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

2023-09-20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1篇

——《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

【教学目标】:

1、交流读书体会,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2、培养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使之逐步形成技能。

3、学生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

4、能以“爱”为主题写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重点】: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难点】:完整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说说看,都有哪些朋友。 (引出“书籍是人类的朋友”)

(1)、了解学生曾经读过的书。

(你们都读过哪些书?还记得书名吗?)

(2)、指说自己读过的书名。

(学生集体背诵《三字经》)

(3)、老师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爱读书,善记忆的兴趣。

2、了解学生读书后的感受。

举例说说:书给你自己或身边的人带来过什么?

3、指说。

4、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了大家从书本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读书正是我们的快乐活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一百多年来,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风靡全球。是什么让它长久不衰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请同学们拿出《爱的教育》这本书。

1、说说作者。

2、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

回顾读书方法(出示小黑板一)

三、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来阅读《爱的教育》,感受“爱”意。

1、教师提出具体读书要求(出示小黑板二)。

2、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

4、指读学生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读后感。

5、教师适时指导,在人物身上发现“爱”。

【引导学生从一些细节中感受爱,告诉学生:爱很简单,爱很平常,就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中(板书)。】

6、教师相机板书:

四、出示挂图,观看一组感人的图片,进一步形象地感受爱。

五、说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爱的故事(可以是所见、所闻)。

六、总结 。

生活处处都有爱,有了爱,世界才会如此美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身边的爱,并付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爱的海洋中。

正所谓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板书)

七、课堂延伸:

以“爱”为主题,写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阅 读 课——《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

一个眼神

很简单,很平常一个动作

一句话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课前准备:小黑板——内容如下:

【回顾读书方法】:

一、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法;

2、探求性的速读法;

3、品味性的精读法。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

2、作批注;

3、写读书笔记;

4、做卡片;

5、进行再创作。

三、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1.单独或综合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2.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的手段来解决。

3.将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2篇

摘  要:每个孩子都出自特定的家庭,到了上学的年龄都要学校接受正规的、统一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成为现教育發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如果建立在发挥双方优势的基础上,将能培养更加多元化的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在家庭和学校共同的环境下进行。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优势

一、学校是家庭履行教育职能的“同盟军”。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象都是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学校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但是父母和老师的共同责任都是为了孩子成人、成才,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的终极目标。

2.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参与者

家长不是学校教育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与学校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合作的关系。家长作为监护人不仅有保护孩子受教育的责任,而且对学校教育也有参与的权利,家庭与学校的多种教育资源,两种教育力量的融合对创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氛围有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优势,覆盖群体与范围。

1.学校具有组织的优势,覆盖的群体,其中主要包括家长。学校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互相合作。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如:互联网、电话、班级微信群、家长联系手册、家访、家长会等联系渠道。

2.指导正确有效的方法,满足家长的需求。要向家长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要把基本的教育理论的原则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要让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规范孩子行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家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只有提高家长的意识。能过多种途径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组织家长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管理优势,提防家长群体的松散性。

家庭教育从教育内容来看,随意性强,灵活机动,教育内容涉及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式上比较随意,起不到监督作用,比较松散性,学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在管理上,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教育是专门的功能。

1.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作为家长在管理上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理念,直接影响家长的教育目标、方式和行为,对孩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教育是理解和尊重,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

2.提防家长游离松散。是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行其是,二者之间基本上没什么联。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不及时沟通,家长也不给予配合,不去具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所以特别要提防家长的这种松散性。

3.学校应规范指导家庭教育的管理制度。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建立家委会、家长学校工作的管理体制。用制度来管理,约束家长,随时提醒家长思想不能松散,别以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四、信息优势,学生与教师的角色。

学生的角色就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下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讨论问题、交流信息,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往往用听觉来接受信息,完成指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主要不是靠语言,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影响教育孩子。

教师角色即是教育专职人员,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即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帮助学生答疑解难,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情感教育,因此,教师比父母具有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更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要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利用教育的专业知识,多给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名师讲堂等途径,普及现代家教理念、知识和方法。

