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

2024-08-03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1篇

1 体育教学实践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

人体的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因年龄、性别而不同。即使同一年龄性别的学生, 也存在着发育、健康水平和原有锻炼基础的差异。因此, 体育锻炼的起点, 选择的项目和运动量都应该适应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长骨生长显著, 肌肉发育快速, 内分泌腺功能十分活跃,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都趋于完善, 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能力较均衡。因此, 在这一时期应加强肌肉系统训练, 可开始进行专门性的耐力练习。

但与成年人相比, 各器官的功能水平仍不够高, 并且容易疲劳, 所以不宜训练超长距离的项目。在此阶段, 男女学生身体发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别颇为明显, 女生身体发育比男生早, 但肌肉力量一般比男生小耐力比男生差, 组织她们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到这些特点。而这一阶段的男生, 由于独立性和成人感的不断加强, 常常在体育锻炼中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造成意外伤害, 对此, 教师也应该给予重视和预防。针对男女同学各方面的差异, 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区别对待, 实行男女分别教学, 由于速度、耐力及力量方面的水平不同, 男女生可依据其自身的特点, 选择体操、田径、游泳、球类等不同的项目进行锻炼。除此之外, 如体弱病残的学生, 可以组织他们做保健操, 或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使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与基础上不断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并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

2 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

增强人的体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当人体机能适应了某种运动量之后, 才可以逐渐增加其运动量, 身体在运动量增加后, 需要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才能适应该运动量, 体育运动技术逐步提高, 体质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如果不尊重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盲目增加人体的运动量, 不但会导致运动技术的无法掌握, 更是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严重的甚至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运动量要由小到大, 动作技术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的接受训练, 人的体质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同样,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体育动作机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粗略的掌握动作的阶段。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 自己进行练习。此阶段由于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具有某些泛化的特点, 所以缺乏控制力, 完成动作时表现紧张并有多余动作。其次是动作的改进与提高阶段。即经过多次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和对错误动作的纠正过程中, 大脑皮层的分化能力加强, 初步建立动力定型, 动作逐渐协调准确连贯, 最后是动作的巩固与熟练阶段。即经过联系, 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能运用自如的完成全部的工作, 因此, 体育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 一方面是指运动量的安排应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学生的体力情况由小渐大。运动量过小, 显然不能促进身体生理机能发生较大变化, 因而达不到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但是运动量过大, 超过了当时身体的生理负担量, 也会引起不良的反应, 甚至使机体受到伤害。所以必须使学生对一定的运动量适应以后, 在逐渐的增加到适当的运动量。进行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断, 同时还要循序渐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为了使体育锻炼能收到更大的效果, 应随着体质的增强和技术的掌握逐渐加大运动量, 逐渐提高动作难度。

3 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体育锻炼的全面性即指通过锻炼使身体各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各个系统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 分工合作, 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没有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的普遍提高, 就不可能有某个系统功能的大幅度提高。身体各种素质的提高也只能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由于每项运动只能重点发展某一身体素质, 对身体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中阶段学生为提高某一专项运动的成绩, 在某一时间段集中精力对某项运动进行练习, 忽视了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4 体育教学中要坚持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人们常常羡慕运动员的充沛的精力, 强壮的身体, 但是运动员们强健的体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长期不断, 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中积累而来的。实际上, 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 长期不断, 因为动作的熟练过程是一个条件反射和逐渐巩固的过程, 条件反射必须经常强化才能保持, 否则, 就逐渐消退。体育锻炼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显著变化, 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见到效果的, 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的锻炼才能促使人的体质的增强。如果中断锻炼, 则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构造以及功能上的有利变化, 同样会逐渐消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 在运动后会得到超额的能量物质补偿。持之以恒, 长期不断的体育锻炼让这种“消耗”和“补偿”在稳定的关系中消长, 达到某一时间段后, 人体内部的能量物质逐渐增多, 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提供了更好的能量, 从而增强了人在体育锻炼中的活动能力, 循序渐进式的提高了人的体质。相反, 如果体育锻炼过程中没有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 这种“消耗”和“补偿”的关系便会终止, 人体内部的能量物质停止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回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 学校必须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以制订和实施体格锻炼制度, 有效的安排晨间锻炼、课间操、户外游戏等, 从而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确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锻炼身体与培养坚强的意志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不怕严寒酷暑, 冬夏不断, 持之以恒。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体育教师明确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这是用来衡量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完成增强学生体质这一重要任务呢?为此, 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了几点以下几点看法。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2篇

