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2023-09-22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1篇

一、网络金融的起源

互联网发展至今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过各方各面彻底渗透,为人们提供便利,因此在人们逐渐增强对互联网的依赖时,网络金融由此产生。网上能够进行金融活动,为人们在理财与其他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因此在互联网在中国普遍的初期,网络金融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网络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将网络电子金融广泛融入人们生活,其中阿里巴巴最具代表性,然后是腾讯,以及后来的京东与百度。当前,网络借贷主流模式有两种,分别是P2P网络借贷模式与网络小贷模式[2]。其中P2P网络借贷模式先将资金借出然后进行债权转让,进而获取债券利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拍拍贷。而网络小贷模式指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对用户还贷能力进行评估,然后完成放贷,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

二、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金融的出现使得消费、理财、借贷等变得更加方便,消费者利用手机或计算机等客户端就能实现,但网络金融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依然存在瑕疵。

(一)网络金融管理尚未完善

国家对于网络金融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为网络金融是近些年产生的新事物,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未及时更新。为一些P2P实施网络诈骗提供条件,他们借助网贷法律的漏洞欺骗消费者[3]。

(二)安全问题

由于网络金融是以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网络本就存在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或盗取,且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三、网络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优化管理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网络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社会和谐、市场经济战稳定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与保障。企业可利用相关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维护金融业发展秩序的稳定。同时国家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中央银行、证监会要加大对网络金融平台的监管。如发现不良行为,就要立刻处罚。

规范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是监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管理行为的规范,才能确保金融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金融管理的规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漫长艰巨的过程,需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全面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我国关于金融业的规章制度尚未完善,需要及时改进[4]。问责制的明确,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各项规定,确保企业稳定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二)监管体系的完善

制度创新要顺利时代发展潮流。金融监管体系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变化。监管部门要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加强日常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方式与风险评估。监管制度的完善,要求企业要合理协调各方利益。而国家要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金融机构提供发展机会。由于我国创新发展起步较晚,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风险各种各样。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之后将风险降至最低或处于可控范围内,工作质量、效率提升,员工工作热情被激发。评估产品风险,以获得创新支持。避免由于风险的产生导致企业损失现象的发生,要求监管体系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市场变化发展实际。因此,需要国家加大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体系科学合理,提供法律保障。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交流,确保信息收集准确性与完整性,避免由于信息缺失导致发布失误等现象发生。对于工作人员规范行为应加强监管力度,形成约束性,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责任到人,规范设计、营销等行为[5]。提高管理平台个性化与专业化特征,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

(三)重视人才培养

加强员工专业培训。从我国当前金融管理人才短缺现状来看,只有员工素质的提高,才是最有效、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可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积极引进专业创新型人才。

冲破传统招聘模式。社会进步与发展,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上的发展,一些青年人认为出国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对此,企业转变传统招聘模式的同时,要注重人才选择的标准。

员工思想教育培训。由于员工长期处于企业制度下,其思想状态相较于时代发展变化差异明显,未能及时新思想。为此企业开展思想教育片培训活动,让员工及时吸纳、吸收新思想、新理念,让员工思想与时俱进,进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提高网络信息安全

用户在使用金融企业提供的相关服务时,一定要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最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并杀毒。检查系统漏洞,检查计算机防火墙是否开启,进而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

四、结语

总之,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关于金融管理制度尚未成熟,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也可积极纪检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发展的监管模式,确保网络金融环境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摘要:网络经济下,许多网络理财方式产生,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为客户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理财,网络支付当时多种多样,企业融资与保险都可以用网络处理。与传统金融行业管理方式相比,网络金融为商品发展提供多样性便利,为商品行业新销售方式的产生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文章针对网络经济下金融管理模式展开分析,探讨网络经济下金融管理创新模式,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金融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峰莲,宫运虹.浅谈网络经济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J].新商务周刊,2017(16):59-61.

[2] 陈梦瑶.浅谈网络经济模式给金融会计带来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33):118-119.

[3] 高敏.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探寻[J].商情,2018(43):42-43.

