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

2023-09-20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1篇

[摘要] 本文综述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包括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电动转向系统。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的状况,指出了各种转向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汽车化,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由此造成交通情况错综复杂,使得驾驶员转向盘的操作频率增大,这就需要减轻驾驶疲劳,提高操纵的轻便性和灵活性,因此对动力转向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至今,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个发展阶段,未来则可能向线控动力转向系统发展。目前汽车转向系统正处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的过渡阶段[1]。

1 传统机械转向系统

传统机械转向系统(MS)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3部分组成。转向操纵机构是驾驶员操纵转向器工作的机构,包括从方向盘到转向器输入端的零部件。转向器是把方向盘传来的转矩按一定传动比放大并输出的增力装置,转向器最早采用的是蜗轮蜗杆式,以后陆续出现了螺杆螺母式、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等形式。转向传动机构是把转向器输出的力矩传递给转向车轮的机构,包括从转向摇臂到转向车轮的零部件[2]。当汽车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时,驾驶员通过转动方向盘,转向力矩经由转向轴、转向器、直拉杆、横拉杆和梯形臂等机件使转向节偏转,实现汽车方向的改变。

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生产成本低。其缺点也非常明显:①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和汽车质量的增大,转向操纵难度增大,转向越来越费力。②是其传动比是固定的,即角传递特性无法改变,导致汽车的转向响应特性无法控制,传动比无法随汽车转向过程中的车速、侧向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而进行补偿,驾驶员必须在转向之前就对汽车的转向响应特性进行一定的操作补偿,这样无形中增加了驾驶员的精神和体力负担[2]。

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额外加装了一套液压助力系统,一般由油泵、V形带轮、油管、供油装置、助力装置和控制阀等组成。它以液压油为动力,通过液压泵产生的动力来推动机械转向器工作。

由于该系统通过液压力作用来推动传统机械转向机构的转向运动,从而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由于传动比固定而造成的转向“轻便”与“灵敏”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类动力转向系统是靠方向盘转动时带动扭杆直接改变液压系统油路的通道面积来提供可变的助力。即助力大小与车速的高低没有关系,只与转向角度有关。转向盘转过的角度越大,液压系统提供的助力也越大。同时,该系统存在着以下缺点:①不管汽车转不转向,只要发动机工作,液压助力泵就会在发动机带动下工作,额外消耗发动机的能量。②转向助力特性不可调,高速和低速时助力特性相同。在低速转向需要较大助力时,往往因发动机转速低而助力效果差,而在高速转向需要较小助力时,会因发动机转速高而助力作用大,导致转向过于灵敏,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变差。③液压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液压油泄漏问题和转向噪声使得转向舒适性大大下降,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可靠、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助力,目前被广泛应用。

3电液助力转向系统

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助力特性在工作时可以改变。它主要有2种类型: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CHPS)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目前汽车上应用最多的是电动液压助力转自系统。

3.1 电子控制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CHPS)是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以及转向控制单元等元件。理想情况下,汽车在原地转向时要求转向尽量轻便,在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行时,能实时提供相应的转向助力以克服该运行速度下的转向阻力,使驾驶员既能轻便地操纵方向盘,又有足够的路感。

在转向过程中,通过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感应器件将转向速率、车速等参数传递给转向控制单元。经解算后,控制电磁阀使液体流量随车速的变化而改变,进而改变助力矩的大小,使驾驶员的转向手力根据车速和行驶条件变化而改变,使操纵轻便性和稳定性达到和谐统一。但同时,ECHPS也存在着由于油泵的持续工作所造成的多余能量消耗,整个液压系统占用空间大、容易泄漏、噪声大等缺点,而且增加了车速检测控制装置。而且控制阀的结构较HPS复杂且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级轿车及运动型乘用车上。

3.2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也是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将原来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助力泵改由电动机驱动,并且增加了车速传感器、转向角速度传感器以及转向控制单元等电控装置。该系统的液压储油罐、油泵、电动机和转向控制单元都集成在电动机油泵组内。工作时转向控制单元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盘转向角度等输入信号计算出理想的输出信号,控制电动机输出适当的功率,驱动液压助力泵工作。通过液压油为转向器提供助力[3]。

当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输出较大的转矩,使驾驶者可以轻松地转动方向盘;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转向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输出较小的转矩,这样驾驶者在操纵方向盘时就比较稳定。由于电动机的转速可调,可以即时关闭,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它节省了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提高了经济性。

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尽管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技术改进,但液压装置的存在使得该系统仍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如存在渗油、不便于安装维修等。虽然实现了变助力特性,但该系统在液压助力系统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子控制装置,使得系统结构复杂,成本增加。由于电液助力转向系统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实现整车电控系统的一体化,作为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过渡的中间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还将继续得到应用和发展。

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AS或EP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转向助力机构等。其特点是使用电动执行机构在不同的驾驶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助力。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离合器和转向柱总成等组成(图1)。

