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

2023-12-04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1篇

日本本土电影票房排行,动画电影仍是人们的最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一直是全球观众的最爱,今年他的新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画师出身的新人米林宏昌作为导演,自己则只担任了编剧一职。无论如何,有宫崎骏就好似有票房保证,成功是必然。《哆啦A梦剧场版30:大雄的人鱼大海战》票房突破30亿。还有根据漫画改编的《欺诈游戏:电影版》在日本大热,连续几周排名票房第二,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机器猫”的地位是无敌的!

翻拍和大导演的回归也成为日本电影今年的又一特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1987年出版以后争相被各国翻译出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部,因此该作品电影版的拍摄也备受欧洲各国瞩目。随着引进片的涌入,动画电影比较稳定地在其中占一席之地,迪士尼依然是其中的生力军,但随后引进的作品却再也没有复写《狮子王》成绩的本事,即便是《花木兰》这样主打中国元素、有成龙配音、献唱做噱头的作品,票房上却毫无可取之处;并且影片的导演是著名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所执导过的影片《三轮车夫》曾荣获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这次《挪威的森林》成功入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翻拍方面,由香取慎吾和反町隆史主演的《座头市 the last》让人充满好奇,在这个被无数人拍过的故事中,导演阪本顺治能否超越上次大获成功的北野武,拍出一个全新的座头市呢?经典日剧搬上银幕,这也是日本电影屡试不爽的招数。今年正值经典深夜悬疑剧《圈套》10周年纪念,5月8日上映的《圈套3:灵异者》制作方打出了“最高水准”的口号来吸引观众眼球。《暴行》导演:北野武主演:北野武、三浦友和关注理由:日本野兽大导演北野武2010年的最新作品,回归了此前的黑帮题材,暴力仇杀是股市的主要线索,北野武操刀,影片的剧情和表现手法都不会落入俗套,经过几年电影低迷期之后,北野武有望凭借这部新作咸鱼翻身。在去年的日本电影中,似乎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大导演的作品很少,《暴行》,《挪威的森林》证明他们回来了,为日本电影添砖加瓦。

韩国总是不缺少精彩纷呈的好电影,由元斌主演的《大叔》连续五周稳坐冠军,而且票房突破513万的骄人成绩。故事讲述泰植――一个曾经是绝密特战部队的“歼灭要员”,在一次执行中被人报复失去了家人后成为行尸走肉,此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一个一直叫他大叔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被人绑架后,为了救出小女孩,由此卷入了与恶势力的战斗中。5月份上映的《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因标榜复仇而备受关注,曾经是金基德副导演的张哲秀的导演处女作,这就让观众对这部电影充满更多期待。不过看来这部片子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上座率不佳。爱情喜剧片也是韩国比较有特色的影片,受日本文化冲击,韩国很多影片也开始走改编漫画这条路,《食客2:泡菜战争》,《食客》在07年创下300万观影佳级,也受到很多其他国家观众的喜爱,被誉为国民美食电影。影片同样改编自漫画原著中关于泡菜的小故事,以一家以坚守美食传统为傲的老字号饭店春阳阁为背景,金正恩扮演的国际级主厨章恩和她的挑战者,秦久饰演的盛灿展开的激烈泡菜之战。为了向观众展现扮相和味道一样华丽诱惑的饕餮大餐,剧组请来的专业料理团队从开拍前就细致地研究各种国宴菜色,从主菜到饭后甜点,务必令观众大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金基德导演的《悲梦》首周末以4万人次挤近前六,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它在金基德历史上已是破天荒头一回。一度被认为顽固不化的金导通过一场“悲梦”打开了与观众沟通的大梦。《悲梦》讲述一个叫“镇”的人在梦中看见了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醒来后他根据模糊的记忆到梦里的地方,眼前的状况让他惊呆了,原来真的和自己的梦一模一样: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逃走不知所踪。警察来到疑犯,一个名叫“兰”的女人家中,将正在睡梦中的她逮捕。兰坚决不承认自己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之后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梦游症,发作的时候俨然分裂出另一个人格,做过了什么事情在醒后就忘记得一干二净。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镇发觉实际幕后操纵的元凶是自己!当最后梦和现实重叠到一起,彼此欣赏互相产生爱意,也似乎慢慢一直成为相同的人……总体来看,韩国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其他地区:没被遗忘的角落

加拿大作为北美市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被好莱坞电影所占据。当时,总有一些人愿意认真做出属于本土的电影。去年凭《我杀了我妈妈》享誉戛纳1989年年轻导演哈维尔?多兰,今年又拿出新作《幻想之爱》,依然是自编自导自演,依然是关于同性恋少年的青春成长;Richard J. Lewis的《巴尼的人生》是加拿大、意大利合拍片,故事十分感人;《焦土之城》则是一部关于宗教与政治纠缠的故事。

印度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每年生产近九百部电影,是好莱坞的四倍。印度每年看电影的人次也是最多的。电影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印度人的民族特性也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发挥。有人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电影一直试图摆脱困境,争取有个好势头,却接二连三挫败。《三个傻瓜》在2010年初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以喜剧的形式反向批判了教育制度,发人深省。而《我的名字叫可汗》讲述信奉穆斯林教的里兹瓦?罕(沙鲁克?罕 饰)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母亲去世后,他追随弟弟扎克尔(吉米?舍尔吉勒 饰)的脚步从印度孟买移民美国旧金山。里兹瓦在帮弟弟的化妆品公司推销美容产品时认识了经营发廊的单身母亲曼迪娅。里兹瓦不顾弟弟的反对执意与印度教的曼迪娅结为夫妇,一家人和谐美满。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使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对、歧视穆斯林教徒的风潮,里兹瓦与曼迪娅的发廊被迫关张,而曼迪娅的独子山姆更是在一场由种族歧视引发的少年争斗中意外身亡。悲愤的曼迪娅将愤怒发泄在了里兹瓦的穆斯林姓氏“罕”上,说只有里兹瓦告诉美国人民及美国总统他的姓氏并非与恐怖分子相关,才会与他再次相见。就这样,执着的里兹瓦踏上了艰难的觐见总统之途。很多人叫好,被感动,被励志,被启发。也有很多观众认为,故事基本合理,但是情节拖沓,审美疲劳。在不久的将来,印度电影会日趋成熟。

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执导的《蜂蜜》是他三部曲《蛋》、《牛奶》的最后一部。影片延续了赛米的优美文艺片风格,影片对白极少,长镜头运用得当,朴素感人的故事、性格突出的人物塑造、返璞归真的主题寓意,使得它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伊朗大师阿巴斯的新作《合法副本》由法国投资,朱丽叶-比诺什主演,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拍摄。英国作家詹姆斯新作出版之际来到意大利,以原本和复印件的紧密关联为主题开展讲座,此间认识了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原籍法国的年轻画廊展主。两个人在前往佛洛伦萨附近的小村庄的路程上,共同度过了几个小时,其间,一起面对如何辨别真伪、划清现实和虚构界限的拷问。

