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8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中西比较诗学史上的刘若愚

3、老舍早期文艺思想初探

4、《英美文学》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5、民国英语教科书中国元素符号研究

6、抒情与商业:《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明代诗歌研究范式

7、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英语教学分析

8、应用商科教育背景下物流管理全英文课程教育实践研究

9、跨越中西文学的边界——孙康宜教授访谈录(上)

10、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中英文文学及文化的比较与翻译

13、浅论中英文学表达之差异

14、试论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学派的建立

15、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视角下的翻译技巧和难点探析

16、比较文学视域下中国古典文论现代应用的先行者

17、互文性与比较诗学视域的融合

18、黄国彬的诗文创作、评论和翻译

19、基于网络背景下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价值探讨

20、《陌上桑》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21、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下中外文化特点分析

22、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与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

23、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传播及启示

24、林语堂英文译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研究

25、李白诗词的互译对比探讨

26、亚裔文学与文学经典:郭英剑教授访谈录

27、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探索

28、知识背景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风格的生成

29、品读英文诗歌 提高审美能力

30、全媒时代文学价值的发现与阐析

31、河北省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英译读者接受度研究分析与突破

32、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及对策

33、张爱玲离散译介中的三维忠实观解读

34、从文化离散视角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

35、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通俗化特征及价值重估

36、英语文学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37、乐黛云:搭桥者与铸魂人

38、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

39、东西方比较的挑战和机遇

40、剖析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中比较音乐学的观念

41、浅谈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

42、浅析《三字经》英译的前期研究

43、英汉科技论文中介入资源运用的对比研究

44、哲学观照下译学方法论发展的动因机理

45、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46、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47、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

48、诗歌典籍英译的译语风格研究

49、基于海外传播途径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法和问题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文明离不开文化,而文学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文学经由不同的文化淬炼出来会产生必然差异,也正是这种种差异让文学、让文化变得多姿多彩,丰富饱满。这些文学作品既是作者们思想感情的寄托与表达,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抒发与表现。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会通过几点来分析一下。

一、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概述

英语是当前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的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发展受文化影响,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受文学影响。而对于文学创造来说,文学评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像要研究美国文学评论是研究英国文学评论的前提一样,研究英美文学也是研究文学评论的前提。英国文学衍生出美国文学,所以在初期的时候很多美国作品被认为效仿英国文学,但是美国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却也发展进步很快,从社會人文到国情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而且很具有自己的特色风格。美国文学的体制就像美国的思想一样崇尚自由,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和文学受其历史及等因素影响,必然出现诸多不同之处。

二、英美文学特点

英美文学是英国、美国的民众用语言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多很写实。英国的文学历史是非常非常久远的,它的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诸如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宗教信仰等等文体之外因素的影响,也经历了很多历史时期。但是它的内容在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影响着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学。

美国的历史没有英国长,相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发展时间也比英国短一些。英国的文学传入美国之后在初期对美国文学影响较深,所以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美国文学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的一个支流。但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着文学也是进步很快,美国的文学逐渐趋于成熟,慢慢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风格、结构与体系。美国文学与它的国家体系一样,表现的多维度、贴近生活、热爱自由。美国文学在发展中几经巅峰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有近十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文学界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有了英美文学才有了英美文学评论,英美文学评论是伴随英美文学而生的。英美文学评论带着审视与解析伴随着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英美文学评论的促进,而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基础又是英美文学。可以说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评论是密切相关的。英语作品是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文学作品的分析是英语文学作品建立的根本。英国和美国历史文化各不相同,所以英美文学评论自然也是被这种文化差异所影响。下面就通过几点说说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个民族立足之根本就在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英语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分。英国的文化历史发展时间长,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和表现能力,因此,很多评论家也许是出于对本宗英语的膜拜之情,在语言的使用上比较保守小心,所以评论家对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论都比较传统、缺乏个性。美式英语虽是从英式英语衍生而来,但是美国是个喜爱自由、民主的新国家,文化制度、经济、政治都是美国在争取独立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同样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特点有创新,言语中充满激情大胆,文学家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是很具有个性的。这种语言特性是带有美国自由民主特色的。

