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2024-02-18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1 博物馆的陈列

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博物馆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注重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陈列”,遵循对文物、标本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原则,使陈列达到主题鲜明、形式完美、保障安全、投入经济、舒适健康、满足实用功能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效果。在保护文物上,将注意提高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和环境新技术应用水平。它包括:在陈列展示中降低光照能耗;使陈列设计材料、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陈列设计采用无环境污染的材料,并在施工、制作阶段进行无污染化运作;设计中充分利用建筑及陈列厅内设备之优势,提高设备利用率,在陈列施工、制作中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与再生材料,并注重自然材料和地产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同时在陈列工作中应加强观众意识,更注重信息 (知识) 、娱乐和审美,增强精品意识,更多地实施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细、服务优良的精品工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下功夫。应改变以往多以静态陈列为主,忽略信息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状况,代之以复原陈列,生动、形象、直观的再现历史环境氛围,以此调节展览的节奏,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2 博物馆的建筑

博物馆的建筑将更加注重建筑风格的地方性,以及整个城市的建筑大环境和博物馆所处的地理区位环境的协调,使之具有独特的个性,能体现其地方特色,具有标志性。因此,博物馆建设设计应更趋向于: (1) 注重与环境的融合,通过与城市历史环境的结合,来赋予城市新的内涵与生命。 (2) 功能日趋复合化,整合博物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图书室 (馆) 、多功能厅、电影院、商店、咖啡厅、餐厅及教育设施等,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可以提供各种文化活动与服务设施的综合体,成为一个多功能场所。在这种日趋复合化的综合体中,博物馆或是展览空间仍担负着主要角色,对展品的观赏、研究与思考仍是其主要的内容。 (3) 重视公共交流,时下的博物馆已远远超越了“艺术宝库”的范畴,如在博物馆内设咖啡厅、餐厅之类的易于公众交流的场所,可使其成为最有利的空间位置。 (4) 形象更加开放、自由,这样的博物馆将会展现一种更受欢迎,更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形象。

3 博物馆的经营管理

经营是对某一事物的筹划和管理。首先, 博物馆应加强管理,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目标管理,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奖优罚劣, 调动积极性, 在实践中出人才、出成果, 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其次, 引入经营机制, 加强经营理念, 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免费的, 而是说不以营利为目的。博物馆可以从提供场所、巡回展出、文化信息服务、出售纪念品以及餐饮等服务中获取一定利润, 用于博物馆运营。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经营手段陈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极大地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且危及到博物馆的生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博物馆不得不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加强宣传,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寻找客源,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将CS理论运用到博物馆管理中去;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做法,由单纯的国家办馆转向国家和社会共同办馆, 引入企业赞助;并且把博物馆的部分职责外包。今后的博物馆应更重视宣传及促销工作,主动地与当地媒体协作,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作介绍和广告宣传,经常性的向外发布展览信息,发行一些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明信片、纪念品,放置在车站、机场、旅馆、餐厅等公共场所,以供宣传或参观使用。还可组织专门的博物馆大型研讨会,借以进行宣传和促销。博物馆还可和旅游联姻,把博物馆打造成为我国参观旅游的新亮点。

博物馆应形成以藏品“为第一”竞争力,服务“为第二”竞争力的格局,提供增值服务,建立服务群落,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利用各馆优势、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如在民俗博物馆内开设手工坊,使游客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在有陶器展的博物馆内,开设陶吧,让游客在参观之余,用亲身经历体验古人制陶的全过程。建造仿制品,供一般游客观赏、触摸,面对少数要求看原物、原址的可高收费,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要求,又可减少对文物破坏的可能。博物馆还可提供有偿文物鉴定,举办博物馆之友俱乐部之类的民间学术组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讲座论坛,为会员鉴赏馆藏文物提供便利,为学习鉴定文物提供实物佐证,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公共论坛的博物馆。

