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23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水系丰富,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对其进行预防的主要方式之一即为大堤防洪,不同类型的堤坝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也各不相同,但是整体上来看,造价低廉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堤坝为土质堤防,为了提升其应用效果,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土质堤防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土质堤防;渗漏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土质堤防建设工作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实际上来看,虽然土质堤防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中存在显著的易发生渗漏的特点,也就导致土质堤防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土制堤防渗漏,相关原因及措施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土质堤防渗漏原因

土质堤防具有易渗漏的特点,且出现渗漏情况的原因可以分为多种,为了对该情况进行有效优化,应该首先明确其发生渗漏的原因。

(一)设计缺陷

当前我国应用的土质堤防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而成的堤坝,该阶段的设计和建设水平均相对较为薄弱,所以土质堤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设计缺陷,且部分土质堤防在建设过程中处于“边施工边设计”的状态,所以在其中主要采用坝下涵管、经济边坡、经济管径的方式,虽然整体上可以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如果遭遇泄洪、放水等情况,其应用效果将大幅度下降。另外,因为土质堤防普遍较为单薄,且稳定性不足,所以诸多设计方面的缺陷易导致土质堤防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增加[1]。

(二)施工缺陷

建设土质堤防的时代不具有完善的质量监控意识及相应的手段,所以施工过程中存在夯实不足、碾压不足、土料杂质多、土块未粉碎以及累土厚度大等多种施工缺陷,且在针对土质堤防进行加高处理时,新旧土料进行结合位置未进行合理处理,分层现象较为显著,也就导致其中的防渗透能力受到影响,由此,可能出现水平相的渗漏情况。

(三)地质缺陷

数年以前,在对土质堤防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时间以及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相关勘测工作十分不完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质堤坝建设位置并非十分适宜,而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后,受到时间以及技术等各方面限制,未能及時针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也就导致土质堤防极易出现渗漏情况或是沼泽化情况。

(四)材料缺陷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材料的情况,而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赶工期”的情况,所以选择将石灰以及水泥作为胶结材料,选择应用凝灰岩或是混凝土将其凿成涵管应用于其中。因为涵管不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以及较高的强度,所以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剥蚀以及漏水的情况,而土质堤坝涂料不仅含水量较高,且其中还存在诸多腐败植物或是腐质土,也就导致土质堤防在整体上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发生渗漏以及沉陷现象的机率均较大。

(五)运行管理缺陷

自实施承包责任制以后,诸多水库无人管理,导致其中的涵闸、启闭设施以及拉杆等均存在严重的失修情况以及锈蚀情况,在进入到干旱季节或者汛期时,已经不能正常进行启闭,也就极易导致渗漏情况出现。

二、防渗漏措施

根据上文中进行分析的土质堤防发生渗漏的原因,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对策。首先是针对紧急情况采用上堵下排的形式,之后针对险情采用临水截渗的形式,最后应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巡查工作以及检修工作,以促使土质堤坝的应用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一)上堵下排

针对迎水面明确漏水位置之后,即可采用上堵下排的形式,将水的来源切断,同时还应针对背水坡发生渗漏的位置实施压渗以及导渗处理,以避免出现流土情况,也就可以对险情进行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背水坡发生渗漏的位置坚决不可应用透水性差甚至不能透水的材料实施堵截处理,否则将有可能导致险情更加严重。

(二)临水截渗

如果土质提防之中已经发生险情,则应通过临水截渗以及稳定坝坡的形式开展堵漏工作。首先应针对迎水面,在与堤脚相距2—3米的位置,使用抛石促使堤脚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可对水势进行控制,并且,还可选择应用土工布以及彩条布进行贴面截渗,或是借助含有内存塑料薄膜的编织袋与土工布进行封堵。而如果该水域之中风浪较小,同时便于收集粘性土料,在使用船只进行倒土时,则应采用自“自上向下”、“自里向外”的形式,缓慢倾倒涂料,以提升涂料的稳固程度,进而则可实现较好的封闭赌气效果。而如果水库的水位相对较浅,则可借助土袋以及松木椿共同构筑水下围堰,并针对围堰内部进行倒土和夯实工作,同时做一标记。如果该位置出现漏水情况,则应及时使用土袋针对漏水位置进行封堵。在背水坡出现漏水情况的位置,应使用土工布或是编织袋进行摊铺贴护,同时使用砂石或是块石加压,以实现压渗操作[2]。

