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范文

2023-09-21

会计档案范文第1篇

一、背景介绍

2017年10月24日,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 (财会[2017]25号) 。新制度构建了新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和模式, 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皆适用。它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块构成。预算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 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全面、清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信息。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

二、会计制度的变化对会计档案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政府会计档案主要分四个部分:记账凭证、固定资产账、会计资料、文件汇编。此次制度改革影响最大的体现在记账凭证上, 采用平行记账法, 同一张记账凭证要根据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记两次账目, 也就是说同一张凭证不需要复印拆分做两本账, 而是要在两个体系内分别体现。这就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最大的区别。另外原来的会计科目调整为103个, 要结合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填写。明年前半年还会选取试点单位启动零余额授权模式, 改变原有财政直接支付的请示操作。后半年会全面铺开, 只是在额度和项目上会做出适当的限制。

固定资产账加入了固定资产折旧这一体系, 改变了原有固定资产入账多年后直接跨度到固定资产报废环节。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净值。这也同时体现了政府会计向企业会计并轨的政策性倾向, 完全符合市场机制。

第三部分会计资料和第四部分相关文件没有变动。总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工作在此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只是在内容上有所添加。要注意结合新的要求, 与时俱进, 不能继续沿用老旧的财务观念和流程应对新的会计体系。

三、新形势下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在会计档案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档案管理工作是繁杂、枯燥、无趣的, 但是实际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之后, 它就成了一项非常具有科技含量的工作, 比如我们已经普及的九鼎政府会计财务管理系统、新中大财务软件、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软件等。会计人员要与时俱进, 进行专业的培训, 熟练使用提供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忠于职守、严遵纪律的同时确保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 建立会计档案管理能力评价标准

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管理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会计账目及凭证按期装订成册、按期归档;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健全;会计账目及凭证做到编号准确、装订整齐、编目清晰、装盒规范、存放有序;会计档案保存场所独立, 具备三铁一器, 其他业务人员不能直接接触到相关档案。

(三) 做好会计档案的前期控制

会计档案前期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记账凭证。因此, 记账凭证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不得与事实相违背。如果记账凭证出现了错误, 那后期的数据都会出现问题, 而且在日常的审计工作和纪委监委检查工作中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会计档案必须做好事前控制, 在档案归档前应该把握好三关:相关文件资料必须是完整的, 形成一个链条的, 从申请到批复, 从实施到验收, 每个环节都不落下;相关票据必须是能真实反应相关项目或工作的原始票据, 单位名称不能使用缩写, 纳税人识别号必须使用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不接受定额发票;实行财务联签制度, 报账员不能代签, 要有一把手、分管副职、经办人、报账员四人的签字才能通过。如果发现错误或不足的资料, 会计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拒收。

(四) 公开、公式, 接受监督

会计档案并不是机密, 花纳税人的钱, 要为纳税人办实事。所以会计档案每年也要对外公开公示, 接受全体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鞭策我们更好地为百姓办实事,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比历年的账目支出找到改革的关键点, 最终将影响延伸到地区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证明会计工作是否规范的评价标尺, 它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应当在新时期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加大力度不断创新会计档案管理模式, 把会计档案工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促进和推进会计档案管理事业顺利发展。

摘要:2019年起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 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会计档案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对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思考, 从多个方面不断完善自我, 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档案,思考

参考文献

会计档案范文第2篇

一、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特点

(一) 档案信息数字化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经营活动越发广泛, 会计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也大。由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原有的会计材料也逐渐由纸质转变为数字化, 当前财务结算方式、运转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财务结算完成后的立卷归档工作也显得越发重要。会计电算化发展下, 会计工作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作业下能够自动生成会计电子数据, 财务结算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运行, 电子会计档案数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传输、存储、利用, 具有很强的数字化特点。

