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追求范文

2024-07-08

人的追求范文第1篇

我认为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素质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言论,也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如今,讲脏话向着低龄化和大众化发展。学校里,无论是抱怨还是互相调侃,人们好像都愿意以脏字来做个有力表达感情的语气词。这岂不是荒唐至极之举?面对细小之事,没有包容之心,用脏字表达对同学举止的鄙视,男生没有儒雅之风,女生没有淑女之举;为了小事,甚至可以大打出手、破口谩骂。社会在进步,而道德却像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一样越来越少,这难道不能算是悲哀吗? 记得前段时间网络上一直流行着“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语。其意思是说中国人过马路都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这对中国人民素质的嘲讽可谓深切。原因有两点:一是从众心理,每个人都占着“法不责众”这一理念,以他人的错误行为来迷惑自己;二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遭遇横祸,也不会被查处。

但这不仅仅是素质的问题,还有社会制度的因素在里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这种规定助长了行人违法行为的嚣张气焰;亦或是右转车辆不避让行人也促使了这一行为的产生。

其例子还太多,不能一一阐述。所谓的蝴蝶效应,也莫过于此。先人拼搏了几载春秋,才造就了如今的繁荣,我们不应该任韶华空流,未来还有很远要走要拼要闯。中国梦即是我们的梦,我们向往那一片深邃的蓝。梦之蓝,像古镇里老旧靛蓝印花布,是古老民族善良而朴实的天性;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梦之蓝,似蓝天一般辽阔与宽广。

人的追求范文第2篇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但却是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成绩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却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那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我作为一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愈大,老师的幸福感愈强。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爱促进教师幸福感的形成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直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

一、教师,你幸福吗?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在网上开展了一次调查,测试职场人士“工作幸福指数”,测试设定的最高值是5,最低值是0,调查最终显示的结果是,中国在职人士总体“工作幸福指数”竟然只有2.57,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每10个人中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偏低,而觉得工作幸

福的,只有1个人。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

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

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我们自问:教师,你幸福吗?

二、要职业幸福感,首先要端正职业观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

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

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在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后,我们又被邹有云、黄静华等五位教师还有重庆开县的教师群体所感动,而且更多了一份亲近与真实。其中,黄静华老师说了有关“幸福” 的这样两句话:“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的事业。”、“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

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且不论我们是否能像邹有云、黄静华们那样为这伟大的事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

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是门说得闹热吃得造孽的职业,因而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于是早退、迟到甚至缺席;于是不备课就上望天课;于是不布置作业或不批改等等;只教书不育人,知识陈旧凝固不思学习更新,还端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随时用鄙夷的眼角挂一下你,偶尔吐出两句讥

讽挖苦的话来,以表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来对照一下,同样都是教师:江西九江佬尴鼗屏氪逍√ 羯浇萄У愕淖抻性仆 荆 仁切3ぁ⒐芾碓保 质墙淌Α⒋妒略保 谀抢镆桓删褪侨 辏 谐淌 蚶铮簧虾I形闹醒Щ凭不 荆 拊刮藁诘绷巳 臧嘀魅危 叭劝 牍 健薄ⅰ胺 裼敕钕住薄ⅰ袄硐胗胛 闭庋 慕淌χ耙倒墼谒 巧砩锨苛业卣凵涑隼础K 前呀淌φ饷胖耙档弊魇亲约褐丈淼氖乱刀 唤鍪窃谡腋龇雇耄话呀淌 ぷ鞯弊饕恢执丛煨允迪肿陨砑壑档奈杼ǘ 皇且恢指旱#话压ぷ鞴 讨胁 乃崽鹂嗬钡弊魇切腋5目炖侄 惺茏牛 硬晃 ⒗屠邸⒉槐蝗死斫舛 衬铡T谒 切睦铮 ぷ髯攀敲览龅模 β底攀怯淇斓摹U馀 瞬皇鞘裁床黄椒驳娜耍 墙鼋鍪前呀淌Φ弊鞔邮伦畛绺呤乱档

闹耙担 椅 飧鲋耙稻∽疟局暗脑鹑魏鸵逦瘛?/span>

三、好的职业观≠职业幸福感

也许有人说:“我的职业观很好,我能认识到对教育要„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可我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只有厌倦。”但是“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也许我们到了要好好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了。我们要明白,没有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不仅是教师这项职业。所以说,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只能正视现实。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

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邹有云们、黄静华们不都是如此吗?

