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

2024-08-02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1篇

丁艺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对于提高学习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开展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例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开设了一堂公开课-《秦朝一统》。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有效性提问”这一主题,我利用教材的丰富内容,巧设提问,以期使学生能从我的提问中能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授课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为了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我所讲的内容上来,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用了关于介绍秦始皇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待学生听完歌曲之后提出自己预先准备的问题,“这首音乐描写的是哪位人物,他做了什么?”在这里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使学生能小学已学关于秦始皇统一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对之后所学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二)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和之前春秋战国时期讲授的内容,在这个部分我设计的问题主要以引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为主:

师:秦国是如何实现对全国的统一呢?

师:“七雄并立争霸的局面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发言)

师:“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

师:“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学习并巩固了秦朝统一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后。接下来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考虑到问题的转承问题,在这里我并没有提出问题,而是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在这种情况下,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

考虑到学生对于中央集权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模糊。我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中央集权统治,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个初步印象(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是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之后提出问题一个问题来做衔接“师:秦的中央和地方行政的设置又是怎样的呢?”

演示“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对照图示向学生介绍皇帝称号的由来(穿插秦始皇的画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中央“三公”的职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的职权。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出新的问题“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何作用呢?”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加强中央集权这部分内容有了一个递进,使学生能从主观的认知过渡到客观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

展示资料:统一后各地“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学生阅读之后,使学生在头脑中先有一个道路等不统

一、律令不一致等统一后各地的客观印象,从而引导他能引导他回答我接下来提出的问题,“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

“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想到平民,也可以想到皇帝,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知秦始皇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好处,达到能够顺利归纳这几项措施的作用。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较为熟悉,所以我让学生来讲清“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的经过,最后引出问题“如何看待焚书坑儒?”。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考虑到初中生在看待问题上有过于主观的特点,在学生回答后我对其回答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地方给其纠正,一问一答的过程使其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更加客观公正。

4.修筑长城和灵渠

学生对于长城的修建比较陌生,所以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中,我采取叙述的方法“先秦灭六国后,北部面临匈奴的侵扰,南方的越族尚未臣服。为了巩固边防,扩大统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屠睢南征越族。击退匈奴后,秦始皇令蒙恬征发数十万居民迁居河套地区,设郡置县,为开发河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下令在赵、燕、秦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

(大屏幕播放秦长城的起止和遗址图片)。

在我设置了一个关于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内容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在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提出疑问“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修长城的什么看法?”学生回答非常踊跃,都能从中体会孟姜女的故事是当时人们对于秦始

皇这项政策的不满情绪的反映,但是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即长城的修建没有作用。于是我提出下一个问题“你的意见如何”,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能顺势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了。(这一点要考虑到各个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于灵渠,我设置了两个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派人开凿灵渠?灵渠的开凿有何作用?”让学生了解灵渠的开凿及其作用。

(四)结束

在课程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这样使学生加深对秦始皇统一措施的理解,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

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这堂以“课堂有效性提问”为关键的公开课,我做到了理解教学目标,能够紧扣教学内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比如:“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有什么作用?”、“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等,最后通过问题的设置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能根据教学内容最后给予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思考—“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等。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有些回答,我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应该在课堂之上做到回答正确的地方应该给予确切的鼓励,也就是说学生对在什么地方;课堂上还有学生回答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之后,应告知学生究竟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有些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时,没有注意到;整堂课在结束时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仓促等都是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予以避免的。

在评课环节中,组里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就“课堂有效性提问”而言,我的这堂公开课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于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可以不用做陈述,而是设置一个问题“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是什么?”让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再进一步对学生所说的措施进行讲解;没有设置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评价这一环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是书中的一个重点,我却在这堂课中忽略了这个环节;提出的问题可以在精简一些;在学生回答错误时该怎么去进行课堂上的处理;对有的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对有的问题提出的针对性不够等等。通过大家的点评及我课后的反思,使我对“有效性提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问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课堂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该由谁来主持提问这一

环节,使其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是教师,因为中学生是不成熟的认知主体,他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有效性提问的过程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 设计有效的提问

