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

2023-09-19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发展主体是农村,通过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农村的经济增长活力;其发展目标是努力达成五个要求:特色产业兴旺、生态环境适宜居住、乡村风气文明淳朴、治理方法有效、村民生活富裕充实。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集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社会为一体,着重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关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各个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合。

二、乡村振兴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一)因地制宜

做好产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点就是了解各地的特色产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有机物、农业生产条件等,选择出一种适合当地的蔬菜、水果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或者发展乡民俗旅游业等。以山东德州为例:根据德州的气候土壤条件来看,可以选择发展蔬菜、瓜果、杂粮等,还可以通过季节差生产过季性蔬菜瓜果。另一方面,由于德州有良好的区域优势,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便利,交通条件较好,发展种植业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将种植产业发展至别的区域,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

(二)市场导向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各地种植的农产品种类都非常多,在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下,各地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业经济。当地农民应充分了解与农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资源信息等,利用互联网平台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生产需求导向性农产品。除此之外,还应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从单一的线下销售逐步升级为“线上+线下”的高效互动模式,发展农村电商,开辟网络市场。例如:年轻人喜欢特殊风味的食品,据此可以发展当地的特产;中老年人注重养生,可以发展枸杞、秋葵等加工食品,宁夏枸杞、甘肃苹果的网销就是其中成功案例之一。

(三)生态环保

我国坚定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也推崇绿色发展的理念,避免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注意不能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价值。乡村在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应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适合本土条件的产业类型及其规模大小,在挖掘本土特色产业价值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注重生态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乡村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起着支撑作用。一方面,如果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较具特色,那么完善相应公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兴旺,还可以使本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链更加畅通,形成当地特有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快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农产品市场的交易需求,有效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产业融合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出当地农业的潜在价值。(1)延伸产业链。产业链并不是通过加工环节延伸,而是在传统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其他具有相对较高附加值的产业,例如手工业等。(2)拓展乡村功能。相比于城市而言,乡村更具有承载水源、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乡村还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结合乡村特色景观、文化,在保证种植业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旅游业等附加产业以充分挖掘农业和乡村的特殊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六)科技引导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乡村振兴下的特色产业发展必须要依托科技的引导。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集成农业生产过程信息,专业分析数据,并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同时还可借助云计算、远程控制和监测等技术来实现精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可借鉴国内外的新模式新概念,积极进行养殖、种植的实验和试点,引进先进生产科技来改进传统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例如:邹城市在发展农业企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大幅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成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七)人才培养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批专业化、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一是可以加大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当地政府应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培训,培育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优质经营主体。二是可以吸引创业青年团队,给有想法、有能力的知识人才提供创业指导和平台,通过提高薪酬或者提供优惠的福利政策来广泛吸纳青年人才加入特色产业建设,通过少数带动多数来实现人才队伍的壮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展特色产业,并且,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循序渐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二者兼顾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的创新冲破传统农业的束缚,保持科技发展的头脑,对乡村农业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让农民建立起创新意识,勇于发展,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摘要:加快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应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提高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利用效益,挖掘农村经济的潜在价值,实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让地方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乡村振兴背景下盐城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策略与路径探究[J].南方农机,2019,50(20):57-58+199.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2篇

1.1 旅游资源的开发依赖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发展旅游业,经济条件较好,相对其他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因为与外界联系相对方便,所以对信息的获取也就相对容易,从而在发展经济上,思想更为先进,思考的方向更加多元化,结合市场经济的影响做出全面而有效的策略。在城市附近的农村,教育水平较高,因此乡村居民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文化素质上占据优势,向往和追求标准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为调整和转型产业结构提供较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业和高校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于此同时,政府给农村经济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农村居民自主保护旅游资源,让有能力的居民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以此吸引游客,达到乡村旅游开发的目的。

1.2 旅游条件的创建依赖农村经济的发展

旅游条件指符合开创旅游项目标准的旅游软环境。想要开创旅游项目,要注意旅游条件的创建要求,第一,以服务为主,即旅游产品要致力于服务游客,注重培养提供旅游服务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服务质量。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教育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开始重视并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技术教育水平,为旅游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财政,从而不断投入建设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村的发展前景可观,大学生纷纷涌进农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将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综合素质,还能更好的优化居民的能力结构,农村的各方面将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要保障旅游环境的安全,让游客放心舒心的旅游是最重要的环节,借助游客的良好满意度去宣传旅游地区,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因其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农村的治安保障工作安全可靠,游客安全旅游,开心畅玩,促进乡村旅游业的有效快速发展。而经济基础稳定的情况下,创建安全的游玩娱乐项目就能动工实施,并做好维护措施,保证设施的安全,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旅游项目新鲜有趣,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得到更好的巩固。