[4] 程玮.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探寻[J].商情,2017(48):100.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2篇

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之一, 也影响到企业能够长久健康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 简单来讲, 就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进行管理、生产管理等活动。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给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市场的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模式等也需要积极创新, 才能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 这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后经融时代概述

后金融时代的到来, 其自身的特点和带来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其一,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对企业发展来讲, 其面临的市场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同时, 全球资源紧张等问题的加剧, 更是加剧了企业面临的困难。

其二, 企业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在国家政策、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决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相对良好, 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讲, 其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带来了企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出现。

其三, 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虚拟经济的涌现和发展, 势必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服装业、零售等行业, 其发展难题越来越大。

3 后金融时代,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3.1 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危机的出现, 会给各国经济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当前, 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也会更深, 各国经济都会陷入萎靡时期。后金融时代, 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让企业渡过困难期, 除了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企业自身也要从管理等方面找原因, 充分认识和了解时代的发展特点, 开拓出一条发展的新道路, 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场淘汰。

3.2 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企业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必须做好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当前受传统经济发展的影响, 很多忽视了经济管理, 有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 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会进一步加剧企业发展的难度。

4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措施探讨

4.1 革新经营管理理念

要想让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后金融危机这一大的发展环境, 企业需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现状, 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并在新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转变企业的经营决策、目标和长期规划等, 让企业能与时代发展更好地契合, 这样才能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首先, 企业的领导层要转变思想, 干预创新, 大胆实践, 综合分析市场,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其次, 企业在发展中还要具有危机意识, 要认识到当前激烈的发展环境, 干预打破固定的发展模式;最后, 还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国家政策等, 与国家政策保持同步, 决策要适应时代的新发展, 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等。

4.2 积极转变经营发展策略

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等有很大的辨析, 要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 需要转变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是要重视企业品牌策略的构建, 当前发展背景下, 良好的品牌和口碑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国当前企业发展中, 也要重视品牌战略的构建;此外, 还要从专利技术研发等方面着手,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后金融发展时期, 科学技术与人才等仍然在整个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在经营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科技研发的投入,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 还要调整企业的产业发展结构, 新的发展时期,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结合市场的需求,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积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4.3 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后金融时代, 企业要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 要积极发挥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强投入,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推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后金融发展时代, 也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要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企业要重视经济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 积极转变经营策略, 并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后金融时代, 现代企业发展的压力和竞争越来越大。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减少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保持现代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现代企业需要重视对经济管理的创新,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 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本文结合后金融时代发展概况, 对当前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创新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对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 孙巍.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南方企业家, 2018 (1) .

[2] 丛峥.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7 (12) .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高速发展水平,大量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使得金融和经济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甚至是巨大的金融风险。为了确保中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关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对金融和经济周期进行监督管理,准确掌握中国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发展规律,同时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最终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健康运行。

关键词:金融经济周期;金融监管;启示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失衡和其他问题是金融部门必须讨论的问题。由于市场失衡,在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有必要讨论经济周期问题经济周期的研究工作可以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特征。在今后的金融监管工作中,有关部门必须掌握金融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从宏观金融监管工作可以看出,有必要讨论中国金融的涵义,经济周期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1金融经济周期概述

市场经济是当今人类社会中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并将社会资源提升到理想状态。但是,根据实际的市场经济运行结果,经典市场经济理论中能够自动平衡的市场本身理论是不正确的,失衡是市场经济的正常体现,是从一种失衡过渡到另一种失衡之间的过程称为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揭示了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金融将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从本质上否定了货币主义观点,并且还阐述了金融市场使用代理成本来逆转经济中的放大效应机制。周期经济运行的机制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了解。

2金融经济周期现状分析

2.1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在科学层面的内涵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理论。金融经济周期主要与房地产经济有关,金融经济周期只是一个新名词。几十年来,市场经济一直困扰着这个问题,因此,必须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金融经济周期。金融经济周期可以清楚地分析经济环境中实体与虚拟实体之间的关系。过去,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通货膨胀的停滞,这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崩溃,而市场经济成为了货币主义世界天下。由于货币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因此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与货币主义背道而驰,对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2.2金融经济周期效应

金融涵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经济周期是两个经济周期的总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并且相互补充。虚拟经济高于实体经济,对其产生明显影响。由于实体经济的表现略显突出,以实体经济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实体经济能够继续发展。在过去的经济周期分析解决方案中,它们都针对实际经济周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贸易采取了证券化交易,虚拟经济逐渐融入了经济市场。由于缺乏对其他相关部门的所有货币法规的控制以及为影响财务变量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的缺乏,导致出现了财务周期。当它超越实体经济周期时,就会发生金融经济周期,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周期再次失调,形成大的波动情况。

