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材范文

2023-09-20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1篇

新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河北柏乡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崔淑华

今年刚一接高一新生 虽说我教的是快班 但学生素质并不高

他们大都是从柏乡进修学校、城关中学、各乡中 还有职教中心考上来的 从入校的分数看

都是柏乡县中考100名以后的学生 属

二、三流学生

他们中多数是靠硬磨打拼过来的 智力水平并不高 脑子并不灵活

这跟现行教学体制有关

这就对我们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尤其是差班学生更是一塌糊涂 对数学更是望而生畏 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重基础、抓落实 首先

我们从课本出发 反复讲清概念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类型多练 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大家是个警示 以后会引起注意

对于同步练习册上的B组题该删的就删 要求学生起码完成老师要求做的 老师会不定期检查练习册的完成情况

2 、用好纠错本

"纠错本"是把平时做题当中易错的题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 日积月累

会是一本很好的素材 每逢考试前 翻一下纠错本 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今年省文科状元王晓月在"幸运52"节目中曾提到这一点 这是她学好数学的一个方法 但有些学生没有恒心 坚持不下来 半途而废

效果自然不明显

我们采取分组检查的方法

让小组组长检查、监督、强迫执行 等效果明显以后

不用检查他自己就会坚持

3 、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较初中来说抽象、难理解 高一新生刚接触 "函数"这一章 感到比较难懂 我们就围绕概念

分类型举例进行逐一讲解 直到把概念理解透彻为止 并对一个类型多举几个例子 找学生先说 老师再进行补充 学生气氛很活跃 思路也就宽了

整堂课下来效果很好

4、 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鉴于有些学生除了作业

同步练习册以外不知学些什么这一情况 我们利用中午1:00-1:50自习课 组织数学小组 每天一人来出题 要求难度不高

题型正好是近几天所讲的内容 具有代表性 每天三个题

要求作在专门的课外习题本上 谁出的题 谁制定答案

每天下课后10分钟抄在黑板上 如果题有难度

会做的同学可以上台讲解 再不行

等老师来了再抽自习课讲解 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老师只起点拨作用 学生自己受益匪浅

5 、多练习 勤考试

每到一小单元

我们就利用中午50分钟小考一次 题不多 又基础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考完以后 当天下午阅卷 发卷

并利用自习讲解 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6、 培养创造性思维 对有的章节

我们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 让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来答疑 然后老师提问题 让学生来思考

通过自学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 敢思 敢想

不盲从的习惯 不拘泥于现成答案 敢于标新立异

面对现在的学生

我们不能用同一模式来教学 这需要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 不能一味的灌输 象教授式的只管教 不管学生的接受水平

那只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必须弄清学生需要什么 才能给他什么

填鸭式的教学已不再使用了 创新教育

首先需要创新的教师 有了创新的教师

才可能有创新性的教育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2篇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其特点主要有:

1.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

2.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生活提供便利。

3. 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4.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本单元的内容改变了单纯的计算式教学形式,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习题中安排一定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

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恰当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第三单元:四边形,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讲一些物体长度地估量

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有: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除法计算。

在教学中要引导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时、分、秒”其具体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

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与学具的作用。

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认识,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第八单元主要是可能性的教学,重点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

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与可能性,把握数学要求。

第九单元主要内容有排列与组合,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与组合,教材注重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3篇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分类和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分类和整理。能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能对物体进行分类。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五、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

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把“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开展下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

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四)预期目标:

1、知识目标:(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

(2)合理进行加、减法计算,合理安排“用数学”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5)结合本册数学知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

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4篇

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三位老师将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教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后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最吸引我们的是三位老师逐个例题进行解读,使我们对后三个单元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由陌生到熟悉。

二、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观念和教法。通过这次教材辅导中的评课环节,我们认识到新教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考、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张校长和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小学的数学教学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些什么呢?知识?能力?由此我们联想到了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要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5篇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都是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单纯的数字计算为主,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必须要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进一步发挥小学数学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用,采取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 言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对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实用性,教育领域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设想,并逐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新建立.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效率和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概述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分离,学生和教师都只重视课本和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而对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视而不见,数学的感受能力和感知水平较低.同时,学生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无法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数学科目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核心素养较低.基于这种情况,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深度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和生活化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并将生活中的具体数学案例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作为重要的数学素材,将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打造为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

