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

2024-06-28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1篇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现状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知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校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更应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道德信仰等各个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 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学十分必要。但当前人们对实践育人的认知明显有限, 在实践教学中缺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对育人的理解和认知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而在高校整体规划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当成校园建设中的软指标, 重视程度不足, 相关投入力度也不足, 使学生将实践育人理解成就业层面的实践, 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差[1]。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效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 而学生对理论教学往往并不感兴趣, 甚至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早退和旷课现象, 甚至有学生将理论课看做是脱离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教学, 这直接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效收效甚微。而在实践教学中, 多数高校都徒有实践教学的虚名, 不仅缺乏统一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管理, 更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 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

1、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 应将党的领导作为核心进行。高校管理者、各级党委和党组织成员必须结合高校实际, 提高自己对实践育人工作的认识并高度重视起发展, 将实践育人与高校的长久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结合, 贯彻落实实践育人教学理念, 以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来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2]。将实践育人纳入到高校的宏观工作目标和整体规划之中, 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定时进行监督和检查, 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落实效果,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 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归因、提出对策, 使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工作真正形成制度, 走向常规化轨道。

2、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物质是高校发展的前提, 其中包括人力、物理和财力三方面。人力保障不仅是高校党委、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 更应将工作细化到个人, 同时加大实践育人指导教师的人力投入, 具体可通过教师跟随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辅导员辅助实践等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情绪思维的把握, 从而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而物质保障则是对实践基地的构建和协调。高校应尽量积极争取可供学生进行实践的企业、事业单位等, 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实践基地的选择和设计,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基地进行培养, 在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为实践基地贡献力量。另外, 在校内构建网络实践教学空间, 并设置专门人才进行管理, 对学生实践教学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纪录, 为实践考评提供参考和借鉴[3]。财力保障则是高校内部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的资金保障, 即加大拨款的比例, 以保险、后勤服务、药品等的提供, 切实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 同时争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相关资金支持, 强化高校与外界的沟通。

3、通过激励促进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激励, 通常可分为教师、学生和领导激励三个方面。教师激励, 是将教师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工作量纳入考评, 并设置一定的津贴, 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 让教师更愿意参加到实践育人之中。同时规范教师参与实践育人机制构建的实际工作规则, 明确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和步骤等。学生激励则是将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与学分紧密结合起来, 纪录到学生档案之中。而领导激励则是将实践育人纳入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指标体系和领导人考核之中, 促进实践育人的贯彻落实。

4、以科学的考评检验成效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中, 考评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今后的发展。具体而言, 高校可将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与学分进行挂钩, 并记入学生档案, 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评价标准进行细化, 更应制定相关的质量目标和考评标准。将教师、学生、领导都纳入考评体系, 提升校内外实践育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可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不断创造哦啊和完善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创新中坚定方向, 实现从指导方向、宏观规划、实践目标、实施方案的转变, 在这样层层递进的分解中寻找切入点, 以创新和发展为不竭动力, 创建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 为高校提供更加合理、更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教育核心即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将体验和感受转化成实际行动, 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实际教学中, 若想切实保障实践育人的预期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就必不可少, 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学中实践育人的落实现状, 并形成针对性的分析, 坚持引导、保障、激励和考评等环节实效性的提升, 从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 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 希望能借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5, 01 (01) :66-69.

[2] 郭红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5, 05 (01) :72-74.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2篇

1 化工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预判分析

1.1 现代企业亟需并青睐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员工

企业需要员工做到忠诚无私、奉献敬业,令行禁止、雷厉风行,配合密切,坚决执行、不怕苦、不叫累、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等,也就是说需要员工具有高度执行力!我院作为化工类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都在化工企业中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若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有可能酿成极大的人身、财产安全事故。而部队以信念坚定、组织高效、管理严格、思想工作细致深入闻名,技校作为直接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学校,借鉴部队先进管理经验对学生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内部管理质量,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好、社会竞争力强的学生,而且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为企业培养一大批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一定操作技能还具有高度执行力的青年员工——这样的员工必将成为社会之急需、企业之最爱!

