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

2024-06-22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生能否顺利地接受英语教学, 关键在于坚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动力,也是广大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重点。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点, 作为启蒙老师, 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内驱力,使他们爱上这门国际通用的语言艺术。本文以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为视角, 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析出的英语教学新思路。

一、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 关注听说训练和口语交际, 把英语课堂还原生活,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们乐学、善学、会学。

二、实践中探析的英语教学新思路

2.1 创建和谐的语言环境,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一门新语言, 创设语言环境非常重要。由于英语属于二语习得, 语言环境很难在生活中形成, 就只能通过课堂这个空间创建起来。比如: 我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就使用了英语式的师生问候。我说: “Hello, boys and girls. I m your English teacher.” 然后教学生说: “Hello, English teacher!” 我们可以在刚开始时用汉语进行解释, 或者使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 使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涵义, 然后在课堂上形成固定的问候语。我还教给学生一些课堂日常用语,如: 同学之间借用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下课问候语等。这样, 英语课堂就跟语文、数学课堂就有了本质的区别,既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使用英语说话、交流, 又增添了许多学习情趣。当课堂上逐渐形成了英语的语境, 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就不是难事了。此外, 英语教师还要善于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我们要热爱每一名学生、信任每一名学生, 学会用一个微笑给予肯定、一个眼神给予鼓励、一个动作给予帮助、一句赞美给予认可。小学生最喜欢把自己的老师当成知识的化身, 如果信任老师, 他就会在课堂上更加地投入学习。

2.2 重视兴趣课堂的培养, 寻找快乐的学习方法

生活中可以作为教学用具的东西有很多, 我们可以使用实物、挂图、录音机等教具, 让课堂动起来。我的做法:一是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有不同的教具展现给孩子们,二是要求学生每堂课前通过自我预习准备好自己使用的学具。比如: 我在讲文具名称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准备了很多学习用品。课堂上我拿出一支铅笔说: This is a pencil。又指着一支钢笔说: That is a pen。然后让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学具学习“pencil” 和“pen” 这两个单词, 并且在小组内互相提问: What is this? What is that? 然后再互相回答,他们很快就学会应用了。再如: 在学习动物名称的时候,我先将小狗、小猫等动物的声音录下来, 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们跟着一起学。当叫到“喵喵喵”时, 我就告诉同学们这是“cat”。当叫到: “汪汪汪”, 我就告诉同学们这是“dog”, 让学生在听动物的声音中学会了动物名称。再如: 在学习水果名称的时候, 我自己准备了一张彩色的水果挂图, 我也让学生们准备了很多水果或水果图片。我指着苹果、香蕉、橙子、西瓜的图案, 边用英语向学生们介绍apple、banana、orange、watermelon 等单词, 然后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到这张图片或实物,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一次。这种方式增强了小学生的识记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把枯燥的单词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又如: 我们在Couldmeyou helpplease?这节复习课上,我提了一个比较重的箱子走进教室, 无意识地跟同学们说道: “The box is heavy.Who can help me?同学们都争着抢着要来帮忙于是, 我把这个箱子交给一个男生, 我问他:“Could you help me?” 他高兴地接过箱子说: “Certainly!”我又问他: “Is it light?” 他掂了掂箱子说: “No, it is heavy!” 这正是这一单元所复习的基本句型。随后, 我又问学生: “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同学们都好奇地猜起来。然后我就像变魔术一样从箱子里掏出了各式各样的小东西, 让同学们描述它的颜色和形状。就这样, 在快乐的氛围中, 同学们掌握了使用复习内容。

2.3 多媒体进入课堂, 信息技术增强生动性和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声容并茂, 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 我们在学习26 个英文字母的时候, 我给同学们播放了字母卡通视频, 让学生们一边唱, 一边记,然后各小组到前面来展示。再如: 名为“世界的样子” 校本课上, 我制作了Flash 动画的世界地图, 通过点击地理位置告诉同学们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 然后我点击了中国、美国、英国的地理位置, 边看边学习这些英文单词,学生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课程结束的时候, 我们还进行了升旗仪式, 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课堂上, 我们还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训练, 如: 我们利用幻灯片为学生们提供各种交际情景, 然后让每个小组设计交流内容, 抽签产生两个小组进行课上交流。这样进行课堂教学最大好处就是全员参与、小组合作,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4 学会把教学还原生活,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英语