(二)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挣扎在传承与挣脱传统桎梏之间。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评论带着不独断的个性,表现出很浓重的宗教色彩,这是因为受宗教影响,因而文学评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文学评论重新分析了以前的文学理论,逐渐发展、构建与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文学理论。美国文学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虽然诞生相对较晚,但是美国重视对文学的研究,虽然有着诸多因素影响,但其还是摒弃传统,从束缚中挣脱开来,它的文学及文学评论就如同它的国家一样有着独特的体系,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体。

(三)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中,人本主义是它的历史传统特点。但是在文学评论表现中,体现出的是比较保守的人本主义观。这取决于在文化历史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最典型的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例子莫过于莎士比亚对自己文学评论的分析,也是宣传人本主义。这是影响着之后的英国文学评论、也是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稳定形成的因素。人本主义观随着不断进步发展也受到一定质疑,因为创新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美国没有那么久的历史,所以没有包袱,也不会有过多的历史问题,所以现对于英国来说,美国的人本主义观点就显得激进但是富于自己独特的个性。美国的文学评论在不断的进步中有着自由轻快的氛围,这是与美国争取独立,向往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美国文学评论中总有创新的人本主义理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学评论来说,文化底蕴和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历史的沉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影响文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很多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它们文化历史上的不同。虽然有相似之处,却又各自独立,英美文化的差异性在各自的文学评论中有着支配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振华,褚荣伟,陆雄文,,英国文学作品中艺术文化的应用及其特征 [J].南开管理评论,2013,9(4):91-95.

[2]鲁耀斌,周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J]. 南开管理评论,2012, 8(6):96-101.

[3]刘建新.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文化差异及其对比[J].经济问题探索, 2012,2:122-127.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 教学策略 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课程从本质上来讲属于文化课大类中的人文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阅读和品鉴能力。英美文学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是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是英语语言输出的载体和精华。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提高学生的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一、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也越来越大,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为主,忽略了对于英语文学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很多学生存在功利思想,过于看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语言文学不感兴趣,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更是不屑一顾,认为它们没有使用价值,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读属于浪费时间。另外,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急需进行更新。目前,负责各个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白式的讲解为主,将焦点过多的集中于课文的语法和结构上,对于课文中体现出的英语语言的魅力未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感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这些原因都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文学课存在一种敬畏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过于强调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对于课文中体现的文学意义介绍不够,使得学生无法建立对作品的审美情趣,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以上几个问题就是目前各个高校英语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相关业内人士进行反思。

二、英美文学教学策略

(一)英美文学的课程定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习途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能轻易得到任何想要搜索的内容。目前英美文学课本中的很多名篇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相关的内容已有了深刻的印象,文字教材上的内容已经很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英美文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阅读名著与英语写作结合起来。因此经典名著普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方面特别优秀,有利于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语言能力,成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范本。英美文学课程的性质应该就是启迪学生的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文学品味。课程的主要目标也应该是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英语文学功底,掌握基本的英语文学鉴赏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强调课程开始的目的和意义,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准备,深入分析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精神,要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感受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语言艺术魅力的兴趣,才能更加主动的去学习。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英美文学相结合

随着网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模式的选择,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对英美文学产生兴趣,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借助网络技术时,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英语水平、喜好、个性等,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制作形式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穿插音乐、图片、影视片段等,以多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而且能够活跃气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原本枯燥的英美文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应该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来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课程的特点,能够形象的传达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另外一些设施先进、师资优良的高校还可以专门建立英美文学的辅助性网站,教师可以和学生开展远程交流,例如网上答题等,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网联网来完全作业,上传到相应网站,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点评。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单调的文学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爱上英美文学。

