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范文

2023-09-16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1篇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活动,我发现我对管理学的认识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明确了企业的本质目的,了解了公司的结构,能够更好地使用管理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将结合十一个项目具体总结。

从项目一:调查与访问开始。这个项目,我认为是让我们对管理系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我通过了解父亲公司的内部结构,并且咨询了他相关问题,写了这份调查报告。这次是我的一个开头可能不够完善,但是我感到管理学原来是如此有趣,并且让我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 项目二:管理环境分析。我运用swot的方法,分析了家电经销企业的环境。在分析和运用中感受和真正体会到前人的智慧。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管理学,也可以结合我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

项目三:开一家小店。我开的是比较新颖的咖啡书店,与传统的咖啡店和书店不同的是在咖啡香味中品读名作名篇。所以,我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管理学的计划与决策角度,很好的作了分析,受益匪浅。

项目四:制定计划。这个项目是最贴近我们的,包括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打算和想法。我最得心应手的一项。做出计划之后我对自己的未来设想有了进一步的明晰,我领会到是时候努力行动了。

项目五:目标管理。我仍然是想和书结合起来。正好开一个网上书店的想法就涌现出来了。在我的家乡张家港,我通过找资料发现,这正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于是学着商务计划书的格式对相关问题作了整合。

项目六:建立组织结构与公司制度。这个项目是考察的大家对于组织结构和制度的整体把握。在头脑中有个框架式的公司,能让自己更理性的把握公司的管理。

项目七:自我评估练习。此项目更好地看出领导作风。像游戏一样的选择,结果我领导人潜质和管理者潜质很接近,但更适合领导人。我也觉得自己逻辑组织能力强些,看问题比较全面。

项目八:设计激励方案。在公司中,特别如题目中的洗衣店,员工工作认真但还是遇到客户抱怨,这时候就需要激励,才能更好的工作。从客户和优秀员工的两个角度我分析了如何激励。工作一方面需要物质激励,更需要情感激励。

项目九:管理沟通。人际关系,我作为一名学文秘的学生,这项特别需要重视。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和领导、顾客、同事等形成好的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十:管理控制。会议控制,这项目和计划,以及领导能力是分不开的。我认为我用心想了几个方面:主持人、与会者、议题本身。

项目十一:管理方案设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精美公司只是关注了技术创新,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等方面没有创新,特别是营销这块。所以,我们在考虑公司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滞后的产品和封闭的视野只能适得其反。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2篇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商贸学院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系专业后续的相关管理课程,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等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管理的基本概念

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管理基础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能熟练理解决策

决策职能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组织概述

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领导概述

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领导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人员配备

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控制概述

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控制职能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知识、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掌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具备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熟悉管理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③掌握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④掌握环境分析与计划编制的方法;

⑤掌握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⑥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⑦掌握人员配备、培训及绩效考评。

⑧掌握控制的基本职能。

技能目标:

①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②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③能熟练编制计划;

④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⑤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⑥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⑦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态度目标:

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三、教学组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将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分成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事职能、控制职能。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等。在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管理基础

管理的基本概念

4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4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项目二

管理思想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6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项目三

决策职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14

决策概述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四

组织职能

组织概述

12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项目五

领导职能

领导概述

10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项目六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

8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项目七

控制职能

控制概述

6

64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职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情景剧、头脑风暴法、管理游戏、讲授等;并建立纸质、视频、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多元化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例如角色扮演、仿真模拟、任务训练、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以及调研分析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而言,本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项目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4)任务训练。教师要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讨论。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6)现场观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深入工作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

(7)顶岗实习。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检验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需要。需要配备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同或高度仿真的设备和软件,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20%。

表4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考核

100

50%

100

职业技能认证

100

30%

平时成绩

100

20%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为各个项目成绩的累计。

表5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管理基础

知识

100

0.4

100

0.3

100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管理思想

知识

100

0.4

100

0.2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计划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2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组织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领导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控制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2.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