3金融经济周期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3.1强化金融监管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仍然更多地体现在微观监管上,缺乏对宏观金融监管的认识。在全球范围内,宏观调控理论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还没有弄清宏观调控的概念,很少有周期的研究工作没有定期宣布金融和經济周期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尚处于例行监督管理工作中,监督工作仍以管理方法和常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尚不能进行各种财务和经济周期之间的比较研究。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能够满足金融市场风险防控的需要。宏观上的金融监管意识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2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检测体系

在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工作时,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准确控制经济周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挥金融对经济周期的放大作用,进而实现对金融周期的调控,从而有效控制财务和经济周期。在这方面,中国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必须设立相关研发部门,以建立完整的金融和经济周期监测体系,为宏观金融监管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中国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尚未充分开展。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商业金融机构走在前列,非常关注金融和经济周期的研究和跟踪。例如,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金融和经济周期检测系统比金融监管机构更完善。对此,要在宏观上开展金融监管工作,就必须要求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强大的金融经济周期检测体系。

3.3强化金融反周期监管

这项工作的内容是宏观金融监管的绝对核心,也是其工作的难点。金融经济周期问题实质上是对经济周期的金融监管的真实反映。面对金融和经济周期,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经常发现很难进行金融和经济周期测试,难以控制反经济周期的规律和强度,而在经济发展时采取刺激措施。在大萧条期间,财务指标往往相对较差,在监管期间金融机构在清算中人为煽动将进一步增加金融风险。例如,当应减少经济“虚热”时,人为性地导致金融机构被清算将进一步增加金融风险,要彻底解决此类风险问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及时有效地把握市场变化,不断加强金融反周期监管,以全面提高金融市场宏观调控的整体水平。因为金融市场不断变化,所以要不断加大金融反周期监管力度,不断更新相关监管制度,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受到更大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在这方面,一旦由于经济周期的作用而发生相关的金融危机,中国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金融和经济周期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增强自身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意识,以确保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提升中国金融业应对金融风险能力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艺严.金融经济周期对金融监管的启示与借鉴分析[J].金融经济,2017(16):108~109.

[2]张艳华.论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04):10~11.

[3]孙双鹰.论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9):156~157.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下产生表现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分离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然而基于金融经济自由化属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金融经济过度膨胀现象,致使出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严重限制了二者经济功能的发挥,并带来各种经济发展危害。基于此,有必要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下产生表现及危害

1.1 兼并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来临让国际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市场竞争因此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些强大的金融机构为占取更多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开始去收购、兼并一些实力较小的机构,随着这种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本就有限的资源被过度集中在一个或少数个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中,一旦这些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会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此时政府便会伸出援手,确保金融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很多大型金融机构抓住这一点,心存侥幸,忽视破产带来的后果与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铤而走险”的风险经营行为,对于金融秩序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1.2 实体经济遭受挤压

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基础,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手段,二者互相促进,不可分离。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典型出现分离的现象便是金融经济过度繁荣,从而导致有限的市场资本被大量的套牢在金融经济中,致使实体经济资本不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金融经济产品汇报周期过长,存在资金周转困难问题,还有的金融经济虽然投资回报可观,但相应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如股市崩盘、跳水等,从而导致资本严重“蒸发”“缩水”。基于上述种种,使得市场资本发展严重受挫,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出现经济发展失衡问题。

1.3 经济度量失准

经济度量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所依据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出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出现分离问题,便是导致这种经济度量标准准确度大大降低,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金融经济发展中经常出现一些投机行为,并且一些金融经济产品的市值一直处在变动状态。当大量有限的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入到金融经济,基于经济资本的不确定性会使得一些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并且对于经济度量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大量的社会资本存在于金融经济中还会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势必会造成经济度量失准,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2 应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策略