秘鲁导演达尼埃尔?维加 、迭戈?维加合作的《十月》;阿根廷导演伊万?方德的《唇》;墨西哥导演迈克尔.罗薇的《闰年》都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所斩获。特别是泰国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新作《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这是才华横溢的导演继《热带疾病》在戛纳获得大奖后的又一次出征。影片讲述布米叔叔知道48小时内自己回死去,他认为自己的疾病是因为做坏事得到的报应,他杀过许多共产党。布米请求自己的远房亲戚将自己从医院接回家,以迎接死亡降临。此间,他们看到了布米已经去世的妻子灵魂再现,照顾垂死的丈夫。而布米叔叔的儿子和一个名为幽灵猴子的奇特造物一起,在过去15年间一直生活在丛林里。

另外,日本投资,原籍越南的陈英雄导演的《挪威的森林》、原籍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导演拉契德-布查拉的《法之外》都值得关注。

非洲近几年电影产量急剧上升,但是由于它的发行地区很狭小,收益也不高,就形成了很多粗制滥造不堪入目的影片,正由于此,非洲电影主要是“内销碟片”,在21世纪的今天,要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还应将管理制度,生产方式,监制方面做大做强。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2篇

1、电影票价:指出售电影票的价格,以“张”为计算单位。

2、放映网:表示电影放映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具体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放映

单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并且放映力量在分布上形成一个网状格局的状况。

3、影片调度:指将一个或几个影片拷贝科学地分配给几个地区轮流使用,在地区之间有计

划地定时交接与轮转的一种方法。

4、电影市场营销环境:指一切影响、制约电影企业营销活动最普遍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大部分。

5、电影发行业务工作:影片拷贝供应工作。其主要内容可划分为:节目、拷贝的供给、分

配使用、调度使用和安排放映四个方面。

6.、电影市场调研:是电影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的,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

而较系统、完整地收集、分析有关数据的方法。

二、填空

1、电影放映网包括?

P103:城市电影放映网、农村电影放映网、部队电影放映网

2、电影发行业务工作的特点

P81:发行的多次性(即联销性)、发行时间的有限性、发行空间的有限性

3、影片调度的起点包括

P87:固定起点、轮换起点、同时起点、临时起点

4、消费者购买过程包括

P133:认识需要、信息搜索、评估选择、购买决定、购后评估

5、构成电影放映企业的三个要素

P97:放映设备、放映场地、放映工作人员

6、电影营销环境分哪两部分

P67: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7、信息系统的构成

P142: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报告系统、营销研究系统、营销分析系统

三、简答题

1、电影市场营销战略内容?P153

企业目标、市场机会、目标市场、营销组合、营销计划、执行计划、评估与检验等主要

内容。

2、如何理解电影发行的多次行为?P81

首先,影片不可能一次性销售给观众。

其次,影片不能一次性出售给放映单位。

由于一个电影拷贝在一个放映单位消耗不掉,而必须由多个放映单位共同使用,所以发行部门分配、使用拷贝的方式是:发行——收回——再发行——再收回,循环往复,直至拷贝的技术定额消耗殆尽为止。这就决定了电影发行工作多次性重复销售的性质。

3、电影调度应遵守的五项原则?P85

(1)根据不同影片节目,不同拷贝数量,采取不同的调度方式。

(2)根据不同时期(月份)和政治形势采取不同的调度方法。特别是要注意抓好月份调度

工作。如:春节、五

一、七一等节日,一要加大拷贝供应量,而要尽量安排与庆祝节 目相关的影片节目。

(3)节目的数量与“质量”要均衡,商业节目的题材要平衡,每月投放每个地区多少节目,

既要根据拷贝的订购,供应情况,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各自的特点来安排。此外,还 要保持每月节目数量的基本平衡,避免出现时多时少的现象。

(4)地区要统筹安排,照顾重点。地区有大有小,级别也各有不同。调度工作既要照顾各

地区的特点和要求,又要从全省着眼有所侧重,同时还要考虑到拷贝的调度路线与拷 贝的交接问题。

(5)按效益调度影片,应优先将节目、拷贝调度给放映场次多,观众人次高、经济收入好

的地区使用。

4、如何理解发行空间的有效性?(有限性)P82

(1)发行空间的容量有限。电影院放映厅、俱乐部、礼堂的座位都有一定的数量,每

一场只能容纳一定限度的观众。

(2)空间受使用时间的制约而有限。由于自然空间有限,观众看电影的时间有限,因

而空间也就不能无限制地使用。

(3)空间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谓空间的数量,指因受观众人数限制,放映单位不可

能无限发展。

5、如何理解电影业面临的微观环境?P76

微观环境指与企业经营活动(涉及产、供、销、人、财、物、信息等)相关联或产 生影响的各种关系以及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观众

(2)供应商

(3)联盟伙伴

(4)竞争对手

(5)其他关系

(6)企业自身

四、论述题

(因无法在书中找到相关内容,故以下问题的回答仅供观赏,不作参考)

1、试述电影市场营销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电影市场营销是影片生产者(个人、群体)通过创造并同电影观众(群体)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电影市场营销的具体方法:选题——策划——调研——决策——定价——生产——宣传——发行——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影院服务——信息收集和反馈——相关产品再开发

2、中国电影业必须走市场营销之路

电影企业是电影市场影片的供给商,电影消费者是需求方。营销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渠道和桥梁。

营销是种手段,合理运用使得客观因素条件下满足电影消费者的影片更有创新力和吸引力,最终从市场上获利,进而达到双赢目的。

电影的电影商品性,决定了其交换的目的除宣传方针外,还要满足电影市场的需要。 因此,电影制、发、放环节的营销都是与电影的生存发展、宣传交流、赢利获益密切相结合的。

中国电影业只有走上市场营销之路,充分发挥市场营销对电影业的有利影响,才能使得中国电影业持续蒸蒸日上。

3、试述电影放映业管理的重要性

电影放映业的管理主要有:放映技术的管理、影片拷贝质量和放映质量的管理、设备和房屋的管理。

放映技术管理:能为放映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一系列的技术依据,可以使影片放映采用最优设计的最先进的技术,使机器设备正常运转,放映活动安全进行,保证影院全面完成各项计划任务,并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质量管理: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时,才能充分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设备和房屋管理:是不断提高影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电影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3篇

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和新技术,在生成新讯息、创造新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传播的多种新方式。电影产业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基础上,保持资本关注度和O2O(Online To Offline)营销模式完整的同时,需要开拓一个专属动画电影的职业媒体推广服务市场,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公平的口碑营销路径。无论是电影众筹,还是电影+模式,都是市场规律和消费者的选择。面向未来,动画电影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整体转向,更好地完成以作品质量为核心的多元整合营销,成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近些年来动画电影为例,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营销转向作些粗浅探索,以期对当下国内电影产业行销有所裨益。

一、 电影O2O的成长空间与营销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看电影前用手机购票、选座,线上票房占据总票房的七八成,市场规模可观。作为一种视听综合的艺术形式,电影O2O营销势必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空前复杂、多样和充满价值。在搭建电影O2O商务模式的初级阶段,传统互联网社区中的豆瓣、时光网作为优秀代表,聚集了数量庞大、资源广阔的电影行业人员以及爱好者,形成了筑起O2O商务模式最核心的扩散价值、O2O购买力以及文化内容,其中不少优秀成果仍一直被广大受众和新媒体消费着。不过,限于前些年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带宽、信息渠道和第一手内容等看似丰盛但却表现匮乏,造成O2O商务模式的购买链始终是单向的,即片方处于推广产品满足需求的某种方式,找到并放大这一群体的声音。因此,这一群体尚不具备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见领袖)性质的自我经营能力。市场消费只是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这样的需求是一个无底洞,填不满也掏不空,且不能解决任何社会属性的消费问题,这种情况会使得电影文化产业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