(三)加强巡查和检修

因为土质堤防的修建年代已经较为九月,同时其自身具有渗漏特性,所以必须针对七强化巡查工作,首先由构建起专门的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制地方巡查制度,且需注意在防汛期间提高巡查频率,且一旦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明确,并及时开展修补工作以促使土制地方能够持续处于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状态当中,并且土质堤坝发生渗漏属于一种有迹可循的情况,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即应针对土质堤防自身出现的细节变化进行细致观察,以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尽早采取措施[3]。

结束语:

根据上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土质堤防若发生泄漏情况,其防洪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并能够导致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均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的土质堤防渗漏情况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明确其中发生渗漏的原因,并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保障土质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郭建涛, 袁伟.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中土质堤防渗漏的原因及技术对策[J].  2021.

[2] 亢春波. 水利水电工程中堤坝渗漏原因以及防渗加固技术研究[J]. 四川水泥, 2021(3):2.

[3] 谷增鹏. 水利工程技术中土质堤防渗漏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 安防科技, 2020(4):1.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想要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水资源,充分利用水资源,必须加强水利建设。运用科学的水利建设项目,既能预防洪涝灾害,又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运用科学、高效的堤防防渗技术,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提高水利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实施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几个问题。因此,要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特点,科学地选用相应的防渗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的渗透性,综合运用各种防渗技术,提高防渗效果,提高防渗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

1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目的

水利建设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由于技术落后,前期水利建设规模较小,对防渗技术的需求也比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建设越来越注重防渗的建设。特别是堤防的防渗,如果出现渗漏,将会对水利设施和周边地区的居民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技术日趋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首先,水利工程所采用的防渗技术方法比较单一,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问题。其次,由于缺少防渗施工的经验,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长期的防渗作用,导致了在使用几年后出现渗漏。也有可能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原材料的质量不高,从而造成了安全隐患。最终,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长期的水力作用下,其耐久性下降,抗渗性明显下降。为此,国家应加强防渗施工,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艺水平,防止技术不合格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2.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2.1高压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高压注浆防渗技术是通过高压注浆装置对土壤进行压力冲淤,使泥浆直接注入土壤内部,增强土壤的粘附性,使土壤中的颗粒凝固,从而起到防渗的效果。在实施高压喷注防渗技术时,要合理地选择注浆孔的位置,并采用注钻机在工程施工区域内进行钻孔。在钻孔中设置注浆管道,可以通过泥浆压力将喷嘴直接喷入土壤中,保证泥浆与土壤的结合。高压喷注浆防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能科学地控制浆液质量的优点。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施工条件,在当前水利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施高压喷射注浆防渗技术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其工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其施工技术规程,以保证其施工质量。

2.2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土层、坝体的孔隙、裂缝等进行治理。通过向孔隙和裂缝注入泥浆,可以形成具有较强连续性的拦水帷幕,从而降低渗流压力和渗流。帷幕注浆防渗技术是砂砾和岩土地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帷幕注浆防渗技术,可以使大坝与帷幕顶部相连,使大坝的底部向不透水的地层深处延伸,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的渗透率,并能有效地预防地下渗流问题。采用帷幕注浆技术,可以将其与下游的排水系统结合起来,既能减少大坝的渗流问题,又能减少闸门的扬压力。

2.3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其使用方法简便,效果比较理想,且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低,能够全面提高堤防防渗技术。在采用混凝土灌浆工艺时,必须对灌浆工艺进行全面的控制,并注意保证浆液的均匀分布,从而达到所需的灌浆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注浆时,首先要进行钻孔,而钻孔的施工质量对后期的注浆工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壁的垂直度,保证注浆工艺的均匀性,并做好后续的监测,以达到设计目的。针对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防渗技术,必须从施工的角度进行综合管理。在施工之前,要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渗漏问题进行调查,并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出现渗漏的土壤总体深度不高,则可在土壤中注入水泥浆,充分利用混凝土桩的功能,起到很好的防渗作用。