(二) 虚拟化

纸质档案具有实物化特点, 是一件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而现代化电子会计信息主要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主要被存储于磁性介质或光盘中,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存储介质的防磁化要求较高, 并且只能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视读,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虚拟化、无纸化特点。但是, 这并不影响会计电子化的优越性, 也是凭借虚拟化特点, 会计档案只需要占用很小的存放空间就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 其具有存储容量大、便于传输、保存时间长、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三) 利用率高

会计档案电子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比与传统的纸质档案利用起来更加方便, 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相关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设备在相应的状态下就能够实现信息查询、快速检测、复制拷贝等多项操作, 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加工的时间, 提高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 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另外, 通过计算机服务系统还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与计算, 汇集成科学的会计档案资料, 通过数据交换、实时共享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电子化不够重视

管理人员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由于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电子化发展缺乏重视, 觉得原有的档案管理已经能够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对会计档案的认识不够全面, 将其看作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缺乏创新意识与时代观念, 就会降低会计档案管理的价值, 对于内部管理来讲, 会计档案电子化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使得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难以落实,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或技术支持, 相关存储、共享等功能也得不到发挥, 严重阻碍会计档案的现代化发展。

(二) 电子数据安全隐患大

在实际工作中, 电子数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极其严重的, 会计档案的整个流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电子档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这种环境下计算机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或故意损坏, 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增加了企业管理风险。其次, 从存储介质来看, 存储介质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设计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硬盘、磁盘等存储介质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 容易产生磁盘故障, 数据完整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后很难得到保证。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所具备的业务能力限制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技术过于落后, 对计算机数据管理、操作能力较差, 无法实现有效的电子化管理。

三、提高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领导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视

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执行者, 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视, 只有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力进行。从会计工作来看, 其对于企业所具有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而会计档案作为会计工作过程与结果的重要组成, 不仅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还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重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资金投入, 就快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加强科学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给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 我国对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部署和要求, 从会计档案管理保管期限上来看, 传统的档案保管中期限为3年、5年、10年的档案管理调整为10年, 档案保管期限为15年、25年的档案管理调整为30年。纸质档案也应该按照电子档案的归类方法进行在整理, 并编制相应的顺序编号。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有序进行,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财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做好日常电子会计资料的备份工作, 其主要包括:系统文件、科目代码、账目文件、报表文件、核算系统等数据文件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 还应该根据财务需求对机内平整、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报表等资料按月进行备份存档。其次, 介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等重要, 应制定双套归档制度, 采取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电子会计数据应根据系统功能, 建立档案收集目录, 对其中的现金记账凭证、银行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会计报表等电子数据按要求打印输出, 并交由出纳复核、主管会计审核签字。

(三) 注重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信息传输等操作, 面对计算机网络环境, 其所承担的安全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会计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加强存储介质与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存储介质主要是会计档案电子化存储的主要载体, 包括计算机硬件、磁盘等方面, 相关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应该选择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避免配置过低而产生的软件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问题, 并及时做好电子数据的备份工作, 在应用磁盘存储的过程中保证运行环境的安全,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存储, 避免磁盘损坏等问题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利影响。网络环境安全控制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保证信息安全:首先, 设置访问权限, 通过绑定计算机硬件等方法限制人员随意进入, 保证会计档案信息与访问内容的安全, 避免由于人为误操作或者非会计人员造成的信息丢失、信息损毁等问题。其次, 设置安全防火墙, 采用信息机密的方法保证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 禁止非法获取或恶意病毒破坏等行为, 切实提高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安全性。

(四) 提高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

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 其不仅要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悉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会计档案人才培养方面, 积极组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定期的培训学习, 切实提高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在人才引入上提高准入标准,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专业的电子会计档案人才, 更好的发挥电子会计档案的作用, 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是对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一种改革与创新, 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下的必然需求,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进一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对于当前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认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与技术能力, 为新时期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效益价值, 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电子化管理在很大上改善了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的不足, 但是这也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会计资料的归档与管理, 从收集、整理、移交、储存等多方面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 为会计资料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等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此, 本文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进行分析, 从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特点出发, 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希望能够为同行业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会计档案,档案电子化,电子化管理,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燕.浅析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 (8) .