新课程更注重教材生活化知识的生成, 只有教师实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将英语运用自如。如: 学习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一课时, 学完句子后,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以“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My favorite food is.” 的问答形式, 了解彼此喜欢的食物,并做好记录, 然后让各组代表用“My favorite food is.(His/Her) favourite food is.进行交流。此外,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英语。如: 同学们都去过肯德基,知道牌子上写着KFC,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是KFC? 经过资料查询, 他们知道了KFC 代表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德基炸鸡), 是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只要用心发现, 英语教学内容无处不在。

2.5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小组合作、资源共享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但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尤其低段学生), 这种方式建议在教师带领下实施。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 单词记忆大赛、演讲、排练情景剧、知识竞赛、事物介绍等。研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如: 我知道的重大节日、自我介绍、我们校园的树种、人的器官、五颜六色、食物展示等。研究途径可以通过向老师咨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研究, 然后在课堂上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凯.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 陕西教育教学, 200 (3) .

[2]刘克苗.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2) .

[3]王益舟.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 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2010(5) .

[4] 陈晶晶. 创造和谐气氛, 贴近真实生活——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J]. 中共科教创新导刊, 200 (25).

[5]王晓苏. 信息技术构建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J]. 江西教育, 2008(33) .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机械设计基础/ the basics of machinery design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高分子、无机、印刷、纺织、包装 学时数: 48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学分数: 3 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教学参考书:初嘉鹏等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宋育宏等编. 机械设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毛炳秋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原机零教研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轻化工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作为高分子、轻化、无机、印刷、纺织、包装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了解铰链的类型判定及其演化,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按给定的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 齿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参数计算为主要内容,简介最少齿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受力分析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 轮系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齿轮传动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齿的失效形式,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能应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公式进行强度计算,掌握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齿轮的结构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齿轮的强度设计、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 带传动 (2学时)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打滑现象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带的应力分布、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链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 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 联接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六、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 轴 (2学时)

4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 轴承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心滑动轴承的结构,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选用及轴承组合结构,了解向心轴承的选择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了解常见离合器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 审核人:初嘉鹏

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机械设计基础/ the basics of machinery design 课程类别:自然科学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学时数: 48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学分数: 3 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教学参考书:初嘉鹏等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尚久浩编.轻工机械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喻怀正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原机零教研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服工专业的一门主要自然科学基础课。作为服工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了解铰链的类型判定及其演化,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曲柄摇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按给定的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 齿轮机构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简介最少齿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齿圆柱齿轮尺寸计算。 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 轮系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 齿轮传动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齿的失效形式,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了解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公式进行强度计算,掌握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齿轮的结构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 带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8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打滑现象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带的应力分布、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链传动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 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 联接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第十一章 轴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9 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 轴承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向心滑动轴承的结构,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了解向心轴承的选择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 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了解常见离合器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 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1 从分等鉴定达到诊断激励

过去的教育评价其主要目的来说, 是为选拔服务的, 即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校选拔最好的学生。以往, 由于教育资源比较紧缺, 教育评价就被当作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要工具。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分等鉴定, 通过评价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以使最好的学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 通过评价鉴定学生是否达到学校毕业的基本要求, 以保证学校文凭的价值, 这就是评价最主要的功能。

然而, 随着社会对人的价值和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入, 人们对教育评价目的与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 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教育评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服务。通过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使学生能收到越来越好的教育。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就是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的功能。注重通过评价发现师生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意义与价值找出存在的问题与症结, 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激励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2 从注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

过去的教育非常重视结果, 而往往忽略了过程。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目的的变化, 人们试图更多运用评价工具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发现教学问题的症结, 显然, 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 评价是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的。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发现,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找到。过去的教学评价, 仅仅注重学生的结果, 并且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 更是把评价仅仅集中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即分数上。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化为一个个抽象的数字符号。这显然是将丰富的教学活动简化, 扭曲了教学的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目前的教学评价, 则开始调整评价的重点, 在注重结果的同时, 开始注重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试图全面展示学生的发展过程, 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教育评价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的改革。

3 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

过去的教学评价注重测量与评价学生对事实与原理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任何人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评价如果不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能正确地对学生地学习做出判断, 从而也不可能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有价值的分析。然而, 如果一个评价只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话, 那就更不能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做出真正有意义的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也会误导教师与学生。在对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目前的教学评价出现了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的根本变化。所谓人的全面素质,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就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说, 重点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 在现代学习化的社会中, 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能力评价方面, 近年来, 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也都强调对学生习得能力得评价到注重学习能力。

