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

2024-05-17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视频和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 作为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 对视频、音频和图像处理等技术都有巨大的需求, 尤其是远程视频通信的功能显得更加迫切。

由于Android等移动技术日渐成熟, 基于Android的视频监控系统成为物联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软件产品, 它与传统的运行在PC机上的系统有着一定的区别。

由于受手机的内存, 处理速度, 电量, 网络连接情况等限制, 在设计该系统架构过程中, 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要使用异步通信, 异步加载, 分页加载, Async T-ask异步线程技术, Handler, Looper等Android高级处理技术。

二、系统设计

基于上述难点和技术, 本文研发了一种物联网视频和数据监控系统, 该系统基于Android嵌入式平台开发, 实现了如图1所示:

该系统包括:视频采集层3、物联网关层1、网络层2和应用层4;视频采集层3包括设置在各个监控区域的摄像头;应用层4包括:支持Html5技术浏览器的终端;物联网关层1包括:网络穿透子系统、摄像头控制子系统和Web服务器;物联网关层1用于实现视频访问控制功能, 通过在物联网关上构建基于Web的视频流媒体Web服务器, 达到视频图像的采集、压缩、传输、解压和浏览的目的, 使客户端通过Web服务器访问摄像头;网络层2用于使视频采集层3、物联网关层1和应用层4之间数据传输。

(一) 嵌入式web服务器

嵌入式Web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主要功能包含:基础信息配置, 驱动加载, 图像处理和视频流编解码等。基础信息配置实现了摄像头增删改查;摄像头信息包括:摄像头编号, 摄像头名称, IP地址, 端口号, 通道号, 用户名, 密码, 运行状态, 视频清晰度信息, 视频声音信息。驱动自动加载扩展了融合多平台接入的能力, 当有新的设备接入到该系统中, web服务器会自动去数据存储服务器中查找需要的驱动, 实现自动接入、安装和运行的功能。

系统数据库分为:云平台信息存储Mysql数据库, 本地网关Sqlite数据库。当部署web服务器的网关实现多级联网的时候, 云平台数据库通过中间件提供信息支撑和数据存储, 保证数据及时和安全。Sqlite数据库主要提供临时缓存的作用, 当从云平台请求到相应的信息后, 暂时存储在本地, 优化了系统运行速度。其中包含的摄像头数据库用于储存摄像头信息和录制参数信息;

摄像头信息查询模块;摄像头信息查询模块为了便于用户通过Web服务器查询摄像头信息。具体的, 用户通过终端的浏览器调取摄像头信息, 并获取摄像头摄取的视频信息;

摄像头信息查询模块采用格式为:

{"cameras":[{"nums":[num]}, {"NO":"[NO]", "name":"[name]"}, …]}, 调取摄像头信息。例如:{"cameras":[{"nums":1}, {"NO":"2", "na me":"阳台"}]}。使用:data.cameras[1].name等价于阳台。

(二) 控制系统

摄像头控制子系统包括:云台控制模块;终端浏览器1还包括:摄像头控制模块;摄像头控制模块用于使用户向云台控制模块发送摄像头动作指令, 控制摄像头水平旋转, 垂直转动和改变焦距;云台控制采用ONVIF协议控制, ONVIF协议采用的网络视频框架协议, 使不同厂商所生产的网络视频产品 (包括摄录前端、录像设备等) 完全互通, 实现不同厂商设备控制。控制部分采用基于Restful的Webservice接口形式, 使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数据在Web上传输数据, 和服务端采用Json数据格式进行交换。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在数据传输开销、传输时间以及客户端数据反序列化等方面有较高效率。包含id, name, eqptPic, openPic, closePic, status和type。Id为Mysql中存储的id, name为自定义名称。eqptPic、openPic和closePic为设备各状态图片, status为设备的状态, type是设备的类型。