导入新课: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村民大会当场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这一规定。有一天,村民孙某的两只山羊再次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时被守护人打死。孙某遂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并声明表决时自己并未举手同意这一规定。 本案中村委会的行为不是立法活动,村民大会通过的规定不是法律,不是法的表现形式,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而,孙某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法律的特征和创制? 讲授新课: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一是制定 ,二是认可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 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对外方面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一)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三)法律执行

(四)法律适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六)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七)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案例讨论:香港城市大学的“考试门”

2006年9月,陈静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从家乡武汉前往香港,在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修读博士因担心自己考试不能通过,将1万元港币放进老师戴晖辉的信箱内,继而用电邮向戴晖辉索取试题及答案。戴老师在数学系系主任陪同下向廉政公署报案,并配合廉政公署将陈静拘捕。12月14日,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以行贿罪判处其入狱6个月,1万元贿款同时被充公。据了解,此案是香港学界首起有人因“买试题”被判入狱的案件。

此案一出,在我国内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同戴晖辉老师的做法,有人质疑。而戴晖辉老师表达了他的观点:“作为教授,我把正义性看得很重,一定要维护香港法律和城市大学学术氛围的正义性”。

思考: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西方社会的“法、理、情”的社会,中国传统的“情、理、法”的社会

思考: 如何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旁敲侧击”:“考试门”事件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中国法治化进程中,不仅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也都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怎样的法治观念呢?

(一)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思考:怎样看待“法外开恩、刀下留人”?

2002年5月26日晚9时许,绍兴轻纺科技中心原总经理徐建平与其妻丁遐(公司董事长)因琐事发生争吵,徐建平将妻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抛入消防蓄水池内。2003年4月4日,绍兴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徐建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判令徐建平赔偿丁遐父母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等经济损失3万元。

“节外生枝”

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其中多是知识阶层人士,他们以徐是一位对轻纺科技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由,上书法院请求从轻判决。

说明:徐建平,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以及其他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在关押期间完成3项与纺织行业有关的实用新型技术。)

此举曾引起社会各界对“能人犯罪”可不可以从轻发落、准其“戴罪立功”的问题的争论。

浙江省高级法院2003年12月15日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对徐建平的死刑判决。12月26日,绍兴市中院依照省高院院长签发的命令,对徐建平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在我国,无论是法律的遵守,还是法律的适用,都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2、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 、讲法律(2)、讲证据(3)、讲程序(4)、讲法理

(四)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 学习法律知识

2、 掌握法律方法

3、 参与法律实践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1)、法律权威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2)、法律权威的来源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遵纪守法,为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3篇

一、【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令计划一案,从依党纪国法展开组织调查和立案侦查,到依法指定管辖、提起公诉,再到依法审理、作出一审判决,都坚持依法依程序进行。这充分表明反腐败始终在法治化轨道内运行,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司法文明进步。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中国慈善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自此开启了中国依法治“善”时代。

材料三:2016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主题:2016年国家宪法日宣传主题: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材料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该决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五:宪法宣誓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材料六: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1)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3)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4)依法治国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怎样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系。(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公正、文明执法。(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5)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6)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7)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

(1)认真学法,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7.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

(1)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2)途径: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三、【中考命题走向】

1、设立宪法宣传日,宪法宣誓制度,说明了什么?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③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⑤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1)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2)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3)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4)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

3. 宪法宣誓内容:“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宪法宣誓内容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最高的行为准则。

(3)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4)公民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范围。 (5)国家公职人员要严格依法律己。依法行政。

(6)加强法律监督,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督促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4、请你设计几种宣传宪法的活动形式 : 单位组织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开展图片展;发放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单;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

5、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也是国家宪法日。从2001年至2016年的十六年间,我国多次把宪法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的重点,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2016国家宪法日主题:学宪法、讲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明所在的九年级(4)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九年级(4)班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

印发宣传宪法知识手册、利用村庄广播喇叭宣传、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宣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宪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你的宣传题纲。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⑥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 (3)请你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增强宪法观念;②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④青少年必须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6、依法治国