4 从与感情无关到注重感情

课堂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 同样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因而, 课堂教学评价就不能只评价认知的发展, 同样也要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以往的教学评价, 尤其是理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往往只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因而, 作为对学生学习地诊断评价, 如果不对学生地兴趣与动机状态作出判断, 是很可能对学生学习地问题作出错误判断的。任何一门学科, 其中包括理科, 它既是概念和原理等组成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是对自然、社会态度组成的价值认识的体系。在每门学科概与原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 在概念与原理发现的过程中体现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科学本身并不是万能的, 科学就其自身来说并不能解决科学的价值问题。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 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 科技的价值选择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突出。现代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技, 同样重要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学会价值选择。因而, 评价教学开始转向评价与学生认知相关的情感上。

5 从统一性答案到多样性答案

20世纪初中叶, 人们开发了标准化的所谓的客观试题。客观式试题具有固定的答案, 不以评分人的好恶而变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分的客观性。因此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并被认为是真正的科学的考试。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人们终于认识到, 客观式试题也有着非常大的局限:一是把多样化的世界单一化;二是将人类认识的不同阶段统一化;三是将不同个体的认识一致化。因而, 现代教学评价试图突破客观式考试的局限, 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 在评价的标准上, 从统一性的答案走向多样性的答案, 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留出最大的空间。

6 评价主体从一元到多元

我国的教学评价的主体一直存在着一元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教师无疑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最主要的主体, 因为, 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群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及生活状况最为了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比较准确。但是, 教师的评价即使再准确, 也不可能概括一个学生的全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多面体, 都是一个发展的个体。在这个方面和在那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可能就不一样, 比如面对师长和面对同学,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就有可能不同;面对自己同年级的同学和面对比自己高或低年级的同学, 也有可能不同;在校内和在校外有时甚至表现相反;在小学和初中的表现也可能大不一样。因此, 评价的主体虽然主要还应以教师为主, 但却不能唯一。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 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继续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的同时, 还积极发挥家长、同学、自我及其他社会资源的评价作用, 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发展的评价模式, 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30年来, 我国教育在教学评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久远的影响。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文就如何进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 参与式教学 备课

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的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师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的格局,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通过学习思考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认为,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

当代科技的发展,知识传递速度和传递方式已经非生活在20年前的人所能想象的了。知识变得“廉价”和容易获得,网上搜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知识其实就像其他生产力一样,是不应该被垄断的。只有在大家都能平等获得同样知识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站在等高的平台上对知识进行讨论、批评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尽快改变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意识到现在的教学,对老师的第一要求已经不再是“博学”,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如何让他们掌握学习

方法。

我们传统意义的“学”更多是针对学的结果而不是学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和压抑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正如古代教育家荀子曰:“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由此可见,教学是参与,不是灌输,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过程,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与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备教材

首先,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师可以在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的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2.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认知水平及愿望需求,教师在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接受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经历,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3.备教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即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情感需求的人、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学业上是“教学相长的”,师生要相互尊重和爱护,反对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绝对“权威”;教学是生成不是预设,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前提的实践活动,旨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既可以是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也可以是在教师讲授下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目标是三维立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构成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全面,评价的方式要多样,突出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等相关利益方都要参与。

总之,在新时期下的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活教材、备活学生、备活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阳泉高级技工学校)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审美能力;形式美感培养;造型基础

检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 0134-03

工业设计是20世纪工业高速发展中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综合了审美、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图技术的要求。坚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仍然是实现人脑的创意输出必要的条件。当代的设计师群体是由具备独到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娴熟地运用手绘技能的具备高创意的一群人组成,而他们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手绘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系统的训练应该源于学院为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针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笔者为其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的根据和策略

(一)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

和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相比较,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方向侧重点的截然不同。材料力学、高等数学、c语言、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等等数理化课程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所以在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基本写生)上的课程设计特点是时间短,(一般是一个学期),内容相较简单。学生在美术基础课上能获得的训练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没有整个艺术学院完备的艺术氛围熏陶,一旦课程结束以后再想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更是不容易。学生在审美和手绘表达来说相对比较薄弱,断层的,甚至是一知半解的(部分学生是没有经过高考前的美术训练直接考上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习的不深入,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和不理解,学习起来很被动。所学的知识根本不够有效地被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学习中,设计出来的效果图和展板没有美感。

工科的学生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不是发散性的形象思维,他们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参考往届的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展示,可以看到作品的大多风格呈现实用和朴素的特点。