(三) 视频处理

视频格式转换模块;视频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将摄像头摄取的视频文件转换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摄像头监控模式:Web服务器同时提供了摄像头的观看功能。由于摄像头视频不能在浏览器中直接观看, 同时浏览器不支持直接播放Rtsp格式的视频, 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视频转码。用户首先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观看视频的请求, 网关服务器接到观看视频的请求后运行脚本命令通过FFMpeg将rtsp格式的摄像头视频流转换为m3u8格式, 并推流到Nginx服务器上。然后就可以通过Html5的video标签访问Nginx服务器上m3u8格式的摄像头视频。视频浏览时可任意截图, 在本地存储或者向服务器传输, 当设备比较多时, 每次刷新界面都会造成重新加载大量的图片, 很容易造成程序Out of memory内存溢出错误。所以采用图片缓存机制LruCache链表来保存图片。

具体命令如下:

“./ffmpeg-i rtsp://”+username+“:”+password+“@”+IP+“-s“+claritys+”-y-f image2/mnt/sdcard/jetty/webapps/myweb/page/images”+num+“.png”;

(四) 具体流程

视频预览:用户通过终端的浏览器登录Web服务器, 并通过输入用户名, 密码, 摄像头编号, 摄像头名称, IP地址, 端口号找到需要查找的摄像头;进入视频观看页面后, 向Web服务器请求开启对所述摄像头摄取的视频进行转码;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 查询所述摄像头状态是否已经开启, 且是否在预设的时间内进行将视频信息进行转码;如果所述摄像头已经开启且在预设的时间内进行将视频信息进行转码时, 则返回Success信息;如果没有所述摄像头未开启, 则开启所述摄像头, 运行摄像头转码程序, 查询在预设的时间内是否返回转码信息;如果在预设的时间没有正常返回转码信息, 则返回erro信息;如果正常返回转码信息, 则开启监听线程并返回Success信息;在监听线程中每隔100条返回信息查询一下摄像头摄取信息是否超时, 如果未超时则继续监听, 如果已经超时则关闭转码程序, 修改所述摄像机状态信息为初始值, 并结束程序。

用户登录Web服务器后, 发送增添摄像头请求信息;Web服务器接收到增添摄像头或者平台通道请求信息, 解析出增添配置界面传来的摄像头参数, 并返回Success的应答;Web服务器将增添摄像头的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中, 构建启动FFMpeg视频和音频推流器的命令文件, 包括linux下的shell命令、进入和调用FFMpeg库命令、配置Rtsp命令流等, 并将这些文件保存到本地;当用户通过终端的浏览器登录Web服务器删除摄像头时, 直接删除启动FFMpeg命令信息以及删除数据库中保存的配置信息。这样实现了对视频采集层中摄像头增加或删除的管理, 并能够对摄像头增加或删除进行实时跟踪管理。

拍摄控制:本系统为使用户通过终端的浏览器登录物联网关层, 控制摄像头动作, 使用户在浏览器上完成对摄像头的控制, 达到拍摄要求。用户通过终端的浏览器登录物联网关层, 向摄像头控制子系统发送摄像头动作指令, position_pantilt_x为水平方向调节控制指令, position_pantilt_y为竖直方向调节控制指令, zoom为变焦调节控制指令;终端的浏览器通过物联网关层的device_uri接口, 调用摄像头控制指令, 获取待调用摄像头的地址ptz_uri以及视频服务地址media_uri;ptz_uri是摄像头控制子系统提供摄像头操作的服务入口地址, media uri是Web服务器提供视频服务入口地址;摄像头控制子系统根据调用摄像头控制指令, 构造请求摄像头的动作指令数据包以及视频数据包, 动作指令数据包包括横向移动量、纵向移动量、放大缩小值;并将动作指令数据包以及视频数据包发送至云台控制, 实现对摄像头的动作控制。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嵌入式平台的物联网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该系统实现了视频设备的即插即用和跨平台访问。

关键词:物联网,嵌入式Android,视频监控

参考文献

[1] 李昂, 宋海声, 苏小芸.基于Android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 2012 (7) :138-139.

[2] 姚昱旻, 刘卫国.Study of Android's Archite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开发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17 (11) :110-112.

[3] 任俊伟, 林东岱.JNI技术实现跨平台开发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22 (7) :180-184.

[4] 贾振堂.手机视频监控系统及其性能[J].电视技术, 2007, 31 (11) :81-83.