(二)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可以为国家

“商务谈判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奠定基础的课程。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是进行《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训练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应做好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是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时间隧道”。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的运用,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四大职业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课程考核方案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知识中的重点章节,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期末以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学生将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学期末举行自编案例竞赛,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

3、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自编案例竞赛。自编案例竞赛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书刊、媒体等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查找线索,自行编写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最终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以比赛成绩最为课程能力考核内容之一。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降低团队活动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率,个人成绩由团队集体表现和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度份额共同决定。其中,团队集体表现是个人成绩的基数项,由各团队的竞赛表现决定,个人贡献份额是个人成绩的乘数项。最终,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团队集体表现成绩×个人贡献乘数

由组长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表现分配个人贡献份额,所有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份额总和为1。个人贡献份额与个人贡献乘数的换算方法为:若团队共10人,组长分配给甲同学的贡献份额为0.12,则甲同学的个人贡献乘数为【0.12/(1/10)】=1.2.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考勤

日常上课正常考勤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强

(3)职业素质表现

敬业精神、团队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专业天赋与特长、劳动意识等各方面的表现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测评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3、考核方式

(1)考勤

从严格考勤的角度,加强课堂纪律约束。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积极,讨论一次给2分,检查性提问,回答不上扣2分

(3)职业素质表现

杜绝“只出勤不出工”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包括:参与案例研讨、参与小组互动游戏、参与课堂辩论等,根据课堂参与的质量和频次计分。在小组活动能够积极的配合其它组员完成任务,加5分,不参加小组活动的扣5分。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布置五次,每次分为三个等级,A,A-,B,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作业书写的字体,有无抄袭现象,能否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挖掘现实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管理话题,独立撰写每篇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频次计分。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3篇

一、课程背景

企业中层干部一直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中坚力量,但事实上,不少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因为各类原因难以胜任这样的重担!大部分企业中层干部从企业基层一步步晋升上来,对企业认同,熟悉企业,个人工作能力尚可,但没有管理意识和系统的管理技能,不懂得管理下属,不懂得激励团队,更没有目标管理能力和工作计划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外对内,对上对下,中层管理干部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但是,顶起这个担子,没有很强的管理观念和优秀的管理素养又怎么能行呢。如果顶梁柱患了软骨病,对于企业来说,会是一个真正危机的开始。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Plan),原义为管理培训计划,是由美国在1950年,为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研究开发的一套培训体系。先后历经11次改版,日臻完善,成为当今世界经典管理培训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万管理者接受了MTP的洗礼。该体系对欧美日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90年代末,MTP由日本及台湾引进大陆,广泛为各地企业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二、课程介绍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构成了本培训课程的主体内容,包括:

1、管理的真正涵义和作为管理者到底都该做些什么;

2、如何有效设定目标和制定工作计划;

3、怎样恰当地制定决策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培养领导魅力和实现良好管理沟通和人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等。

课程在保证知识点的完整性和管理工具的实用性的前提下,让全体参训人员通过培训游戏、案例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一次管理认知观念的转换。通过对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训练以提升其工作业绩和执行力。学员通过培训了解主管在工作中应发挥的管理者作用,培养主管作为管理者应有的正确态度,掌握科学化的思维方法和应用PDCA的程序,发挥组织效能,以团队力量完成企业目标。课程以通过理论与案例、分享、教练等方式来学习,并整合学员以往的管理经验、检视管理中的问题点,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三、培训形式:老师讲授、现场训练、典型案例分析、学员互动研讨、激励、游戏、引导、分享、疑难问题解答

四、培训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五、培训时间:2天2晚(每天6小时)

六、培训方法

引入全程体验培训模式(培训全过程始终渗透互动体验的元素,让培训轻松、趣味、自然,并在这种形式下很好的融入培训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理念,与培训线索同路,不离培训主题,让学员能始终主动的关注培训进程)。具体培训方法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互动教学、模拟训练、教练演示、游戏体验。

七、核心模块

模块1:目标管理

为什么有的公司“一千个人,两千条心”,为什么目标变来变去,为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为什么下属们对目标不满,如何解决?