图l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图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是: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向时,传感器将驾驶员作用于方向盘上的扭矩信号、车速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输入ECU,ECU对输入信号进行运算,查询助力表格,确定目标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电动机的电流和方向,电动机经减速机构及离合器将扭矩传递给转向机构,从而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助力;当转向系统出现故障时,EPS系统不助力。不转向的情况下,电动机不工作。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实时地在不同的车速下为汽车转向提供不同的助力,保证汽车在低速行驶时轻便灵活,高速行驶时稳定可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总体上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机械部分主要包括传动单元(离合器、转向柱总成)和执行单元(电机)等。控制部分主要是根据传感器测得的车速和扭矩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从而为转向提供助力。

EPS与HPS相比,除节省能源外,由于取消了液压系统而提高了环保性能,很好地解决了液压传动带来的种种弊端。整套系统由生产厂家一起提供给整车生产厂,可以直接安装。对不同车型、不同工况以及不同驾驶员所需的不同转向助力特性,可通过软件修改,方便快捷。完整的EPS系统还包括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系统。当发生故障时,能停止助力,自动恢复到手动控制方式并发出警报信号,同时显示所记忆的异常内容如扭矩传感器本身异常、车速传感器异常以及电动机工作异常、蓄电池异常等等[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成为目前汽车转向系统技术发展的主流,但是该系统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电动机的发电功率和提供的转向助力也很有限,如果车身较重,转向系统需要有较大的驱动力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该系统多用于小型汽车上,目前已大量装备到中高级轿车上,并逐渐向普通型轿车和小型商用汽车发展。

5 线控动力转向系统

随着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线控动力转向系统(Steering By Wire,简称SBW)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而成长起来的一种全新转向系统。它通过电线传递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来取代传统转向系统的机械传动和机械连接,助力矩由主控制器在相应参数进行解算之后,向转向执行电动机下达指令,由转向助力电动机提供。

SBW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改由方向盘模块、转向执行模块和主控制器ECU,3个主要部分以及自动防故障系统、电源等辅助模块组成。它是由一个实时总线结构(例如CAN,TTP或FlexRay)连接到设备[6]。可以很方便的和其他系统集成、统一协调控制。系统工作时,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总线将信号传递给车上的ECU,并从转向控制系统获得反馈命令[7]。转向控制系统也从转向操纵机构获得驾驶员的转向指令,并从转向系统获得车轮情况,从而指挥整个转向系统的运动。转向系统控制车轮转到需要的角度,并将车轮的转角和转动转矩反馈到系统的其余部分,比如转向操纵机构,以使驾驶员获得路感,这种路感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由转向控制系统控制。该转向系统具有许多优点[8]:①消除转向干涉问题;②去掉了原来转向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刚性机械连接,大大方便了系统的总布置;③舒适性提高;④可以个性化地适合特定的驾驶者和驾驶环境,与转向有关的驾驶行为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⑤消除了撞车事故中转向柱伤害驾驶员的可能性,不必设置转向防伤机构;⑥驾驶员腿部活动空间增加,出入更方便。

由于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无机械连接,生成让驾驶员能够感知汽车实际行驶状态和路面状况的“路感”比较困难,所以目前线控动力转向系统仅用于一些概念车。还没有进行批量生产和安装,其可靠性和成本是阻挠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如果微控制器出现问题,转向系统将完全失灵,它不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电动机或者液压系统出现问题时,还可以以人力来控制汽车[9]。该系统的微控制器如果出现故障,因为没有机械系统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所以根本不可能控制汽车的转向。

6 对线控动力转向系统的展望

尽管线控动力转向系统现在不尽如人意,但SBW仍然清楚的是汽车发展方向。SBW系统消除了机械之间的联系,方向盘,轮胎的设计就会大大简化了。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而且提高了汽车的经济性,并从整体上提高安全性。SBW系统的工作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承担。电子元件的应用标志着相当数量的机械零件的减少,以及转向系统整个尺寸和重量的减轻。转向的整个过程由电子器件来实现,这大大提高了车辆的燃料利用率。因为只有在需要转向的时候,才有能量消耗。基于瞬时驱动的条件,控制单元接收其他系统传来的数据,执行机构只供给轮胎所需的力。转向性能的提高是依赖于传感器所接收到的速度、牵引力控制系统及其他有关的变量。当事故发生时,对司机最危险的是方向盘的碰撞。在装有SBW系统的汽车上,许多由于方向盘的伤害和死亡都可以消除。

由于取消了机械连接,所以转向的高可靠性是绝对必要的。在欧洲,已经有相关的标准,如IEC 61508和EN 61511[10]。单纯的电子系统不能保证的失效的条件概率小于10次故障/小时。由于此而设计出的容错的体系结构,以及准确的处理策略方法都是必要的。在控制策略方面的故障避免、丢弃错误数据、主动检测、自我诊断和保护将用于实现安全和可靠性[11]。可以预见对于SWB系统的容错的分析和设计,将会成为SWB普及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舒华,姚国平.汽车新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朱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研究现状[J].汽车零部件,2009,3 (6): 76-78.

[3] 周淑辉,李幼德等. 汽车电子控制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J].汽车电器, 2006 (11):1-3.

[4] 黄安华,卜宪卫.浅谈汽车的转向系统[J].Automobile Parts,2010,1(1):81-82.

[5] 朱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J].技术与应用APA, 2010, 1(1):34-38.