会计档案范文第3篇

【摘 要】因高校会计档案利用率高、管理复杂,高校会计档案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本文根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即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识别并分析影响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目标实现的风险,确定风险评估关键点,对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探讨如何应对风险。

【关键词】高校会计档案;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一、高校会计档案的特点

高校会计档案是记录其经济活动的证据,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实行轨迹管理的重要內容,具有以下特点:

1.高校会计档案利用率高

高校会计档案服务对象广泛、且使用频繁。从学校外部来看,会计档案是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社会群体、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对高校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以科研项目为例,科研项目经常会面临中期检查、结题审计,其中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必然会查阅会计档案。从学校内部来看,高校会计档案对学校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复杂

因高校会计档案生成到最终销毁流转的环节较多,利用率高,接触的人员繁杂,使其管理复杂,风险较高。例如,高校一般按照凭证类型和序号进行装订,查询一笔凭证的会计档案可能需要翻阅整本的会计档案,学生查询交学宿费的收据需要整本翻阅,档案的管理风险变大。

高校会计档案较高的利用率及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目标是统筹考虑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成本与时效,依据相关制度,配备专业人员,合理设计管理流程、科学规划控制活动,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在不违背会计档案保密的原则下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制度建设、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控制活动和监察是会计档案管理中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关键点。本文以A高校为例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A高校会计档案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形成制度建设、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控制活动和监察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的评分标准为5分,根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影响程度确定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管理人员自评、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确定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评估结果见表1。

高校可根据指标得分占总分的比例,设定风险等级,风险比例低于等于10%,风险认定级别为低风险;比例为10%-30%之间的,风险认定级别为中等风险;比例高于30%,认为本指标存在重大缺陷,风险认定级别为高风险。A高校的风险级别见表2。

根据表2,A高校会计档案管理达到总分的38%,高于30%,总体风险级别为高风险,其中制度建设风险比例为17.33%,风险级别为中等风险,其他一级指标风险均大于30%,风险级别为高风险,其中会计档案基础工作导致的风险比例高达57.14%,说明该项指标存在重大缺陷。针对上述风险,A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三、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应对

1.建立并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高校应结合表1中的制度建设的各二级指标,修订并完善适合本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以规避风险。

2.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能有效的降低档案管理的风险。A高校应结合表1中管理人员素质的二级指标,加强对会计档案人员的业务教育,确保其在分类立卷、编目、利用、销毁等各个工作环节严谨细致、准确无误;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技术能力,加强技能培训,满足会计档案管理的技能需求,尤其是满足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保密教育,使其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要求会计档案人员要积极主动、热情周到,使会计档案的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高校应采取措施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档案传递流程科学、流畅,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

(1)科学管理高校会计档案各环节。A高校应按照轨迹管理的要求,科学设计流程。严把“生成关”,从源头控制会计档案的质量;收集完整的会计档案,避免会计档案的缺失;根据不同种类文件材料的形成特征,如按记账凭证、报表、文件分类进行归档,基金会、基建会计的档案分别归档;对归档的档案制定科学的案卷类目,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以求快速、准确地查询所需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的种类和保存期限分别保管,确保保管环境防潮、防火、防尘等,电算化会计档案应双重异地备份管理,并保证保管环境防磁、防病毒;规范会计档案的查询与借阅;销毁档案必须谨慎,遵循“先鉴定后审批、两人鉴销”的原则,在案卷目录等中注明销毁。

(2)加强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档案利用率。在国家不断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的背景下,会计档案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加强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更新会计档案服务手段能有效的降低由此带来的风险,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首先,高校应配备满足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如计算机、扫描仪等。其次,高校应配备与硬件兼容的操作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信息资源数据库应可扩充。此外,高校还应建立会计档案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目前,高校可采用电子档案功能,使用高拍仪将原始凭证拍照,与记账凭证一同分装留存,采用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存储,调阅,这将大大降低查询借阅纸质档案的风险。