1.2 部队教育管理士兵与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有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是教育管理方向目标基本一致,部队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战斗员;学校教育管理目标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的学生。因此,教育管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其次是教育管理对象自然情况基本一致,部队管理主要对象是士兵,技校管理主要对象是学生,士兵与技校学生在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基本一致,可塑性好、求知欲强、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思想不够成熟,尚未形成正确理性的价值观,对社会认知不够深刻,个人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学习缺乏韧劲、耐性,自立性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再次是德育方法基本一致。部队政治教育与思想工作多用理论讲授、专题讨论、经验介绍、宣传表彰、交流发言、个别谈心等方式,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也多采用这几种形式。

2 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与做法

军事化管理模式,就是学校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作风与学校管理思想结合的管理模式。它是以军队的严明纪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着装、统一内务标准、统一军训内容,实现“七化”目标即一日生活制度化、内务管理整齐化、学生行动队列化、服从命令军人化、礼貌礼节规范化、校园卫生干净化、课外活动群体化,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合格技能人才。

2.1 以军事训练为突破口,端正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来到新的学校,他们有种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新的要求。对于学校来说,这是教育的开端,也是教育的契机。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每年的开学初对新生进行为期19天的入学教育暨军事训练,旨在校园内创设种全封闭式的军营环境,通过对学生开展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为主的强化训练来磨练意志品质,端正行为习惯;把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团队协作训练、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疏散演练、自救与互救训练、生存磨砺教育、环保教育等融入到军事训练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快乐中训练,在训练中提高素养。为了确保军训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结合学校特点,从作息、集合操练、内务卫生、军容风纪、站岗值勤到外出请销假等都有严格规定。军训过程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人员物资落实、责任目标落实;军训结束时学生必须参加军训考核,不合者下学期还要补训。

2.2 以《军事化管理条例》为媒介,严格管理,使行为转化为习惯

通过短短19天军训,学生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是暂时的,必须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地进行巩固和强化,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为此,学校依据部队纪律内务条令制定适合学校管理特点的《军事化管理条令》,包含军事训练、一日生活制度(涵盖了军训、学习、生活、早操、升旗、考勤、班会、卫生、晚自习、就寝等管理的各个环节)、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会操检阅等内容,并形成对应的班级、学生军事化考核办法,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通过贯彻各项制度,实施礼仪教育,严格一日常规检查,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使行为转化为习惯。经过系列措施落实,我校的寝室内务整齐划一,教室餐厅洁净明亮,学生文明礼貌,校园环境优美。

3 军事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军事化管理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搭建了平台,通过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纪律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有自我控制能力、耐挫能力、感恩意识的一个“社会人”,其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和社会、企业的高度认可。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3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扬、全面发展的自身需要。首先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自我, 学生实践能力对其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培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要点、普遍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方向, 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刻画了大学生生活的亮点, 使素质教育形象化、多元化, 具体化, 使广大学生获得了知识的丰富、理论的丰富和能力的丰富;其次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遵循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缩短书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增强自学能力;能够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把握了学生成长的过程, 提高综合素质;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道德状况, 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 增强道德素质;最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有才干的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面对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满足了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拓展的内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符合了时代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我们可以以“团风精神实践育人”为切入点, 分层次结合各种样式的活动, 循序渐进的进行。增强广泛认可, 做好宣传工作。对各班团支书进行培训, 并对本学院宣传“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校学生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关情况的途径有“长春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网”、《长春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手册》、长春大学各学院的“素质拓展”负责人及班级团支书。在增强理念及意义层面的认识上, 需要加强的是一些更为形象, 能给予同学们更多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机会。全校师生员工都要弘扬“团风”精神, 促进形成“同德、同心、同济, 奋斗进取, 务实求强”的校风建设目标。广大教师严谨治学, 教书育人;全校学生刻苦学习, 健康成长。机关干部和后勤职工树立了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增强了科学管理、主动服务的意识, 积极为教学服务, 为基层服务, 为学生服务。本着“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原则, 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学“团风”活动, 呈现了奋发有为、和谐进取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校园风尚, 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济, 奋斗进取, 务实求强”的校风。比如在遴选优秀团风青马工程学员时以素质拓展为主线, 随着“素质拓展计划”实践活动的启动、运行、推广, 对学生进行测评。还可以通过一些讲座、座谈会、的形式以实例来向同学们介绍身边同学, 还可借鉴我校“团风·国风”大学文化讲堂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的经验, 或者邀请来外校的一些有着典型经历的同学的故事, 增进学生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距离”。依托学校“团风学苑”, 由学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组成的导师团,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心理素质等全方面的塑造和培养, 开展结对一对一辅导的形式。