护航中国梦 2016年3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对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这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来,我国迈进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快车道”。从卢梭到韩非子,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论述表明,依法治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对全国人民的承诺,为中国梦的实现护航。

(1) 请你说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治则国兴;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2) 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青少年要努力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②认真学法,守法,宣传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⑤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 实现依法治国,道阻且长,请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

①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②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③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加强立法,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4)在全国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学校准备开展一期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黑板报展评,在你班的黑板报中准备出现哪些内容或栏目?(至少写出三条)

①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②推进依法治国的策略;③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中学生应怎样做;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7、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全国已有66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被查处(不含军队官员)。党中央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郭伯雄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的局面已经形成。其中,刘铁男、王素毅、李达球、童名谦、倪发科、季建业等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的处罚。中央用行动表明:反腐没有指标,只要违法违纪,一律查处。 (1) “打老虎”、‘拍苍蝇’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实施这一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依宪治国;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团体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⑤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加严格。

(3)要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些渠道举报腐败行为?

打热点电话、新闻报刊、写信、发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

(4)为形成反腐机制,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我们应如何做?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积极行使监督权;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弘扬法制精神;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8、材料一:在网络上,倒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据媒体报道,在某些网站,公然售卖考生信息者大有人在。这些卖家对于包含考生姓名、学校、电话、住址在内的信息进行打包出售。

材料二:2016年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称,凡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1)倒卖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隐私权。

2)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严厉打击电信诈骗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②能够维护公民的隐私权;③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④有利于彰显法律的威严,震慑犯罪分子,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法治中国。 3)为预防电信诈骗案的发生,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2)相关运营商:依法办网,加强对公民隐私信息的保密工作。(3)公民: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和维护他人隐私。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4) 近年来,电信诈骗盯上了未成年人,请你从未成年人角度为避免受到电信诈骗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要做到“三不一快”;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快报案。(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控能力,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3)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贪图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4)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浏览涉及个人隐私的网站。

(5)生活中遇到困难,应尽量找父母、老师或者信得过的朋友解决,切勿相信陌生人。

9、2016 年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宪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1)为什么要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⑤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⑥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一切社会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扩大宪法的社会影响力,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宪法实施。 ②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的力度和进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助力。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4篇

党的观念又叫组织观念,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定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有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员,我认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就要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这就是党的观念的具体化、实践化。这样,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一是增强党的观念首先必须强化党章意识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党章意识不强,违反了党章规定还不以为然,导致工作出现种种违法乱纪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和当前工作中。

二是增强党的观念须强化纪律意识

纪律严明历来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衡量一个党员党的观念强弱的重要标志。可是,一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不强,遵守纪律、维护纪律的自觉性不高,有的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严重破坏了党的纪律,损害了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此,要增强党的观念必须强化纪律意识,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

三是增强党的观念须强化自律意识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5篇

在开始学习之前,先请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发生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几个案例。

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辞职医生郑民生因悲观厌世,闯入南平实验小学捅死小学生八人并捅伤五人,一时震惊全社会。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之后,3月28日上午,郑民生就被从重从快执行了死刑。但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样,随后的学生伤害事件接踵而来。就在郑民生被枪决仅数小时后,3月28日下午3时,广东雷州雷城第一小学再现凶案:病退教师陈康炳持刀闯入教学楼,当场砍伤16名师生。4月12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发生一起校园凶案。一个精神病人在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约400米处,追砍放学小学生,造成两死五伤。4月29日上午9点20分左右,无业人员徐玉元持刀闯入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砍伤幼儿29名、教师2名以及保安1名。而就在4月30日,徐玉元被批捕的当天,早上7点40分左右,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又发惨案:45岁的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五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除了上述发生在小学的伤害事件,其实在中学和大学,各地也发生过一些校园流血事件。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校园的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伤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起,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大量青少年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损失。

