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理范文

2023-09-23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1篇

中国要美,农村须美。

乡村旅游是很多地方乡村创收增收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兴盛的特色产业,是幸福生活的民生产业,是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在这样一个山水乡愁逐渐消弥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着部门难统筹、文化缺深度、产品缺体验、产业缺联动、营销缺整合等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而全域旅游是实现以人为本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新抓手,也是主客共享生活方式的终极追求,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引,在空间优化、产品建设、服务升级、民生幸福等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下 全域旅游推进如火如荼,近300个省市县已先后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262家名单,如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促保护、促美丽,打造特色鲜明、美丽灿烂、原味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应运用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做好 从怎么建(规划引领),怎么管(运营支撑),怎么卖(营销拉升),怎么投(投资导向)的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做到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景区化,全面联动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将中国乡村旅游从传统发展提升至乡村旅居生活目的地。 做好怎么建

规划引领,实现全局规划引领下空间、产品、服务等全域发展。

1、全局规划引领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文化、商贸、教育、金融等各产业,也涉及旅游、交通、文化等各部门,也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不同主体,应当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全民,综合性产业综合抓,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同时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制度保证等方面齐抓共管,合力共兴旅,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实现综合产业综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湖州组建市旅游委员会,增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7个县区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基本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顶层体制保障,是中国乡村旅游全域联合引领的典范。

2、全域空间联动

转变以往乡村旅游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乡村旅游以景区(点)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示范县市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乡村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3、全面体验升级

乡村旅游不是单一发展的,不仅要有漂亮的绿水青山,还要有各种玩的,各种吃的,也要有养生、文化、度假、名人等特色,才能吸引人、留住人,要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游到浸泡式的乡村旅游。展示大美乡景,品味特色乡风,开展传统民居体验、新村风貌体验、宗教朝圣体验等;玩味休闲乡趣,结合纯朴的乡土风情、传统的农耕农艺开展农事活动休闲;体验时尚乡野,开展登山、露营、健走、滑雪等特色娱乐体验;感受幸福乡居,打造气候养生、温泉美食、生态康养、绿色理疗等产品;体会欢乐乡会,充分结合当地的节庆活动和传统节日,深挖内涵,时尚打造。

4、乡旅产业融合

以乡村旅游业激活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文化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科普农业、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打造盈利点、观赏点和突破点。推进农业本土化,打造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让原生原长、土乡土色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提炼、创新,让原乡和时尚结合,创造提升农业文化的附加值,以产业发展延续乡愁;推进农产礼品化,标准化打造“乡村礼物”乡村商业土特产,推进锁化布局,智慧化运营,促进特色农产订单式发展。同时要联动商务会展业、健康养生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全面实现旅游业的联动效应。通过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共享致富成果;通过资金投入、新技术带引、培训新型农民,使农民在自家的土地和家园上成为产业工人。

5、乡村经典示范

特色村镇示范,遵循“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打造风情小镇、风情乡村;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和主题休闲农业园;特色星级农家、民宿示范,整合休闲农庄、散户等资源,打造非遗人家、陶艺人家、风情人家、海岛渔家、民歌人家、水果人家等;乡村旅游综合体示范,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原则,打造集康体养生、乐享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品质乡村度假村;全天候产品示范,打造生态观光、农事文化、美食美购、文化演出、民间活动和夜间休闲等全方位体验产品。

做好怎么管

运营支撑,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化和持续性。乡村旅游要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运营以及高标准的管理来提升综合竞争力。

1、重视专业化运营

重视有专业运营力的旅游运营商,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所有权产权归属不变。经营权的转让是解决景区发展和建设中资金问题的途径,政府享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公司享有经营权与收益权。

2、做精标准化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游客的餐饮、住宿场所必须取得标准规定的资格证书,要素开发与乡村活动要确保符合当地特色,例如乡村旅游的旅馆必须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餐具,农场的建筑需要符合当地特色。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如导游评定体系,通过培训、考核和和游客抽样调查等将导游分等级,规定不同级别导游的导游费提成和相应的多元激励,形成良好的乡村导游选拔晋升机制,提高乡村旅游导游服务的整体水平。依次类推,建立餐饮、住宿场所等的评定体系。