加强学生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 自我协调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认知为基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贯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原则, 达到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升自我的目的。只有在同学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自身的意义, 认识到素质拓展的主体是自身群体, 才能在素质拓展中发挥主动性, 积极性。除要对现有的活动进行整合意外, 还需要设计大量的载体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围绕青年人个体的需要、青年团员成长不同阶段的需要、以及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来设计和策划。学生自主性的加强还必须以多视角、多方位、多元化、高精品的活动项目体系为保证。激发原有的一些学生组织和社团根据素质拓展的要求而增加新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例如, 在“青春心向党, 团风谱新篇”主题团日活动中, 可在各级组织开展的党的十九大主题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中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加分奖励, 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下乡”方面, 对在一些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级别, 校级的志愿服务中获得奖励和证书的同学, 根据获奖情况进行加分。另一方面, 给予更多的同学参与的机会, 可开展更多适合更大范围同学的有意义的活动, 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还可以通过精准教育扶贫与贫困地区小学结对字, 实施“团风”天使成长计划, 开展高校体验性活动。

将“团风”精神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现已形成以暑期“三下乡”、寒假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 并逐步实现了基地化、项目化、长期化和社会化运作, 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模式, 建立了青年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参与的互动机制,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三年来, 共组建重点团队68支, 共有7400余名大学生分赴山东、甘肃、云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和全省9个市州, 我校先后18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国家及省市等媒体对我校活动宣传报道近百次, 实践团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项30余项。依托“团风”志愿者协会, 激发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广泛开展以扶弱济贫、卫生环保、支教助学、社区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 广大青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本领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在社会上掀起了颂扬“团风”的热潮。三年来, 学校共选派5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团风”志愿者协会先后被团省、市委评为文明社团、最美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吉林省青年文明号、吉林省“十佳学生社团”。协会作为吉林省唯一推荐参评全国第五届中国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候选单位, 并入围全国前20名;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14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推拿养生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4篇

一、完善资助制度, 统筹规划, 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制度是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资助制度, 学校应该根据国家资助政策, 搞好顶层设计, 以“立德树人”为资助育人根本任务, 将培养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 有的放矢地修订和完善资助相关制度, 规范资助政策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制度分两大层次:一是学校要切实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的配套制度, 如《国家奖学金、国奖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落实专项资助政策相关制度》等;另一层是学校根据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的相关制度细则,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评选及实施办法》、《学校特困补助申请及资助细则》、《学生校内外勤工俭学管理实施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细则》等,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落实执行, 逐步完善资助育人的目标体系、保障体系和实施体系。这些政策和制度为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方向, 提供依据, 奠定基础。

二、依托三大课堂, 强化受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

依托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主阵地、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为平台, 构建课堂知识导学、校园环境辅学、社会服务检学的“三大课堂”内外联动、功能互补、形式互动, 相辅相成, 相互融通,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 强化受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 增强受助学生的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职场、社会需要和学院实际进行系统规划, 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指向, 以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以创新实践项目为依托,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实践创新培养工程的育人效果, 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 加强专项培训力度, 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全国, 以各级管理团队为指导, 组建师生赛事建设团队, 大幅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成绩, 顶岗实习、毕业项目与就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顺利实现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角色转变, 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悟, 在实践中得到成长。通过综合素质训练, 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三、广泛宣传, 加强受助学生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