4 博物馆信息化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用于博物馆事业。因此博物馆的发展也必将走信息化之路, 应清醒认识到信息网络时代博物馆教育的独特功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博物馆应抓住机遇, 增加科技含量, 不断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宣传教育形式来吸引观众, 增强博物馆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通过网络的宣传, 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和知名度, 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最终使观众走进博物馆, 充分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展示新时期博物馆的精神风采。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现代陈列与建筑设计艺术的发展,博物馆会越来越智能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博物馆诞生。这些智能博物馆由四部分构成: (1) 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用以调节、控制馆内的各种设备,显示、检测、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始终使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如安全、消防等。 (2) 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是组织、协调与服务的核心。 (3) 通讯与网络系统, 是连接馆内外两种资源的纽带。 (4) 陈列设计智能化系统。传统陈列只将文物或化石、标本、艺术品当作陈列对象,而忽视了对陈列柜、橱、台、架、基座、背景、材料、光、颜色、温湿度的充分考虑,特别是忽略了观众的欣赏趣味和接受能力,忽视了观众参与的权利,关闭了观众评价与批评的大门,加之讲解无背景音乐及动感幕墙,从而使大多数观众感到乏味、单调,沉闷无趣。博物馆将会采用电脑管理系统、控制网络、人工采光系统、触摸屏、背景音乐系统、自控背景幕墙系统、电脑讲解系统和观众参与模拟系统等之类的高科技手段来改变这种状况,根据观众的不同兴趣来安排实施不同的操作管理系统,从而创造温馨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参观环境。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把目光聚集在有形的文物上,更把眼光放远到无形的文化遗产上。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保护、保存和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使封闭性的博物馆不断转向开放性的博物馆,为丰富馆藏文化做出更多地贡献。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3年内全国基本完成普查工作。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丰富且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区域,要有计划地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

6 博物馆的学术研究

现在的博物馆对硬件投入越来越多,而对基础研究工作投入却有所忽略,日后应加大对博物馆学及藏品的研究。博物馆学是传统学科如美学、历史学、考古学、建筑学与其它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人体工程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相交叉的产物,这些都是现代博物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过:“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人类科学史一再证明,交叉边缘学科往往是最活跃的富于生命力的学科。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宏大的视野,铲除对博物馆学沉积已久的成见,博物馆学会更注重与其他新兴学科的结合,拓宽视野,注重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和知识,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博物馆理论的发展,博物馆已不仅仅是收藏宝物的地方,参观博物馆也不仅仅是为了看物、看宝,博物馆将成为一个汇集各种历史包括现代信息的知识平台。博物馆会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平民化,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教育功能,会由传统的收藏文物、标本转向对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会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向以人为本的博物馆。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发展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博物馆的陈列、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博物馆信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并对我们应做的努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陈列,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王有庆.绿色陈列——博物馆陈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博物馆, 2001 (1) .

[2] 季根章.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精品化的思考[J].东南文化, 1999 (1) .

[3] 王献本.关于CS理论导入博物馆管理的思考[J].中原文物, 2002 (3) .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行业发展不均衡

各个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发展不均衡。2016年国家公布了有关促进文物合理使用的一些建议的文件, 促进地方政府能够积极开展创新行业。一些大型的博物馆, 例如北京博物馆, 在文创产品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有的甚至创下了每年10亿元的销售记录。但对于一些小型的博物馆, 它们并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只处于较低级的仿制阶段。整个文创产品行业的发展及其不平衡。

(二) 创意不足

大多数的图书馆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进入不到市场。这主要的原因是文创形式较单一, 没有创意性。这个问题的主要特征有:直接拷贝馆藏文物;将文物资料只单纯粘贴到产品上。这种产品并没有创新, 只是单纯的将文化元素粘贴在产品上, 样式枯燥、形式单调、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如果产品形式很单调, 不能体现产品的多元化, 消费者感受不到文化的创意性就会选择不购买这些产品。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的公共福利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文化发展的社会第一性质, 文化创新的发展取决于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消费需求的满意度。

(一) 注重以社会利益为基础, 注重融入文化价值。

2015年3月20日正式推行的相关规定表明积极鼓励博物馆对馆内收藏进行深入探究, 充分结合创新思想, 生产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博物馆从事文创产品开发以及管理的被动局面, 为文化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以及制度的保护。而“条例”的前提是博物馆不违反其非营利性质并且不偏离其使命。它可以用来澄清商业活动, 并进一步强调博物馆文化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二) 以消费者的需要为主要目标, 提高产品形式以及服务的创新性。

当前, 由于当代人对消费的精神要求逐渐提高, 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 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以及差异化, 对产品的各方面质量要求也增高, 更加在意产品对个人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和意义的整合和认同。所以, 博物馆文化创新应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依据, 仔细探究大众的消费方式, 明确当前的特殊的文化元素, 对文化内容以及工艺、包装等方面注重创新。

三、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究价值

(一) 有利于解决博物馆内存在的资金问题, 开拓了商店运营的形式, 达到文化结合商业的目的。

这也成为当前博物馆商业运作的理念, 也是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的, 这能够促进博物馆的发展。除了运用国家资金外, 博物馆的运营和维护还可以通过销售文化产品减轻经济负担。这将使博物馆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用于宣传, 科学研究和保护各种文物。