3、做好人才管理

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二是有关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三是引导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专业能力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四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乡村就业或创业。借鉴丽江酒吧模式,吸引有品位追求生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新酒吧品牌,打造吸引力。同样,全国有诸多喜欢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他们素质高,偏爱乡村的环境,追求乡村的宁静,对生活充满想法和热情,能够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大胆放手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

做好怎么卖

营销拉升,实现乡村旅游品牌的价值的放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卖品牌就是卖乡村、就是卖生活、就是卖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要卖好全域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品牌营销要做到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联合出击,通过

“三位一体”的营销手法,先策划一个节事活动或话题,通过互联网引爆营销,再通过传统媒体做正式的推广。网络营销相当于空军,可以辐射到13亿人,可以辐射到全球;传统媒体相当于地面部队,基础支撑强大,联合推广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营销要做到“六有”:有心,洞悉诉求,打动人心;有拉风,创意创新,吸引眼球;有料,底蕴深厚,不断挖掘;有感,唤醒共鸣,粘住客群;有逼格,升华整体,展现风貌;有效,检视自我,对外宣传。做好网站建设、产品推广、价值挖掘、形象包装、营销配套,引领乡村旅游营销工程;要利用大数据挖掘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官方微信、微博,推出更多实用的APP,建立网络营销旗舰店等;要创意营销,做好体验营销、影视营销、服务营销、造势营销等营销手段。

做好怎么投

投资导向,实现乡村旅游资本活力的焕发和产业活力的升级。乡村旅游投资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0%。然而乡村旅游投资中要重视对投资领域和投资模式的深入研究,避免盲目投资。

1、深化乡村旅游投资内容

投资内容要从单一产品建设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注重旅游收益权的投资,如乡村营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小火车等都是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2、拓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

从单一投入到多元革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等,筹备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基金,搭建资本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拓展投资主体,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国内规划设计领军企业、景区运营金牌管家、智慧旅游先行单位及旅游投资创新平台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创意服务商,先后承接了《中国乡村旅游标准》的制定,以及《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三亚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5-2030)》等乡村旅游规划近百个,并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乡旅产业发展中心和全域旅游中心,以“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践行“美丽中国,巅峰智造”。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乡村旅游》,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2篇

摘 要 从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以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景区发展现状为例,剖析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苏北乡村旅游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对策;开发管理;江苏省徐州市汉王镇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各家旅行社及线上旅游平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民俗村、乡村度假村、农家乐、古村落等。乡村旅游以其随心安逸、自在悠闲、自然风情而区别于其他名胜古迹与山川河流,且农村通常分布于城市郊区,是都市人们释放压力、感受短途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项目,其所占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乡村旅游是以回归自然,体验乡村为主导,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形式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中的一项新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在城市生活的人有亲近大自然之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碰撞,游客们的思想更加趋于多元与成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休闲生活娱乐,更在意的是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与灵魂、自然的融合,注重自然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基于这种现状,乡村旅游的丰富不仅满足了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农业休闲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促进当地农业结构合理化。旅游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地经济,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号召,是一项农民能受益、游客需求能得到最大满足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苏北地区区域划分主要指江苏省北部地区,主要城市有盐城、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5个地级市,包含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苏北地区以广袤平原为主,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通达性好。乡村旅游发展初具雏形的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协调性的总体规划、开发流程混乱、缺乏自主经营能力、产品单一特色不足等问题。

1 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初具雏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地处于徐州市西南苏皖交界处,历史悠久,极具自身文化特色,自然特征明显,拥有“花果之乡”美誉,是各方面都适合旅游发展的优势地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铜山区的旧城改造稳健推进,调整了城市功能区,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的称誉。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因此上了“高速”,连带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大规模实现,适宜的环境也成为大众选择汉王镇农村旅游的理由之一。这其中离不开旧城区综合整治的落实以及当地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崛起”的实施。其中汉王镇地处于铜山区云龙风景区,距离徐州市区的距离仅12.5 km,极大地方便了市区居民进行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1]。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旅游常存在的典型问题在徐州汉王镇景区中都有所体现。