(三)实施多维评价体系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方式过于强调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了解的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正确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以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方式,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鼓励学生与教师互动;此外,形成性评价要结合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评比、作业评比、自学能力评价、平时测验结果、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等等。在终结评价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汇报方式,可以采用论文、项目报告或者是参加期末考试等等。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的影响很大,因此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来提高和充实自己。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要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同时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开拓眼界、掌握最新前言技术提供广阔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材料,精心准备课件,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另外,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刻关注专业领域的各种最新消息,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参加学校或专业组织开展的各项教学科研和座谈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英美文学是一种展现西方文化的输出体现,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英美文学的课程设计不能完全脱离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了解。因此,英美文学教师应利用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结合英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在个人知识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条件下,更加深入地挖掘到作品中的内涵,从中感受到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一些在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上都有代表性意义的丰富多样的英美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美妙多彩的文学乐园。在教学实施中,从英美文学作品出发,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文学作品的知识及写作技巧介绍,通过详细的注解和打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智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性地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学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谋篇构局和精准、地道的用英语去表达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得他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及利用途径[J]. 郑敏丽.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03)

[2]论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 周盛.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3]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学元素的价值与策略探究[J]. 王萃.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6)

(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关怀、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然而,针对目前文学课程普遍不理想的现状,主张英美文学课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开发学生研究能力。只有实践与研究并举的文学课堂,才能真正让文学深入人心,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 教学 实践

一、英美文学课现状管窥

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历来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支撑性课程。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大学生们不得不进入市场,接受各种挑战。此种压力下,英美文学课程也逐渐被边缘化,课时日益缩小,让位给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

程爱民等在《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各大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文学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边缘化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对文学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学课是一门非实用性课程,对就业并没有直接帮助。第二,课时量普遍偏少。文学课一般要涉及到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和文学批评理论。这么庞杂的知识至少需要三到四个学期才能讲解清楚。然而,不少高校分配给该课程的课时远远低于实际教学所需课时。第三,由于课时严重缩水,教师只能采用“一言堂”的方式给学生提纲挈领地灌输一些基本文学知识,难于真正赏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无从谈起。第四,课程选用的教材较多沿用按照文学史、文学选读和文史结合的方式编写的教材,没有将文论或者文学批评涵盖进去。如此一来,学习的顺序必须从语言上最难把握的文本开始。这种做法无疑加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教师教学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亦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五,师资力量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内涵解读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 英国文学概况; 美国文学概况; 文学批评。”

范谊和芮渝萍将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大块:第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第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第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第四是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认识英美文化和英美国家的国民性格。第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文学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人文主义情怀,使学习者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而人文精神也是教育的标准、目标和使命。而当今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文学课则可成为医治该病症的一剂良药。同时,“从宏观教育哲学角度来思考,教育的功能除了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之外,还有就是教育本身的特点,它还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既要脚踏实际,又要仰望星空。”因此,作为英美文学课程的老师则更加应该怀揣责任心、信心和使命感,认真上好每一堂文学课,争取实现文学课程的各项目标。同时,由于客观上文学课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应探索文学课程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更加关注人才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养更加趋于服务地方经济。因此,文学课程也需因地制宜,加入一些实践元素,采用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涵。

三、实践与研究结合的课程改革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对英美文学类课程进行了多层面多维度初步探索,一改往昔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改革课程设置,拓宽思路

既然文学课旨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加审美情趣、熟悉西方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并能够洞悉人生、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果能让尽量多的人从中受益,让大家一起来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的素养,比起就提高英语专业寥寥一两百人的修养来得更加有意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同时关注本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的安排与教学法,也关注非英语专业对文学有兴趣的学生的诉求。所以,英美文学课程既包括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简史、英美文学选读,相关教师也开设了文学类选修课程和公选课程,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同时也促进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更好地发挥和不断精进。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强调基本的文本阅读和体验,还引入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辅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性批评;在非英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中,重心则以文本的解读为主。