(二) 成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具有很多的功能, 教育功能就是当中的一个内容。访问者能够更好地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博物馆人员必须首先确保他们对博物馆馆藏有充分的了解, 根据产品形式的内涵做出合理选择,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因此, 利用特殊形式的文创产品来达到传播很多文化知识的目的能够有开拓博物馆的教育方式。

(三) 加强博物馆形象的宣传。

大众开始自身对精神的需求, 逐渐更新自身的消费理念。大众来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观看文化展, 也为了获得一些物质上的文化象征。因此, 博物馆的形象能够充分表现在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意以及质量上。对于各种收藏品, 它能够被当作文化的传承, 是大众与博物馆艺术藏品之间的重要链接。通过提供文化和创意产品, 也可以有效地证明博物馆为大众服务的作用。

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

文化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消费文创产品的最新需求。文化体验下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以大众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为基础, 在消费者以及产品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以及精神领悟。最终, 能够完成文创产品的教育以及文化传播的目的。

(一) 建立多感官文化体验

多感官体验是利用大众的视觉, 触觉, 听觉, 味觉以及嗅觉来感受文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师在设计文创产品的阶段中, 利用对应的设计来完成产品多中形式的表达的目的。最终, 构成了社会对文创产品的深刻体验感受。通过对感官的刺激, 社会能够通过多个方式得到产品信息, 深刻掌握文创文化, 从而形成文化上的认可感受, 最终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丹麦未来学家Rolf Jensen说:“当我们购物时, 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商品中的故事, 友谊, 关怀, 生活方式和品格。”利用文创产品的多感官体验, 是为了刺激大众的感官, 从而达到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的目的。例如,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研究所的“Pink Shoe Bookmark”书签基于20世纪粉红色缎面蕾丝高跟鞋的集合, 这个利用了精细的做工以及创新的形式。设计师突破了鞋子的原始功能的束缚, 并利用高跟鞋表面上的珠子来表现自带的特殊的材质以及和感受。通过创新塑造高跟鞋的侧面轮廓以恢复收藏的原始外观, 并且增加了其书签的使用功能, 产品的材料以及设计与其他产品的对比冲破了大众的固定思维模式。

(二) 建立互动式文化体验

互动文化感悟代表着大众参加文创意产品的设计, 添加文化元素, 确保大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不仅仅是设计的决定者, 而是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增加消费者的参加。利用构建大众以及文创产品之间的桥梁, 宣扬设计理念, 推动大众直接参与进设计过程中。消费者的主要体验已从产品的外观以及功能的静态升级为与产品互动时产生的文化共鸣。在文化中发现自己、探索自己, 最终与整个文创产品蕴含的文化产生互动。在设计文化和创意产品的过程中, 利用塑料材料 (如粘土, 纸张, 木材等) 以及特殊结构 (如纸张结构, 桦木结构等) 的组合。如图1, 图1是利用黏土以及纸张结构的一种软雕塑材料。

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文物和产品描述的固定形式产品模块, 以指导交互过程的发展。文化的互动感悟是将消费者的身份进行转变, 从产品的接收者转变为创造者。利用这种方式大众能够更好的接收波文化元素, 并且帮助消费者形成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手与大脑之间的互动拓宽了消费者的思维空间, 实现了博物馆“教育与娱乐”的目标。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仅是静止的一个纪念品, 它获得了更多的含义, 这是文化上的共同创造过程。具有文化互动性的产品是消费者热情和热情的产物。工作完成后, 在精神层面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 博物馆的消费者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线索制作的文化创意产品, 在向亲朋好友赠送礼品和赠品时, 为消费者增添价值。更有说服力地表达捐赠者的情绪。

五、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与思考

(一) 互联网+文化IP的创新发展

国务院实施的一个相关报告中提出:要更好的开展“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 援助以及指引事业单位利用市场手段发展文创产品, 充实大众尤其是大多数的青年人的精神领域的生活。IP也能够被理解成为“知识产权”。博物馆拥有十分富足的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利用文化知识产权这些都需要设计师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及实践。这些年来, 由于互联网在不断的发展, 层出不穷的行业开展了“互联网+”的创新形式, 拓宽了一个强大的消费市场,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工作以及方式下, 网络作为主要搜集信息的渠道, 博物馆的文创部门能够通过网络搜集消费者的建议以及反馈, 得到文创产品研发以及升级的启示。同样的, 文创博物馆产品能够通过IP平台搜集网络建议以及反馈, 为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革新提供能够参考的数据。博物馆能够通过强大的消费互联网平台, 促进文创产品出现在更多的消费者中。