[5] 李芳芳, 苏凯雄, LIFangfang, et al.基于FFmpeg的H.264格式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 2016, 40 (7) :32-35.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2篇

1. 所有办公终端的命名应符合公司计算机命名规范。 2. 所有的办公终端应加入公司的域管理模式,正确是使用公司的各项资源。

3. 所有的办公终端应正确安装防病毒系统,确保及时更新病毒码。

4. 所有的办公终端应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应与公司发布的补丁保持一致。

5. 公司所有办公终端的密码不能为空,根据《云南地方IT系统使用手册》中的密码规定严格执行。

6. 所有办公终端不得私自装配并使用可读写光驱、磁带机、磁光盘机和USB硬盘等外置存储设备。

7. 所有办公终端不得私自转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信息的泄密和数据破坏。

8. 所有移动办公终端在外出办公时,不要使其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9. 办公终端不得私自安装盗版软件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私自安装扫描软件或黑客攻击工具。

10. 未经公司IT服务部门批准,员工不得在公司使用modem进行拨号上网。

11. 员工不允许向外面发送涉及公司秘密、机密和绝密的信息。 二.用户权限级别

1. 各系统应根据“最小授权”的原则设定账户访问权限,控制用户仅能够访问到工作需要的信息。

2. 从账号管理的角度,应进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权限的设定,即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权限是以角色或组为单位进行授予。

3. 细分角色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功能长期存在,基本不随人员和管理岗位的变更而变更。

4. 一个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配多个角色。

5. 各系统应该设置审计用户的权限,审计用户应当具备比较完整的读权限,审计用户应当能够读取系统关键文件,检查系统设置、系统日志等信息。

三.防病毒软件/硬件

1. 所有业务系统服务器、生产终端和办公电脑都应当按照公司要求安装了相应的病毒防护软件或采用了相应的病毒防护手段。

2. 应当确保防止病毒软件每天进行病毒库更新,设置防病毒软件定期(每周或没月)对全部硬盘进行病毒扫描。

3. 如果自己无法对病毒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应及时通知公司IT服务部门进行解决。 4. 各系统防病毒系统应遵循公司病毒防护系统整体规划。 5. 如果发现个人办公终端感染病毒,应首先拔掉网线,降低可能对公司网络造成的影响,然后进行杀毒处理。

6. 各系统管理员在生产和业务网络发现病毒,应立即进行处理。 操作日志记录

一、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记录,内容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各级维护部门维护人员每日对操作日志、安全日志进行审查,对异常事件及时跟进解决,并每周形成日志审查汇总意见报上级维护主管部门审核。安全日志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对于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系统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访问记录、对敏感数据或关键数据有重大影响的系统操作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系统操作记录的日志;

2、对于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日志;

3、对于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登录、库表结构的变更记录。

二、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保养,并检查系统运行日志。

1.对于应用程序级别的备份有运维部制定工程师做每周的备份,重大变更前要整体做备份。

2.对于操作系统的日志备份通过定制计划任务定期执行,并有制定人员检查运行情况,并登记在案。

3.对于数据库系统的日志备份有DBA制定计划任务定期执行,并有DBA人员检查运行情况,并登记在案。

三、各级维护部门针对所维护系统,依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以及业务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经过上级维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备份数据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日志。

五、重要系统的运行日志定期异地备份。 说明:除在本地备份,每天晚上同步到异地机房。

六、对系统的操作、使用进行详细记录。

七、 各级维护部门按照备份计划,对所维护系统进行定期备份,原则上对于在线系统应实施每天一次的增量备份、每月一次的数据库级备份以及每季度一次的系统级备份。对于需实施变更的系统,在变更实施前后均进行数据备份,必要时进行系统级备份。

八、各级维护部门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

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进行记录、汇报及跟进。

九、备份介质由专人管理,与生产系统异地存放,并保证一定的环境条件。除介质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进入介质存放地点。介质保管应建立档案,对于介质出入库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承载备份数据的备份介质,确保在其安全使用期限内使用。对于需长期保存数据,考虑通过光盘等方式进行保存。对于有安全使用期限限制的存储介质,在安全使用期限内更换,确保数据存储安全。