2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以多种模式推进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用有所值,让乡村旅游得到大力发展。

2.1 农村经济结合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结合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农村居民从农业转换成与旅游业的双重产业生产。到目前为止,多样式的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项目,让乡村旅游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如,在旅游旺季,利用水资源条件好的便利,开设划船游玩或者游泳项目,场地宽敞的地方,从事骑马项目或者其他有趣的表演节目,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制作旅游纪念品搭配土特产进行销售,制作地方特色美食满足游客的味蕾,还可以组织地方的民俗表演等这些既可以宣传、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又可以促进旅游消费。另外,借助农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中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学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会阻碍到第一产业的发展,反而在农业和旅游业的互动结合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可观状态,为农业由单一向多样化经营方式的有效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现在较多的农业科技园和有机茶生产基地渐渐发挥它们的旅游价值,变成旅游观光基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2.2 公司结合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

采取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新型经营方式,公司从根本上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农户解决疑难问题,农户借助公司提供的职位和技术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在此期间,企业要对公司和农户的关系进行科学衡量并将其合理安排,在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各自的才能,共同协作,完成企业的经济发展要求。一切向企业看齐,并坚持以农户和服务作为根本点,将经济利益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以此作为桥梁,科学改进和创新公司结合农户的新型经营方式。企业要这样新型的经营方式持续长久,还应建立礼仪分享体系、风险补偿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2]等对其进行辅助,因此利益共同分享和风险共同分担的的合作经济体制将变成现实,更保障农村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以乡村旅游为首,施行联动发展模式

要实现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联合互动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乡村旅游业为首要前提,实行旅游业、农业、工业再到贸易[3]的联动发展方式。要发展乡村的旅游业,就要对旅游消费和旅游接待地区的各种经济消费现象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的消费体系的正常运行。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联合带动作用,以旅游业为主,在促进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合理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努力创建旅游业、农业、工业再到贸易的联动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要建设多项经济体系去辅助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为首选发展产业,对游客的在旅游期间的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安排,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得到解决,再对旅游设施进行投入建设,对商业设备进行优化,对娱乐设备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保障旅游服务面面俱到,游客才能进一步保障其在旅游中获得心灵和情趣的陶冶。二是推动第一产业发展,农副产品作为农业生产的产物,农业观光作为旅游项目中的热门活动,就此目的建立相关基地为游客服务,推进农业的发展。三是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旅游项目的开设是为游客服务,在此过程中,以发展第二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美食进行研究开发,以地方特色为载体制作成纪念品,对地方特色产品进行精选加工,促进旅游消费。最后,将旅游作为桥梁,将所有的产业有效的结合联动,将旅游市场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资金、信息和技术的有效发展,最终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条件优越又将带动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农村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慢慢累积和增加,提供有利条件去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稳定快速的发展。而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为基础设施的建立提供经济保障,从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农村居民对市场经济结构和旅游业的相互作用,为建立更好的农村品牌付出努力,吸收外来人力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可持续发展推进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旅游环境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便成为游客青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特色旅游方式,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风貌,因此带动了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推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旅游业的各方面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其中乡村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因国家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合理调整,让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命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比重也逐渐加大,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提供条件。因而,本文就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与对策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得萍.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23(06):32.

[2] 孟祥玲.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国经贸,2015,15(16):123-123.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3篇

1 发展优势

由“十三五”期末, 广西旅游的综合实力一直在增加, 并且也构建起了比较完成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旅游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产品体系也得到了构建, 旅游品牌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加, 基础设施等也不断完善,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方面建成, 多元化市场也在不断拓展, 区域旅游合作也在深入, 让旅游人才队伍得到了壮大。再加上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例如桂林国际旅游全方位升级, 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也基础建设, 中越德天国际旅游合作区也初步建设。总体这些都表现当前广西旅游发展现状正朝着壮大、完善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融水自然也不例外, 其努力开发自己的自然、特产等优势, 将旅游资源挖掘, 努力构建起广西另一处旅游发展胜地。