(二) 文创大赛推动产品创新

一般来说, 大部分的博物馆都不缺少优秀的文创产品。而这些文创产品需要较高的创意想法。博物馆能够充分运用大众的智慧, 搜集优秀的创新思路是有效提高文创产品开发不足的最高效的解决方式。当前, 有大约10家的国家级博物馆开展了文化与创意产品大赛。这个大赛向社会各界征求优秀的创意。选拔出最优秀的创意之后再投入生产。这能够有效的改善博物馆创意不足的现状, 吸引大众消费, 提高博物馆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

总之, 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这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开发出具有文化意象、能够具有使用功能以及具有创新品质的产品是博物馆更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很多设计师积极的寻找创新的理念, 进行积极的探索。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充分利用文创比赛促进产品创新、互联网+文化IP的创新路径、开拓博物馆文化传播渠道、提高行业中人才的专业水平等方式, 来充分达到大众高质量的文化消费的目的。它能够促进博物馆宣扬自己馆内的文化精神, 充分体现它的历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这和文创产品会在未来成为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形式载体。并且我们也应该注重以人为本, 跟随时代潮流, 为博物馆弘扬悠远的文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文创产品在各地区博物馆中迎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笔者整理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当前情况, 探究了国内博物馆的具有象征意义文创产品, 对这些文创产品发展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本文探究了文创产品创新的新途径, 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桢.云南省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与思考[D].云南艺术学院, 2017.

[2] 蔡雪.云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思考[J].艺术科技, 2017, 30 (3) .

[3] 达宣羽.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 2016.

[4] 李峰, 胡绪雯.参与博物馆文创发展, 思考博物馆文创未来[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 2015.

[5] 饶倩倩, 许开强, 李敏.“体验”视角下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设计, 2016 (9) :30-31.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 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4条 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 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7条 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第2.0.2条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

二、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三、馆区内宜合理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八、应根据建筑规模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第3.1.2条 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所等。

第3.1.3条 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3.1.4条 藏品的运送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珍品及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藏品不应通过露天运送。

第3.1.5条 当藏品库房、陈列室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配备机械通风装置。

第3.1.6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1.7条 除特殊藏品或展品外,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

第二节 藏品库区

第3.2.1条 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

第3.2.2条 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 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 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5条 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地面层上。 第3.2.6条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2.7条 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列和藏品进出的通道相适应。

第3.2.8条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

第3.2.9条 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必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防盗措施。 第三节 陈列区

第3.3.1条 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组成。 第3.3.2条 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3.3.3条 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 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5条 陈列室的室内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

第3.3.6条 除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 第3.3.7条 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 第3.3.8条 当陈列室面积较大时,室内宜有相应的吸声处理。

第3.3.9条 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

第3.3.10条 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3.3.12条 报告厅宜按1~2 ㎡/座设计,室内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当规模大于或等于300座时,室内应作吸声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调节。 第3.3.13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教室和接待室,分间面积宜为50 ㎡。小型馆的接待室兼作教学使用时,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 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

第3.4.1条 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

第3.4.2条 大型馆必须设置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位置应方便藏品的运送。中、小型馆若有馆际协作安排,可不设熏蒸室。

第3.4.3条 鉴定编目室、摄影室、修复室等用房应接近藏品库区布置.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应有单独的出入口与藏品库区相通。

第3.4.4条 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等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室内光线应稳定、柔和。 第四章 藏品防护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藏品防护应包括温湿度、防潮、防水、光照、防烟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和防盗等要求。其它如防火、防雷等要求除应符合专业规范外,尚应执行本规范第

五、六章的有关规定。 第4.1.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要求应根据室内温湿度要求、当地室外气象的计算参数以及是否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门窗应密闭,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4,屋顶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3。第4.1.3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采暖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Ro)应按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的基数上,外墙再增加20%、屋顶再增加30%进行设计。

第4.1.4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o)可参照现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19)中推荐的数值采用。 第4.1.5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不设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时,外墙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66㎡·K/W,屋顶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90㎡·K/W。 第4.1.6条 藏品库房应分别装置厚度不小于0.8mm的金属板窗、玻璃窗、金属板门和金属栅栏门;若设置采暖、空气调节设备时则应采取密闭保温措施。 第4.1.7条 绿化设计宜选用有利于降温、滞尘、净化空气的树种,不得选用易生虫害和飞花扬絮的树种,并应防止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散水坡或排水沟种植。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

第4.2.1条 收藏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珍品的库房应设置空气调节设备。 第4.2.2条 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冬季温度不应低于10℃,夏季温度不应高于26℃,相对湿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并根据藏品材质类别确定参数,推荐值参照表4.2.2。 藏品相对湿度 表4.2.2

第4.2.3条 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并宜控制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大于5%,贯彻恒湿变温的原则。 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