(3)保证会计档案的保密与安全。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档案利用率的同时,也对会计档案的保密与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高校应维护会计档案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的安全。比如,控制用户权限,按照不同类别确定保密级别,对保密程度不同的档案资料设定不同的操作、使用限制。完善计算机操作的日志管理,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

4.加强对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风险监察

加强对高校会计档案的风险监督,重视对其保管环境和保管措施的检查,能及时发现风险。

高校会计档案的风险管理并不是单一、一次性的过程,随着环境变化,会计档案的风险关键点也会发生变化。高校必须定期对风险的当前状况进行监察,必要时对已识别的风险作出变更,确保档案管理的风险处于掌控之中。

参考文献:

[1]邓鸿飞.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促进高校财务规范[J].会计之友,2014(09).

[2]徐伟荣.如何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7(2).

作者简介:

郭娟(1984—),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计划财经处,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

会计档案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最新下发的《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站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角度进行重点审度,旨在提升企业档案管理质量、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

[关键词]云会计环境;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027

0     引 言

档案工作就是对工作中各部门零散、庞杂的实体信息进行规整、保存,实施优质管理,以方便后期各业务使用,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主要涉及汇总规整、保存认定及查证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在云会计大背景下,档案的纸质化保管和电子化保管同时存在。通过调查可知,纸质保管方式的不足逐渐凸显。例如,长时间保存面临很大挑战等。2013年,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一项内容指出企业在进行文件电子归档和管理时,需要使用满足国家指定条件的会计系统软件,以确保会计信息保存完整。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电子会计档案的许多内容做出了新的规定,分别从现实法律效力和销毁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为确保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高效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各种类型电子会计凭证的报销、入账、归档工作,《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财会[2020]6号)对以上提到的相关事项提出了细致要求。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当前环境下加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在实际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会计档案电子化的管理方式亟待改善、电子化管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1     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会计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已有研究认为,电子会计档案相比纸质会计档案而言,具有便于查询和保存等优点,能够促进计算机内会计文件的线上使用,便于传送。也有研究认为,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大幅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应对计算机档案管理风险的举措,尽量避免电子会计档案因不受重视而被篡改甚至丢失等风险。具体来讲,在风险防范方面,已有研究从制定国家财政机构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电子会计档案数据源泉管理机制、电子追踪管理、“双套制”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进而从源头预防计算机档案管理风险。有学者认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有助于推进云审计工作开展,进而有效获取数据。

2016年,由中国会计学会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中,与会专家针对云财务平台发表了不同看法。专家认为,企业应借助云财务平台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核算、金融、税务和咨询服务,这一举措将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各项成本支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控制和转型升级大有益处。同时,专家还指出,云财务平台可以为小型企业提供必要的系统服务和代账服务。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企业还要充分管控财务云平台的审计、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避免问题发生。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可知,学者关于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已有研究较少基于云会计环境分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本文将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上文所述,在国家财政机构政策文件指引下,本文将站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角度进行重点审度,参考国内已发表的研究文献,通过比较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纸质化管理,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评述,找出当前管理存在的劣势和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2     会计档案纸质化管理和电子化管理的不同之处

电子会计档案和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在储存方式、承接载体、保护和维护措施、移交和接收注意事項等方面都存在差别。电子会计档案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承载档案的磁盘等存储介质的物理保护,并进行定期维护,避免信息丢失;纸质会计档案储存过程中,则要做好纸质档案防潮等工作,定期核查档案毁损情况,提高保存的完整性。与纸质会计档案对比,电子会计档案储存更加灵活,格式更加多样化,更方便近距离查看甚至远程查看。但是,纸质会计档案也具有自身优势,例如,信息变动痕迹易查询、档案移交入库前不需要过多保护等。但是,电子会计档案则很难查询信息变动痕迹,需要企业将电子会计资料保护工作贯穿全过程,成本较高。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发现,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逐渐演变成一种必然态势,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办公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3     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系统安全隐患问题