2)改革教材,遵循认知规律

目前国内所用的英美文学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按照文学史、文学选读和文史结合的模式来编写的。在编写的过程中往往依从时间这个主轴,从最早的文学史和文学文本开始到近现代作品,从早期的诗歌、散文到后期的小说和戏剧。但是,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此种方式往往存在一些不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古英语和各种晦涩的词汇,往往会加重学生的畏难心理。原本学生对文学课就已经抱着“不实用”的心态,如果再从最艰涩难懂的部分开始,可想而知,将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上述教学实践并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第二轮教学过程中,尝试从最接近学生目前认知水平的文本开始教学。从近现代作品开始,在文类上从短篇小说作为切入点。在选取文本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学生的词汇量以及知识储备。在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小说文本阅读体验入手牵引出文学思潮文学史,再引入批评方法等。采用倒推的方式讲解文学史,并注重文学史之间的关联,同时注重不同时期文本之间风格主题等各方面的比较。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这样倒推的方式易于接受,并能更好地厘清文学发展的脉络。

3)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本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启发为辅,力求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由于课时有限,也尝试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拓展教学。

学期开始之前,提前告知学生下学期所要学习的作家作品,提供第一个月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以小组为单位,读完近现代英美作家作品(约2-3个文本)并做好阅读笔记,笔记包括章节的摘要、优美词句和心得体会。开学后第一星期,要求学生读完现当代部分作家作品(约2个文本),以此类推。

讲授小说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准备的材料以及读书心得,重新结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涉及人物形象分析、文本主题、作品象征意象、叙事风格、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等话题。每个小组委派代表抽取该小组讨论话题。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就上述某个话题做5分钟左右的陈述。比如在陈述人物形象这个话题时,既要分析人物性格,同时要指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人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性格。在陈述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图。同时,每次讨论前,教师也将随机抽取8名学生评委,对陈述人的表现评分。评分标准需课前公布,主要包括内容占40%,表达20%,板书20%,回答问题20%。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取平均分。观众需对陈述学生提出问题,一般1-3个问题为宜。以此类推。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分数,教师的打分占最终分数的60%,学生打分占40%。小组讨论不但培养学生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自由交流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通过交流思想,加深对文本各个方面的理解。通过甄别人物性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性格是趋近完美的,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锻造完善人格。同时,尽量去理解人物性格缺陷,从而培养了同理心和宽容的胸襟。而教师只是辅助作用,对于个别较有难度的话题,教师可以从旁启发学生。每个话题陈述完毕,教师必须对该话题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陈述的重点和亮点。同时,指出学生忽视的难点,并解释。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关联练习,比如,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一话题,教师可以请学生对比中国文学史上相似人物,探讨他们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这样的关联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可帮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教授诗歌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诗歌讨论的话题侧重点略有不同,学生应在诗歌韵律、叙事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将英美诗歌同中国诗歌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诗歌中蕴含的中西文化差异。或者将不同时期的英美诗歌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时期诗歌的变化。也可播放该诗歌的音频或者动画,要求学生模仿音频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授戏剧时,也采用小组讨论并陈述的方式,先鼓励学生抓住戏剧最基本的要素,对剧本进行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之上,进而根据事先选取的片段,请学生现场表演。表演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学生不仅要背好台词,揣摩人物内心情感,并准备好动作,同时,还需备好道具和服装。短短20分钟的表演,凝聚了一个团队无数的心血。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往往出乎想象,表演惟妙惟肖。通过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研讨和查阅各种文献去揣摩内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凝聚了学生无限的努力和创造力。一场表演下来,不亚于写了一篇研究论文。所以,戏剧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在合作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由于随堂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我们结合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组织了戏剧社、文学研究社,另外在实践课程环节开设了英语诗歌散文朗诵。在戏剧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缩写冗长复杂的剧本。有的学生以西方某一戏剧为原型,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再创作;有些学生将中西戏剧结合起来,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新型戏剧。戏剧社有专门热爱戏剧和文学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剧本。一部剧本的创作,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这些成熟的作品都将在大学生我外语文化节上亮相。文学研究社主要针对喜爱文学研究的学生所成立的兴趣小组,要求学生自愿报名,并选定自己研究范围,定期组织活动,每次活动之前教师都需明确布置任务,比如利用半个月时间找出研究话题,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初步研讨,获得教师和团队成员首肯后方可进入下一轮环节。一般研讨班每半个月活动一次,一般分为材料搜集、确定话题、研究方案、研究框架、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二稿等环节。