1.1 自然优势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特有的旅游资源。融安县市场繁荣, 商贸兴旺, 通讯便捷, 交通便利, 融江、209国道、306省道和焦柳线铁路穿城而过, 县城经济发达, 是柳北著名的物资集散基地, 素有“小柳州”之美称。全县境内地形多样, 有石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形成了令人神往的山光、水色、奇峰、怪石、岩洞、森林和瀑布等, 计划将“沟、江、楼、洲”打造成主要旅游景区。依托融水、三江的民俗风情旅游, 利用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县城长安镇骑楼街, 结合县城周边乡镇乡村旅游景点, 将旅游定位于“长安骑楼古镇融江商邦风情”, 将县城打造成中国最美的风情江城, 使其最终成为与融水、三江并肩齐行的广西内外游客的小长假旅游休闲目的地。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旅游资源为融安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2 物产优势

融安县地处桂北, 属中亚热带,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适合多种水果生长, 物产十分丰富, 主要特产有金橘、罗汉果、板栗、脐橙、沙田柚、香菇、木耳、竹笋、小洲头菜、茶油和竹凉席系列产品等。融安的金橘、沙田柚、板栗等水果远销国内外, 其中融安县的“滑皮金橘”皮脆、味甘、汁多, 是金橘中的极品。融安县素有“金橘之乡”之美称, 金橘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列全国第1, 1985年在全国金橘技术研讨会上被评为第1名, “富乐园”牌金橘荣获“广西优质农产品”称号。融安县丰富的物产为当地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2 问题分析

2.1 人员方面

2.1.1 管理不当。

对于融安县内一些主要景区, 存在管理不当, 人员散漫, 组织松懈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了这些主要景区发展滞缓, 行动力差, 给旅客带来的旅游体验差的问题。

2.1.2 人才缺乏。

由相关管理人员得知, 景区内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缺乏, 景区承包商对于人才吸纳缺乏重视, 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量极少。景区人员还存在招募大学生兼职的现象, 这也体现了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的窘状。

2.2 地理方面

景点偏离县城。融安的景区都远离于县城, 路程大约为10km~70km不等, 不易于到达。而农家乐等设施则依附于景区建设, 使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也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2.3 设施方面

2.3.1 交通不完善。

在融安县区内, 能直达景区的公交车才三条线, 而其他景区则需要自己自驾或包车到达, 依附在景区周边的乡村也未得到公交车路线的覆盖, 使村民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持保守与观望态度。

2.3.2 设施不完善。

景区内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南朝古墓群为例, 存在道路破损而不予以修缮的问题。又以红茶沟森林公园为例, 石阶年久失修, 破损严重,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以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收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 而旅客则对这些问题存抱怨态度。

2.4 人文方面

2.4.1 特色不明确。

融安县内景区拥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前文自然优势所述。但在实际发展运营中, 由于套用国内以至于一些更加落后景区的模式, 导致这些天然的优势逐步消退, 人们更加专注于景区数量的增多, 而忽略了发展出景区内的独立特色风格。

2.4.2经营理念落后。

融安县景区的经营理念一直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传统经营观念。而国外以至于国内的一些特色景区则更早的使用了新式的经营理念, 这对于景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4.3 合作意识差。

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仍然存在相互竞价攀比, 不团结, 恶性竞争的现象。以丹洲古城景区为例, 登记在册的周边农家乐为45家, 这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显得过于密集冗杂, 但由于农家乐负责人之间缺乏沟通, 只注重于景区火热带来的眼前利益, 使农家乐无法向整体化、规模化发展。这种问题同样也反映于生态农业发展中。

3 解决方案

3.1 推进特色景区建设, 创建融安县独有的特色景区产业

发挥自然优势, 以大良石门仙湖景区为核心, 景区延边扩散, 开发具有开发价值但未开发的山林山谷地带, 结合当地人文及风土民情, 开创“融安”品牌景区。

融水县风景如画、依山傍水, 留有大量的石刻, 如老君洞等, 这些都能成为城郊体型的良好去处。例如, 融水根据国家4A级景区标准, 投资了近三千万元提升改造了龙女沟景区。于2014年重新对外开放, 在黄金周龙女沟景区接待游客收入同比增长的近6倍, 于同年12月18日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2 发展农家乐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以向国外借鉴, 重视非盈利组织对乡村旅游发展划与发展, 资金的募集发放等, 可以为乡村景点提供宣传提高知名度。可以对农家乐规范管理, 提升档次, 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提升他们的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浓浓的乡村风情, 让游客体验到家的感觉。