第4.3.1条 屋顶的排水系统应严防渗漏;藏品库房的地下层室内和地面层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

第4.3.2条 水池、喷泉不应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布置。 第四节 光照要求

第4.4.1条 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

第4.4.2条 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白炽灯,并有遮光装置。陈列室内的一般照明宜用紫外线少的光源。

第4.4.3条 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展品类别确定,推荐值参照表4.4.3。

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

第4.5.1条 若大气环境中的烟雾灰尘或有害气体的日平均浓度超过限值,设置通风或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对新风采取过滤净化措施。浓度限值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表

第4.5.2条 锅炉房、熏蒸室、化学实验室等用房应与藏品库房和陈列室间隔一定的距离,废气排放应作净化处理。

第4.5.3条 固定的保管和陈列装具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紧密。 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

第4.6.1条 食品小卖部、食品仓库等用房严禁靠近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布置。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在能开启的外门窗上装置可拆卸的纱扇。 第4.6.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通风孔洞应加设防鼠、防虫装置.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有鼠地区的陈列室外门宜为金属门或下缘包覆金属板的木门。 第七节 防盗

第4.7.1条 藏品库房的外窗和陈列室的地面层、二层外窗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盗装置。

第4.7.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在外墙上的水平连续遮阳、不同标高建筑相连外的高侧外窗、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口等处应设安全防盗装置。 第4.7.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周围不应有可供攀缘入室的高大乔木、电杆、外水落管、墙板等物。藏品库区不宜设置室外楼梯。

第4.7.4条 藏品库房总门、珍品库房及珍品陈列室应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系统。 第五章 防火 第一节 建筑防火

第5.1.1条 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5.1.2条 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第二节 安全疏散

第5.2.1条 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 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第三节 消防设施

第5.3.1条 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 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六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排水

第6.1.1条 馆区内应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将水就近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或水体。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6.1.2条 中、小型馆雨水管道的暴雨量设计重现期宜采用一年,大型馆宜采用二年。

第6.1.3条 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屋面排水方式。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屋面应采用外排水系统,当必须采用内排水时应由管道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引至室外。 第二节 暖通空调

第6.2.1条 设置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室内温湿度应满足藏品防护的要求,符合第4.2.2条 的规定。

第6.2.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宜采用热风系统。若使用以水或汽为热媒的采暖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渗漏。严禁明火采暖。

第6.2.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系统应分布合理,避免局部过热,藏品库房宜设置使室内相对湿度稳定在40~65%的加湿装置。

第6.2.4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烧体。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该处设置防火阀,风管穿过墙、板的空隙处应用非燃烧体填充严密。风管应有良好的气密性,连接处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措施。 第6.2.5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新风应经清洁过滤,在污染严重地区还应采取净化措施,符合第4.5.1条的规定。

第6.2.6条 空气调节设备宜安装在专门的机房内,并装置防火隔声门。机房内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

第6.2.7条 熏蒸室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三节 电气

第6.3.1条 大型馆的电气负荷不得低于二级,中、小型馆不得低于三级.防火、防盗报警系统应按一级电气负荷设计或设置应急备用电源。

第6.3.2条 监视和报警电气线路应与照明和动力电气线路分开设置,并敷设隐蔽。

第6.3.3条 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

第6.3.4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暗线敷设,古建筑改建可为铜芯导线塑料护套线明线敷设。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并装套钢管保护。

第6.3.5条 陈列室内应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 第6.3.6条 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必须在室外控制。

第6.3.7条 大型馆的陈列室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导向标志。重要藏品库房宜有警卫照明。

第6.3.8条 大型馆不应低于二级防雷,中、小型馆不应低于三级防雷。珍品库房应为一级防雷。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建筑: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2馆区:对基地内各类建筑物及道路、广场、绿地等占用的整个区域的总称。 3藏品库区:对藏品库房及为保管藏品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4藏品库房:存放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5暂存库房:暂时存放尚未清理、消毒的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6珍品库房:存放各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级藏品及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藏品的专设藏品库房。

7藏品库房总门:藏品库房及其室外通道、场地等所在区域的大门,位于藏品库区之内。

8缓冲间: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专设的过渡房间,主要用以防止藏品在短时间内经受较剧烈的温湿度变化。

9装具:陈列和保管中使用的橱柜、台座、屏风、支架、板面、箱盒、镜框、瓶罐等器具。

10熏蒸室:用化学药品气化的方法对文物和标本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的专设房间。

11陈列区:对陈列室及为参观、教育、休息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12陈列室:陈列、展览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13技术用房:对藏品和展品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处理的专设房间。 附录二 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时间:2014年4月25日