想要达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完成提问回答这一过程。在设想问题之初,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基础,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利用已知知识解答不出,也不能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问题。教师提问应该是难易适度,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做到层层设问,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备课时对于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要提前预想学生的回答,学生有可能会回答出稀奇古怪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出这样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做出解答。

2、问题的呈现方式

有效性提问的达成和其问题呈现方式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相同的教学提问, 不同的方式来问, 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从课堂提问的形式上看,有多种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目的不同,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有的问题可以开门见山,有的问题则需要旁敲侧击,要在课堂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否则,课堂气氛纵使看上去活跃热烈,但是学生对于提问方式的适应,没有让学生认真思考起来,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3、 回答之后的有效反馈

教师运用提问这种方式,就是为了不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这实质上是加强了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要求。那么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呢?教师给予的回答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教师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作评价,立刻又抛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对于学生回答的对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评价好或者不好,没有点出问题的回答好在哪里,容易让学生迷糊;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只是批评,不做出纠正,没有看到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是看到没有人回答不做引导就直接公布答案,打乱学生的思考等都会降低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降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有效的反馈至关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的反馈应该是明确的,能准确指出正确的是什么,需要改正的又是什么。鼓励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上的鼓励;可以对于学生回答正确

的地方可以写在黑板之上给予鼓励;可以用一个目光、一个微笑进行鼓励。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要真诚,言不由衷的赞美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2篇

那么, 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 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 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味地采取平铺直述时, 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往往不愿意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和探索, 而大量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思考。

(2) 问题中往往包括了所教知识的要点和难点, 有利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把握。同时通过问题他们也能知道什么是本堂内容的重点。

(3) 提问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对对内容掌握的程度以便适时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4) 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形成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2.1 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 中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2 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 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 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2.3 难易适度的原则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 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3 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1 课堂提问技巧

(1) 换用词语。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应另一种表达方式重新提出问题。如, 教师给学生解释:Let me put the question in a way that will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2) 提供更多信息。教师应设法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学生, 以帮助他们去思考问题, 而不是直接提供正确答案。

(3) 预测答案。有时由于学生对正确答题缺乏信心而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时, 教师应设法鼓励学生大胆预测问题的答案。

3.2 课堂提问回答形式

(1) 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2)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3)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 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3.3 课堂提问的艺术

3.3.1 问题设置要合理

合适的课堂提问, 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 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3.2 不能僵化答案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必须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 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 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这就启发我们:提问不能太简单、太直接, 不能让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 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3.3 选好提问对象

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也要做到“点面结合”, 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 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因此如何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3.4 掌握好提问回答时间

教师提完问题后, 要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这样, 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加快教学节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 不如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说出更为正确或完整的答案

3.3.5 提问要及时反馈

提问后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外, 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 可及时纠正, 但也不能见错就纠。对于回答不全面的问题, 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大家共同讨论, 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3.3.6 提问要语言准确、精练、清晰

所提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表达清楚, 容易理解。所以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应是含糊其辞, 或是模棱两可。

3.3.7 提问要变换角色

课堂提问除了老师提问学生之外, 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4 结语

总之, 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 积极主动思考, 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 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 而应通过适当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地提问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可以说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 也是老师反馈学情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英语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 冯克诚, 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3篇

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 提问不能偏离根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 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使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对知识能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中容易散和乱,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 把课堂的散和乱与发散思维区别开来, 老师要把握主线, 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切忌偏离主题, 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 片面追求花样的形式而脱离教学内容和培育创造思维的教学主题。

抓实质, 就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什么, 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了解的, 哪些内容学生还是困惑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自己解决不了的, 老师只有在备课阶段, 作了这样的自问和探究, 才能有的放矢, 设计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在具体备课阶段, 抓实质也存在如何抓的问题, 应该说教学无常规, 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因内容而异, 不能长年一个样, 堂堂无变化。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笔者总结为“三层次”论:一是设问导入, 诱发思维;二是激疑铺垫, 由易而难;三是发问拓展, 学以致用。