[6] WALLENTOWITZ, H., AND REIF, K. Handbuch Kraftfahrzeugelektronik. Vieweg+Teubner, 2006:1-3.

[7] 陈奎元,马小平,季学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J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 (1): 21-24.

[8] 周名,余卓平,赵治国.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J].轻型汽车技术, 2004(10): 9-10.

[9] 王常友,董爱杰.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J].北京汽车,2007(3): 7-10.

[10] Nico A. Kelling and Patrick Leteinturier,“X-by-Wire: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Trends, 2003-01-0113, SAE World Congress, Detroit,MI, March :3-6.

[11] E. Fischer, “Standard multi-body system software in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 Journal of MultibodyDynamics, Vol. 221 (1), (2007).

Brief Description on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s

DING Zhi-gang , SONG Hong-lie

(Electromechan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u 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 zhou 350108, China)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2篇

2. 商务英语典型礼貌语言机制初探汤军 文献来自: 外语教学 1998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在商务英语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表达礼貌之辞。模糊限制语种类繁多,这里只讨论商务英语中常见的“程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及“模糊限制施事语”(陈林华、李福印,1994:56)。程度模糊限制语指表示话 ...被引用次数: 1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商务英语中某些误译倪士荣 文献来自: 中国科技翻译 1998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作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商务英语,其作用也就日见重要了。要提高商务英语特别是函电的翻译质量,注意商务英语中语法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认为,翻译商务英语,只要借助词典,用词恰当,即使语法凑合点也可以进行英汉互译。其实,在许多情况下,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3篇

虽然“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较短, 但其相关研究却发展迅速, 2015年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大幅度增长。涉及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与重要的电商企业。鉴于此, 本文尝试着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成果进行梳理, 探寻现阶段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中国知网电子资源数据库为数据信息来源, 检索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生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剔除无关文献后共获取相关文献396篇。依据着每年上升趋势与历年参考文献商务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对比。

二、模块分类

随着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发现针对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路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对比研究;电商生态系统应用研究以及电商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研究电商生态系统的定义并进行了充分的解读, 指出了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 鉴于电子商务生态动态发展特性,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结构、构建研究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如杨金勇[1]为了能够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对评价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 通过熵值约简的方法, 把对系统影响程度较小以及彼此相关性较高的指标逐个剔除, 从而证实了电子商务集群服务平台具有开放、包容等特点。许其彬、王耀德等通过构建电子商务价值协同生态系统, 从协同要素、协同结构、协同机制进行协同发展。价值协同形成管理协同、知识协同、企业结构协同、用户协同和信息协同五个协同要素;实现"三个平台四个层次"的实体要素和虚拟信息要素相结合的协同结构。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系统协同效应。高立峰、朱占峰、葛浩然等提出了在对绿色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电商物流绿色生态系统的构成。构成要素分析显示, 电商物流绿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匹配性和协同性, 同时要素之间也呈现演化博弈态势。

与此同时, 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研究背景下, 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相联系与比较, 首次提出电子商务生态链这一概念, 并对电子商务生态链平衡的标准进行了制定和筛选。胡岚岚、卢向华、黄丽华[2]与邓润萍都提出了生态系统共生模式, 基于共生单元利益关系和共生单元交易频率的二维视角, 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共生模式的演化路径进行了预测分析。孙浩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 演化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主体间竞争促使相似主体间的优胜劣汰, 合作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并保证系统主体的平衡发展有利于主体间的共同发展帮助弱势主体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合作关系越强。

对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 其实是将电子生态系统看作“+”, 配合具体的研究对象或领域对其进行关于应用方法的相关研究。王胜、丁忠兵组建了一个关于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而类似的研究有郭坤、张树山、孙毅研究了基于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借助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构建了吉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框架。何军、刘晓云、汪怡为我们展现的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对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应用的关注。该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把握旅游景区各参与方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案例研究是近些年来, 许多专家学者比较青睐的一种研究方式, 以其直观性、代表性、具体性等为特点, 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研究类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相关案例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潜在应用对象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可参考价值更大的一种数据研究资料。如池仁勇、乐乐[3]根据淘宝村呈现的产业聚集化、协调合作、产业链完备等特点, 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解释其演化规律, 提出淘宝村电子商务生态微系统理论, 划分出四大种群, 构建该系统理论模型及演化成长模型。而张夏恒是从对京东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展开研究, 跨境系统涉及更多的环节与要素, 其特指交易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关境, 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交易等一系列活动, 以线下跨境物流实现商品的物流与配送。赵雪晴、高功步以苏宁云商为例呈现出电子商务协调性优化策略研究。文章指出所谓“云商”, 是定位于店商+电商+云服务商, 将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打通融合, 在云的技术上实现专业共享。

三、总结与展望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 目前使用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 关于如何平衡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各价值链这一问题有待研究;其次, 电商信息管理系统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现有研究成果上来看, 仅存在对个别省份的电商生态系统或者结合第三方应用平台的相关研究, 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省份或地区, 应结合地方独特优势对地区或区域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行基础性研究, 为地方电商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除此之外, 现阶段针对国外电商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较少, 应加大力度特别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 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研究支撑。

摘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指电商生态系统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有共同利益追求的一系列企业和组织机构, 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 超过地理界限进行合作竞争和沟通,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从而构成了有机的商业生态系统。本文以知网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模块式的划分, 并且对这一方向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模块分类

参考文献

[1] 杨金勇.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生态化系统结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8 (9) :85-87.