地点: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

背景: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01级文博、文管、历史与民族学

四个专业的学生在各科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带领下出发前往

建川博物馆聚落进行实地考察。

博物馆简介 : 建川博物馆聚落有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

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聚落

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 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

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

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

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

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

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其中一部分馆,印象最深的是不屈战俘馆和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我们不说话,让历史说话!”、“嘘!别压过历史的声音。”博物馆随处可见的铭牌上写的话在提醒参观者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观看文物,回望历史,让参观者自己去感知、思考、评判。“藏品的分布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不以编年为顺序,

也不会像传统的博物馆那样严肃,这里更为关注的是普通生命,整个建筑群落会试图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再现社会生态。”博物馆的创建者樊建川说。

例如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千余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水。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纪念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在地震中被埋36天后救出的“猪坚强”,也作为特殊馆员住在馆外侧的生态猪舍里。

以时间为轴安排纪念馆的馆藏顺序,让参观者仿佛回到了2008年,再次经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平时在新闻里、书本里看到的一串串代表死亡的数字不再抽象,在参观者进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变成了一个个现货的生命,给参观者以极大的震撼。墙上挂满的照片,图片旁边解说的文字,无一不表现着灾难的冷漠与残酷,但同时也表现着当

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善良与坚强。

作为博物馆,如果不能让参观者领会文物展出的意图以及所文物代表的的意义,那么这一展出实际上是失败的。试想,当参观者冷漠的看着一件件文物摆放在面前儿无动于衷,不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奇,不会对这些历史感到遗憾或者愤怒或者骄傲,那么即使他看了实物又如何呢?大部分游客不是学者,他们不清楚具体历史,不明白这些文物在当时是何用有何特殊含义,博物馆需要对这些文物作出简单解释。但是解释太简单了游客依然不能明白,解释太复杂了大部分游客也懒得去看,如何在简单与复杂中取舍是博物馆在面对具体文物时应该做的工作。配备一名解说员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这也不是万能的,解说员太少或者游客太多都能导致部分游客只能自己观赏,而一些游客也不愿意出额外的钱去请解说员。

以此观之,建川博物馆在这方面做的还比较好,虽然我们去的那天没有解说员,但博物馆本身在文物的解释方面比其他一些博物馆讲得更为清楚,作为才大一的学生也能够明白并且被吸引到继续观看下去。例如中流砥柱馆中关于地道战的部分,为了让参观者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当时的情形,在文物旁边修了一条掩藏在衣柜中的地道,昏黄的灯光,阴森的气氛,让参观者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在地道中抗战的不易与艰辛,从而对抗战的人们生出敬意。因为历史太长,所以留给我们的震撼太多,奇迹太多,所以我们麻木了,只有身临其境以自身做对比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宏大、庄严。

不屈战俘馆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

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真实地展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葬。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能有一个专门纪念战俘的博物馆,时时刻刻给游人们以警醒,让我们不要忘掉这些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拼搏的战士,不要因为被俘虏就刻意忽略、轻视他们,对我们,对下一代,对以后的人们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抗战馆也好,地震馆也好,最大的作用是敲警钟。”樊建川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责任心,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血性,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经受过太多的苦难,“我想让建川博物馆成为增强国民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精神的‘钙片’。”

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了。

另外,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聚落的创建者,樊建川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个博物馆呢?答案我们在参观博物馆聚落的时候已经隐约出现了,博物馆聚落占地面积较大,里面风景优美,古玩店、旅游商品店等商业化的店铺出现在博物馆之间。游人累了、饿了,就可以在博物馆聚落内部解决,而不用走出博物馆大门。“门票收入不行,我就卖水、饭、旅游品、书、光碟,办夏令营、拓展训练住宿、会议,慢慢把产业链条拉起来。”现在,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盈利了,它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其他先进经验值得其他博物馆学习借鉴,但值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融合了古老的珍贵典藏和现代设计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百年青岛啤酒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博物馆集青啤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为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博物馆集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于一体,是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博物馆的建成,为国内外游客走近青岛,了解啤酒、了解青岛啤酒,提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平台。青岛啤酒博物馆投资2000余万元人民币,由国内外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是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啤酒博物馆。展出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应该属第一区域——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顺着时空的脉络,我们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青啤数不胜数的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啤参观访问的情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展现在您面前的是许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以及青岛啤酒各个阶段的实物。一些祖辈曾在青啤工作过的德国、日本友人专门捐献的文物史料,使得这一展区更加引人入胜。在第二区域——生产工艺流程区域,我们看到了老建筑物、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生产流程中每一个代表性部位放置的放像设备,形象的介绍了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沿革。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设置了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同时复制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重现了历史面貌,第三区域为多功能区域。一层是能容纳100多名游客的品酒区和购物中心,我们在此品尝到了原浆的青岛啤酒,入口似乎无味,可舌尖上残留的辣辣的感觉告诉我,原汁原味的啤