云会计环境下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首要问题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即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归纳、整理、储存、提取电子会计档案时可能遇到的系统运行安全风险、信息存储安全风险等问题。与传统纸质化会计档案管理相比,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安全隐患更易暴露,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在管理系统运行安全隐患方面,企业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被入侵风险,例如,常见的病毒和黑客技术等,恶意攻击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载体毁损,导致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运行出现故障,不仅会增加系统维护成本,更无法保证会计信息和会计文件的安全。第二,在系统信息存储安全隐患方面,企业将会计档案存储在专门的管理系统内,而电子会计文件的保存形式具有多样性,自身信息结构具有多媒体集成性和复杂性,在归档存储过程中,保存路径很难统一,存在完整性和真实性缺失等安全隐患。此外,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还存在会计档案信息被窃取、泄露或毁损的风险,降低了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密性。

3.2   管理层与专职人员职责缺失问题

云会计环境下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另一主要问题则是人员管理和职责缺失问题,主要涉及主体为企业管理层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第一,在管理层管理职责缺失方面,大多数管理者尚未深刻认识到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实施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甚至没有委派专职人员管理会计档案,仅重视会计业务,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且缺少专门的电子化管理会计系统操作人员,管理职能缺失,导致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第二,在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人员职责缺失方面,专职人员缺少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没有完全掌握系统性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标准规范等,实际工作受限,导致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缺乏专业性,降低了档案管理效率。

3.3   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至关重要,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目前,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制约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进程的又一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当前电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办法落后,即实施的监管制度总是落后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实时监管制度需求;电子会计档案在归档、保存、查阅以及销毁时缺少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的约束,即电子档案的借阅、审批、使用权限等缺少明确的制度规定。此外,现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条例大多与企业经营机制不符,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管理需求。这表明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政策和规定忽视了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需求不同,且实施能力存在很大差别。

3.4   其他问题

除上述问题外,在电子会计档案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发现,ERP系统生成的会计凭证与手工会计核算编制的会计凭证不一致,导致会计人员在整合原始会计信息和数据时不便捷,存在耗时过长、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的问题。

4     云会计環境下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对策

4.1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范

在云会计环境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相关单位需要努力健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内控制度,做好电子会计资料的保管、借阅、接收、备案等工作。同时,还要周期性地对管理系统内的会计档案进行备份,防止资料丢失,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其次,相关单位需要周期性地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和病毒检测,警惕恶意攻击。例如,检查电子会计凭证中电子签名的准确性。最后,相关单位要完善安全监察机制,定期核查和监管,必要时提前制定应急措施,确保突发情况下公司有所准备,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

4.2   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在云会计背景下,针对管理层和档案管理专职人员职责缺失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一方面,通过奖惩方式强化管理者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主动改善原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拘泥于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模式,通过互相监督有效落实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相关信息,同时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层和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关注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存储和后续管理工作,提高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3   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化水平

云会计环境下,企业需要增加投入,引进兼具档案管理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的会计人才,培养他们的会计档案管理基本技能、数字化处理技能、信息化处理技能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引进人才后,企业需要对专业人才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电子会计档案实际管理情况,以针对性地应对专业技术问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与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管理不同,需要阶段性地对专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完善管理知识体系,提高电子化专业技能。除在职继续教育外,企业也可通过设岗招人、岗前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储备专业人才。此外,在引进综合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才的同时,企业会计部门也可以考虑引进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供后台技术支持,增加人员储备,不断规范会计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4.4   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力度