2.1 加强政策调控

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二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一旦两者发展速度失衡,如一方发展速度过快,另一方过慢,都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发展的根基,一旦金融经济发展过快,脱离了来自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金融经济便成了泡沫经济,看起来很漂亮,但一戳就破,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同样,实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经济发展的支持,金融经济使得资源分配更加高效合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需要相关人员在后续工作中,充分认识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合理做好二者的定位,并对其加强政策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得到平稳有效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使得金融经济在其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例如荣光降低对发展实体经济贷款的门槛,降低相应利率,并促进贷款期限延长等,即能够使得金融经济得到有效的培育,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2.2 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金融经济更加自由,但同时也更加不可控,合理利用自由的金融经济,并结合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间有利的的影响关系,可以有效避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首先,金融经济的自由化会提升资金存储利率,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使得金融融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避免出现政府过度干预问题,在市场自由调节机制下,金融经济使得资源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并有针对性,从而使得实体经济获得良好的收益,实体经济在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将会大量投入生產,实现更多的财富创造,反过来推动金融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为确保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始终以这种良性的态势互相影响共同发展,避免出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出现分离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对于金融市场相关制度加以完善,使得金融经济自由化属性得到有效发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同时,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又能够使其尽量规避掉自由化金融经济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到更好更加积极的利用,实现对二者分离的有效控制,推动两者实现共赢,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平稳顺利的发展。

2.3 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金融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应提升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应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乃立国之本,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金融经济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巩固实体经济地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指导作用。2017年两会期间,国家总理李克强同志明确指出:“要做强实体经济,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脱实向虚”。由此展现出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这将会有效提升实体经济从业者的信心,从而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平稳顺利的发展。

其次,在地方政府方面,也要相应国家号召,针对于实体经济在各方面的发展,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金融政策方面要结合实际向实体经济方向倾斜,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实体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应要去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行业相倾斜,充分发挥金融经济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的金融制度保障下,允许并鼓励民间经济进行实体经济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平稳顺利发展。还应进一步规范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大外资引进与合作力度,从而切实有效的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良好的发展,拉近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间的差距。

最后,在实体经济从业者方面,要想实现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要改变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理念,促进服务水平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从以往实体经济发展受挫原因来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实体产品同质化严重,仅仅靠产品过硬的质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需要实体从业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经营方法,不仅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更要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立足于为顾客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个性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服务需求,做到“质量服务一手抓”,提升服务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为顾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得实体商品充分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凸显实体产品竞争优势,提升实体产品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共同努力,需要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引导金融经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尽量规避其中的风险问题,加强对两者发展速度的控制,避免出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都春峪.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

[2] 杨婧研.探究关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J].经济, 2016(12).

[3] 尹婧.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探析[J].科研,2016(9).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经济;金融套利行为;策略

一、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现象及其思维基础

在金融学中,套利是一个基本的专业概念。金融套利主要指的是在金融经济中通过一种异常状况来获取利益的行为,这种异常状况提倡包括市场价格或收益率的异常,即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时間点或不同的市场上可能出现价格上的显著不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低买高卖,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价格回归平均水平。这种套利行为的一般做法是,在一个市场或金融工具上建立头寸(主要是指特定的投资者所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通过头寸对这种市场或金融工具进行约定,确立买卖合约的最初部位,然后在另一个市场或金融工具上建立起另一个头寸,这一头寸与先前的头寸相抵消。至此,价格回归平均水平,所有的头寸就可以了结,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利,这里的投资者也可以称为套利者,即从事套利的个人或机构。

因此,金融经济中的套利行为就是从事投资的个人、企业或机构通过利用金融市场运行中的不均衡、不平等来获取利益的行为,这已经是一种现代金融经济中的普遍的操作方式和警戒现象。可以说,金融式巡航的非均衡种类决定着金融套利行为的种类,有多少金融市场的不均衡就有多少种类的金融套利行为。在这些众多的金融套利类型中,其中心类型是以价格套利为核心而形成的金融套利网络。一般情况下,金融市场运行主要由价格机制和金融制度两部分组成,这种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就决定了金融套利行为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价格套利和制度套利。本质上讲,金融市场运行中的非均衡是与一定市场运行规律相违背的现象,而套利者正是利用这一现象而对违反市场定律的运用,但这种利用对恢复新的均衡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于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我们应该有一个辩证的态度。一方面,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对于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促进现代金融经济的有效运行,为其提供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主要是在两个意义上来表现的,一是对提高金融经济的定价效率、制度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都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二是基于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这对金融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也具有消极意义,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负面作用,这主要表现为过度的金融套利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金融套利行为扩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这种市场的波动也不利于宏观金融市场的管理,也进一步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甚至这种金融风险还会诱发金融危机。