2.4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目前,在水利建设中应用最多的就是高压喷注浆。其主要用途是,在高压注浆设备的应用中,可以将所需灌浆材料压入土壤中进行施工,从而达到堤防防渗的效果。在应用这种技术时,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才能准确地定位注浆孔,顺利地完成注浆作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一般都是在完成了钻井工程,通过了检测,然后进行了一项工程,在地下的水流达到了一定的速度之后,就会采用堵漏的方法来进行处理,然后用高压喷水来防止漏水。

2.5土工布防渗技术

土工布的防渗技术是以塑料膜为基体,与无纺布混合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防渗效果。土工布是目前水利建设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防渗技术。在应用土工布防渗工艺时,应注意对接缝部位的处理,主要是热焊接,以达到对 PE薄膜进行表面热处理,以保证在表面熔化后,在压力作用下进行粘结。在铺好的土工织物时,应保证接头部位不能有油污、灰尘等,并注意接头的防水。另外,在实施土工布防渗技术之前,必须对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场地的土壤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工布的选用方式,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以保证工程的防渗效果。

3.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质量管理方案

3.1完善施工管理方案

要保证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质量,必须对施工管理方案和程序进行优化,以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水利建设的规模庞大,施工工作量大,对各种材料、工艺的要求也很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管理体系,没有合理的分工,就很难按时完工,而且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得到保障。因此,在水利工程的防渗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周围环境,制订相应的建设管理计划,从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建立符合工程质量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检测体系,并配备专业的质检队伍,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

3.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

在实施水利工程堤防防滲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技术管理,根据国家制订的技术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体系。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统一管理材料、设备,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不受质量问题的影响。同时,也要做好施工的协调工作,以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另外,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监督。在施工前,要进行技术交流,讲解施工要求和流程,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施工中出现任何差错,相关负责人必须及时纠正,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总体质量。另外,要加大对各施工工序的检查,明确要求在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另外,环境保护和建筑事故的预防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中,充分运用有关技术,使其达到最好的防渗效果。目前,我国工程防渗技术在实际工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充分把握各种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优点。针对水利工程防渗工程的特殊要求,合理选用防渗技术,保证防渗技术的正确性,提高防渗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运行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高学龙.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的初步探讨[J].城镇建设,2019(4):88-89.

[2]朱森东.刍议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3356.

[3]丁红,卞晓燕,卞延群.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9):173-175.

[4]于福臣.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21):129-130.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水资源相当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这就决定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水利工程项目对维持国民生计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层出不穷,水利工程施工也大受其益。本文笔者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做出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水利水电;技术应用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水利施工领域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无论是施工技术或时施工体系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水利建筑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上不断改善,不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严谨科学的施工体系正逐渐形成[1]。在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养护方法上不断创新,并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由原材料采购、质量的管理到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相得益彰的管理组织引导着水工建筑的完美竣工。但盡管如此,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不容过于乐观,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混凝土的选用常常不达标,这样就造成了或过于浪费材料、经济投入量过大,或强度等级不合格、建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反映了项目材料负责人员对材料的认识度不够,不能实现物尽其用的情况。我国水利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应用情况仍待改善。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行业在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前卫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另类的造型不断被提出、发现和实践[2]。在此背景下建筑公司欲脱颖而出,就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实现施工技术上的革新,因此,合理科学地应用现有资源,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显得格外重要。在混凝土参与的建筑作业中,能否将其优良性能发挥适宜,是项目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混凝土本身具有和易性,强度等级、变形性、耐久性等多种性质,又因这些性质多受配制过程中温度、用量等外界因素干扰,混凝土的质量并非确定值,利用这点,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巧妙控制外界因素,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施工单位所获利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混凝土施工包括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较大问题,另外一方面,在混凝土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时,原材料,用量,种类等多方面的管理也存在较大缺陷。

3.1 混凝土的制备

(1)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组成混凝土的各材料相互的比例关系,配合比的设计是配置混凝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所制得的混凝土应用的可靠性,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3]。配合比分为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前者只在理论上达到对混凝土流动性、保水性、粘结性的需求,原则上,实际施工中禁止按照试验配合制配混凝土,而应根据经济性,安全性原则进一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可靠性。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严禁使用含氯盐的骨料及外加剂以防混凝土出现锈蚀而使强度大大降低。