四、要幸福,就学会享受吧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

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

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

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

只是一个细节。

作为教师,你觉得幸福吗?教师职业能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吗?如果教师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话,其幸福感从哪里来呢?……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在暑假学习期间,教师幸福感成为热点话题。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

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但却是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成绩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却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那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我作为一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愈大,老师的幸福感愈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研究者、开发者、学生的朋友等多种角色,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为了每个学生能够早日成才,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虽然岁月夺走了他们的青春、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劳累染白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徐特立老师曾经说过:“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是啊,教师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学生学业取得进步、道德得以成长、个性得到发展,以及今后为社会献计献策时,教师就体验到了职业的最大幸福。一个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会通过给学生以快乐而得到快乐的回报而感到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爱促进教师幸福感的形成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直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教师节之际,收到学生们的一份份贺卡,虽然礼薄,但教师感到的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幸福。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幸福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的爱相比,它更加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每当夜幕降临,在居住小区的公园里散步时,学生和家长热情的问候声不绝于耳: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中电话铃声不断,问候声、祝福声从全国各地和大洋彼岸传来。……你就会感觉到干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不断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有了幸福感。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怎样才能让教师们更有幸福感呢?

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获得专业发展。陶行知也这样说到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

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支配教师行为的动力。一旦教师确立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就会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执著和快乐的追求,使得平凡的工作变得伟大、艰苦的劳动变得愉悦。教师自己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教师自己要懂得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呵呵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这个道理不多说了。 要懂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很重要因素。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伤。要学会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学会自得其乐。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当一个人无力改变客观世界的时候,你可以调节内心的主观能动性,快乐也一天,痛苦也一天,你何不快乐地过每一天?

人的追求范文第3篇

人们的行动无一不受一定思想支配。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中,对行动起长远作用的,是人的理想和信仰。理想和信仰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但理想一经确立,它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时代,正是人生之舟启航之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帮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之旅。

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梦想、幻想不同)”。《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梦想、幻想)”。我们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优美的诗,诗名叫“理想”。

理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的不一样,理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远古时代钻燧取火的人们,绝对不会设计出长江三峡工程的蓝图;老牛拉破车的人们,也想不到乘波音飞机旅行;刀耕火种的人们,更不能设计出电脑管理农业生产的方案。

总之,任何理想都同该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紧密相联。不同时代的人们理想是不一样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都是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但时下青年在传统理想教育中已不再仅仅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传统的时代英雄与现代社会中被人们推崇的风云人物相比较,希望从看似冲突的两类人物中找出共同点,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英雄。他们一个是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一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他们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通过努力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奇迹般展现于世界。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及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崇敬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信念,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坚信某些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具有情感色彩并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形式。如果说理想是人生美好境界,那么信念便是实现理想的坚韧扶梯。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即实现理想者对这个人生美好境界深切的理性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实现理想者将因为情感意志的薄弱以及对理想理念的肤浅理解而轻易放弃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追求理想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碰到逆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意志是理想追求的心理基础,而对意志起直接作用的就是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是高于理想的认知,但又以理想为基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陈果的悲剧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才女自毁成为“法轮功”的殉葬品绝非偶然,它暴露出陈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空虚与迷惘。

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是难以改变的。“法轮功”在理论上是极为荒谬的,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是害人害己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些人顽固地坚持不放呢?信念具有远比一般认识要高的稳定性,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信念,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他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704年初版的《光学》,尤其是《原理》一书,几百年来颇受推崇。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

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特点,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是相矛盾的,就要自觉地去校正。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理想和信念的内涵有相互交叉之处。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极为密切。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的则重点在于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常常在广义上单独地使用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种偏向:一是在单独地使用理想这一概念时,有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二是在单独地使用信念这一概念时,有可能淡化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为了避免这两种偏向的产生,我们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使两者各自侧重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往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时着重强调理想,有时则着重强调信念,但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同时要重视另一方面。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实践具有导向的作用。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曾教导说:“青年啊,你们面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他所讲的方向、目的地其实就是奋斗目标。在生活的海洋里,人生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追求只能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因既定的奋斗目标,而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甚至暂时失败时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反之,人生就如无舵的小舟,或随波逐流,或触礁,或被搁浅。当人们走到生命的终点而回首反顾的时候,每每都有切肤之感: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一切弱者都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人生理想形成以后,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生理想的信念,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做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理想所提供的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在艰巨的事业中具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生死关头,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黄继光、雷锋、焦裕禄„„他们之所以能够用短暂的生命谱写出英雄的乐章,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给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缺乏崇高的理想或者没有正确的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实践的这种驱动力作用,突出体现为面临艰难困苦、严酷考验时的强大精神支撑力量。人如果有崇高理想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和不竭的勇气,永不停息地奋斗向前。夏明翰在就义前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悲壮诗句。

