植中药材作为当地农业重点调产作物,延伸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增加农户3000余户(其中贫困户 80余户),辐射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千余人就业,农民亩均增收1500元,实现更大面积的脱贫。

多年来,贾忠汉凭着敢为人先的魄力,坚强的毅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中药材产业在长治做大做强。等待他的,一定会是更加广阔的未来,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范文第6篇

一、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和拓展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保持发展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产业的分布进一步向经济作物、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集中,在出口农业、特色农业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在西北地区也处于前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载体发展滞后,特别是职工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滞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单一,没有产生最佳效益;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撑体系薄弱;四是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尚需调整。

兵团要保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一是重点发展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培植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培植主导产业和发展商品生产基地,首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兵团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逐步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三是积极培育市场,健全市场网络,稳定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兵团原有的各类市场和渠道的集散作用和推动作用,有效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尽快培育和发展各师、团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制定市场保护和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打破地区间、行业间的市场封锁,以及某些主体对市场的垄断,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使其担当起信息传递的功能,以降低寻找成本和交易成本。整合各种媒介组织,将之纳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系统;四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职能。要充分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作用,做到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地对龙头企业提供产前包供应、产中包技术、产后包销售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科技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五是强化改革,完善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核心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产业化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约束机制。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六是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以“引导、支持、调控、服务”为中心,以市场为中介,引导、调控企业的生产活动,强化其服务职能。

二、兵团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路径

兵团农业发展到了今天,完全可以运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良性互动,真正意义上减少各个师、团、连的“纯农业”人口,从根本上使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富裕起来。在这几个相关联的环节中,工业化是发展的方向,产业化是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是发展的载体。

1.农业标准化是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点。(1)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标准化生产是从工业开始的,也是从工业产业化开始的。农业产业化借鉴了工业产业化的经验,因此,农业产业化也重视产后农业,即要求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农业标准化。(2)农业标准化促进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促进了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社会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企业化。有助于降低农业产业化的交易成本。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产业化和现代化阶段的产物,同时,农业标准化又有力地推动和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有机衔接,进而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必须运用标准化的手段。(3)师、团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农业标准化的要求,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来制定各自的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4)师、团在发展主导产品和创建农业品牌时,要把农业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农业标准的规划和项目重点放在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中,围绕区域农业如何形成品牌和规模、达到增产增效和扩大市场上做文章。(5)师、团在进行农业产业过程管理时,要把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各项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要有利于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要更注重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便于操作。(6)师、团在培育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时,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扶持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推广中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2.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1)兵团加快小城镇发展意义重大。加快小城镇发展,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农业人口,实现农业工人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建设小城镇,可以增加兵团投资需求,形成长期和持久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小城镇,可以推动兵团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总的目标、城市布局、目标责任、发展措施及发展阶段。各个小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布局和规模、发展重点、措施和政策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做好从产业选择到规模经营的转变,投入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突出市场建设,使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与大市场对接,促进农业上质量,上水平,提高农业的效益,增加收入,带动小城镇发展。要根据总体目标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产业方向、资源使用、环境保护进行规划和提出要求;要坚持市场化操作,精简机构、调整管理职能,使小城镇的企业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要完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把购房建房的信贷政策推向小城镇,在镇区按照统一规划或统一招标的方式,允许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职工有偿使用宅基地。

3.加速农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兵团农业工业化。(1)农业工业化的定义。①农业工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过程。一是农业管理对象的商品化;二是农业经营主体的企业化;三是农业技术生物化。②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资本利用深化的过程。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农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相互结合,彼此依存,从而出现了供产销和农工商等农业经营的一体化。③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过程。一是从宏观上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二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化、商品化、扩大了农业生产前、中、后各产业部门和各类农场的分工,从而促进了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三是从微观来看,农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发展,又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都分成了专项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工艺专业化。(2)加快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①农业生产者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前提。农业工业化是一种逐渐市场化、规模化的渐次高度化过程,要形成规模化的发展,首先农业生产者组织制度要创新,②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核心。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知识化革命给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契机,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体制,不仅是实现新阶段发展预期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③城乡管理体制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动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任何政策、体制与制度安排,都应有利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加强农牧团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乡地域的优势互补;其次,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基础,拆除城乡藩篱,打破城乡分割,推动农村城镇化。④人力资源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源泉。人力资本不仅在工业经济中,而且在农业经济中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农业工业化过程需要相当规模的投资,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广,而有效地组织农业工人学习、掌握和运用科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农业工人素质,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基础,势在必行。⑤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处于转型时期,农业工业化水平很低,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之间、农户与公司之间有关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快农业工业化的步伐。首先,构建有利于农业工业化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农村各类商品市场,培育和建设要素市场,建立市场宏观预测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对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和传导,以指导农户生产和消费,调节供求,促进和形成农产品市场大流通格局;其次,强化法制意识,构建完整农业立法体系,依法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农村经济组织,尽快推进农业工业化。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农业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依托兵团固有的资源,融入市场、遵循经济规律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大发展是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农七师师长)

上一篇:从事综合管理工作范文下一篇:关爱残疾人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