除此以外,根据学生需求,我院文学教师还开设了各类文学选修课和公选课,比如有英语诗歌欣赏、英美文学影视欣赏、英语小说研究等。帮助热爱文学的师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4)改革评价体系,倡导多维评价

英美文学课程一改以往“一卷定成绩”的陈旧评价模式,注重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学生课堂互动和表现占30%;各种文章占40%;文学基本知识测试占20%;网络平台互动占5%;出勤占5%。学生互动方面主要是话题讨论,教师打分占60%。学生打分占40%。文章主要包括学期中和学期末两篇小论文或者读书报告(字数为1000字以内)。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随堂文学基本常识测试,主要涉及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基本常识。学生将论文上传课程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就论文格式、内容、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互评内容打分。

四、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旨在激发师生人文情怀,寻找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需要人文精神,同时还需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通过改革英美文学课程,学生充分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种讨论和表演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个人修养。同时,基于各种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撰写各种论文和读书报告,甚至改编文本的过程中,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从而厘清了研究思路,锻炼了写作能力和进一步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这种基于实践和研究想结合的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为英美文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①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 外语研究:2002(1):14

②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③范谊,芮渝萍. 英美文学的教学内涵与层次定位[J]. 外国文学研究。2000(3):151.

④蒋洪新. 大学的理想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 外国文学:2005(1):106.

[课题项目:该文为常熟理工学院2014“教学内涵建设年”研究性课程项目,项目名称:英美文学简史 项目编号:jxnh2014036]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文明离不开文化,而文学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的文学经由不同的文化淬炼出来会产生必然差异,也正是这种种差异让文学、让文化变得多姿多彩,丰富饱满。这些文学作品既是作者们思想感情的寄托与表达,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抒发与表现。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会通过几点来分析一下。

一、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概述

英语是当前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的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发展受文化影响,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受文学影响。而对于文学创造来说,文学评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像要研究美国文学评论是研究英国文学评论的前提一样,研究英美文学也是研究文学评论的前提。英国文学衍生出美国文学,所以在初期的时候很多美国作品被认为效仿英国文学,但是美国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却也发展进步很快,从社會人文到国情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而且很具有自己的特色风格。美国文学的体制就像美国的思想一样崇尚自由,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和文学受其历史及等因素影响,必然出现诸多不同之处。

二、英美文学特点

英美文学是英国、美国的民众用语言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大多很写实。英国的文学历史是非常非常久远的,它的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诸如国家经济、发展历史、宗教信仰等等文体之外因素的影响,也经历了很多历史时期。但是它的内容在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规律与特点,影响着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学。

美国的历史没有英国长,相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发展时间也比英国短一些。英国的文学传入美国之后在初期对美国文学影响较深,所以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美国文学曾一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的一个支流。但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着文学也是进步很快,美国的文学逐渐趋于成熟,慢慢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风格、结构与体系。美国文学与它的国家体系一样,表现的多维度、贴近生活、热爱自由。美国文学在发展中几经巅峰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有近十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文学界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有了英美文学才有了英美文学评论,英美文学评论是伴随英美文学而生的。英美文学评论带着审视与解析伴随着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英美文学评论的促进,而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基础又是英美文学。可以说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评论是密切相关的。英语作品是英美文学评论的对象。文学作品的分析是英语文学作品建立的根本。英国和美国历史文化各不相同,所以英美文学评论自然也是被这种文化差异所影响。下面就通过几点说说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个民族立足之根本就在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英语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分。英国的文化历史发展时间长,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和表现能力,因此,很多评论家也许是出于对本宗英语的膜拜之情,在语言的使用上比较保守小心,所以评论家对英国文学作品的评论都比较传统、缺乏个性。美式英语虽是从英式英语衍生而来,但是美国是个喜爱自由、民主的新国家,文化制度、经济、政治都是美国在争取独立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同样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特点有创新,言语中充满激情大胆,文学家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是很具有个性的。这种语言特性是带有美国自由民主特色的。