(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对其质量有着间接的影响,除了选择合理的搅拌器械外,还应注意原料的投放时间,两次投料之间的间隔,一次投料的数量以及各种原料的投放顺序等。须注意每次投料量不宜过多,应严格按照机器指定投放标准,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各材料之间混合不均,浇筑承重时的牢固性不达标。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应合理,若耗时过长会增加不必要的经济开支,若耗时过短,混凝土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一般参考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时间为宜。

3.2 混凝土的运输

配制完成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应格外留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尽量避免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发生质变。另一方面在泵送的过程中,不应出现时间的留白,否则会导致管道内混凝土凝结,影响后续的运输。

3.3 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应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检查模板的位置尺寸等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检查钢筋或预埋钢板或预留插孔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漏装的构件,并及时做好记录;对模板进行清理清除其内得得油渍;对模板的缝隙做好干燥处理,一旦水进入到混凝土中,就有可能同其内部的组成物发上化学反应,从而造成混凝土的锈蚀现象。

其次,混凝土的浇筑应做好分层,由低向高,层层递进,各层的厚度应根据钢筋分布情况而定。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模板的位置、状态,观察其是否变形,若发现有变形的模板应及时作出补救措施。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前后一致性,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应同运输过程一样保证时间的连续。

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捣实工作,排除其内的气泡,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捣实的过程分为人工捣实和机械捣实,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及质量,通常采用机械捣实,只有设备短缺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选用人工捣实的方法。

3.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使混凝土发生充分的水化反应从而使混凝土凝结硬化,发挥在建筑中的作用的过程。养护的要点在于为水化反应创造合适的湿度,温度,气体成分等条件[4]。一般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而人工养护又分为标准养护和热养护,在选择养护方法时应视混凝土将在建筑中发挥的作用而定。

对于高层建筑和覆盖面积较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一般塑布养护的方法实施起来较为麻烦且效果不好,此时宜换用另一种方法,即涂防护层养护法,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成型后的一系列性能达标。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社会发展命脉,而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土木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构筑物的坚固可靠。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在不断进步,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在此,笔者所列举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最终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能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仍待广大建筑前辈努力。

参考文献

[1] 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2):67-67.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1. 爆破工程技术的背景

中国发明火药以后, 其开始运用到战争中去是在10世纪, 13世纪才开始逐渐运用在军事爆破方面。直到19世纪中叶, 黑火药在世界上依旧是唯一能够运用到军事爆破的一种炸药。19世纪中叶, 各种猛炸药开始陆续产生并进入人们的视野。爆破的目标也逐渐由土石改变成混凝土以及金属等各种材料;起爆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点火的方法) 也逐渐由最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简单的火绳点燃法慢慢地转变为导火索点火法、电点火法, 紧接着便出现了导爆索传爆法, 而它在实际中的运用使得爆破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范围圈的逐渐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获取了相对便利的条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交战双方在进行大规模的破坏作业又或者改造地形、构筑阵地又或者构筑与克服障碍物等各个方面都广泛的去利用爆破法去完成。同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爆破方法——无线遥控起爆法。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多次的运用到爆破技术, 大量的战斗任务以及其他等各种任务中爆破技术的使用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不少的胜利。举个例子,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中, 无论是军人还是农民都在华北敌后战场上不断地使用爆破法, 使得大量的铁路和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水塔等遭受到了较重程度上的破坏, 同时炸毁了井陉煤矿的工事, 有力地配合了战役的实施并取得了胜利。从20世纪60年代起, 一些国家开始对核爆破装置进行了解、研究, 于此同时进行不断地试验, 认为核爆破装置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更完美的去摧毁一些在相对程度上比较大型或者坚固的对象 (类似桥梁、隧道、堤坝、工业建筑物等) , 或者在比较狭隘的路段或者地区对破坏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阻绝。但是, 由于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回降物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所爆炸地区的所有生物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导致其所能够使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中国爆破技术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在公路和铁路建设中开始大量利用爆破技术去完成建设是在年代初, 而到了60年代初, 爆破技术逐渐的开始应用在矿山建设和水利建设中,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中, 中国爆破技术随着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爆破技术得到了发展以及提高。另外, 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农田爆破以及控制爆破等爆破技术在中国也逐渐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应用。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爆破技术主要应用于巷道掘进和采矿;在苏联, 爆破技术较广泛地应用于矿山建设和水利建设等部门, 同时在一定层面上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2. 工程爆破技术的分类

