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60例ASAI~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 年龄30~70岁, 体重37~70kg。术前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 无明显高血压、冠心病史, 无插管及喉罩置入禁忌证。随机分为喉罩组 (L组) 和气管插管组 (T组) , 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 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后, 30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500mL。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0.06mg/kg、丙泊酚1~2mg/kg、瑞芬太尼2μg/kg、维库溴胺0.15mg/kg静脉注入, 由同一人分别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IPPV) , 设潮气量 (VT) 为10mL/kg, 呼吸 (RR) 12次/min, 吸呼比为1∶2。术中用丙泊酚5~6mg/ (kg·h) , 瑞芬太尼0.2~0.3μg/ (kg·min) , 持续静脉泵入, 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丙泊酚, 缝最后1针时停用瑞芬太尼。

1.3 术中监测

全程监测心电图 (ECG) 、有创血压 (MAP) 、心率 (HR)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及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5min、拔管 (罩) 前、拔管 (罩) 时、拔管 (罩) 后5minHR、MAP、SPO2, 并记录置入期、拔管 (罩) 期、术后24h的相关并发症。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L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 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在插管时、插管后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分别比诱导前、拔管前HR明显增快, MAP明显升高 (P<0.01或P<0.05) ;T组在以上各时点与L组比较HR明显增快, MAP明显升高 (P<0.05) 。

2.2 通气效果

2组患者各时点SPO2均维持在98%以上, SPO2及PETCO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并发症及降压药物使用

L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例数明显少于T组 (P<0.05) , 苏醒期降压药物使用例数明显少于T组 (P<0.05)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呕吐误吸, 见表1。

3 讨论

气管内插管麻醉时, 由于置入喉镜、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和套囊等操作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和心律增快等, 统称为“插管应激反应”, 为临床常见[3]。应激反应的发生机理可能是窥视喉部及气管插管, 刺激咽部及气管的神经末梢, 神经冲动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脑干循环调节中枢, 引起一系列的交感、肾上腺活动增加所致[4]。另外, 气管插管能引起从唇到气管各部位的损伤, 导致术中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喉罩是一种介于面罩和气管导管之间的气道管理工具, 置入喉罩不需要借助器械暴露声门, 因此, 不损伤唇齿, 对声门无刺激, 不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同时避免了气管插管时直接插入喉镜对会厌、舌根和咽喉部肌肉的机械性刺激, 从而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5]。本研究中, L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T组在气管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

注:与T组比较, *P<0.05

喉罩不插入气管, 不接触声带, 无气管导管对声带和气管造成机械性损伤的不良反应, 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且能在保留自主呼吸下进行操作, 利于初学者掌握。有研究表明, 麻醉诱导时, 联合使用肌松药可明显改善喉罩置入条件, 降低局部损伤和术后咽痛的发生率, 术中通气良好。在本研究中, 所有病例均在肌松条件下进行喉罩操作, 大大提高了喉罩置入的成功率, 一次置入成功率达90%, 2次置入成功率达100%。L组全麻诱导期间呛咳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明显较T组少。乳腺癌手术为仰卧位, 术中喉罩位置不易变化, 呼吸道管理方便安全, 因此, 喉罩通气全麻是乳腺癌切除术的较佳选择。

综上所述, 气管插管与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通气效果。喉罩置入相对于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 且咽喉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80例ASAI~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喉罩组 (L组) 和气管插管组 (T组) , 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5min、拔管 (罩) 前、拔管 (罩) 时、拔管 (罩) 后5min的心率 (HR) 、有创血压 (MAP)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L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 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在插管、拔管期间分别较诱导前、拔管前及L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 (P<0.05或P<0.01) ;L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 (P<0.05) 。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 操作简便, 应激反应小, 通气满意, 且咽喉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关键词:喉罩,全身麻醉,乳腺癌

参考文献

[1] 蔡珺, 黒子清, 池信锦, 等.ProSeal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7) :454~457.

[2] Feoh CY, Lim FS.The Pr oSeal laryngealmask air way in Children a comparis on bet ween two insertion techniques[J].Paediatr An2aesth, 2008, 18:119~124.

[3] 张国楼.全麻插管期心血管副反应的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12) :673.