资助工作的本质是育人, 不仅要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燃眉之急, 应以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 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正面效应, 使有需要的大学生真正能够从资助体系中得到帮助。

学院应该积极构建以“你诚我信、感恩践行”、“创诚信校园, 树诚信校风, 做诚信学子”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 通过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等系列举措营造良好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以诚修身, 以信立业。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资助工作的开展, 但是思想教育不能培养出绝对的诚信行为, 必须辅以必要的监督与惩治手段, 才能使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更好地落实。

其次开展励志教育, 实施励志教育应当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 包括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辅导员等几个层级, 明确各项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以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校举办例如青春故事分享会, 评选校园十大年度人物等活动, 营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助于大学生向上向善自主意识的形成, 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目前, 我国高校资助主要采取“给予式”工作方法, 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趋向, 使受助者的义务和权利分配不对等, 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比较严重。高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 培养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使之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高校责无旁贷。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进行感恩教育活动, 通过“算算亲情帐, 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感恩专题讲座、进社区、做义工等志愿者行动, 引导贫困学生在接受他人资助的同时帮助他人, 回报社会, 增强受助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四、不断创新, 将物质帮扶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

(一) 理念创新

基于目前资助育人工作中重在“助”而失于“育”, 重数据, 轻素能的问题提出以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为导向, 以资助为手段, 进行高职院校“123”资助育人创新模式的构建, 统筹规划, 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搞好顶层设计;依托三大课堂来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 加强受助学生的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融合多载体广泛宣传, 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 深入挖掘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 体系创新

整合、优化教育的各种载体和内容, 创新构建高职院校“123”资助育人新体系, 呈现出顶层规划、系统设计、多元融合、动态调整、优化升级的特色, 整个体系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凸现出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培养特色。

(三) 模式创新

建立解读资助育人政策、内凝资助育人品质、外显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点、面、网”三位一体全方位的协同资助育人的创新模式, 将物质帮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协同发展, 改变了传统资助工作中重物质帮扶, 轻精神“资助”的问题, 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绩效。

综上所述, 通过高职院校“123”资助育人新模式的构建, 统筹规划, 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搞好顶层设计;依托三大课堂来强化受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

融合多载体广泛宣传, 加强受助学生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 并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动态的阶段性的反馈, 这样有助于高校实时掌握实际的效果与影响力, 才能及时对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素能并重, 协同发展, 以更适应广大学生的需求, 并真正取得实效。

摘要:本课题主要基于目前资助育人工作中重在“助”而失于“育”, 重数据, 轻素能的问题提出以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为导向, 构建高职院校“123”资助育人新模式, 将物质帮扶与德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 素能并重, 协同发展, 从而发挥资助育人的更大价值, 并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绩效。

关键词:素能并重,立德树人,资助育人

参考文献

[1] 单艳艳, 胡晓鑫.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浅谈[J].现代交际, 2018 (21) :35-36.

[2] 朱跃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培养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8 (09) :180-181.

[3] .助困励志结合精准资助育人[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8 (Z1) :76.

[4] 薛泉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 2018 (04) :193.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5篇

今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求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建设,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促进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形成,开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工作局面。为此,我们汇集高校和社会力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构建教学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一、集成高校与社会力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共建校内教学实训基地。生产实习难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生物技术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环境、

技术要求较高,学生实习很难进入生产的核心部位,更不能实际操作训练。2003年开始,我们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争取国家和学校配套等经费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几年来,通过积极争取“985工程”、“211工程”、“中央财政采购”等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重点从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产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生物制剂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校内实训工艺路线。

(2)吸引企业和政府资金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吸引政府和企业资金及设备的投入,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平方米,仪器设备1345台(10万元以上设备36台)。承担着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科研成果的中试放大和样品的制备,高校师资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训等任务。

2.共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宗旨。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好高校、企业和政府资金、物质条件等多种社会资源参与办学,才能扩大办学空间,增强办学活力与实力。

(1)整合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资源,搭建科研训练实习平台。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艾滋病疫苗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东北亚生物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

校内研究实验室(中心)和生命科学公共技术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承担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任务。