农家乐由单个的个体逐步向多户成片式发展, 达到一定的规模, 才能形成特色景观, 才有可能吸引外来商家, 引进外来资金, 可以进一步利用他们的资源为当地旅游做宣传。同时, 增设农家乐服务项目, 扩大产业结构, 为旅客带来优质体验, 带来整体产业的口碑效应。

例如, 利用苗族文化元素, 这也是融水乡村文化载体, 是融水乡村旅游发展有着特色的旅游元素, 特色苗寨把融水乡村旅游文化发展主线及驱动力, 如现有的雨卜、田头等多个旅游苗族农家乐。

3.3 加大土特产发展

我们应该加大对融安县土特产作物的开发力度, 形成独有的产业链条, 以特色农业产品副产品扩展对旅客的服务项目, 使旅客在融安县不仅能够游玩到优质的景点, 还可以吃到当地原生产品, 体验农家乐趣, 提高旅客对融安县及其包含景区的整体满意程度。

通过对融安县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结合多台发展, 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现存的问题。结合景区开发建设、农家乐整合、生态农业的合理利用, 我们可以逐步的加强县城交通枢纽与各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 (如农家乐) 之间的联系, 通过经济互补解决交通不便、景点距县城中心过于偏远的问题。同时, 我们通过对散户进行联合, 形成规模化产业, 解决管理上的漏洞。最后我们需注意吸纳更加优质的投资商前来投资, 为乡村旅游业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对旅游设施的管理维护。

例如融水有特色产品糯米柚, 在当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其果形端正, 皮薄、味甜、多汁, 果肉密黄, 香似糯米饭, 特别有地方特色。

3.4 做好交通建设

要想解决交通制约旅游的发展问题, 就一定要做好交通的建设工作。融水县也不例外, 加大了交通建设力度。例如, 当前元宝山白竹至培秀三级旅游公路建设接近尾声, 而且, 路面硬化即将结束。还有培秀至白坪三级旅游公路有望一两个月建成路基并通车了, 香粉田塘—四荣小东江旅游公路更是实现了通车这让很多地方的旅游都实现了旅游的一线。可见为了交通建设, 融水县做了很多的努力。

结束语

乡村旅游业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 而在国内环境中, 由于农业发展的成熟刚刚来临, 农村生产力更多的趋向于新的形势、新的产业, 乡村旅游业才在这种环境下逐步诞生与成长。融安县发展乡村旅游业已经有十余个年头, 在国内属于逐步趋于成熟的群体, 但其中难免的缺陷也成为了大多数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被制约的阻碍。

摘要:本文探明融水县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总结来探究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要素。

关键词:一带一路,广西,乡村旅游,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 2015 (4) .

[2] 朱慧方.东盟十国与广西旅游业格局及旅游合作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6.

[3] 程晓丽, 张乐勤, 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4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战略性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推进近一年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是充分宣传发动。参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方式方法,下大力气,形成合力,通过标语展板、院坝会等方式营造乡村振兴浓厚氛围。

二是城乡资源互通。加快构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解城乡“人、地、钱”等方面资源要素流通障碍,用政策刺激农户积极性。

三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鼓励以村为单位组建的劳务型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5篇

2、呼和浩特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3、大连桂云花满族乡发展乡村旅游研究

4、关于云南、四川两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

5、发展河北省乡村旅游的思路

6、对发展乡村旅游中农家乐产业的调查分析

7、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8、川西林盘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9、基于旅游扶贫的辽宁乡村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研究

10、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思考

11、论乡村旅游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地域文化资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及融合路径研究

13、甘肃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

14、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京郊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索

15、对我国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思考

16、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创新路径

17、试论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8、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及政策建议

19、城郊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与阶段性开发对策研究

20、对清远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探讨

21、九江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22、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23、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

2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5、扶贫攻坚视域下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新思考

26、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对策

27、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28、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振兴

29、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3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台湾民宿对海南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启发

32、经济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策略分析

33、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

34、经济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策略分析

35、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百色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3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37、“互联网+”背景下雪野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38、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发展独具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策略

39、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谐新农村

40、发展乡村旅游“三策略”

41、对话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探讨乡村旅游未来模式

42、发展乡村旅游要力避十误区

43、发展乡村旅游的金融对策分析

44、发展贵州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45、新经济发展态势下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