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云会计环境下,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维持系统运行,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便捷服务,所以企业应做好技术投入预算工作,预留一部分资金引进专项技术,以更新维护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此外,技术引进需要为电子会计档案实际财务应用提供服务,不应与以往档案管理模式一样仅注重会计档案保存工作,而忽视会计档案的应用价值。企业财务部门引进的先进技术应服务于会计部门财会审计分析工作,使电子档案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快速,降低会计专职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此外,在吸收先进技术时,还要加大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软件的投入力度。

5     结 语

随着云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相关政策文件的思考以及对已有研究文献内容的梳理,对比会计档案电子化和纸质化管理,发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系统运行和信息存储安全隐患、人员职责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安全防范、责任监督、人才引进和技术吸收等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崔金凤.Excel在建立会计档案电子台账中的应用[J].档案管理,2013(6):44-45.

[2]李颖.ERP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山西档案,2014(6):60-62.

[3]孙玉甫,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运用与会计转型升级——第十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7(2):90-92.

会计档案范文第5篇

【摘要】会计档案对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根据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采取数字化会计档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为此,文章对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意义和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手段优化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企业;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历程的载体,是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更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资料,加速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对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应用价值有着积极意义。但企业的会计档案规模较大,加上人才缺失与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相对混乱,要实现企业会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需在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一、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夠摆脱传统管理工作的瓶颈和困境,尤其是管理系统的利用,可提高会计档案查询和调取的便利度,更利于带动档案利用率的提升,以此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指导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作用[1]。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可高效保存与整理企业的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再次加工时间成本,促使会计档案资料信息的时效性特点更加突出。数字化的会计档案信息高效管理,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满足各部门对会计档案的需求,更利于带动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地位提升。

二、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

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进程缓慢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在数字化建设工作展开的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管理系统更新升级工作落实不到位,促使会计档案的管理形式化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突出[2]。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低,会计档案管理方式滞后,直接限制了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档案作用的发挥。

三、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一)数字化收集会计原始凭证

利用软件完成企业会计原始凭证的数字化收集与处理工作,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针对于企业外部的会计档案,利用射频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方式,将电子信息存储于信息数据库中。在资金流环节,灵活运用电子支票和银行卡等电子货币凭证,整理数字资料,积极扭转以往纸质资金交易的局面。

(二)建立网上报销系统

建立会计原始单据的网上报销系统,利用网络审核形式取代以往的纸质签字审批形式,促使工作效率和报销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优化。网上报销系统可提高借还款记录和报销历史等信息的查询便利度,网上报销将已审批的报销信息嵌入财务处理模块,通过对接主流财务系统,确保会计数据的精确性。网上报销系统的规范应用,可使得会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查询等活动规范性的提高,以此夯实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基础。

(三)建立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企业的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展开,目的是在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合理展开档案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改进工作。在应用会计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同时,根据会计档案的类别和性质等要素,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充分利用管理系统提高资料存储和查询的便利度。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涉及档案查询和文档管理及核算数据转换与档案管理等功能模块。尤其是档案管理和核算数据转换功能的有效利用,可有效解决财务信息化管理在财务核算产品更新方面历史数据管理问题。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通过共享会计资料的内容,合理设置网络共享查询财务档案的权限,确保共享后的档案安全。企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发展,需加强对会计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规范落实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合理搭建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新系统的软硬件设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通过档案信息加密及安装防火墙及备份等措施,切实规避安全隐患的影响。尤其是在电子会计档案的接收环节,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及可用性与完整性进行检测,接收符合要求的档案信息。

(五)加强人才培养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数字化背景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向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发展,需加大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信息化和数字化等要求,合理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确保管理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展开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与奖惩机制,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利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积极推动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3]。

(六)完善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离不开完善管理制度的支撑,企业需合理制定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展开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会计档案的高效保护和利用。立足企业的发展实际,合理制定会计档案管理目标,促使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归档等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切实带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与应用价值发挥,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转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应依托先进技术转变管理模式,搭建专业化的智慧服务平台,带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但企业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展开不能一蹴而就,需在制度和人才及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整体性的推动数字化管理体系成型,满足企业稳中求进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海英.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路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4):124-125.