酒果真不一般,配着啤酒豆,在大冷天还真是美味啊。二楼有综合娱乐设施,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使知识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我们在娱乐中了解啤酒酿造的复杂过程。醉酒屋更是其乐无穷,从没喝醉过的我也算过了一把醉酒的隐。

让我们一起回到1903年,与青岛啤酒一起走过这百多年历史。1903年,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就在这个地方开办了啤酒厂,起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年产量为2000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将德国人的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珠式会社青岛工场”,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当时产品曾出口到西贡和新加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啤酒厂,并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公司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并逐步恢复生机。几十年来,青岛啤酒的产量一直相对较小。到1975年,年产量仅4万吨。改革开放后,青岛啤酒才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尤其是1996后,青岛啤酒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年产量从1996年的30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370万吨,青岛啤酒以其强劲的实力雄霸中国的啤酒市场。我们不禁惊叹跨越百年,历经多种制度的青岛啤酒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质量是品牌的第一支点。纵观百年历史,青啤建厂3年后就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夺得金奖,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之后,在国内外大大小小各项评比中得奖无数,饮誉全球。并且,经过岁月的磨砺,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如经济环境、经营者等等;但青啤的高质量,无论在什么阶段都未改变。 而这些,正是来自于一代又一代青啤人的质量意识与经营理念。20世纪70年代,青啤当时的口号是“好人做好酒”,很多东西都是自发的,从人品去要求酒的品质。到80年代,经济转轨时期,又提出了“热爱青啤,献身青啤”,当作一个事业来看待。而前面其实都是一种封闭型的企业文化,只是要求对企业负责,而缺乏市场意识和社会责任。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以后,青啤又提出“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发展为一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追求社会效益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好人做好酒”,还是“追求卓越”,青啤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视为产品的生命。1978年,青啤出口剖香港的

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响当当的青岛啤酒竟发生了如此事情!此事通过新华社迅速地惊动了中央高层领导。10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同志批示:“派有力工作组去检查,认真解决该厂问题。一定要恢复青岛啤酒的质量和声誉。”“毛刷事件”是青岛啤酒厂的耻辱!厂党委决定,把恢复生产的4月10日作为“提高质量纪念日”,每年都要举行活动,使警钟长鸣!“毛刷事件”之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原则融汇于青岛啤酒全厂干部职工。一百减一不等于九十九,而是等于零!质量为本成为永恒的主题。“高、精、严、细”的原则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田。正是这种质量意识,成为青啤百年品牌的第一支点。

对青啤的好酒文化溯本求源,我们首先会想到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由于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重视义理,讲求诚信,为人实在。山东人实在,反映在企业经营上,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决不掺假。青啤公司总裁金志国先生回忆说,当时入厂的时候,师傅教我们把发酵池刷几遍,那就是要刷几遍,没有人会偷懒。再比如,青啤至今采取的都是100天的自然发酵法,以保持产品的清香与口味;而不会像有些小企业,为了加快运转、提高产量,而缩短发酵期,然后进行人为的加工。这就如同树上的苹果,等自然熟透,摘下来非常好吃;若为了早些上市,提前摘下来,再进行人工催熟,肯定就不会再是原来的口味。青啤最早是由德国人建立的,因此它采用了德国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且秉承了日耳曼民族为人处事的严谨、认真。在世界上,德国人素以其严谨、认真而著称;不仅是酿酒技术,而且精密仪器加工等,一直以德国为上乘。将德国文化中的严谨、认真与青岛本地传统中实在、讲求信用结合起来,就构成了青啤"追求卓越"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成为青啤百年品牌的推动力量。

百年青啤最核心的是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同别的企业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青啤是一家生产啤酒的企业,从建厂之初就生产啤酒,并一直用“青岛”作为品牌,一百年来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无论是在德国人管理时期,还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到解放后。从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使用这个品牌。历经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啤存活了下来,并且不断走向繁荣。其中的原因是这个产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他产品很难去替代它,反而是其他的一