[2] 胡岗岚, 卢向华, 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 2009 (6) :110-116.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4篇

了解文化艺术产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是制定价格决策的基础。因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殊性, 其定价方式应有别于一般商品。如罗立彬主编的《文化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就指出, 文化产品除了其本身可被销售以外, 还具有二次销售的特性, 因为“其面对的顾客不仅仅包括最终消费者, 还包括广告商。电视台制作节目, 一方面希望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 提高收视率;另一方面希望节目受到广告商的关注。”其次, 因为现场演出类的文化艺术产品, 无法像其他工业类产品一样被无限复制, 所以“供给扩张到一定程度后, 继续增加的可能性很有限, 此时其定价就完全受到需求的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认知, 极大程度地决定了该文化艺术产品的市场价格。

文化艺术产品的定价与一般产品有共同之处, 会受到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也有与一般产品不同之处, 赵泽润主编的《文化市场营销学》中就有提到, 除了要考虑常规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储运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外, “智力成本是文化产品的一个特殊方面, 艺术品或文学作品往往是智力投资的结果。”, 所以智力投资的水平, 也是决定艺术产品优劣, 进而决定其价格的一大影响因素。杨东篱在其所编著的《文化市场营销学》中就总结到“文化产品价格构成表现为:创意价格+载体价格+创意劳动力价格”。

二、基于“定价目标”的研究

不同的定价目标将决定文化机构选择何种定价策略, 定价目标越明确, 选择的价格策略就会越准确, 越有助于达到机构所制定的经营目标。对于文化艺术机构的定价目标的研究, 学者们的观点较为一致, 绝大多数文献指出:文化产品最基本的定价目标包括生存、利润最大化和市场份额最大化。

除了以上定价目标以外, 罗立彬在《文化市场营销学》中还提到当产品和市场较成熟后, 可以通过使用高定价来确立高端定位;弗朗索瓦和林一编著的《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书中补充了与竞争平衡有关的定价目标, 即“在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的行业中, 多数企业会希望维持竞争的平衡, 并尽量避免价格战争。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内的竞争者会彼此结盟, 以略低于市场领导者的价格售卖商品, 并且依靠与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其他变量相关的策略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以及与罗立彬提出的确定高端定位定价目标类似的“与企业形象相关的定价目标”, 通过调节产品价格来调整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定位;孙亮在《文化艺术市场营销》中除了提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目标以外, 还增加了“预期投资回报率”这一定价目标, “持这种目标的企业将投入某项产品的资金的预期收益作为企业的定价目标, 定价时在总成本之外加上一定比例的预期收益, 这种定价目标适用于那些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或产品具有独特性的实力雄厚的企业”;杨东篱在《文化市场营销学》中除了提出上述学者提出的八种定价目标以外, 还补充了第九种以文化传播效果为定价目标, 指出因为文化产品有特殊的价值导向作用, 具有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 所以“对一些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民族感情和使人在心理上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适当地采取低价策略, 能够带来广泛的正面社会影响”。

三、基于“定价方法”的研究

企业确定了合适企业发展方向的定价目标后, 就要考虑如何让产品价格适应产品成本、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各种因素, 以达到定下的目标。因此价格策略的第三步就是选择一种恰当的定价方式, 进而确定产品价格。

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产品的定价方法总结为: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基于价值的定价方法、基于竞争的定价方式。在科特勒研究的基础上, 王育济、张友臣根据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性, 结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 在《文化产业管理学》中将文化产品的定价方法总结为: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杨东篱在《文化市场营销学》中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定价方法的总结比较全面, 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著作和文章在定价方法这部分的内容, 他对《文化产业管理学》提到的三种定价方法进行展开, 提出了“成本导向定价法是指以成本加上一个标准的或固定的利润来决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具体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投资回报率定价法和盈亏平衡定价法三种”, 这三种方法分别指的是:

一、在产品的成本上加上一个特定比例的利润以计算出产品的售价;二、根据企业的目标收益反过来推算产品应以什么价钱投放市场, 才能够达预期收益, 其基本公式为“价格= (总成本+目标收益额) /预期销量, 或价格=单位成本+投资回报率X资本投资/预期销量”;三、用公式“盈亏平衡点价格=固定总成本/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预测盈亏平衡点, 并以这个仅能补偿生产消耗, 却不能获得利润的价格销售文化艺术产品, 某些企业在开展价格竞争, 或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的时候, 会使用该定价方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也叫“顾客导向定价法”, 杨东篱在其著作中将该方法分为“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和习惯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主要是根据消费者对文化产品价值的感觉和认知程度来定价, 因为文化产品所附有的内涵价值往往不能用其生产成本来衡量, 孙亮在《文化艺术市场营销》中就有说到, “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价格认同, 企业要利用营销策略中的非价格因素提升产品的认知价值”, 所以该定价方法是文化艺术企业较常用的一种定价法;需求差别定价法是指文化企业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地域、时间、坐席位置、需求强度差异等因素, 制定不同的价格, 更大程度地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目标消费者。比如平日场的票价略低于周末场, 离舞台更近的位置的票价高于末排的位置等等, 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郑新文在《艺术管理概论》中将这种定价方法称为“区隔定价”;习惯定价法则是根据消费者日常消费形成的价格标准来定价, 也有不少学者将此类定价法归入“随行就市定价法”当中。