一、目标与目的的区别

二、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

三、总目标与子目标

四、目标与计划

五、SMART原则

六、设定目标的七个步骤

模块2:如何激励员工

加薪、晋升等等当然是激励下属的“当家菜”,可是绝大多数经理是无权决定下属的加薪、晋升等方面的,难道他们在激励下属上就无事可做了吗?

一、制度性激励

二、职业发展激励的四种方式

三、金钱激励问题

四、非制度性激励

1.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 2.如何PMP 3.学会批评

五、奖励与惩戒的关系

模块3:绩效管理 为什么绩效评估难搞,为什么考核往往难以量化;作为一位职业经理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才能使绩效评估起到发展员工绩效的目标。

一、为什么绩效管理难

二、回到原点——为什么要考核 1.一个闸门问题 2.两大目标问题

三、谁来考核——考核者分析 1.考核者一:公司(老板) 2.考核者二:考核小组 3.考核者三:人力资源部 4.考核者四:职能部门 5.考核者五:同级 6.考核者六:下级 7.考核者七:自我 8.考核者八:副职 9.考核者九:上司

四、考核当事人角色 1.当事人一:上司 2.当事人二:公司

3.当事人三:人力资源部 4.当事人四:被考核者

五、绩效标准怎么定 1.绩效循环

2.演练:设计考核表 3.制定绩效标准的原则 4.关键绩效指标(KPI) 5.目标管理

6.设定绩效标准的三个原则

六、标准如何可衡量化 1.量化与可衡量化

2.第一类:定性目标的可衡量化问题

3.第二类:态度、能力、品德等的可衡量化问题 4.第三类:行政、事务类可衡量化问题

七、绩效面谈

1.绩效面谈为什么流于形式? 2.如何写述职报告 3.绩效面谈一般程序

4.如何使绩效面谈富于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

总结答疑与行动计划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4篇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一 检索课题概况

(一) 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说明:检索课题名称结合自己专业自拟)

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二)课题简介及总体检索思路

简单介绍对本检索课题背景、目的、意义及检索思路(如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哪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交通拥挤不仅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车辆延误增大,而且进一步带来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由此引起的不良社会后果更是难以估计。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全球性的“城市病”之一。

国内外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来的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因此,研究智能运输系统,以此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协调、快速发展,带动电子、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本课题将首先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内对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研究情况;再利用EBSCO-Host 和Springer-Book 电子期刊两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外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的研究情况;最后利用Google 和 Baidu 进行相关搜索,了解有关信息。

二 检索过程记录

该部分为综合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一)检索馆藏书目的情况

(围绕课题查找本校图书馆的相关藏书,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信息。参考书目格式为:作者.书名.地点:出版社,年份。如: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 王静霞;张国华;黎明.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班级:运输1101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2] 陈旭梅.智能运输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 李卫平.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陆化普;李瑞敏;朱茵.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 刘镇阳.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二)检索馆藏中外文数据库的情况

(在图书馆主页电子资源栏目下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图书馆主页地址为:http://lib.hyit.edu.cn/。填写数据库简要概况时可参考各个数据库的介绍信息,包括出版单位、学科范围、文献来源、收录年限等) 1.中文数据库1——CNKI: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91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3252多万篇。 检索年限:2010年—2012年 学科范围:交通运输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智能运输系统+应用 检出文献总数:56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戢小辉;王帆;赵汝鹏;李小壮.基于ITS 的交通运输系统.北京:中国科技投资,2012/18 [2] 董宏伟;刘玮.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北京:科技与企业,2012/11 [3] 陈亮.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策及其经济效益.北京:交通世界,2012/08 [4] 徐安花.青海省公路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研究.北京:青海交通科技,2012/03 [5] 秦大明.分析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北京:科技信息,2011/11 2.中文数据库2——维普: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该库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660余万篇文章的