(二)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挣扎在传承与挣脱传统桎梏之间。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评论带着不独断的个性,表现出很浓重的宗教色彩,这是因为受宗教影响,因而文学评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文学评论重新分析了以前的文学理论,逐渐发展、构建与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文学理论。美国文学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虽然诞生相对较晚,但是美国重视对文学的研究,虽然有着诸多因素影响,但其还是摒弃传统,从束缚中挣脱开来,它的文学及文学评论就如同它的国家一样有着独特的体系,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体。

(三)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中,人本主义是它的历史传统特点。但是在文学评论表现中,体现出的是比较保守的人本主义观。这取决于在文化历史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最典型的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例子莫过于莎士比亚对自己文学评论的分析,也是宣传人本主义。这是影响着之后的英国文学评论、也是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稳定形成的因素。人本主义观随着不断进步发展也受到一定质疑,因为创新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美国没有那么久的历史,所以没有包袱,也不会有过多的历史问题,所以现对于英国来说,美国的人本主义观点就显得激进但是富于自己独特的个性。美国的文学评论在不断的进步中有着自由轻快的氛围,这是与美国争取独立,向往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美国文学评论中总有创新的人本主义理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学评论来说,文化底蕴和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历史的沉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影响文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很多英美文学评论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它们文化历史上的不同。虽然有相似之处,却又各自独立,英美文化的差异性在各自的文学评论中有着支配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振华,褚荣伟,陆雄文,,英国文学作品中艺术文化的应用及其特征 [J].南开管理评论,2013,9(4):91-95.

[2]鲁耀斌,周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J]. 南开管理评论,2012, 8(6):96-101.

[3]刘建新.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文化差异及其对比[J].经济问题探索, 2012,2:122-127.

英美文学英文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新型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几年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为适应独立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状况,英语专业的专业课英美文学也应得到适当的调整。教师可以从介绍文艺批评理论知识和比较文学理论、讲究细读方法、提倡合作型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以及灵活化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等方面来比较圆满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规模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是新型的民办大学, 能够有效地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金组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多样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短短几年里,独立学院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07年5月统计,中国有独立学院318所,约占高校总数的1/3。[1]因此,创新性地研究独立学院各院系开设课程的独特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1 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将其大致分为精英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种。[2]一般而言,精英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型高校承担,其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主要由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承担,其培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技能型高等教育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育具有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本科高等学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要任务,少数院校也承担有部分专科生的培养任务,应归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范畴。根据近年来的办学实践,邓传德等认为将其定位在“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比较适宜。[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根据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纲》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应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大纲》又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如教学原则部分强调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部分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大纲》规定英美文学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2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

2.1 生源情况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录取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一般情况下在学习上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自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以及合理的评估机制来检查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胡容玲研究发现:由于目前独立学院本身不具备颁发学位证的资格,所以学生要想拿学士学位,必须通过其所挂靠的总校提出的各项标准,其中最普遍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标准就是必须过英语四级。总体上看,独立学院英语学习焦虑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高焦虑的人数占被试的80%以上,其焦虑程度远远高于一般院校。 [4]这种焦虑情绪在英语专业的学生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因为他们也面临着通过各科目尤其是学位课的考试,努力争取学位的问题。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位课,如不能达标,就拿不到学位,学生非常重视。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自信心,就显得更加重要。

3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3.1 传统模式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在教授英美文学时采用的都是“文学史+选读”这种传统模式。文学史课上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如作者生卒年月、生平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梗概,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很难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而文学选读则往往是一些不完整的作品片段和节选。教师处理这些选读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王守仁教授认为应该终结这种形式,英美文学课程应该以作品为中心,让学生读完整的作品,写阅读心得,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5]