大学生都很年轻,人生道路还很长,在以后的道路上可能既有艳丽悦人的鲜花,也有刺人的荆棘;既有金榜题名的喜悦,也有名落孙山的沮丧。而那些因为缺乏崇高理想而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如意就灰心丧气,甚至走上自杀道路的大学生,和革命烈士相比,该何等惭愧!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崇高的理想这一精神支柱都同样需要、不可缺少。如果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有坚强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顺利的时候,能奋勇拼搏、再接再励;在困难的时候能坚韧不拔、重整旗鼓。当代大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认清时代的方向,选好自己未来的人生坐标系,找准自己的位置,迎接未来的挑战,就会在当代改革开放、创新进取的滚滚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追求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由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决定的。 首先,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通常,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往往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十分热切地期待着它实现的时候,它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迅速到来。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其中有的属于客观条件方面,有的则属于主观条件方面。在阶级社会中,理想特别是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因而进步阶级的理想的实现往往会受到反动阶级有意识的阻碍甚至破坏。革命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理想,必然会冒着极大危险。中国革命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的成功才显得特别可贵。正如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第三,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道路的曲折性往往与人们主观上犯了错误、走了弯路有关。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而这本身就是道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而且,假如人们不犯错误,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走一条直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本身就是弯弯曲曲的,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

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需要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遭到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境遇,要吃得了苦,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绝不可能实现理想。在困难和逆境中艰苦奋争的人,在艰难的条件下乐观上进的人,才是实现理想的强者。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同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某些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丧失国格人格等丑恶现象,这些也正是理想所要改变的状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作为明天的现实,要把它变为直接的现实,需要我们几代人艰苦奋斗。

有的人只图眼前实惠,认为理想是空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便提出疑问:人为什么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奋斗呢?这其实是没有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内在联系的错误认识。首先,理想从何而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今日之现实就曾是昨日前人的理想,或者说是前人理想的部分实现。前辈人如果不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今天就可能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前辈人如果不奋力推翻三座大山,我们今天就会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读书学习的种种条件,无一不是前人为理想而奋斗之结晶。既然现实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怎么能割断历史,硬说理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呢?其次,现实向何方去?现实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发展,发展是有规律的。人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利用它,促进现实的发展,使之更美好。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明天的现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能不解未来,也就把握不住现实。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安于现状只是懒惰者的空想,不进则退倒是正常现象。现实需要理想来引导。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信念源于理想,又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确立之后,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是理想信念的应有之义。理想信念不是一种封闭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它总要表现在行动上。离开了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也就不成其为理想。而且,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化为现实。马克思说过,思想本身不能实现什么,为此还需要掌握实践力量的人。美好的理想若是停留在头脑中和口头上,那它只能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只有实际行动才能体现和确证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理想,主要不是看他主观上是否有美好的愿望和想象,而是看他是否在实际行动上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如果一个人想得很美妙,说得很动听,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这说明他对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很难说他拥有理想。

著名寓名作家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理想来源于现实,但不等于今天的现实,它只是具备变成明天现实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靠实践。实践是使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纽带。没有实践,理想就永远不能变成现实,而只能是空想。只有用行动,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近期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奋斗没有不会轻松的事情,奋斗的目的是为摆脱艰苦的条件,实现人生的幸福,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我们不怕艰苦,在艰苦中体验快乐,直至实现人生理想。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搭伴,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要成就任何事业,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

人的追求范文第4篇

“人间四月芳菲尽,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开的四月,柳絮飘飞的季节,遐思生活与理想,税务青年应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诚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税务青年更是税务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税务青年应该在税务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焕发出绚丽光彩。