[4] 王开祥, 邓燕, 张显平.不充气喉罩及气管插管对子宫切除全麻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7) :601~602.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小儿疝气416例, 男性357例, 女性59例, 年龄6个月~12岁。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组共305例, 男292例, 女26例, 年龄1~12岁, 平均4岁, 单侧疝气300例, 5例双侧。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组共112例, 其中男107例, 女5例, 年龄6个月~10岁, 平均3.5岁, 单侧疝气95例, 双侧12例。

1.2 方法

术前6h禁饮禁食, 微创手术治疗组患儿取平卧姿势, 臀部稍垫高, 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 气管插管复合麻醉, 皮横纹下横行切口, 长约5mm, 剥离疝囊, 高位结扎。另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两组患儿于术后3~6个月来院复诊, 观察切口恢复、精索硬度、阴囊肿胀情况、睾丸大小质地、提睾反射情况、睾丸精索静脉血供及有无复发等情况, 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所得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组相比较, 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方面明显缩短 (P<0.05) , 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减少 (P<0.05) , 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 见表1。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后仅有阴囊肿胀, 未发生其它类型的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组手术后除伴发阴囊肿胀外, 尚有腹胀、继发鞘膜积液和疝复发等并发症, 见表2。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为1%~4%,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0倍[6]。主要临床表现为当幼儿出生后不久, 在腹股沟部位出现可复性的肿块, 多数出现较早, 在生后2~3个月出现。一般常在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时出现, 主要是由于腹腔压力突然增高, 导致腹腔内容物冲破疝环所致, 小儿则常在哭闹、剧烈运动或大便干结时产生[7]。一旦疝块发生嵌顿, 常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等表现, 严重者会发生嵌顿不能及时还纳, 还会造成嵌顿的肠管坏死, 甚至危及生命。传统手术方法一般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常采取腹股沟区横切口或斜切口, 完整分离疝囊至颈部, 行高位后结扎术[8]。本组研究资料显示此方法常有术后阴囊肿胀20.9%, 腹胀1.6%, 继发鞘膜积液2.3%等并发症, 并有一定的复发率1.3%。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有这样一些优点: (1) 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环口周围缝合并结扎疝囊,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 符合外科手术治疗原则; (2) 腹腔镜具有切口小, 微创, 恢复快, 瘢痕细微, 患儿家属容易接受; (3) 由于微型腹腔镜手术时无需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 也不需破坏提睾肌, 不需游离精索, 对于腹股沟区的损伤小, 可避免因精索血管神经损伤而导致缺血性睾丸炎发生; (4) 由于腹腔镜镜下的放大作用, 局部解剖结构更清晰, 操作时不易误伤, 而操作时无需分离疝囊, 减少了血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5) 与传统手术相比, 微型腹腔镜对于双侧疝的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同时还可及时检查、发现及处理可能存在的隐性疝, 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

微型腹腔镜手术时只需在脐窝及脐旁做2个5mm的小切口 (双侧疝也是如此) , 因此, 手术对患儿的创伤极小, 与传统手术相比, 平均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都大大缩短, 术后数月几乎不见手术瘢痕;由于手术全部在腹腔镜监视下操作, 只要腹腔内缝合及打结技术熟练, 手术操作时间可以缩短至20min以内, 大大降低了麻醉风险及手术风险, 提高了手术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 对416例小儿疝气分为2组, 1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另1组采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 比较2组在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自主活动时间少, 出血量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同时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微型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易恢复, 瘢痕细微, 比传统的高位结扎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疝气,腹腔镜,儿童

参考文献

[1] 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27.

[2] 刘衍民, 李宇洲, 李成昌.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0, 11 (4) :251~252.

[3] 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207.

[4] 余亚雄.小儿外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8:310~312.

[5] 李正, 王慧兰,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3l~535.

[6] 张金哲, 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12.