(二)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案

同样是美术基础课程,由于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与艺术院校有所不同,所以为其所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在内容上的着眼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首先强调构图完整、空间把握的合理、物体造型结构的准确分析,质感真实表达,后期以加强绘画作品完整度的以实用为目的课堂实践为主。总的来说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所设计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清晰朴素的手绘表达,基本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的方案为主,不是追求大效果的炫目和无细节的浮夸,是一种相当务实的教学策略。笔者任教以来发现大多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美感并不欠缺,他们缺乏的是将自己认为美的色彩和物像造型恰当的结合的手绘能力。学生的三维立体的造型能力还处在一个混沌未开的阶段,所以很多时候画出来的形象是偏向平面而不是立体的,作为色彩的应用也是近似乎于平涂。结构素描的训练相比较于调性素描,有其理性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运用到线结构的方式理性的全方位的分析和解构物象,克服手绘时过份主观随意的风格表达。用绘图的方式分析物体结构的逐步认知到大自然物象中秩序和规律,同时感受工具材料在纸张上以不同形态的用线、有秩序分布的点和控制整个画面的大块面的面貌呈现,从而完成三维物象在二维纸上以手绘方式进行符号样式的转换。

当然,作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造型基础教师教学态度也是是否能够成功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教学上不能够散漫,不能因为课时少,学校不够重视、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而泛泛而教,在接触美术的最初阶段,要让学生知道,造型艺术这门学科也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对于在设计专业的学习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公选课。

二、在原有的造型基础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化部分学科知识点,加强学生对造型美感的主动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短期内重视造型艺术以及达到造型训练的准确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调整和实践。将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的讲授和指导学生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学生实践当中实际能够运用的学科知识并不难理解,例如:形态、色彩、材料、结构、透视、质感、比例、构图等,难在在以后设计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为了避免一带而过的遗忘率,在最初的造型基础学习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点加强巩固对理论的运用,这些不断重复的知识点是一门学科能够达到质的飞跃的关键。因此在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练习设计一块还要结合进度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所需课时不需要太多,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贯穿整个造型基础教学,无意识地在练习指导中微调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达到深化教学实践内容上来。

(一)构图

笔者认为在造型基础训练一开始的环节中必须阐明的知识点是构图,但是授课过程中笔者不仅仅把构图作为绘画的其中一个技巧来讲授。构图,是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目的是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是呈现在观者面前首先在视觉角度上首先吸引观者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画面形式美感处理的主要手段。[辞海]换种说法,即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基本的概念一关于结构配置方法,那么室内的家具的布置,建筑的规划,一个产品零件组成的设计都应该归属于构图范围,目的是为了使用者有着第一感官的舒适感。其中就包含了共通的审美法则,包括: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的所运用到的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在临摹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这深一层的内涵,并且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的作品来给学生重点分析,使学生对形式美感进一步认识,其中包括优秀的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

(二)质感

在如何表现对不同物体表面特征的质感的把握上面。大家都知道,质感的表现对于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笔者观察到学生很多时候重技巧轻观察、轻感悟,是靠临摹相关的物体来学会表达质感的。临摹玻璃杯学会表达玻璃的质感,临摹木头获得表达木头的质感,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外界的习惯。用什么工具表达只是手段,对质感敏感的人即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将他所要表现的物体质感表达清楚。笔者认为在最初的美术造型基础课上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对质感敏感的观察能力,课堂上素描石膏质感练习、真实的静物摆设练习都提供了最初的练手和练眼的机会。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质和量的对比,这类型审美的获得源之于长期的观察。范本的技巧也是前辈通过观察得来的经验。在观察中带动自己的手,不怕眼高手低,最怕手低眼也低。所以在质感的训练中学会观察才是最重要的。在美术造型基础课上笔者要教授给学生的是一种细致观察的方法,而不是高考时的速成法。

(三)风格和形式

在美术教学课程进入到一定的状态的时候,即学生不再对绘画感觉到陌生的时候,就必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感和作品完整度的关注。无论是素描或是色彩习作或是设计效果图,最终的教学成果仍然是一幅清楚表达出创作者意图的完整美好的画面。在后面的训练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包括用色、布局、点线面构成和和整体氛围处理,逐步回归到“收”的状态。教师适当的为学生讲述各种不同的风格作品的特点和美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手法并加以完善,同时,风格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把握的,风格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他们以后对产品的设计的文化内涵的定位。就如同在美术基础教学的素描教学上,只有让学生分清了在运用的风格模式是调子写实素描、或是结构素描、或是半调子半结构素描,才能运用相应的技巧逐步完成细节直到整个画面。明确了风格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谈及从学习到创新,才有源可循。设计的风格林林种种,道理也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无论是设计大师还是艺术大师都要熟知中外设计史或艺术史的原因。艺术和设计不能完全割裂来进行。