五、环境优势,利用校舍和设备。

家庭教育发生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之中,不需要专门的教学设备和固定的教材,学校是构建的教育环境,在统一的教育室里,借助各种教学设施、课本、电教育设备,具有环境优势。例如,可以利用班级教室,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依托心理咨询室可以面向家长或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家长、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有利的教育环境优势,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方面发展。

六、家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家校合作是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互动,是优势互补的教育行为和关系模式。家庭和学校都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双方有了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了实现家庭与学校的长期、全方位发挥优势,教育互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观念支配下展开的,属于教育文化组成部分的教育观念体系,是人们从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支配力量。作为新形势的家庭指导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2.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及时动员思想、互通情况,协同行动。作为学校,为了教育好学生,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对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家庭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3.科学指导,提高效率。学校要对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和教子有方,成效卓著的学生家长,向广大学生家长们讲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把严格要求与耐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束语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不仅有组织优势、管理优势、信息优势、环境优势、而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互补优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客观地存在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起点;后者是前者合理的拓展、深化和系统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配合、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1]  关颖,晏红.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教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

[2]  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

[3]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号.教育部,2015年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我中心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康复期患者65例, 其中男43例, 女22例, 年龄54~82岁。其中语言障碍21例, 单纯运动障碍26例, 单纯感觉障碍12例, 其他6例。全部病例都经上级医院抢救治疗后进入临床恢复期而转入我中心继续治疗,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57例, 好转7例, 死亡1例。

2 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

2.1 心理指导

由于脑梗死患者病程长, 恢复慢, 并发症多, 患者多存在恐惧、抑郁等消极心理反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 对康复更是信心不足, 这种心态必影响治疗效果。通过心理干预给予及时地排解, 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理护理要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及社会地位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坚定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的评价要注意其客观性, 不能夸大其词, 使患者盲目乐观, 期望值过高。既要向患者说明治疗有利的一面, 也要指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其心态平和地接受治疗。

2.2 生活指导

由于脑梗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 因此病人易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粗粮要占每日主食的三分之一, 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内脏等。戒烟, 健康饮酒, 如伴有高血压者, 建议戒酒。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冒

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 要注意给病人保暖, 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 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 要及时吸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 轻扣病人背部等, 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4 预防褥疮

2~3h翻身1次。另外, 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

2.5 防止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以防便秘, 必要时可给予服用麻仁润肠丸等缓泻药, 避免排便用力过度而加重病情。

2.6 卧位指导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卧位, 尽量减少患肢受压, 特别是肢体瘫痪的病人, 应帮其每2小时翻身1次, 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并保持皮肤的完整, 翻身时宜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 尽量减少患侧卧位, 预防患侧肢体受损。

2.7 防止坠床

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8 患肢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需要, 对患肢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 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防止患肢肌肉萎缩。即使静息状态, 也要使瘫痪肢体的关节处于功能位, 如肘关节屈曲, 指关节半曲等, 防止关节挛缩。可采用针灸、理疗、推拿等方法促进康复。病情允许可下床锻炼, 活动量要循序渐进, 避免过度劳累, 训练时由护士或家属搀扶, 避免受伤。

2.9 语言功能的锻炼

语言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 脑梗死所致语言障碍占存活患者三分之一, 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恢复语言功能可达一半以上, 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 语言训练越早越好。

2.1 0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1d, 由责任护士负责介绍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 定期测血压、血脂, 按时服药, 坚持功能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预防复发。

3 结果

通过对65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 使患者及家属加强了对此病的认识, 改变了饮食及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 认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通过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法, 使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 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4篇

1 生活指导

合理的休息与活动, 对于任何时期的肝硬化患者都很重要。充足的睡眠, 规律的生活起居, 有利于减缓病程的发展, 故建议恢复期患者每天至少应有8h以上的睡眠, 饭后卧床1~2h[2]。代偿期患者无明显不适可参加轻松工作, 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为主, 视病情可适量活动, 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症状为度。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和良好的情绪, 使内脏有条不紊的工作, 减少应激, 保持心里活动的正常[2], 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2 饮食指导