[7] 朱云祥, 叶启发, 倪庆, 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的防治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11 (4) :112~115.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创伤性休克的产生是因为创伤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功能受损、机体内血液循环的减少等造成的。创伤性休克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后症状, 其死亡率很高。为了病人的安危最好的做法就是手术, 但是要想手术能够正常的进行, 必须做好临床急救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98个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例子, 其中男57例, 女41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0.2岁, 每个病例都经过了临床观察, 其中呼吸道梗阻造成的休克27例、大出血引起的创伤性休克60例、其他原因造成的休克11例。全部患者都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诊了。

1.2 方法

对98个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总结出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套护理方法, 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2 结果

将本组98例患者其中91例患者治愈, 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根据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死亡率为7.14%。较以往统计病例死亡率有明显降低。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临床急救护理, 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结果对98个病例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了一套有效的急救方法。

3 讨论

3.1 做好止血、止痛工作

当病人出现创伤性休克时, 大部分会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针对这种状况, 应该迅速的找出导致出血的原因, 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

具体措施如下: (1) 对于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止血的方法是给它进行无菌敷料然后加压包扎和夹板固定; (2) 对于由于皮肤的撕裂或者开放性损伤导致出血的患者, 应该采取压迫止血; (3) 对于闭合性损伤的病人, 先仔细的观察患者病情, 再进行处理, 如果血压仍旧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情况, 就可能存在内脏的活动性出血, 此时从腹腔重抽出血液, 若是血液不凝固则便可确诊; (4) 由于剧烈的疼痛也会导致休克, 为了止痛可以采用哌替啶50~100mg进行注射, 但是会导致呼吸不顺畅的反应, 要慎用。

3.2 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氧气充分

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处于缺氧状态, 所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有着重要作用, 常用措施为给患者戴上面罩或者插上导管进行持续给氧, 一段时间过后, 如果病情好转就可以间断的供氧。

严重的创伤性休克病人通常会有呼吸道梗阻的症状, 还可能导致窒息。此时应该迅速清除咽、口部分的呕吐物、分泌物等, 头偏向一侧, 拉出舌头, 也可以将气管或气管插管切开。

对于严重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或合并有颅脑损伤的病人, 应该对病人采取机械对其辅助呼吸, 为病人输入高流量的氧气。

3.3 不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随时都处在变化当中,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 要不断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防止休克的发生。

常见的监测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精神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如果病人反应良好, 神志清楚, 表明循环血量足够。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烦躁、神志不清等状况就表示循环血量不充足, 休克还存在。 (2) 监测皮肤的温度、观察色泽, 因为这个可以反映出体表灌流的情况。休克时的状况是表现出四肢冰冷, 肤色苍白, 轻压口唇或指甲颜色也变得苍白, 恢复红润较缓慢;休克好转表现出来的情况是皮肤干燥、四肢温暖、当轻压口唇或指甲时迅速变红。 (3) 监测患者的脉率和血压情况。当患者的脉搏清楚, 手脚温暖, 表明休克好转, 脉率指数在0.5左右是无休克的, 在1.0~1.5之间存在休克, 2.0以上休克严重。当收缩压低于12Kpa (90mmHg) 、血压下降、脉压<2.67Kpa (20mmHg) 时表明休克存在。当脉压增大、血压上升到正常状况时表明休克进行好转了。 (4) 进行特殊的检测, 判断病情的变化,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3.4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为了有效的抢救病人, 让病人脱离危险, 必须及时的对病人进行补液, 并且提高补液的速度。然后在远离病人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处建立2个左右的静脉输液通道。一种一条静脉通道用于对病人进行输血。

4 结语

病人受到创伤性休克后必须进行及时的抢救, 也只有及时的抢救才能让患者脱离危险, 提高成功率。在抢救途中也必须很好的结合抗休克护理, 让术前准备和抢救休克共同进行。因为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和重要部分。通过对患者做好止血、止痛工作、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氧气充分、不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等护理工作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

摘要:目的 针对手术期间病人出现创伤性休克的症状, 探讨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临床急救护理的方法, 提高以后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观察分析98个手术室创伤性休克的病例, 总结出临床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使用临床急救护理, 使得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结论 及时、准确的采用相应的急救护理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创伤性休克,临床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尹冬玲, 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 .