2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的协调规划,景区内部整体质量较低

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时,不注重各功能区的划分,村民居住区、公共设施、行政办公区较为混乱,公共环境不尽如人意。随着汉王镇新城的陆续完工,搬迁至新城的老城区政府依然缺乏规划,导致整体景区质量下降。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各立门户,没有统筹系统的发展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难以突出重点,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这种低水平的开发只能导致天下乡村一大同,反而增加了同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类似于汉王镇这样的乡村旅游类型的景区,由于没有做好景区用地的规划,开发流程混乱,整体质量下降。汉王镇内的许多保护级景点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如马扒泉、拔剑泉等,周围环境也较差,质量有待提高。

2.2 相关旅游设施不完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游客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低。例如,汉王镇内的道路、停车场、电话亭以及公厕等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景区内“两纵一横”道路分布,三条主干道连接外侧珠江路,内部交通状况糟糕,景点分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如路标、道路设置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相关单位执行力未落实到位,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2.3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管理营销人才缺乏

乡村旅游项目靠近乡村,也是最接近农副产品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区只是出售原滋原味的农作物,产品雷同没有新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销售模式过于单一,产业链短。铜山区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产物是瓜果蔬菜,高半山地以优质的杂粮、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果树主要有核桃、花椒、橄榄一类,党参、板蓝根是其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作物。汉王镇是铜山区油橄榄和花椒主要产区,但是汉王镇并没有抓住这一消费热点,只是销售单纯的作物,没有特色,没有精心的包装和营销,整体缺乏知名度[2]。

2.4 文化底蕴不深厚,概念主次混淆

乡村旅游是根据各乡村存在的特色文化、独特风俗、田园风光等方面衍生出来的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并非如法炮制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乡村旅游模式。经济收益是乡村旅游发展层次高低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但驱动其全面发展的一定不仅仅是物质的外在,文化才是第一驱动力,乡村旅游的文化意义在于发扬乡村民俗文化,让更多人知晓乡村文化的特色所在,游客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3 苏北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明确苏北地区的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出真正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加强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主打田园风光、绿色健康、物美价廉等消费点,明确市场定位,寻找客户人群的特质,开设旅游精品线路,适时举办游览会,打响品牌策略。例如,国内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项目发展目标以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为本,以旅游度假为载体,建设以生物能源、种植养殖、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绿色环保的观光度假项目。

3.2 注重乡村文化内核,文化是核心驱动力

拒绝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重资源、轻文化的现象。文化即一个品牌的灵魂。把特色这张牌打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专属。例如,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茶田风光及其独特的茶园文化在众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雁南飞景区从服务、环境、出品、文化四个维度精心铸造品牌,对外输出的这一张文化品牌正是雁南飞旅游度假村打响其知名度的王牌[3]。

3.3 坚持系统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着力解决好乡村交通,解决基础设施简陋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是关系游客是否能来,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的关键因素。规范指导落实到位,拒绝纸上谈兵,最大程度保持乡村旅游的规范化运营。铜山区汉王镇景区景观布局杂乱,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打造独具特色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模式,在空间布局上设置体验交流场所和农产品交易场所,“前店”部分设置了住宿区、娱乐区、餐饮区、购物区,满足了游客们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欲,也帮助景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后店”部分主要设置养殖区、种植区、再生能源区这样的生态农业园,充分考虑到旅客的参与需求,整个景区规划合理且充分考虑消费经济与游客体验。

4 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收益问题,更要注重文化的注入,不能舍本逐末。这是丰富和发展新型乡村旅游基础建设的一大机遇,是实现全民旅游的消费热点。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避免,但要拒绝杂乱廉价,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苏北乡村旅游品牌。在城市建设方面脚踏實地,探索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苏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旭.关于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探索[J].新丝路,2020(6):21-23.

[2] 孙强,王锴,白潇潇,等.“文化、生态、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综合整治规划探析——以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为例[J].规划师,2012,28(12):50-56.