班级:运输1101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全文,每年增加约100万篇。该数据库收录89年至今的近万种期刊全文。 检索年限:2010年—2012年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智能运输系统+应用 检出文献总数:42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王飞;薛虎.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研究综述.北京: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2] 胡菠;邹栫洁;靳淑红.智能运输系统与无线电业务探究.北京: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09 [3] 李曼;陈玉菁.上海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应用研究.北京: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5 [4] 杨琪.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状况及发展趋势综述.北京:交通标准化,2011/24 [5] 付殿军;宋令民;付殿臣.浅谈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北京:民营科技,2011/10 3.外文数据库1——EbSCO-HOST: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

学术期刊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多学科的全文数据库。涉及的文献主题主要有: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物理、化学、艺术、医学等等。收录期刊近8000种,其中4700多种为全文期刊。 检索年限:2010年—2012年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 检出文献总篇数:59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01] Haiguang Li, Zhao Li, Robert T. White and Xindong Wu. A Real-Time Transportation Prediction System.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2, Volume 7345. [02] Tomasz Chlebus and Pawel Stefaniak.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System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n a Copper Ore Min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2, Volume 7209. [03] Dong Yongfeng, Guo Zhitao, Liu Peijun and He Min.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GPRS.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2012, Volume 138. [04] Nihad K. Chowdhury and Carson K. -S. Leung. Improved Travel Time Prediction Algorithm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 6882. [05] Kerop D. Janoyan and Matthew J. Whel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ies for Condition Assessment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Highway

班级:运输1101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Bridges.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2010. 4.外文数据库2——Springer-link: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

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目前Springer-Link中已包含1200多种全文学术期刊,此外还将陆续添加1997年以前的过刊回溯数据,这些期刊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Springer-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按学科分为以下11个“在线图书馆”:生命科学、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律、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 检索年限:2010年—2012年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 检出文献总篇数:67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01] Navin Kumar and Nidhu Kumari. Conceptu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Indian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2, Volume 7266. [02] Xiaowei Wei and Yongfeng Ju. Intellectual Traffic System and Application in the Urban Road Safety.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2012, Volume 158. [03] Ryszard Janecki.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ransportation Policy of the Cities.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39. [04] Elizabeth Deakin. Mainstream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California Leader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1, Volume 10. [05] Nihad K. Chowdhury and Carson K. -S. Leung. Improved Travel Time Prediction Algorithm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 6882.

(三)检索网络文献信息的情况 1.搜索引擎检索情况

搜索引擎的名称:百度(baidu.com) 检索表达式:智能运输系统+应用 检索结果总篇数:131000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张永军.浅论高速公路ETC领域中的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北京:电子世界,2012/14

班级:运输1101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2] 王云鹏.国内外ITS系统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北京:汽车零部件,2012/06 [3] 张玲新.基于AIS的近海水上智能交通系统.北京:电子科技,2012/08 [4] 朱茵.国内外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发展现状.北京:综合运输,2012/04 [5] 董宏伟.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北京:科技与企业,2012/11 2.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

站点名称及网址:交通运输科技资源数据库( http:///tj.htm

班级:运输1101

姓名:陈燕

学号:1101501123

4、Traffic World(交通世界) 主办:国家商业媒体有限公司 国别:美国

ISSN:0041-073X 文种:英语

网址:http:///index.asp 四 列举你认为较好的本专业信息资源站点

( 对互联网上本学科的门户网站进行搜集,列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2个门户网站的网址)

1、http:///

五 实习小结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你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心得与体会) 通过十周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对今后学习与生活都很有用的知识。现在,我在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维普、知网、万方等途径来查阅,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非常的方便。

身处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所以通过检索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利用数据库检索文献首先要了解各个数据库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抓准关键词,因为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会相差很大,关键词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除了关键词之外,还可以检索信息的外表特征,比如:作者名、文献出处名等。必要时还需明确所需检索的文献信息的类型。