竞争导向定价法则是以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参照, 采取“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投标定价法、主动竞争定价法和公开拍卖定价法”等办法, 结合自身的需求来定价。其中随行就市定价法是现在文化艺术市场中最常见的定价办法, 一是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较容易接受;二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为企业节省了调研的时间费用, 减少了风险,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竞争投标定价法和主动竞争定价法在普通文化艺术市场中用的较少, 多为大文化项目买卖、跨国文化企业在经营特色文化产品的时候采取该方法获得竞争优势。而公开拍卖定价法则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拍卖, 进行古玩字画等产品的买卖时较为常见。

除了以上最常见的三类定价方法以外, 弗朗索瓦和林一编著的《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中额外提到了“收入管理——实时定价法”。这种定价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数据库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 最初服务于航空业, 后被旅游业、酒店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采用。它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的产品定价策略, 实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价格, 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预估之后的销售额, “如果通过模型计算出的销售预期低于预算,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推广费并降低票价来提高上座率。如果预测销售高于预算的话, 企业则可以减少推广费并提高票价, 以达到收入的最大化。”,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

四、基于“定价策略”的研究

定价策略是根据定价方法基本确定了价格后, 利用定价技巧对价格进行调整, 以确保产品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都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并且更好地完成文化艺术机构特有的艺术使命。

赵泽润在《文化市场营销学》书中, 归纳总结了四种最为常见的文化产品定价策略。第一种是“新产品定价策略”, 可根据情况选择“撇脂定价、渗透定价、温和定价、仿制品定价”其中某种定价策略来为新产品打开市场。其中“撇脂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行业壁垒坚固、竞争者缺乏的市场中, 可采取短期内追求最大利润的高价策略, 帮助企业快速地回收成本、筹集资金, 并掌握该产品的市场调价主动权;“渗透定价策略”是与“撇脂定价策略”相反的低价策略, 在上市之初利用物美价廉的特点占领市场, 投资回报的回收期长, 但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认知度;而“温和定价策略”则是一种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中价策略, 较为保守;“仿制品定价策略”则是有些企业通过合法方式模仿畅销商品, 廉价生产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以期获得利润的一种方式, 在服装行业较为常见, 但在文化艺术市场不提倡使用。

第二种是“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即文化企业为了降低某一单项产品的经营风险而开展的产品以组合的形式生产和营销定价策略。其中最常见的是“产品线定价策略”, “文化企业根据不同质量和档次, 结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竞争者产品情况, 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比如在图书市场中的, 我们会看见同一本书会推出平装版和精装版以供消费者选择;“选购品定价策略”是文化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核心产品的同时, 还有选择配套的附件和周边产品与之搭配, 利用选购产品赚取边际利润;“连带产品定价策略”与“选购品定价策略”类似, 是指主体产品必须和连带产品配套使用, 书中提到有些企业“将主体产品定低价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而将附属产品定高价, 以获取长期利益”;“产品群定价策略”是指文化企业将几种产品捆绑销售, 比如音乐季出售的套票、图书经销商的整套书籍等。

第三种定价策略是文化企业尽早出清产品或在市场淡季时使用的“折扣定价策略”, 包括“数量折扣”, 量大则价从优;“品种折扣”特定的产品因为市场需求小或扩大知名度等原因而采取降价出售;“现金折扣”是因减少了银行手续费等原因, 对使用现金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或提供返点卷;“季节折扣”对于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动带来的库存压力或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用季节折扣的手段予以缓解;“功能折扣”和“业绩折扣”, 是根据中间商在分销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责任的不同, 或者对业绩突出的中间商, 给予不同的优惠。

“心理定价策略”是文化企业经常使用的定价技巧,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制定的一种价格策略。赵泽润主编的《文化市场营销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尾数定价策略”价格低廉的产品用零头结尾, 因价格给人精准的感觉, 消费者感觉更有信赖感;“整数定价策略”多用于质量较上乘、价格较高的产品, 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形象;“声望定价策略”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制定文化产品的价格, 书中特别指出“因为消费者往往以价格判断质量, 认为价高质必优”;“招徕定价策略”则是利用消费者求廉的心理, 特意将某些产品定为很有吸引力的低价, 招揽顾客前来, 然后再用这些低价产品带动别的正常价格或者高价产品的销售, 实现企业整体的营销目标, 也有别的学者将此策略称为“牺牲品定价”;“分档定价策略”是文化企业将产品通过消费者年龄或购买时间的不同等因素, 分成几种档次的价格, 也称“差别定价策略”或“分级定价策略”。