工程爆破方法根据药包形状和装药的方式与装药的空间形式不同分为两大类。

其一, 按药包形状进行分类。换句话讲, 药包形状分类就是根据炸药包的爆炸作用以及其自身特性进行分类。根据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四小类:一种为理论上讲药包的形状为球形体而实际上为正立方体或者最长边不超过最短边6倍的长方体形状的集中药包法 (一般称作药室法或者药壶法) ;一种为可以把药包做成长条形或者方柱形但通常情况下为圆柱状的延长药包法 (深孔法、炮眼法以及药室法爆破中的条形药包爆破法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都属于延长药包法) ;一种为将炸药敷设在介质表面的平面药包法;一种为将炸药做成特定的形状进而去产生特定的爆破效果的形状药包法, 通常运用最广泛的便是聚能爆破法, 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于切割金属板材、岩石大块的二次破碎、在冻土中的钻孔等方面。

其二, 按照装药方式与装药空间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分为四类:一种为药室法 (大量土石方挖掘工程中常用的爆破方法) , 其优点为施工机具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 而且不受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所限制, 同时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大其所能够达到的功能效果功效越高;一种为药壶法, 其比较适用于中硬岩石的爆破, 其优点为能够在钻孔机具缺少或者不足的施工条件下, 以较少的炮孔爆破进而获得相对程度上较多的土石方量;一种为在工程爆破中相对程度上运用最广同时数量又最大的炮眼法;一种为相对程度上最简单、方便的裸露药包法, 其通常运用于清除危险物、交通障碍、大块岩石的二次破碎以及危岩的处理等。

3. 总结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及发展, 爆破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也由最开始的开山、掘石、采矿、修路以及造田逐步发展为房屋、桥梁、大型烟囱的拆除、城区道路以及机场的平整建设等, 同时爆破的环境也由相对程度上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逐渐转移到相对程度上人烟密集的城镇, 而且爆破的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同时, 爆破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爆破是一门利用炸药在空气、水以及土石等介质或在物体中爆炸产生的作用 (像压缩、松动、破坏、投掷、杀伤等作用) , 进而达到预期目的的技术。爆破技术在铁路、矿山以及水库等各种大型工程中在较大程度上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工程建设也随之而逐渐增多, 爆破也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爆破技术进行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爆破技术,爆破背景,工程爆破分类

参考文献

[1] 顾毅成, 史雅语, 金骥良.工程爆破安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

[2] 冯叔瑜、朱忠节、马乃耀.大量爆破的设计和施工[M].人民铁道出版社, 北京, 1963.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现代化技术的快速普及,在各个行业都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发展存有促进作用。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和民生有直接影响,基于此重要性我国在建设水利工程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工程相关管理工作中,既能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能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同时也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本文主要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优势,其次从三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途径,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在实践施工中,其实施时间会相对较长,并且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只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其中,才能显著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本身优势体现在信息储存以及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所以技术应用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实现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信息技术运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优势

1.管理科学化

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复杂性,外在不确定因素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这也决定了水利工程具体工作的难度系数。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众多,应用技术辅助管理可以科学性解决遇到的多种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程管理体系[1]。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易受到各类因素干扰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实际管理中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这也是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不具有的特点。例如在实际的数据监测中,其准确性不会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出现超出范围的误差,推进工程管理的工作进展。

2.管理精准化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数据收集,其工作强度和难度都非常之大,仅凭借人力完成既消耗实践,其数据的准确程度也无法满足工作的具体要求,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这一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采集和整理大量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为其减少大量的工作实践,不仅有高效率的优势,同时数据的精准程度也是人工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水利的观测,对数据准确的要求也只有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才能够实现,例如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地点、空间以及时间这三个角度对项目进行实时观测,以获得最客观全面的数据。

二、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引进先进的信息来辅助管理,可以将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文件和数据信息等多项内容进行细致的归纳整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全局角度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从而针对现状做出一系列的工作决策,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逐渐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让各个部分在工作沟通方面更为便捷有效,并协调配合开展工作。从整体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让管理工作效率获得提高,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下列几项:

1.遥感技术

我国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便是遥感技术,特别是在洪水治理时期,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有效应用产生极大的管理作用,让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2]。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集成化属性,在对空间问题分析以及动态信息预测的综合能力较强,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水利工程在实际建设工作中,需要通过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理论,在大范围内检测地质情况,将相关的数据信息重新整理,并持续做出集合处理测绘出地质情况分析图,为工程建设的地址选择提供数据参考,实现高效率的地质勘测。

而且遥感技术可以与其他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技术结合使用,让工程管理内部与外部可以形成有效的衔接。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管理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数字模型化优势,借此绘制出具体的工程结构图,但因为水利工程在建设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需要将遥感技术与数字化模型两者结合起来,从而进行透彻的图像分析,以此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以供决策时使用。在应用相关技术手段检测水利工程当中的数据信息时,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检测标准,这样可以使通过遥感技术所获得的数据估值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GPS技术

GPS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因其精准度高,且具有全球化应用的技术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应用在多种行业领域中。所以GPS技术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必须要应用的技术。GPS技术在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采集数据工作提供便捷条件,以动态化的形式开展数据采集,让数据也更为准确可靠。专业人员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从基础角度和周期角度进行更改和分析,为施工作业做好铺垫。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应的在水利工程层面所出现的管理内容也就更多,特别是对工程的测算,极容易受到综合性问题的干扰。基于这种情况,GPS技术能够形成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监督,以满足工程管理的监控要求,实现24小时自动化监测,根据对技术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快速分析和测算,便于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在显性和隐形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寻找合理化的解决策略,以此来降低经济损失。

3.数据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技术覆盖以及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复杂水利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所以应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能够将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图像信息做出全方位处理以及综合性管理,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引用特点。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CAD技术,因为应用传统技术进行图像绘制,不论是在操作步骤和操作难度上都极其复杂,所以在恰当时机应用CAD技术可以让图像处理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并且使绘制出的图像精准程度更高,以此让水利工程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其质量和效率不断获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应用技术抗干扰和适应性强的技术优势,使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形式更为便捷,同时所采集和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其效率和精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为相关工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20,000(007):327.

[2]顾俊,吴银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6):221-222.

爆破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基础灌浆是水利工程的施工重点之一,关系到水利工程整体质量与性能。岩石基础是水利工程常见基础形式,本文以岩石基础为例,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岩石基础灌浆处理技术作详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岩石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基础是水利工程的底部结构,起着支撑上部水工构造物荷载的作用。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高低有影响,若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主体结构稳定性也会随之降低,最终致使工程性能遭受损坏。岩石基础是水利工程的常用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灌浆处理法,下面,笔者结合水利工程岩基施工实践,对岩基施工中可能会应用到的灌浆处理技术作详细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岩基灌浆的概述以及水利工程基础处理的作用

岩基灌浆,即岩石基础施工中所采用的灌浆技术,主要意思是指,将某种胶凝性浆液按相关比例要求,钻孔灌注到岩石基础结构中,以此提高岩石基础的结构稳固性。在岩基灌浆是水利工程岩石基础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岩石基础的强度,改善其抗渗性能。

基础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基础施工处理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原基础的结构性能,消除原基础本身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保证基础质量。此外,基础处理还是提高基础抗渗性、强度,改良基础整体性能的重要措施。

二、岩基灌浆技术分析

1、岩基灌浆技术的三大常见类型

水利工程岩基施工可采用灌浆技术,现结合岩基灌浆技术的分类,来对不同类型的灌浆技术作详细论述。

1.1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是岩基灌浆三种常用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基本原理是将帷幕布置到靠近迎水面的坝基内,使其形成一道防水防渗墙,以此提高坝基的抗渗性,避免坝基渗漏。帷幕灌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时间很久,灌浆深度由工程地质条件决定,有的水利工程会将帷幕灌浆深度设置为百多米,为坝基抗渗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帷幕灌浆常用方法为单孔灌浆,该灌浆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应用较大的灌浆压力。