学习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目的就是能利用信息检索最快最准确的搜索到想要的信息。文献检索作为一种工具,为我获取专业知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的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及各种前沿动态。同时也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的服务渠道。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5篇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商贸学院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系专业后续的相关管理课程,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等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管理的基本概念

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管理基础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能熟练理解决策

决策职能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组织概述

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领导概述

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领导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人员配备

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控制概述

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控制职能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知识、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掌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具备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熟悉管理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③掌握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④掌握环境分析与计划编制的方法;

⑤掌握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⑥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⑦掌握人员配备、培训及绩效考评。

⑧掌握控制的基本职能。

技能目标:

①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②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③能熟练编制计划;

④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⑤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

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⑥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⑦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态度目标:

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三、教学组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将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分成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事职能、控制职能。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等。在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管理基础

管理的基本概念

4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4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项目二

管理思想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6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项目三

决策职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14

决策概述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四

组织职能

组织概述

12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项目五

领导职能

领导概述

10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项目六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

8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项目七

控制职能

控制概述

6

64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职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情景剧、头脑风暴法、管理游戏、讲授等;并建立纸质、视频、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多元化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例如角色扮演、仿真模拟、任务训练、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以及调研分析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而言,本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项目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4)任务训练。教师要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讨论。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6)现场观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深入工作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

(7)顶岗实习。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检验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需要。需要配备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同或高度仿真的设备和软件,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

,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20%。

表4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考核

100

50%

100

职业技能认证

100

30%

平时成绩

100

20%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为各个项目成绩的累计。

表5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管理基础

知识

100

0.4

100

0.3

100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管理思想

知识

100

0.4

100

0.2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计划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2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组织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4

态度

100

0.2

领导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控制职能

知识

100

0.4

100

0.15

技能

100

0.2

态度

100

0.2

2.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

(二)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可以为国家

“商务谈判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奠定基础的课程。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是进行《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训练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应做好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是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时间隧道”。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的运用,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四大职业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课程考核方案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知识中的重点章节,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期末以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学生将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学期末举行自编案例竞赛,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

3、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自编案例竞赛。自编案例竞赛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书刊、媒体等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查找线索,自行编写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最终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以比赛成绩最为课程能力考核内容之一。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降低团队活动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率,个人成绩由团队集体表现和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度份额共同决定。其中,团队集体表现是个人成绩的基数项,由各团队的竞赛表现决定,个人贡献份额是个人成绩的乘数项。最终,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团队集体表现成绩×个人贡献乘数

由组长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表现分配个人贡献份额,所有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份额总和为1。个人贡献份额与个人贡献乘数的换算方法为:若团队共10人,组长分配给甲同学的贡献份额为0.12,则甲同学的个人贡献乘数为【0.12/(1/10)】=1.2.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考勤

日常上课正常考勤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强

(3)职业素质表现

敬业精神、团队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专业天赋与特长、劳动意识等各方面的表现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测评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3、考核方式

(1)考勤

从严格考勤的角度,加强课堂纪律约束。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积极,讨论一次给2分,检查性提问,回答不上扣2分

(3)职业素质表现

杜绝“只出勤不出工”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包括:参与案例研讨、参与小组互动游戏、参与课堂辩论等,根据课堂参与的质量和频次计分。在小组活动能够积极的配合其它组员完成任务,加5分,不参加小组活动的扣5分。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布置五次,每次分为三个等级,A,A-,B,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作业书写的字体,有无抄袭现象,能否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挖掘现实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管理话题,独立撰写每篇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频次计分。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管理学课程范文第6篇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班级 专业名称