二、探究提问的形式艺术, 关注学生的接受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提问方式的创新探索, 试图改变单向式提问的现状,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互动式提问, 积极创设互动提问气氛, 诱导学生自发提问, 在课堂内外产生提问冲动, 将学生置于学习、思考的主角位置。如, 在学习英国的《权利法案》时, 我启发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689年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中国和英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中国的皇帝和英国的国王有什么区别?这几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从全局出发, 较理性地注意了当时中国和英国政治方面的不同, 说明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是令人乐观的。

二是分组式提问, 根据学生特点, 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内可以相互征询意见, 讨论作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 协作解难的能力。例如,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可以提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什么?为什么要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不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为什么会站起来?有什么重要意义?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等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进行假设性提问,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新的探索热情。例如, 在学完八年级上《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已经知道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了, 并且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孙中山不让位于袁世凯, 中国近代的历史又会怎样?”这类问题的抛出,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本知识。

四是在对同类问题的比较中提问。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常常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较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学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时, 就可引导学生把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作比较, 我们可以先介绍比较方法的操作步骤:先确定比较点, 让学生画表格从基本历史要素入手进行比较, 如原因、时间、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及影响;然后思考两个历史事件异同。最后让学生围绕上述要点, 再利用课本及相关资料, 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成功, 中国的戊戌变法会失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等有价值的问题了。

三、提问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与反馈

尽管我们在备课中进行了各种预设, 但真正到了课堂,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还是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时在这个班效果好, 在另外一个班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学生互动积极, 热情高涨, 有的却跟不上节拍, 冷漠对待。面对这些情况, 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平时要多积累, 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有丰富的临场经验, 有高超的导向技艺, 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 要有处变不慌, 循循善诱, 把握课堂风向, 及时回归教学主题的能力和准备。

有时会出现老师提了问, 学生无反应, 启而不发, 课堂上冷了场, 场面尴尬。面对这种情况, 可能有些老师会耐不住向学生发火, 殊不知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更没有了回答的勇气。其实, 老师此时应发觉问题出在自身, 出在发问的适应性和层次性上, 如果是问题对于学生太难了, 学生无把握, 回答时出现了迟疑, 老师应采用旁敲侧击、外围突破、逐步靠近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易处作答, 层次推进, 扫除障碍, 恢复信心, 到此时, 方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冷场, 使你了解了学生, 了解了自己, 改进了策略, 懂得了提问的艺术。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4篇

1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题:1.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 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维水平。

1.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 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1.3 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极短的时间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1.4 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2有效提问的策略

要优化提问方式,提升提问实效。课堂提问要因题而异、因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使用一种固定模式,这就就是“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更多多的提问艺术,并不断优化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的有:①开放式提问;②突破式提问;③比较式提问;④猜测式提提问;⑤启发式提问等。

2.1 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而在于问问题要有质量,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堂提提问的目的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或帮助学生思考,或有利于学生主主动建构知识,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要途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昧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 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2.2 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为重要的一半, 那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①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易回答的问题。②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2.3 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生成性

老师不仅要会问,还要会听,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回答中产生的。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根据知识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些主干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好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的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

2.4 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 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2.5 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主前提;如果学生回答了,教师不应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分析,把学生低层次的回答提升类化。许多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能有效地,风趣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体现教师精深的教育机智,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然而,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来的,需要教师们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和积累。有效处理提问结果显然是课堂提问的点睛之笔。

高中数学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 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 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摘要: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5篇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目前部分数学课堂提问流于形式,随意性、即时性较大,有效性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数量、轻质量

一些教师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 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质上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过于依赖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

1.2准备不充分,随意性大

一些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信口开河。 有的提问琐碎频繁,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有些提问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 课堂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 这些做法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重优等、轻后进

部分老师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喜欢提问优等生,避开后进生。 久而久之,后进生消极对待提问,最终对学科兴趣和个人思维能力衰退。

2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原因

2.1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为教师课堂中讲得越少越好,让学生多讲。 主观希望通过课堂提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成了为“提问”而“提问”,用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答案,把“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问答式教学”,把“问答”当作“对话”。 表面上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缺乏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

2.2专业知识不扎实

一些教师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所提的问题主要是记忆性的提问,且往往针对知识点就题发问,问题缺乏深度、梯度和广度,缺乏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知识不扎实,理解不透彻,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准。