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媒体中,最先实现社群价值变现的功能源自“格瓦拉”的互联网在线选座这一创举,它将流量、影迷和票房收入,进行了初步的牵线搭桥,也给众多影视媒体、广告商的参与提供了平台和参照模式。这种成功的先行模式以《阿凡达》的成功为例,O2O产业链迅速通过大片资源走向全国各地,进入消费群体。这种成功的商业变现,绝不仅仅是开创了网络售票选座这么简单,而是在资本最为重视的数据和票房收入当中扮演首席执行官的角色。流量节点、个性定制和捆绑社交网站等等,直接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这也证明了电影网络营销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极具前景的商业链条设计空间,同时回馈给电影行业、媒体行业的丰厚回报,在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因此,电影网络营销从初级的传统互联网社区迅速转入专业的电影媒体和O2O模式,多方合力,水到渠成。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保持这种方式来激活和拓宽产业生命力,互联网逻辑成为了推动经济市场化的起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政策让信息更加透明,信息流动更快。2015年全国电影的销售模式让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购买门票,促成了全国票房收入高达440多亿元。[1]电影网络营销的实体终端开始遍布全国,新媒体的茁壮成长,国产电影和动画制作也随着版权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普及获得解冻之机。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内容丰富、消费便捷和渠道可定制,全国电影讯息的提供也可以做到速达和同步,以满足更高水准的消费需求。

为此,以美團、猫眼为首的网站进一步开拓个性化空间,迅速完善并铺开电影在线选座,压低推广和使用成本,入驻尽可能多的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电影O2O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彻底脱离了片方的推广助力,不仅节约资本而且提速便捷。商业链条中的每一环节构成的人群集结成了空前强大传播力量。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这是一个非常可见的时代语境下使互联网场域变得宽广的概念,所有涉及到线上与线下环节对于电影而言尤为重要。[2]随着北上广深多家电影媒体融资成功、新浪微博电影KOL不断壮大成熟,线下以爆炸式的增速开始了出票机的铺设,网络资源成为电影产业不言自明的印钞机。

中国电影2014年票房达到300亿的体量后,无论网络资源变现还是分销渠道优化整合,都不能继续开发额外的市场,因此,电影媒体率先进行横向发展的新尝试,结合创业热潮,向上参与制作发行,向下转化流量销售周边,跨界合作设定精准的垂直市场营销,互联网主导电影媒体商务的时代真的来了。猫眼电影、大众点评等先后通过扶植网络微电影、文艺青年团体合作、联系诸多大型演出网站的方式将自己的角色从纯粹的个性选座网站变成了联合出品人和发行方,克服了商业电影媒体缺少一手行业信息的不足。而后,阿里影业率先进军众筹、发行、放映等上游领域,并组织线下团队,占有了被自媒体及出票机争夺的院线售票员的席位,并且联合微信、万达影院开展了售票及数据合作。另外,百度等综合网站在自由票务业务基础上设置会员卡服务,分食电影票相关的线上、线下福利。

电影O2O不断发展和跨界合作的最终结果,面对的仍然是如何对票务销售分账这一问题,因为除此以外,流量、媒体人和周边毕竟是各方的自由资源,而版权收益在目前环境下仍稍显薄弱,很难支撑原创者去做更多的商业尝试。这样的市场划分下,不同的人群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例如,时光网和豆瓣网,已经放弃了在线选座的竞争,而是聚焦于开发小众市场和自媒体信息的汇总。

从2010年格瓦拉、豆瓣等入局电影O2O领域,再到今天美团、猫眼、淘宝、微信、时光网等网络购票平台。五年之中,电影O2O仍然停留在在线选座销售和在线展示的阶段,本质上讲,电影O2O并未对营销宣传与发行作出革命性改变。[3]而经过淘汰合并后生存下来的订票选座网站,作为曾经线下快速扩张阶段的主力军,一度希望从团购角度切入,同时帮助在线选座与电影上游进行整合营销。可是,在电影业务流量爆炸增值的同时,其他品类的流量同样需要运营和广告。团购网站本身作为电影营销的接口,就显得有些固执和保守。所有参与方都希望让电影产业的剩余价值能够更多地被自己利用。除了电影票务交易数据竞争之外,电影上游、联动效应以及其他产业融合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市场营销的进步过程在经历了移动化、多屏化之后,必然步入VR时代。

二、 动画电影营销创意与新媒体互动

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来看,尽管有很多的起伏变化,但是从来就血脉连续,除了经常会“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也自然会有不可避免的螺旋式上升。[4]在动画市场的回暖和复苏中,新媒体参与相关的内容和资本,成为了一部作品实现口碑成功的关键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例如,《爵迹》虽然不是好的电影,但在营销上的成功不可否认。充足的摄制经费,完整的推广团队,参演明星的知名度和话题度,为票房提供了起码的保证。以此为例,现代电影领域市场营销的根本在于知名度、关注度、普及度等等的话题导火索引燃爆点。前期造势和后期可视的消费内容,增加对其产品的勾勒。电影随着营销载体经历了平面媒体、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的演进,成本降低,而信息量迅速增长,大数据携手海量信息在新媒体平台的设备上迅速发布,为了确保传播速度和内容的普适性,营销策划往往以通稿的形式生成推荐内容。当这种信息充斥主流媒体渠道时,普通用户欲罢不能,既没有从中提炼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也难以寻觅优质的、商业意味稍小的成分,于是新媒体用户随着信息不对稱的加剧而发生了区隔和断层。

另外,群体性消费带有部分偶像经济的特征,即作为一个信息消费者,自发地抛弃了对信息本身的关注,转而投入对信息面积和话题标志的依附;而占有较多信息的少数用户,纷纷走向专业封闭论坛或选择退出关于电影的网络社交,这种市场分化使消费必然会导致对记号进行积极的操纵,印证了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的观点:通过人们对商品的使用来划分社会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传统媒体惨遭“滑铁卢”。与此同时,自媒体却异军突起、捷报频传。估值过亿斩获投资邀约已经是微信的常态,资深媒体人果断预测未来的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将以“自媒体”为中心。[5]电影自媒体和商业资本在我国影视行业的突进中两情相悦,在经济成功的共同目标下自动结盟。可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却往往由小众市场或创作方买单。不幸的是,动画电影在我国确实仍然方兴未艾,而动画电影的作者在面对排片、宣传、商战诽谤、版权纠纷等问题时,既没有媒体,也没有资本站出来替他们辩护。电影媒体具备了相当的资本话语权后调换档期和广告植入竟然默认为“新常态”。

2014年,《冰雪奇缘》以主题曲“Let it go”25种语言的MV席卷全球,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电影预告片传播案例,电影全球总票房12.74亿美元,成为全球动画史票房冠军,影史票房榜位居第五。但讽刺的是,这部迪士尼殿堂级动画在国内票房仅2.99亿元,国内首映排片率仅有9.75%。而上映多日的《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都保持了近30%的排片量。再看《大鱼海棠》,首映排片率有18%,但是打造了29%的高票房的占有率。而斥重资打造的《爵迹》却面临着票房持续下滑的窘境,最后仅以3.5亿票房收官。通过上述对比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即使一部作品的上映渠道受到人为的控制,只要整体商业环境是一个市场化的情态,比起各种宣传和商战的盘外招数,内容为王的文化产品仍然是营销的核心。