2.1 肝硬化代偿期的病人的饮食指导

2.1.1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重要物质, 由于肝硬化病人的正常肝结构被破坏, 故应保证其蛋白质的摄入量, 尤其是优质蛋白, 如瘦肉、鱼、鸡蛋清、乳类、豆浆、豆制品等食物。

2.1.2 供给丰富的维生素

因肝脏直接参与维生素代谢而维生素C可以促进肝糖原形成, 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3], 故应每天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 如西红柿、柑橘等。

2.1.3 适量供给碳水化合物

保持每日供给糖量约400g, 糖类能使肝糖原含量增加, 促进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糖原充足可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起到保护作用[3], 但不宜过多, 一旦超过机体需要量, 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成脂肪在体内贮存, 使血液粘稠, 不利于疾病[4]。

2.1.4 禁食油腻的食物由于在代偿期, 患者有厌油腻, 因此应清淡饮食。

2.2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的饮食指导

2.2.1 限制水钠的摄入

肝硬化伴腹水者应给予少盐或无盐饮食, 每日钠盐摄入量500~800mg (氯化钠1.2~2.0g) , 同时限制液体摄入量, 以少于1000m L/d为宜[5], 平时少食腌制食品, 如咸菜, 咸肉等。

2.2.2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由于蛋白质分解会产生氨, 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 对氨的解毒作用减弱, 使血氨升高。因此失代偿期的患者, 当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 并应选择植物蛋白, 如豆制品[1]。

2.2.3 忌食过硬及辛辣食物

肝硬化病人常合并胃黏膜糜烂及溃疡病[6], 使黏膜变薄, 因此, 肝硬化病人不宜食用过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浓茶、咖啡等, 进餐也要细嚼慢咽。

3 合理用药

正确合理的用药, 对于对肝硬化的病人十分重要, 因此, 切忌乱投医、服用偏方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磺胺类药物。盲目服药不仅加重经济负担, 也使患者肝脏负担过重, 甚至直接损害肝脏[7]。此外,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时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利尿的速度不宜过快, 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1]。单独应用速尿等排钾利尿药时需注意补钾, 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4 注意识别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 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时, 会出现肝性脑病这一严重并发症, 识别其早期症状, 有利于疾病的预后。肝硬化患者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性格。当发现患者神志改变, 表现为反应迟钝, 答非所问, 表情淡漠;性格由原来的开朗突然变成忧郁沉默;本来内向突然变为开朗欢快, 多语多动, 举止反常, 衣冠不整, 随地便秘时[8], 应及时就诊。

5 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家庭护理要点

对于肝硬化伴腹水患者, 休息时应采取舒适的半卧位。因其腹内压增高可有脐疝, 应防止和避免再增加腹内压的一切因素, 如咳嗽、打喷嚏、便秘等。轻度腹水病人, 平卧无不适者, 尽量取平卧位, 以增加肝脏血流量。由于长期卧床, 受压部位的皮肤易破损而引起压疮, 故可用棉垫或海绵垫垫起受压部位, 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用温水擦身,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预防压疮的发生[9]。指导患者学会用皮尺定期测量腹围, 进行自我检测腹水情况。

摘要:我国是一个肝硬化高发的国家, 其起病缓慢, 病程长的特点, 决定了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家中疗养, 因此, 做好社区肝硬化患者的家中健康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硬化,家庭,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4) :225~226, 230~231.

[2] 梁秀辉, 孙小平.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2:94.

[3] 杨海云, 王学勤, 龚玉梅.肝硬化患者的膳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 :59.

[4] 张爱珍.感染性疾病与营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117

[5] 万炜, 刘梅.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6) :628.

[6] 金玲, 赵和平, 宋彬, 等.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12) :3246.

[7] 胡春慧, 刘国华, 贾利红.肝硬化60例家庭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3) :47.