本文认为,税务青年在放飞青春理想,用智慧和激情书写精彩人生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信念、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力求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期成为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生活幸福的理想税务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沧海桑田,矢志不渝”,强烈的信念不仅是一个民族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更是税务青年驶向人生成功境界的不竭动力,头顶国徽,肩扛税徽,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应是每个税务青年毕生的事业和理想。税务青年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站得更高,眼界更宽,心胸更开阔,就能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不论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能向着既定的人生理想坚实地向前迈进。

二、勤奋学习,乐于思考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当今时代,也许我们只能汲取知识海洋中不到一朵浪花的营养,税务青年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成为复合型税务人才,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税收业务头绪纷繁,需要深厚的税收专业知识积淀作支撑,青年税务工作者需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积累足够的税收专业知识,同时运用于税务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方能让知识和经验不断增长。

三、努力工作,立足当下

人的追求范文第5篇

高一(1)班曾博宇

因为在黑暗中有了那一缕灯光,夜里赶路的人才继续前进;因为在沙漠中有了一块绿洲,曾想放弃的探险者才继续前行;因为在茫茫大海遥远的那方有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孤岛,绝望的水手才重燃生命的火花向孤岛奋进。

我不是夜行人、探险者、水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默默地向目标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再前进。

有人说,高中生应定一个目标,如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难道不对吗?当然对。可是对于这一点,我却认为它就像是高塔的塔顶,似乎遥不可及。我的目标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在我面前,于是我选择了到达塔顶的阶梯。也许有一天,我会走完所有的阶梯,站在塔顶,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目标可能是渺小的,我只是想在全级名列前茅。我只知道这个渺小的目标,一直在鞭策着我,它使我跌倒了,站起来,继续向前跑。那目标似乎伸手可及,可每次又总是从我手边溜走。我在不断的跌倒与前行中,认真地总结失败的原因,继续向目标前进。由此我明白了,实现目标的唯一条件是努力。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败总是难免的;可当你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征途时,你会高兴地发现:目标就在前面,自己离目标更近了。你从中享受到的将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欢乐人生。

我认为,目标无所谓大小——同样是前进的动力。正如黑暗中的灯光无论强弱、沙漠中的绿洲无论大小、大海中的孤岛无论远近,它总会吸引着你向前迈进。因为在那时,它们已是你的目标,已经成为你生命的追求。

爱默生曾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有了目标,你会觉得世界是属于你的,就如黑暗中有了灯光,黑夜也不再无助;沙漠中有了绿洲,沙漠也不再炎热;大海中有了小岛,大海到处都充满生机。

人的追求范文第6篇

是的,幸福是勤劳与奋斗换来的;幸福是泪水与汗水换来的。纵观历史的长河,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多年的“三座大山”,多少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因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特务斗争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宁与和平。

不论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还是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抗战时期,革命先辈们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不断改善国家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人们多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如今,我们该怎样建设我们的幸福中国呢?

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对于我们广大青年来说呢?广大青年是中华名族的希望,是幸福中国的建设者,对于我们来说,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肩负建设幸福中国的重任,创造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强烈,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和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但是,建设幸福中国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努力,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些不是仅仅依靠党和政府就能解决的。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那么这个国家也必然是一个幸福的国家。所以,只有我

们没一个人都努力奋斗,争取着幸福的生活,建设幸福中国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那么,在当今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环境下,尤其是生活条件不错的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更加幸福呢?李高峰是北京的一位普通的农民工,生活在北京的十年里,他坚持义务清理垃圾、巡逻抓贼、替人讨薪等多项义举,最终,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正如他所说:“幸福就是看着我帮助的人对我微笑这世界上有什么比微笑更珍贵更难得的呢!”从李高峰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不少启示。

是的,我们应学会在奉献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可能不能像李高峰那样做的那么多,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看到路边可怜的乞丐,献出一点自己的爱心,看到马路旁摔倒的老人,走上前去搀扶一下等等。而且,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也能带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更加幸福。

另外,90后的我们要明白,幸福不是追求时髦,穿名牌,开名车。幸福更多的是心理感受,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好好在家里吃一顿饭不就很幸福吗?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甚至有时,朴素也是一种幸福,学会朴素,也是学会了幸福的一种方式。

建国初,幸福是吃饱穿暖;后来,幸福是吃得好穿得好;再后来,又有了幸福指数,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体现了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所以,我们应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努力奋斗,追求属于自

上一篇:寝室生活范文下一篇:日文中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