3.2 可行性新模式

(1)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

基于国家颁布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范谊和芮渝萍两位教授将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识的经验层次。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识层次。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6]由此可见,本科英美文学课程必须把目标定位在,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体验和阐释,增进人生阅历,丰富跨文化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精神情操,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

(2)适当介绍文艺批评理论知识

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反映。多年的英语专业教学实践表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一般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而往往忽略了文学批评理论课程。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课程的缺失给英美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扰。英语专业本科生由于没有学习西方文论,知识面过于狭窄,不了解西方文化、历史、哲学和艺术背景,使英美文学教学困难重重。另外,学生的审美水平有待提高,他们不了解文艺的审美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比较肤浅,没有文论的理论基础,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评论文学作品。[7]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文论知识尽量具体化、条理化,讲课方式要深入浅出,而不是使他们认为文论是高不可攀的。

(3) 讲究细读方法

我们细读的一般都是文学名著,经过了许多人的研究和解说,我们可能读不出它的本来面目。直面作品,是阅读者最重要的把握作品的途径。“既然阅读是一种个人隐秘感情世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保护,那么,我们必须强调要直面文学作品,以赤裸的心灵和情感需求来面对文学,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学名著所隐含的作家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应和。而其他外在的因素——研究和解说,只能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已经有了心心相印的可能性以后,才能发挥它的有益的意义。”[8]英美文学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很多,不可能一一细读。教师也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取舍,有所侧重。

(4) 比较文学理论的介入

曾洪伟认为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学患有“自闭症”。“所谓 ‘自闭症’,指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斩断了英美国家文学与他国文学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与联系,人为地屏蔽掉他国或异质文化的影响,强行将英美国家文学文化与他国文学文化隔离开来,将其置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中进行单向度的阐说和诠释。”[9]在当前世界各国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种教学理念无疑会使我们的文化视野陷入一种自我封闭和狭隘的境地。在文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学生的文化视野会拓宽,其审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视角就会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我封闭于英美文学与文化的内部对其进行内视,转而跳出英美文化的圈子,从“他者”的角度重新考量这一客体。这样,单一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就被极大地突破与超越,学生对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趋深入、全面、新颖,英美文学教学就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5) 合作型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学习策略。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丁宇和王文君在他们的论文“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10]中提到了合作学习的几种形式,如小组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拼图组合式,团队游戏竞赛等等,同时也指出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倡导合作型学习尤为重要。英美文学学习中把学生适当分组,进行小组共同预习、讨论、戏剧表演、研究论题等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培养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开放外向的性格,从而完成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的任务。

(6)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向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既然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凭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显然,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的作品应兼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而且可以适当多分析一些近现代的作家作品,他们产生的年代和社会思潮学生能更接近,易理解,因此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在选材时也要考虑作品语言难度的问题。作品太难,生词过多,学生连语言的表层意思都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对作品的深层意义的分析与挖掘了。而且如果选择过多语言难度太大的作品,学生难免会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选择难度适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课上多采用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所谓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批评能力。

(7) 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重要的补充。譬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优点很多:教学形象生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现代化网络也是很方便的一种学习途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有效补充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和信息化社会共同进步。

(8)评估方式要灵活化、多样化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适当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更加关注学生平时的预习情况,课上发言、参与讨论情况,作业情况,戏剧表演等方面,更多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创新、及多维思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更加注重过程,而不只是用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会真正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文学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理解课和欣赏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独立学院要培养“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首先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输建构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细读作品,适当讲授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和比较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评估方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真正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容玲.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07-08A).

[3] 邓传德,孙超,李进才.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4.

[4] 同【1】 P22

[5] 王守仁. 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0-11.

[6] 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0-156.

[7] 黄然.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论的缺失[J]. 河南教育。2008,2.

[8] 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p268-269. 2004文学评论[M]。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9] 曾洪伟.“自闭症”、比较文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评论. 2007,5.

[10] 丁宇,王文君. 合作学习策略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7(31).

(责任编辑:饶 湘)

上一篇:有数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高中论文题目大全范文