2.2.1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了解,提问之前未能仔细揣摩学生心理。

2.2.2不重视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教学目的及层次性、 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缺乏思考。 教学中出现问题表述含糊,指向不明,不知所云,偶尔还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更谈不上提问的艺术性。

3提高课程提问有效性的探索

课堂提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 教师应深刻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认清提问的本质,加强备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策略,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3.1“问”活学生的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心理学证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 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悬念,激发探究问题欲望,所设置的问题,首先切入口要适当,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刻、周到思考。 其次,难度要合理,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兴趣。 最后, 要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

【案例一 】三年级下册 《认识平均数 》一课 ,在开课之前 ,笔者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和笑笑来到一条小河边,河边立有警示牌:“河水平均水深1.34米。 ”淘气说:“我身高1.41米我不会游泳。 ”

师:“淘气过河有危险吗? ”

生1:“没有危险。 ”

生2:“有危险。 ”

这时,笔者没有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 师:“我想你们学好今天这节课,肯定会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 ”

这样教师已经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预设在这个轻松的情境中,学生为了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会认真学好本节课。 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问”出学生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产生思考、求知、互动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事半功倍。

【案例二 】:二年级 《认识直角 》一课 ,笔者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 当老师行间巡视捕捉到学生画的直角都是一条边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 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 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3.3“问”出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起于学习,行于思考,归于创造。 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 创造性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 教学提问有效性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这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因此,问题设置要开放多元、富有创造性。 要注意几点:一是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可从不同角度补充。 二是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多元性。 答案的开放性,可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因材施教,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是问题解决的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及创造性。

【案例三 】在 “平行四边形 ”的教学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 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们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学中教师只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 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更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4结语

教学是一个启迪的过程,教师如何用好提问这把钥匙,用最短的时间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并将之高速运转,然后产出理想的“产品”,是每个老师的重要追求。 只要大家珍惜课堂时间, 用心设计,就能提出有效,高效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课堂提问,从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激情、培养创造力等方面着手,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强化师生间的沟通、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汲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范文第6篇

1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提问的优势

1.1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提问的方法,主要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听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授课的主要方法还是以讲解为主要内容。将有效提问的方法应用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问的内容一定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按照教学内容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教材、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要将本堂教学内容包含到有效提问当中,同时还要注重本堂课程内容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其次,有效提问的目的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答案,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进行问题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

1.2 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制的,高中数学知识又有深奥难懂的特点,学生常常由于一时的溜号就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将有效提问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合高中生思想和学习特点, 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感兴趣,才能够积极进行思考,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指导,逐渐掌握知识,由于课堂参与程度的提供啊,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2]。

1.3 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有效提问,能够增加学生思考的机会。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解题方法,学生只负责记住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提问的方法,能够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1 情境提问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引入有效提问, 要注重提问的方法,因此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设计,进行情境创设,提出本堂课程相关问题,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认可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努力进行思考。例如,在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这一课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情景,通过选中两个学生来做游戏,猜测一件物品的具体价格,首先猜中的价格为1至100,再逐渐缩小价格区间, 逐渐距离正确的价格相近。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设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够体会到二分法应用的数学思想,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的认识[3]。

2.2 适时提出疑问

有效提问在课堂中的应用,应注重问题提出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提出问题的时间,如果不注重时间,对学生来讲起不到教育效果。首先,如果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掌握,那么此时教师再通过各种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就会使学生感到课程不够简练, 甚至还会误导学生将问题想的过于复杂,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其次,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已经觉得掌握现有知识很困难,很多问题还没有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以提问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扰,对问题感到更加困惑,对学习失去兴趣和耐心,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有效提问的方法,要注重在适当的时间提出问题,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3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问题的创设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理解范围,太高难度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恐惧,从而不愿意学习数学, 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问题要能够针对当堂课程的内容,例如,可以用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在学习等差数列的过程中,学生观察一组组的数字,容易产生直观的感觉,从而对等差数列有更深刻的认识。

3结语

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不仅仅是为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法,而是通过有效提问,以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然后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中来,在教室的指导下,努力思考,完成教学内容,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比教会学生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更加重要。思维的培养要从养成学生思考能力开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答案,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数学思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有效提问是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各种反应来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上一篇:警示教育活动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