从数学知识的起源上来说,最初的数学知识便来自人类的实际活动,同时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服务.因此,数学知识从本质上来说与实际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小学数学,它由基础的数学知识构成,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甚至社会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生活化,就是要打破在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基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偏离的现状,使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建立起与实际生活的具体联系,让学生通过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抽象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为后续教育事业的实用性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天然的联系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使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具体要求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是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第一步,但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行高层次的整合统一,从而使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数学行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行为改变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素材.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要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推动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感知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为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增添活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往往是具体的,能通过人类的思维直接感知到,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创新,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从这一方面来说,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改革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根据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将数学课堂上的公式模板加以改变,从而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以数学思维看待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是生活的主体,那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个性,逐步树立起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公的地位,打造师生互动更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与新的小学数学改革要求是一致的,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尝试.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数学课堂和数学教材的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打破教材与课堂对数学学习的限制,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中去.在小学阶段,学生要逐渐树立起数学基础知识作为人類起源文明之一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了解数学理论、概念、方法与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规律是相一致的,明白数学学科对于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也会逐渐走向智能化,未来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驾驭各种先进设备与工具,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小学数学“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2]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直以来,数学教材都是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一定要从数学教材及其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进行,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的载体,使小学数学科目真正扎根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设计.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而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缺少与社会现实进行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实际的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在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将社会事件与现象引入教学课堂,弥补学生在认知形成中社会层面缺失造成的不足,在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教学进展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课堂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更改或替换,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或者学生群体中比较普及的事件、人物作为课堂例题.除此之外,一些包含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可以带到课堂中作为正式课程开始前的引导.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一定要打破课本和试卷对学生的束缚,加大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实践.小学数学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应该是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计算.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加生活化的数学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亲自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3]

2.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小学阶段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程序,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融入教学课堂的速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更加迅速地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构建起学生真实生活与数学世界的联想和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建立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做到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就一定要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真实情境,尊重客观规律,切忌过分理想化,过分夸大情境,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成为空中楼阁、无根之木.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更感兴趣,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境作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情境下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教师应通过对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与总结,再结合生活化的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答.

3.做好生活化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生活化的素材可以是生活中任何一种信息或元素,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而言,所选择的生活化素材首先要在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范围内,其次要具有明显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特征.生活中虽然有大量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素材,但是要同时满足这两点的生活化素材并不是唾手可得的,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生活化素材的积累与整理:一方面要对生活化素材进行筛选,将不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剔除;另一方面则要对层次较深的生活化素材进行分解与改变,使之成为能够适应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素材,避免大量的冗杂信息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素材的收集,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素材的筛选与分类.

结 语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在小学数學生活化的过程中,以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被打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实践大幅度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福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38-139.

[2]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04):31.

[3]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第6篇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回归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增强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活用教材,如何教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活用教材,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性。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现象中,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生活进行提炼,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及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模式生活化不仅能够有利于将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老师都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将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结合生活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自觉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且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如下的教学情境“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一共花了34块钱。其中土豆3块钱,买肉花了16块钱,请问买鱼花了多少钱”等。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或者是在学习“周长”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相关概念,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花圃或者菜圃,并且指导学生对花圃等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花圃的围栏长度就是花圃的周长。或者是在学习“认识米与厘米”的知识点时,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或者是量一量桌子椅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加强对这两种长度单位的理解与换算。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所选择的案例也常常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同时也难以激发起他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对教材中原有的材料进行改装,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又能使得课堂变得更具有生活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在学习“大与小”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材中选取的案例是三个猴子分苹果。这一案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帮助不是很大。这时,老师就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如小朋友在过生日时切蛋糕这一案例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案例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能够有利于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业布置实现生活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检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教学实际过程中,很多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从而对作业持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在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措施布置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数一数家里的鞋柜放了几双鞋子,家里有多少张凳子等,并且用笔将数量记下来。在长度单位的相关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让学生回家量一下屋子的长和宽等。在学习“形状的认识”相关知识的作业布置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超市里观察各种物品的形状。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活化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用教材,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小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

[2] 许万明.创设生活情境 探究数学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J]. 云南教育,2005(Z1).

[3] 陈榕宗.巧引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数学思维之花——浅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02).

[4] 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2).

上一篇:读写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年度核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