十、对网站的运行情况做到每日一统计,每周一报告。 十

一、各级维护部门按照本级维护工作相关要求,根据业务数据的性质,确定备份数据保存期限,根据备份介质使用寿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恢复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十二、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制定相应的备份日志审查计划,包括由于业务需求发起的备份日志审查以及日志文件的格式时间的内容审查。计划中遵循数据重要性等级分类,保证按照优先级对备份日志审查。

十三、需要备份日志审查数据时,需求部门应填写《备份日志审查表》,内容包括数据内容、备份时间、数据来源、操作系统时间等,由需求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

十四、备份管理员按照备份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备份恢复操作手册,手册包含备份恢复的操作步骤、恢复前的准备工作、恢复失败的处理方法和跟进步骤、验收标准等。 备份功能

1. 各系统管理员对本系统的设备、系统等IT资产的配置进行记录,并备份配置记录信息。

2. 各系统在发生变更操作时,根据《地方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安全配置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审批、测试。

3. 各系统执行变更操作前,要对变更操作进行测试;确定无不利影响后,提交系统测试结果、系统配置变更实施方案和回退方案,由本部门三级经理和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提出配置变更申请。

4. 申请审批通过后,才可以进行配置变更操作;进行配置变更操作前,需要对变更设备进行配置备份。

5. 各系统管理员对变更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记录并保存。 6. 各系统管理员进行配置变更操作后,将变更后的配置信息进行记录。

7. 各系统发生配置变更后,在公司信息安全小组进行备案。

专人定时负责软件升级和补丁

已配备专人负责进行软件升级,查看最新的系统安全公告,随时为系统打补丁(系统补丁公布之后,会在 1 周之内完成升级工作)等工作。

弱口令管理

1.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帐号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每个帐号的使用者信息、帐号权限、使用期限进行记录。

2. 禁止随意使用系统默认账号,系统管理员为每一个系统用户设置一个帐号, 坚决杜绝系统内部存在共享帐号。

3. 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中存在的账号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系统中不存在无用或匿名账号。

4. 部门信息安全组定期检查各系统帐号管理情况,内容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员工离职或帐号已经过期,相应的帐号在系统中仍然存在上;

(2)用户是否被授予了与其工作职责不相符的系统访问权限;

(3)帐号使用情况是否和系统管理员备案的用户账号权限情况一致;

(4)是否存在非法账号或者长期未使用账号;

(5)是否存在弱口令账号。

5. 各系统具有系统安全日志功能,能够记录系统帐号的登录和访问时间、操作内容、IP地址等信息。

6. 系统在创建账号、变更账号以及撤销账号的过程中,应到得到部门经理的审批后才可实施。 漏洞扫描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3篇

现阶段,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涵盖了很多方面, 其不但涵盖有传统的支付方式, 还有目前普遍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二是互联网理财。很多客户在缺乏对有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和掌握, 且购买能力较弱时, 是难以迈入金融理财市场的, 然而随着互联网理财的产生, 提供了众多的规范可靠的投资途径, 使得较多客户可以利用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三是互联网融资。互联网融资大致有两个方式, 即P2P借贷和众筹融资。四是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在金融机构中, 大部分的银行、证券等均已经构建起了属于本企业的互联网销售平台, 让人们能够直接利用互联网来开展付款、转账等业务, 同时还能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投保险。

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对的挑战

2.1 支付功能减弱

从根本上说, 银行是扮演着一个中介的角色, 需要资金的人与拥有资金的人可以利用银行中的业务方式来进行存取款业务、贷款业务等。然而, 现在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下, 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身份开始慢慢减弱。而诸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 方便了客户进行相关的金融业务, 且支付费用相当的低廉, 使得客户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这些都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支付功能在此冲击下不断地减弱, 客户不断地在流失, 银行的业务收入不断减少。

2.2 存贷款业务量减少

在众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里, 大部分平台主要是为普通客户、小微企业等服务的, 如众筹等, 这样的模式正好和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相一致, 造成抢夺客户资源的情况产生, 这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方面上远比商业银行要强得多, 且其在业务处理效率方面也远高于商业银行, 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量开始迅速减少, 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2.3 冲击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熟, 其业务范畴也在随之扩展, 且其业务处理过程也变得更加的规范、高效。现今, 互联网金融企业已在有关部门获得了支付牌照, 并在持续的拓展新的金融业务, 以求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在金融方面上的需要。同时, 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在慢慢地把第三方线上支付业务扩大到线下支付, 导致商业银行刷卡的手续费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所瓜分,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受到较大的冲击。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改革对策