除了以上的定价策略, 杨东篱还在《文化市场营销学》中提出“特殊偏好定价策略”, 即“利用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偏好制定价格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需求和偏好, 文化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特殊偏好来指定产品价格, 就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弗朗索瓦和林一编著的《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则补充了“需求价格弹性定价策略”, 对完全无弹性需求的产品适度提升价格, 对完全弹性的产品适当降价, 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文化艺术产品定价是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直接影响文化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艺术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以及企业所获利润的多少。如何选择合适的价格策略需从企业战略目标、文化产品本身、市场现状和消费者需求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在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里,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价格策略。尤其是对于现场表演艺术行业来说, 在许多企业已经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时候, 表演艺术的产品却永远无法通过提高生产力来降低制作成本, 但艺术家的工资和所有演职人员生活所需的开支随着通货膨胀一直在增加, 所以现场演出类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何能让文化艺术的消费者理解并接受文化产品的价格, 进而成为文化艺术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帮助文化企业实现其商业战略目标和艺术目标, 还需要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的技巧, 通过营销的手段层层推进、逐步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兴旺,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文化娱乐艺术产品越来越丰富。如何为文化艺术产品的定价才能使文化艺术机构得到可持续发展, 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以“文化定价策略”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 共搜索到中文文献325篇。在赵泽润的《文化市场营销学》、孙亮的《文化艺术市场营销》、罗立彬的《文化市场营销学》、郑新文的《艺术管理概论》、弗朗索瓦和林一的《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杨东篱的《文化市场营销学》、张友臣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等十余本文化艺术市场营销著作中, 每一本均有一个篇章专门讨论文化艺术类产品的定价模式或价格策略, 足见其重要性。笔者结合目前搜索到的文章和著作进行梳理, 并从被研究的最详尽的“文化艺术产品价格特点”“定价目标”“定价方法”“定价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艺术市场,文化市场营销,定价方法,定价目标,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罗立彬, 梁瑞.文化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 赵泽润, 蒋昀㛃, 许瑶.文化市场营销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

[3] 弗朗索瓦科尔伯特, 林一.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 (第四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4] 杨东篱.文化市场营销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5] 孙亮.文化艺术市场营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

[6] 谢大京.艺术管理 (第三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6

[7] 韩立萍, 牟笑飞.艺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

[8] 郑新文.艺术管理概论 (修订版)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

[9] 吴昊.娱乐营销:同质化产品的低成本快销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10] 陈少峰, 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1] 陶小军, 王菡薇, 钟卉.艺术市场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12] 夏学理, 陈尚盈, 黄肇璟, 等.文化市场与艺术票房 (第二版) [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3] 林洁, 许小敏.运用4PS助推山西文化产品营销[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 41 (06) :66-69.

[14] 郑茗骞.基于文化金融的院线电影票定价相关性分析[J].现代商业, 2018 (20) :175-176.

[15] 张琰琳.武汉琴台大剧院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 2018.

[16] 于瑞卿, 谭庆梅.北京青年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 2018 (10) :56-57.

[17] 韩强.台儿庄古城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 2017.

[18] 李琮.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7.

[19] 秦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类图书定价研究[D].河北大学, 2017.

[20] 卢香娟.宁波剧院营销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 2017.

[21] 江洋洋.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 2016.

[22] 张萍.跨文化营销进入战略研究[J].时代金融, 2016 (12) :272-273.

[23] 寇垠.我国演出行业票价形成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 (03) :75-78.

[24] 熊广勤, 罗方珍.我国文化产权交易的定价研究现状、问题及出路[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26 (01) :3-6.

[25] 王文超, 蔡周莹.跨文化市场营销组合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20) :56-57.

[26] 王志安.电影院和爆米花背后的定价策略[N].中国文化报, 2015-04-13 (006) .

[27] 陶庆先.市场机制下异业合作产品定价研究--以文化产业异业合作为例[J].市场经济与价格, 2014 (07) :8-10+13.

[28] 刘恬希.电子书产品特征及定价策略--以亚马逊电子书产品为例[J].中外企业家, 2014 (12) :9-10.

[29] 刘宾.S公司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4.

[30] 王金鹏, 李伟.浅析文化企业三级价格歧视策略的运用[J].学理论, 2013 (17) :99-100.

[31] 迟静, 张倩倩.浅谈文化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7) :203-204.

[32] 庞建刚, 周彬, 刘志迎.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J].软科学, 2012, 26 (08) :40-43.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5篇

1 国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及发展

1.1 欧盟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1997年欧盟遭受疯牛病以来, 对牛、牛肉以及牛肉制品建立起一个验证和注册体系, 该体系包括对牛耳标签、电子数据库、动物护照、企业注册[1], 从而保障消费者能够通过系统追踪到该牛肉产品从饲养到销售全过程中的信息, 也达到及时抓住疫情信息的作用。欧盟作为食品溯源系统的先驱,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食品信息追踪系统的开发和完善, 在溯源系统的发展史中已建立起较成熟和有规律的体制。通过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将产品的相关固定和流动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 确保通过该系统能最终追查到某产品的来源、质量和周边管理的记录。目前, 欧盟已建立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包括:畜禽动物及其制品、转基因生物及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与饲料。