[8] 陈巧红.肝性脑病前驱期观察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 20068 (3) :333.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5篇

1病因与诱因

1.1感染因子

虽然目前尚未证实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些细菌、支原体、病毒、原虫等感染与R A关系密切[3]。

1.2遗传因素

本病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很多研究证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

1.3性激素

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也可缓解病情,即雌激素促进疾病的发生,孕激素缓解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1.4环境因素

在潮湿、寒冷的环境条件下生活工作更易引发RA。

1.5内外因素

中医认为多由于正气的虚弱,致使机体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湿之邪乘虚侵袭,日久蕴而化热,湿热交阻,壅遏于骨节经脉,从而引发风湿热痹;或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加之膏脂蕴积,酿生湿热,湿热内蕴,复感风邪,风与湿热相搏,流注经络关节,气血不得流通而成风湿热痹[4]。

1.6其它

劳累、忧虑、精神紧张、外伤、饮食不当、产后或月经血量过多等均可诱发。

2健康指导

2.1一般护理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或淋雨,适时增减衣物,湿衣、鞋、袜及时更换;不可暴食冷饮或长时间接触冷水;发热者应及时降温,鼓励多饮水。

(2)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劳累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和加重病情。

(3)注意营养的补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钙、铁、锌及维生素食物,多食用能使症状缓解的食物,如藻类、蜂王浆、维生素、苹果、醋、蒜、蜂蜜等,适当限制可能会使R A症状加重的食物如牛奶、茶、咖啡及柑橘等酸味水果[5]。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清水漱口2次。协助病人更换衣裤,勤晒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铺整洁,每天用温水擦身1次。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时翻身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2.2用药护理

(1)坚持严格按医嘱服药,切忌擅自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保证治疗计划得以实施。指导患者熟悉药物性质、使用目的和不良反应,掌握所用药物的方法、时间、维持剂量、注意事项和联用时的禁忌[5]。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应在饭后服用。

(2)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等。根据用药情况定期做相关检验,如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的检查。

2.3对症护理

(1)晨僵护理。

在家庭护理中,教会患者观察晨僵。患者发生晨僵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指导患者夜间睡眠时代弹力手套保暖,可减轻晨僵的程度。

(2)疼痛护理。

在关节处剧烈疼痛时,应给予消炎止痛药,在其作用时间内进行适当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局部湿敷,也可将患肢浸泡于冷水中,以减少渗出、消除水肿、缓解疼痛,但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避免引起冻伤[6]。还可采用听音乐或打游戏等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3)关节护理。

体温正常的患者在症状基本控制后,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肢体锻炼由被动向主动渐进,活动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限。还可配合采用理疗、热敷、按摩、药浴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防止关节失用。

2.4康复护理

(1)急性期康复指导。

急性期关节肿胀伴体温升高时,应卧床休息,睡板床,枕头不宜过高。帮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尽可能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必要时给予石膏托、小夹板固定。对于关节肿痛部位应经常予以按摩、热疗等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应注意避免烫伤。关节处如有破损或溃疡,应加强无菌换药,预防感染,平时涂润肤霜或红花油按摩以保护皮肤。症状明显减轻时,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伸展运动,每日1~2次,防止关节废用;活动前关节局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能力,有利于锻炼[7]。

(2)缓解期康复指导。

鼓励缓解期病人多活动,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8]。坚持每天定时进行全关节活动的锻炼,活动量应由少到多,逐步从主动的全关节活动过度到功能性活动,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肌肉力量、耐力[7]。

2.5心理护理

(1)说明此病虽病程长,易反复,但进展缓慢,合理治疗及功能锻炼可避免或延缓致残,减少其心理压力。

(2)介绍一些疗效显著的病例,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有助于调整其抑郁的情绪。

(3)家人应鼓励病人将自己内心积郁的悲观失望、焦虑紧张、痛苦厌世的思想进行宣泄与释放,使之正确面对自我,积极参与,讨论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如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提高生存质量的问题等[9]。使病人获得家人情感上的支持,保持愉悦的心情。

摘要:本文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诱发因素、提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健康指导。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庭,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秋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7):39-40.

[2] 徐春毕,陆芹,陆浩惠,等.类克在治疗炎症性关节病中的应用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6):20-21.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54.

[4] 袁立霞,刘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浅析[J].陕西中医,2007(5).

[5] 焦春莲,鲁秀平,郑艳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护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12).

[6] 崔建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社区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 129.

[7] 陈仕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

[8] 李海珠,玄春艳,谭萍.1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5).