产品是内容为王,营销是用户为王。好的文化产品必须是用户说了算,当然其中也不能缺少战略。可以说,《大鱼海棠》营销的成功是在消费一种情怀,是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结合传统文化打造完美主义爱情的新看点的精明。在《大圣归来》之后,还有《海底总动员》和《愤怒的小鸟》,这样不但讲述故事且技术优秀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凭借同样过硬的素质和更广为人知的IP,合适的档期,以及被高质量推荐内容作者群体选中,制造了高于前两者的后续影响和感动。究其根本,任何营销行为的成功都离不开作品本身制作的水平,专业度是获得成功的首要保证,市场营销必须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思考顾客需求及消费体验。

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创意驱动。自2016年暑期档《大鱼海棠》公映以来,很多传统互联网社区的长评、手绘、剪辑、手工作品层出不穷。例如,末那工作室制作的电影人物手办,在淘宝众筹首日就筹得10万预定款。这些推荐行为含金量极高,远非微博大V们随手转发个推荐就能够比拟的。这些推荐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延展价值链和IP信息,这种推荐内容对阅读者而言是有效信息。在资深用户制作的优质推荐内容面前,普通用户更有可能倾向认为,该推荐涉及到的这部作品确实值得很多人为之投入时间、精力、成本,起码它至少是值得一看的。越是节制而理性的资深用户,面对一部特定作品时表现出的热情越为强烈,因为他们对于社群价值的准确把握、对于原生内容的高投入、对于二次传播的高说服力,才是网络传播的中流砥柱。新的传播模式中,个体的传播权力趋向平等,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的二次传播,轻而易举的成为时代的舆论领袖。传播网络不断变化,信息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被改动、删减,也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成为网络创建、改变、消失的动力。这样一种传播模式,已经大大超出传统传播学研究的能力范畴。[6]与后来商业化了的自媒体KOL等职业行为不同的是,一旦作品经由他们自发的热情推荐被打上高分标签,就会导致外围用户虽然在生活中并没有看到多少商业的宣传材料,却仍然能感受到《大鱼海棠》的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多年以来电影进行营销传播的常用策略之一。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为电影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7]但是口碑营销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营销方式,而是病毒营销的原型,即通过唤醒消费者的价值平衡,让消费者自发地在有限内容量中寻找到为数众多的契合点,以此成为满足消费者心理诉求的载体。这种诉求越强烈,口碑营销就越成功,背后是痛点的准确把握。“病毒”式内容是一种普适的市场痛点,但若回归“痛点”的本质,用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角度思考,电影媒体普遍容易从口碑的塑造、痛点的营造,在求快的目标下,逐步误入到生搬硬套和不顾文化品质的歧途。文化产业的市场氛围将会陷入一个新瓶装旧酒、媚俗之风大行其道,资本逻辑取代上帝的轮回中。

三、 动画电影市场的选择

同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窘境一样,《大鱼海棠》的制作发行也是命途多舛。因缺乏经费,影片曾几度被迫停止制作。虽然影片具备优秀的基础和极高的口碑,但受市场关系的影响竟很少有人看好和投资《大鱼海棠》这一绩优股。这其中有媒体的短视、资本的外行,动画市场本身的弱势。消费者需求下市场吸引力强大,每年却有大量科班出身的基础电影人才转而去做更容易得到投资的游戏、广告、平面等等。古语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虽然现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境遇稍有好转的迹象,票房也在证明这片蓝海的待开发价值,然而,结合我国独立音乐界的前车之鉴,必须认清的一点现实是,票务市场的繁荣和传播数据的暴增,距离真正的行业崛起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还相差太远。

互联网带来了共享经济,但共享不是免费的。我们既不可能像蒂姆·伯纳斯·李那样为人类事业无偿奋斗,也不能永远期待下一部《大鱼海棠》仍然像今天这样成功。在令人乏味的推销中凭实力打出口碑,在这口碑的坚强基础之上收获资金,展开恰当的方式策略——仍然无法同先进的商业营销作品竞争。毕竟,不仅仅是电影和流行音乐,即使是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本内容的公共资源,也要有消费者的支撑才行。

另外,对于国内同质化严重的IP再开发作品来说,首先明确了内容价值,就意味着将要面临被用户抛弃的风险。例如一款下载收费的APP,直接面对的是比另一款下载免费、服务收费的同类APP高得多的风险。其实,商业的邏辑就是以资本盈利为目的的活动,电影制作、音乐唱片、平面广告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成果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广泛接受,挣不到钱,从事这行的人数越来越少,从业者的产量和质量就会下降。实际上作为观众容易产生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幻觉——各大媒体上的当红榜单里成百上千的电影,音乐平台中的歌曲、形态各异的电视节目,我们的艺术市场不是很繁荣吗?信息大爆炸,大众文化以符号碎片的形式,成为想象的能指。

从1996年至今,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成就了搜狐、新浪、网易、百度、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国产互联网的神话。互联网经济时代真的来了,中国有了领跑的可能。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这种可能给出了肯定的注解。同时,这一注解也为艺术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8]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更乐于接受作品的明星附加价值、付费传播形式,却很难接受作品本身内容的有偿化。习惯于大量同质化内容的网络媒体,都是大公司重要的流量入口,或是依赖流量推销广告,用户量对他们来说就是影响力,商人并不愿意选择投入大量资本去推广一部制作精良但要付费观看正版的小众动画。而放弃那些毫无内容,却可以通过卖弄噱头获得大量意义不明的高价礼物的网络主播。这算是影视生态中,由于长久的版权意识缺乏、弱势群体没有发声途径而导致的文化市场现状,危险且令人担忧。

四、 电影产业与“电影+”

电影作为一次性的大众文化商品,兼有文化和商业的双重属性,观影行为既是一次“精神输入”又是一种“消费支出”,所以既有导向需求的心理因素,也有消费需求的价值判断或计算考量。[9]近些年来的中国电影行业,从制片-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来看,产业化的程度不断增强,规范化的程度逐渐提高,类型化的创作越来越成熟。电影行业逐渐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参与度经济”,此时电影需要为广大受众提供更精准和更优质的服务。美国《连线》杂志(Wired)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en)著名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曾描述自由的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一座自由王国,并不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而言,而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价格降低至边际成本,网络上的一切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四舍五入后还会赚钱”。[10]互联网时代,成就了大数据的海量奇观,在行业领域迎来的是前途不可估量的“电影+”。

现在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起一次众筹,或者接一个单做一份短工,甚至向那些欠债不还的人要钱。就像滴滴打车那样,是某种共享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产业一直被裹挟在原创和IP发掘的营销中,受到双方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产业“完工再签责任书”的模式,正如卡尔·戈特利布说的那样,一类电影主创者通过包揽制作流程上的更多工种,来巩固其思想表达及影片风向,使作品被烙上独一无二的个人印记;第二类是影视匠人,根据剧本需要随机调整转换自己的风格;第三种则兼容这两种类型,能同时考虑丰富的原创价值及社会价值,并力图展现多重的天赋才华。事实上,前两者的典型除了柯蒂斯以外似乎都步入了社会价值的故人档,而第三者除了库布里克以外则都栩栩如生地活在电影学、传播学和影迷们的谈资中,其实这就是电影发展的规律,从原创艺术到演员,再到编撰者及布道者,最终在实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同时,能够让更多人体验到优质的消费过程。