3.1 大力进行转型, 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平台

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其拥有着强大的生产力,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 商业银行要想缓解其带来的冲击, 就需要利用好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大力的进行转型, 实时合理的对战略进行修整, 加快建立起属于本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并通过大数据来做好电子银行业务。大型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建立健全的电子银行, 持续不停地对其进行改进, 加大其推广的力度, 让支付业务能顾更为便利, 进而达到加强商业银行支付功能的效果。中小型商业银行因为有着较好的地域优势, 对于客户信息的掌握、风险的管控等都远比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强得多。所以, 中小型商业银行需要在此前提下大力的进行转型, 尽快构建客户属于本企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且依照客户的信息来深入地剖析出其真实的需求, 以此为依据来研发出新的金融产品

3.2 搭建数据库, 建立高效的金融业务平台

商业银行在已搭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后, 就需要在此条件下再构建一个相关的数据库, 借助数据库资料来给客户做出更具个性化的专业金融服务, 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贷款审批效率之所以那么快, 主要是依赖于其所建立起的客户信息数据库, 在辨识客户贷款需求、信用水平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 商业银行需要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经验, 建立起属于商业银行内部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但从现阶段来看, 大部分商业银行也已经建立起了信息数据库, 然而其数据库还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和改善, 可以在当前基础上来对客户的信息开展更为深入精确的剖析, 且不停地去完善与更新数据库的信息, 以此来保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此外, 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如果只停留在信用评估这一块是远远不够的, 其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范畴。

3.3 强化信息安全, 防控客户金融风险

信息的安全性是所有商业银行都极为重视的问题, 而随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慢慢改变, 商业银行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一改变, 且在此情况下格外注重信息安全问题。在大数据的背景下, 第三方线下支付方式开始被人们普遍的使用, 银行客户信息极易走漏出去, 即使各商业银行均在大力的改进安全维护系统, 然而因为此系统的构建也无法有效的保障客户在登录电子银行、进行线下支付等操作的安全性。所以, 商业银行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 大力加强和完善对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 协助客户一起做好对风险的防控, 强化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让客户信息得到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才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选择商业银行来进行金融业务, 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后, 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 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因此为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商业银行必须要尽快做好相关的变革工作, 促进商业银行进行转型。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进行深入剖析, 找出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思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 2018 (2) .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互联网金融服务个性专业化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服务逐步呈现出专业化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占领互联网市场,越来越便利的互联网设备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开始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传统的金融来说,更具备一定的便捷性,于是与传统的金融行业恰好形成有效的互补。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入了更多的个性化设计,快捷的计算方式也使得金融服务更具有专业性。

(二)金融产品信息化

互联网金融除了以传统的专业金融行业为发展基础外,还运用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大数据技术有利于金融服务产品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拓宽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智能化的金融产品推荐服务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生态朝着更全能的方向发展;同时云计算技术提高了专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服务的精准性;最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完善金融行业信用体制提供了可能性,使得金融产品逐渐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移动化

随着移动终端数量的大幅度上涨,移动支付技术几乎渗入于我国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传统的支付方式逐渐被淘汰。即使在购买金融产品服务上,越来越多人也已经选择使用移动终端支付,尤其是本就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故此互联网金融交易移动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突出

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是其实现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随着参与者人数迅速的增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开放性难免会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例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进入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平台,使得机构与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当前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各项安全防护技术以及监管体系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格外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监管策略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物,其本身监管体系就并不十分完善。而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才得以迅速发展,加上金融行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其监管难度较大,故而,互联网金融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我国政府首先应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对于其监管范围做出清晰的划分;其次,可以联合保监会、互联网监管等相关政府部门成立专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招聘专业监管人员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最后,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于违反法规的互联网金融行为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可以追究其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从而完善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维护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秩序。

(二)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

互联网平台相对于传统的线下交易平台来说,更具备一定的开发性。以当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金融行为缺乏一定的条件约束。所以,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是规范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应该以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为基础,推广于互联网金融行为的监管中,严格控制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准入门槛,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对于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行为给予同样标准的监控与限制;同时,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投资用户进入金融市场的身份核实力度,降低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