[2] 永岚.2种股静脉置管输液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3] 原忠青, 王翠梅, 郭秦杰.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 例, 所选患者均经B超检查、临床症状以及妇科刮诊进行疾病确诊, 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 排除慢性病、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病变情况。 后将所选取的100 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 例患者。

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39~78 岁, 平均年龄为 (53.23±6.57) 岁, 糖尿病的疾病病程在1~18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7.87±2.34) 年, 其中采取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有27例, 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有19 例, 采取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有4 例;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是38~79 岁, 平均年龄为 (53.34±6.71) 岁, 糖尿病的疾病病程在1~18 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7.72±2.41) 年, 其中采取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有28 例, 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有19例, 采取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有3 例。 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平均病程、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可知,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 观察组两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其中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即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即在了解患者具体情况下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 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如厕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 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数据处理

该试验结果数据采取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以95%为可信区间, P<0.05 时表示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该结果数据指标均为计量资料, 结果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结果数据对比方法采取t检验进行。

2 结果

该试验结果数据显示可知, 相比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如厕时间均更短, 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结果数据如下。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女性生殖系统良性占位性病变, 主要是由于机体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引起的, 疾病表现多为腰腹痛、月经异常、贫血、不孕以及腹部可触及肿物伴有一定压迫感等。 而糖尿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 主要疾病表现为血糖升高, 疾病相关并发症较多[2]。 而临床子宫肌瘤手术与临床麻醉应激反应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并引发相关并发症, 因此临床上, 为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应有意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有较好的临床意义[3]。 而相较于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 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在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 具体措施如下。

(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下, 指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表, 并规定护理目标, 护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入院时指导、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护理干预, 以达到护理目的[4]。

(2) 患者在入院后, 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 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 以及住院的基本事项[5]。 后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并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开导, 使患者对于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信心, 并且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

(3) 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 为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可邀请成功病例患者进行现场说教, 以消除患者的疑虑, 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 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排便、排痰[6]。 另一方面, 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配合, 使患者熟悉手术室各项设备以及环境, 以消除对手术室的恐惧心理, 能够较为从容的面对临床手术治疗。

(4) 手术过程中, 责任护士应全程陪伴, 适当播放轻音乐等, 使患者能够放松, 减少出血量。 同时应保证患者的引流管通畅, 观察、记录患者的引流量、引流物的性状, 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7]。

(5) 手术结束后,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 同时指导患者日常饮食, 尽少食用产气的食物。 另一方面,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辅助其如厕、洗漱及下床等。 患者出院时, 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注意事项的讲解, 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8]。 出院后, 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 同时指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日常生活, 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

该试验结果数据也显示, 相比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 且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如厕时间更短, P<0.05。

综上所述, 在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 相比较于常规的护理干预, 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 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而观察组则采取临床路径护理, 后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如厕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可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马娟娟, 马婷婷, 李小贤.糖尿病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6) :154-155.

[2] 黄璜.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中专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21 (6) :123-124.

[3] 布合力其·衣明尼亚孜.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电子版) , 2015, 2 (23) :4817.

[4] 古红梅.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专科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4) :3243-3244.

[5] 屈亚琴, 李华.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23 (8) :283-284.

[6] 詹琼琼, 李岚, 彭小丹.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 , 2013, 14 (4) :126.

[7] Caro-Bautista, J., Martín-Santos, F.J., Morales-Asencio, J.M.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oretical grounding of instruments evaluating self-car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14, 70 (6) :1209-1227.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胃癌手术患者100例,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为37~77岁, 平均年龄为 (55.2±5.8) 岁。对照组患者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为36~78岁, 平均年龄为 (56.3±4.8) 岁。所有病人均行胃癌根治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胃癌手术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支持护理, 让患者了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等内容以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 向患者做介绍, 让患者了解他的主管护士、主管医师、相关当班护理人员等, 向患者介绍病房缓解和室友, 让患者了解住院规章制度等。病房要干净整洁, 通风, 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性格特点等情况, 把患者的并且结合起来, 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 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正确认识胃癌, 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1~2]。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如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情绪, 帮助患者舒缓情绪, 疏泄情绪, 解除患者因疾病而造成的心理影响。护士还要注意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帮助家属渡过心理痛苦时期。让家属为了患者的尽快康复而创造出一个充满关爱的亲情氛围。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发放相关知识小册子, 指导患者术后自我护理, 让患者了解术后饮食和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 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患者出院后建立随访服务卡, 持续患者与患者保持联系, 便于患者出院后及时联系, 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等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1) 健康教育合格率,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2组患者对胃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合格情况, 问卷总分为100分, 得分超过80分即为合格, 低于80分为不合格 (2) 术后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3)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健康教育合格率的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4.0%, 对照组为72.0%, 2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表2。