46、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

47、乡村振兴背景下简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48、浅析阳朔乡村旅游与“三农”发展

49、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乡村经济的发展范文第6篇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蓬勃驱动,以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丰富优质的旅游供给及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新思维。

2016年7月,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既是对宁夏的肯定,更是对全国全域旅游工作的肯定。全域旅游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其后,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发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基础分析 1.旅游业综合贡献。2015年,我县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万人,旅游产业收入1.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5%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旅游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上下,旅游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旅游脱贫人数达到3000人。由此可知,旅游产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2.旅游资源和要素。从旅游资源数量的等级来看,攸县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涵盖了八大类,旅游资源与张家界、韶山、南岳和崀山存在差距,但是在中部地区来看,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目前,我县旅游产品体系较为完整,包含酒仙水韵、道教文化、宝宁禅意、神奇禹王、民俗风情、洣水神韵、多姿田园、历史文化等体系。民俗文化要素:如传统活动-贾山皮影戏、探灯,传统习俗-豆腐宴,传统技艺-打铁水等;乡土工艺要素:如藤编、织布、泥塑、绣花鞋垫、豆画、贴饰、木雕等;水系要素:如古井、滴灌、水车、沟渠、排水系统等等富有乡村特色的景观;植物要素:如野生植物资源、水生植物、绿篱、农作物、路边野花(草),地方特色瓜果等;动物要素:如家禽、家畜、水产、昆虫、野生动物、微生物、鸟类等;地貌要素:如山地景观、农田景观、低山、丘陵、梯田,湖泊景观、岩溶景观等旅游要素。旅行社已达到15家,并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星级宾馆达到3家,住宿类型不断多元化,乡村度假酒店蓬勃发展;攸县餐饮做为湘菜的一大菜系,其风味独特。

3、旅游规划与理念。近年来,我县根据本县旅游资源要素,以自然山水和文化遗存为依托,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溶洞探险、康体养生、商务旅游、乡村旅游为主打,先后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并准备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致力于把我县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和路径明确。

4.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我县交通较为便捷,平汝高速的开通,使我县纳入了“长株潭两小时生活圈”。S315的提质改造,构建了“攸县一小时交通圈”。公路交通在其交通中占据主要地位,目前我县的公里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前列,已经形成了“四纵七横”的公路网络。但铁路交通尚不完善,现有的醴茶铁路主要作为支线铁路参与运营,目前没有高铁。我县水资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和攸水在境内汇集穿城而过。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我县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善了景区(点)交通、环卫、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服务设施。但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要着重提高公共游憩空间、完善旅游集散咨询体系、生态停车场数量等。让游客方便的来,快乐的玩,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

6.旅游智慧平台体系。旅游信息化建设普遍成为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资源体系正在尝试打通,通过重点项目、平台、系统的搭建构设智慧旅游发展框架。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全域旅游电子商务智慧平台。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智慧旅游在基础设施层面要不断加强硬软件配套,普及旅游实用信息wifi、自助触摸屏,加快旅游二维码配设,并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全域要着力开发在线平台,陆续推出智慧旅游系列网站、网络旗舰店、各类包含四导(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功能APP软件、呼叫中心等,并与主流旅游网络平台合作营销,实现旅游资讯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融合。此外,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各地智慧旅游的得力推手。多地区正尝试推行智慧旅游卡,进一步打通旅游产业链。完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游客及景点监测、旅游团队服务监管、安全运管中心、移动执法、交通定位、旅游大数据分析的内容。

7.旅游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打好城市提质战,不断深化城乡同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公共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10位。全面启动洣水、攸河两江四岸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强力推进了以“治污、治水、治采、治餐、治违”为重点的“五治”行动,全部取缔了水上餐饮,基本实行了城区禁养,着力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着力将两江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绿心”。 坚持以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8.旅游开发与推介。近年来,我县的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旅游产品推介工作进一步加热。民间资本正在不断渗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攸县与株洲市政公司正式签订的《攸县酒埠江生态新镇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湖南省首个旅游业PPP项目正式地实施。民间资本的融入极大的改变了我县旅游开发投资结构和投资现状,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旅游开发发展的步伐。在旅游从宣传推介方面,几年来,我县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和参加博览会、招商会、节庆活动、外联活动的机会,积极宣传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攸县旅游的知名度。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完备,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正在不断扩大。