1.2 日本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自2001年以来, 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2003年开始对牛肉实行追溯制度。2005年底以前已建立粮农产品认证制度。目前, 日本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它通过对农产品绑定“身份证”, 将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农药、以及各流通环节和生产地、加工地、相关日期等记录在“身份证”上, 并能通过追踪终端追踪到以上信息, 保障了食品全程的信息得到覆盖。日本多地的各大超市都安装了追踪终端方便市民对食品信息进行查询, 普及较广。

1.3 美国的农产品溯源系统

美国的食品溯源分布于从国家安全到食品安全和食品市场管理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中。9·11后, 美国对食品溯源的重视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2]。该国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依靠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自愿性。尤其是他们自行组织的家畜开发标识小组, 共同制定并建立了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 其目的是在发现有外来疫病威胁的情况下, 能够至少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3]。

2 我国农产品溯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起步晚、影响范围较小

我国溯源系统的研究始于2002年[4], 而此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已开始发挥作用, 并且目前已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涵盖面广、具有统一性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体系。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农产品溯源系统在仍处于试点阶段, 各省各市起步时间和系统体制不完全相同, 并且农产品溯源系统基本只普及到各试点的超市范围。

2.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不统一

目前, 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主要有五个: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北京市农业局食用食品 (蔬菜) 质量安全追溯、世纪三农“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中国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国家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5]。它们从识别码、存储信息、到网络查询系统等各方面都不完全统一, 其针对的食品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由于开发商不同, 其溯源信息的存储未能贯通也不能达到共享, 系统软件多不能兼容, 并且无法进行跨系统查询, 终端查询多为超市内的触摸操作屏, 模式单一, 不够便捷, 这些对于向全国推广农产品溯源系统是一个局限。这与国外在记录管理、查询管理、标识管理以及责任管理上都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2.3 农产品溯源相关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在我国已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但对于农产品溯源制度的法制要求仅仅在《食品安全法》等少数法律中涉及到农产品溯源的要求, 因此没有法律作为支撑, 在各地的溯源执行上缺乏有效的保障, 也阻碍了溯源系统的推进。另外, 我国溯源系统各环节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如我国在食品生产环节虽已建立召回制度, 但在流通环节召回制度仍是空白。

2.4 消费者缺乏对农产品溯源的监督平台

现在的溯源途径虽提供了消费者查询、反映的权利, 但在监管部门介入处理的过程前后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公布信息, 缺乏群众监督的力度, 致使溯源过程的情况得不到真实的反映。

3 措施及建议

3.1 健全农产品溯源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政府统筹监管为基础, 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的执法章程, 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溯源的技术和执法依据, 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感, 自觉提供食品实效信息的义务。

3.2 加快完善溯源系统平台建设

学习先进的溯源管理技术, 尽快建立统一溯源系统软件平台, 完善溯源各环节具体制度, 完善全覆盖的数据库, 搭建互通的网络平台, 开发多元化便捷的追溯终端, 力求达到跨区域、跨系统、跨数据库的信息查询, 将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进一步整合。

3.3 设立公众监督平台

为加强群众的监督作用, 应设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反馈平台, 由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更新问题食品召回和惩处的信息, 真正落实溯源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机制。

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薄弱, 主要在于食品生产行业具有复杂性、分散性、流动性, 所以仅靠单纯的人力对其进行监管就显得非常不到位。因此加快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普及溯源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就极为紧迫。借助科技信息管理, 实现食品物流和信息物流的同步化, 可溯化, 透明化是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摘要:农产品溯源系统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外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简介, 分析我国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比较分析为我国农产品溯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2]刘俊华, 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 2009, 28 (11) :251.

[3] 李春艳, 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运作机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4) :1005.

电子产品开发综述范文第6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更迭, 产品配套技术加快革新、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顾客需求变换迅速, 科技人员压力不断加大,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直面严酷的市场竞争体制。随着5G时代的逐步逼近, 大数据即将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资源、科技人员知识储备、企业应对快速迭代革新速度的能力以及一系列新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信息, 都是难以把控的。企业资源与外界的联系不再是简单的索取和输出, 一方面新产品开发需要从外界大量获取创新资源以及创新知识, 另一方面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亦需通过资源技术的输出来引进资金、获取反馈信息、提高声誉等无形资产, 从而能够更有力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这便是双向开放式创新的定义。双向开放式创新的模式逐渐进入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视线里, 该模式不仅有益于整合企业内外部的新产品开发资源, 而且会使内外部新产品的商业化得到良好拓展。因此, 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从双向开放式创新视角, 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因素展开探索。

二、双向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双向开放式创新是创新潮流下的新型模式, 也是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CNKI的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十年间的SCI和CSSCI期刊, 以“双向开放式创新”为关键词, 共检索出514篇文献为研究样本,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开放式创新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视角和焦点问题做定性分析。从而探索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 高频关键词分析

CiteSpace阈值的设置可根据高频关键词设置, 经过比较阈值设置为 (2, 1, 2) 、 (2, 1, 2) 、 (2, 1, 2) , 运行SiteSpace软件生成开放式创新相关的关键词知识图谱, 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开放式创新高频关键词, 以及关键词之间的聚类, 前15的高频词汇如下:开放式创新、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创新模式、协同创新、众包、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知识产权、影响因素、封闭式创新、知识图谱、案例研究、合作创新、创新网络。