三、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信息来源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速写,向大自然获取

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速写习惯,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速写是一种在无意识中可以逐步提高美术造型能力、美感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和长期绘画训练不同,速写利用的是点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画下随意性、自由性、概括性简约的图示印象。长期这样的练习会有效的训练到学生对外界物体的观察力和手头表达能力、对事物的造型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直接提高以后手绘设计图的用线质量和产品造型的表达,对于设计者灵感的获得更是大有裨益的。线条,手绘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从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东方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或当代著名的设计大师的手绘作品都可以窥看到线条的魅力。大师的线条和普通人手绘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线条是具有着生命的活力。抽象大师克利说过:带着线条去散步,就生动的表述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生命力。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表述,“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画家之手。”只有长期浸染在这种手绘训练中才能把握用线的美感,同时教师也要常常给学生展示优秀用线的美术作品范例,包括设计图的、西方素描大师的速写作品分析、或者现当代流行的萌系手绘作品的分析、林林总总,这也是开阔视野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提倡新型便利的手绘工具的使用,运用常动笔头的方式式来开启发现思维的活动,很多同学的手机软件都会有画板工具,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大大的简化我们的工具材料,给我们的绘画带来便利和乐趣(软件绘画可以方便于平时无聊时的速写练习,不用带本子,平时用图示的方式代替文字表达想法等)。

(二)学习观摩,向优秀同行和相关学科获取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养成主动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分析和利用,课中开展定期的作品展览是互相观摩学习的好方法。学校每一学期开设的相关的美术公选课程(包括美术鉴赏、写生课程、美学课程等等)都可以去听;每一年,广东省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美术展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在各大美术馆进行交流的设计展览,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有机会参观的同学可以带着问题和学习的心态多看多思考,开阔自己的眼界。各大杂志期刊、网络上发布的设计艺术信息,也是学习和观摩的途径之一。

结语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范文第6篇

摘  要 分析当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机械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高职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中明确提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与现实操作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基础课程[1]。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结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这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才是机械专业需要探讨的。

1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应用性强专业通常所采取的一种通用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技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验环节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利用今后操作能力的提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资金投入上往往不能有效地向实验器械的购买增加上倾斜,使得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施设备普遍滞后,实验项目仅仅是最基础、最普遍的常识性实验。这种单一性的实验,直接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理解严重不足。尤其是有些实验虽然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是仍然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认知,不能通过过程验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不足,失去作为实验教学的意义。如何加入更多的实际动手性操作实验势在必行。

同时,高职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置上过多地将视角放在了教师操作、学生观摩上,学生只能通过视觉感官来体验实验的内容,而不能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来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导致学生当时明白,但是很快就遗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高职院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评价模式也存在弊端。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实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校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只是将实验教学作为考察部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

2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建议

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念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实验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理念,为优化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再由技能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的全面转变。这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任务。一切以优化高校发展、促进优势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为基础,切实将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加大投入,优化设施设备  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其有效运行。这种投入涵盖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保障其有效运行。实验室的优化首当其冲,良好的实验室、合理的实验设施设备是保证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实验体系  总体上看,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实验涵盖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础性实验上,如何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适当地加大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分,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这些才是高职实践性教学所必需的,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在内容上的优化还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在实验内容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的教学,应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自主地查阅资料来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相关机构的运动规律。不断地自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充当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切实起到主导的作用。

其次,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也应进一步优化,建立适应相应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分组模式,如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切实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分组人数不易过多。而相反在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小组人数,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来拓展思维,优化思维,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不断地优化小组设计,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再有,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应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增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高职机械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讨论、自主构思、自主分析。教师在实验组织上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集体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比较,总结学生的经验。

最后,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评价模式,增加动手环节比重。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比重,并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具体的实施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机械设计实验课程的效果。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机械课程建设的高速发展,通过不断的人员培训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机械高速发展对机械设计专业的高要求。这种梯队建设应重点强化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不断优化课程理念,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实验课程建设,为课程实验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建立多样、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实验,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竺志超.机械原理教学及内容体系的创新[J].兵工高教研究,2002(3):31-34.

[2]吴蓁蓁.论创新的理论依据[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4(2).

作者:高鑫,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116052)。

上一篇:酒店厨房承包协议范文下一篇:经典电影英文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