提交日期:2015年

1. 论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为了适应现代生产要求,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所形成的。但经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定义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1.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周期较长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轿车上基本无自己的品牌。在机床制造业上,精密机床、数控机床大多依赖进口,在国际投标中基本上无竞争力。据报道:我国机械工业主导产品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30%,达到20世 纪8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40%,达到20世纪60—70年代国际水平的占30%;大中型企业生产的2000多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 年,是美国机械工业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的3.5倍;美国制造业的新产品贡献率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左右(1995年).而我国仅为5.9% (1997年);美国、西欧诸国、日本的机械工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为75%—95%,而中国仅为15%—30%;我国有80%以上的企业生产能力处用不足或严重不足。 2.制造工艺设备相对落后,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采用较落后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工艺 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配有国产数控系统的中档数控机床不超过25%,高档数控机床的90%以上依赖进口;在大型成套装备技术方面严重落后,而且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 60%以上的份额等等。

3.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弱

我国多数企业管理粗放,专业化管理水平低。现阶段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水平仅为15%~30%,而美国、西欧诸国、日本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75%一95%,经过20多年的努力 我国出口商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由原来的0.5 %提高到目前的3.5%,根据近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仅占我国出口商品总量的10%左右。 4.高精尖技术的开发相对薄弱

高精尖技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用于海洋资源开发的水下作业装备;用于高精尖设备制造的超精密加工装备,面向IT等产业的集成电路制造关键装备;微机电系统(MEMS)以及集高技术于一身的仿人形机器人等;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只能引进一般设备和一般技术,核心技术很难引进,只能靠自己的研究才能掌握,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具有传统制造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适应新世纪、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迎接信息时代、制造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新型消费观念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必将朝着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全球化等方向发展。

2. 简述3D打印技术的应用,并论述3D打印技术是否能够取代传统制造方法。

近年来,3D打印的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医学上、军事上,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3D打印技术前进的步伐。可以DIY智能手机壳,如:诺基亚公开了WindowsPhone“Lumia820”后盖的3D数据“3D-printingDevelopmentKit”,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该数据,以喜欢的颜色进行3D打印,也可以定制图案。艺术家也开始使用3D打印机。医疗机构也在加大对3D打印机的利用。骨骼立体模型除了外观形状之外,还重现了切断时的质感。以下四个行业总结如下: (1)机械制造:3D打印技术制造飞机零件、自行车、步枪、赛车零件等。

(2)医疗行业:在医学领域,借助3D打印制作假牙,股骨头、膝盖等骨关节技术应用也非常广,技术越来越成熟。

(3)建筑行业: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已经接受了用3D打印机打印的建筑模型,这种方法快速、成本低、环保,同时制作精美,完全合乎设计者的要求。同时又能节省大量材料。 (4)汽车制造行业:用3D打印技术为汽车公司制造自动变速箱的壳体。汽车公司会对变速箱进行各种极端状况下的测试,其中一些零件就是用3D打印方法做的。定型了以后,再开模具,然后按照传统制造方法批量生产.这样成本就会大大降低。此外,3D打印技术还将影响诸多行业,如汽车、商业和工业设备、教育、建筑及消费(品等行业,还包括娱乐业的游戏和电影业,艺术家还可使用3D打印机将他们的作品即时打印成型。

我认为3D打印不会取代传统制造业,更多的是形成互补。

3. 简述数控机床多轴加工的特点和应用。

所谓多轴数控机床是指在一台机床上至少具备第4轴。如四轴数控机床有3个直线坐标轴和1个旋转坐标轴,并且4个坐标轴可以在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控制下同时协调运动进行加工。五轴数控机床具有3个直线坐标轴和两个旋转坐标轴,并且可以同时控制、联动加工。与三轴联动数控机床相比较,利用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主要优点如下。

(1)可以一次装夹完成多面多方位加工,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2)由于多轴机床的刀轴可以相对于工件状态,而改变,刀具或工件的姿态角可以随时调整,所以可以加工更加复杂的零件。

(3)由于刀具或工件的姿态角可调,所以可以避免刀具干涉、欠切和过切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切削速度和切削宽度,使切削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得以改善。