[2]苏怡心.数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0(8):152-153.

[3]于蔚.分析数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J].财富时代,2020(2):182.

会计档案范文第6篇

一、会计档案在实施电算化后具有的特点

(一) 扩大了存储范围。在会计电算化没有实施之前, 会计所有工作都是纯手工的, 手工记账、手工登记账簿、手工记录报表等等。在会计电算化实施之后, 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只需要在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 就可以制作凭证, 并轻松打印出所需要的报表, 在年度总结会计档案时, 只需要直接打印出来账簿就可以。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档案不但包括所需打印出来的纸质档案, 而且也包括计算机软硬盘上的电子数据, 同时也包括用户服务卡、用户手册、软件系统的安装等等方面的资料数据。

(二) 提高了保管要求。在对传统会计档案进行查看时, 可以直接查看到, 不需要利用任何介质。但是查看在磁盘上或者光盘上的会计档案, 必须要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查看。因此, 在保存电子档案时, 由于会受到磁盘和光盘等等磁性介质因素的限制, 如果保存不及时或者不正确, 那么很容易丢失数据, 这些数据一旦丢失, 就很难找回。

(三) 提高了安全性要求。在磁盘、光盘等等磁性介质上所记录的会计数据, 具有不可修改、删除等等特性, 因为一旦有电脑黑客侵入其中或者有不法分子企图篡改数据, 可以任意销毁或者伪造数据, 那么将会给单位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同时, 在保存硬盘和磁性介质时, 应保存防病毒、防火、防潮的环境中, 因此, 对介质存储的安全性要求高了。

二、事业单位实施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 档案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 因此, 对制度规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 要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 有效地发挥出电子档案的优势, 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结合档案管理的特征, 事业单位想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会计资料实际情况, 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规章, 确保档案妥善保管, 并完善在资料管理、备份存储数据、维护档案日期等等方面的不足。同时, 还需要明确规定出每位工作者负责的工作事项, 做到权责一致, 从而加强管理档案的工作效率。

(二)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传统的手动化档案管理形式与实施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形式来讲, 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应该明确的是, 唯有档案管理者真正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档案的效率。简单来讲, 事业单位目前正处于积极转型的时期, 要转变工作人员过去只注重纸质资料管理的意识, 提高对电算化管理的意识, 改进电子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要建立起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室, 配备相应数量的电子设备, 及时更新和升级软件系统, 确保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稳定进行。

(三) 定期检查档案数据。在实施电算化后, 会计档案资料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自身的问题, 很容易发生丢失数据资料的情况。为了防止档案数据出现丢失或者篡改的情况, 事业单位必须要采用强有力的措施, 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检查, 并且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硬件来保存资料, 注意磁盘存放的环境应温度适宜, 并定期派人检测磁盘数据是否完整无缺。

(四)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唯有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才能做好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在选拔档案管理工作者时, 应注重考察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挑选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负责管理档案, 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培训, 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更大力度的培训和教育, 在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 同时保存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纸质会计档案与其他档案形式形成了区别。同时纸质档案还具有安全性, 与信息化档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纸质档案原件中的内容不会发生变化, 在保密性方面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要确定纸质档案的保存能够更安全, 真正做到纸质档案不丢失、不传递。此外, 在保管纸质档案时, 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确保其资料保存的期限能够更长。当需要利用纸质档案时, 可以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不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方式, 就能够达到档案的使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档案的使用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实施电算化技术管理会计档案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实施电算化技术之后, 对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 就必须要找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确保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稳定有序地进行。

摘要: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档案管理中, 应用了电算化管理方法, 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但可以获取更加精确的信息数据, 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探讨和分析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档案中, 应用会计电算化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希望可以推进会计电算化在其他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春茹.浅析事业单位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30) :254-256.

上一篇:种植技术范文下一篇:黄河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