“电影+”是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跨界商业合作,除了共享经济中的各方外,各地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平台搭建、主方案设计和立项招标的推动作用。一是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内容优秀的作品,标榜成功典范;二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更新的、更贴近影视院校的“电影+”产业园及孵化工程,融合电影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具备艺术能力和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形成后备力量;三是引进动画电影和新媒体技术,改变当前我国的初级作画工人输出地生产现状,真正成为自有绘画及原案工业的动画强国,还有包括加强与东亚各个动画强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对业余优秀动画制作者的重视等。动画电影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一定会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结语

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和新技术,生成新讯息,创造新环境的同时,也引进了新方式。毫无疑问,无论电影众筹还是“电影+”模式,都是市场规律和消费者的选择,当我们意识到年轻的艺术从业者需要更多的互联网跨界商务合作和更自由丰富的二次传播后,也应该认识到寻找合适的兴趣群体,资本支持以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前者是在经济成功的同时,保持口碑成功的有力保障;后者是商业链条中的关键因素。其实,早在《大圣归来》之前,就有过一些作品通过实力赢得的口碑,以及在非兴趣群体中产生的说服力,证伪了诸如“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人民不需要太精致的艺术作品”,“东西卖不出去说明销售无能”等狭隘的理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权衡两者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如何保持作品在创作阶段、生产阶段和媒体宣传阶段,分别的工作重心能够由最合适的一方来负责,只要能捋清楚这个头绪,中国电影距离《疯狂动物城》(Zootopia)这样的作品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潘杨燕.场景时代的电影O2O对产业的影响探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6(2):22-24.

[2]王雪桦.浅析国产电影的新兴营销模式[J].河南教育,2016(2):18-21.

[3]陈吟.浅谈O2O营销模式在电影营销中的运用——以电影《小时代》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9):23-24.

[4]胡媛媛.新媒体时代艺术的审美性研究——以动画艺术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林莉丽.电影自媒体管窥:影响电影的第三种声音[N].中国电影报,2015-08-12.

[6]陈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8):33-35.

[7]郝雅琼,彭志强.我国电影众筹实践及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16(4):15-17.

[8]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的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9]石文学.数字化与商业化视野中的网略影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7).

[10](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伦敦:兰登书屋,2009(5):92.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4篇

一. 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3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二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9.行业现状及其弊病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正文

一.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Wiki给出的解释:微电影(英语:microcinema,在其名词发源地中国通常称之为Micro film)为短片分类之下的另一分支,华语地区对于微电影之时间长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中国,通常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Youtube、土豆等视频网站),适合在移动状态或是短时间休憩状态下所观看,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其时间长度通常低于300秒,可以单独成篇,但也有成系列的微电影。现今,每年有连续三天会在分属全球十几个不同国家的50多个城市同时举办“国际非常短片节”(Very Shor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参展作品的限制为不超过三分钟的短片为限。内容型态包含:公益推广、形象宣传、商业订制、个人创意等等,因其模式是在网络上以超短时(30~300秒)且有完整剧情的影片呈现,对民众来说是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因此近年来微电影以各种形式被社会各界广泛地使用中。

虽有“微电影”一词,但此类影片类型在各方面上,并不具备与“短片”一词所代表的影片类型作区别的特质。在国外此类型影片,一般还是以"Short film"(即“短片”)来称呼。有人认为“微电影”一词,仅是华人媒体业者为了商业考量,在“短片”一词上作装饰来区别一般的短片,强加独创的名词,事实上微电影并非短片的分支,但依然是短片。

事实上,百度和wiki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微电影这个名词,百度的解释很明显是国内人士编辑的,也代表了我们眼中的微电影的概念,我们认为它是指那些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相对于普通电影微型化的视觉作品,该作品不限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连续成剧或者系列,也就是说,它拥有普通电影拥有的大部分性质和特征;但是,wiki却不这样认为,wiki认为它只是短片的一个分支,说是微型电影还太勉强了。这很显然是外国人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见解,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虽说一方坚持是电影而另一方觉得比较牵强,不过正好双方又恰恰是互补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微电影既具有微型电影的性质在其本质上又分为短片的一种,有了这种性质,它的伸缩性和扩容性就变得很强大了。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所以,假如以如此概念定义微电影的话,那么,商业微电影的概念也就很好判断了。虽然百度百科里并没有明确的对什么叫做商业微电影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自己也能够解释的很明白。

我对商业微电影的见解:我觉得商业微电影就是利用微电影的嚼头人为制造出的为营销效力的新型商业广告。

是的,追究其本质,它还是广告的一种,但有别于电影,与其它媒体植入的广告不同,商业微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广告,整个影片全过程可能说的都是一个产品或者为某一方面做的宣传,可是,却冠以微电影的名号,来吸引人气,推销产品,不是做得很好么! 商业微电影必然拥有微电影拥有的一切属性,也在一些层面对微电影做了创新,其引起的新型广告热潮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3. 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我觉得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因为微电影一般都是草根级的普通大众制作出的,为了表达一定的感情和内涵以及主题而创造的非商业性作品,而商业微电影则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而有意创造的,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营销性质的作品,所以,两者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这个字眼上了。

二.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商业微电影乃至微电影的雏形其实是2010年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携手吴彦祖斥1.3亿巨资创作的《一触即发》,影片中吴彦祖在短短的90秒的“微时间”内,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成功交易。整部影片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跳伞、追车、爆炸等多种电影特技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整个影片中除了广受欢迎的明星吴彦祖外,恐怕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逃脱工具凯迪拉克赛威了,因为它从头到尾,风头出了个遍,实在是叫人难以不对其感兴趣啊!

没错,如果你对这部电影里面的汽车感兴趣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对于制作方来说就开始起作用了,它本来的目的就是唤起那些汽车迷的共鸣。在这部微电影的背后,制作方总是在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产品的受众是谁,他们自身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记忆里最深层的感动来源自哪里,产品本身的属性回归到用户身上,就可以找到很多共鸣点,《一触即发》把梦想与激情贯穿在整部电影中,锁定了汽车爱好者——年轻人和中年人。

一个好的商务微电影首先它是一个能够让人记住的电影,其次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告,然后是关注植入产品的属性。看了吴彦祖在电影中的视觉体验,你是不是想驾着车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飙车了?而这辆车,当然是凯迪拉克赛威了!