(2)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联合实验室可以把产学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年来已同敖东药业和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等8个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形成双方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 (3)与政府联合建立生物技术创新实践平台。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联合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目前,已与省工信厅、市工信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建立创新实践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扩大平台社会影响,推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平台水平和使用效率。

(4)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野外实习和科研、生产实习基地。目前,已建立了3个药用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长白山动植物实习基地、左家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和查干湖湿地教学实习基地)和9个高新技术企业(院所)实习基地。本科生可进行动植物分类、药用植物鉴定、生态环境考察、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过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习教学。这些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层次与水平,为学生创新、创业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采取培养和聘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稳定的双师型队伍 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决定实践教学的水平,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有效地建立起实践教学队伍培养与聘任机制,才能提高实践育人的整体水平。

1.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培训。中心定期选派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习基地进行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工艺培训,先后有32人次在企业生产一线培训。培训提高了青年教师生产实际操作的能力,丰富了教师生产实践的经验,提高了生产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2.鼓励与支持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几年来,已有16人先后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项目18项,通过攻克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应用创新技术水平和实践育人的本领。

3.聘任企业专家作为实践教学兼职教师。目前,已聘任多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特别是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补充和完善实践师资结构。这样一支较稳定的双师型队伍,不仅补充了实践教师缺乏问题,而且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构建与科研、生产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社会实际职业的对接度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课题。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

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只有建立起与科研、生产衔接的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职业相对接,才能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1.统筹设计实验、实训和实习技术路线。把实践教学环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加强专业、实训、实习等教学内容和技术路线的综合设计。例如“白细胞介素-18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表达、分离纯化及性质表征”实验项目,基础实验以构建基因工程菌为重点,专业和实训实验以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表达及性质表征为重点,实习以生产工艺放大实践为重点。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熟悉掌握了基因工程上游到下游整个科研与生产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专业实验和生产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根据生物学专业的特点,设立了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4个与生产实际应用结合的专业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创造性、自主性、责任心得到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强教学与科研、生产结合的深度。不断引入学科前沿技术项目,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开设,使教学、科研和生产互相渗透,相互贯通,逐级提高,实现了“学、研、产”的全方位对接,为学生提供了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实践舞台,把培养人才、完成科研和生产任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使学生

逐步接近和适应即将服务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生社团实践育人范文第6篇

意见

日 期: 2012-04-09 来 源: 教育部网站

【发文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文件编号】教思政[2012]1号 【发文时间】2012-01-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财政厅、文化厅、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财政局、文化局、团委,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武警部队政治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1.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

1 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二、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

3.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要区分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要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5.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6.认真组织军事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要通过开展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要积极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对学生军事训练的大力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增强军训实效。要突出抓好国防生军政训练,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并为国防生日常教育训练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条件,大力支持国防生参加部队实践活动。

7.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要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8.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所有高校教师都负有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各高

2 校要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要主动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要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要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要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并纳入考核内容。

9.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要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10.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高职实训基地。各高校要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要强化现场教学环节。基地建设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设立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要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

三、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

11.形成工作合力。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各高校的积极努力。推动地方各级政府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支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大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好沟通联络作用,积极促进形成实践育人合作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宣传、文化等部门要为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艺术场所提供优惠条件。部队要支持学校开展军事训练,积极加强军校合作。共青团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把实践育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商,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企事业单位支付给学生的相关报酬,可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2.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实践育人经费,是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高校作为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主体,要统筹安排好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费,新增生均拨款和教学经费要加大对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育人工作的投入。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实践育人经费投入。

13.加强考核管理。教育部门要把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及时表彰宣传实践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各高校要制订实践育人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效果。要制定安全预案,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确保实践育人工作

3 安全有序。

14.加强研究交流。各地各高校要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及时总结推广实践育人成果,研究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路举措。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育人规律,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各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加强实践育人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

15.强化舆论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报道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广泛宣传实践育人工作取得的成效,积极推广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支持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各地各高校要根据上述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本校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具体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贯彻情况及时报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上一篇:学生暑假生活总结范文下一篇:销售人员心态调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