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范文第6篇

1 围绝经期常见的临床症状

1.1 月经改变

绝经前半数以上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3], 有4种临床表现, 即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性子宫出血、闭经。

1.2 心血管症状

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主要表现为潮红、潮热, 是围绝经期的最常见且典型症状, 影响情绪、工作、睡眠。患者感到异常痛苦[3]。

1.3 精神神经症状

据统计, 约75%的为绝经期妇女会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4], 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 可有兴奋型和抑郁型2种表现[3]:前者表现为情绪烦躁、精神兴奋、多言多语、失眠、喜怒无常等神经质样症状;后者表现为精神抑郁、焦虑、行动迟缓、表情淡漠等症状。

1.4 生殖道症状

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 阴道分泌物减少, 围绝经期的妇女不同程度存在阴道干涩, 性交疼痛症状, 因而导致性欲减退的发生[5]。

1.5 骨质疏松

据统计, 围绝经期妇女有25%患有骨质疏松症, 其中80%出现于绝经后期[4], 其发生主要与雌激素下降有关[3], 引起体格变小, 重者导致骨折。

2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家庭健康指导

2.1 家庭健康指导

向围绝经期的妇女及家属讲解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3], 帮助其认识围绝经期的身心反应, 消除其焦虑、恐惧等神经精神症状。利用各种方法和时机主动向围绝经期妇女介绍预防及减轻围绝经期症状的方法, 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正常体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维持肌张力, 延缓老化的速度以及正确对待性生活。教会围绝经期妇女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阴道炎、尿失禁、骨质疏松症等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 加强自我监测。

2.2 加强心理护理

围绝经期症状受个体性格差异、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具有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 社区护士要运用医学和医学心理知识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 消除她们对该病的错误认识, 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围绝经期[5]。同时社区护士在与围绝经期妇女交往时, 要关心、理解、同情患者, 态度和蔼、诚恳、友好;在患者咨询的过程中, 多用安慰鼓励性语言, 要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去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认识、情绪和行为[3]。

2.3 动员社会支持

围绝经期妇女容易情绪不稳, 尤其是在家庭或单位受到不良气氛或工作环境的刺激, 更容易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5]。因此, 我们应向患者家属和同事讲解此期妇女可能出现的症状, 协助患者取得家庭成员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2]。

2.4 激素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与性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 因此, 性激素替代疗法 (HRT) 是病因治疗的首选。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国产尼尔雌醇, 可有效地控制潮热、多汗、阴道干燥和尿路感染[3]。但是HRT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有研究表明, 健康妇女用外源性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6]。因此, HRT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3], 根据性激素监测结果, 结合临床症状, 掌握其适用范围和用药原则, 指导围绝经期妇女合理用药[6]。此外, 围绝经期妇女还应重视补钙, 适量的体育锻炼, 增加日晒时间,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注意卫生, 做到每日清洁外阴, 如有异味或者白带过多、绝经后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就诊。

2.5 合理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 多吃高维生素、高钙和滋阴补血的食物, 如新鲜的蔬菜、大豆制品、动物血等, 少吃荤、腥、油腻的食物, 特别是少吃盐;还有就是少吃动物油, 改成吃植物油。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要面对的一个生理过程, 但是, 此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给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许多困扰。如不正确对待这一过程, 可能使这些变化向病理方向发展[2]。此外, 围绝经期妇女在人群中已占较大的比例, 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正视这为数不少的人群, 应帮助指导她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然规律[5]。在社区的保健和治疗中, 应发挥社区医疗的优势, 进行个性化、连续性和综合行的医疗服务。在社区中还应面向所有人群进行围绝经期的护理教育[2], 使妇女在建立和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上, 能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理解, 提高她们的生存质量, 使其平稳过渡到老年期。

摘要:本文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变化, 提出了家庭健康指导, 旨在帮助围绝经期妇女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经过程, 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81~1182.

[2] 蔡虹.围绝经期的妇女社区保健[J].当代医学, 2009, 15 (165) :154.

[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9~210.

[4] 姜淑琴.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健康知道[J].卫生职业教育, 2009:141~147.

[5] 黄亦武.浅谈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 2006:1906~1907.

上一篇:房屋设计与装修范文下一篇:管理会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