所以,这个《一触即发》的出现,即代表着商业微电影的兴起。它不仅为什么是商业微电影做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义,更为今后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以及制作方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板。

2010年,商业微电影作为新兴之秀崛起了。 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商业微电影的诞生看似是在一个短期过程中完成的,其实则不然。

首先谈谈它的诞生背景吧。首先商业微电影是新的广告发展形势的需要,广大网民对于广告的容忍度越老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的、直白的、叫卖式的硬广告。其次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的版权也随之水涨船高。再者是碎片化传播时代的需要,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娱乐时间零星、短暂。

其次还有很多从其他方面阐述的微电影的诞生原因及背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Web3.0的必然产物

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更是颁布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走向。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例如《纵身一跃》就是蔡康永用Sumsung Galaxy拍摄出来的。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投资规模也从几千几万上升到几十万不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微电影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很多矛盾纠缠了许久后稍稍解开诞生的适应了新时代要求的“异形”商业广告。从本质上来讲它是由时代的发展培育出来的富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儿。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从最初的带有汽车广告性质的作品到现在扩散到个行业中来,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别于上面介绍的商业微电影,而事实上,商业微电影的也确实做得越来越动感流畅了,虽然我还得举一个跟汽车相关的例子——莫文蔚为凯迪拉克拍摄的广告《66号公路》,但是人家做的就是很带感啊,起码我是想开着他们的新车在公路上“撒野”了,而其他的食品类微电影虽然也一定程度上令人垂涎三尺,可是还是差强人意吧!总之,现在商业微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发行数量虽然不是呈直线型上升吧,也是增长很快的,而且质量普遍提高,创新程度也随之增加,关键是越来越引起电影受众群体的共鸣了。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商业微电影最常见的地方当然是微博了,尤其是新浪微博。这样的特性不光是因为二者都是微时代下的产物,最关键的是微博是当前网络广告流通最快最广的地方,大家当然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投入到有宣传价值的地方啦!

说起微电影的特点,就不得不提一下微传播,因为微传播是微电影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微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及时性、互动性,将网络媒介打造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微电影正是流淌于这种微传播当中的新血液。借着微传播的力量不断地被广为人知。

抛去微传播,商业微电影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即:草根互动性、微营销性、借微博之势和广告电影化。没错,通过和平民大众之间的互动,借着“微”力量,以微博微靠山,电影化的新型广告就是商业微电影!

微电影有着“三微”特性。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这也是他的三个优势。微时即意味着制作时间短,省成本,而为制作周期即意味着流通的迅速化。微投资规模有利于一个企业节省它的广告制作费用,也是节省成本的一个好方法。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更具吸引力。每个人都可能仅仅因为对微电影内容的好奇而播放、欣赏,而 普通的企业广告宣传片却无法吸引不相关观众的目光。

更具亲和力。普通的企业宣传片纯粹以宣传自身为目的,容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而企业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具可看性。剧情赋予了企业微电影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企业宣传片,企业微电影可以包含更丰富的创意元素。

更具传播力。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够将企业品牌融于故事情节,与观众情感共鸣,因而观众的参与深度更有利于传播。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商业微电影对于受众的价值

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软性广告营销方式向受众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或产品功能,迎合自我意识时代下人们反抗填鸭式生硬宣传的需求。对于一部好的商业微电影,观众觉得它并不是令人厌烦的广告,而是能令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的小电影!

商业微电影对于企业的价值

大量消费者转移消费阵地,开始网购,为了追踪网络上的目标消费者,微电影成为了众多知名企业塑造品牌的不二选择。是的,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企业展示自己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出色,你有可能就成为一代新的王者。

商业微电影对于广告公司的价值

微电影营销的项目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广告效果易于监测评估。为广告公司找到了新的营销手段。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渠道

第一类是视频门户网站如优酷、搜狐 第二类是官网,权威、目标受众集中

第三类是微博,门槛低、多平台、传播快、互动性强 第四类是社交网站、论坛等其他传播渠道

对比各类传播渠道,我觉得对于中小型企业,首选微博以及官网。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微电影传播机制的内在分析 营销目的

商业微电影兼具病毒视频的自传播性和电视广告的制作精良,同时还能将品牌和产品诉求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故事里,并且,其主题是产品的核心价值观可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间的感情纽带。

目标受众

根据相似的特性、需求和需要,将目标受众的细化,对受众目标分类越细,就越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制定宣传战略和鼓励措施,并由此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媒体渠道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当今时代涌现的新兴媒体。商业微电影凭借着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选择低成本的网络视频微电影则是一种理性选择。

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广告的诉求策略、定位策略、表现策略和媒介策略。向消费者传达清晰有力的销售讯息,提供利益给消费者,并且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从而实现一个优秀策划方案的成功。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

简单的来说,商业微电影都是遵照一个营销模式创造出来的。这个营销模式就是“商家—微电影—消费者—购买力”。也就是说,根据细分的市场以及潜在的购买人群,商家创造出微电影,然后微电影通过传播媒介的流通传播给大众,大众消化吸收微电影当中的产品内容讯息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发生购买产品的行为,而购买行为促成新的商务微电影的诞生,不断循环。

商务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也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线上:立足于网络媒体,建立独特的网络化模块,将销售网站嵌入到网络化模块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化模块必须是以微电影为主题,销售网站占很少的比重,以此产生不自觉的购买力。

线下:企业将商业微电影、广告公司和网络媒体集成,开发出一款移动终端APP。定期更新,以电影打动消费者,不是以产生购买力为显性目标,而是让消费者来期待微电影的心理来产生直接购买力。

商业微电影营销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混沌比较单一的阶段,无非就是在微电影中宣传自己的产品,促使购买力的直接增长这一单调的模式,企业还需探讨今后作微电影的新方向,比如,在自己的微电影中同时宣传几种产品,或者在微电影中为广告(电影)赞助方也做一些宣传从而拿取更多的利润啊,以及和同类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啊等等等等,此外微电影的制作方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拍摄手段,争取吸引更多的人气。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首先是必须要坚持原创,然后注重电影的实际质量和趣味度,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性和商务性。

然后制作的电影必须要和受众相匹配,必须要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再然后应注意成本的控制以及拍摄时间、制作周期的控制,否则一旦微电影宣传不起作用,那么,你的亏损就大大的了。

最后应注意微电影和实际产品品牌的匹配,切记不要在电影中夸大自己产品或者企业的形象,而是要实打实的突出自己才对!

9.行业现状以及其弊病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商务微电影)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不过,尽管其影响力快速扩大,但是其商业模式至今仍未尽清晰。很多企业只是听说微电影的成本很低,效果很大,而动心。作品点击率倒是上去了,但最终只是博大家一笑,事后很少有人能够提起品牌名称,更别说品牌定位及文化了。而且过度商业化的运作令创意微不足道也是一大弊病。

现在制作微电影的公司虽多,但是能把它拿得出手的却很少,竞争很激烈,任务也很艰巨,总体而言,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在摸索的初期阶段。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如果电影质量越来越烂,消费者慢慢就会失去兴趣,广告效应也就无法实现。

平衡数量和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微电影要沿着艺术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商业化的市场运作当然也还需要,但艺术成分要充分保证,唯有如此,微电影的生命才会继续延续下去,才会在将来进一步大放光彩。

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 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必须依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产品。

根据自己品牌和产品的特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微电影,微电影应该具有充分宣传自己的必要条件

必须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特色 配合其他营销模式进行宣传 注意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及完善 利用免费媒介广泛传播的特点制胜 微电影的受众化 线上线下宣传的配合 与传统广告的有机配合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 电影营销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213--01