因此,投资者和国家金融经济管理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套利行为的两重性,既要合理利用引导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促使其正面作用的发展,来推进金融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提高金融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要充分估计和预测到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消极影响,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监控,预防其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经济的负面作用。

二、强化金融套利行为管理的策略探讨

1.强化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必须尽快完善金融基建,如法律体系、会计基础、监管体系、支付体系、清算体系等,但本文所涉及金融基建是指金融套利行为的物质基础,即金融活动中便捷的通讯方式和完善的交易网络,因此应在加强网络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予以及时的升级和更新,以此实现网络系统的高效性和信息化,从而缩减金融交易活动的时间,尽可能的降低资金流动性,节约运营成本。

2.优化金融市场主体结构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呈现出垄断和竞争各半的市场格局,具体而言就是四大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处于垄断地位的同时,其他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展,但是金融市场的该种状态与有效的竞争市场建设背道而驰,可见调整和优化金融市场主体结构十分必要,因此应就金融机构及其产权进行体制改革,并加快现代金融企业的建设步伐,推行鼓励政策或优惠政政策调动非公有制银行发展积极性,以逐渐弱化金融市场中的垄断性,为优化主体结构奠定基础。

3.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

为保证金融经济稳定发展,进一步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应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形成反馈机制,以此方便掌握金融套利情况,并及时作出正确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从而彰显市场机制效用,提高市场的灵活性,实现金融市场资金的自由流动,在整体上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同时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金融市场不法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以此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简述,我们知道了金融套利行为的利弊是共存的,如何将套利行为的积极影响转到最大化是现在亟需解决的事情,也是能够促使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在建立健全机制的基础上,提高金融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尤为重要的,从而更好的实现市场的信息化,在硬件设备水平提升下,在法律不断的完善下,在相关部门的加强监督下,相信我国的金融经济会走上更长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广德.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关于银行业如何应对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4(12).

[2]张志超.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简单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3]周磊.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几点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1).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第6篇

摘 要:地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文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开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绿色金融发展以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进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区域经济;高质量

本文索引:杜赫,赵爽.<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14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绿色金融机制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我国首先要颠覆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传统金融模式朝绿色金融模式的转变,让绿色金融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过程中发挥出更重要的

作用。

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开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1.1 绿色金融奠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其中,环保节能、清洁能源以及绿色交通等都将成为未来绿色金融的重点发展对象[1]。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绿色发展道路的基本诉求,虽然在短期时间内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但后续将会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产能的结构优势,并且需要通过绿色化发展道路来寻求新的市场回报,从而实现与绿色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由此可见,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共同决定了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作为融合了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可协调发展的全新发展理论,有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兼顾,并且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生产生活方式各方面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

1.3 绿色金融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在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中,存在着一定的区域产业结构,要实现去产能发展,必须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兼顾环境效益。绿色金融能实现传统产业朝着绿色产能行业的转变,有效缓解传统行业对于煤炭以及钢铁资源的依赖性,为传统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推动供给侧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机构的支持薄弱

2007年起,我国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引导绿色金融发展的文件,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按照我国政策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放贷[3]。然而,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导,而银行贯彻着利益至上的理念,外加绿色金融项目存在着前期投入较大且回报周期较长的特点,与银行的理念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我国大多数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金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金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经济标准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而在此体系中,并未结合环保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下大部分金融机构并不会考虑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否与环保理念相符合,倾向于为了完成经济目标而牺牲环境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时,主要考虑银行资产的期限配置,通常情况下很难发放大量的中长期贷款。综上,就金融总量而言,由于金融资源存在期限错配问题,因此绿色金融项目难以实现与足量信贷产品的有效对接,无法满足绿色金融项目的资金需求。而就信贷结构而言,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以清洁能源以及节能减排项目为主,而融资产品的覆盖范围较小,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绿色金融服务[4]。

2.2 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经济都进行了过多的宏观调控,使市场无法发挥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至于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使更多的资源流向高污染的行业。在绿色金融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博弈。虽然在绿色发展观念的大背景下,企业出于政府的压力,不仅迫切需要改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而且要迎合中央政府发出的政绩考核要求,维持经济的稳定运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能直接拉动GDP的快速增长,此外,大部分污染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导致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考虑会更加倾向于高污染产业,因此有些地方政府会在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默许高污染企业的存在。