(4)多轴机床的应用,可以简化刀具形状,从而降低刀具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刀具的长径比,使刀具的刚性、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5)在多轴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工件夹具较为简单。由于有了坐标转换和倾斜面加工功能,使得有些复杂型面加工,转变为二维平面的加工。由于有了刀具轴控制功能,斜面上孔加工的编程和操作也变得更加方便。

由于增加了旋转轴,所以与三轴数控机床相比,多轴机床的刀具或工件的运动形式更为复杂。 应用:三轴立式加工中心附带数控转台的四轴联动机床、三轴立式加工中心附带可倾斜式数控转台的五轴联动机床、四轴立式加工中心附带数控转台的五轴联动机床、具有B轴卧式加工中心(四轴)、五轴联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

4. 简述高速加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高速切削加工的特点是高效、高精度和低成本。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新秀和主要加工手段。高速切削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与传统加工相比, 高速切削提高了切削速度, 工件与前刀面的摩擦增大, 切屑和刀具接触面温度急剧升高, 很容易达到工件材料的熔点, 使得工件变软甚至液化, 大大减小了对切削刀具的阻力, 使得切削变得中国金属加工在线版权所有轻快。由于加工产生热量的70% ~80%都集中在切屑上, 而高速切屑的去除速度很快, 热量很难传导到工件上,从而提高了加工精

度和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高速切削加工是一种在不增加设备数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高科技。 高速切削目前主要应用领域 (1)大批生产领域

如汽车工业,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Ingersoll公司合作研制的HVM800卧式加工中心及镗汽缸用的单轴镗缸机床以实际用于福特公司的生产线。

(2)工件本身刚度不足的加工领域

如航空航天工业产品或其他某些产品,如Ingersoll公司采用高速切削工艺所铣削的工件最薄壁厚仅为1mm。

(3)加工复杂曲面领域

如模具工具制造。

(4)难加工材料领域

如Ingersoll公司的“高速模块”所用切削速度为:加工航天航空铝合金2438m/min,汽车铝合金1829m/min,铸铁1219m/min,这均比常规切削速度高出几倍到几十倍。

5. 论述普通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作用

普通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零件适合在普通数控机床上加工。 1. 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通用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保证加工质量的零件; 2. 具有复杂曲线或曲面轮廓的零件;

3. 具有难测量、难控制进给、难控制尺寸型腔的壳体或盒型零件; 4. 必须在一次装夹中完成铣、镗、锪、铰或攻丝等多工序的零件。 5. 零件价值较高,在通用机床上加工时不保险。

6. 在通用机床上加工时必须制造复杂专用工装的零件; 7. 需要多次更改设计后才能定型的零件;

8. 在通用机床上加工需要作长时间调整的零件;

9. 用通用机床加工时,生产率很低或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很大的零件。

10. 此类零件在分析其可加工性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作为数控加工的主要选择对象。

6. 编制一段数控程序(见ppt文件中的作业)。

程序如下: %100 N10G90M03G00X-35Y0250S1000 N12Z12 N14G01Y5Z0S1000F100 N16Y15 N18X24.264Y36.570 N20G02X35Y29.053R8 N22G01Y20 N24G03X35Y-20R20 N26G01Y-29.053 N28G02X24.264Y-36.570R0 N30G01X-35Y-15 N32Y0 N34Z12 N36G00Z50 N38M30 7. 论述本职工作在现代制造技术中所起到的作用。

PVD是现代制造技术中的一个分支,TSV PVD 中文翻译是“硅通孔物理气象沉积”。 TSV 硅通孔及WLP晶圆级封装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应用于先进封装领域阻挡层、籽晶层沉积工艺的高性能PVD设备,需要满足TSV孔隙填充及WLP晶圆级平面填充工艺要求。该设备包含了去气腔室、预清洗腔室及多个工艺腔室,需要集成等离子溅射源、高效基片冷却装置、高效能ICP装置、独特边磁铁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具有高靶材利用率、先进溅射源和等离子控制系统保证好的台阶覆盖率、高效的基片冷却设计保证薄膜沉积的工艺质量。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范文下一篇:广告语集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