[3] 王萌.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29(2):99-10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瓜公社;乡村旅游;文化创意

Develop Rural Tourism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 the Cultural Creation of Sangua Commune in Chaohu As an Example

ZHANG Ting1 et al.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Key words: Sangua commune; Rural tourism; Cultural creativity

1 三瓜公社情况简介

三瓜公社原是巢湖汤山街道普通的小村庄,和中国其他地区农村一样,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水平较低。当时村民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单靠种植单一作物来换取经济收入。后经过政府联合企业,结合本地实际,对原村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让破旧民宅焕然一新,汤山古村落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和“西瓜美食村”三大特色村,这也是“三瓜公社”名字的由来。

三瓜公社通过对旧村落的改造,在保持中国传统农村质朴的基础上,突出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种植等版块,让城市现代人能在此找回乡愁、享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本村及周边的村民除了坐享如道路、生态环境改善之外,通过民宿、农家乐、电子商务等方式获得红利,直接带动增收致富。通过“三生”“三产”的有机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与充分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三瓜公社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是成功的,其中在村庄设计时文化创意无处不在,令人印象深刻。

2 三瓜公社文创表现分析

三瓜公社坐落于合巢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自然风光秀丽。当地政府联合企业通过对旧村改造,形成发展当前模式,游客置身于此,有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感受。村庄的文化创意无处不在,虽然身在农村,却使人身心放松、大饱眼福。三瓜公社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配合。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发展第三产业和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1]。

2.1 村庄整体设计感创意体现方面 “三瓜公社”名字有瓜,却不卖一个瓜。“冬瓜村”卖民俗文化,“南瓜村”卖农产品,“西瓜村”卖美食和美景。冬瓜、南瓜、西瓜为农村种植和常见的瓜果,通过名字让人自然而然和农村联想在一起,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初入“南瓜村”,伫立着剖开的半截南瓜雕塑,雕塑旁的碾盘上镌刻着几个红色大字:“乡村,未来中国的奢侈品”,呆萌的南瓜造型,加上质朴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沿着南瓜村往里走,随处可见木栅栏、石头墙,通过对老旧房屋的创意改造,“变废为宝”且风味十足,成为村内微创联盟、茶馆、休闲吧、徽商驛站、客栈、乡创基地、创客电商城等商业发展所在地。随处进入一间小屋,犹如走进农家工艺品集散地,充满了质朴的乡村气息,农家小草帽、造型各异的瓷器、草编玩偶这些创意十足的物件,为游客的旅行增加了乐趣。其中南瓜电商村路旁的草坪上插上了“今日头条”“百度”“雅虎”“腾讯”“京东”等彩旗,标牌上写着“种什么长什么”的大字,又诠释的辛勤耕耘的真谛。

2.2 村内特色文化创意点打造方面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优组合,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推动下,农村文化产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固有的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的母体[2]。发展乡村旅游时,通过对本地原始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创新,产生文创作品,既是对固有文化资源的保存提升,又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在三瓜公社众多的文化创意点中,新建成的“二十四节气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令人耳目一新。二十四节气馆大门设计感十足,立春、芒种、霜降等24个节日雕刻在2根立柱上,馆内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展现不同节气下丰富的田园物产,与馆外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走进馆内绚丽的灯光效果令人震撼,通过雕塑、展板、农耕文具等图片和实物展示并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展现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脉络。燧人取火、后稷稼穑等雕塑则展示了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从看天吃饭到科学种植的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四节气馆的参观,让游客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感受了解传统二十四节气,赞叹祖先的智慧。二十四节气馆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详细介绍传统二十四节气和展示农耕文化的展馆,吸引了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游客,这充分显示当下人们对文化创意和农村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相融合,增加游客数量,带动该地旅游收入的增加。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旅游增收无疑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

3 未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的发展建议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形态多种多样,其中发展乡村旅游业对农村实现乡村振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面对当前乡村旅游这一巨大的市场,要通过深度融合发挥好文化创意产业对乡村旅游的拉动作用。但是,通过之前对除巢湖三瓜公社之外的南京溧水石山下村、嘉兴市潘家浜村、无锡田园东方以及南京观音殿村等旅游特色村的参观和了解发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度还需继续深入,旅游村庄普遍存在照抄照搬、创意不够、乡土味不足、结合不紧、品牌不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业兴旺,还需要继续在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文章。