(二) 高产作者分析

对于双向开放式创新研究的相关作者设置阈值为 (2, 0, 0) 、 (2, 0, 0) 、 (2, 0, 0) , 运行SiteSpace生成开放式创新研究的作者图谱, 以陈劲发表的居于首位, 同时陈劲和吴航也有很多合作, 其次就是夏恩君以及和张明的合作, 前三的高产作者还有彭正龙, 彭正龙和王海花、蒋旭灿在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方面合作颇多。2009-2018年CNKI开放式创新研究前十作者发表SCI和CSSCI论文。

陈劲和吴航 (2012) 高产居于首位, 主要是从项目管理的视角探索企业开放式创新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他们发现如果企业的高级管理成员积极配合企业创新项目的开发, 那么项目就更加容易成功;而对于企业创新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选择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还是内向型开发式创新, 要根据企业创新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 企业采取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或者内向型开发式创新的开放程度要依据项目的进程以及及时实时情况而定;另外, 企业在开发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时要尽量获取到政府的支持, 如此对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有较大的助力[97]。夏恩君多次和张明合作, 2013年合作了三次, 他们从博弈论、消费者剩余理论、需求函数角度构建了企业、竞争企业以及客户参与的封闭式创新模型、半开放式创新模型与开放式创新模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证研究, 从企业内部能力维度、外部创新源维度、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和保障维度四个方面, 探索它们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高了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能力的准确性。2014年有两次合作, 5月份他们从NK模型的视角探索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如果将企业内部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组合, 那么企业在进行开放式创新更加容易成功;10月份他们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探索开放式创新时从系统内部整合、创新收入增长多样化和开放式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分析了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

(三) 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

宏观互联网环境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微观企业方面, 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 互联网对企业创新更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从协同创新模式探索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合作创新模式、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以及创新联盟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高有着正向影响。李红光、刘胜德和张鲁秀 (2018) 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角度探索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发现企业信息技术有积极影响, 灵活性和结合性是主要策略。从资源基础观和信号效应理论角度看, 政府直接资助能够明显促进企业间的协作;税收优惠政策仅仅对企业关于科研的合作有积极影响;混合资助可以极大地促进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从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看, 基于网络交互性视角探索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协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网络交互性会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陈万明和鲍世赞 (2018) 从知识共享同心结构角度探索了独享模式、中间模式以及共享模式对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同时, 众包战略对知识共享和项目规划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促进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的绩效;而模糊前端的中介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从创新搜索和网络能力的角度看, 创新搜索深度、宽度和网络能力对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网络能力从中起到了完全中介能力。组织间知识协同绩效对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 双元创新能力在组织知识协同与创新绩效方面有部分中介;效率性知识协同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开发性创新对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共创视角下, 供应链价值、企业联盟价值, 消费者价值对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科技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相关研究, 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以及双向开放式创新都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着积极影响;企业的社会资本也对双向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积极影响;同时, 社会资本部分中介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企业能力理论, 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 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比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大;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借助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作用于新产品绩效;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借助创新速度作用于新产品绩效。花菓 (2017) 公司孵化器运营模式角度探索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得出企业需要依据本企业的创新战略决策和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水平。从企业竞争优势视角探索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竞争优势受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积极影响;同时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内向型开放式创新, 一方较强时, 另一方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更大。

三、总结

基于CiteSpace软件探索了CNKI中SCI和SSCI期刊中关于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 其中协同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资助、知识资源、供应链价值对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着正向的影响.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归集于社会资本、企业的能力、创新速度、创新质量、运营模式、竞争优势、嵌入嵌出型和双向复杂模式。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受诸多方面的影响, 知识网络、知识分享、吸收能力的中介、共同协作、市场学习能力以及技术复杂性的中介、制造商的激励、供应商的参与、供应商的整合、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客户网络式协同、关键资源的获取、新产品的创造性、企业社会网络、新产品服务差异化优势、商业关系、社会关系、战略人力资源、创业导向等等。这些不确定的变动因素实时影响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 事情发生了影响产生了, 才会去关注动因, 才会去追本溯源, 却忽视了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因素之间或许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此希望本文能给后续探索的学者有所借鉴。

摘要:创新是当代经济社会螺旋式前进的核心助力, 而新产品开发是创新成果的最好体现。新产品开发绩效是评价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双向开放式创新下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因素的知识图谱, 并对知识图谱的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以及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绩效,开放式创新,知识图谱

参考文献

[1] 苗文龙, 何德旭, 周潮.企业创新行为差异与政府技术创新支出效应[J].经济研究, 2019, 54 (01) :85-99.

[2] 姚山季, 范朱灵.顾客参与、资源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众包平台的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18 (01) :99-110+112.

[3] 吴家喜, 吴贵生.组织间关系、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J].软科学, 2009, 23 (11) :1-5.

[4] 罗小根, 陈红花, 詹湘东.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基于网络交互性的调节作用[J].技术经济, 2018, 37 (10) :66-72.

上一篇:联合执法工作方案范文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