自1996年起,我国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将校园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当下各地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时期,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开展校园安全讲座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欢乐和幸福,让学校、政府、社会多一些和谐音符,我在此跟大家简单讲一些安全法制常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注意活动安全。

l .防磕碰。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放置了许多桌椅、讲台等物件,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本月初,仁里镇某学校学生与同学打闹,因为不知道对方手臂有发育缺陷,就这么随手一推,竟将对方同学关节推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几万块的手术费用将由推人的学生来承担主要部分。);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尤其是在放学时间,同学们要注意礼让并靠右慢行。(2005年10月25号晚上8点左右,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寄宿制小学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2009年11月7号晚上九点半,湖南湘潭育才私立学校上千名学生在下晚自习时涌入楼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导致8人死亡26人受伤。屡次发生的踩踏事件非常值得在座的各位同学及校方予以反思,引以为戒。

2 .防滑、防摔。同学们,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要追逐打闹。有些教室地板是比较光滑的,因此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特别是学校上下楼道、走廊都是坚硬的水泥或砖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伤,发生安全事故。2010年,城南某小学女生就因为和同学在走廊上追逐打闹而滑倒受伤,幸而伤的不重,没什么大碍。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自身要注意,同时学校巡查老师应当在在学生课间和其他室外活动期间进行巡查,发现学生有追逐打闹或其他危险行为的,及时予以告诫、制止。学校也可以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岗”。由值周班干部负责,在学生课间活动期间予以巡逻。

3 .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在清扫教室卫生时,同学们不能一脚站在窗户上,另一只脚站在桌子上去插外面那扇窗户。这样很危

1险。2008年12月31日早上7点至8点,宜宾县蕨溪镇中心校五年级汪姓男学生到校后,由于本班教室未开门,想从隔壁班翻窗户到本班教室放书包,隔壁班同学劝阻,并将窗关上,不让汪姓男学生翻窗户,但汪姓男学生不听劝阻翻入本班教室放书包,放好后翻出本班教室。当汪姓同学翻出本班教室时,不慎从三楼坠落身亡。

4 .防火灾。教室内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制课桌、板凳、书籍等等,特别是中学的实验室,还有一些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因此要注意防火。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上半年,界富桥百福社区就有一家庭因小孩在家玩火而引发火灾。

5 .防意外伤害。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乱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尤其是不要用这些来搞恶作剧,要是把别人刺到了是要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的。几年前的9月27日下午,重庆市某中学初二(2)班上课时,学生汤某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同桌的王某悄悄将一支圆珠笔竖在汤的坐椅上。汤回答完问题猛地坐下,同学们当即听到一声惨叫——圆珠笔不偏不倚地插进了汤的肛门。校方赶紧将汤送到附近的医院,经抢救治疗,汤某得以康复。而王某的父母为此支付了上万的医疗费。一场恶作剧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事后王某悔之不已。

6 . 上体育课时,要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做到令行禁止,在练习双杠.单杠等项目时,下面应铺设软垫,做好防护。身体有某些方面不适或者疾病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报告给班主任,防止在体育课或做其他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今年4月份,河东某中等职业学校一女生,在参加军训后突发疾病死亡,因为她事先没有告诉军训教官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所以学校无法知道其有隐匿性疾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死亡的责任只能由自身和家长来承担。

二、注意交通安全。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中的 “ 行 ” ,就要涉及交通问题。同学们平日里上学、放学,节假日外出、旅游,除了步行以外,还要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要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俗话说,各行其道,在道路上行走,我们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右边行走。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

2.骑自行车时不要带人,不要多人并排骑车,更不要逆行。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音乐,不攀扶其它车辆。有次我在下班的途中看见几个中学生骑电动车,可能前面的车没有电了,后面骑车的那个同学就伸出一只脚蹬在前面那辆车上,一前一后摇摇晃晃的,时不时的还骑到了马路中间,任凭后面的机动车喇叭按个不停,他们充耳不闻,幸好他两个很快就拐入了一个小巷子,要是时间久了,说不定就会酿成一起交通事故。

3.骑车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4.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的时候,千万不能贸然横穿马路,以免发生意外。三 注意防盗。

(1)现金及银行信用卡。最好的保管现金办法是将其存入银行,切忌将大额现金随意存放在宿舍或衣袋里。数额较大时,应及时存入银行并加密码。密码应选择容易记忆且又不易解密的数字,千万不要选用自己的出生日期等容易被人解读的数字做密码。特别要注意的是,存折、信用卡等不要与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放在一起,更不应将密码写在纸上,与存折一起存放,以防被盗窃分子一起盗走后冒领。(前几天我看新闻,讲的是遂宁有位粗心的孟先生,怕忘记银行卡密码,竟将密码写在银行卡的背面,今年十月份他去成都进货后将卡遗失在路上,被王某捡到银行卡后,在ATM机上把卡里