水利工程岩基帷幕灌浆一般在蓄水之前实施,这样能更好的保证岩基灌浆质量。与其他灌浆处理技术相比,帷幕灌浆的工程量更大,且该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容易与坝体施工产生时间上的冲突,需要提前做好施工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帷幕灌浆工作会在坝基灌浆廊道内部进行,这样更利于实现坝体上升与岩基灌浆的施工同步,可加大灌浆压力,提高灌浆质量。

1.2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处理的目的与帷幕灌浆处理相同,都是提高岩基的整体性与强度。水利工程岩基施工中,如果岩基的地质条件比较好,则固结灌浆部位要选择上、下游应力比较大坝基。如果地质条件比较差,灌浆部位则选择全部坝基,对坝基整体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的深度一般控制在5-8米,有的工程因施工需要,会将固结灌浆孔的深度设置为15-40米,此做法也是可行的。固结灌浆常用施工方法为群孔冲洗法和群孔灌浆法。

水利工程岩基施工可选用的固结灌浆部位为坝基混凝土,这样做的最大作用是防止基岩表面出现冒浆现象。固结灌浆期间同样需要控制灌浆压力,尽量加大灌浆压力,以优化灌浆效果。灌浆施工中如果遇到基岩较硬情况,可以直接在基岩表面实施无混凝土压重灌浆,以加大工程施工速度。如果选用钻孔灌浆方式,则必须等到基层表面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的50%之后,再开始正式灌浆。

我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部分坝基施工就采用了固结灌浆技术,配合混凝土浇筑与找找平技术,等到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之后,开始实施固结灌浆。该工程坝基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为30-40cm,目的是为了填平坝体基层的坑槽,填平之后,等到混凝土硬化,待混凝土强度满足了设计强度的70%,再进行固结灌浆。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基岩进行的无盖重固结灌浆在基岩面上浇筑了30~40cm的垫层混凝土,在垫层混凝土的保护下.先进行表层3m的固结灌浆,在基岩面形成盖板后,再进行下部岩体灌浆。

二滩水电站拱坝坝基固结灌浆原则上由无盖重灌浆开始,至有盖重灌浆结束。无盖重灌浆在岩石裸露条件下施工,主要进行3m孔深以下岩体的灌浆,3m以上通过接管引至坝后集中地点,在浇筑坝体基础混凝土后再进行灌浆。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1.3接触灌浆

其目的是加强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或岸肩之间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一般是通过混凝土钻孔压浆或预先在接触面上埋设灌浆盒及相应的管道系统,也可结合同结灌浆进行。接触灌浆应安排在坝体混凝土达到稳定温度以后进行,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拉裂。

2、灌浆的材料

不管选用何种灌浆技术,正式施工前期都要做好灌浆材料的选择,控制好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岩基灌浆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应当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浆液在受灌的岩层中应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即在一定的压力下,能灌入到裂隙、空隙或孔洞中,充填密实。(2)浆液硬化成结石后,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必要的强度和黏结力。(3)为便于施工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4)浆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析水率低。

盐基灌浆以水泥灌浆最普遍。灌入基岩的水泥浆液,由水泥与水按一定配比制成,水泥浆液呈悬浮状态。水泥灌浆具有灌浆效果可靠、灌浆设备与工艺比较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泥浆液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号不低于C4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大坝水泥,如有耐酸等要求,则选用抗硫酸盐水泥。

水泥颗粒的细度对于灌浆的效果有较大影响。水泥颗粒越细,越能够灌入细微的裂隙中,水泥的水化作用也越完全。对于帷幕灌浆,对水泥细度的要求为通过80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灌浆用的水泥要符合质量标准,不得使用过期、结块或细度不合要求的水泥。

对于岩体裂隙宽度小于200m的地层,普通水泥制成的浆液一般难于灌入。超细水泥不仅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同时在结石体强度、环保及价格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适合细微裂隙基岩的灌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岩基灌浆施工是提高岩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了施工控制与管理,选对了灌浆施工技术,岩基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分析了三种常用岩基灌浆方法,并对其施工特点与作用作了详细论述,探讨了岩基灌浆施工中灌浆材料的选择,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录才.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03)

[2]姚富民.浅析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9(12)

[3]戴莹.刍议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要点[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7)

上一篇:城市园林雨水利用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