三、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和不足

1、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旅游景点文化的塑造比较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灵魂”。 我县是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县域,自汉高祖五年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但是,在景区建设的背后,我县旅游产品还比较缺乏系统的本地文化烙印。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还相当滞后,旅游的基本要素和产品缺乏“灵魂”,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县旅游业品质、品位的提升和旅游长远发展。怎么以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的宗教文化、酒文化、仙文化、攸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工业文化和经商文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2、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规划和整体布局理念比较滞后,旅游开发缺乏整体性。自从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县正式步入旅游开发发展开始,虽然做了一些旅游发展规划,并为我县旅游开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指导性不强,特别是国家提出全域旅游新理念后,我县对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已经滞后,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缺乏方向,已经对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项目包装申报、整体发展布局形成了“瓶颈“的制约,可能还会造成资源破坏式的开发。特别是在全国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乡村旅游项目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很可能重规模、轻质量、盲目开发、各自为政,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导致各类农业资源破坏和无序经营,农村旅馆高楼化、城市化倾向可能会比较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3、旅游景点景区及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相对滞后,旅游宣传缺乏系统性。在传统观念中,旅游宣传营销由旅游部门来承担和执行,既合情合理,又便于明确责任主体。但是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从“小众”享受转变到“大众”消费的大趋势下,再秉承和坚持这样的观念,则显得不合时宜。因此,要把旅游宣传营销纳入到一个地区对外的整体形象的高度来考虑和推动,树立和强化“一个好的旅游形象体现的不仅是旅游业的形象,还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象”的理念,统筹考虑和整体谋划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从目前我县旅游宣传营销的现状看,一是没有整体的旅游宣传营销规划,在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中没有行动指南和整体布局;二是旅游宣传营销投入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性瓶颈。旅游宣传营销引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大量有效的经费投入。目前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旅游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财政对旅游业发展包括宣传营销在内的投入势必需要加大力度,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旅游宣传营销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宣传营销机制体制不健全,宣传营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专业队伍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从业培训比较滞后,旅游人才比较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旅游从业人员仅占总人口比重不到2%,与全国平均水平6.1%比较,低了4.1个百分点。旅游专业人才更是小之甚小,大大制约了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一方面,反映在旅游管理队伍人才匮乏。从服务管理、景点景区运营管理到旅游策划、旅游综合管理,都显得人才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中的旅游人才队伍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与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相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在导游和讲解员队伍人才奇缺。作为旅游先导宣传者和旅游前沿媒介主体,它是旅游发展最为重要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我县的导游队伍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这已经与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大势不匹配,影响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再一方面,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县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弱化。与此同时,旅游信息平台建设还比较滞后。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和全域旅游强势推进中,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旅游管理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县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正在着手启动,但开发建设的工作量十分巨大,经费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网络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不少,还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对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一幅醉美的攸县全域旅游图章,重在解决业态格局的规划。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业态格局应在高品位打造酒埠江风景区、阳升观风景区的基础上,精品化发展城市旅游和夜间旅游,纵深发展乡村旅游,开拓发展自驾旅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做好县域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数据库综合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建议:

1、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策划,全力构筑我县全域旅游全新格局。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的蓝图,是旅游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构架和指南。一是,建议尽快落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以构建我县大旅游格局、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酒埠江和阳升观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辐射全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洣水河风光带中心的城市风景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要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我县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我县全域旅游及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总体形象,使我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县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严格规划布局的落实。在开发拓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旅游要素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精心规划和策划,做到宜做旅游的做旅游,不宜做旅游的做旅游发展的配套产业,切忌形成村村冒烟、户户点灯的现象,尽量避免旅游的乱开发、乱建设、乱投资的现象出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破坏、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发生。

2、突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努力提升我县全域旅游整体效应。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培育,形成了许多较成熟的、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旅游主题形象不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导致我县旅游难以形成核心吸引、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格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有效解决资源分散、缺乏拳头产品的重要措施。要加快推进酒埠江风景区建设和阳升观风景区的规划及开发步伐,将酒埠江景区和阳升观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和完善景区旅游环线建设,通过旅游环线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要加快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布局和设计策划工作,做到科学定位。建议在酒埠江和阳升观主体景区的基础上,形成“一心三区”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格局,即“一心”是以县城为核心、以洣水风光带为主线的城市旅游观光休闲区;“三区”是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在此框架下精心策划设计精品旅游景点,做到一区一品、一村一景。在重点的两个景区建设上,我们建议:

酒埠江风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的《酒埠江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酒仙湖景区的设施建设,深度开发白龙洞、仙人桥及周边的柏市温泉、禹王洞项目,着力推进欧公山、泉塘幽谷、八福垅、桃源谷、红军兵工厂等景区规划设计,加大风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成湘东南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5A级景区。在酒埠江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要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层面融资的模式。避免开发建设单一独统,久而无果、开发无序的现象,避免景点分割、经营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景区经营体系的局面存在。

阳升观景区建设。以道教文化为依托和切入点,沿张司空采药、洗药、制药和修道的路径,修筑绿道,建立慢行系统,以问道、寻道和修道为主线,深入挖掘司空文化,开展祈福、养性、养生和净心活动。开发温泉养生、竹海养生、道学养生、运动休闲养生等项目,实施休闲度假计划,达到养生康体目的,把司空文化与阳升观独特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打造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根据阳升观景区的自然特征,在开发建设上,一是重点挖掘道教文化,全面对道教司观进行复原性的重塑和有规划的扩建;二是把景区居民点分为搬迁、扩建和保留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密度;把保留的居民点改扩建为特色民居、传统民居和风情客栈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的建筑风貌;三是深度开发阳升观自然景点,如:千洞峡漂流项目、幽居竹海项目、紫云峰攀爬登山观景项目、石山书院遗址复原建设项目、瀑布群建设项目、深山仿古别墅养生居所项目等,做好一批吸引游客眼球、留住游客心身的精品景点。四是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方融资(PPP)项目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

3、突出文化塑造,挖掘内涵,潜心打造我县全域旅游精品形象

现代旅游是人们主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大众性综合活动。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旅游业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旅游价值的基础,业是旅游业的立足点和灵魂。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才能和提升旅游景点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使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和文有着天然的联系,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文化的塑造,可以使旅游更具趣味性和品味性文化的深刻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作为置县已有两千多年,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县,有着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如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需要解决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以文广新局牵头,组织专业队伍对我县历史文化、本土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名人古典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工和整理,形成我县文化体系。二是以商务旅游和粮食局牵头,组织专业人士,依据规划的要求,对我县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乡村旅游要素进行全面的普查,按照旅游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全面摸清我县旅游资源。三是组织专家团队将我县本土文化适得其所的对应相关的景点、景区、美食等旅游载体进行塑造,给所有的景区赋予一个美丽的文化装束,给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旅游资源赋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充分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地民间工艺等,积极打造富有地方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寻找有利于改变我县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的方法。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4、突出宣传营销,创新开拓,着力提升我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随着我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提出,旅游业势必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以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为目的的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要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树立起大宣传、大推介的意识,不断创新旅游推介机制,提高旅游业宣传推介的整体水平,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推介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资源的推介和地域文化的打造和包装。如何发挥宣传部门职能作用,提升对外宣传水平,从而科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过去我们业努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从中得到一些理性化的思考。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我们要围绕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手抓旅游发展,一手抓旅游宣传,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虚实相应,动静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客源市场。一是利用媒体促宣传。通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大型媒体宣传我县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二是通过网络促宣传。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尽快建设完善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旅游智慧平台,全面推介县内旅游资源,让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对攸县的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三是创新方式促宣传。把我县的古文化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广泛进行宣传,在提高群众的理解力和知晓率的基础上,提炼出古攸州的文化内涵。四是抓住节会促宣传。以举办大型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跟进,组织参加规格高、影响大的旅游交易会,展示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关注攸县、走进攸县、了解攸县。在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上,要凝聚力量和共识,把旅游宣传营销和全县大的经贸活动、重要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县的日常宣传、重大营销活动、节会宣传等,力争旅游宣传营销做到“月月有影响、季季有高潮、年年都精彩”。做好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工作,把具有攸县特色的旅游景点融入湖南和全国的旅游产品体系中去,实现我县旅游产品的有效销售。推出诸如“缤纷四季,快乐攸县”的踏青赏花季、避暑漂流季、休闲采摘季、冬补养生季等季节主题,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旅游目的地、自驾游特色旅游目的地、醉美攸州村镇、露营地、自驾车宿营地等旅游项目,促进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开拓。加大旅游宣传保障力度。旅游宣传营销需要复查巨大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财政必须要确保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的经费,确保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

5、突出队伍建设,理顺机制,聚力推进我县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社区治理工作亮点范文下一篇:新消防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