1.85万元转入自己卡里。好在发现的早,被公安机关及时追回。)所以,同学们在发现银行卡丢失后,应立即到银行挂失。就算别人拣去了也不会有损失。

(2)各类有价证卡(如饭卡)这些证卡的特点是谁持有谁就可以使用,因此最好的保管方法,就是放在自己贴身的衣袋内,袋口应配有钮扣或拉链。如果参加体育锻炼等项活动必须脱衣服时,应将各类有价证卡锁在抽屉或箱子里,并保管好自己的钥匙。

(3)自行车、电瓶车。要安装防盗车锁,养成随停随锁的习惯。骑车去公共场所,应将车停在存车处。自行车一旦丢失,应立即到学校保卫部门或当地派出所报案,并提供有效证件、证明及其他有关情况,以便及时查找。

(4)贵重物品。如手提电脑、手机、黄金饰品等,较长时间不用的应该带回家中或托给可靠的人代为保管。人离开宿舍时,一定要锁在抽屉或箱(柜)子里,以防被顺手牵羊、乘虚而入者盗走。门锁钥匙不要随便乱放或丢失。

四、注意社会生活安全。

1.放学回家不在外面逗留、玩耍,不要进入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场所,不到建筑工地、江河、水库、池塘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今年7月初,遂宁某中学学生席某在假期与同学结伴去广德风景区青龙湖游泳,结果溺水身亡,今年年初遂宁另一所中学学生唐某因失恋在堤坎喝酒醉后跌入水中溺水身亡)

2.夏天天气炎热,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去江河,湖泊,小溪这些地方去游泳,实在是想解暑,就选择游泳馆游泳,因为这些地方比较安全,既不会有漩涡,水草、暗流、淤泥,假如真的出意外,还会有专业的救助人员施救。

3.交友要慎重,不准将社会闲杂人员及以前的同学带入校园内。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同学聚会时喝酒,要在人员、酒量上严加控制。尤其是对那些喝了酒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的同学,更要控制酒量,劝其少喝,以防酒后滋事,造成不良后果。(在开发区辖区有位假释人员(就是提前释放人员)和你们年纪相仿,就是因为和同学喝酒过多酒后滋事,将人捅伤,被判寻衅滋事罪)

1 .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等。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2 .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等警示标志的地方玩耍

3 .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4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如遇到开头我讲的那几个校园伤害情况时,面对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在校内的话就及时与班主任或者是学校保卫部门联系。以便侵害活动得以及时制止。在这个方面,学校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认真落实门卫、巡逻制度,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讲到这里,请同学们牢记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110 匪警119 火警120 急救 122 交通警

拨打 110 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案情以及打人凶手的特征,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人处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几个特殊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随意拨打或恶意拨打

110、1

19、122的行为,公安机关将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给予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等处罚。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课程就讲到这里,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使大家树立起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最后祝愿同学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范文第6篇

(一) 加强党性教育史中国共产党人各个历史时期对党员的一贯要求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也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政党是把本阶级的利益和思想集中起来又化为行动的政治组织。在为本阶级的利益进行的长期斗争中,高度集中地发展了本阶级的特性,从而形成政党本身的特性,这就是党性。所以,党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共产党员的党性,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即党性观念。党性观念的树立与改造,最主要的是靠党员个人高度的自觉,但也离不开组织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又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因此,在我们党的党章中明确规定,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党的其他组织,参加组织生活,遵守党员的义务和纪律,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这一条看起来简单平常,但却是保证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组织措施,也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党性教育的这一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就开始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拒绝农民和其他革命分子入党,就不可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政党,没有这样的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吸收大量农民和其他革命分子入党,不注重党的建设,特别是党性教育,不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因而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毛泽东在创立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这种特点,提出了首先着重在思想政治上建设党,同时也重视从组织上建设党,把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地位的建党路线,成功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他在1929年12月28日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等等。