2.3 绿色金融体系不完善

我國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对于绿色金融的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金融机构默契不足,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制约,虽然国家已经将建设绿色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相关的落实方案尚未制定出来,以至于无法立马落实绿色发展的战略。若仅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发挥市场资源的作用,绿色金融产业便无法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主体主要依赖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因此具有单一性,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程度较为薄弱,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较为缓慢,进一步抑制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2.4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意识,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依旧并存着自愿原则,极少数企业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对小微企业而言则更难获取其环境信息,且信息披露存在着一定的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的问题,大部分企业都选择披露正面信息,回避负面信息,以至于难以确保其信息的有效性与及时性。由于环境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财务风险更大,导致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及金融风险,甚至可能对绿色金融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3 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3.1 加大金融机构支持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机制。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并关注绿色金融,树立起绿色发展概念从而激励市场建立起相应的环境体系。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以及健康安全的市场环境。信贷市场的建立能够规范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流程,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并且做出了保障。随着该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环境污染指标制度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朝着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靠拢,更多小微企业参与到绿色金融发展的潮流中,实现推动整个市场朝着绿色环保的双向发展的目标。

投融资平台发展的不完善制约了绿色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要改善绿色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对金融投资平台进行改革,让社会资金准确的流入绿色环保企业中,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绿色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激励中小型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适当降低融资成本,为绿色金融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发展信心,共同为促进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作出贡献。

3.2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在我国绿色金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传统企业朝着绿色环保企业的升级转型,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实现对三高企业的有效升级改造,因此,需要加快建设绿色金融产业的步伐,而实现传统行业朝着绿色金融产业的转变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此外,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绿色金融企业一定的优惠,并且为绿色金融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人才支持等,帮助绿色金融产业实现技术创新,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经营压力。如此一来,绿色金融企业就能将重心放在提升技术水平以及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产业上,从而推动整个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

高层次人才体系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创新意识、熟悉国家政策以及对市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的高端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深入对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与探索。因此,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办理绿色金融产品的业务能力。此外,当地政府应当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并且为绿色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引进先进人才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当地绿色金融产业的整体竞

争力。

绿色金融资源较为稀有,因此当被用于信贷业务时,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引导,确保绿色金融資源真正流入到节能环保产业中去。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资源消耗低且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供支持,带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协调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市场的资源调控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新型能源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具体可以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绿色金融朝着更加经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3.3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为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推动绿色金融产业的升级转型,让更多的社会产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并且激发出更多的需求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就绿色金融机构方面而言,将绿色金融业务加入到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经营中去,通过PPP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绿色金融产业,利用公共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资金流向。此外,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应当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保护力度。(2)就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方面而言,该部分包括实体机构的建设以及绿色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完善等。(3)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应该尽快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限,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排污处理标准,严格执行并落实相关法律。

3.4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要想实现资金真正流入到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利的行业中,就必须在银行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企业的环保信息建立起专业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的融资能力与环保责任连接起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积极性。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认证机制的速度,通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对绿色金融经营主体进行环保审查以及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企业形成准确的判断。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实现绿色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企业贷款金额的有效发放。各个金融机构以及绿色金融企业应当及时的了解政府所出台的各项政策,并且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做法。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并且建立起绿色信贷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只有对绿色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绿色产业的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准确的分析,从而决定是否要为该企业发放贷款,而且可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仅能有效防范绿色信贷风险的产生,还能引导资金流向真正有用之处,推动绿色资源更多得投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进行升级转型,经济发展速度同样逐渐放缓。绿色金融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有着指导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观念的宣传与科普,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绿色金融相关的投资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为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提供双重保障。只有将上述措施一一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张合林,王颜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1):9-18.

杨书剑.发挥金融优势 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J].前线, 2020(12):

80-83.

彭嵐,刘实根, 葛正灿,等.对绿色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基于江西省新干县的实践[J].金融与经济, 2019(2):

95-98.

田惠敏.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 2018(4): 08-09.

Research on Green Financ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Wuxi Instituteof Technology  DU He  ZHAO Shuang

上一篇:专项整治方案范文下一篇:监测平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