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也是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因为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所以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同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来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行为进行监控,例如,与各个互联网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信息库,实现金融信息的共享,以便于监管机构的日常监督;其次,引入新的监管主体,例如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或者大众投资者,让互联网金融机构接受国际组织以及大众的监管考验。

(四)建设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

要想促进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是其基本要求。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将信用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从个人消费、商业企业以及信用资本三个角度出发进行信用制度的构建;其次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信用中介;同时构建惩处机制,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违约成本,减少违约率;最后利用信息化管理以及云计算技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金融信用数据库,将互联网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分数转换,从而来进行信用等级评判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呈现出鲜明的特性,互联网金融服务逐渐专业化、信息化以及移动化,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缺乏严格监管,金融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故此,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必须努力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成立专业的互联网监管团队;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为准则,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创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式,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以及推动信用体制的建设,建立严惩机制,从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与约束。

摘要: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互联网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本文总结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即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移动化以及多元专业化特征;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监管策略

参考文献

[1] 郑玉华,崔晓东.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与系统建设[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67-71.

[2] 任子君.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概述[J].中国市场,2016(37):109-110.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5篇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风险,甚至产生了一些以互联网金融为名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

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原则和职责分工。随后,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業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网络支付业务的监管。据了解,有关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方面配套的监管办法也将陆续出台。

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借贷(P2P)、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等多种形式,业务形态多元化,也推出了众多创新型跨界金融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等。这就导致现在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有效监管其中一些从业人员和机构从事的违规甚至违法经营手段。不少业内专家提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尤为重要,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监管互联网金融,要融入更多互联网思维。比如,传统的金融监管更多强调资质、牌照,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方式,但这并不完全适用新金融业态。与之相对应的,可以采取考察新金融的技术门槛的方式,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避免一些违法人员通过互联网从事非法行为,进行监管套利。

防范风险,内控机制也必不可少。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并不健全,风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都较为欠缺,在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都存有问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求其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严格执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审计与测评认证制度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引导其加强自身约束,主动做到合法合规,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行业自律也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业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不久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正式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建立自律机制、行业标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规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尤其是违规者黑名单应实现共享,从而构建起行业风险预警体系,营造行业诚信规范发展的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社会的第三方监督也应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个有益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和有奖举报机制等方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进来。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透明化的特征。

只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打造一个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良好发展氛围,避免过去出现的危机和教训重演,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系统联网监控措施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及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基于此而产生的新型互联网经济及金融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这个新兴金融模式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首先从定义、特征及其发展现状简述互联网金融,分析对比其与传统金融模式各方面的优缺点,并对二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融合发展;对比分析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普及到社会大众。“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民众单一依赖银行的模式,其高速便捷的特点也极大的方便民众的金融需求,逐渐被大家认可。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对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前者即将取代后者的说法甚嚣尘上。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产业,但目前来看,这两种金融模式各有利弊,只有两者融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促使我国金融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在我国存在时间较短。但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革新,国家政策的扶持,其逐渐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断涌现。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已发展出它独有的模式,即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六大基本模式。

众筹融资模式是指一种群众募资形式,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一种创新,目前以点名时间、追夢网、淘梦网、觉jue.so四大平台为首的众筹模式逐渐成长起来。而P2P网贷模式也不可小觑,整体行业的交易规模在2014年就已突破了2500亿元。2003年,随着支付宝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起来,现如今的微信钱包京东支付等,都是其中的一员。从整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强劲,阿里巴巴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它的成功,带动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网络电商的发展,同时也促使银行与电商合作,开展网上银行等业务,促使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二、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对比分析

1.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优势对比

(1)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①交易成本占优势: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交易双方可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商议定价并交易,无需传统中介存在,节约交易费用。此外,相较于传统金融需设置物理营业网点,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省去建立营业网点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节约成本。

②客户来源占据优势: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客户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局限,在网络上直接找到其所要的信息资源。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下,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减轻,透明度更高,降低了交易风险,操作灵活且低成本,用户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