延安整风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案例。整风运动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二是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整风,两个层次的整风都把党性教育作为主题。1941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并把毛泽东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发给党的高级干部,要求认真阅读研究。 1942年2月,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开始。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座谈会后,文艺界进行了认真的整风学习。延安整风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他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背景下,为防止党内对个人歌功颂德,中央专门做出六条规定:不给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更加强调要严格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尤其要严格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决不允许有任何因功劳大而不履行党员义务的特殊党员。毛泽东认为,在执政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不仅在于党员的数量,更在于党员的质量。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必须提高党员的各方面素质,尤其应注意防止投机分子和不合格分子混入党内。

1951年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28日,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都讨论了在执政条件下怎样强化党员标准的问题。中央响亮地提出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口号,并在充分讨论、反复修改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要求对党员普遍进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性教育活动,规模较大的有四次。第一次是1983年到1985年的整党。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指出:“这次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第二次是“三讲”教育。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三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近的这次就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部署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几次党性教育活动,都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尤其是强调实效和建章立制,进一步将党性教育制度化。

党的历史表明,注重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一个人从普通公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需要党组织的教育,真正解决思想入党问题,不断克服随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的不良思想意识。因此,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是当的建设的常态化任务。

(二)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伴随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全过程

党性作为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中。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的党性,而广大党员增强了党性,才能真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战斗力。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因此,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以每一个党员党性观念的增强、党性锻炼的加强为基础。

早在1941年,刘少奇在给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工作的宋亮(即孙冶方)的信中曾说:“中国党有一极大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因此,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指导上的失败,是在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全党或重要部分的失败,而并不是工作上的失败。”他具体分析过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足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历史不长。“由于这些原因,特别是我们党的主观努力不够,二十年来,我党虽有极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但缺乏理论的弱点仍旧未能克服。这是我们今天还要以极大的努力来加以克服的。”而要克服这些不足,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

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把党性修养作为自己的终身任务。方志敏说,“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这是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内心表白。1935年1月,方志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地区时,由于叛徒出卖,在皖浙赣交界处的怀玉山区不幸被捕。敌人把五花大绑的方志敏带到了台上“示众”,方志敏昂首挺立,镇定自若地向成百上千的群众高声说道:“同胞们!我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贪官污吏剥削统治,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国民党一军官对方志敏说:“方先生,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方志敏打断他的话,正色说道:“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绝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方志敏还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其中成了他饱含激情的和对祖国爱戴、对党忠诚的传世之作。

雷锋1940年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雷锋在湖南省望城县龙回想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58年11月,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党推土机手,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1月,雷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驻辽宁省营口市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雷锋的优秀事迹不久之后被广泛报道。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学习雷锋的题词不断。直到今日,雷锋精神仍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雷锋的一生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英雄伟绩,何以能够成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归根结底在于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以真诚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人生乐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内涵,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和风格,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1962年6月,为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任尉氏县县委副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兰考地处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风沙、盐碱、水涝肆虐、土地荒芜、人口外流,兰考已是一片贫穷凄凉的景况。焦裕禄上任前,党组织用“三个最”明确告诉他兰考的状况和对他的要求: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接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面对党组织提出的“三个最”,焦裕禄坚决地说:“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他在兰考忍者肝病的折磨,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终因操劳过度,于1964年5月不幸病逝。

不闯“红灯”,这是郑培民一贯的自律。他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也能在日常小事、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为钱财闯“红灯”。郑培民到中央党校学习时,曾向单位财务处借了5000元作为差旅费和学费。到中央党校报到交费后,他把余款存到了储蓄所。后来回单位报账时,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钱。财务人员问其原因,才知道是存款所得的利息。于细微处见精神,从琐事中看作风。小小的8.72元,郑培民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由此赫然可鉴!他不为家人闯“红灯”,郑培民挚爱家人,但他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给予妻儿任何照顾。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他不为朋友闯“红灯”。郑培民朋友多,但是对于朋友特别是对企业界的朋友,他从不占他们的一点便宜,多次谢绝一些朋友提供的所谓对新产品的“试穿”、“试用”。郑培民不闯“红灯”,目的就是要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

“两袖清风来去”,这是福建省东山县干部群众对老书记谷文昌的朴实评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她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许多人称赞他是一位“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十几年如一日”,非常高尚的人。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在《“潜绩”与“显绩”》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2015年1月,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

上一篇:销售每日工作计划表格范文下一篇:销售经理工作计划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