3.1 按照景区来打造传统村落 一方面,保留古朴的记忆,充分挖掘剩余农村房屋价值,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机构的介入,建设主体公园、亲子游玩区、田园观光区,与文化创意协同发展,让游客在感受质朴乡村和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又享受城市般干净、便利与现代。

3.2 增强创新意识,注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文创设施 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旅游业衍生的产品,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以游客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固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创设施,通过村庄文化创意的打造,增强游客体验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不同方位打造,使游客感觉眼前一亮,同时对该地产生文化认同[4]。注意不同年龄段和性别游客对文化创意的接受度,特别是孩童喜欢的游客设施和美食。例如,无锡田园东方里有专门针对孩童打造的“粉红小猪”形象,在泥里建造了一处儿童乐园,让儿童享受在城市感受不到的泥土味和颇具特色的游玩体验。

3.3 积极推进“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不仅要在村庄内体现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还要推出能让游客带走的特色文创产品,通过积极利用挖掘本村的绿色生态、乡村文化、建筑艺术、生活方式、农业园艺等多种元素,加上创新元素,利用创意形式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5]。让游客在游览美丽风光之余把当地的文化和美好回忆带回家。不仅增加了旅游地村民收入,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扩大本地区知名度的作用。

3.4 借助社会力量和资源,打造特色创意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力量是有限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借助社会专业机构力量,打造特色创意文化,推进本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文旅公司有专业的创意团队和资本,可以弥补政府某些方面的供给不足,并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整合思路和规划设计,产生比较具有特色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创产品和创意农业文化。比如,青岛的海草房、台湾乡村旅游产品中的青蛙创意造型和无锡田园东方的农耕体验园等。

4 结语

安徽省部分村庄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在发展乡村旅游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但由于政府引导和投入有限、开发较晚导致知名度较低,村民主动发展旅游业意识不强,多数景点由于历史原因保护不当,造成有听头没看头,景点打造上有难度和缺少文化创意等原因,在发展乡村旅游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借鉴三瓜公社等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借助多方力量,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加入必要的文化创意,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田园综合体认可度提升,通过文化创意的加持,为乡村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卖点,必能让城市现代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同时让农村人在“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旅游新时尚里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李爱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机制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6(3):69-73.

[2]李红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011):38-40.

[3]邢毓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洛阳市栾川县为例[J].經济管理(文摘版),2017,12:29-30.

[4]艾明令.浅析振兴乡村生态旅游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J].当代旅游,2017(015):44.

[5]刘晓英.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09):190-193.

(责编:张宏民)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4篇

一、学科概况

旅游管理学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本学科点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学风严谨、踏实,具有创新意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规范、系统的专业训练,掌握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培养学生运用旅游管理理论以及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适合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伦理;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游行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游行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

2.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方向包括对旅游企业营销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两个领域进行的专门研究。旅游企业营销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场规律和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企业营销的理论、方法、战略与策略。旅游目的地营销从现代旅游空间系统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场运动规律,结合对目的地管理的总体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营销战略、营销计划以及营销控制方案。

3.会展服务与管理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5篇

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旅游起步于90年代初,起始于城郊郸县农科村。该村从花木种植和观赏开始,逐步开辟了农业观光、游览、休闲等项目,形成了农家乐旅游的雏形。在郸县农科村农家旅游的启发下,城郊区龙泉骚区、锦江区、都江堰市等区(市、县纷纷结合各自农业旅游的特色,开发农家乐旅游、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成都市参与“农家乐”旅游经营的农户已达5000余家,已成为成都市旅游业的特色旅游产品,有利地促进了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类型:郸县农科村的农家乐、龙泉骚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观光休闲旅游等。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7种模式: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乡游、果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①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

②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沪州张坝桂园林。

③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④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①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②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③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④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 ①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都龙泉骚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② 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③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④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⑤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⑥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

①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②民族村寨游。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③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得、安徽徽州镇。

乡村旅游地理范文第6篇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

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

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华汉旅主持开发的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华汉旅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

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上一篇:我站在党旗下范文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