③科学技术占优势: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可将业务交由计算机处理,做到及时性的理财,碎片化地接收并处理信息,是交易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2)传统金融的优势

①风险监管占优势:传统金融发展时间远长于互联网金融,拥有着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更加全面详细的客户征信信息与数据,风险监管体系早已成熟。反观互联网金融,由于商家可掌握大量用户信息且市场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管,致使金融客户信息泄露将成为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还有病毒、黑客等的存在,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受到更大的挑战。

②准入门槛占优势: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更高,监管部门严格管制市场进入,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这使得传统金融行业更占有信用优势,更易被客户信任,市场更加稳定。而互联网金融则因为存在时间较短,准入门槛极低甚至没有,同时相关管理规范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中商家水平参差不齐,欺诈客户的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也容易出现金融市场动荡问题。

③底蕴基础占优势:传统金融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其底蕴基础更强,资金充沛,可进行大型的投资与交易,同时也拥有覆盖范围极广的物理网点和客户基础。尽管目前国内部分民众对于投资理财等采取的是保守心态,但在传统金融几十年历史的影响下,仍有很多人愿意信任银行并把钱存进其中。

2.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对比

(1)传统金融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等主要通过存款和高价贷款利率的差额赚取差价,这种利差模式依存于国家设定的利率,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这种模式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金融发展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必须转变盈利较为单一的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如在利差模式基础上,发展质量更高的金融服务产业与中间业务,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2)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

相对于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更加多样。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盈利模式都不尽相同,目前其主要方式是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向金融公司提供客户的基本信息,为金融公司扩大客户来源从而获取推荐费及佣金。就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主要分为两类,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合作的客户提供多种服务从而获取服务费和手续费;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则是依托于大型电商平台,为交易双方之间的提供信用担保,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在众筹模式下,建立互联网融资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沟通渠道。交易完成后,公司可从中收取佣金与分成。P2P模式下,纯平台线上无担保模式的P2P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为出借方提供贷款信息获取中介费。而对于自由资金担保模式的P2P平台,具有金融中介和担保机构双重身份的P2P,则通过收取借贷双方的部分利润差盈利。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

1.风险

传统金融经过长期经营,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发放贷款时,更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如真实身份的确认,不良记录的调查,抵押手续的办理等。互联网金融则在这方面有这很大的不足。然而互联网金融又有着大数据的特点,能够更快地获得客户。二者进行信息共享,于传统金融百利而无一害,于互联网金融更是雪中送炭,极大地改善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力弱的缺点。此外,互联网金融应借鉴传统金融成熟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交易流程,提高员工素质与专业素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规范性,从管理方面减小风险。

2.创新

传统金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不足,而互联网金融灵活多变,创新能力更强。若想更近一步,传统金融势必要向互联网金融学习,推动自身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传统金融应下调客户定位。不仅是大型企业,在这个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中小型企业也是一股极具潜力并规模庞大的群体。互联网金融正是满足了这些被过去的传统金融所忽视的需求,才不断成长起来。其次,传统金融可抓住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并将它融入自己的体系中,如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与灵活度等。最后,时刻从客户角度出发,传统金融可推出组合金融产品,全方位为其服务。

3.惠普金融

两种金融模式特点鲜明,但又同属金融行业。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更多的是针对大型企业,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民众。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广,同时相关金融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既有高端金融消费产品,也有针对消费水平不高、面对大众服务的金融产品。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金融需求,从而达实现惠普金融。两者的融合发展使得传统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业务。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兴商业模式,优化了资金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小微企业和扩大就业发挥了传统金融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并不可避免的对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了冲击。然而,二者优缺点明显,传统金融大而僵,缺乏变化与创新,而互联网金融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但体制规范征信系統等等都不健全,只有加速二者的融合发展,才能为我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完善的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2017,(11):82-83.

[2]李恒.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趋势预测[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3-16.

[3]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 金融论坛,2015,20(01):3-6+65.

[4]王敏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2014,(25):137-138.

[5]闫冉.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创新研究[J]. 时代金融,2016,(20):25-26.

[6]刘忠璐,林章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09):61-72.

[7]李丹平.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 时代金融,2017,(15):32+36.

上一篇:小班幼儿蒙氏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BT投资模式工程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