些产品被替代掉了。从历史发展看,啤酒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极大地冲击着白酒、红酒的传统地位。在众多的酒类产品中,同质性很强,许多产品和品牌都不似从前那么火暴,但啤酒业却越来越繁荣,这主要是因为啤酒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白酒的核心文化特征是深沉,让人把很多潜能借助酒力发挥出来,像古代很多诗人都是在饮酒后才写出千古佳句。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博得“诗仙”的雅号。红酒所代表的文化是浪漫,在一定的环境中饮用体现的是高雅,是一种情调。电影、电视里很多情人约会的情景,我们总能看到盛满红酒的高脚杯在晃动。啤酒的文化特征则是激情,喝啤酒十分随意,可以不分什么场合,把感情宣泄出来。与啤酒天然相伴的是体育文化,尤其是激烈的体育运动,两者相融通的正是一种激情。无论是德国人建厂的初期,还是日本人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青啤所代表的激情都是不变的。

文化铸就品牌成功,随着科技进步,加之啤酒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啤酒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会越来越小,比如你可能生产干啤酒,我也能生产;你能生产黑啤酒,我也能生产;就连技术难度较大的小麦啤酒和纯生啤酒,国内啤酒企业也都纷纷开始生产,仿效者更是不胜枚举。所以,啤酒企业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已不明显,铸就一个成功品牌更主要是靠文化特色,也就是产品中包含的文化附加值。因此,可以说支撑起青啤百年基业的,正是以激情为代表的文化基因。也只有不断突出青啤的文化特色,才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无论高兴时,还是失意时,只要是表达一种激情,马上就能想到青啤。

博物馆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升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带给文创衍生品以及文化本身在传播和推广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推广热度片刻之间便会消散,难以达到持续性发展。而且易引发跟风热潮和抄袭事件发生,导致文创衍生品由雅转俗甚至对于文化本身造成影响。文创衍生品虽然种类繁多、花样百遍,但是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寄托着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发展方向应如何进行把控相当重要。

一、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在2014-2019年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单位相继出台了数十个有关支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国家的政策大力支持下博物馆文创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格局的繁荣局面,文化创意衍生品也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了文创衍生品对博物馆文化价值传播的影响力,随着创意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古老传统文化的沉淀,博物馆文创衍生品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意设计结晶,极大地提高了博物馆文化的延展性。

博物馆作为公益类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集聚地,这样的创意产品开发,将一个时代的特征用一个新的方式变现出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能继承传统,又具有当代特征,这样的产品不仅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增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附加价值,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二、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产权意识,在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版权纠纷的问题。更多的设计者可以通过网络来设计以及发表作品,但艺术家本身版权意识较弱、政策方面监管力度不够、没有相关明确版权界限的政策,这些问题仍旧是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便是互联网数字化媒体高度发展,大多数博物馆也很难做到互联网与博物馆的发展的紧密联合。博物馆单位的人力、财力资源有限,与市场资源的对接过少,在整个文创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将产品更好的融入博物馆本身产业发展之中,难以形成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如何做到“走出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与世界相对接,开拓国内以及海外的文化资源消费市场仍是问题。

虽然国家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较强,但是博物馆受其本身发展的限制,无法把控博物馆衍生品的产品质量。由于网络传播能力迅速,导致即便对衍生品进行完美的二次包装后,依然迟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更多的消费大多数为一次性消费或者是旅游消费,旅游淡季时便无人问津,缺少一个适合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可持续性长期发展的道路。

三、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发展策略

搭建互联网文创衍生品版权管理平台,健全版权政策机制。保障设计者的权利,加强版权意识,版权是文创衍生品实现经济价值的前提。降低维权成本吸引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加丰富文创衍生品的种类。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努力与互联网相契合,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市场对接。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集团进行合作,利用线上的销售体系先打开市场,专业的集团化合作从而增进博物馆与文创衍生品之间的协调,形成产业链。深入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跨界联合营销设计等,开发网络ip资源。将已经固化的传统产品运营模式与网络ip交相融合,从而为略显陈旧的博物馆运营模式,引入新的发展理念,以此迎合时代审美。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与互联网的联系密不可分时,将文创衍生品投放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能迅速激发博物馆的经济盈利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会在网上对于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商品本身既有文化的特性同时还要具备商品的特性。商品本身应该使经过反复的创作和复杂的设计而形成的,文创产品本身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属性同时文创产品的产品质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互联网的发展时代里,博物馆可先发行文创衍生品试用品,然后通过网络征集市场上对于产品的反馈。进行产品升级,使最后发行的文创衍生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使博物馆文创衍生品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结束语: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创衍生品的发展也为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将收获的经济效益转换为生产力再投入到博物馆自身的建设中去,这也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与时代的主流互联网的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广出更高质量的文创衍生品。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和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中较为火热的话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带领下迅速崛起,“互联网+文化产业”已形成发展新格局的模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产业衍生品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链。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对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发展进行分析,为其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提供借鉴经验。

上一篇:博文中学小升初试题范文下一篇:博物馆志愿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