营销,顾名思义。即经营与销售。一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制作,一部分是影片的发行。在中国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对影片制作的重视自然不必说,然而当今对电影发行的高度重视却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的需要,是电影产业实现自身循环、周转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国际先进电影营销理念、模式影响的结果,电影营销(Movie Marketing)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下拯救民族电影产业、抵御国外大片的冲击的必经之路。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影完全采取产、发、放一条龙的形式,影片的销售采取国家统购包销的方式,电影与市场是分离的,因而也就没有营销策划的概念。当时的营销策划活动仅仅是宣传发行。“在这样的体制下,观众的能动性被降到最低点”。世纪之交,第五代导演的集体复兴和转型、民营资本的介入、改革政策的强力推出使得电影市场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同时电影营销也开始由过去的顶端市场走向了终端市场,引入了经济学和营销领域的先进理论,并借鉴好莱坞的整合营销模式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营销表演。

现代电影的营销核心是以消费者(观众)为中心,取代了传统营销模式的以产品为中心,以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消费者在哪里”来定位产品和卖点,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

以下简要叙说几种常见的营销策略。

一、档期营销

档期的概念最初来自美国。一部电影的发行放映,必须考虑其市场定位,而档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档期选择得好,可以使电影取得较好的票房t甚至创造票房奇迹;但如果档期选择得不恰当,即使原本很有市场潜力的电影,也可能遭遇票房冷淡。对于制片方来说,档期的选择,不仅是从电影的发行阶段开始考虑,其实从影片的立项就开始考虑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电影档期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比较成熟的电影档期有:贺岁档(12月至来年春节)、情人节档(2月14日前后)、暑期档(7―8月),新开发的档期有清明、五一和端午,以及国庆档。首先,选择档期应当对影片的内容有很好的定位,比如贺岁档宜放贺岁喜剧,浪漫爱情片适合情人节档,暑期档多动画片等等。其次,不但要看档期本身的容量,更要仔细研究档期上映的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008年对档期的操作最成功的无疑是《画皮》,上映6天过亿,19天冲过两亿元大关,《画皮》成了有史以来国庆档期上映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影片。这部影片无论是在导演影响力还是演员阵容上,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宣传成本上,都可以看作是中等水平的影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雷人”的票房,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档期营销。其实按影片的正常进度,《画皮》原计划在2008年10月底或者12月上映,但片方为了避开12月岁末贺岁档的激烈竞争,机动灵活,及时调整了发行策略,转而将影片提前到相对空闲的国庆档期上映。纵观同档期的其他几部影片,由于题材类型的差异,无论是《保持通话》、《李米的猜想》还是《即日起程》,都不会对《画皮》产生太大的威胁,因而可以为《画皮》留存较大的释放空间。又恰逢国人刚刚经历了奥运盛会,此时正需要新的娱乐内容来填补假期的空白, 《画皮》的适时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弥补了这一空缺。

2008年暑期档黑马《十全九美》也是一个档期胜利的绝佳例子。当时,正值暑期档大热阶段,美国大片《功夫熊猫》和《全民超人汉考直》不断催动市场增温,国产超级大片《赤壁》(上)更是将市场打造得通红火爆,让很多观众把电影看成习惯,而《赤壁》(上)由于已经连续放映了二十几天,也可以释放出一定得市场空间。 《木乃伊3》临时退出档期,《十全九美》受益匪浅,发行方于是果断下手抢阵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取得了连续上映45天,累计票房超过5000万的好成绩,堪称票房奇迹,它的成功也远远超过当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伤城》两部苦情大片中成功杀出的《大电影》。

二、类型化营销

类型化策略,既可以使电影制作者制作影片时驾轻就熟,又可以使观众在观影时有重温旧故之感,还是电影营销的有效手段。片方可以依据类型的划分进行市场定位,观众也就可以“对号入座”,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当代中国电影中,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无疑是很好的类型定位的例子。冯小刚通过自己的贺岁喜剧片实践,将世界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类型”美学观念引进中国大陆,在经典“轻松喜剧片”(又称“怪诞喜剧片”、“乖僻喜剧片”片,Screwball Comedy)中,加进本土或具有东方文化意味的东西,从而在电影受众市场中实验性地也是成功地确立了中国式的“轻松喜剧片”。

三、分众营销

与类型化营销异曲同工,如果说类型化是对影片类型本身的划分,分众则是对观众类型的划分。为了争取更多更合适的观众、更大的票房。最常见的分众方法是按照年龄以及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来划分观众群,而年龄和社会地位本身的不同,其实一定程度就代表着审美趣味和观影习惯的不同。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是《十全九美》。影片从一开始就摆出了“娱乐至上”的姿态,将观众群定位为80后、90后,所以影片既没有文艺片的故作深沉,也没有国外大片的震撼音画,充斥着整部影片的无非是年轻人最常见也最容易接受的“后现代古装戏”。电影很好地契合了80后、90后观众的心理。

四、明显营销

明星营销包括利用著名演员和导演进行品牌营销。源自三十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明星制,利用人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进行营销活动。

1、明星品牌,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增加大众对影片的关注度。例如徐克导演的《女人不坏》启用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三位女性,内地影后周迅、新一代台湾小天后桂纶镁、新一代星女郎张雨绮,她们联手,光靠明星的光环就可以分别吸引内地、港台的大批粉丝。当观众朋友们一听到这三个女星的名字就肯为之掏腰包,不管这部影片的好与坏。

2、导演品牌,是借助导演的力量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吴宇森导演的《赤壁》除了充分利用大片的首要优势明星,比如梁朝伟、金城武、林志玲、赵薇等是用来吸引内地和港台观众,主要依靠吴宇森的名字,为影片的海外发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预售是《赤壁》回收成本的

主要途径,单单依靠吴宇森的名号,欧洲一些片商没有看片,便买下了《赤壁》的海外发行版权。早在2007年2月份,片方就在柏林电影节上卖出了除意大利、德国外的所有版权。在2008年柏林电影节时,意大利、德国的版权也顺利售出。加上作为投资方之一的中影在内地的票房保证,投资已经全部回收,而美国市场则是故意留着不卖,待价而沽,因为吴宇森在那里有着广大的影迷基础。

通常,明星品牌可以和导演品牌合用,而且经常组合的明星与导演也可以强强联手,组成更具向心力的黄金品牌。比如葛优有着平民民笑星的品牌,冯小刚是平民导演,二者联袂,便是真正的黄金描档,更具号召力,成为冯氏喜剧的金字招牌,屡试不爽。同样的例证还有张艺谋与巩俐的搭档。

五、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努力使消费者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口头传播开来。这种营销方式成功率高、可信度强,这种以熟人口头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称为口碑营销。