2.3 2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 (Watson) 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 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 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 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3]。在本文结果中, 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术前的健康教育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 使病人正确的认识疾病, 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及治疗后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治疗和促进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确定其可以提高胃癌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良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胃癌手术患者100例,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胃癌手术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支持护理, 让患者了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等内容以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2组患者对胃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合格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4.0%, 对照组为72.0%, 2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对胃癌的认知程度,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癌,护理

参考文献

[1] 卜建平, 王亚军.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 :138~139.

[2] 陈晓芳.循证护理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7) :52~53.

临床效果中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22例, 无其他部位严重合并伤[1]。男74例, 女48例;年龄22~68岁, 平均51岁;车伤85例, 坠落伤21例, 跌伤16例。GCS评分3~5分52例, 6~8分82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33例, 单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68例, 双侧瞳孔缩小、光应迟钝12例。

1.2 方法

将12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 2组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 (1) 单侧额颞顶开颅, 切口起自患侧耳屏前1cm、颧弓上缘, 向上耳后上方延至顶结节前1cm转向顶与中线相交, 止于额部发际缘, 于额骨颧突后及颞骨鳞部各钻1孔。用铣刀锯开约12cm×l5cm大小骨瓣减压, 咬除蝶骨嵴, 切除颞骨鳞部、部分额骨, 骨窗底部平颅前、中窝, 打开外侧裂及部分蛛网膜。彻底清除血肿及坏死失活的脑组织, 必要时切除部分额、颞极脑组织[2]。 (2) 双侧减压做冠状切口。于挫裂伤严重、血肿较大侧按前述开大骨窗减压, 另一侧做局部骨瓣开颅, 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后将骨瓣放回。 (3) 受伤部位合并的硬膜外血肿同时行局部U形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放回骨瓣。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按血肿部位采取区域性常规骨瓣开颅, 清除血肿。开骨窗范围约10cm×10cm。颅内压监测, 近期于术后6~12h复查头颅CT, 以后根据情况动态CT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各项参数以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用卡方检验、轶和检验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CT复查情况

观察组有49例中线移位基本恢复, 80.33%, 改善者12例, 19.67%;而对照组中线移位基本恢复者25例, 占40.98%, 改善者20例, 占32.79%, 无变化者16例, 占26.23%。对2组术后CT复查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脑中线移位基本恢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颅内压监测情况

观察组术后颅内压平均为 (32.6±3.8) mmHg, 对照组平均为 (46.2±4.1) mmHg。对2组术后颅内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预后比较

观察组术后7d, GCS计分平均为 (12.6±2.7) , 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26例, 占42.62%, 重残19例, 占31.15%, 植物状态3例, 占4.92%, 死亡13例, 占21.31%;对照组术后7d, GCS计分平均为 (9.2±2.3) , 恢复良好和中残11例, 占18.03%, 重残14例, 占22.95%, 植物状态4例, 占6.56%, 死亡32例, 占52.46%。对2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平均GCS计分、恢复良好和中残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型颅脑创伤平均死亡率为30%~40%, 其中近80%病人死于1周内, 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颅内血肿, 大面积脑缺血, 脑水肿等外伤占位病变所导致的顽固性高颅压。目前最有效治疗手段是进行手术清除外伤性颅内占位病变, 减轻对脑组织压迫。如何及时有效应对这种外伤占位病变所导致的顽固性高颅压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本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表明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相比, 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术能有效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 减少脑组织嵌顿, 改善患者预后。因此, 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 可显著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 并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脑中线移位基本恢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平均GCS计分、恢复良好和中残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术能有效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颅脑创伤,骨瓣开颅术

参考文献

[1] 王国锋, 金清东, 周金东.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 8 (10) .

上一篇:煤矿区队机电科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探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