2008年,中国电影口碑营销最佳的例子莫过于《海角七号》了。没有大牌导演和演员,投资不过5000万元新台币的《海角七号》为何能在经济低迷的台湾以黑马之态逆势而上,获得4亿5千万台币的上好成绩,还要归功于剧组“量体裁衣”,审时度势,另辟蹊径,因“片”制宜地选择了口碑营销的方法。著名导演侯孝贤在台北电影节看过《海角七号》。首映后就说:“《海角七号》是一部不怕人家看的好片。”于是导演魏德胜抱着对影片质量坚定的信念,决定操作口碑来营销《海角七号》,毕竟好酒也不怕巷子深,优秀的内容并不等于大卖的票房。播放完预告片后的一个问卷调查更是让导演坚定了“口碑营销”的推广理念,剧组因此决定在电影正式上映前,在台湾不同城市举行超过一万人次的免费试映会(台湾从人口只有两千多万)。片方不仅精心挑选试映族群,还限制一人只发一张电影票,并在每场电影放映后现场与观众进行座谈,不断加深观众印象,目的就是要制造“先生看了会再带太太来看,老师看了推荐学生来看”的效用。影片上映后,良好的口碑开始在互联网上发酵,《海角七号》又攻占了以台湾最大的网络论坛pit为首的各大电影讨论区。所以影片在上映第一周台北周末票房就取得了198万新台币的喜人成绩。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的工具;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系必须顺畅良好,因而必须整合运用营销传播,如可以通过媒体、海系等进行宣传,让演员演员与观众见面,举行新闻发布会,影片见面会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研讨,再如路演、如首映仪式和晚会等等,当然,还可以利用短信、网络等手段进行快速传播。一部电影的商业运作是“可以通过一个产业链”做营销的,“电影产品如果是强势品牌,很容易拉动商家趋之若鹜”。

电影市场营销专业范文第6篇

摘 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移动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平台,也将目光聚焦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上,同时也催生了大批专注电影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和平台。在我国,电影市场本身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凭借互联网而进行的电影网络营销被实际运用的也在少数。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且探索其中的规律。

关键词:互联网+ 电影网络营销 国产电影

在当代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们的观影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智能机器的普及,让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轻易的获取到想要知道的电影信息,拥有强大网民支撑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已经成为电影制片方进行电影宣传的重要渠道。国产电影从制作、发行、宣传到放映,“互联网+电影”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新的营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国产电影市场十分火热,全国电影票房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其中,59.2%的票房由国产影片创造,许多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都在不断的涌现出来。赵薇首次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在短短三天之中就已经破亿,首日票房更是超过了同样是国产电影的《泰囧》,为国内同类型的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造就了一个新的票房奇迹。在这当中高效的电影网络营销策略为其取得的优秀成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互联网+”环境下电影网络营销的方法

近年来,在电影网络营销当中,一系列的网络应用APP构成了其网络传播媒介,电影公司通过这些媒介传播目标信息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1.微博营销。截至2015年9月,新浪微博的月活跃人数已经达到2.12亿人,庞大的用户群体注定了微博营销是国产电影网络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网络营销当中,制片方很早就开通了该电影的官方微博,让电影在上映之前能够有一个好的口碑。电影的官方微博也非常注重在花絮和海报的内容和形式上开放性和话题的吸引性,把部分台词、剧照、精彩片段进行包装制作,并展示给微博网民们,使全民参与到电影的宣传当中,并制造与电影主题相关能够带动网友积极性的话题,从各大媒体上进行对“青春”概念大规模的炒作,展开媒体营销,加强网友间的互动,提高网友对电影的关注度。 微博名人大量转发,充分利用明星效应。明星开通微博之后,会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他们的实时动态,有的明星甚至会有百万千万的粉丝量,他们在微博上的一句話,会迅速的在粉丝当中扩散开来,继而扩散到更多的地方,形成一种病毒式营销。在营销推广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电影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只要稍加“引导”,很容易就会引发网民大量的自发性的信息传播。这和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等所做的营销推广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

2.网络游戏营销。与微博一样,当今的各大网络游戏也拥有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游戏方面《致青春》电影方找到了当时十分火爆的游戏APP《找你妹》,在游戏中添加了《致青春》关卡,并分别为电影中的几位主角设计了个性漫画头像加入到游戏当中,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让消费者从游戏中去感受电影,从而带动了电影的宣传推广。

3.影音视频APP营销。在网络上,电影制作方会找到视频门户网站,相互配合制作视频推广,以国产电影《捉妖记》为例,腾讯娱乐等腾讯网门户渠道为其策划了大量相关内容,譬如在官方网站加入海报宣传,在视频播放前的广告中插入《捉妖记》视频剪辑和介绍,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来推荐《捉妖记》;在电影首映当天,票房成绩表现极佳,并刷新院线的预告片单日流量纪录。

4.微信营销。在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创造的票房奇迹中,社交网络营销的身影随处可见,作为一部成本只有6000万的影片来讲,《大圣归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费用可以用来宣传,并且排片量很低,随时有可能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去影院欣赏影片的时候,片子就已经被下映了。《大圣归来》应对的办法是:展开大规模的点映。影片先对一部分的观众放映,这部分观众可以提前欣赏影片,在观众对电影产生好感或者对电影表示肯定时,再经由观众们在微信朋友圈内独立发表口碑评论,朋友之间互相的点赞和认同迅速提升影片热度。通过这样的宣传模式,《大圣归来》的宣传和推广很快就取得了一个十分出色的效果。此外,在微信上“公众号”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微信“公众号”就像明星微博一样,发布的信息有一定的受众,使得传播内容很快扩散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不同朋友圈的话题同步和一致。

二、“互联网+”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现状及分析

1.成本低,信息量大。许多电影公司发现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影的宣传,建立专门的影片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与传统媒体所做的宣传营销相比费用差距巨大。所以电影公司往往会在影片上映前就建立好相关专题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一系列影片相关信息。此外,跟传统的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载体的空间有限,而在互联网上,影迷们只要进入感兴趣的影片的官方网站上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影片相关信息,并且网站制作精美,浏览便捷,这些都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

2.网络票价低廉。在“互联网+”环境下,电影的购票方式也产生了很大改变,观众们可以自行在各大网络售票APP上在线进行购票,提前选座。不需要亲自到电影院前台排队购票,这为消费者观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互联网将网络资源有效整合,在线注册办理会员,积分兑换电影票,推出爆米花饮料捆绑式销售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导致很多影票的价格优惠力度大,有的平台甚至会免费赠送电影票。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观影热情,使得观影人数不断增加。

3.互动性强。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有线上明星微博之间对电影热点话题的讨论,也有线下影迷相互间的观后感交流。制片公司在宣传时还会专门针对影片设计各种互动的游戏,以及在网上发售一些影片相关的衍生产品供影迷娱乐。在网络上,还有很多类似于豆瓣评分的网站激励观众们对每部影片做出自主的评价,观众们会将对影片的整体感受通过打分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网站对这些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每一部影片打上一个最后统计出来的分数,这个分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们的观影意向,如果对这部电影只是抱着感兴趣的心思,在看见评分的时候就会加强或者减弱观众的观影意向。在上映前期影片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一步。通过网络平台,无论任何的互动活动,电影公司都能很快的获得消费者们的观影反馈,从而根据这些反馈对营销模式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准确的使营销活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国产电影的网络营销具有形式丰富多变、线上线下互动性强、成本低,信息量大、营销精准等特点。在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当中,网络营销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了当代电影营销的高水准,更是今后电影营销推广的发展趋势,电影的投资制作方应当灵活运用好电影网络营销,重视网络营销的影响力。注重受众的需求,实现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努力降低电影营销推广成本,创建新颖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影网络营销市场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峰.互联网+电影:中国电影市场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J].虎嗅网,2014.

[2]范玉明.电影网络营销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商贸,2013(06).

[3]蒲剑,杨舒婷.电影的网络营销策略[J].当代电影,2013(05).

作者简介:郑誉(1994—),男,浙江人,现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系;吴美珍(1972—),女,浙江人,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学,通讯作者:吴美珍。

上一篇:低压电工作业题库范文下一篇:大自然的奥秘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